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27 11:28:58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实用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科学教案[实用10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一、活动背景:

  幼小的孩子可以说个个好奇、好问、好探究。他们生机勃勃,不知疲倦,但幼儿的兴趣也不稳定,不能独自持久地对某一问题进行探究。教师根据科学教育的目标,选择恰当的操作材料,设置有递进层次的操作活动,会使幼儿感到世界的奇妙无穷,教师积极引导幼儿通过亲身经历、探究、实验主动获得相关经验。幼儿是勇于实践的探索者,在他们出现与众不同甚至奇思妙想时,教师更要给予支持和鼓励,培植他们乐于探究和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态度和品质。对于幼儿的想法和疑问,教师不要急于给出评价,而是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实践去验证,积极寻找答案,并鼓励幼儿多方位地展开思维,获得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方式和答案。

  关键词:鸡蛋 蛋壳 壳膜 蛋黄外面的膜

  二、活动目标:

  1、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多次操作活动,培养幼儿勇于探究的学习精神。

  2、幼儿通过操作与观察,了解蛋的构成部分。

  三、活动重难点:

  幼儿不畏困难,勇于探究。

  四、活动准备:

  生鸡蛋30只,小碗30只,小勺30只、熟鸡蛋8只

  五、活动过程:

  1、揭示课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老师为我们小朋友准备了什么?(教师揭开桌布)

  幼:鸡蛋

  师:我想请你用你灵敏的眼睛,灵巧的双手,来看一看,摸一摸,这鸡蛋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操作,得出结论:鸡蛋一头大一头小,是椭圆形的,摸上去冷冷的,硬硬的。上面有些凹凸不平。

  2、引导幼儿讨论,你认为蛋壳易碎吗?并说出理由。幼儿有两种经验:用手捏,捏不碎——不易碎。重重摔下会碎——易碎

  教师小结:小朋友在平时生活中,观察得非常仔细,都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且有自己的理由。原来这蛋壳虽然很薄,但因为它是圆形的,能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对蛋起着保护的作用。

  3、用问题引起幼儿的探究兴趣:

  师:鸡蛋里有些什么?你想看一看吗?让我们先来想一些打开鸡蛋的办法。

  幼:在桌边敲;两蛋互击;在碗边敲……

  师:好,请你用你想的'办法打开一个鸡蛋来看一看。

  幼儿操作,教师提示:如果你实在打不开,可以向你的朋友请求帮助。

  提问:

  a:你看到了什么?

  b:蛋白是怎样的?你想用手来摸一摸吗?让幼儿说出摸到的感觉。

  集体:伸出你灵活的手指,感受一下x x小朋友说的感受。

  c:教师巡视:让我看看你的蛋。咦,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蛋黄是圆的,有的小朋友的蛋黄不圆呢?

  请1—2名幼儿回答。

  师:好,请你和边上的小朋友仔细研究一下。

  为什么手指一戳蛋黄就变形了呢?

  幼儿可以随时报告自己的发现。教师用“继续寻找”鼓励幼儿寻找答案。

  d:师:小朋友,来让我们一起来试试看。老师演示用手指戳破外面的膜,让幼儿观察整个过程,并得出结论:蛋黄的外面有一层薄薄的膜。

  4、设置障碍,让幼儿继续探索:

  师:小朋友,在这个鸡蛋里其实还藏着一样东西,来,让我们拿起蛋壳再来找一找。

  幼儿随时报告寻找结果。

  师:请你用自己灵活的头脑,灵敏的眼睛,灵巧的双手,把这个小秘密找出来。

  对没找到的幼儿,教师用“x x x 请你继续寻找来鼓励”。

  得出结果,壳上还有一层壳膜。

  师总结,每个鸡蛋都有蛋壳——蛋白——蛋黄及两层膜组成,你明白了吗?

  5、幼儿找熟鸡蛋的几个部分,并品尝。

  师:小朋友,请你找出鸡蛋的蛋黄、蛋白,并尝尝它的味道,找出膜。

  吃蛋白、蛋黄,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小朋友用灵巧的双手,灵敏的眼睛,灵活的大脑把鸡蛋里藏着的东西都找了出来,许多小朋友是经过很多次的寻找才成功的。小朋友,谁最棒?——我最棒。

  六、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和父母一起尝试制作各种蛋制品。

  七、活动总评:

  教师要善于利用身边的一切契机,为幼儿创设一个安全的探究氛围,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在不断遇到挑战和不断成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感受和体验到其中的乐趣,培养幼儿尊重科学和尊重客观事实作为判断事物的依据,形成可贵的勇于探究、实事求是、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激发幼儿兴趣,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团结协作能力,体验成功快乐。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习目标:

  1、尝试多种方法将生活中不能盛水的物品变为可以运水的工具。

  2、体验水的特性具有流动性。

  活动准备:

  没底没盖的矿泉水瓶、塑料膜、大小不同的瓶盖、布各种包装袋、海绵、皮筋、剪刀。

  活动过程:

  一、科学活动

  1、开门见山,引出活动:小朋友,老师今天有个任务要交给你们,就是把这边的水运到对面的水桶里去,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小朋友四个人一组自由结合。(幼儿四人一组到材料边)

  2、师:小朋友看看都有哪些材料?(瓶子、塑料膜、海绵、皮筋、剪刀……)

  师:下面小朋友想办法用这些材料运水看哪组想的办法多?可以把你的方法记录下来,开始吧。

  3、幼儿探索运水方法教师巡回指导。

  A每组小朋友最先想到的方式师找一个大小相当的瓶盖把瓶子盖紧,然后到桶里舀水运到对面的水桶里,然后小心翼翼的倒进去,然后拿彩笔记录到后面的黑板上。(用图画表示)

  B也有的小朋友直接用吸管吸水,然后挤到瓶子里。

  C有的小朋友用海绵吸水然后拿到对面去,但在这个环节中由于海绵太大无法把水挤到瓶子里,第一组有一名小朋友在尝试过程中想出没有底只有盖的瓶口大,把海绵里的水挤到没有底的瓶子里较易然后再把水倒进对面的水桶里。

  D第2儿组有一个小朋友想出用塑料膜的四个角提起来运水、还有的小朋友用塑料膜垫在没有底的矿泉水瓶底下、还有的小朋友想出用皮筋把塑料膜绑在瓶底更加省力一次又可以运更多的水

  E一组又个小朋友想出用半圆的球体(下面又个小口)上面口大下面的口小把它放在对面的水桶口上面然后在往里面倒水这样水不容易漏出来。

  F有的小朋友想出用贝壳去运水,

  G有的小朋友想出用针管吸水

  H有的小朋友在用海绵运水的时候发现在路途中海绵容易把水漏出来,就想出用塑料纸垫在海绵的下面这样水就不容易漏出来了。

  4、小总结:师:小朋友快到老师身边来刚才我们都尝试了自己的想法,看一看我们想出了哪些种方法?先看第一组,

  A这种方法是谁想出来得?师;好你把你的想法给小朋友说一说。(幼儿边拿瓶子演示一边说:我给这个瓶子找了一个合适的盖拧上然后到桶里舀水把水运到对面的桶里去)真不错,(教师列上数字1)

  B师,这种方法和第一种方法一样我们把它归为一类就行了

  C师:这个符号代表什么?(海绵)这是谁想出来得,把你的想法告诉小朋友。(幼儿边演示边说我用海绵到桶里吸了一些水然后把它运到对面的水桶里去)想的真好。(教师列上数字2)

  [page_break]

  D这种方法是谁想出来的?你来说一下(幼儿边演示边说我用这个一半的球到桶里舀水然后把水运到对面去)(教师列上数字3)

  E师:这是谁想的办法?你来说一下(幼儿边演示边说我用贝壳皮到桶里舀水然后倒到水桶里去)(教师列上数字4)

  F师:谁来说一下种方法?(幼儿边演示边说我拿这个有小孔的半圆球把它放到对面的水桶口上往里面倒水的时候水就不容易漏出来了)师:她想的这个办法可真好我们鼓励鼓励她(幼儿一起鼓掌)师:第几种方法了?(幼儿齐声回答第五种)

  G师:这个圆形代表什么?幼儿齐声回答(瓶子盖)谁想的这种办法?好你来说一下。(我用瓶子盖来舀水然后倒到对面的水桶里)师:真不错。教师列上数字6。

  H师:下面这种方法两个符号画到一块这是水想的办法?你来给小朋友讲一下你是怎样用这两种材料来运水的?我把塑料膜垫在矿泉水瓶子的底下然后水就比容易漏出来在把水倒到对面的水桶里。师:她想的这种方法好不好?(好)鼓励鼓励她。(幼儿鼓掌)(教师列上数字7)

  I这个符号代表的好象是酸奶瓶这是谁想的办法?你来给小朋友讲一讲(这个酸奶瓶没有底也没有盖我把它放在对面的桶上小口朝下大口朝上这样再倒水的时候水就不容易漏出来)你可真聪明想出了这种好办法小朋友鼓励鼓励他幼儿鼓掌。(教师列上数字8)

  J这种方法是谁想出来的?你来给小朋友讲一下,(我用塑料袋到桶里面兜一些水然后把水倒到对面的桶里)也不错教师列上数字9。

  K师:这个符号代表什么(针管)这是谁想的办法你来说一下(我用针管到桶里吸了一些水然后把水挤到对面的桶里去)师:也很好,好我们一块来数一数一组小朋友一共想出了多少种方法幼儿一起数(1、2、3、4、5、6、7、8、9、10)

  师:一组小朋友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我们来看看第二组小朋友想出了那些办法?

  A这是谁记录的?你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我用皮筋把塑料膜绑在没有底的矿泉水底部这样在舀水的时候水就不容易漏出来还能一次运很多的水这样非常省力气)师(你可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好的办法)(教师列上数字1)

  B这是谁想的办法,好你来给小朋友讲一下(我用提住塑料膜的四个角然后到桶里面去舀水)师:不错真是个好办法。(教师列上数字2)这种方法是谁想出来的?你来给小朋友讲一下(我用塑料膜蘸一下水然后送到对面拿的桶口挤一下也能挤进水去)也是一个办法(教师列上数字3)

  师:第二组小朋友一共想出了三种方法,下面看一下第三组小朋友都想了哪些方法?(方法同上)

  师:小朋友我们看一看哪个组想的办法最多(一组)我们鼓励鼓励他们。

  5、再次尝试。

  A、师:小朋友你认为那种方法好?那种方法不好?为什么?你愿意尝试一下别的小朋友想出的办法吗?(愿意)师:我们来试一试。

  B、幼儿进行探索,在尝试的过程中幼儿亲身体验了哪种方法好,哪种方法不好。

  6、进行游戏

  A、师;小朋友到老师这边来,刚才你们都尝试了各种方法,下面我们就来开展一次运水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一组运的水最多?

  B、幼儿进行分组运水比赛,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大部分都喜欢用没底没盖的矿泉水瓶来运水,因为通过前面的探索他们都在潜意识里知道矿泉水瓶装的水多,这种方法比较好。二组的`小朋友在比赛中也运用了别的组想的好办法把有孔的半圆球放到水桶口上这样水就不容易漏出来……。

  C师:好,时间到,我们来看一看哪个组运的水最多,(把水桶并排放到一起然后进行比较)一组胜利了(一组小朋友进行欢呼)

  7、结束活动

  小朋友你们今天表现可真不错把许多废旧材料都变成了运水工具而且还想出了许多又快又省力的办法,你们真实棒极了,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奖品,(幼儿欢呼)过来看一看是什么?老师给你们带上真漂亮。

  二、艺术活动

  1、导入部分:

  A、师:小朋友你们平常生活中都见过哪些运水工具?(水桶、脸盆、水瓢、运水车……)

  B、师:今天我们玩了运水的游戏,小朋友把许多废旧材料都变成了运水工具,而且还想出了许多又快又省力的办法,现在请小朋友开动你的小脑筋我们来作一次小小设计家,把你认为最省力的运水工具或者方法画下来然后把你的作品送到工厂去制作出来让人们的生活变的更加方便。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3、讲评作品

  师:哪个小朋友想起来把你的作品讲一下,(幼儿举手)好你来讲一下(这幅作品是我画的,我画的是一辆洒水车,里面装了满满的水,洒水车可以浇花、浇树、浇小草可以美化环境让人们能够呼吸新鲜得的空气)师:你的想法真好。

  师:还有谁想起来把你的作品讲一下,好你来说(这是我画的,在平常生活中人们总是用水桶提水很不方便,我在井边设计了一个按扭,一按水就回自动从井里抽出来然后流到家里的水缸里去)师:你想的这个办法可真好,咱们小朋友鼓励鼓励他。

  4、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们可真棒都是小小设计家,设计的运水工具都很棒,我们把作品送到工厂去好不好。(好)

  听音乐走出教室。

  活动自评:

  本节课是从孩子的兴趣出发,今年我在大班进行了有关玩水的活动,从最初的自由玩水到幼儿有选择地使用各种工具玩水的过程中发现,幼儿不仅喜欢挑选可以盛水的物品玩水,而且常在倒水过程中把水洒了一地。受此启发,产生了本次活动,幼儿通过自己的尝试、操作,把水装入瓶子里而不洒在地面上。通过此活动,拓展幼儿的思路,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协作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认识常见的昆虫,知道昆虫的主要特征。

  2、利用已有的经验进行判断和推理,进一步积累昆虫方面的经验。

  3、幼儿能积极的参与活动,敢于探索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教具:昆虫的视频,各种昆虫的`图片、标本。

  学具:蝴蝶、七星瓢虫、蚂蚁、蜘蛛的仿真模型等。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引入:故事《蝴蝶飞飞和苹果树》

  教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较短。

  二、引导幼儿观察昆虫标本和图片。

  1、这里有一些标本和图片,我们一块来看一看。

  提问:你认识它们吗?长得什么样子?

  2、引导幼儿观察蝴蝶、瓢虫、蚂蚁、蜘蛛,认识名称。

  提问:说说它们有什么一样的地方?有什么特点?

  3、引导幼儿观察蝴蝶,对比瓢虫、蚂蚁、蜘蛛,比较哪个是昆虫?

  小结:昆虫有六条腿、两对翅膀。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腹部一节一节的。

  三、活动分享:

  1、观看昆虫的视频。

  2、引导幼儿讲述自己见到的昆虫。

  提问: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昆虫?长得什么样子?

  四、尝试进行分类:

  1、提问:数一数有几只昆虫能除害?它们分别是谁?

  2、教育幼儿爱护益虫、保护环境。

  延伸活动:

  鼓励幼儿到户外观察昆虫,大胆向自己的同伴讲述。(幼儿教育)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大胆交流竹子的各种功用,感知竹子用处大。

  2、学习初步的分类方法,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各种竹制品:筷子、簸箕、菜板、扁担、竹篓、竹篮、牙签等,各种竹制品上都贴有标签;“货架”三只,上面贴有标签。

  三、活动过程:

  1、导入:

  师:“前几天,小朋友们出去找春天发现了一个秘密,那就是小竹笋长大后就是非常有用的竹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竹子的本领。”

  2、交流调查表: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是用竹子做的?

  请幼儿以小组调查的方式交流调查表:

  第一组调查的是厨房用具:(表格内以绘画方式表示)厨房用具菜板 蒸架 … …

  第二组调查的是农用工具:(表格内以绘画方式表示)农用工具扁担 竹篓 … …

  第三组调查的`是生活用品及其他:(表格内以绘画方式表示)生活用品及其他席子 牙签 … …

  3、除了以上小朋友刚刚说的之外,你还知道竹子可以做什么东西?请幼儿补充说明,(如窗帘、茶具、工艺品等)(幼儿没有说到的也可有老师补充)师小结:竹子的本领真大,像扁担、畚箕、竹篮、牙签、席子、坐垫等等,都是用竹子做的。

  4、开竹制品商店:

  师:“今天我们教室里也来了很多竹制品朋友,让我们也来开一家竹制品商店,好不好?”

  请幼儿将竹制品按要求分类摆放:(各竹制品上贴有标签,如菜板贴上101,就将菜板放到厨房用具柜的101处)

  5、师小结,结束本次活动。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实验操作,使之了儿解有的物体有被水溶解的特性,溶解了的物体虽改变了原有模样,但性质不变。

  2、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幼儿观察事物变化的兴趣,训练幼儿手脑并用的能力。

  3、丰富词汇:溶解、结晶体、固体、粉末状、盐、味精、调味品等,促进幼儿逻辑思维与连贯讲述能力的发展。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实验用具、用品。每个幼儿一只小碗、一只食用匙;每组三只小碗,分别装有结晶体的果珍饮料、方糖、红糖;一盆热开水。

  2、教师准备一只玻璃杯、一段蜡烛头、六支长蜡烛、一盒火柴、一只塑料桶、几只热水瓶。

  3、将雨花石、鹅卵石等物浸泡在水中放在自然角。

  活动过程:

  1.观察引导,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一小段蜡烛,再将其放入装水的玻璃杯中,让幼儿观察有什么变化。

  (2)请幼儿思考:蜡烛在水是没发生什么变化,那么其他东西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观察了解实验用品。

  (1)教师:请小朋友看看桌上放着什么实验用具和用品?

  (2)请幼儿观察:碗内的果珍、方糖、红糖各是什么样子(形状),什么颜色,什么滋味?(丰富词汇:结晶体、固体、粉末状)

  3.开始做实验。

  (1)让幼儿从上述三种食品中各取少许放在自己的小碗中,再加些热水。

  (2)引导幼儿观察:不搅拌饮料,看看有什么变化?(提示:颜色怎样,滋味如何?)用食匙搅拌后,又有什么变化?然后让幼儿将自己配制的饮料喝完。

  (3)请每组幼儿就以上问题展开议论,请几个幼儿小结,教师补充,同时学习“溶解”一词。

  4.举一反三。

  (1)教师提问:还有什么食品也是用开水冲泡解后饮用的?

  (2)教师提问:妈妈烧菜时用哪些东西使菜更有滋味?(丰富词汇:盐、味精、调味品)

  (3)教师提问:妈妈平时做家务时还使用哪些会溶解的东西呢?(如洗衣粉、肥皂等)

  5.教师小结:世界上有许多东西在一定条件下都会发生变化。有的原来是固体状或粉末状的东西,遇到水就会改变它原来的样子。人们可以利用这些东西的特点来创造美好的生活。

  6.观察熔化实验,激发探索科学奥秘、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1)请幼儿思考:是不是所有的东西放在水里都会溶解?(提示浸在水中的`蜡烛)

  (2)请幼儿讨论:蜡烛在水是不会变化,那么用什么办法可以使它发生变化呢?

  (3)教师点燃六支蜡烛,分给每组一支,供幼儿观察:蜡烛在点燃后发生什么变化?(启发幼儿观察火焰下熔化了的烛油)

  (4)教师:小朋友做的实验和老师做的实验有什么不同?糖的溶解和蜡烛的熔化需要什么不同的条件?请小朋友活动后自由讨论,老师下次再告诉大家。

  活动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不管是对我个人,还是对我班的孩子来说都是一次体验课。所以,总的来说,不管是从最初的选材到活动方案的设计还是整个活动现场,都走的是“保守”路线。本次活动《溶解》是一个比较经典的科学现象的观察活动,题材紧扣生活,是孩子们熟悉的,这样一次生活化且比较简单的活动,适合初次开展科学活动的教师,也适合第一次接触科学活动的孩子们。因为简单,教师容易体验到成功感,同时也是一次带领孩子走进科学探索世界的敲门砖。

  “保守”还体现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因为是第一次尝试科学活动。我很注重自己的操作常规,也注重培养孩子的操作常规。每一操作,不管是我的示范,还是请个别孩子尝试,以及到最后全体孩子们的操作,我都在向孩子们强调操作常规。

  为了让孩子在初次接触科学活动时,尽量的感受到规范与完整,我增加了记录这一个环节。当然,结合班级幼儿实际情况,由于是第一开展科学活动并使用记录表。所以,我选择的是集体记录的方式。

  小百科:广义上说,超过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为一个分子状态的均匀相的过程称为溶解。而狭义的溶解指的是一种液体对于固体/液体/或气体产生物理或化学反应使其成为分子状态的均匀相的过程称为溶解。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观察、感知气温情况变化的兴趣。

  2.引导幼儿感受冬天气温的变化,探索水的形态变化与气温的关系。

  3.引导幼儿学习动手制作冰花、欣赏冰花,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

  1.矿泉水瓶、清水、细绳、花瓣、树叶、小石头等。

  2.温度计若干。

  活动过程:

  1.在天气不是很冷的时候布置幼儿回家制作冰花后,请带来冰花的幼儿 讲讲怎样做的冰花,请没带冰花的幼儿讲讲为什么没带。让幼儿知道天气不太冷的时候室外是冻不出冰花的。 “你的.冰花在哪里做成的?”(冰箱里) “你为什么不放在院子里或房间里冻冰花”? “为什么院子里、房间里冻不成冰花”? (注:第一步先让幼儿感知气温是否适合冻冰花,不急于关注冰花的造型 欣赏。)

  2.请幼儿带温度计到幼儿园,认识温度计后分别放在室内和室外,每天 观察、记录气温的变化。

  3.在天气寒冷时再布置幼儿冻一次冰花,要求幼儿在室外冻。请幼儿观 察室外温度到多少度时水会结冰。

  4.观看冰灯、冰雕的录像、图片,向幼儿介绍哈尔滨冰灯,为下一活动 《不同地方的冬季》做知识铺垫。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一、设计意图

  幼儿科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幼儿的探索欲望和精神,对幼儿来说,科学是一个过程--是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验证问题的过程。通过观察发现,很多幼儿对食物的观察不够专心和仔细,因此我设计了这个活动,旨在引导幼儿通过仔细的观察和比较发现指纹的秘密,并培养幼儿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纲要》中提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和经验"的精神。根据《纲要》的要求以及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指纹"作为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在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我在活动过程中合理定位重点与难点,运用直观操作、总结归纳等方法,鼓励幼儿大胆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二、教学目标

  在新《纲要》中指出,五大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及幼儿的已有知识经验、能力、发展水平与潜在能力的差异我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如下: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指纹的秘密,了解指纹的基本特征及作用;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进行比较各种指纹,并能说出不同;情感目标:有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体验发现的快乐,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三、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了解指纹的特征。

  (二)难点:通过观察说出指纹的不同,并知道指纹的用处。

  为了解决重点和难点,在活动中,我在为幼儿提供了直观的教具和学具的同时还为他们创设了轻松、快乐的环境,这些都有利于教学重点的完成以及难点的突破。

  四、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根据目标及幼儿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直观操作法:在活动的开始通过一幅指纹画来引入课题,给幼儿以指纹上的直观认识;同时为幼儿提供印泥和纸,让幼儿自己来操作,这样就会更加形象;在活动最后给幼儿出示有关指纹的科技产品的图片,这样也可是给幼儿直观上的认识。

  总结归纳法:在"观察指纹"这一活动环节,我将此过程分为了三个步骤,在每一次比较后教师都做出了明确的.总结,这样可以使幼儿对指纹的特征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

  环境创设法:我以幼儿创作指纹画作为活动的结束部分,并引导幼儿将作品张贴在"指纹画展"的画廊里,"指纹画展"的创设会使幼儿更加有创作的欲望。

  (二)学法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本次活动主要采用了以下学法:

  观察法:整个活动一直都是幼儿在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得出结论的。

  统计法:在认识指纹特征时,我让幼儿记录、统计自己的指纹类型,以此来更好的巩固。

  五、教学准备

  (一)空间准备:将幼儿分为几个小组,围桌而坐。教师操作台布置于前方。布置的"指纹画展"的画廊。

  (二)物品准备:

  1、指纹印画一幅;

  2、印泥和白纸若干;

  3、放大镜(每个幼儿一个);

  4、双胞胎指纹图;

  5、实物投影仪一台;

  6、玻璃杯、笔、电话等物;

  7、有关指纹的科技产品的图片;8、破案小故事。

  六、教学过程

  (一)出示指纹印画,引起幼儿对指纹的兴趣。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啊?你知道这是用什么来画的吗?(手指印的)真有趣,手指也能画出这么好看的图画,我们也来印一个手指印好吗?

  (让幼儿用手指蘸印泥将指纹印在纸上,并给幼儿发放大镜)分析:通过一幅漂亮的指纹画来引出了今天的课题,同时激发幼儿的兴趣与探索的欲望。

  (二)认识指纹,观察指纹。

  1、认识指纹。

  师:请你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有纹理,有线条,像一个一个的圈……)师: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那你知道它是什么吗?大;考吧.幼,师网出处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指纹"。

  2、引导幼儿观察指纹,

  (1)比较自己和同伴的指纹有何不同;师:大家互相看一看,其他小朋友的指纹和自己的一样吗?

  总结:同伴的指纹和我们的是不一样的。

  (2)比较自己和父母的指纹是不是相同;师:(让幼儿拿出自己父母的指纹图,并和自己的进行比较)小伙伴的指纹原来和我们自己的是不一样的,我们和爸爸妈妈长得很像,他们的指纹和我们的一样吗?

  总结:爸爸妈妈的指纹和我们的也不一样。

  (3)比较双胞胎的指纹是否一样;师:(拿出双胞胎的指纹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朋友们都知道双胞胎长得特别像,基本一模一样,那么他(她)们的指纹是不是一样呢?

  总结:双胞胎的指纹也是不一样的。

  (4)教师小结: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它是每个人的特征之一。

  分析:在"认识指纹,观察指纹"这一环节,我采用了分层比较的方法,首先从身边的小朋友开始做比较,接着引申到自己的父母,继而还有一个比较吸引人注意力的"双胞胎"身上,因为不能立即找到活生生的双胞胎,所以我在活动之前先准备好了双胞胎指纹的图片。通过几个层次的对比与观察,这样可以使幼儿更加形象地认识指纹的"异样性"。

  (三)观察指纹的类型

  1、将几个幼儿的指纹印放到实物投影仪上,引导幼儿观察指纹的类型。

  2、找出两种常见指纹类型,分别给它们起名字。(斗型,由许多同心圆构成,看上去像水中的旋涡;箕型,纹线像簸箕似的,有一边是开口的)

  3、师:赶快用放大镜找找看,你有几个手指头是斗型的,有几个手指头是箕型的?(各人统计自己各类指纹的数量,巩固认识指纹的类型)。

  分析:在此环节中,通过食物投影仪,可以使幼儿对指纹认识得更清楚、直观。最后让幼儿自己统计记录自己的指纹,这是一个很好的巩固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纠正,帮助幼儿正确认识、区分指纹的类型。

  (四)了解指纹的作用

  1、演示用蘸有印泥的手指一一触摸玻璃杯、笔、电话等物,请幼儿说说有什么发现。当我们的手指和物体接触时,将会留下指纹。

  这一点对哪方面有帮助?(警察叔叔能够利用罪犯留下的指纹作为证据抓住罪犯。)讲述简短破案小故事。

  2、指纹除了对破案有帮助,还有什么用处?

  老师出示图片--有关指纹的科技产品为幼儿讲解,开阔幼儿眼界。

  (1)指纹考勤机

  (2)光学指纹鼠

  (3)指纹保险箱

  (4)指纹锁分析: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讲述一个简短破案小故事,这样不仅何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而且对于"指纹破案"这一作用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

  (五)结束部分:

  师:指纹的作用真大,不仅可以帮助警察叔叔破案,还有那些高科技的产品为我们服务,为我们的生活增加保险。不仅如此,刚才我们还看到用指纹添画出许多美丽的图画,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用你们灵巧的小手,画出美丽的图画来张贴在我们"指纹画展"的画廊里。

  伴着音乐声,幼儿愉快地创作,结束本次活动。

  分析:以指纹画创作作为活动的结束部分,不仅可以让幼儿得到一个休息,而且在创作的过程中将科学与美术活动相融合,在激发幼儿创造力的同时,也可以使得幼儿对指纹的形状、特征再一次进行巩固。

  七、活动延伸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以及幼儿本身的探索欲望,我将本次活动的眼神设计为--"让幼儿回去和家长一起查资料:小动物们有指纹吗?它们的指纹一样吗?"这样不仅可是给幼儿继续探索的契机,也可以使幼儿更好的与父母进行互动。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意图是:孩子们渐渐长大,他们越来越渴望探索他们身体的奥秘,在平时的活动中许多孩子无意发现他们手指上的线条,他们惊喜地告诉我:“老师你看我手指上有一条条的线。”但对于这个问题却只停留在发现的阶段,如何将孩子的兴趣点提升出来,引导他们更进一步的探索?这对孩子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我设计了次活动。

  本次活动通过幼儿观察、比较发现每个人的指纹是各不相同的;通过课件更直观的了解指纹的常见类型;最后幼儿通过想象创作指纹画等一系列过程充分调动多种学习方式,满足了幼儿探究的愿望,从而提高幼儿主动的、科学的学习态度与能力。

  首选,,通过形象直观的动画片吸引孩子主动地参与活动,把比较抽象的指纹概念转变为幼儿容易接受的有益经验。然后通过幼儿自己观察指纹和观察同伴的指纹,以说说自己的指纹是什么样的?像什么?等问题,从而让幼儿发现每个人的指纹是不同的。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幼儿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说出指纹像龙卷风、山、彩虹、头晕、小河、棒棒糖等。接着简单介绍了指纹的用途,这环节为什么没有作详细的介绍?我是这样考虑的,因为对于大班上期的孩子来说太难,容量太多,所以只是作个提升让幼儿简单了解一下,激发幼儿课后再去探索的欲望;最后让幼儿在欣赏完指纹画后进行大胆想象创作,从而又一次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孩子们通过灵巧的小手创意出一副副美工作品,成功感得到了大大的满足。可能有的老师会说最后为什么没有讲评呢?对于大班上期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注意力只有15-20分钟,一节课下来已经持续了30分。如果再让幼儿安静下来,规规矩矩的坐在位置上一幅画一幅画的讲评,有些难为孩子,而且是徒劳无功的。所以我把讲评作为延伸活动,利用欣赏活动课时间再进行集中讲评。这些就是我对这节活动课的反思,现请老师们多提宝贵的意见。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一、授课班级:大班

  二、内容分析:

  《把它缩一缩》是《幼儿创新智慧游戏》大班下学期的活动内容。这一创新活动是通过对原有物品进行缩一缩,缩出新的用途,激发幼儿留心观察生活的的事物,尝试对物品进行创新缩一缩的兴趣。在这个活动中,让幼儿了解缩一缩是给生活带来了方便,感知了事物之间的变化关系。大班的幼儿是第一次接触物品的缩小,这方面的经验比较匮乏,因此感性知识的积累与生活经验的丰富是不可或缺的。围绕缩一缩开展一系列的创新思维活动中,幼儿会发现缩小后的发明都是我们生活中见到的东西,只是通过缩小、压缩、折叠后给生活带来了好处。因此还会让幼儿自己动脑筋去对物品进行简单的缩一缩,从而培养幼儿从小对物品进行观察探究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

  三、幼儿分析:

  大班的幼儿已经有意识的关注自己身边的事物,而且对事物产生了兴趣、能善于观察,还能动脑探究问题,有了自己的想法。活动中物品的缩一缩后带来的变化会给幼儿带来新的体验,多种新奇材料的投放,让幼儿能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发现身边的事物缩小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与无限的精彩,使幼儿能勇于创新、发散思维,感受创造性想象的乐趣。

  四、设计思路:

  缩一缩的发明在我们生活中是经常见到的,但是要想引起幼儿的共鸣,还需要从幼儿熟悉的事物开始。这节活动课的开始是从幼儿了解的汽车缩小成玩具汽车,知道缩一缩是发明的创新方法。还有很多物品是在缩小后发明出来的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思维想象活动。根据大班的年龄发展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活动中主要以幼儿的思维为主,对物品进行尝试缩小。在各个不同环节穿插启发联想法、操作感知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让幼儿在兴趣盎然、轻松的气氛中开展创新思维活动。

  以下是具体的设计思路与设计意图:

  1、导入:比较大汽车与玩具小汽车的不同。让幼儿知道大汽车缩小变成玩具汽车,初步感知“缩一缩”的方法。

  2、说说生活中缩一缩后的物品发明。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发展思维活动。

  3、了解缩一缩的发明,知道缩出的物品给生活带来的新用途。

  4、玩一玩缩一缩后的发明。激发幼儿发散思维,拓展对缩一缩的认识,丰富生活经验。

  5、幼儿尝试用缩一缩的方法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创新发明,激发幼儿创新的兴趣与在生活中的创新意识。

  6、我也来缩一缩的游戏,了解身体也能缩一缩。

  7、简单了解动物、植物的缩一缩。

  五、活动目标:

  1、感知“缩一缩”是发明创新的方法,体验创造性想象的乐趣。

  2、激发和培养幼儿关注生活的意识,了解“缩一缩”创新的方法给生活带来的新用途。

  3、初步学会运用“缩一缩”的方法进行创新。

  活动重难点:引导幼儿运用缩一缩的方法进行发明创新。

  六、活动准备:

  1、课件;2、小汽车若干辆;3、各种用缩小方法发明的物品(小床、小房子等)

  七、活动过程:

  一、观察玩具小汽车,比较大、小汽车的不同。让幼儿知道大汽车缩小变小汽车,初步感知“缩一缩”的方法。

  师:小朋友们看!老师这里有好几辆汽车,看看这些汽车和我们爸爸妈妈开的汽车一样吗?(教师提出:那我们一起开着这些车一起去游玩吧!幼儿回答不行,教师提出为什么不行呢?幼儿回答出各种理由:是玩具、太小了等,)教师:对了,这些汽车是设计师叔叔把爸爸妈妈开的汽车缩小了发明出来的。

  二、说说生活中缩一缩后的物品发明。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发展思维活动。

  师:把能开的大汽车缩成了能玩的小汽车,小朋友就能有自己的汽车,太棒了!能缩小不光是汽车,生活中还有许多物品是在缩小后发明出来的,你能想到有什么吗?

  三、了解缩一缩的发明,知道缩出的物品给生活带来的新用途。

  师:小朋友想了很多用缩小的方法发明的物品,老师这里有几件物品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忙缩一缩,我们一起看看有什么?

  出示课件(暖瓶、自行车、电脑、沙发、床)

  师:请小朋友帮暖瓶来缩一缩会缩小成什么呢?(请四、五个幼儿回答)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是保温瓶)暖瓶缩小成保温瓶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那些好处呢?(请三、四个幼儿回答,教师在说保温瓶在外出时携带方便)

  依次出示自行车、电脑、沙发、床请小朋友帮忙缩小并说出用途。

  小结:自行车缩小成儿童自行车小朋友骑更方便;多组沙发缩小成单人沙发后、大床缩小成折叠床占的地方少;暖瓶缩小成保温瓶后外出携带方便;缩一缩是把一件物品压缩、缩小、折叠使他有新的用途。

  四、玩一玩缩一缩后的发明。激发幼儿发散思维,拓展对缩一缩的认识,丰富生活经验。

  师:老师这还有许多缩小后的物品,请你们玩一玩,告诉大家这些物品是有什么缩小来的?

  (1)幼儿自由探索发现被缩小的物品。

  (2)现在小朋友们来告诉大家你找到的是什么物品呢?他是由什么物品缩小来的呢?

  (3)那这些缩小后的物品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用途呢?

  师:缩小后的物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带了乐趣。

  五、运用“缩一缩”的'方法进行创新发明。

  师:在我们的这间教室的墙上桌子上的物品也能来缩一缩,你想来试一试吗?那你想缩小哪一件物品呢?你会把他缩成什么样子呢?缩小后会有什么好处呢?(请五、六个幼儿来说一下。)

  六、游戏:我也来缩一缩

  师:小朋友的缩小发明很好,那我们的身体能缩一缩吗?,会缩成什么样子呢?(缩腿、缩胳膊)我们缩成现在这个样子可以干什么呢?可以去到什么样的地方去呢?(桌子底下)

  七、活动延伸:动物、植物的缩一缩

  师:我们小朋友缩小后到哪里去了?(桌子底下)我们缩小后可以到矮矮的地方去,小朋友的身体都能缩一缩,那动物能不能缩呢?有什么动物能缩呢?(乌龟、刺猬),乌龟、刺猬缩一缩有什么用呢(保护自己)那植物能缩吗?老师知道有一中植物能缩叫含羞草,一碰叶子就会缩起来。我们一起到大自然中找找还有什么能缩一缩吧。

  八、活动反思:

  优点:

  整个活动的环节设计紧扣活动目标,层层递进,运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做铺垫开展活动,通过启发感知、游戏、讲述与操作让幼儿参与整个过程。活动中投放具有趣味性的材料,让幼儿思考、体验。了解缩一缩是发明创新方法,感知缩一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激发幼儿大胆去创新的愿望。活动中动静结合,注意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引导幼儿主动去探索、发现,让幼儿思维活跃,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品质。

  不足:

  缩一缩是新的发明创新的方法,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对生活的观察活动很重要。需要在课前多做一些观察活动准备,让幼儿的生活经验更丰富些,便于幼儿更好地发散思维,进行创新。在物品缩小讲述中多让幼儿说自己的想法,教师不要先说出答案,幼儿的创新答案往往出乎意料。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初步认识常用的中草药,知道它们可以用来泡茶治病强身健体。

  感受中国传统中医文化的神奇。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了一些常见的植物材料准备:中草药图片重点:在植物中对中草药进行分类过程情境表演“医院”

  教师饰“病人”因咳嗽去看病,“病人”不能吃西药所以幼儿饰“医生”开了一贴中草药“川贝止咳露”,“病人”吃后好多了。

  小朋友,你们知道医生给我开的是什么?

  感知了解多亏医生给我开了中草药治好了我的病。今天还来了许多中草药朋友,大家用自己的好办法也去认识认识它们吗?

  讨论讲述谁能告诉大家你认识哪些中草药朋友?(幼儿讲述,教师出示图片或实物)。

  你是怎么知道的`?它有什么神奇的作用呢?(幼儿讨论,讲述)还有一些中草药我还不认识,它们又是谁?(教师出示幼儿没有讲到的,如金银花、天麻等)。

  原来,灵芝、人参、川贝、金银花等等这些神奇的中草药有的可以治病,有的可以滋补身体,用处真不小!

  这些中草药朋友还能泡成茶水,在日常生活中起到强身健体的功效哦。

  你们在家里有没有看到过这些中草药茶?

  这是用什么中草药泡出来的,喝了有什么功效?

  我们来选择一些适合家里人喝的中草药。

  释疑延伸:这么有趣的中草药,大家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吗?(幼儿提问,讨论解决)那我也要考考大家,你们知道什么人最早发现中草药?中草药还有什么神奇的地方?下面让我们来听听医生的介绍吧!

大班科学教案 篇10

  设计意图:

  这是大班上学期的一节科学活动。科学活动一直是幼儿很喜欢的课程,因为可以通过自己的操作验证猜测,得到答案。我班幼儿在之前的活动中已经累积了相关的沉浮知识,本次活动是在幼儿已有的经验上加强难度,通过操作,让幼儿进一步认识沉与浮,知道通过改变形状和重量可以改变沉浮的状态。

  活动目标:

  1.丰富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状况的不同方法。

  2.对科学现象产生兴趣,提高探索的积极性。

  3.初步尝试实验的一般过程。

  重点:对科学现象产生兴趣,提高探索的积极性。

  难度: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状况的不同方法。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具:装水的瓶子、橡皮泥、塑料玩具、积木、石子、弹珠、盛满水的大水盆、活动记录表

  2.幼儿学具:盛满水的大水盆、装水的瓶子、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感知材料,引出主题

  1.请幼儿看一看、摸一摸操作材料,说一说材料的名称和摸上去的感觉。

  2.提问:这些材料放在水中会怎样?

  3.进行猜测记录。

  二.验证猜测

  1.教师根据幼儿的大胆猜测与幼儿一同验证结果。

  2.记录实验结果,与猜测的进行比较。

  3.与幼儿一同观察记录表“沉下去”和“浮上来”,并得出结论:哪些物体浮在水面上,哪些物体沉入水底。

  三.幼儿探索,寻找改变物体沉浮状况的方法

  1.选择两个典型的物体,尝试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

  2.幼儿探索:

  ①让浮在水底的瓶子沉下去。

  (改变瓶子的重量,或者投放若干的弹珠、石子,认识悬浮 )

  ②让沉入水底的`橡皮泥浮上来。

  (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从而改变浮力大小)

  3.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实验结果,小结:改变物体的形状和重量都可以让物体的沉浮发生变化。

  四.活动延伸

  教师:刚才我们对瓶子和橡皮泥的沉浮进行了改变,那剩下的其它材料我们可以用哪种方法成功改变它们的沉浮状态呢?回家和爸爸妈妈一同试试看吧!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7-27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7-27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8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4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7-24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7-24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0

大班科学教案06-14

大班科学教案06-15

大班蜗牛科学教案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