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23 09:24:23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科学教案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科学教案8篇

科学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冀人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第三单元第10课第1课时。

  【教材分析】本部分内容原为小学自然学科五年级的课程,现在前移到三年级,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对彩虹的形成原理只做原则性的要求,而对折射的概念不要求具体掌握,对折射的角度也不进行深入的探究。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接触了半年的科学课程,对“科学”这一学科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还仅限于表象化的认识,对于探究实验更是所知甚少。所以,应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通过实验来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同时培养他们勤于探究、勇于尝试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A、能自主选择实验方法进行实验。

  B、能用两种方法制造“彩虹”。

  2、科学知识目标:

  能明确说出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愿意探究自然界(彩虹)的奥秘,并从中获得乐趣。

  B、能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七色光的各种实验。

  C、能用语言描述彩虹的美丽。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并从中体会到实验活动的乐趣。

  【教学难点】

  在实验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到过彩虹吗?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彩虹是什么样的?

  那么,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造彩虹呢?下面我们共同学习《七色光》。

  (板书课题:七色光)

  二、探究活动1:在哪里可以看到彩虹?

  1、出示彩虹图片,提问:

  A、同学们:你们认识这是什么吗?它美不美?

  B、那么,它是由哪几种颜色组成的呢?找学生回答,集体补充。

  (领读或齐读:红、橙、黄、绿、青、蓝、紫

  2、我们在什么情况下能见到彩虹?学生举手回答,共同总结,教师补充。

  雨后

  洒水车后面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能通过实验探究哪种材料适合做鼓面。

  能按照书上的要求制定出制作小乐器的小组计划。

  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简单的小乐器。能对自己和别人设计、制作的小乐器进行客观的评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制定小组制作计划的过程中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

  愿意与小组其他成员分工完成小乐器的制作任务

  科学知识目标:能说出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

  教学准备

  圆口容器、气球、塑料袋、棉布、牛皮纸、橡皮筋或胶带、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认识书中的各种乐器,并提问:你们认识这些乐器吗?你会弹奏吗?

  告诉学生不同的'乐器会产生不同的声音并且声音的高低大小也不同

  二、活动一:做小鼓。

  1、用有圆形口的容器做鼓身,选择不同的材料如橡胶薄膜、塑料薄膜、牛皮纸做鼓面,用橡皮筋和胶带将它绷紧在鼓身上敲击鼓面,仔细听听发出的声音。

  以教师演示为主以技能训练为重点

  2、提问: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发出的声音一样吗?哪种材料更适合做鼓面,为什么?

  三、活动三:制作自己的小乐器。

  1、让学生先欣赏一些同学做的小乐器。

  学生认乐器

  学生动手实验

  学生讨论

  得出结论:声音与材料的性质有关,材料不同乐器演奏的效果也不同

  2、布置制定小组计划

  试一试,怎样让自己制作的小乐器发出声音?怎样让小乐器发出高低大小不同的声音?

  布置讨论任务:对同学们制作的小乐器进行评价。

  四、教师总结全课,制定小组计划。

  学生得出结论: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学生讨论 制定小组计划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使用各种洗涤用品制作能吹出泡泡的水,激发幼儿对溶解现象的好奇心。

  2、通过操作活动探索出不同的洗涤用品混合后能吹出更大的泡泡。

  3、感受参加吹泡泡活动的快乐,体验成功的愉快。

  活动准备:

  洗衣粉、洗手液、洗发水、沐浴露等常见洗涤用品(一组一种);人手一杯清水;吹泡泡的工具;搅拌棒;座位安排(前面放一排操作台)实物图标记。

  活动过程:

  1.提问引起幼儿兴趣。

  (1)师:小朋友有没有吹过泡泡?

  (2)引导幼儿讨论:在清水中加些什么可以吹出泡泡?

  (3)幼儿认识洗涤用品。

  2.制作泡泡水,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洗涤用品在水里溶解的现象。通过操作活动探索出不同的洗涤用品混合后能吹出更大的泡泡。

  (一)第一次操作(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洗涤用品在水里溶解的现象)

  (1)请幼儿把自己要的洗涤用品加入装有清水的杯子里搅拌,引导孩子观察洗涤用品在水里溶解的现象。

  师:小朋友选一种自己喜欢的洗涤用品,把它放到水里,搅拌一下,仔细观察洗涤用品发生了什么变化,水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2)幼儿交流操作过程

  (3)教师示范,解释溶解现象

  小结:洗涤用品加入水搅拌后就在水里溶化了,我们把这种有趣的.现象叫做溶解

  (2) 吹泡泡玩一玩(你们做的泡泡水吹出泡泡吗?)

  小结:洗洁精更容易处出泡泡,泡泡水浓就容易吹出泡泡,适时进行安全教育。

  (二)第二次操作(通过操作活动探索出不同的洗涤用品混合后能吹出更大的泡泡。)

  (1)把刚才小朋友介绍的方法用一用。

  (2)也可以加入两种或者更多种的洗涤用品混合后再吹泡泡,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3)幼儿交流经验

  总结:不同的洗涤用品混合后能吹出更多更大的泡泡。

  3.结束部分

  播放音乐,幼儿随教师出活动室

科学教案 篇4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排序的兴趣

  1、教师创设情境:小猫盖了一座新房子,准备铺四条小路,我们大家来帮帮小猫。请小朋友说说想帮小猫铺一条什么样的小路。

  2、请幼儿利用手中的雪花片试着给小猫铺一条有规律的`小路。

  3、将幼儿分成四组,每组内的小朋友相互讨论,试着走走对方的小路,感受不同的规律,并说一说同伴铺设小路的规律。

  二、请幼儿按照两种规律铺小路

  1、分给幼儿不同颜色的圆点,请幼儿根据颜色、大小的不同按规律铺一条美丽的小路。

  2、鼓励幼儿请小组内的其他幼儿互相走走小路检验一下。

  3、让幼儿尝试用两种以上规律铺小路,并互相验证

  三、学习按两种以上规律进行排序的方法

  1、老师示范按两种以上的规律进行排序的方法

  2、请幼儿自创两种以上的规律进行排序

  3、四组小朋友比赛,给小猫各铺一条规律不同的小路,时间最短者获胜。

  四、活动延伸:

  1、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有规律排序的事物

  2、鼓励幼儿用两种规律进行排序。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水的冷和热,对物体的变冷和变热产生好奇。

  2、探索简单的降温方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温度计一支。一张大记录表,六张小记录表。

  2、活动前小实验:晨间活动时,盛满两杯凉水,一杯放在室内,一杯放在室外太阳下。

  3、幼儿已有用温度计进行测量的经验。

  活动过程:

  1、哪一杯水热。

  ――出示一杯水:楼老师这里有一杯水,这杯水是放在教室里的,还有一杯水呢,我是放在太阳底下的,请宣老师帮忙拿进来。你们想想看,这两杯水一样吗?请小朋友来摸一摸,有什么不同呢?请个别幼儿来尝试。(一杯水热,一杯水冷)

  ――楼老师请专门测量水温的温度计来帮帮忙,看看小朋友摸出来的对不对。(教师分别在两杯水中放入温度计进行测量,提醒幼儿观察温度计的`变化。)

  ――小朋友真棒,原来放在太阳底下的水热,放在室内的水冷。

  ――介绍大统计表:老师这儿有一张表格,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杯水是放在哪儿的?(手指房子标记)放在房子里的水冷我们贴上蓝标记。这杯水是放在哪儿的?(手指太阳标记)放在太阳下面的水热我们不贴。

  2、怎样使水变冷。

  ――在太阳的照射下,水宝宝变热了,它们觉得热死了,太难受了,请小朋友来想个办法,帮帮忙,让它们凉快一些。

  ――幼儿讨论讲述。

  ――教师介绍材料,记录表。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些什么?(空杯子、扇子、筷子、盛有冷水的小碗、冰块还有三杯一样的热水,这三个杯子上都有一个标记,我们来看看是什么?(数字1、2、3)

  ――请小朋友每人找一只水杯,用你们想的方法让热水变冷。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帮助个别遇到困难的幼儿完成。

  ――出示记录表:我们都用自己的方法帮助了水宝宝,可是老师和别的小朋友不知道哪一杯水是最冷的。怎么办呢!老师为每组小朋友准备了一张记录表,上面有三个杯子,和桌上的杯子一样有标记。请小朋友摸一摸三个杯子,哪一杯水最冷就用在上面贴上蓝标记。

  ――幼儿记录,提醒幼儿不争抢。

  ――展示幼儿的记录表,教师请二――三组的幼儿讲述:你们用了什么方法让水冷得最快。

  3、怎样使身体变凉快。

  ――水宝宝可高兴了,现在天热了,如果我们也很热,觉得不舒服了,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的身体也变得凉快些呢!

  ――幼儿讲述使自己身体变凉的方法,如:扇扇子、用凉水擦脸、洗澡、开空调等等。

  ――你们想的办法真多,以后我们热了就可以用这些方法使自己变得更加凉快了。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对“凉快招数”的研究,在不断的尝试操作、探索感知、体验分享来发现热水变冷的不同方法,并进一步发现里面的科学道理,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及尝试教育的理念,并让幼儿从中体验到了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从小爱科学的兴趣。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不同物体有不同的滚动路线。

  2、自主探索出三类物体的滚动路线,并尝试记录。

  3、在游戏中体验合作探索的乐趣,产生进一步探索物体滚动路线的兴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物品:罐头、杯子、球、纸盒、积木等。

  2、小棒8根。(为游戏《赶小猪》而备的赶“猪”棒。)

  3、大记录纸一张,记号笔一支。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探索:哪些物体会滚动?

  在活动室里散放着纸杯、茶叶筒、球、塑料盒、积木等各种物品。

  1、找一找:“小朋友,这里有些我们平时用过、玩过的东西,请你们把会滚动的东西找出来。”

  评析:开放、自由的空间很快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玩一玩:请你们玩一玩,为什么这些东西会滚动呢?

  评析:这个时候,幼儿手上拿着自己找到的会滚动的东西,开始有些兴奋了,都忍不住想把它放在地上滚一滚,玩一玩,那么作为教师,应给予幼儿自由玩的空间,但并不是让幼儿毫无目的地玩,而是带着问题去玩。这个问题就是:想一想,为什么它们都能滚动呢?让幼儿在玩中发现,玩中思考,初步感知能滚动物体的特征。

  3、说一说:为什么这些东西都能滚动?

  评析:幼儿带着问题自由玩,对问题的答案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都急于想把自己的观点告诉大家,这时老师及时给予幼儿大胆表达的机会,幼儿自由发表意见,老师适当引导,总结出答案:因为它们总有一个地方是圆的,所以会滚动。

  二、第二次探索:物体滚动的路线是怎样的?

  1、游戏:滚进球门。

  老师介绍游戏玩法:小朋友两两一组,一人分开双脚做球门,一人滚动物体进球门,轮流进行。

  评析:这个游戏的优点在于,缩短了幼儿等待游戏的时间,一个人滚动物体时,两个合作伙伴能同时观察,共同探究发现不同物体的滚动路线,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合作能力,增加更多的相互交流与协作的机会。在幼儿游戏过程中,老师所做的就是观察与倾听,必要时和孩子们一起玩,做幼儿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和鼓励者,最大限度地放手让幼儿通过亲身经历去发现,让幼儿体验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通过这个游戏,幼儿会发现,有的东西滚不进球门。小组的两个合作伙伴对发现的这一现象进行了质疑、思考、讨论。这时,老师作为活动的引导者,有必要带领全体幼儿对这一发现作一个总结和提升。

  2、集体交流,并尝试记录物体滚动的路线。

  老师:“哪些小朋友的东西滚不进球门?”(幼儿回答、交流后,请幼儿把这些滚不进球门的东西都送到前面来,这样可以让大家看得更加清楚。)

  老师以惊奇的口气提出疑问:“咦,为什么这些纸杯、方便面筒、肯德基筒就滚不进球门呢?”幼儿思考、讨论。

  当幼儿回答出“这些东西都是一头大一头小的”、“滚动的时候会转圈”等答案时,老师及时作现场演示,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观点和想法的接纳、重视和赞赏,同时也可以让全体幼儿对圆锥台滚动时会转圈这一科学现象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这时再请幼儿上来在大记录纸上记录它们滚动的`路线,幼儿都跃跃欲试。在记录出圆锥台滚动路线的基础上,再来记录圆柱体和球体滚进球门的路线对幼儿来说就更容易了。

  评析:在这一环节里,幼儿学会了记录,懂得了当自己在科学探究中有了结论或观点时,可以通过记录把他们呈现出来,让幼儿了解如何真正地“做科学”,培养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三、第三次探索:圆柱体和球体滚动时哪个更灵活?

  1、游戏“赶小猪”。

  老师介绍游戏玩法:这是一个三人合作的游戏,小朋友自愿组合成三人组,其中两人做小树,一人分别赶“皮球小猪”和“圆筒小猪”,在“两棵小树”中间绕“8”字型走,三人轮流进行。

  评析:上一个环节中,幼儿已经自主探索出三种物体的滚动路线,但对圆柱体和球体滚动路线的异同还没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作为教师,有必要为幼儿提供更进一步的观察、经历、体验的机会,让幼儿探究出球体、圆柱体的外型与它们滚动路线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难点,老师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设计了一个三人合作的游戏——赶小猪。这个游戏巧妙之处在于,幼儿在赶这两种小猪绕“8”字走时,由于圆柱体和球体的不同特性,幼儿赶着它们转弯会有很明显的差别,一定会有不同的感觉,为顺利解决活动难点埋下伏笔。教师在游戏中继续扮演活动支持者的角色,对幼儿的探究活动尽量不去打扰。

  游戏结束后,老师提问:

  “刚才,我们赶了‘圆筒小猪’和‘皮球小猪’,你有什么感觉?”

  “为什么‘皮球小猪’好赶,‘圆筒小猪’就难赶呢?”

  评析:这一问题给了幼儿较大的发散思维空间,由于幼儿都分别赶过这两种“小猪”,有了亲身的经历和体验,所以都有话说,乐于说。根据幼儿的回答,老师提出第二个问题:“为什么‘皮球小猪’好赶,‘圆筒小猪’就难赶呢?”幼儿经过思考和观察发现圆柱体是一个长长的圆筒,而皮球从各个角度看上去都很圆,由于它们形状上的不同,导致它们在滚动的时候出现了不同的结果。教师这时及时演示,同时请幼儿上来说一说,指一指,并注意肯定和赞赏幼儿的发现,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从上到下一样大的圆筒,我们把它往哪儿推,它就只能往一个方向直直地滚去,转弯时不灵活,而皮球可以向四面八方任意地滚动,很灵活。

  得出结论后,让幼儿在记录纸上补充出球体可以向各个方向任意滚动的路线。

  四、结束活动

  老师小结活动情况,对积极参与游戏和探索的幼儿给予表扬,并提出问题和要求:“你们还在哪儿看到过会滚动的东西?它们滚动的路线又是怎样的呢?请你们回去找一找、滚一滚,把它们滚动的路线也画下来,带到幼儿园来给大家看。”

  评析:会滚动的东西不只局限于课堂上幼儿所看到的,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幼儿对它们依然有好奇和疑问,于是老师顺理成章地在活动小结以后向幼儿提出问题和要求,让幼儿课后继续进行滚动路线的探究和记录活动。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源于幼儿的生活,生于幼儿的兴趣,设置游戏情境,以幼儿自主探索为主线,教师适时指导、提升为辅线,充分激发了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了幼儿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提高了幼儿自我建构知识与经验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学、玩中学,达到了本次活动的教育目标。

  小百科:滚动,汉语词汇,释义为转动体沿转动方向的运动称作滚动。

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理解加号、减号、等号的含义。

  2、学习5以内的加法。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5以内加法题卡,加号、减号、等好卡片,动物卡片等。

  2、教室的地上画一个圈。

  活动过程:

  介绍新朋友:

  1、教师出示"+"、"-"、"="符号。

  "+"表示一个数与另一个数合起来。

  教师示意:两个幼儿分别站在教师左右两边,"+"表示两个幼儿分从教师的左右两边走到一起并拥抱。

  "-"表示原来的总数中去掉一个数。

  教师示意:拥抱在一起的.两个幼儿,走掉一位。

  "="表示它两边的数量相等。

  教师示意:教师的左右手分别挽着两个幼儿。

  2、学习加法:

  教师在黑板上演示加法题。

  --"河里本来有2只小鸭,这时游来了1只小鸭,现在河里有几只小鸭?"教师演示算式。

  --"原来的2只小鸭用数字2表示;游来了1只小鸭用数字1表示;现在河里有几只小鸭?在数字2和数字1之间用'+',表示着两个数字合起来,2+1=3。""等号两边的数字有什么特点?"以此类推,学习5以内数的加法。

  游戏"奇妙的口袋":

  3、教师在教室的地上画一个圈。

  请幼儿参加游戏,看教师出示的符号,立即做出反应。

  --"看到'+'号你们赶快从外边站到圆圈里去;看到'-'号从圈里出来;看到'='表示圈内圈外的人数一样多。"

  教学反思:

  为了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在活动前我有心收集了一些孩子喜欢的东西,在活动中,由情入境,让小朋友们用收摸摸这些东西,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起他们活动的兴趣,特别是小班幼儿更是如此,在摸一摸、猜一猜中,让孩子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发展想象,这些东西都是孩子熟悉的,幼儿边玩边说,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小朋友在动手摸一摸、捏一捏后,感知物体的软和硬,学习用语言进描述。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知道萤火虫的特征,并用发光物模仿萤火虫。

  仿照故事结构编故事。

  活动准备:

  "故事":调皮的光光。

  手电筒。

  1~10的数字卡数套。

  萤火虫发光的原因及方式介绍。

  活动过程: 结合幼儿用书,运用故事大书与幼儿分享故事《调皮的光光》:

  --提示幼儿注意故事画面的'变化,猜想故事的内容。

  --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彼此的想法。

  --让幼儿边看书边欣赏故事。

  与幼儿一起展开讨论,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故事里有谁?说了什么事情?

  --你喜欢光光吗?为什么?

  --如果你是光光,会把发光的本领用在哪里?

  见到说明萤火虫发光的特征、原因及方式。

  --谁见过萤火虫?(如果有幼儿看见过,请他讲述他的经验。)

  --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

  玩"萤火虫找朋友"的游戏:

  --将幼儿分为数组,每组6~7人,当雄萤火虫。

  --将数字卡分给各组,每组数字卡的张数、数目相同;同时每组发一只手电筒。

  --拉上窗帘,关上灯,教师持手电筒当雌萤火虫,一明一暗地打光数下。

  --各组幼儿根据教师所打出的次数,找到对应的数字牌后,以自己这一组的手电筒打光响应;动作最快且正确的一组表示找到了朋友,请一名幼儿"飞"到老师身旁。

  仿照故事《调皮的光光》的结构,创编故事《我的昆虫朋友》。请幼儿结合个人的经验,想象一个自己与昆虫朋友的故事。

  指导幼儿用画面的方式把故事表现出来,做成一本自己的故事书。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07-20

科学教案[精选]08-08

科学教案(精选)09-01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精选)科学教案08-06

科学教案[经典]08-03

(精选)科学教案08-05

【经典】科学教案07-24

科学教案(经典)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