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20 07:50:35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汇编3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汇编3篇]

语文教案 篇1

  —、素质教育目标

  1.学习按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写法,中国石拱桥第一课时。

  2.复习举例子、列数据的说明方法。

  3.学习运用准确语言说明事物特征。

  4.引导学生认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按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写法。

  2.运用准确语言说明事物的特征。

  难点:先取典型代表的实例说明事物的写法。

  解决办法

  1.讨论、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

  2.用课件展示“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结构特点。

  3.学生质疑问难。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充当解说员。结合课件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结构特点。

  2.拟题训练。

  3.学生说话训练。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见过许许多多的桥,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座桥,能生动地说出它的美丽风貌吗?你感到有特点的又是哪一座桥,能清楚地说出它的特征吗? (进行说话训练)下面请同学们在听读中抢答,下列内容描述的桥梁专家是谁?“他生于1896年,世界上著名的桥梁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教授。1920年主持建造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解放后又参加了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工作。他写过大量介绍桥梁的文章,编著过《中国桥梁史》。”今天我们就学习茅以升写的说明文——《中国石拱桥》

  (一)明确目标

  1.理清文章写作思路,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中国石拱桥第一课时》。

  2.概括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3.认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

  (二)整体感知

  学生朗读课文(学生自愿)并思考“本文的结构内容”?

  《中国石拱桥》是一篇介绍石拱桥知识的说明文。作者在简朴的说明和淡雅的情趣之中,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上的辉煌成就,以及新中国建立后的发展。处处流露出对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赞美,对祖国悠久文化和新社会制度的歌颂,十分感人。全文简朴淡雅,理贯辞达,不失为说明文里的一篇佳作。

  从全文的结构来看,这篇文章采用了有总述有分述的方法;先概括说明石拱桥的外形、结构和功用;接着,用例证说明和特征说明的方法,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分别说明它们的独特构造和高度艺术水平;最后综述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尤其是石拱桥的发展。以文章主体即介绍两桥的部分而论,总是以桥的地理位置、修建时代和功用,一直说到桥的每一具体特点及其作用。全文条分缕析,井然有序。这种明晰的条理,是客观事物自身各种关系的如实反映,也表明了作者对所说明对象有深刻明白的认识。

  “序”而多“变”。这从本文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不同层次布局中可见一斑。介绍赵州桥,着重说明它“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因此,突出其修建年代之古,突出其使用时间之久。并由此而引出了一大段特点说明,介绍其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和巧妙的施工技术。而介绍卢沟桥,除了一般说明它的修建年代、坚固等情况外,更重在介绍艺术上的价值和在中国人民斗争史上的纪念意义。这样在“大同”之中显现“小异”,于平稳之中又见起伏,避免了雷同、呆滞的弊病。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括介绍一般石拱桥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3~9自然段),具体说明我国石拱桥的建筑特点以及在历史上的光辉成就,并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赞颂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第一层(第3~8自然段),先概括介绍我国石拱桥的光辉成就,然后以赵州桥、卢沟桥这两座不同形式的石拱桥作为典型例子加以说明。

  第二层(第9自然段),分析取得如此光辉成就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介绍解放后我国石拱桥建设技术的飞跃发展。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提问。

  提问:阅读说明文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对象、特征、顺序、方法、语言等)

  2.查字典,给下边加粗字注音。

  hú gǒng xiáo xié zhuó dūn

  弧形 拱桥 洨河 和谐 张 桥墩

  巧妙绝伦(hún):在同类型桥中,施工技术没有比它更巧妙的。

  惟妙惟肖(xiào):形容描绘得十分精妙逼真。肖,相似。

  3.具体研究文章内容。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答: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原因→桥梁发展史

  (2)作者选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例子,层层深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答:文中作者选取了代表性例子赵州桥、卢沟桥。首先介绍世界上石拱桥的一般特点,然后概括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并具体举例进行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3)文中介绍了赵州桥的哪些内容?其结构特点怎样?是按照怎样顺序来写的?

  答:文中介绍了赵州桥的位置,建造时间及解放后的修整;赵州桥的结构特点。结构特点:(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四)全桥结构匀称。介绍赵州桥的顺序是先概括说明,然后再具体解说桥各个构成部分。

  (4)文中介绍了“卢沟桥”的哪些内容?结构特点怎样?

  答:介绍了卢沟桥的位置、建造时间、规模,结构坚固、形式优美、特殊的历史价值。结构特点:由11个半圆形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知道生字的两种基本结构: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了解利用太阳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知道生字的两种基本结构: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

  2.正确、流利朗读儿歌,会辨别方向。

  学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教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很爱学习。今天,老师带大家再到语文园地里玩一玩,想去吗?这个园地的名字叫“语文园地六”,这个园地里有很多知识呢,咱们赶紧去旅游吧。

  二、我会认。

  1.课件出示课本第90页:连一连。

  2.小朋友们,大树上有很多字果果,你们会摘哪一个?

  3.指名认读生字。

  4.小朋友们,我们都长着一双火眼金睛,找一找,看看这些生字是怎样组成的?

  5.学生分小组讨论每个生字的组成。

  6.找规律,看看哪些生字组成结构相同。

  三、找一找,分一分。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哪些字果果组成结构相同?

  2.分组讨论,不对的地方其它同学帮忙。

  3.老师手里有两个小篮子,你能把结构相同的字果果放到一个篮子里吗?

  4.指名学生上台摘果果。师相机点拨指正,或其它学生帮忙。

  四、师总结,了解两种生字结构。

  1.刚才同学们的表现很棒。是呀,生字宝宝的构成有几种结构,一种是上下结构,一种是左右结构。今后,我们还要学习汉字的其它结构。

  2.生完成书上连线题,小组合作评价。

  3.全班交流。

  五、读一读,背一背。

  1.多媒体课件出示儿歌,请同桌之间一起借助拼音把儿歌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比一比哪些小朋友会作得最好!(自由读儿歌)。

  2.指名同桌读儿歌。其他同学认真听并订正。

  3.多种方式练读:指名读,同桌互读,边评边读,组内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4.指导学生用动作识记

  (1)师在前面黑板的上方画一个太阳,在后面黑板中部画一个太阳。

  (2)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面向前面黑板上的太阳,把它当作早晨升起的太阳;一组面向后面黑板上的太阳,把它当作傍晚时的太阳。

  5.学生练习指方向。

  6.派代表汇报结果。

  7.拓展。

  (1)小女孩早晨起来面向东方上学去,你还能判断出其他三个方向吗?

  (2)傍晚放学,面向太阳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

  8.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利用太阳辨方向的儿歌。并了解利用辨方向的方法,希望大家以后了解更多的`辨别方向的方法。

  六、总结收获。

  谁能向大家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呢?

  教学反思:

  “读一读,背一背”的环节设计以读为主,熟读成诵。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了解利用太阳辨别方向的方法。通过动作巩固方法,在情境中灵活运用方法。做到学于生活用于生活。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了解,学习叶圣陶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方法。

  (3)学习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叶圣陶先生修改中学生作文这件事中受到启发,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的重点是从本文作者的切身感受中体会认真修改作文的重要性。本课的难点是理解作者三次提到绿绿的爬山虎的含义。

  课前准备

  1、收集叶圣陶和肖复兴两位作家的资料。

  2、收集爬山虎的图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学生学习生字的情况。

  2、初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一)提出自学要求,学生自学课文第一部分,想一想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一张画像》这篇作文的。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同时在书上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2、学生按要求自学,讨论:课文中是怎样讲叶圣陶先生修改作文的?(先让学生把有关的内容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是怎么改的,这样改好在哪里?)

  (叶圣陶先生修改的非常认真,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注意用字的准确性,句子的规范化。)

  3.作者翻到那篇作文,为什么一下子愣住了?

  (一是作者自以为作文写得不错,没料到自己的作文存在很多毛病;二是作者没料到蜚声国内文坛的大文学家竟会如此认真修改一个小毛头的作品;三是作者没料到叶老这样认真。)

  4.作者从修改中认识到了什么?

  (作者不仅看到自己文的种种毛病,也认识到文学事业的艰巨,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气候的。)

  5.看资料袋《一张画像》的修改稿。

  (1)学生组成四人小组,进行学习讨论。

  (2)集体讨论交流、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意见和自己的体会、着重引导体会以下几处修改,分别用了什么方法进行修改。

  ①“可却”用词重复,所以删去“却”字。

  ②“口里还不住地呐喊”,不真实。因为画面上是不会呐喊出声音来的,改为“从口里还吐出几个字”来就和画面一致了。

  ③“还不停地给他讲着”,不大符合上课时的实际情况。将“不停地”改为“悄悄地”就准确了。

  ④“原来拿画的正是王老师”表达不准确,因为王老师不可能单单拿那张画,拿的只能是那本画着画的课本,所以把“画”改为“几何课本”

  ⑤删去重复啰嗦的词句,使语言简洁明了。

  (用六个方法进行修改。1、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2、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3、把长句断成短句;4、删去重复啰嗦的词句;5、增添一些词句,使表达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6、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

  6.看了叶老先生修改,我们很受启发。肖复兴也很受启发。比较一下,是我们的感受深,还是肖复兴的感受深?(是肖复兴的感受深)这是什么原因呢?能找得到吗?(找出“我真的从中受益匪浅,隔岸观火和身临其境毕竟不一样。”读一读。)这句话你们懂吗?(教师析书“受益匪浅”,受到教育非常深刻。“隔岸观火”,比喻看别人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身临其境”是亲自经历那个事情的意思,再让学生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因为叶圣陶先生修改的别人的文章,正是“我”自己的文章,所以受到的教育特别深刻。)

  (二)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见面后,叶老先生给作者又是什么印象?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平易近人,从叶老让孙女叶小沫在门口迎接,要作者到他家做客,叶老在门口等候、握手、亲切的交谈可以看出。)

  (2)勾画出课文中几次与叶老的谈话和谈话的内容。

  (共三次。第一次说:“这样好!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理科的书”第二次说:“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的不搞清我们的历史更不行。”第三次说:“是的,那是前几年写的呢!”)

  (3)请同学们谈谈对叶老的三次说话的内容的理解。

  (第一次,告诉作者爱好文学的人要知识渊博。

  第二次,告诉作者爱好文学的人要学好历史。

  第三次,告诉作者写作要真实、要能反映现实的生活。)

  (4)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①“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这句话的意思是,“我”通过这件事知道了,做一个作家应该有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品,像他那样真诚质朴、平易近人。写文章也应该像叶圣陶先生那样,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情,因为当时肖复兴才15岁,还是个孩子,他对问题的认识还不可能很清楚,所以课文中说是“好像知道了”“模模糊糊懂得了”这样讲是恰如其分的。)

  ②“在我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意思是叶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一直留在自己的脑海里。)

  10.朗读全文。

  三、总结、扩展

  1.教师简单小结、深化认识。

  叶圣陶先生为肖复兴修改作文这件事,对肖复兴的成长影响很大,后来肖复兴成了著名的作家,写了许多好文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写于1992年,离1968年20多年了,还写得那么具体形象,就像刚刚发生的事情一样,这也说明了这件事给作者留下的印象太深了。

  2.读全文,说说学完这篇课文的体会。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小练笔:文中的叶老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写一写你心中的叶圣陶。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石榴》教案02-16

语文小学教案02-21

语文下册的教案03-29

语文《跳水》教案06-13

语文《影子》教案06-13

语文母鸡教案04-18

语文下册教案12-29

语文备课教案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