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时间:2023-09-14 07:12:56 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教案10篇(精)

  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班教案10篇(精)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活动,体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快乐。

  2、能够分清鞋子的正反,学习自己穿鞋。

  3、在努力探索的过程中,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得到提高。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每人一双正反鞋子、一双成人正反鞋子、小木偶、音乐一首和脚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尝试学穿鞋

  1、玩踩脚印游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知道脚的不同之处。

  2、出示鞋子,幼儿尝试自己穿鞋子。(没穿对也没关系)

  3、幼儿说一说谁穿对了?(引导幼儿观察鞋子的不同之处)

  二、探索鞋正反

  1、示范成人鞋子,请幼儿帮助小木偶穿对鞋。

  2、教师小结:穿对鞋的时候,就像两个好朋友头碰头一样,中间有个小窝窝,就像他们在咧嘴笑。

  3、幼儿再次探索穿好自己的.鞋子。

  三、学会穿对鞋

  1、游戏“比一比,穿一穿”。幼儿把鞋子脱了,随意放好。听老师口令穿鞋,比一比谁穿对了。

  2、游戏“小鞋找朋友”。幼儿把鞋子脱了放好,听音乐去找朋友,找到好朋友后,两个小朋友互相帮助穿好鞋。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有的幼儿还有穿反鞋的情况,这也正常。因为不能只通过一次活动就能达到目的。接下来还有活动延伸,例如:利用鞋的其他特点来分辩正反,根据孩子穿鞋的特点,孩子可能会摆对鞋但脚伸错了,所以会穿反,还有的孩子拿起就穿,一只鞋分辨起来有难度,所以老师引导幼儿先把两只摆好再穿,这样就容易多了,活动中,幼儿很感兴趣,能基本完成目标。

小班教案 篇2

  在生活中我发现班上的幼儿在自己的需要发生矛盾时,往往以咬人、掐人 、打人的行为来解决。因此,打架现象频频发生,家长看到孩子受伤的手、脸心痛不已。我们分析其中的原因有3点:

  1、幼儿从以自我为中心的家庭生活过渡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的不适应。

  2、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滞后,所以当自己的需要发生矛盾时,以打人的行为来替代语言的`表达。3、幼儿与同伴交往的经验少,不掌握与同伴交往的技能。为了引导幼儿正确的表达友好,初步学会与同伴交往,我们特意设计了该活动教案。并召开了家长会,向家长介绍了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平常心对待幼儿打人或被打的现象,给幼儿提供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帮助幼儿积累交往的经验。家园配合帮助幼儿初步学会与同伴交往。

  一、预设目标:

  1、 引导幼儿愿意和老师、同伴一起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2、 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初步学习与同伴交往的技能,知道用点头、拉手、抱一抱的动作表示友好。

  3、 学说短句:* *是我的好朋友。

  二、 重点与难点

  重点:鼓励幼儿和老师、同伴一起参加音乐活动。

  难点:初步学着用点头、拉手、抱一抱地动作来表示歌曲中“敬个礼、握握手

  三、活动资源

  小兔、小猴木偶;另外一位老师木偶表演;“找朋友”的录音磁带 ;幼儿有与同伴交流的经验

  科学活动:大鞋和小鞋

小班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要求是激发研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儿在对事物的探究过程中,不仅能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发展形象思维,而且能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他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进入四月,幼儿园开展了“春天”的主题活动,通过春天里的小草、小花和小动物,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一天,幼儿无意中发现自然角里的红薯发芽了,他们表现得饶有兴趣。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我们设计了学习活动“有趣的豆宝宝”。

  活动目标

  1.通过看、闻、比、剥等方法,帮助幼儿积累对各种豆子的感性认识,并在品尝豆子做成的食物的过程中,激发幼儿喜爱吃豆子的情感。

  2.与父母共同种植豆子,做好观察记录,了解豆子的发芽过程。

  活动准备

  1.教师和幼儿共同准备黄豆、赤豆、绿豆、黑豆、蚕豆等各种豆子。

  2.新鲜未剥壳的蚕豆、豌豆;豆类食物:煮毛豆,赤豆粥,豆浆,炒蚕豆等。

  3.种子和花盆。

  活动过程

  一、展示豆子

  1.展示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来的各种豆子。

  (黄豆、赤豆、绿豆、黑豆、蚕豆等各种豆子)

  2.介绍各种豆子的名称。

  提问:你们认识这些豆子吗?

  二、观察比较各种豆子

  1.比较豆子的颜色。

  (1)你们看到了什么颜色的豆子?

  (黄色的、红色的、绿色的、黑色的)

  (2)知道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吗?

  (黄豆、赤豆、绿豆、黑豆……)

  (3)小结:豆子有不同的颜色和名字:黄色的豆子叫黄豆,红色的豆子叫赤豆,绿色的豆子叫绿豆,黑色的豆子叫黑豆。

  2.比较豆子的大小。

  (1)这些豆子一样大吗?

  (2)摸一摸、比一比,哪种豆子最大,哪种豆子最小?

  (3)小结:刚才,小朋友都用手摸了摸,又把这些豆子放在一起比了比,大家都发现这些豆子中黑豆最大,绿豆最小。

  三、认识新鲜的蚕豆和豌豆

  1.这是什么,你们认识吗?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

  2.教师出示刚剥出来的蚕豆和豌豆。

  3.你们知道豆子藏在哪里吗?(里面)

  4.谁来试试把豆子找出来?

  5.请个别幼儿尝试剥豆。

  6.大家一起来试试,把蚕豆和豌豆的“房子”剥开来,豆子就出来了。

  7.全体幼儿剥豆子。

  8.两个房子里面的豆子一样吗?怎么不一样?

  幼:不一样。一个大的,一个小的。一个圆圆的,一个扁扁的。

  师:大大的、扁扁的叫蚕豆,小小的、圆圆的叫豌豆。

  9.闻闻这些豆子有没有味道啊?

  幼:刚剥出来的豆子香香的。

  师:对呀,刚剥出来的豆子有股清香味,新鲜的豆子也很有营养呢。

  四、介绍和品尝豆子做成的食物

  1.请幼儿说说自己吃过哪些豆子。

  师:你们吃过豆子吗?吃过哪些豆子?

  2.介绍豆子做成的食物。

  (展示用豆子做成的食物)

  (1)我们来看看,这些你们都吃过吗?你吃过哪些?

  (毛豆、赤豆粥、黄豆汤、绿豆汤……)

  (2)这杯白白的,像饮料一样的东西是什么呀?

  (豆浆)

  (3)你们知道豆浆是用什么做的吗?

  师:豆浆也是用豆子做成的,黄豆、黑豆等都可以做豆浆。

  3.幼儿品尝好吃的豆类食物。

  (炒蚕豆、煮豌豆、爆黄豆、青豆蛋糕、豌豆泥、豆瓣酥……)

  一边品尝一边鼓励幼儿说出吃到了什么豆子。

  五、延伸活动

  1.观看门卫老伯伯种豆子。

  幼儿园门卫老伯伯带来了一些(黄豆)种子,幼儿和教师一起观察门卫老伯伯将(黄豆)种子播种在花园里。

  2.幼儿和家长一起种豆子。

  观察种子发芽的情况,并做好“成长记录”(可以用贴照片、绘画、文字记录等多种方式)。

  3.召开“成长记录”展览会。

  把“成长记录”带到幼儿园进行交流,并做成展板,供大家分享。

  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从幼儿兴趣出发,对小班幼儿的“生成”内容进行探究

  “有趣的豆宝宝”活动是在“春天”的主题背景下展开的。春天正是万物复苏、播种庄稼的季节,幼儿也带来了很多美丽、多姿的植物宝宝,教室里的植物角越来越丰富。一天早晨,为植物宝宝浇水的幼儿发现了一个露出一点点的红薯芽,幼儿非常兴奋,有的长时间地静静观察,有的互相转告……大家对此非常感兴趣。根据幼儿的兴趣点,我们及时设计了本次学习活动“有趣的豆宝宝”。

  活动设计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具有挑战性,给予幼儿探索的空间

  结合小班幼儿发展手部小肌肉的目标和要求,我们通过认一认、闻一闻、比一比等各种感知觉让幼儿全面认识各种豆子。我们还增加新鲜的蚕豆、豌豆请幼儿剥豆,让幼儿体验豆子的各种特点,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

  在集体活动后,我们又在延伸活动中让幼儿观察门卫老伯伯种豆子,以及和爸爸妈妈一起尝试种豆子,再次挑战了幼儿对豆子特征的观察,并引发幼儿种植豆子的兴趣,为他们的继续探索提供了空间。

  亲子互动,共同承担教育任务、分享活动的快乐

  从幼儿带豆子到幼儿园→观察豆子→剥豆子→品尝豆子,“有趣的豆宝宝”活动在教室里开展得有声有色,为了让幼儿更全面地了解豆子,观察豆子的播种和生长过程,我们别具匠心地请幼儿种豆子。考虑到小班幼儿年龄小,并且与家长一起进行种植,能在家长的指导下仔细地观察,所以决定让幼儿和家长一起种豆子。家长们十分配合,参与度很高,对于教师发放的“成长记录”,很多家长都认真地以多种形式进行记录,有的用照片加文字说明的方式进行记录,有的以日记的形式进行记录,有的以绘画的形式进行记录……仔细看这些记录的内容,可以体验和感受到在这一过程中亲子互动的成功。这样的方式,不但增进了家长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了解,而且还让家长在参与的过程中分享与幼儿一起学习的快乐。

  幼儿园小班健康活动设计――有趣的糖宝宝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糖果的特征。

  2.能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并乐于和同伴老师进行交流。

  3.知道多吃糖损坏牙齿。

  活动准备:

  各式糖果、干净的湿毛巾若干、幼儿洗净小手、娃娃家背景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区分品种

  1.带领幼儿加入娃娃家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去娃娃家做客好吗?

  你们看他们为我们准备了什么好吃的东西?

  2.师:在这些盆子里有各种各样的糖,我们一起把一样的糖拣出来放在一起好吗?(幼儿操作)

  二、亲身体验 感知特征

  请幼儿找一个喜欢的糖宝宝做好朋友。

  提问:

  1.你的糖宝宝穿了一件什么样的衣服?

  2.请你们轻轻地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老师小结:糖宝宝的衣服是五颜六色的,不一样的。糖宝宝有硬的,软的。

  3.剥糖,品尝味道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尝一尝糖宝宝是什么味道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老师和幼儿边尝试边交流)

  老师小结:糖宝宝有各种各样味道的。

  4.教育幼儿多吃糖损坏牙齿,不宜多吃。

  三、延伸活动 感知乐趣

  1.品尝跳跳糖

  师:娃娃家还为我们准备一样很有趣的糖,你们想不想尝一尝?吃在嘴巴里面将会怎么样?(跳)

  2.师:小朋友,你们在家里面还吃过哪些有趣的糖?以后我们带来和大家一起品尝好吗?

  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有趣的糖宝宝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有趣的圆形宝宝

  活动背景

  汽车是小班幼儿最喜欢的玩具。可有一天,汽车的轮子掉了,汽车再也动不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呢?这引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于是我与他们共同收集了许多生活中有关圆形的东西,并把它们作为部分数学操作材料,将教学目标和内容巧妙地融入其中,大胆尝试让幼儿积极地与操作材料互动,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活动的乐趣,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

  活动实录

  一、活动目标

  1.通过看、玩有关圆形的物品,初步感知圆形的基本特征。

  2.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及操作能力。

  3.能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圆形积木、纽扣、薯片罐、八宝粥罐、圆形棋子等,每个面上都粘有一个圆形。

  2.课件一个(春姑娘送礼物的画面,许多圆形宝宝滚动的画面,由圆形组合成的花、太阳、小鸡、鸟、钟等画面)。

  3.用硬纸板做的斜坡8个,牙签,中心有小孔的圆片,有轴的长方形积木,轮子等若干。

  三、活动过程

  1.课件导入,引起兴趣。

  师:“看,谁来了?”(出示春姑娘送礼物的课件)

  幼:“春姑娘。”

  2.自由玩一玩有关圆形的东西,初步感知圆形。(出示礼物箱)

  师:“春天来了,春姑娘给我们送来了许多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礼物?再玩一玩。玩的时候看看它们长的什么样?”

  (把“礼物”发给幼儿后自由玩)

  师:“有些什么礼物呢?”

  幼:薯片。

  师:薯片罐长的什么样?

  幼:圆圆的。

  师:“还有什么礼物呢?”

  幼:八宝粥。

  师:八宝粥罐长的什么样?

  幼:圆圆的。

  师:“还有什么礼物呢?”

  幼:纽扣、积木。

  师:那它们长得什么样?

  幼:纽扣、积木都是圆圆的。

  师小结:原来春姑娘送给我们的礼物里都藏着一个圆形宝宝(出示课件)。它长得圆圆的,滚来滚去非常好玩。

  师:“我们赶快把藏在礼物里的圆形宝宝找出来吧。找到后可以和圆形宝宝手拉手做好朋友。”

  幼儿找出粘在礼物上的圆形,撕下后粘贴在自己的衣服上。

  (评析:大胆尝试让幼儿积极地与操作材料互动,引导幼儿自由地看看、摸摸、玩玩、找找、贴贴,给他们营造了一个宽松、愉快的心理气氛,为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创造了条件。)

  3.尝试在图上找出与圆形相似的实物的某一部分。

  师:“调皮的圆形宝宝们滚呀滚。怎么不见了,到哪里去了呢?”(出示许多圆形宝宝滚动的课件。)

  师:“原来调皮的圆形宝宝们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我们一起来把它们找出来好吗?可以先和好朋友找一找,说一说。”

  幼儿自由讲述圆形宝宝藏在哪里了。

  师:“圆形宝宝藏在哪里呢?谁来告诉大家?”

  幼A:圆形宝宝藏在太阳里。

  幼B:藏在花里。

  幼C:藏在小鸡的身体里。……

  师:“你们的小眼睛真灵,看圆形宝宝还藏在哪里了?”(出示圆片和轮子)

  (评析:通过电教手段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幼儿在宽松的“捉迷藏游戏”氛围里自由地与同伴交流,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增强了其大胆发言的信心。)

  4.分组尝试制作有趣的小轮子及汽车,在斜坡上滚动,进一步感知圆形的基本特征,体验活动的乐趣。

  “调皮的圆形宝宝还藏在圆片和轮子里,它们还想手拉手到斜坡上玩一玩。请我们小朋友来帮助它们,好吗?”

  幼儿自选材料制作,有的幼儿把两个中心有小孔的圆片用牙签接起来变成一对小车轮,还有的幼儿把带轴的长方形积木装上4个小车轮,就成了一辆小汽车等。然后孩子们尝试着让它们从斜坡上往下滚动。

  (评析:在做做玩玩中,气氛显得更加轻松、自由,幼儿的操作兴趣高涨,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地调动,在探索中独立地获得学习经验,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四、活动延伸

  1.找找还有哪些东西也是圆形宝宝变的?

  2.给圆形娃娃涂色。

  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以数学教育生活化为主导思想,以来自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物品作为部分数学操作材料,大胆尝试让幼儿积极地与操作材料互动,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活动的乐趣,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

  2.整个活动目标明确,层次清楚。从第一环节引导幼儿有意识地看、玩各种有关圆形的物品,到第二环节尝试找出与圆形相似的实物的某一部分,到第三环节尝试制作有趣的小车轮及汽车在斜坡上滚动,进一步感知圆形的基本特征,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3.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主动学习的教育环境。如为幼儿提供了四种不同的制作小车轮的操作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任意选择。这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幼儿在探索中独立地获得学习经验。活动中,教师能灵活运用观察、讨论、提问、幼儿尝试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动脑、动手,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自主性。

  总之,只要在活动中本着“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幼儿就一定会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幼儿园小班学习活动:请你猜猜他是谁

  设计思路:

  “请你猜猜他是谁”是“好朋友”主题背景下生成的活动。

  对于新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进入幼儿园后他们的交往范围逐渐扩大,已会表达对教师的亲近和与教师交往的愿望,开始认同、接纳同伴。

  本活动的价值一:让幼儿参与层层递进的活动环节——猜猜熟悉的老师→猜猜身边的同伴→猜猜新朋友(客人老师),在愉快地和同伴一起讲讲、玩玩的过程中融入幼儿园大家庭,并愿意对周围人表示亲近与友好,体验共处的快乐。价值二:让幼儿辨认其他人的声音、辨别其他人的外貌特征,分析同伴的本领以此来猜猜教师和同伴,挑战幼儿的观察、分析、判断和记忆能力,让幼儿愉快地学习。

  活动目标:

  1.猜猜同伴和教师,喜欢和大家一起看看、讲讲。

  2.愿意对熟悉的人表示亲近与友好。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照片若干(用PPT呈现)、电视机、音乐等。

  2.经验准备:幼儿已共同生活1~2个月,同伴之间逐渐熟悉。

  活动过程:

  一、听声音猜教师——亲近教师

  1.听听声音,猜猜她是谁(三位教师分别戴着头饰,让幼儿听声音猜猜是谁)?

  师:请你猜猜我是谁?

  幼儿:是刘老师。

  2.鼓励幼儿找到喜欢的教师抱一抱。

  教师小结:仔细用耳朵听声音也能知道是谁来了。

  二、看照.片猜同伴——亲近同伴

  1.看面部特征猜同伴。

  (出示一张幼儿侧面照片)猜猜他是谁?

  幼儿:是大乐乐!

  师:哪里很像大乐乐?

  幼儿:头大大的,有蓝色的皮肤。

  师:哪里有蓝色的皮肤,能不能上来指给大家看呀?我们的乐乐有蓝皮肤吗?这是胎记呀,原来这让我们一看就知道是乐乐了。

  2.看本领猜同伴。

  (1)(出示幼儿跳舞的照片)这是哪里?她在干吗?能看出她是弟弟还是妹妹?为什么?

  幼儿:在小舞台上;她在跳舞;她是个妹妹,因为她有长辫子。

  师:这个妹妹是瘦瘦的还是胖胖的?

  幼儿:瘦瘦的。

  师:我们班瘦瘦的、长辫子的妹妹是谁呢?

  幼儿:佳佳、小乐乐、婷婷。

  师:你们觉得这张照片上是谁?

  幼儿:是婷婷,因为照片上孩子的头发和她的头发一样(当天特意让某个孩子梳和照片上孩子一样的发型)。

  (2)看照片,验证是佳佳。

  教师小结:原来找朋友不能光看发型,除了要看清样子,更要看清朋友的脸。

  3.看照片记同伴。

  (1)(出示幼儿排队喝水的照片)他们在干什么?一共有几个人(数一数)?

  幼儿:排队喝水。有四个人(点数)。

  师:你们能看出有几个弟弟?几个妹妹?

  幼儿:2个弟弟、2个妹妹。

  (2)你能认出他是谁吗?

  幼儿:是添添。

  师:哪里有添添,他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幼儿:穿白色的衣服。

  师:是这个吗(指最后一个)?

  幼儿:不对,不对,是排在第一个的。

  师:你们怎么一看就知道?

  幼儿:因为添添个子小小的。

  幼儿:因为汉妤胖胖的。

  幼儿:因为大毛毛个子高高的。

  幼儿:因为非非就是这个头发(发型)。

  以照片上同伴着装的颜色和同伴特征引导幼儿辨认。

  (3)幼儿排队验证。

  三、猜客人老师——招呼新朋友

  1.出示客人老师的照片,鼓励幼儿在现场找到客人老师(幼儿找到客人老师后和客人老师拥抱一下)。

  2.鼓励幼儿大胆与客人老师打招呼、交流。

  3.与客人老师留影。

  四、延伸活动:猜猜我的好朋友

  根据照片上同伴的不同方位进行一一对应的摆放。

  活动反思:

  活动中提问是否有针对性,对目标的达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看了第一张照片后猜想是大乐乐,教师就接着问:“哪里很像大乐乐?”而没有问“为什么你说是大乐乐?”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要尽量少问究因性问题,提问中我还用了一个“像”字帮助幼儿来表达,这对他们经验的提升和表述都很有帮助。当第二张照片出现,需要按形体辨认时,幼儿有些困难,我用了一连串的追问帮助幼儿梳理经验,如“这个是弟弟还是妹妹?这个妹妹是瘦瘦的还是胖胖的?”运用排除法引导幼儿缩小辨认范围,这也是辨析的一种方法,而且易于幼儿掌握。出示第三张照片后,我预设了开放性的问题,“你能认出他是谁吗?”通过开放性的问题,教师有意“出错”,在追问中激励幼儿完整清晰的语言表述,将颜色、数序等多种元素相融。不同的环节中用不同的方式提问,起到了应有的效果。

  活动中,第一个环节是:听声音猜教师,从声音切入猜熟悉的人很适合,如果蒙上眼睛让幼儿用耳朵倾听后来猜,可能效果会更好,也有助于注意力的培养。在看本领猜同伴时如果考虑将照片以背面形式出现,效果也许更好,能增加猜的情趣,但照片中人物的形体特征要明显,要便于小班幼儿观察。

  幼儿园小班学习活动:想吃苹果的鼠小弟

  设计思路:

  这个活动源于一个有趣的绘本故事——《想吃苹果的鼠小弟》。

  故事的情节简单有趣,说的是高高的树上长着红红的苹果,鼠小弟好想吃,他希望自己像鸟儿一样能飞,像猴子一样会爬树,像大象一样有长长的鼻子……这样它就能够吃到苹果。可是鼠小弟没有本领,看着树上的苹果越来越少,鼠小弟有点着急,就在这时候海狮来了,虽然海狮没有其他动物那样的本领,可它会顶球,最后,海狮利用它的这个绝活把鼠小弟顶到了树上,它们合作摘到了苹果。这样的结尾出人意料,又令人愉快。幼儿从中可以认识各种动物和它们独特的本领、学数数、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激发想象力、体会合作与分享……故事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寓教于乐,非常适合幼儿阅读。

  结合小班“好朋友”的主题,我选择了这个绘本故事,以故事为原型设计了集体活动“想吃苹果的鼠小弟”。考虑到幼儿的经验水平和教育的正面引导作用,结合目标的定位我对故事情节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和修改:让更多的动物表示愿意帮助鼠小弟,大家一起来想办法。这样的调整是为了更加符合集体活动目标达成的需要,有利于幼儿体验小伙伴互相帮助的乐趣。

  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观察特点,我舍弃了原先绘本素描形式的画面,采用彩色的背景与形象进行课件的制作。同时,借助多媒体动画来展示鼠小弟的动态一“拉长自己的鼻子”“伸长自己的脖子”“使劲儿往上跳”,帮助幼儿理解角色动作的含义,依据自己的观察来猜测鼠小弟在学哪个动物,在看看、想想、猜猜的过程中理解含义,体会乐趣。

  动态多媒体对幼儿来说很有吸引力:可爱的动物形象、有趣的动作姿态……这些都能够帮助幼儿投入其中进行学习。活动尾声部分我设计了结合多媒体的演示,由教师接住画面中“苹果”的环节,出现实物苹果,出乎幼儿意料,又把幼儿的情绪调动起来,让活动达到高潮。同时,实物“苹果”的出现也有助于活动的尾声部分——“分享”,从“体验互相帮助的乐趣”到“共同分享快乐”,将活动的教育价值进一步延续。

  整个活动过程的设计,大家一起猜、一起想、一起学、一起笑,营造着快快乐乐的氛围,围绕着问题情景幼儿能够有机会说、愿意说、喜欢说……活动的趣味性对于小班的幼儿很重要,所以活动的内容、活动的材料以及活动的过程,都充分考虑到“趣”,“想吃苹果的鼠小弟”这一活动的设计正试图让小班的幼儿在“趣”中学。

  活动目标:

  1.看看、想想、猜猜动物们摘苹果的方法,乐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感受故事情景的趣味性,体验小伙伴间互相帮助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苹果。

  2.经验准备:幼儿对于一些常见动物的外形特征和本领有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介绍鼠小弟。

  2.鼠小弟看到远远的树林里有一棵又高又大的苹果树,树上结满了红红的苹果,苹果散发出一阵阵的香气,鼠小弟望着树上红红的苹果。

  (1)鼠小弟会怎么想(观察图片并讲述:鼠小弟想吃苹果)?

  (2)你们吃过苹果吗?吃上去是什么味道的呀(苹果又香又甜)?

  (3)你觉得鼠小弟能摘到苹果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鼠小弟太小了,苹果树又高又大,它可能摘不到树上的苹果。

  二、展开

  1.小鸟、小猴来摘苹果。

  鼠小弟正在努力想办法的时候,有小动物来摘苹果了。

  (1)看看是谁来了?它们能够摘到苹果吗?它们会怎么摘苹果?

  (2)看到小鸟和小猴摘到了苹果,鼠小弟是怎么想的(观察图片并讲述)?

  教师小结:鼠小弟想“要是我也有翅膀,那该有多好呀!”“要是我也会爬树,那该有多好呀!”“我也想要有摘苹果的本领。”可是,鼠小弟没有翅膀,也不会爬树,还是摘不到苹果。

  2.猜猜谁又来摘苹果了?

  又有动物来摘苹果了,会是谁呢?请小朋友们来猜一猜——鼠小弟正在学这些动物的样子,看看它们是谁,和好朋友一起说一说。

  (出示动态图片,幼儿和同伴一起看看猜猜。)

  3.集中交流

  (1)鼠小弟是在学谁的样子?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大象、长颈鹿、袋鼠它们会怎样摘苹果?

  学学这些动物摘苹果的样子。

  教师小结:大象、长颈鹿、袋鼠都摘到了苹果。可是鼠小弟没有长长的鼻子,也没有长长的脖子,更跳不到袋鼠那么高,还是摘不到苹果。

  4.鼠小弟摘苹果

  树上的苹果越来越少了,鼠小弟真着急!急得哇哇大哭起来。它这一哭,朋友们都围了上来,朋友们问:“鼠小弟,你怎么啦?”鼠小弟说:“我想吃树上的苹果,可是我摘不到。"

  (1)朋友们会对它说些什么呢?

  (2)朋友们有什么办法能让鼠小弟摘到苹果呢?

  (幼儿自由表达和想象各种可能。)

  (教师关注幼儿的语言表达、词汇的运用等。)

  (3)海狮也想来帮忙,用什么方法才能让鼠小弟自己摘到树上的苹果呢(多媒体演示)?

  (4)鼠小弟为什么要给海狮一个苹果?

  教师小结:原来动物们用自己的本领帮助了鼠小弟,把鼠小弟送上了高高的苹果树,鼠小弟终于摘到了苹果!鼠小弟没有忘了感谢朋友的帮助,它们你帮我,我帮你,都吃到了苹果。

  三、分享

  好吃的苹果大家分享。

  苹果真好吃!你们想吃吗?鼠小弟也想到我们这些好朋友了,看它在摘苹果呢,一起来数数。

  苹果装进篮子里,鼠小弟给我们送苹果来喽!

  (利用多媒体调动气氛,让多媒体中的一篮苹果“变”成实物,出现在幼儿面前。)

  四、延伸活动

  和好朋友一起吃苹果。一篮苹果只有5个,大家一起吃,一人一个不够分,怎么办呢(可以把苹果切开来分着吃)?

  建议:可以在吃点心的时间切开苹果,让幼儿围坐在一起共同分享。

  活动反思:

  “想吃苹果的鼠小弟”故事情节简单有趣,结局出人意料。经过调整和修改的故事情节,更符合小班年段幼儿的经验和理解水平,同时也能够为活动的目标服务。故事情景的展现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它有着传统图片无法比拟的优势,在动态画面的情景中,幼儿的理解更加贴切,帮助幼儿利用自身的经验展开思考,在富有趣味性的故事情景中,幼儿愿意说、乐意说、喜欢说。从“鼠小弟”一出场,我和幼儿就一起进入了这有趣的故事中,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一起担心、帮忙、欢呼……整个过程大家“同命运、共呼吸”。活动尾声部分,结合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我接住画面中的一篮“苹果”,这一情节出乎幼儿的意料,把活动推向了高潮,突显了趣味性。

  活动过程中有一个环节是让幼儿说说猴子会怎么摘苹果,大家都说:“猴子会爬上树去摘苹果。”有一个小男孩说:“猴子可以飞上树去摘苹果。”这样的回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我也没有想到会出现这样“奇特”的回答,这是我预设之外的“突发事件”。几乎所有的幼儿都持反对意见,只有那个小男孩坚持自己的想法。这时我没有想怎么去解决和平息这个“突发事件”,我认为小男孩肯定有自己的理由。经过思考,我理解了他,于是我对他说:“你说的是孙悟空吧!”得到我的肯定后,小男孩使劲地点点头,仿佛在说:“对,就是这个意思,还是老师理解我!”听了我的话,大家这才明白,觉得他的说法也很有道理,“突发事件”就这样被平息了,还发散了大家的思维。面对“突发事件”,我觉得可以先认真听一听,再仔细想一想,倾听和理解幼儿才能有效地回应他们。

  幼儿园小班学习活动:听声音

  设计思路

  小班幼儿常常喜欢摆弄自己的小手、小脚。拍一拍、踏一踏、跳一跳,这些简单而有规律的身体动作都会发出声音,给幼儿带来惊喜和好奇。本次活动以身体发出的声音为切入点,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发现各种声音,感知游戏活动中声音带来的乐趣,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帮助幼儿建构经验。

  活动目标

  1.发现、倾听各种声音。

  2.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能比较、区别声音的大小。

  3.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有关声音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拍拍、听听

  1.教师引导幼儿反复用不同的力气拍手,感知拍手时声音的大小。

  师:孩子们,伸出小手,拍拍手。用力拍拍手,轻轻拍拍手。

  学会说:我用的力气大,拍手的声音大;我用的力气小,拍手的声音小。

  2.欣赏课件,感知大雨的声音与小雨的声音,发现其不同。

  师:下雨啦!听听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学会说:大雨的声音大,小雨的声音小。

  3.让幼儿用力拍手表示大雨声,轻轻拍手表示小雨声。

  4.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玩“大雨与小雨”的拍手游戏。

  二、小脚发出的声音

  1.听课件中播放的声音。说一说小脚发出的声音。

  2.小脚发出的走路的声音、跑步的声音、双脚跳的声音,都一样吗?(让幼儿感知不同的运动方式,小脚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3.幼儿自由探索小脚发出的声音。

  4.幼儿演示自己的发现。

  学会说:走路有声音、跑步有声音、双脚跳有声音……

  5.游戏:爸爸走路和宝宝走路。体验两种脚步声的不同。爸爸走路声音大,宝宝走路声音小。

  三、倾听声音

  1.小手拍一拍、小脚动一动都会发出声音,听一听这是从身体哪个部位发出的声音。(说话声、唱歌声……)

  2.听一听每个小朋友的笑声一样吗?(仔细辨听每个幼儿的笑声。)说说哪里不一样?

  3.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咳嗽声)什么时候会咳嗽?

  身体里发出的声音有时候也是一种信号,听到咳嗽声,爸爸妈妈就知道宝宝不舒服了。

  四、辨听声音

  1.欣赏故事(课件),听一听故事里有哪些声音?

  2.幼儿回忆故事,说一说听到了哪些声音?

  附故事:

  星期天,爸爸带着宝宝在公园玩,爸爸走在前面“嗵嗵”,宝宝走在后面“踢踏”。宝宝玩得可高兴呢,他还“啦啦啦,啦啦啦……”唱起了歌。啦啦,啦啦啦……”唱起了歌。

  忽然,天上飘起了小雨,小雨“淅淅沥沥”,爸爸抱着宝宝往回跑,雨越下越大,“哗啦啦,哗啦啦”。好不容易跑到家门口,爸爸累得直喘气。

  下午,宝宝发烧了,爸爸带着宝宝来到医院,打针的时候,宝宝“呜呜……”哭得可伤心了,爸爸为了安慰宝宝,买了一个玩具送给他,宝宝看见玩具“咯咯”地笑了起来。

  反思

  根据小班幼儿注意力持续时间短、爱模仿,认知多通过行动获得的特点,我在设计活动时运用了快乐三部曲:快乐地感知、快乐地发现、快乐地模仿,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效果较好。

  教师以幼儿熟悉的声音为主线,贯穿整个活动,并在每一个环节中匹配了相应的小游戏,使幼儿在游戏情境中感知、发现、模仿各种声音,顺利地达成教学目标。

  由于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有感性经验,故能引起他们的共鸣,幼儿也积极主动地投入活动,且兴趣盎然地探索、发现。可见,教师选择的游戏一定要是幼儿所熟悉的、能亲身感知的,这样才能使幼儿在做做、玩玩中获得有意义的学习内容。

小班教案 篇4

  中班音乐活动:

  我爱洗澡

  活动目标:

  1.体验洗澡的快乐,养成爱洗澡的习惯。

  2.能够大胆想象,创编洗澡的舞蹈动作,并能随音乐表演

  活动准备:

  1.教师用大盆及洗澡用具,幼儿用浴花人手一个。

  2.布置场景

  3.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在《我爱洗澡》音乐的伴奏下,幼儿手拿浴花进入活动室

  2.出示大盆、香皂等物品,认识洗澡用具

  3.放课件:《两个宝宝洗澡澡》

  师:有两个非常可爱的宝宝,他们也很喜欢洗澡,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提问:妈妈帮宝宝洗了哪些地方啊?

  4.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结合儿歌,创编洗澡的动作。

  洗洗我的头呀,一、二、三;

  洗洗我的胳膊,一、二、三;

  洗洗我的小腿,一、二、三;

  洗洗我的'屁股,一、二、三;

  洗洗我的后背,一、二、三;

  5.讨论洗澡的好处,并放课件进行小结。

  ①洗澡可以使我们干净,这样我们就会很舒服

  ②运动后会出汗,皮肤上就有污垢,污垢就容易产生细菌,对皮肤不好。

  ③经常洗澡干净的皮肤可以放出“溶菌霉”消灭细菌,保护我们的皮肤。

  6.教师完整表演舞蹈,幼儿欣赏。

  7.引导幼儿学习舞蹈

  ①结合儿歌,幼儿学习舞蹈基本动作。

  ②教师手持“大淋浴头”利用游戏的形式,反复练习教难掌握的动作.

  8.教师和幼儿完整跟音乐跳

  9.教师和幼儿手持浴花站好位置表演,请大家欣赏

  10.教师和幼儿手持浴花在音乐伴奏下走出活动室做动作 ,结束活动。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安全使用电器的粗浅知识。

  2、有安全意识,知道电是危险的,小朋友不能玩。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事先对要用到电的电器有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课题:小朋友,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教室里哪些东西要用到电?

  教师小结:这些电器都要接上电才能使用。

  2、请幼儿找一找教室里的电源插座和插头在什么地方。

  3、讨论:幼儿园的插座为什么要安装的这么高?

  (让幼儿知道电插头、电源插座都是危险地东西,如果手碰到插孔内,人就会触电,会有生命危险。)

  4、请幼儿看教师拿插头时的姿势和抓的位置,让幼儿知道插孔内有电,插头上的.小铜片能把电通过电线传给录音机,所以手不能碰到铜片,更不能把手伸到插孔内。

  5、组织幼儿讨论:用电时要注意什么?

  (知道潮湿的东西不能靠近电器,这样会漏电,电器不能与潮湿的东西放在一起,不然可能引起火灾,手湿的时候也不要去插插头,以免触电。)

  6、教师小结:小朋友不要自己去插插头,要请大人帮忙。电器着火时不能用水扑灭,要用干粉灭火器,如果发现人触电不能用手去拉他,人会导电,要用木质品把电器与人分开,切断电源。

  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小班教案 篇6

  敲起来

  设计意图:

  喜欢音乐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他们听到音乐便能随着音乐的节奏做出相应的身体反应。因此,从音乐入手培养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纲要》指出艺术活动是幼儿获得自我满足感的最佳舞台,是"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使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本次活动,利用身体动作帮助孩子感知和认识节奏,注重音乐对幼儿的整体影响,重视让幼儿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感受音乐、主动地表现音乐,重视从节奏入手,让幼儿感受互相合作的乐趣,领略音乐欢乐的气氛。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特点和欢快的情绪。

  2、学会看懂图谱,并能根据图谱的提示,利用声势为音乐进行伴奏。

  3、能看指挥协调一致的用乐器轮奏、合奏欢快的乐曲《小看戏》

  活动准备:

  音乐《小看戏》动物图谱乐器(碰鈡、铃鼓、舞板)

  活动重难点:

  能根据图谱的提示,利用声势、身体乐器、乐器为音乐伴奏。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以邀请幼儿参加音乐会为由,引导幼儿跟随音乐拿起手中的手绢律动入场。

  师:"小动物们,今天森林里举办音乐会,你们参加表演的节目准备好了吗?(好了)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展开

  1、师幼共同讨论,引出课题。教师引导幼儿初步感受乐曲的特点。

  师:"刚才我们跳舞的音乐好听吗?你觉得它是欢快的还是悲伤的呢?听了音乐后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你喜欢吗?……"鼓励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感受。

  2、出示动物图谱,引出动物图谱。

  师:"不仅小朋友喜欢这个音乐,小动物们也很喜欢,瞧,它们唱着歌排着整齐的队伍来了……"教师和幼儿一起探讨动物图谱结构。

  3、音乐游戏。

  模唱游戏:玩法--教师将幼儿分成三组(小猫队、小狗队、小鸭队),根据动物图谱,在教师的指挥下分别模仿动物唱歌的声音。

  例如:小猫队---喵喵喵

  小狗队---汪汪

  小鸭队--

  -嘎嘎嘎嘎

  肢体(身体乐器)游戏:玩法--教师引导幼儿,想一想身体哪些部位可以发出声音,并分别请每组幼儿想一个身体乐器,根据动物图谱,在教师的指挥下为音乐进行伴奏、合奏。

  4、乐器演奏。

  (1)、教师出示乐器,介绍乐器以及演奏的正确方式,可请个别幼儿进行尝试。

  (2)、发放乐器,讲清规则,引导幼

  儿能自己管理好自己的`乐器。

  小猫队---碰鈡

  小狗队---铃鼓

  小鸭队---舞板

  (3)、引导幼儿根据动物图谱,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乐器演奏练习。

  5、幼儿展示正式演奏。

  鼓励幼儿面向全体教师,以最好的状态,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乐器演奏展示。

  三、活动结束。

  师:"今天的音乐会到此结束了,你们玩的开心吗?有好的东西我们要学会分享,现在呢,就让我们拿着乐器将我们成功的乐器演奏分享给其他的班级吧。"活动延伸:

  将节奏乐谱张贴于表演区,并投放大量乐器或自制乐器,供幼儿继续练习。

小班教案 篇7

  教案目标

  1、通过送礼物等游戏的方式,认识大小标记及其特征。

  2、学习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物体大小。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教案准备

  1、大、小标记图片、大小娃娃各一

  2、各类大小不同的物品:幼儿人手一份、教师处若干

  3、一把大椅子和一把小椅子、大小娃娃家

  教案过程:

  1、导入。“今天,老师和小朋友玩个游戏。我说‘请起立’,你就说‘我起立’;我说‘请坐下’,你就说‘我坐下’,试试看好吗?”

  2、“今天,有两位客人和我们一块儿做游戏。”出示大娃娃。“这是大大,我们拍拍大大,对它说句话好吗?”(大大你好!大大我喜欢你!大大欢迎你!)“请起立”“我们一起说‘大大力气大、大大是个大胖子、大大要吃大蛋糕’…”(加上动作);出示小娃娃。“这是小小,我们也和小小打个招呼好吗?”(小小你好!小小我请你喝水!小小我跟你玩!)“请起立”“我们一起说‘小小力气小、小小不锻炼、小小吃小面包’…”

  3、游戏:给大大、小小坐椅子。“这儿有两把椅子,看看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把大、一把小)“我请大大和小小坐椅子,谁来帮助它们?”

  4、幼儿送礼物

  小结:大大坐大椅子,小小坐小椅子。

  要求:幼儿能在目测比较出礼物的大小后,将对应的'送给客人,并能讲一句话。

  (1) 教师提供,个别幼儿进行。 相同的两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相同的三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从许多同类的东西中(每类3---4个)找出大小不同两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2) 每个幼儿将自己小篮里的礼物送给大大和小小。

  (3) 将大大小小送回相应的家,幼儿在娃娃家游戏。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欣赏米罗作品,感受大面积的红色给人带来的热烈的感觉。

  2、运用已有经验、联想和涂鸦方法表达自己对画面的理解和感受。

  3、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4、感受到绘画的魅力,喜欢绘画。

  活动准备:

  挂图、幼儿人手一份范画、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米罗作品。

  1、小朋友们,看图片上是什么呢?(太阳)是什么颜色的呢?(红色)

  2、太阳是什么形状的呢?(圆形)像什么呢?(球)

  3、画上什么颜色最多最大呢?(红色)

  4、看到这么多红色你们的心里有什么感觉呢?太阳照在身上有什么感觉呢?(引导幼儿说出暖暖的)

  5、什么颜色的太阳看上去热热的呢?为什么?(红色,因为红色的太阳照在身上暖暖的。)

  6、你们看,太阳旁边还画了什么呢?(线条和光芒)

  师:太阳在线条和光芒的衬托下,像在做什么事情呢?(引导幼儿说出太阳在跳舞)

  教师总结:哦!我们看到的太阳是圆圆地红红的,照在身上热热的,并且在线条和光芒的衬托下,就像在跳舞一样。你们知道这幅画是谁画的吗?(……)这幅画是外国的一个叫西班牙的国家,一个著名的画家米罗画的,他的画是很抽象的.富有想象力的。

  二、一起讨论绘画的方法。

  1、太阳是什么形状的呢?大大的太阳是什么颜色的呢?

  2、太阳旁边有什么呢?

  3、小朋友们,画家米罗他是很有想象力的哦!他画出来的太阳会跳舞,看!赵老师帮小朋友准备了画画的材料,请我们小朋友动动脑筋,来画一画你心目中的太阳。

  4、幼儿创作,鼓励幼儿尝试用大小不同的笔和热烈的颜色涂鸦。

  三、活动结束。

  与幼儿一起来欣赏自己的画。

  小百科:胡安·米罗1893年4月20日—1983年12月25日),西班牙画家、雕塑家、陶艺家、版画家,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和毕加索、达利齐名的20世纪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之一。

小班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知道那些物体能浮在水上,那些物体会沉下去。

  2、对沉浮现象有兴趣

  3、能用连贯的语言描述自己在实验中的操作和发现。

  教学重点

  能引起孩子对沉浮现象的好奇心,并乐意在别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

  实验材料

  装满水的大水缸一个,水盆两个,胶水,抹布,记录笔

  塑料玩具,泡沫板,汤勺,贝壳,纽扣

  集体记录纸两张,个人记录纸每人一张

  实验过程

  一、故事引出问题

  T:"一天,小鸭子和小蚂蚁去游泳,小鸭子游得可好了,可是小蚂蚁呢,不会游泳,怎么办呢?小鸭子想了一个好办法,它拿来了一些可以浮在水上的东西借给小蚂蚁,小蚂蚁就可以坐在这些东西上到河里游泳了。小朋友你们知道小鸭子借了什么会浮的东西给小蚂蚁吗?

  二、提出新问题,幼儿设想,老师做集体记录

  T:小鸭子它拿给小蚂蚁的东西,是这些,你们看(让幼儿认识物品名称,丰富对泡沫板的认识)小蚂蚁它不知道这些东西到底谁能浮起来,小朋友,我们帮小蚂蚁想想,这些东西谁能浮在水面上呢?

  T:这样吧,咱们一样一样的想,老师帮你们来记录。这是塑料玩具,你觉得塑料玩具能浮起来的小朋友就到曾老师这边来,觉得它不能浮起来的小朋友就到马老师那边去。(幼儿选择后)我们数数,曾老师这边有多少人?马老师那边呢?

  其他材料的选择同上。点数时及时发现孩子手口不一的点数并引导他们正确的点数。

  三、幼儿分组实验,验证自己的设想,并记录 (引导幼儿在实验过程中边操作边与同伴讲述)

  T:小朋友你们每人说的都不一样,小蚂蚁都糊涂了,那咱们现在来试试,到底这些东西谁能浮啊水面上,好不好?试了后,咱们再把实验的结果记下来,(拿出记录表)如果它浮在水上我们就把它的图片贴在大水缸的上面,如果沉下去了,我们就把它贴在大水缸的`下面,好吗?

  幼儿实验,老师引导幼儿边操作边讲述自己的活动

  幼儿用粘贴的方法记录

  四、幼儿交流讨论,并上台讲述自己的实验

  T:刚才小朋友把每样东西都试了试,你们发现了什么呢?告诉

  咱们,让大家都听听,好吗?

  T:那咱们再帮小蚂蚁想想,还有什么东西能浮起来的,咱们借给他,好不好?那咱们去找找。

  活动延伸-谁能浮起来

  让孩子自己寻找,然后来试试,看看他们找的东西谁能浮起来,也满足孩子想玩水的愿望。

小班教案 篇10

  教案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图片理解故事内容,学习词:拉、帮忙、一起;词组:拔萝卜。

  2、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并初步进行故事表演。

  3、能安静地倾听故事,懂得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教案准备

  故事图片四幅;故事中各角色的头饰及大萝卜道具

  教案过程:

  一、导入:

  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好朋友或者最喜欢的人的名字,引导幼儿说说自己遇到困难时会找谁来帮忙?(引出主题)二、观察与欣赏。

  1、逐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

  图一:"图上有谁?老公公在干什么?他对着萝卜说什么呢?萝卜长大了吗?该怎么办呢?"图二(用白纸遮住图中的其他角色,边提问边将图中角色完全露出来):"老公公请谁来帮忙拔萝卜了?他们是怎么拔的'?萝卜拔出来了吗?老婆婆请谁来帮忙拔萝卜了?他们是怎么拔的?萝卜拔出来了吗?"图三:"小姑娘、小狗、小花猫又请谁来帮忙拔萝卜了?他们是怎么拔的?萝卜拔出来了吗?"图四:"大家一起是怎么拔萝卜的?最后萝卜拔出来了吗?大家高兴吗?"2、教师完整讲述一遍故事。

  3、出示道具大萝卜,请部分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表演最后一段,大家一起拔出萝卜,高高兴兴地抬回家。(体验成功后的喜悦)。

  三、讲评活动。

  小结,讲评。一边听"拔萝卜"的歌谣,一边表演。

  活动延伸与建议:

  在表演区投放头饰、道具,供幼儿表演;语言区准备图片或桌面教具,供幼儿复述故事内容。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02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多彩的瓶子03-15

小班安全教案小班安全教案04-17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分享真快乐》03-15

[经典]小班教案07-29

小班教案(精选)09-03

[精选]小班教案08-08

(精选)小班教案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