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09-13 10:23:47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科学教案10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科学教案10篇

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粒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下能发育成一株植物,并结出许多种子;绿色开花植物通过种子繁衍后代;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会经历种子萌发、幼苗期、营养生长期和开花结果期;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过程与方法:用估算、制作统计图表等数学方法研究科学问题;通过整理观察记录,发现植物生长的规律;用适宜的方法陈述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生命的神奇,激发学生研究生命现象的兴趣;体会资源共享的`快乐,提高合作意识;树立用证据表达观点的意识。

  【教学重点】:

  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会经历种子萌发、幼苗期、营养生长期和开花结果期。

  【教学难点】:

  整理观察获得的信息,发现凤仙花生长的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一株硕果累累的凤仙花,一张大白纸;几张主要生长阶段的凤仙花照片。(学生准备)个人的观察日记或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经过几个月的种植活动,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收获。今天,整理我们观察获得的信息,开个成果展示会吧。

  2、生:赞成。

  二、我们收获了种子

  1、师:统计一下,你观察的一株凤仙花大约收获了多少粒种子?

  2、生:(对着自己的观察记录表)汇报。

  3、师:引领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进行统计。(通过统计活动,学生获得了一株植物结出的种子数,意在让学生通过数据真切感受“收获”,体会植物物种得以延续并壮大的原因。)

  三、我们获得了植物生长变化的数据

  1、师:引领学生把观察凤仙花植株高度的数据制作成折线图,通过分析折线图,了解凤仙花在哪段时间里生长最快。(见书P17页制作折线图的方法)

  2、师:指导学生根据观察记录,掌握凤仙花从种子到结出新的种子的生命周期。

  3、师:指导学生填写书上P17页上的表格。

  4、师:引领学生掌握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种子、种子萌芽、幼苗、开花、结果。

  5、师:引领学生了解植物的六种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6、师:引领学生通过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了解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7、师:根据单元起始课学生记录的植物生长变化的过程,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经历了这样的种植活动,对植物生长变化过程的认识有了哪些提升。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阅读“资料库”里《凤仙花》和《多种多样的茎》两篇。了解凤仙花的有关知识;了解“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匍匐茎”。

  【板书设计】:

  7.我们的大丰收

  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会经历种子萌发、幼苗期、营养生长期和开花结果期

  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拧盖子。

  2、能给瓶子配上合适的盖子。

  活动重点:学习拧盖子。

  活动难点:能给瓶子配上合适的盖子。

  【活动准备】

  1、带有拧盖的、大小不同的两种塑料瓶子若干。

  2、可以放进瓶子里的小木珠或小玩具若干。

  3、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引发兴趣,探索尝试。

  宝宝们,你们瞧老师这有什么呀?(出示装有小玩具的瓶子),老师也给每个宝宝一个瓶子你们也把瓶盖拧开,把玩具装进去吧!

  给每个宝宝一个带盖的瓶子,让他用自己的方式拧开盖子,把小木珠或小玩具放进瓶子。

  “宝宝试试能把小木珠放进瓶子里么?”

  2、基本部分 教师示范,宝宝练习。

  (1)教师选大的瓶子,慢慢地演示给宝宝看,如何把盖子拧在瓶子上。

  “像老师这样拧,对了。把盖子拧紧了,小玩具就不会掉出来了”教师适时指导:“往这边拧不动了就再往那边拧试试”

  (2)“找朋友游戏”配配对。

  将大小不同的瓶盖混放在一起,请宝宝给不同的瓶子寻找正确的.盖子拧上。

  “这一个盖子太大了,这个盖子刚刚好,宝宝你也来试一试。”

  3、结束部分:给音乐伴奏。

  宝宝们真能干,帮瓶盖找到它的好朋友了,它们可高兴了,让你的瓶宝宝随着音乐来跳舞吧!(放宝宝熟悉的音乐)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3. 体会课文通过几个事例来写人的方法,能自己搜集材料写一个科学家专心研究的小故事。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一、复习检查

  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 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⑴出示思考题:①开文迪许的.怪表现在哪几个方面?②他为什么有这些怪的表现?

  ⑵学生带着问题自读第2---5自然段,①读后讨论:衣着不考究

  布置很特别珍爱图书珍惜时间②理解考究、特别、珍爱、珍惜等词语。理解重点词句,指导朗读理解一般、过时等词。③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理解家当一词比较句子:开文迪许家里的布置也很特别。

  开文迪许家里的布置很特别。

  指名读句子,联系课文说说哪句话表达的意思准确些,为什么这里要用上也。

  ④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出示:他自己从书架上拿走一本书也要办理一下手续。自由读上面的句子,说说也要在这里强调了什么?

  ⑤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⑥自由练读第5自然段,说说哪些词句最能突出开文迪许的怪。

  ⑶指名读第1、6自然段①说说这两段告诉我们什么?②这两段在第一部分起什么作用?2. 细读第二段⑴出示思考题:为什么说这位科学怪人并不怪?

  ⑵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读后讨论,可联系上下文举例说明。

  ⑶齐读课文。

  ⑷小结段意

  三、作业

  1. 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珍爱 打扰 慕名来访 遗著迫不得已 诸如此类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2、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3、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

  科学知识:

  1、知道昼夜变化与地球的关系。

  2、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

  3、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敢于大胆想象。

  2、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1 、太 阳 和 影 子能够连续观察记录物体的影子变化。

  科学知识:

  1、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

  2、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持之以恒的观察品质。

  2、 意识到完整的观察记录对结论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影子的形成及变化规律。

  认识影子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

  目标教学法

  教学准备

  教师——课间带领班级几个学生给影子的位置、长短做记号

  分组——记录纸,粉笔,橡皮泥。铅笔,温度计,白纸,尺子,指南针,手电筒,细铁丝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谈话:今天,是开学的第一节科学课,老师要带同学们到操场看太阳,观察阳光下的影子。

  (板书:太阳和影子)

  二、学习新课

  1、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 1 )提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观察阳光下哪里有影子?是什么的影子?并可以选择一些影子用粉笔把它画在地面上

  ( 2 )分组活动;

  ( 3 )教师巡视并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影子? 影子和实物有什么不同?

  ( 4 )游戏:踩影子

  ①介绍规则:两人一组,一个人踩另外一个人的影子,一分钟后交换,尽量不让别人踩到自己的影子。

  ②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游戏活动。

  ( 5 )回教室讨论心得并汇报;

  ( 6 )师生共同小结:影子的产生有 2 个条件,一要有光源,二要有不透明的.物体。

  ( 7 )讨论:从早上太阳升起到傍晚太阳落山,物体的影子有变化吗?

  2、了解影子变化规律

  ( 1 )出去观察刚才做记号的影子

  ( 2 )观察老师事先做记号的影子

  ( 3 )汇报发现:一天中影子的长短、位置是变化的。

  3 、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

  ( 1 )谈话:一天中影子是怎样变化了?由于时间的问题,我们不能马上在课堂上观察到。但是,我们可以进行模拟实验。

  ( 2 )看书,了解实验方法

  ( 3 )学生讲述实验过程,教师补充;

  ( 4 )分组实验;

  ( 5 )汇报: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有什么关系?

  ( 6 )预测:气温的变化和太阳的运动会有关系吗?

  第二课时

  三、巩固总结:

  1 、提问: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有什么疑问? 课堂上没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 、课后研究活动:实际观测一天中物体影子的变化;

  ( 1 )教师讲解器材、方法,及记录纸的使用

  ( 2 )小组商量实验时间及分工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

  (2)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观察、调查的结果。

  (3)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2)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对有生命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2)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

  (3)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 寻找一个合适的地点,准备调查用的工具材料等。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获得关于生物的亲身感受是本课重点。讨论这些物体为什么是有生命的.是本课难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一、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1、谈话: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去校园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2、室外活动: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注)放手让自己去寻找,不要有引导,让学生凭自己已有经验去感知“有生命”。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周围的世界,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二、记录有生命的物体。

  1、谈话:在刚才的活动中,你寻找到有生命的物体了吗?

  2、小组讨论,交流。

  3、将发现记录在课本74页的活动记录中。(可以用文字形式,对不认识的也可把它画下来。)

  4、全体汇报、交流。(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记录) 实物投影 能够用文字、图表等记录观察的结果;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三、交流讨论“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

  1、提问: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

  2、小组讨论。

  3、汇报。

  4、小结。 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意 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板书:

  附表:

  名 称 蚱蜢 蚯蚓 ……

  地 点 草丛 泥土 ……

  发 现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⒈了解杨振宁的相关知识。

  ⒉了解二百年来,世界科学发展的历史。

  ⒊了解中美教育在鼓励创新上的异同。

  [重难点]

  重点:了解作者解说的事理(包括新事物新发明层出不穷原因,科和技的关系两方面)

  难点:中美教育在鼓励创新上的异同比较。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从简介首位获诺贝奖的`华人科学家入手,引入本文《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

  二、作者简介

  杨振宁,美籍华人,1922年出生安徽省,1938—1944年在中国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读书获硕士学位。1945年赴美求学,1948年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7年与另一位华人科学家李政道合作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因此与李政通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71年以来,他多次到中国探亲、访问、讲学。分别受聘为北大、科大等八所大学的名誉教授。在促进中美科技交流和合作中起了重要作用,还努力帮助中国学者在美进行科研和学习。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⒈学生快速默读全文(师强调:光纤、挠头、聘用、弥补、胆怯)

  ⒉教师出示结构图,学生找出文中相应段落。

  四、课堂练习

  ⒈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作者认为两百多年来产生许多新事物的原因。(第3段中“工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类的生产力”)

  ⒉第4段综合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

  ⒊作者对于“科”与“技”的关系持什么看法?

  (明确:二者谁更重要些的问题,没有简单答案,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国家制宜。)

  ⒋文中第6段作者指出,世界是由三个互相关联的环节推动前进的,用“→、←”表示出三者的关系。明确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⒌阅读课文第15段,完成下列问题。

  ①解释词语:按部就班:

  ②本段主要谈什么问题?(明确:分析中美两国的异同及适应对象)。

  ③中美教育哲学的共同点是什么?(都能鼓励创新)

  ④就适应对象而言,中美教育各适合哪一部分学生?

  ⑤就学习方式而言,中美教育有何不同?

  (中国教育的学习方式属按部就班的训练,美国是跳跃式学习)

  五、阅读附文,加深认识。

  给合你自身素质及学习成绩,你认为自己更适合哪种学习方式,应注意哪些关键能力的培养。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准备】

  动物图片若干

  【教学目标】

  1、认识动物的尾巴。

  2、认识动物的尾巴功能与特征。

  【教学过程】

  (一)教师先教幼儿念儿歌并表演动作:

  猴子尾巴长,小猪尾巴卷又短,孔雀尾巴像把扇,白兔尾巴像棉花糖。

  1、教师带领幼儿翻开幼儿用书,提问:

  (1) 谁的尾巴长又长?

  (2)谁的尾巴卷又短?

  (3)谁的'尾巴像把扇?

  (4)谁的尾巴像棉花糖?

  (5)谁的尾巴毛茸茸?

  (二)观察活动

  1、教师事先将动物的图片盖住,只露出局部让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动物?

  (1)这是什么动物呢?(让幼儿观察后回答)

  (2)你是如何猜出来的?(先让幼儿说出自己的理由,教师再掀开遮住的部分,让幼儿检查猜的是否正确)

  2、教师将所有的动物图片剪成四部分(头、身、脚、尾巴)放在一起,随意抽一张,请幼儿在图片中找出其他部分,

  将它拼成完整的图。

  3、每拼出一只动物后,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这种动物的尾巴可以做什么用?

  例如:

  (1)猴子尾巴可以爬树荡秋千

  (2)小狗高兴时尾巴会摇一摇

  (3)孔雀尾巴可以用来展示自己的美丽

  (4)松鼠的尾巴可以保持平衡。

  4、最后教师说一说动物园常见动物的趣事。

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指纹的种类和用途,知道每个人的指纹是各不相同的。

  2、简单了解指纹的特点、作用,丰富词汇:指纹。

  【活动准备】

  1、图片:指纹;

  2、泡沫印尼、放大镜、白纸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的小手上都有一个秘密,找找看是什么秘密?

  让幼儿观察自己的小手。

  二、展开

  1、引导幼儿认识指纹

  (1)了解指纹小朋友伸出你的小手,告诉幼儿(教师指着手指肚)这里叫手指肚。

  (2)仔细看看你的手指肚的皮肤上有什么?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有细纹)小结:这些细纹我们叫它指纹。丰富词汇:指纹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指纹

  (1)你和旁边的小朋友比较一下,你两个的指纹一样吗?

  (2)请小朋友用手指蘸印尼将指纹印在纸上

  (3)请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手上的指纹和纸上印的指纹说一说指纹是什么样的,像什么?

  3、讨论指纹的形状指纹的形状有:

  箭形水波形旋涡状等告诉幼儿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世界上的人没有一个完全相同的指纹,每个人的指纹一生都不会变,因此可以用指纹辨别人。

  4、发现触摸过的地方能留下指纹

  (1)教师演示蘸有红色印泥的.手指触摸玻璃杯请幼儿说出有什么发现?

  小结:当我们的手指和物体接触时,将会留下指纹。

  (2)教师演示手指不蘸印尼去触摸这些东西请幼儿说出有什么发现?

  (幼儿讨论:会不会留下指纹呢?)

  小结:我们用眼睛看不到,也会留下指纹,会留下许多汗孔,从汗腺分泌出的汗通过汗孔在到达手,手指上的汗碰到物体时就会留下指纹5、引导幼儿说出指纹的用途教师小结:

  你可别小看指纹,它的用途可大啦!指纹由皮肤上许多小颗粒排列组成,这些小颗粒感觉非常敏锐,只要用手触摸物体,就会立即把感觉到的冷、热、软、硬等各种“情报”通报拾大脑这个司令部,然后,大脑根据这些“情报”,发号施令,指挥动作。

  指纹还具有增强皮肤摩擦的作用,使手指能紧紧地握住东西,不易滑掉。我们平时画图、写字、拿工具、做手工,所以能够那么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这里面就有指纹的功劳。

  不会写字的可以按手印。

  三、结束,手指印画让幼儿用手指沾上印尼,印出各种图案。

科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观察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用观察的方法比较材料的吸水性。

  【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发现吸水性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教学准备】

  学生(每小组):

  1.大小、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塑料片、铁片、木片(纹理较疏松的)各一片;稀释的红墨水、滴管。

  2.放大镜、餐巾纸、铅画纸。

  3.浸泡好的废报纸、筷子、棉布

  老师:古代造纸的录像。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小游戏:各取所需

  具体规则:教师出示木头、纸、铁、塑料,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材料,并简单说明理由。具体情境设置举例:做一个杯子、擦去桌上的水、造一艘船……

  导语:刚才同学们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了不同的材料,我们认为,不同材料遇到水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我们把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叫做材料的吸水性。这节课,让我们来研究材料的吸水x##b。

  二、谁更容易吸水

  1.出示大小、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塑料片、铁片、木片(纹理较疏松的)各一片,猜一猜,谁更容易吸水,为什么这样想?把猜测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

  2.怎么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出示稀释的红墨水、滴管,我们请这两位朋友来帮忙,你们打算怎么做?(学生小组设计实验,只要求简单设想)

  3。教师补充观察、实验要点:

  ①.实验的公平性:材料的'大小厚薄、水滴的大小位置等要尽量保持相同。

  ②.从侧面观察水滴的变化,既要观察水滴的变化,也要关注材料遇水部分的变化。

  ③.注意记录,可以用图画和语言相结合,来描述观察到的观察。

  ④.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把四种材料按吸水性从强到弱排序。快的小组思考:材料的吸水性可能跟什么有关?

  4.学生分组实验后汇报。

  可预期的发现:

  ①.纸的吸水能力最强、木头次之、塑料和铁最弱。

  ②.纸和木头都能把水吸到内部,它们的表面比较粗糙,可能中间有空隙。

  三、纸的观察

  1.提供放大镜、餐巾纸、铅画纸。

  导语:纸的吸水性最强,有些同学猜想纸的中间可能有空隙,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更仔细地来观察两种纸吧。

  2。我们可能用什么方法进行更深入的观察呢?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可以折、撕、揉、用放大镜看、放到水里泡一泡……)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的顺序。

  3。小组观察后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说出许多纸的特点,均应给予肯定,要注意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向纸的纤维和结构上去。

  4。我们在铅画纸和餐巾纸里都发现了纤维,纸的纤维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可以把纸放入水中,轻轻搅拌一下,进行观察。(学生观察悬浮在水中的纸纤维)

  四、介绍造纸术

  导语: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纸是由许多纤维组成的。但不知道同学们了解过没有,世界上第一张纸正是由我们中国人造出来的呢!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我们来看一看古人是怎样造纸的,想想跟我们今天的研究有哪些相关的地方。

  播放古代造纸的录像。

  说说古人造纸与我们的研究所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纤维)

  五、我们来造一张纸

  1.有没有兴趣用短纤维来造一张纸呢?出示造纸方法。

  2.出示浸泡好的废报纸。学生动手造一张纸。

  3.观察:我们造的纸是怎么样的?与我们使用的纸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都由纤维组成,里面都有空隙。

  不同:厚薄、疏密、纸纤维叠加的方式等。

  4。我们能造一张厚薄均匀一些的纸吗?纸也有不同的种类,它们的用途也各不相同。

  六、课堂小结:

  1。通过对纸的研究,我们明白了材料的吸水性与什么有关了吗?

  2。用过的纸还能再利用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用过的纸?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会查阅和收集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图片和资料,并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

  2.能引用资料编制科学小报。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人类利用遗传学知识,改善了人类生活并促进了生产;

  2.知道生活中很多的农作物也是变异的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自己获得的资料,表达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快乐;

  2.感受科技的神奇和美妙;

  3.知道科学家为了研究遗传和变异,进行了艰苦不懈的探索。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探索过程

  难点: 采用人工进行变异的好与坏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材料,孟德尔的故事,袁隆平的故事,学生准备小报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效果分析

  一、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导入新课

  1.我们已经学习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后代长的既像父母,又稍有不同呢?我们一起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秘密吧!(板书课题)

  二、了解孟德尔的故事

  1.你知道现在遗传学之父是谁吗?

  2.学生讲故事。

  3.你听了孟德尔的故事有什么想法呢?试着对实验结果作出你的解释

  4.学生小组交流后再全班讨论。

  5.但是后来的研究者又发现,用孟德尔的研究理论不能解释另一些现象,究竟是什么现象呢?请一个同学继续讲故事。

  6.你对这个现象有什么解释?

  7.教师:孟德尔的研究理论只解释了生物间的遗传现象,并没有提到生物自己也可能会产生变异的现象。

  三、了解袁隆平的故事

  1.我们国家有一位水稻,他解决了世界农业科研难题,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水稻袁隆平。

  2.谁知道袁隆平的故事?请同学说说。

  3.袁隆平在他的实验中求的'是遗传还是变异?为什么说他解决了世界农业科研的难题?

  4.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或者阅读教材49页的资料――这些食物跟我们平时吃的有什么不同?

  5.学生回答

  6.这些都是经过改良的品种,你还了解哪些农作物的新品种?

  四、小课堂大辩论

  1.讲解要求:本次的辩论会辩题是食用人工变异的食物是否合理,正方观点是合理,反方观点是不合理。辩论双方各3人,准备时间是5分钟,观点陈述为1分钟,自由辩论时间是10分钟,最后陈述时间为1分钟。下面所有的学生都是评委,要投票选出获胜方。有理不在声高,要以理服人。

  2.分组辩论赛

  3.:这次的小课堂大辩论的获胜方是*方。在现实生活中,合理利用科学技术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五、编辑有关遗传与变异的小报

  1.要求:小组为单位,分工合理,时间为一星期,在全班评出最优秀奖给予表扬。并且利用墙报进行展示。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经典]08-03

科学教案(精选)09-01

科学教案[精选]08-08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精选)科学教案08-06

(精选)科学教案08-05

科学教案【经典】08-12

(经典)科学教案07-30

[经典]科学教案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