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

时间:2023-09-11 11:23:59 教案 我要投稿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品10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品10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影子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本活动旨在和幼儿一起探索光影变化的奥秘及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幼儿在观察、发现、操作、探索等活动中了解科学现象;感受科学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认识到科学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快乐;从而形成积极探索、热爱科学的良好品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科学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并让幼儿了解影子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引导幼儿通过一系列观察实验活动,积极有兴趣地探索发现“物体挡住光,就会出现影子”。

  3.探索发现影子的变化与光和物体的位置变化有关。

  【活动准备】

  多媒体、台灯、小熊、各种形状纸、水彩笔等。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积极有兴趣地探索影子的产生,通过演示发现影子与光和物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只小动物,看看是谁?(小熊)

  演示1.(开灯)看墙上有什么?(小熊的'影子)。关上灯,还有影子吗?为什么没有?(没有光,就不能有影子)。

  演示2. 开灯有光了,我把小熊放在台灯后面,看墙上有小熊的影子吗?为什么没有?怎样让它有?为什么?(只有小熊在前面挡住光,才会有影子)。

  小结:没有光就不会有影子;只有光,没有东西挡住光,也不会有影子。影子是怎么来的呢?只有物体挡住光,才会有影子。小熊挡住光就有小熊的影子,小朋友挡住光就有小朋友的影子,老师的手挡住光就有手的影子。

  请小朋友站起来,找一找自己的影子,伸伸手,跳一跳。请小朋友说一说,还有什么光能照出影子。(太阳光、月光、烛光、火光等都能照出影子)。

  二、改变光的位置,或者改变物体的位置与姿势,观察影子的变化。

  (出示小熊)先在背后照,看到影子了吗?我再举得高一点照,影子变了吗?为什么?在离他近一点地方照,看到影子了吗?我在离他远一点的地方照?影子变了吗?为什么?

  小结:光的位置变了,影子就变了。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一、"恐龙"主题活动的由来:

  幼儿园为每个大班了两只恐龙玩具.当我将两只恐龙玩具领回到班里时,孩子们立刻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讲:"刁老师,这是给我们玩的吗?""这是马门溪龙""这是角鼻龙""对,没错.""能给我摸一下吗?""能给我玩一会吗?""让我先玩?"……真没想到,这两只"丑陋"的恐龙会这麽吸引幼儿,连平时不爱的孩子,也伸出了小手.针对这种情况,我同班上的另外两位教师进行了讨论---充分利用园里发的两只恐龙玩具,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开展"恐龙"主题活动.以下几个案例,把我在主题活动中如何渗透对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的几个案例介绍.

  二、主题活动的开展:

  (一)谈话活动:

  组织幼儿讨论.

  根据幼儿喜欢的恐龙能引申那些活动?

  1.目标:

  ⑴鼓励幼儿将自己感兴趣的恐龙内容通过语言大胆表达出来.

  ⑵培养幼儿注意倾听他人的习惯.

  2.过程:

  ⑴两只玩具大恐龙放在桌子上,询问幼儿:"你们这麽喜欢恐龙,在班里想做一些关于恐龙的什麽事情?

  ⑵幼儿动脑思考后举手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⑶引导幼儿讨论这些活动在班里什麽位置开展较好及还需要什麽活动材料?

  ⑷建议幼儿带一些恐龙书籍及玩具.

  ⑸确定恐龙子课题内容.

  3.反思评析:

  这节谈话活动让我了解到孩子们的兴趣点,为我们师生共同建构下一步一系列活动开了个好头,这次的教学活动,是在上作功夫.让儿童有的机会,不要注入式的教学方法.陈老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在这次的活动里胆小内向的孩子既清楚又明白,了解的恐龙知识竟比我还丰富.首先勇于表现自己的孩子表现出对恐龙极高的兴趣。大家争先恐后地说:"开个恐龙消防队(正在消防主题活动中)""开个恐龙幼儿园""恐龙大家庭""恐龙电影院""恐龙小舞台"……平时不好自我表现的幼儿,也将小手高高举了起来:"恐龙是生活在白垩纪的,现在恐龙已经灭绝了。""那是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我妈妈带我去参观过恐龙博物馆,里面有特别大的恐龙骨架。"孟婧也一改以往的内向,滔滔不绝地讲起了在古动物馆里的所见所闻.逗的其他孩子哈哈大笑。看来从幼儿所熟悉的.事物出发更能促进幼儿能力上的养成与发展,也许他们的不一定正确,但我们教师应从旁指导幼儿应该怎样。自己,是学习中的唯一门径。

  (二)创设丰富的相关环境:

  1.丰富的语言物质环境:

  要为幼儿适合他们阅读的恐龙图书,并经常利用过渡环节讲解书中内容。幼儿便可以从书中吸收词语、句型,学习表达各种恐龙内容的语言。

  根据恐龙主题,我们建议幼儿从家带来相关书籍及玩具。我们教师也利用午休时间制作手工,将幼儿不易操作的部分做好。然后,幼儿自己能够做的,我们让幼儿自己做,这样幼儿在作的过程中与事物发生直接的接触,就得到直接的经验,从中认识事物的性质。做事的兴趣就会越做越浓,做事的能力也会越做越强。我们将幼儿动手制作的恐龙时期的蕨类植物投放到语言区的恐龙小舞台。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利用家长资源扫描下载有关恐龙的彩色图片及打印恐龙名称,投放在语言区及恐龙知识角,掀起了幼儿前识字兴趣。

  2.和谐的言语交往环境:

  陈老曾说:"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没有一个人不喜欢听表扬,也没有一个人喜欢人家骂他,这种心理人人都是有的"。我利用这种心理,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让幼儿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愿意说,无论幼儿的语言表达水平怎样,我都抱着积极鼓励的态度,增强幼儿说的信心和勇气。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使用铅笔、尺、橡皮、卷笔刀、垫板等文具,了解他们的用途。

  2.学着准确的划直线,提高手部小肌肉动作的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房屋的`画纸4张。

  2.文具人手一份(包括文具盒、铅笔、直尺、橡皮、卷笔刀、垫板等)。

  3.应有电子的绘画纸(可用电脑打印)。

  4.小红旗若干。

  【活动过程】

  一、文具盒里放什么

  1.观察文具盒里摆放的物品,说出他们的名称。

  2.尝试使用这些工具,重点了解橡皮和卷笔刀的使用方法。

  二、模拟工程师画图纸

  1.观察图纸上的房屋,谈论将图纸画的工整的理由

  2.确定“工程质量”标准:(尝试用支持)确定线条是否平直,观察图纸是否清晰。

  3.教师将房屋图分别放在活动室得四周,幼儿按自己的能力任选一张。

  4.对照图纸,用铅笔和直尺在印有电子的绘图纸上画直线。

  5.尝试添加门和窗等细节,要求门窗的每根线条都能封口且没有多余。

  三、谁的图纸画得好

  1.展示作品,相互检查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2.为符合质量标准的房屋贴上小红旗。

  3.将贴有小红旗的作品贴在教师的墙壁上。

  小结:画图纸要符合标准,一是线要直,二是画面要清晰。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现实生活中仿生现象无处不在,通过本活动使幼儿获得仿生现象的感知印象和有关经验,初步认识仿生现象的基本形式,激发幼儿对仿生发明的兴趣。

  2、通过观察、操作、游戏和探索活动,启发幼儿调动自身生活经验进行想象和表述,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3、感受仿生现象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引发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培养乐于观察、探索的习惯。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自制课件:蜘蛛先生的"仿生王国"。

  2、操作材料:手套、发夹、梳子、不求人、喷水壶、篮子、鼠标、雨伞、球等若干生活用品。一些动、植物图片,球拍、网兜、绳织的网等。

  活动过程:

  一、在情境中认识仿生现象。

  1、出示蜘蛛玩具引入:

  师:"小朋友,这是谁呀?(蜘蛛)听说蜘蛛有一个特别棒的本领,我们一起去瞧一瞧,好吗?

  2、演示课件:小蜘蛛织网。幼儿观看后,引导其根据自身生活经验讲述蜘蛛会织网并用网捕捉昆虫的。

  师:小蜘蛛在干什么?(织网)它用什么织网?(用丝一根一根的连在一起织成一个网)你们觉得蜘蛛织的网怎么样?(好看、漂亮)那蜘蛛织的网有什么用呢?(捕捉昆虫)你看,蜘蛛真聪明,织的网美观、精巧、用处大,蜘蛛的本领真不少。

  3、讨论交流:请幼儿用比较恰当、完整的语言讲述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像蜘蛛网?它们有什么作用?

  师:孩子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生活当中有哪些物品很像蜘蛛网的?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呢?引导幼儿说完整的话:羽毛球拍像蜘蛛网,用来打球做运动;防盗网像蜘蛛网,不让小偷进来;渔网像蜘蛛网,可以网住鱼;水果外层的保护网像蜘蛛网,可以保护水果;篮子像蜘蛛网,可以装东西;足球门像蜘蛛网,把球网住;风扇上的保护网,起到保护作用;攀登架上的'网,可以方便攀爬等等。根据幼儿的讲述可适当提供一些实物:羽毛球拍、蝇拍、网兜、渔网等。

  4、让幼儿感受蜘蛛网及其仿生物之间的共同点。教师小结并解释仿生现象:这些东西都是都是网状的,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人们模仿蜘蛛网发明了我们生活中许多有用的物品,我们就叫仿生现象。出示字卡仿生现象。

  二、探索发现:生活中的仿生物品

  师:我今天带来了很多的生活用品,一会每个人可以去取一样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玩了以后说一说它们是什么?它像什么,有什么用?你能猜出这些用品是模仿哪种动物或植物发明和设计出来的呢?启发幼儿表述:这是……它像什么……有什么用(引导幼儿说出这是雨伞,它像蘑菇,可以遮雨;这是发夹,它像鳄鱼的嘴巴,可以夹在头发上很美;这是喷水壶,好像大象的鼻子,用来浇花很方便;这是不求人,像我们的手,可以帮我们挠挠背。这是枕头,像肉骨头,让我们很舒服;这是一个粘粘球,可以吸住地板,像壁虎、八爪鱼的吸盘。)说得好的孩子奖励。

  师:孩子们,你们说得真好,真棒!现在请大家它们送到这篮子里,然后坐到椅子上,可以吗?真是乖孩子。

  小结:小朋友真会动脑筋,在这些生活用品中发现了那么多秘密,真了不起!你看浇水壶用来浇花多方便,这个不求人也很不错,这个发夹夹在头发上多美,这些东西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好处和方便。其实这些东西人们都是从一些动植物那里得到的启发,发明和制造出来的,我们叫做仿生发明。出示字卡(仿生发明)

  三、演示课件:进一步了解仿生发明。

  1、出示图片茅草,引导幼儿说说外形特征。

  师:在很久以前我们的人类已经很聪明,他们也仿生发明了好多东西,其中有一个叫鲁班工匠,他也发明了很多东西,你们想听吗?简介鲁班与锯子的故事:师:古时候有个人叫鲁班,有一天他上山砍木头,一不小心,手指被茅草划了一下,鲜血直流。鲁班仔细观察,发现这些茅草的边有很多小齿,很锋利,他就动起脑筋,发明了一种工具--锯子。那锯子和茅草有什么相似的地方?(都有很多小齿)

  (使幼儿建立茅草与锯子的联系,初步了解仿生的原理)锯子锯起木头又快又省力。

  你们看,鲁班从遇到一件小事情上,认真观察和动脑筋,就发明这么有用的工具,在生活中,只要我们多动脑筋,认真观察和思考,也会有很多发现。

  2、出示图片蒲公英和降落伞,启发幼儿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找出蒲公英与降落伞

  相似之处。师:这是什么?(蒲公英)你看蒲公英的种子是怎样飘落下来的?(它被风一吹就慢慢的飘落下来,对,慢慢飘落下来可以保护它的种子)这是什么?(降落伞)蒲公英跟降落伞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好像都有一把伞,慢慢的飘落下来。对,在风的帮助下,当跳伞的人打开降落伞就像蒲公英的种子那样慢慢飘落下来保护到自己了)降落伞就是人们根据蒲公英种子的特点得到启发,发明出来的。

  3、出示图片鸟和飞机。启发幼儿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找出鸟和飞机相似之处。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起因:这个月我们学习了《梦幻西游记》,从中我们发现了几个问题,如:孙悟空有金金火眼,什么都可以看得很清楚,为什么最近班上越来越多的孩子戴上眼镜了呢?从欣赏京剧《大闹水晶宫》,请幼儿谈谈唱戏和讲故事有什么区别?一天早晨,储雨桐的奶奶送他到幼儿园时,周越洋等小朋友说他是“胖子”,奶奶生气了……这3个问题中,幼儿最感兴趣的还是关于“胖一点好还是瘦一点好?”这个问题,于是我们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全班性的讨论。

  讨论:

  老师:小朋友胖一点好还是瘦一点好?

  桐:胖好,因为不容易被打倒。

  量:瘦好,瘦子有力量,长大了可以抓小偷

  杰:胖子好,因为胖子很重,不容易被摔倒,可以打倒瘦子;胖子身体很健康,一下子就可以将瘦子举起来。

  源:胖好,胖子可以减肥就变成瘦的。

  瑶:瘦子爬楼梯不会累,胖子上楼总会累。

  语:瘦子上楼一下子就跑上去了。

  越:瘦子舞蹈好,身材也好。

  颀:胖子好,以为他更强壮;瘦子没有力量。

  欣:胖子好,别人打他就不会摔到。

  程:瘦子好,胖子不能跳,瘦子就可以跳。

  龙:瘦子好,胖子跑不动,瘦子跑得快。

  生:瘦子好,瘦子不会把人摔到,我是瘦子。

  童:胖好,我觉得胖子像个游泳圈,可以坐在他身上游泳。

  雅:胖好,胖子力量大,遇到坏人踢一脚,坏人就跑了。

  聪:不胖不瘦好,太胖跑不快,太瘦又没有力量。

  航:胖子好,胖子不容易生病。

  敏:胖子好,胖子身体好。

  涵:瘦子好,瘦子就可以多吃点东西,加强维生素。

  鉴:胖子好,因为他能举起瘦子,抱起来投篮。

  苇:瘦子好,因为跳舞压腿比较方便。

  翰:都不好,只要身体健康就好。

  嵩:胖子好,我就和储雨桐想的一样。

  杨:胖子好,胖子爬山有劲些,不容易生病。

  月:胖子好,胖子汽车来了不会把它压倒。

  婕:喜欢不胖不瘦的女孩。

  舟:瘦子好,瘦子在水里能浮起来,胖子浮不起来。

  宇:瘦好,因为瘦的人不容易生病,胖的人容易得很多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等。

  栩:胖好,胖子吃饭吃得多。

  妮:胖子好,胖子有力气,瘦子没力气。

  涵:胖子好,可以在游泳的时候骑在他身上。

  Q:你爸爸是不是那个胖子?

  A:哈哈!……就是。

  洋:瘦子出汗出的少一点,胖子出的多一点。

  Q:你喜欢出汗多还是出汗少?

  A:出汗少一些。

  Q:为什么呢?

  A:汗出完了人就死了。

  Q:你是从哪儿知道汗出完了人就会死?

  A:我想的。

  旖:胖子好。

  Q:你是胖还是瘦?

  A:瘦。

  Q:那你想长胖吗?

  A:我说错了,不知道。

  

  本班参加这次讨论共33名幼儿,认为胖好的幼儿有16人;认为瘦好的幼儿有13人;认为不胖不瘦得有4人。其中因为自己瘦,所以认为胖好的幼儿有12人;因为自己胖,所以认为瘦好的`幼儿有4人。因为自己瘦,所以认为瘦好的幼儿有9人;因为自己胖,所以认为胖好的幼儿有4人。

  认为胖一点好的幼儿占多数,从幼儿以上的讨论可以看不来,他们认为胖点就是身体好,到底是瘦点好还是胖点好?说法都不一样。瘦要瘦到什么程度?胖要胖到什么程度?笼统地说肥胖不好,是不科学的。首先必须具体分析是病态性肥胖,还是正常性肥胖,脂肪(或称体脂)的多少表示人体的肥瘦,过肥过瘦都不好。正如4名幼儿所说:不胖不瘦最好!如果身体过于肥胖,体重超过正常标准,他的寿命就会减少,还容易患很多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脂肪肝、某种癌症。与别人做同样的事情,要比别人加倍努力,动作迟钝,容易发生各种事故;易疲劳,背痛,腿不利落;天热时加倍感到不快(因皮下脂肪起了绝缘体的作用)。但是如果太瘦也不好,因为营养不良、面黄肌瘦,抵抗力也会下降的,特别是对于正在发育时期的幼儿来说,更是影响了身体的正常发育。现在的幼儿千万不要受到社会的影响,要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健健康康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梯子是幼儿常见的体育游戏器械。在大型户外活动的时候,孩子们用梯子和其他体育器械搭建起来,进行钻爬跳等游戏,对梯子的好奇心和挑战性也越来越浓厚。因此,为了满足孩子们对梯子的兴趣,结合大班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通实践探索、挑战激趣等,丰富幼儿对梯子的认识,探索梯子的多种玩法,激发幼儿爱运动爱挑战的兴趣。

  活动目标

  1.练习在梯子上攀爬、钻、跳的动作,掌握手脚交替向上的动作。

  2.探索梯子立放、平放、侧放时的不同玩法。

  3.体验玩梯子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梯子、轮胎若干。

  2.幼儿尝试过梯子的不同玩法。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随欢快的音乐节奏做转头、向前挥臂、抱膝下蹲等各种准备动作。

  2.请幼儿探索梯子的.不同玩法,学习向前、向上、向下爬梯子的技能。

  (1)创设“小小旅行家过索桥、爬山坡、钻山洞、跳田埂”等情境,引导幼儿探索将梯子横放、侧放、竖放,幼儿练习通过梯子。

  (2)交流走梯子、跨跳梯子、钻梯子、爬梯子等各种玩法。

  (3)请个别幼儿示范手脚交替向上攀爬梯子的动作,教师小结动作要领:注意手、脚的顺序,手要抓牢梯子,脚要踩实,眼睛看好上(前、下)方。

  (4)幼儿练习向上、向下、向前攀爬梯子,掌握攀爬的技巧。

  3.玩游戏“小小旅行家”,巩固练习攀爬的动作技能。

  (1)介绍游戏玩法:将幼儿分成 2 组,当教师喊开始时,幼儿迅速起跑,跨小河(跳过第 1

  架梯子),过索桥(横着爬过第 2 架梯子),爬山坡(竖着爬上第 3 架梯子再爬下),从场地两侧跑回起点。

  (2)幼儿顺序练习,熟悉游戏玩法。

  (3)增加难度,引导幼儿再次练习 1-2 遍。如: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幼儿加快速度进行挑战,提高身体的灵活性。

  4.放松活动:带领幼儿随舒缓的音乐互相按摩手臂、腿、腰背等部位。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看看猜猜说说中理解故事情节。

  2.培养幼儿不捉弄他人,善待他人的良好品质。

  活动准备:

  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

  小朋友,你们喜欢看书吗?(喜欢)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本非常好看的书,你们想看吗?(想)

  出示(PPT1)。那请你们看,看到了什么?(两只猴)那你们猜一猜,他们会是什么关系呢?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我们一看,老师讲述。原来它们是兄妹俩,哥哥叫末末,妹妹叫咪咪。再看,它们在干什么呢?(小妹妹咪咪坐在树上,一手叉着腰,一手指着蝴蝶向哥哥末末微笑。末末呢?抓着一根树枝,在挠咪咪的脚底心!)哈哈,你们看的真仔细,没错,这本书讲述的就是淘气包哥哥末末捉弄妹妹咪咪的故事。那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呢?(别再捉弄人啦)

  指导策略: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幼儿能仔细看图,并能观察出哥哥在用树枝挠妹妹咪咪的脚丫,从而引出故事《别再捉弄人啦》。

  二、读文赏图以问题激发想象

  1.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在这个故事里,末末都搞了哪些恶作剧,又是怎么捉弄咪咪的呢?我们一(PPT2)。

  提问:你们看,咪咪在干什么?(摘花)咪咪摘花的时候,末末在干什么?(末末悄悄地从后面拽住咪咪的尾巴)咪咪摘到花了吗?(没有)为什么呢?(咪咪的尾巴被哥哥抓住了,所以没摘到)这时候哥哥的心情是怎样的?(得意、开心)你从哪里看出来?(表情……)

  那此时妹妹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不开心……)要是你会开心吗?(不开心)要是你有这样一个哥哥,你喜欢他吗?为什么?(不喜欢)。那这个故事里的咪咪喜不喜欢末末呢?(不喜欢)到底喜不喜欢呢?我们接着往下看,教师讲述故事。

  咪咪喜欢末末吗?(喜欢,但是又不喜欢他捉弄她)

  教师:是啊,现在的咪咪是喜欢末末的,但是他又老捉弄她。虽然末末老是捉弄咪咪,但是咪咪还是照样喜欢他。咪咪还真了不起。

  指导策略:这部分是让幼儿通过看看、猜猜、说说,从而明白末末第一次是怎么捉弄咪咪的,让幼儿说出末末和咪咪当时的心情如何,再通过换位思考:假如你有这样一个哥哥,你喜欢他吗?为什么?然后引到咪咪却是喜欢哥哥末末的,这样一个反差,进一步调动幼儿往下看的积极性。

  2.咪咪这样喜欢哥哥末末,那末末还会去捉弄咪咪吗?我们接着往下看(PPT3~5):

  (1)看这幅图,末末把咪咪怎么样了?(末末还把咪咪骗上高高的树屋,然后拿走梯子,让她下不来。)在又一次被末末捉弄后,可怜的咪咪有没有办法呢?(咪咪没办法)咪咪下不来了,咪咪在干什么?(跟小熊玩)

  那咪咪在玩小熊的时候,末末又是怎么捉弄咪咪的?看PPT6~8(末末用钓鱼钩钓走了咪咪的小熊,威胁说要拿去喂灰熊格瑞拉)看到咪咪哭了,末末说了什么?(骂她好哭鬼)

  咪咪问末末要小熊时,末末又叫咪咪去干什么?看(PPT9~11)结果怎么样?(又哄她去走池塘上的.树枝,自己却在树枝上蹦蹦跳跳,害得咪咪掉进了池塘。)你们猜,这一次咪咪会怎么样?(很生气……)

  如果是你老被末末这样捉弄,你会怎么样?让幼儿自由的说一说。那咪咪到底是怎么做的呢?接着看图,教师讲述。妹妹独自生气地走进密密的丛林里,那咪咪到丛林里会听到什么?(噼啪、咔嚓)咪咪听到这些声音会怎么样?(拼命的跑)跑跑又会发生了什么事呢?看(PPT12~16)谁愿意来说说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呢?我们继续往下看。(撞到了一个人身上)这个人是谁呢?(她奶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你,你一见到奶奶会说什么?那咪咪和奶奶见面了到底又说了什么呢?继续看图,教师讲述。教师。

  指导策略:这部分主要是让幼儿通过看图、说图,让幼儿了解末末是如何捉弄咪咪的,以及咪咪很生气的跑进了森林,离开了末末。并让幼儿通过联系自己来说一说:如果是我,我会怎么样?让幼儿大胆说己的想法,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4.那你们来猜猜看,奶奶听了之后会怎么做呢?到底怎么做的呢?我们继续往下看(PPT17~22),教师讲述。

  提问:奶奶是怎么做的?第一次咪咪对末末说灰熊格瑞拉来了,末末相信吗?(不信)那当奶奶装成灰熊格瑞拉说:“我来了,我来了,我来吃你了。”这时候末末怎么样了?(很害怕)你从哪里看出末末很害怕?(眼睛睁得大大的、嘴巴张的大大的)灰熊格瑞拉要末末怎么样才饶了他?(别再捉弄人了)你猜猜看,末末会改了吗?继续看,末末改了吗?(改了)你从哪里看出来?(三人开心的依偎在一起)

  教师:妹妹在奶奶的帮助下,奶奶装扮成灰熊格瑞拉,好好教训了末末一顿,让末末亲身体验了一次被他人捉弄的滋味,也“制服”了“讨厌”的末末,她举着两根枝条欢天喜地地又蹦又跳,末末呢,也改变了自己捉弄人的坏习惯,不再捉弄人了。从此以后祖孙三人开心地依偎在一起。

  指导策略:这部分是让幼儿随着故事的逐步进入高潮:奶奶自己装扮成灰熊格瑞拉“制服”了“讨厌”的末末,让末末也尝了尝被人捉弄的滋味,从而让幼儿明白,你老是捉弄别人,你终有一天,也会被别人捉弄的。可喜的是,经过这一次,末末改掉了坏习惯:不再不捉弄人了。让幼儿知道,把坏习惯改了,还是好孩子。大家还是会喜欢你的。

  三、联系生活 激发情感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们都有过捉弄别人的时候吗?你是怎么捉弄别人的?(请幼儿说一说)那你这样捉弄他人好吗?(不好)你捉弄了别人自己快乐了,可是被你捉弄的人快乐吗?(不快乐)那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和别人相处,才能让彼此都快乐呢?(友好相处、好好的对待别人、不捉弄别人……)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要学会与人友好相处,善待别人,千万不要去捉弄别人,如果你捉弄了别人,你将来也会被别人捉弄的。

  指导策略:这部分主要是让幼儿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有没有捉弄过他人以及如何捉弄别人的,并让幼儿大胆说出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真正明白与人友好相处并善待他人的道理。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在交流分享中了解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2、感受少数民族的风情,激发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活动准备】

  幼儿前期经验、调查表、PPT等。

  【活动过程】

  一、讲讲知道的少数民族。

  价值取向:回忆已有的经验,引出内容。

  1、师:最近我们正在研究一些少数民族,谁知道什么叫少数民族?你都知道哪些民族?请你们用好听的、有节奏的声音说说你知道的少数民族的名字。(这里你的要求是用好听的节奏说,那么用什么样的节奏呢,最好你先预设一个节奏,比如老师先有节奏的说一说?)

  2、出示地图(地图上标有代表56个民族标志):刚才小朋友说了好多少数民族,看,它们就分布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四面八方,除了小朋友说道到,你们看,还有(让幼儿简单知道一些其他的少数民族。

  3、这么多的少数民族,你们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吗?(用数字表示出来)

  总结:哇!祖国真大啊,原来我们一共有56个民族了,每个民族都有它们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特色,藏着好多好多有意思的秘密。

  二、幼儿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价值取向:通过相互学习初步了解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三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师:前几天,老师让你们自由组队重点调查了几个少数民族,今天请你们来说说你们的发现,轻轻的商量下派个代表上来介绍。(把幼儿的调查贴在黑板上,每个队从少数民族的吃,穿,住,运动四方面介绍)。

  1、第一组幼儿代表介绍:维吾尔族。

  ①幼儿介绍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师:你今天介绍的是什么族?(维吾尔族)你可以从这个地图上找出它的位置吗?(在地图上维吾尔族的旁边插上小红旗,幼儿介绍)

  ②幼儿提问,幼儿解答。

  师:刚才这个队的小朋友介绍了许多关于维吾尔族的知识,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或者有什么还想要了解的?(幼儿之间互相提问,解答)

  ③放PPT提升,梳理幼儿的经验。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维吾尔族的介绍,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PPT)

  服装:式样宽松、洒脱,色彩对比强烈。

  维吾尔族的姑娘:维吾尔族姑娘以长发为美,婚前梳十几条细发辫,婚后一般改梳两条长辫。

  维吾尔族的花帽:是维吾尔族美丽的标志之一,四楞小花帽,冬天是用皮做的,夏天用绫,有的帽子前面插上动物的`羽毛,帽子的花纹是四边对称的。

  舞蹈:他们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女孩子擅长扭脖子,男孩子一般单膝着地,会耸肩膀,女孩子会围着男孩子跳舞。

  这里老师要引导幼儿边看边观察,老师可以通过讲解和提问穿插的方法和幼儿产生互动

  师:让我们带上四楞帽子,一起来跳一段维吾尔族舞蹈吧。(播放音乐背景,教师领舞,幼儿学一些基本的动作)

  特产:维吾尔族不仅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还被成为“水果之乡”呢,知道为什么叫它水果之乡吗?(产葡萄)维吾尔族是我们中国的最大面积的葡萄生产基地,除了葡萄你们还知道有那些吗?(哈密瓜,巴丹木,无花果,葡萄香梨)。

  2、第二组幼儿代表介绍:蒙古族(找一找地图上在哪里插上红旗)

  ①幼儿代表介绍他们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②幼儿提问,幼儿解答。

  ③放PPT提升,梳理幼儿的经验(PPT)

  师:来看看老师准备的蒙古族的资料。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具备初步的时间观念,教育幼儿要珍惜时间。

  2、教育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和游戏中具备认识整点和半点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幼儿在家搜集和数字12相关的事物:如每年有12个月、12生肖、12路公交车、白天12个小时、夜晚12个小时、钟表上有表示时间的数字1——12等。

  2、准备1——12的数字卡片若干套。制作钟表的卡纸若干。

  活动过程:

  引导幼儿讨论和数字12有关的事物,如每年有12个月、12生肖、钟表上有表示时间的数字1——12等。引出主题:复习认识整点,学习认识半点。(昨天我和小朋友约好今天在这儿做游戏,小朋友还记得吗?张杰说“不见不散对吧!”提问一个问题、、、、、、小朋友说得。王老师有一件事情请小朋友帮忙好不好?我做了一些钟表还没有做完,大家帮我好吗?

  1、请幼儿给每一个钟表添置时针和分针。(在每一个表针和钟表上都有一个小眼,请你们用铁丝穿上,再用橡皮泥固定住,一个钟表就完成了。)在操作中感知表示整点时的特点:分针指到12,时针指到相应的数字。如3点就是时针指到3,分针不变。(我知道小朋友都认识整点,我来说小朋友来做好不好?7点小朋友就起床,没有睡懒觉的;8点我们就开始吃早饭了;9点我们要喝水;11点是我们在院子里做运动等。)

  2、认识半点:半点的特点是分针指到6,时针指到相应的两个数字之间。如8点半就是时针指到8和9中间,分针指到6点。请幼儿在操作中感知。(有的`小朋友说6点半就会起床,半点应该如何表示?看王老师,分针就像一个小孩跑得比较快,时针像一个老爷爷跑得比较慢。分针这个小孩跑一圈,时针老爷爷才走一个格表示一个小时。那半个小时就是半点,就应该是小孩跑到一圈的一半的时候,这就是半点。如3点半,示范给幼儿看。)

  3、老师简单讲述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的规律。

  4、和幼儿分两组做游戏。13个幼儿和一个老师一组,其中12个小朋友分别站在12个数字上作钟表,一个幼儿和一个老师做时针和分针在钟表内拉手转圈。中间幼儿听到老师的口令跑到相应的数字前的小朋友面前站好。配合老师站到12点。指导老师在做游戏时说:“钟表钟表滴滴答,小朋友们听准它。现在是上午8点啦。”幼儿就根据老师说的8点找到表示8点的幼儿面前站好,8点的幼儿再出来做游戏,依次进行。半点时的特点是:刘老师和解老师做分针分别指到6点,中间的幼儿根据老师的指令站到两个数字之间。如3点半就是分针指到6点,时针指到3和4之间。指导老师说:时针时针转呀转,一转转到3点半。

  5、简单教育幼儿要珍惜时间,时间不等人。结束活动。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0

  设计背景

  新年了,家里来客人了,刚好爸爸妈妈不在家,只有自己在家看电视

  活动目标

  1.学会运用礼貌用语,知道简单的待人接物。

  2.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5.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礼貌用语以及简单的待人接物礼仪

  2、难点:如何正确使用礼貌用语,怎样待人接物

  活动过程

  1.由教师向幼儿描述活动的情景以及活动要求,准备好道具:桌椅,茶杯;

  2.选出两名小朋友,一个扮演在家的小朋友,一个扮演客人;

  3.客人来了,敲门,小朋友开门询问来者(注意礼貌),把客人迎进来,请客人坐下,倒茶,然后打电话给父母,说明情况,请父母尽快回来。(老师在旁边进行引导)

  教学反思

  1.在备课过程中对活动内容、教学理论、幼儿学习方法的.理解还不够透彻。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

  ⑴对幼儿发展的反思,进行简单的礼仪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活动的设计参与面较小,在引导中国语急躁

  ⑶对师幼互动的反思,在活动过程中,师幼互动环节太少了

  3.对活动效果的评析。通过活动,基本上幼儿都能掌握简单的礼仪

  4.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让小朋友当主人,我来当客人,这样既增加了师幼互动,又使得活动的开展有序。

  小百科:客人,汉语词汇,前来拜访或作客的人。

【幼儿园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教案05-17

幼儿园大班教案06-14

幼儿园大班的教案12-28

幼儿园大班教案06-17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7-27

幼儿园大班教案[经典]08-26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7-10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7-08

幼儿园大班教案[精选]07-08

[精选]幼儿园大班教案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