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生活中的比》教案优秀

《生活中的比》教案优秀

时间:2023-09-10 07:39:24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生活中的比》教案优秀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活中的比》教案优秀,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生活中的比》教案优秀

《生活中的比》教案优秀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4、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比的.意义。

  2、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感受生活中的比。

  1、看一看,说一说。

  猜猜他是谁?

  (大屏幕)倪家奇很有个性,他的照片也极具个性,让我们观察哪几张照片与照片a比较像?

  2、数一数,算一算。(大屏幕)

  把这几张照片的图形放到方格之上,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些长方形,为什么bd和a是最像的呢?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填写记录纸。

  学生汇报。师板书:长÷宽=1.5

  师小结:在刚才的活动中,同学们能积极的参与探究学习,善于合作交流,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思路。通过长÷宽,宽÷长,发现了图片的规律,也找到了图片相像的原因。

  3、算一算,比一比。

  解决问题:谁的速度快?

  独立思考,自己填表得出速度,再说说怎样求速度,谁的速度快。

  指名回答,板书:路程÷时间=速度

  4、挑一挑,选一选。

  解决问题:哪个摊位上的苹果最便宜,能直接比较吗?怎样才能比较?

  板书:总价÷数量=单价

  让学生感知:要比较哪个摊位的苹果便宜,实际上就是要算出苹果的单价。

  二、认识比和比值,理解比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认识比和比值

  (1)师指板书:像上面这些长÷宽、路程÷时间、总价÷数量,有什么共同之处?(都是用除法计算。)

  (2)像这样的形式,在数学上还有另一种形式表示,请同学们自学课本50页的认一认。

  (3)自学汇报。

  2、比与除法与分数的关系。

  3、揭示课题。

  比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我们今天学习的“生活中的比”。师板书:生活中的比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比吗?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大屏幕)

  1、填一填

  2、交流比

  3、想一想

  4、生活中的比。

  5、欣赏美

  四、总结收获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内容,有什么收获?

  验收

《生活中的比》教案优秀2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教材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图形放大缩小”“速度与水果价格”三个情境中的内容,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比,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抽象出比的概念,这样处理更能让学生体验比的意义、价值和引入比的必要性,为今后学习比的应用,以及比例的知识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

  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因此,教学力求通过具体的材料帮助学生达成对比的概念的真正理解。学生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借助“图形放大缩小” “速度与价格”等情境,设计了各种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合作探究,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背景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思路

  本课的教学设计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方面有以下几点思考:

  1、精选典型情境,帮助学生初步体会学习比的必要性、比的意义。

  教材中提供了四个情境,每个情境都是同时出现两组、三组或四组相对应的量进行研究,最后对比的结果进行比较。考虑到过多的情节不便于学生集中精力对问题作深入有效的研究和讨论,因此,我选取了“水果价格”“图形放大缩小”两个情境,一个是生活情境,一个是数学情境(在数学中使用比和比例式最多的就是几何);一个是不同类量的比较,另一个是同类量的比较。每个情境只研究一组相对应的量的变化规律,这样处理更能凸显比的意义和引入比的必要性。其他素材和任务可以在后面的课时完成。

  2、联系数学史料,借助比号的写法沟通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3、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体会比的意义;

  2、能用口头表述两个量的比;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介绍一位小朋友让大家认识,你们想知道她是谁吗?这位小朋友现在没来,但是老师带来了她的相片,大家想不想看?(出示图a)

  二、情境体会

  (一)情境一

  1、出示情境一图片,学生观察图片,说说自己的看法。

  师:我还准备了四张,想看吗?(再出示其余四张)

  师:看到这些图片,你有什么发现呢?

  生1:我发现这些图片有的大,有的小。

  生2:我发现这些图片有些很长,有些很短。

  生3:我发现这些图片有的比较像,有的比较不像。

  师:如果与图片a为标准,其余四张哪几张与图a比较像呢?

  生4:我发现了图片b、d和图片a比较像,而图片c、e和图a比较不像。

  师: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些图片。(演示课件验证像与不像)

  师:这些图片为什么有的与图a比较像,有的不像呢?这里面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师:这些图片都是什么图形呢?(长方形)研究长方形我们通常从哪些方面入手呢?刚才,我们是用眼睛直接判断出像与不像,现在能不能通过算式来研究像与不像的原因呢,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带着老师给出的几个问题(出示问题)一起来探究这些长方形的长与宽之间的关系。

  思考:

  (1)数一数,在方格图中数出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并填在表格上。

  (2)算一算,长方形的长与宽之间有什么关系?

  (3)议一议,你能发现图片中像与不像的秘密吗?

  2、学生观察、讨论、记录,老师巡视,了解各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加以指导。

  3、学生汇报研究结果。

  师:通过刚刚的研究你能说说这些图片像与不像的秘密吗?

  生:我们发现了长方形a的长和宽分别是b的2倍。所以它们比较像。

  师:能不能用算式来表达你的思维过程呢?

  生1:我把长方形a的长和宽分别除以b的长和宽。

  6÷3═2 4÷2═2(板书)

  生2:我们发现长方形d的长和宽分别是a的2倍。我是这样算的:12÷6═2 8÷4═2 (板书)所以它们也比较像。

  生3:我发现长方形a、b、d的长都是宽的1.5倍,所以它们比较像。

  师:能不能把你的这一发现也用算式表达一下呢?

  生3:我是这样算的:6÷4═1.5 3÷2═1.5 12÷ 8═1.5 (板书)

  师:说得真不错,我们都找到了比较像的原因了,有哪位同学研究与图a不像的图形c、e它们的长与宽有什么关系了呢?

  生4:我发现长方形c的长是宽的8/3倍,8÷3═8/3(板书)它的长与宽的倍数和图形a、b、d的不一样,所以比较不像。

  生5:长方形e的长是宽的6倍,12÷2═6 (板书)它的长与宽的倍数也和图形a、b、d的不一样,所以也比较不像。

  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生6:长方形c的长是长方形a的8/6倍,而宽是它的3/4,长与宽的倍数不同,因此不像。而长方形e的长是长方形a的2倍,宽是它的1/2,这两个倍数关系也不同,因此它也不像。

  师:刚才我们都是用除法计算发现了这些图片像与不像的秘密。有的同学发现了长方形a、b、d的长都是宽的1.5倍,宽是长的2/3,所以他们比较像;也有同学发现了长方形a的长和宽分别的b的2倍,长方形d的长和宽分别是a的2倍,所以它们比较像。i不管哪种发现,我们都是用除法来计算,生活中还有很多用除法来解决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再试试吧。

  (二)情境二、三

  1、出示情境二、三

  师:请位同学把题目读一读。

  师:这两道题目就在我们书本每49页上,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独立完成,并思考你是如何解决的。

  2、学生独立完成题目,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

  师:谁愿意来说说。

  生:我先求出他们各自的速度再来比较

  师:你是怎么求他们的速度呢,能具体说说吗?

  生:我把马拉松选手的路程除以时间得到他的速度,把骑车人的路程除以速度得到他的速度再来比较,发现马拉松选手的速度更快。

  师:能用算式说说你的`思考过程吗?

  生:40÷2═20(千米)45÷3═15(千米)(板书)

  师:谁来再来说说哪个摊位苹果比较便宜?

  生:我先求出他们各自的单价,发现c摊的单价最少,最便宜。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求单价的吗?能把你求出各摊的单价的算式说说吗?

  生:15÷3═5(元)9÷2═4.5(元)12÷4═4(元)(板书)

  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速度和单价各表示什么吗?

  师:可以和小组的同学探讨一下

  学生思考,讨论

  生1:速度就是表示每小时、每分钟、每秒所走的路程。

  生2:速度就是路程除以时间所得的商。

  师:说得真好,有谁再来说说对单价的认识呢?

  生:单价就是总价除以数量的商。

  师:大家观察一下我们黑板上的算式,不管是找长方形长与宽的倍数关系,还是求速度或单价,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都是用除法来计算)

  4、小结比

  师:像这样,两个数相除,又可以叫做这两个数的比。(出示概念)

  师:比如:6÷4我们又可以说成长方形a的长与宽的比是6比4,反过来可以说成长方形a的宽与长的比是4比6;3÷2可以说成长与宽的比是3比2,40÷2可以说成路程与时间的比是40比2,从黑板上这些除法算式你还能用比来说说吗?

  师:把你要说的比和同桌的同学说说吧。

  同桌互说比。

  三、找生活中的比

  师:同学们从同才的算式中说了很多比,这些都是生活中的比(板书:生活中的)其实我们生活中也到处充满了比。比如说我们全班的人数是,那你们的人数和老师人数的比就是(49比1),我们班有几张桌子,几把椅子,桌子和椅子数量的比是。大家想想,还能不能从你的生活,你的身边找到更多的比呢,把你发现的比告诉你们小组的同学。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小组展示找到的比。

  师:大家说得很好,老师这边也有些生活的比,你能找出来吗?

  出示练习题

  1、有5个红球和10个白球,白球和红球的比是___,红球和白球个数的比是___。

  2、李师傅8小时生产了72个零件。

  李师傅生产零件总个数和时间比是。

  3、修一条长20千米的公路,已经修了13千米。

  已经修的长度和公路全长的比。

  师:我们人身上也有很多有趣的比,大家想了解一下吗?请看屏幕(出示人体上有趣的比)

  四、反馈评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知识、方法、情感)

  五、总结

  结束语: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比,除此之外,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比,下课后,请同学们用你充满智慧的双眼,寻找生活中更多的比,用你细致的心灵去感受更多的比,用你聪明的头脑去探究更多的比,用你所认识的比去创造更多更美的事物吧!

  教学反思:

  下面我就“关注教学过程、提高课堂实效”,谈谈我的教后反思。

  一、关注教学环节的设计,创设有助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与自己生活环境、已有知识经验密切相关、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对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这节课教学中我创设如下情境:“这些图片为什么有的像,有的不像,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学生通过探究讨论交流后发现原因是a、b、d三个图形的长都是宽的1.5倍,体会同类量的比;再设计了“速度”“单价”问题,让学生体验不同类量的比,从而感受比就是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最后让学生了解“人体上有趣的比”,进一步感受比的意义。这些情境都是把数学问题融入实际生活情境中,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产生学习需求,主动去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

  二、关注自身的教学行为。

  主要表现在:第一,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新知识。教学本课时,我主要从生活中的像片入手,巧设悬念:“为什么图片有的像,有的不像,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第二、运用直观操作,分散教学难点。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教学中,我注意从实际出发,充分运用多媒体来演示,注意数形结合,通过一系列的情境,使学生对比的认识建立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并逐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这节课,我们并不是一下子就归纳出“比”的概念,而是充分创设时间、空间,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实践,探索图片“像”与“不像”的秘密,展示小组合作成果,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的直观操作、研究交流,数、形的有效结合,感受同类量的比和不同类的比,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第三、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实践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的不教,学生今天的学习是为了将来离开学校在实践中能够自学。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打开思路想问题。

  三、关注对学生学习的引导。

  学生的学习要有方向,而如何把握这个方向,教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引导适时、到位,学生就能控制自己,随着学习内容步步深入学习。例如在教学中,让学生讨论“图形为什么像或不像,有什么秘密?”时,我设计了三个问题,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学习,为他们的学习指明了方向,知道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达到预定目标,学生的学习动力得到充分的激发,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就能根据目标自觉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主动克服困难,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四、关注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推断等探究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应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究与交流的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学生展开充分、自由的讨论是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形式。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长方形的长与宽之间的关系,并在组织学生讨论时,教师先为学习小组提供了图形、问题、表格,教师指定学生担任组长负责记录,归纳本组学生的意见,在他们的合作中,及时地引导他们研究,引导他们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评价,学会鉴赏,最后全班交流;在归纳出比的意义之后让同桌同学互相说“比”。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这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说对课堂新生成的问题,我不能很好地处理、引导、回应,对学生的评价的语言也不够丰富。

《生活中的比》教案优秀3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感受比,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认识比的各部分的名称;会求比值。

  3、能够利用比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发现、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认识比的各部分的名称;会求比值。

  教学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感受比。)

  师:大家请看这几张长方形照片,你觉得哪些长方形照片看起来更美观,更舒服?

  师:在这四张照片中大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a和b,谁能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长方形好看不好看与它的什么有关?

  师:老师课前测出了长方形a的长与宽。(出示数据)

  师:根据数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长方形的长是宽的几倍?(板书)

  长方形的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板书)

  师:怎么解决这两个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上面我们用两数相除的方法来表示长和宽两者的关系,其实我们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来表示,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认识的新朋友——比。(板书)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比如这个长方形中长是宽的5/3,我们就可以说成长与宽的比是5比3(板书)。那么宽与长的可以说成什么呢?(学生答)

  我们再看长方形b中的数据,你能用比的方法说出长与宽的关系吗?(出示数据,抽生答)

  师:(对照板书)大家看,长方形中都是长与宽的关系,为什么一个是5比3,另一个是3比5呢?(学生答)

  师:大家说的很好,所以在说比时,必须要说清谁与谁的比,不能颠倒位置。

  师:既然两者之间的`倍数关系能用两数相除来表示,又可以用比来表示,那你能说说什么是比吗?(学生说)

  师:大家请看这两道题(课件出示)

  1、围棋小组有男生5人,女生4人。

  2、一辆汽车4分钟行驶了5千米。

  你认为哪一组的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比来表示?如果能表示就请写下这个比,并想一想你写出的比是谁与谁的比,比出来的结果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师:(1)题中的两个量可以用比表示,因为它们的单位相同,这是两个同类的量;其实,(2)题中的路程和时间单位不同,是两个不同类的量,也可以说成两个量的比,比的结果得到一个新的量——速度。

  师:大家再看这道题(出示题目)

  3、惠康超市的香蕉售价是5元钱4斤。

  师:这道题中的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能用比来表示吗?(出示)

  4、淘气买了4支钢笔,每支5元。

  师;这两个呢?

  师:对,没有关联的两个数量不能用比表示。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大家一定对比有了更深的了解,那你能说说吗?(抽生说)

  (出示)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两个同类量之间的比,可表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分之几或几倍;两个不同类量之间的比,可以得到一个新的量。

  (出示题目)十一假期那天,笑笑一家驾车出游,行驶时间和行驶路程记录如下:

  上午行驶2小时,行程160千米;

  下午行驶3小时,行程270千米。

  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快速地说出一些比吗?

  师: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比的意义,那么,在比中还有哪些知识呢?请大家看书自学。(学生自学)

  师:通过自学,你了解了比的哪些知识呢?(学生交流)

  (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板书)

  师:什么叫比值?怎样求比值?

  (出示求下面各比的比值)3:41/2:28:4

  师:你觉得比和比值有什么区别?(学生答)

  师: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一种关系由前项、比号、后项组成,比值表示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是一个数,可以是分数、小数或整数。

  三、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题目,抽生回答,集体订正)

  四、拓展运用,巩固新知

  (课件出示黄金分割知识及生活中的比)

  六、全课总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

  生活中的比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长是宽的几倍5÷3长与宽的比是5比3 5:3 =5÷3=5/3

  宽是长的几分之几3÷5宽与长的比是3比53:5 =3÷5=3/5

  前比后比

  项号项值

《生活中的比》教案优秀4

  一、把握学科本质,学科内涵要实。

  (一)单元教材分析,整体把握教材。

  《比的认识》是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基础上学习的。本单元主要有生活中的比、比的化简、比的应用,重点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概念,体会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对于“比”的概念,学生较难理解。比的概念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价值和意义是教材内容的核心思想。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了“长方形的长和宽”、“速度”、“水果价格”等直观背景和具体的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更能使学生体验比的意义,使学生体会到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比的化简,重点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对“商不变的规律”及“分数的基本性质”两个知识的迁移,发现比的基本性质,掌握比的化简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比、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体会化简的必要性。

  比的应用,教材提供了丰富现实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比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

  本单元教材编排特点:

  1、由直观到抽象,让学生在现实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

  2、运用知识迁移体会比的性质。

  (二)学生基础知识分析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对于比的认识,学生在低年段学习时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但基本上停留在比谁多、比谁少的层次上,和本单元学习内容有区别。但学生能够较好利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求表示两个数量关系的问题,这对于抽象出比的意义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要提供学生直观的密切联系的情境,引发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讨论思考,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意义。

  (三)全面、准确、有层次性地把握知识点

  显性知识:

  比的意义、比的读写、比各部分名称、比值的计算方法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隐性知识:

  本部分重点知识是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但是,其隐性知识教材并没有直接列出,这需要老师们去认真钻研教材。比分为同类量的比和不同类量的比,单位名称相同,如探究长方形长和宽的关系,这一类属于同类量的比;情境中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总价与数量的比,这一类单位不同属于不同类量的比,可以形成新的量,但都要具有实际的意义。

  对于比的概念这个知识点,我们要从3个层次去把握本质。第一个层次,直观层面。在照片像与不像的情境中,通过探索长方形长和宽之间的关系,体会同类量的比。第二个层次,在“速度”与“买苹果”的情境中,体验不同类量的比。第三个层次,是在前两个层次的充分体验的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意义。

  (四)有层次性地开展数学活动。

  数学教学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有层次的展开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本质,理解概念的内涵。

  1、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直观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材呈现了淘气的5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哪张与图a比较像,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与自己生活环境、已有知识经验密切相关、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对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时,运用直观操作,拉动照片让学生观察照片的变化效果,让学生亲历目睹照片变形、像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四张图片,与图片a进行比较哪几张比较像,并用“像”“不像”“变形了”等自己语言的叙述,使学生对长与宽的关系产生直观感受。从生活中的像片入手,巧设悬念:“为什么图片有的像,有的不像,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数形结合,直观感悟同类量比。

  利用方格纸进行探究。学生根据观察和已有经验,判断图形放大或缩小后像与不像与长、宽的变化规律有直接的关系可能是跟长方形的长和宽有关系,但还需要用具体的'数据从定量方面进行证明。在学生直观观察的基础上,再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活动。教材将五张图片的形状画在方格纸上,引导学生探索这些长方形长与宽之间的关系,发现长方形长与宽之间的倍数关系,通过数形结合使学生对比形成深刻的体验。同时,借助图形分类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当把图形a,b,d分成一类时,不仅是考虑它们的长或宽,而是考虑了长和宽之间的倍数关系,它们的长都是宽的1.5倍,宽是长的,所以把它们归为一类。在学生研究得出长、宽关系的基础上,再引导每一个学生画一个具有这样关系的长方形,进一步加深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数形结合,突出长÷宽、宽÷长“两个数相除”这一数学本质,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长和宽的变化规律。

  3、联系生活,借助情境感悟不同类量比。

  通过两个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情境(也是非常重要的的模型):解决问题“比速度”——马拉松选手和起自行车谁快,让学生体会到比较谁的速度快,实际是就是要算出路程与时间的商,看哪个结果大;“比单价”——哪个摊位的苹果最便宜?通过学生的思索、探究,知道求速度就是路程与时间相除,求单价就是求总价与数量相除,让学生体会到比哪个摊位的苹果便宜,实际上是要算出总价与数量的商,看哪个结果小,体验不同类量的比。通过两个情境,结合数量关系的理解丰富对比的认识。教学中要抓住概念的要素,突出数学的本质,强调路程÷时间,总价÷数量“两个数相除”,丰富的外延,为进一步抽象比的意义奠定基础。

  4、抽象概念,理解意义。

  学生在“长方形长和宽的关系”、“比速度”、“买苹果”三个具体的情境中充分体会“两个数相除”(长÷宽、宽÷长、路程÷时间,总价÷数量)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式子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通过让学生自学“认一认”,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比的意义,抽象出比的概念,这是抽象概括形成概念,使学生体会引入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在理解比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比的读法、比的写法、比的名称、求比值的方法等内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在通过这样三个情境引出比的概念的基础上,教材在“说一说”“练一练”等内容中又增加了“头长与身高的比”“正方形周长与边长的比”“斜坡中的比”等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写出比并解释比的意义,促进对比的概念的进一步理解。

  二、把握人本内涵,学生发展要活。

  1、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图片为什么会存在像与不像的原因,利用格子图探究长方形长和宽的关系,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机会,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可以从长÷宽、宽÷长、不同长方形长和宽之间的关系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错略,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2、学生学习方式要活。

  传统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单一、被动的问题,它过分强调和突出接受与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与探究,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在课堂上,在探索长方形关系时,要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探究的机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给学生四人小组充分交流的机会。在认识比的名称、读写、求比值时,给学生自学的时间,让学生用笔圈画重点的地方,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

  3、学生能力训练要活

  在进行课堂练习时,设计如下题目:如,小明身高132厘米,爸爸身高1.75米,小明和爸爸的身高比是_______。这是预防的练习,让学生体会到解决生活中比的问题,也要单位统一。再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3.14厘米,宽是1厘米,一个圆形的半径是1厘米。写出圆形的面积与长方形面积之比,并求出笔直。这是拓展创新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要求比较高,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学生在完成这题时,要先利用已有知识求出长方形和圆形的面积,然后再利用所学的新知识写出比和求出比值。再如:某班有男生25人,女生28人,根据这个信息你能写出几个比?这是思维开放的问题,不仅具有针对性,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巩固,还具有开放性,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利于能力的提升;学生根据观察,可写出男生与女生之比、女生和男生之比、男生和全班人数比、女生和全班人数比、全班人数和女生人数比、全班和男生人数之比。

  4、互动生成要活

  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生成资源,一些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思维过程,也许是很有价值的。如在学生独立探索长方形的关系时,学生也许会说:“我发现长方形aced的面积都是24。”这时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的发言,让孩子们进行讨论,从而更深一步体会到我们研究的比是长与宽之间的比,而不是面积之比。再如学生在汇报时,要体现交流有效性,多问问学生“你听明白他的发现了吗?”“对于他的发现,你有什么看法?”“谁还有和他不一样的看法?”等等,来沟通学生之间的交流,帮助学生对所发现规律进行归类整理,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提高交流的实效性

  5、结论表达多样性

  学生在探究汇报时,为了能更利于表达自己的思路,可引导孩子利用表格的形式呈现研究结果,利于观察和发现规律;可边说边指着图形,利用数形结合的形式,增强直观性。

  6、学生的体验要活

  概念教学,外延要丰富,内涵要抽象。只有让学生充分的去体验了,才有利于概念的抽象。教学中,不仅要通过数形结合,利用探索长方形之间的关系,发现长÷宽、宽÷长之间的倍数关系,体会“两个数相除”使学生对“比”有一些体验;还要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马拉松选手赛跑的路程和时间的数据与骑车的路程和所有时间的数据,让学生体会到比较谁的速度快,实际上就是要路程÷时间,看哪个比值大,体会“两个数相除”;算苹果的价钱,就是要用总价÷数量,算出总价与数量的比,看哪个的比值小,体会“两个数相除法”。经过这样直观层面的体验,学生对于概念的抽象就较为容易。在课后的巩固练习中,再通过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黄金比”、找生活中的比等活动,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加深对概念的巩固。

  三、把握教育内涵,素质发展要厚。

  素质的内容包含了人的方方面面,有生理的、心理的、体能的、智力的、文化的、道德的等。所谓素质教育实际就是全面的发展教育。作为数学教学的任务不光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促进学生均衡和谐发展。

  1、培养学生全面的、仔细的考虑问题的习惯。

  探究长方形关系时,要鼓励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当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到了图abd的长÷宽=1.5时,要鼓励他:“你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一个方法,真不简单!但如果你能再仔细观察,更全面的思考,你会有更惊喜的发现。”在汇报阶段,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评价“你真会思考!能将几个相像的长方形联系起来观察比较。”“你真能干,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宽÷长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这样言传身教,学生会体会到考虑问题要全面周到,要善于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去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2、在小组汇报交流时、全班进行交流时,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发言,这是尊重同学的表现,是获取知识的途径;在交流时相互补充、完善,敢于发表不同的观点,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和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