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09 10:02:48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10篇【精品】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10篇【精品】

语文教案 篇1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课文主要写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了崇高的、美好的的品质,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

  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身边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如朋友、老师、同学、爸爸,妈妈以及邻居...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也能反映他们的优秀品质,他们或热心助人;或勇敢正直;或勤劳简朴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

  二、激发兴趣,选材构思

  1、同学们,请大家想想,你的朋友、同学或者亲属、邻居中,你最熟悉的有哪些?哪一个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先概括介绍一下,口头填写下表。

  人物

  该人物给自己的印象

  李四光

  遇事爱思考,善于提出问题

  宋庆龄

  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坚决做到

  2、小组交流。回忆与他们接触的过程中,哪件事使你印象最深,非常难忘,值得你写的?(值得宣传、值得他人学习的事。)(先在小组说一说,大家通过互相交流,达到启发、补充的目的`。然后调整自己要写的内容。/article/)

  3.全班交流。教师随学生讲述作及时评议,尤其要表扬能运用新鲜感的个性化语言表达的那些学生;同时也要及时引导,对不能准确概括人物特点的孩子,要帮助归纳,也可以板书学生所说的特点;还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既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自主习作,表达真情实感

  1、请你把自己想好的内容写下来。注意着重写清楚他(她)在这件事中的举动、表现,要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等来描写。尝试写作。

  2.学生动笔写草稿,教师巡回,进行现场指导。

  五、修改誊写,相互评议

  1.大家邀请有代表性的一、二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

  2.师生共同评议。

  3.针对已发现的问题修改自己的习作。

  4.誊写习作。提示格式及书写字迹要求。(每段应该开头空两格,一篇习作要分成几段,标点须点在格子里,最后的标点要点在末尾,不能点在另起一行的第一格。字迹要端正。)

  5.写完后找机会把自己写的文章读给描写的那个人听,请他评评写得怎样。

语文教案 篇2

  一、介绍柳永生平,导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柳永的《雨霖铃》。柳永的一生仕途坎坷。他两次进京赶考,均以失败而告终,所以他厌弃了官场,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词的创作上,“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成为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词人。柳永的作品以言情为特色,语言柔婉,道尽了人生的悲欢离合。一年秋天,柳永离开汴京南下,时值傍晚,黄叶飘零,寒蝉低吟,骤雨初停,一对情深意长的朋友在长亭送别。下面请一位同学来读这首词。

  二、学生初读

  生1读词。

  师:有请同桌来评点他读得怎么样。

  生2:他没有读出词的感情来,声音太轻。

  师:再请一位同学来补充。

  生3:我觉得他读得不够好,没有把悲的味道读出来。

  师:哦。我们读一首词不是看谁读得轻谁读得重,而是看谁更好地读出了词的感情。为什么要读得悲?先看,这首词主要抒发了哪一种思想感情?

  生(想了一想后)回答:离别之情。

  师:这首词直接指明作者情感的是哪一句话?

  生(找了一找)齐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师:因为这句话直接道破了全词的主题,所以我们可以称之为……

  生齐答:词眼。

  (师板书清秋节伤离别词眼。)

  师:既然这首词抒发的是离别之情,那么读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呢?

  生:悲切……

  三、学生再读

  师:知道了词的感情基调,下面请同学们用悲切低缓的语调来读词,尽可能读出词的感情来。

  可以读给同桌听,讨论商量怎样才能把这首词读好。下面开始读。

  全班学生读词。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来读词。

  生4读词。

  师:请同桌来评点他的朗读。

  生5:读得很有情感,把悲的感情读出来了。他的声音很好听。

  师:再请一位同学来补充。

  生6:我觉得他读这首词的时候一直是比较低的一个语调。我觉得如果读得有一点点起伏,会更好。其它,节奏方面还可以。

  师(小结):我们的同学具有一双聪耳,非常灵敏的耳朵,评得不错。读词不但要正确把握词的感情基调,还要读出词的起伏感,作者的思想情感是有变化的,我们要学习用轻重缓急的语音语调把感情读出来,也就是说读出词的起伏感。

  四、学生品读

  师:听了刚才同学的读,加上自己对这首词的感悟,请思考“你觉得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一句话?为什么?你是怎样来读好这一句的?为什么这样读?”我们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四人一小组,待会儿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热烈地讨论。(时间为4分钟。)

  师:好,现在小组代表发言。

  生7: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比较打动人。因为这句话写出了宁静、凄凉的意境,使人想起离人的思念,感觉眼前的孤单,情景交融。它抒发的是作者在酒醒之后,伊人不见,又不知自己身在何处的悲伤。这句话让人觉得非常悲。

  师:那你怎样来读好这句话?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7读词。

  生7:因为它写的是悲的感情,所以用悲的语调来读。

  师:好。这句话写的是想像之景,写出的是酒后的心境,运用了点染的`手法,“今宵酒醒何处”点明了离别之情,“杨柳岸晓风残月”用写景渲染了人的离别后的思念之情,融情于景,又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极致。因为这里用写景渲染出作者的离别之情,所以尽可能用悲的主调去读,前半句可读得稍重,后半句可读得稍轻,这里的轻读,也是对“离愁”的一种强调。

  师:好,下面,第二小组发言。

  生8:我们小组讨论的是“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句话最打动人。在词人眼前的“良辰好景”,因为没有朋友共同享受,所以是“虚设”的。他心中的“千种风情”,因为没有朋友可诉说,所以离愁更深。这句话表达的是一种对朋友的牵挂之情。

  师:请你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8读词。

  生8:读的时候,“良辰好景”“千种风情”要扬上去,“虚设”和“更与何人说”可读得低一点。因为这样读可读出词人的心伤。

  师:轻重处理很不错。这句写的是想像之景,是一种虚景。“良辰好景”本来营造的是一种欢乐愉快的氛围,但是随后而来的“虚设”二字顷刻间就将这种欢乐冲淡得无影无踪,所以,良辰好景无人共赏。再退一步,面对良辰好景,即使产生了一些感想,又无人可以诉说,万千情感无人共语,这不是更加让人觉得伤感吗?它把伤感之意刻画得淋漓尽致。我们在读的时候,首先要处理好停顿,“应是”“便”后面停一停,“更与何人说”这句语速要减慢,读出愁味来。

  师:接下来,下面一个小组发言。

  生9:我们小组讨论的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因为这句话写出了悲凉,集中抒发了作者的悲凉心情。

  师:好,那请你来读一读,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9读。

  生9:因为要读出悲味,所以前面读得重一点,后面的读得轻一点。

  师:刚才有同学在小声发笑,可能是刚才同学的停顿稍显生硬,如果能柔婉一点,那会更好。他对轻重的处理,前轻后重,这也是可以的。这句话中的“自古”二字拓开一笔,把自己的感情赋予普遍的意义,意思是说,自古以来,多情的人都会因离别而伤心,可我的这次离别,又与一般人不同。一方面仕途失意,另一方面和朋友分别,这是双重的痛苦,再看到秋季的凄凉之景,所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强调自己的痛苦比常人、古人更多。

  师:下面,这边的小组。

  生10:我们小组最喜欢的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句话的意境很好。因为它选取了很多意象。比如“酒”“柳”“风”“月”。酒在古代大多和“愁”相关,柳的谐音是“留”,写出了柳树还在,朋友难留的无奈。用“晓风”写出天气很冷。而“残月”则写出了人的“不团圆”。这句话给人很有意境的感觉。

  师:说得很有条理。你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10读词句。(他边读边笑)

  师:离别是件很伤心的事,我们同学用微笑着来读这句,感情把握得不对。你再试着读读看。

  生10读词句。

  师:这次好多了。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10:因为我这样读比较有意境。

  师:好,下面的小组发言。

  生11:我们小组最喜欢的是词的第一句。因为第一句话写的景是秋天之景,秋天之景给人的印象比较悲,而作者选取这么悲的意象是为了抒发自己悲的情感,景物起到烘托的作用,借景抒情。

  生11读词“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生11:这么读的理由是:风景本身就比较悲了,再加上作者心情的悲,整首词的基调也悲,所以要读得这么悲。

  师:言之有理。这句话主要在渲染一种悲凉的氛围。“寒蝉”“长亭”“骤雨”这些景象是为了抒发作者的凄凉心情作准备的。再看中间一句,“对长亭晚”不是二二结构,而是一二一结构,这种结构特别能尽顿挫之致。

  师(小结):刚才几个小组已经说了各自的看法,现在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再读这首词。

  学生读词。

  师:好。现在我也来说说最打动我的一句。我们知道这次离别的时间背景是秋季傍晚,有一处白描写得很传神。大家说,是哪一句?

  生:“杨柳岸”“执手相看”……

  师:对了,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句话刻画的是一对朋友难舍难分的情形。再看前面,“留恋处,兰舟催发”,一边是依依不舍,一边是阵阵催促,不想分别却又不得不别。一对朋友,只好紧握双手,泪眼相对,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时候的“无语”恰恰是体现了离人心中难以言传的痛苦啊!

  五、教师范读

  师:听了刚才同学们的朗读,我也想来读一读这首词,等下请同学来评点。

  师朗诵全词。

  师:下面请同学来说一说感受。

  生12:老师把悲的感情读得很好。我有一处疑问,不知道老师为什么将“何人说”三个字分开读。

  师:我先回答你的问题。把“何人说”三字分开读,这是一种拖音的读法,每个字的读音延长一会儿,这是一种强调,强调词的言尽而意不尽,这样读可以给听的人以回味。

  生13:老师读出了悲的味道,有些句子读出了颤抖、哽咽之感,很感人。

  生14:前面两位同学都说过了,我没有补充了。

  师:我们读词可以分成三步走:第一步,确定好词的感情基调;第二步,要读出词的轻重缓急;最后,就是要读出词的神韵来。(板书:神韵)

  因为词人在写词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感情内化在作品的语言之中。如果作为一个朗读者,能把词的感情读出来,能激发自己和听者的想像,达到遐思的状态,这是很不错的。当然,这个境界有一写难度,希望我们的同学在以后的朗读中学习和尝试,读出词的美感,读出作品的神韵来。

  六、熟读成诵

  师:听了同学的读,老师的读,还有自己的读,相信大家对这首词一定有了新的感悟,请大家带着新的感悟再读这首词,多读几次,最好能熟读成诵。

  生读词。

  师:下面我们试着来背诵这首词。先想像一下,秋天郊外的长亭、两个人依依送别。雨霖铃,柳永,开始……

  生齐背。

  七、读的迁移

  在读词的过程中,我们领略了词中和谐的韵律,隽永的语言,还有凄美的意境,我们被伤怀怀的离愁别绪感染。其实,除了《雨霖铃》,柳永还创作了很多的慢词。我从柳永的词中挑出了四首,请大家把预习资料拿出来。从“柳永词四首”中任选一首,根据刚才的方法读出词的感情来。

  生读词。

  师:好。下面请一位同学来读词。

  生15读词:我读《蝶恋花》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师:大家说她读得怎么样?

  生:好。(都表示认可)

  师:来点掌声。(教师带头鼓掌)。学生也鼓掌。

  八、作业迁移

  师:那好,现在我来布置作业。在“柳永词四首”中,任选一首,以“如何读出《 》的词味”为题目,写一篇400字左右的短文。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让我们在《雨霖铃》歌声中和柳永作别。这首歌是由今人邓丽君演唱的。下课。

语文教案 篇3

  一、教材简说

  这个语文园地有五项练习,分别是复习同偏旁的字、读词语、比较形近字、读句说句和读儿歌。

  二、教学建议

  第一项“我会认”,是复习学过的带“讠、亻、口”的字,用归类认读的方式加深记忆。可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想想每组字在字形上有什么共同点,然后同桌互查或教师抽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议采用游戏形式来学习,如,“摘苹果”游戏。

  出示苹果树贴图,树上贴三种苹果:红苹果、黄苹果、青苹果。三种苹果背面分别贴着带有“讠、亻、口”的字,在苹果树的一侧贴出分别写着“讠、亻、口”的三个筐。小朋友上台摘下一个苹果后,先领大家准确读出背面的字,然后把字卡揭下来,贴到相应的筐上。读对了,贴对了,就能得到这个苹果。

  第二项“我会读”,内容是读学过的字组成的词。这些词在平时的口语中较常用。多读几遍有利于巩固生字,积累词语。读前,教师要提示读准字音。练读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也可通过做游戏练读。如,“夺红旗”。

  画十二级台阶,每层台阶上写有一个词语,最高处有一面红旗。谁读得又对又快,谁就能得到红旗。

  第三项“比比写写”,内容是区别六组形近字再写下来。要引导学生仔细辨认,把字看清楚。比较时应从字的.音、形、义三方面清楚地说出每组两个字的不同。如“木”,读mù,树木、木头的“木”;“本”,读běn,本子、本来的“本”。“本”比“木”多一横。或“本”去掉一横就是“木”。可先自主发现,而后同桌互说,再全班交流。也可用游戏的形式增强学习兴趣。如,“找兄弟”。

  把十二个字的卡片贴在黑板上,请学生把字形相近的“字兄弟”分六组摆在一起,说说它们哪儿长得像,哪儿长得不像。再说说在自己认识的字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字兄弟”。比较清楚后再指导书写,要提示学生把不同的地方记住,写正确。

  第四项“读读说说”,内容是要求通过读句子,了解“吗、呢、吧”的用法,会用它们说疑问句。这三个语气词都可用在问句里。“吗”一般用于是非问句,只需别人作肯定、否定的回答;“呢”用于特指的问句,需对方说出具体的答案;“吧”用于推测、估量的问句,回答可以是肯定也可以是否定。这些用法只供教师判断学生用词说句是否合适时参考。对学生只要求通过读句子来培养语感,学着说一说,不要求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教学时先指导学生弄清题目要求,再读三句话,启发学生想想三句话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指导读出问句的语气,然后再分组练读、学说。可用“比赛说句”的形式来检查学生说句的正误。

  第五项“我会读”,内容是一首儿歌。儿歌想象丰富,形象地描绘了白云的姿态,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儿歌中“站、躺、凉、肥、才”没学过,“着”是多音字,要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朗读中可启发学生边读边想象,读出与白云谈话的语气,力求读出儿歌的韵味,对儿歌的内容可通过读来感知、了解。

  三、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领会文章中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钓鱼》教学设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读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操纵、抛了出去、辉映、溅起、剧烈、上钩、距离、争辩、乞求、诱惑、抵制"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本课的生字及新词。

  教学重点: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读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谁在钓?钓到鱼了吗?钓到一条什么样的鱼?…)

  二、初步了解课文

  1、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读音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课件显示)

  放好鱼饵 抛出钓线 湖面涟漪 耐心等待

  鱼竿剧抖 大鱼挣扎 小心翼翼 操纵钓线

  鱼跃不已 筋疲力尽 拉鱼上岸 父子得意

  乞求无果 不容争辩 放鱼回湖 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 获得启示 遇到诱惑 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 简单问题 道德实践 勇气力量

  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再回答)

  (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三、练习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3、同组互读,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4、指名读。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收集有关诚实的格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人物言行体会人物的心理。

  2、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一则有关诚实的格言,让学生体会。

  导语: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这个有关诚实的故事。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全文,找找这件事对于文中的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默读课文思考:

  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读一读,教案《《钓鱼》教学设计》。

  3、指导与交流。

  (1)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是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学生说完,课件显示有关语句)

  (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如果是你钓到了这样大的一条鱼,心情怎样?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

  (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分角色读

  4、父亲的情感

  (1)自读

  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

  (2)交流与指导。

  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有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课件随机显示有关语句)

  (3)讨论

  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5、揭示中心

  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谁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学生回答完,课件出示:"转眼间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其中,"但是,…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画上横线。)

  6、"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鱼"指的是什么?("鱼"指的是形形色色的诱惑,指的是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三、课堂小结

  填空:作者从34年前那个夜晚钓鱼的经历中得到的启示是。

  四、拓展

  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会有很多,我们该如何去做?

  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六、布置作业

  制作一张以"诚实"为主题的小报

语文教案 篇5

  本册教材主体课文编排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第一篇是儿歌,第二篇是比较适中的文章,可以找到一定的重点段、重点句或词语训练,第三篇是比较浅显比较有趣的文章,篇幅较长。

  第一单元“亲情”,三篇主体课文和一篇“开卷有益”《奶奶最喜欢的铃儿》从不同角度描写了浓浓的“亲情”,读来非常感人,使学生会产生细腻的情感,把目光投向自己的亲人,更加关注自己身旁的人,初步认识到亲情的重要。三篇文章都很有朗读训练点,可以以读为主,在读中理解词句,体会思想感情。教师要设置各种朗读情境,引导学生读进去,并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谈出自己的感受。

  《礼物》

  1.课前要拓展,想想自己曾经受到的礼物及其意义;课后要延伸,仿写一段儿歌。

  2.加强朗读,一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亲人送的礼物的含义,从而初步理解自然、生命、世界、生活的意义(不要做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否则是讲不清楚的)。

  3.本课的难点是最后一句,要通过联系上文和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讨论,体会其含义。

  4.生字:懂(右边笔画较多,书写时要合理安排);套(不要少写一横);润(不要多写一点)。

  《平分生命》

  1.本课应该精讲(精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词语的过程中,体会男孩的勇敢以及他对妹妹的无私的爱;再结合朗读体会男孩的内心感情变化。

  2.采取“质疑--默读--交流--朗读--情感升华”的方式学习这篇课文。

  3.词语方面,“相依为命”、“犹豫”、“颤抖”、“震撼”、“郑重其事”几个词语要根据上下文或生活经验去理解。课中要插入“日积月累”中的“读一读,比一比”。

  4.生字:惟(与“唯”比较);颤(音、左边笔画)。

  《妈妈的葡萄》

  1.这篇课文浅显易懂,不需进行讲解分析,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朗读、讨论、感悟中体会母亲对孩子伟大、无私的爱。

  2.可结合课文最后一段“小狐狸”的话,让学生联系自己,谈谈打算怎样回报妈妈。

  3.练习复述课文。

  4.启发想象狐狸被猎人追赶时的情景。

  5.生字:摘(右边字形);嗓(左右结构,各部分书写时的.比例)

  《语文天地》

  1.“畅所欲言”可以与“开卷有益”结合起来一课时完成。

  2.“笔下生花”要提前布置,最好利用双休日让学生做好准备。不必放在作文课中做,双休日完成,回来后找时间检查,反馈、展示、交流。

  3.利用本单元“金钥匙”,鼓励学生建立摘抄本。

  第二单元“春天的脚步”

  《梦已被染绿》

  1.以自读为主,适宜独自吟诵。读上几遍,自我陶醉后,让学生谈感受,然后再通过朗读,背诵把这首儿歌融化在心底。

  2.最后一句与题目是相互照应的,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总结相互照应,可以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3.如果能够用轻柔的音乐、简笔画或课件创设情境,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4.本单元没有安排习作,可以让学生仿照这样的儿歌形式写几句话。

  5.生字:嘱(最后三笔强调)

  《理想的翅膀》

  1.本文比较容易理解,初读课文后,找一找谁放的是什么样的风筝,引导读出喜欢的感情。

  2.结合回答课后第二小题,找到全文“概括句”,然后引导学生学习重点段落,就不难理解题目的意思了。

  3.课中要插入“读一读,比一比”的第一小题。

  4.重点是默读、朗读和解决课后问题。

  5.生字:舞(字形);棒(右下笔画)

  《春天的雨点》

  1.本课课文很长,也较难理解。一课时可能讲不完,可分在两个课时完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

  2.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找出描写乌罕娜老师言行的语句,抓住这些语句体会老师对学生的关心与爱护。

  3.难点是最后一个自然段,要引导学生联系上文,通过朗读、讨论、感悟来体会它的含义,懂得“春天的雨点”指的是师生间细腻、真挚的情谊。

  4.生字:溜、忍(不要少写一点);蒙(不要少写一横);蓬(上下结构)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拼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放飞一只蝴蝶语文教案。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篇短文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教师的引导和点拨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一、激情导入同学们

  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发生着一些事情,这些事情,有的'是点滴小事,但就是这些点点滴演.折射出人性的一种美丽.计我们做牛活中的有心人,用慧眼去捕捉生活中的精彩瞬间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两篇短文,用心品味文章的语言和内容吧!

  二、自读感悟.合作交流

  1 .学生根据课前预习情况,再次自曰朗读课文,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 1) 扫除文字障碍,把课文读谈顺、流畅。

  ( 2 )知道两篇短文分别写了些什么内容。

  ( 3 )批画圈点,把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 .同桌或小组间自由交流学习体会,解决疑难何题。

  3 .教师巡视指导,将学牛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收集。

  三、问题探究

  1 .教师将学生未解决的间题进行分类整理,形成问题组,在全班讨论。

  教师出示题组( 1)”从 《 放飞一只蝴蝶 》 这篇短文中,我们能从朱兰身上看到什么?

  ( 2 )班主任为什么“沉默”?为什么又到财务室交了买两块玻璃的钱?

  ( 3 )公听争这篇短文写的什么内容?

  ( 4)理解“她提着水桶回家去,脚}步放得很轻很轻,生怕惊断了孩子的读书声,还怕惊落了花上忽闪忽闪的露珠.”这句话的意思.

  2 .学生再次分小组讨论以上问题,教师巡视,师生共议,明确:

  (1)我们能从朱兰身上看到她保护动物,关爱生命的美好心灵,教案《放飞一只蝴蝶语文教案》。

  ( 2)班主任的“沉默”.是因为他为两块玻璃被打破的原因感到震撼,为朱兰的行为感到叹服,同时在思索:自己的学生竟有如北美好的心灵,作为老师可能自愧不如吧!但是学生能为放飞一只蝴蝶而开一扇窗户,自己为了l 么不能为朱兰做点仆么呢?于是 · 他就到财务室交了两块玻璃的钱,老师的行为也让人佩服。

  ( 3 )清晨,大妈沐浴在幸福中,用心凝听着邻家小男孩的念书声。

  ( 4 )“脚步放得很轻很轻’.说明大妈不愿打扰邻家的小男孩.“还怕惊落了花上忽闪忽闪的露珠”。露珠的忽闪忽闪,好像人的眼睛在眨呀眨的,莫非露珠也在听邻家的小男孩读书?莫非露珠从邻家的小男孩的读书声中也明白了什么?一幅多么美好生动的画面润!

  四、指导朗读

  1 .以 《 听 》 这篇短文为例,学生找出自已喜欢的部分.正确、流利、有感情她朗读。

  2 .学生分组相互朗读,小组评议;

  4 .播放短文录音,学生边听边体会。

  5 .学生白由朗读短文。

  五、揣摩品味

  1 .学法指导;认真阅读这两篇短文,(以,听》为主)从语言准确优美的角度,用一句话说说你对课文的理解。

  2.教师出示课件,要求学生按下面的句式进行摧述.“我认为_写(用)得好,因为它表现了(说明了、写出了 》 _

  3 .学生分小组进行自由陈述.

  4 .指名学生陈述,其他同学评议。

  六、课堂小结

  1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生分小组陈述读后感。

  板书设计 4 * 短文两篇 《放飞一只蝴蝶》 朱兰:打开一扇窗户——放飞一只蝴蝶—打破了两块玻璃 班主任:沉默—交了买玻璃的钱 《听》 清晨—大妈听邻家的小男孩念书 笑 很轻很轻:生怕……还怕……

语文教案 篇7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随文识字的方法学习生字,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喜欢读诗歌,进入情境随文识字。

  【教学重点】

  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学会用逗号、句号、省略号。

  【教学方法】

  交流法、阅读法、资料补充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

  1、播放视频《美丽的秋天》。

  2、荷花池里都有什么啊?(荷叶、荷花、小蝌蚪、水泡泡、一串小水珠)呀!下雨了!这时,从池塘里跳出一只青蛙。它要给我们写诗了!

  3、青蛙到底写了一首什么样的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青蛙写诗》。

  教师板书,学生跟着书写,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注意不认识的生字。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3、学习生字词。出示带音生字:写、诗、点、要、过、给、当、串、们、以、成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

  (3)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

  (4)去音读生字。

  (“诗”是整体认读音节,并且是翘舌音,引导学生反复认读。)

  过渡:下面,咱们给生字找个朋友,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你认识吗?

  写诗、古诗、雨点、不要、过来、不给、当前、串门、我们、以后、成功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一起走进雨中,感受青蛙的诗。

  三、精读领悟

  1、学习第1小节——感受雨天的美。

  (1)(课件出示插图的动画)创设情境:快听:嘀嗒,嘀嗒……什么声音?(下雨了)是啊!文中哪句话也写到下雨了?(指生读句子: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你感受到了什么?(雨下得很小。)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2)启发想象:

  ①雨点儿一滴一滴落到了水里,落到了荷叶上,落到了……快把你看到的告诉大家。

  预设:生1:雨点儿落到绿绿的荷叶上滚来滚去的。

  生2:雨点儿落到水里,小河的水呀一圈一圈的可美啦!

  生3:水里的小蝌蚪们都来啦,它们都把小脑袋露出来了。

  ②如果你是青蛙,想想雨点儿落到了你的身上,你会是什么感觉?

  预设:我会感觉凉凉的,痒痒的,很好玩!

  ③如果你是青蛙,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会怎么样啊?

  预设:高兴极了;觉得景色太美了!

  (3)导读:快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一句: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

  (4)引读:所以青蛙高兴地说——齐读本小节最后一句:我要写诗啦!

  2、学习第2~4小节。分角色朗读对话,感悟童趣。

  (1)过渡:听到青蛙要写诗啦,瞧瞧谁来帮忙啦?

  (2)随着学生回答板书: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

  (3)导学:你是从哪几小节知道的?(2、3、4)自由读这三个小节,思考:它们都帮了什么忙?

  (4)随着学生回答板书:

  小蝌蚪( )——逗号;

  水泡泡( )——句号;

  一串水珠( )——省略号。

  (5)导学:为什么它们能当逗号、句号、省略号呢?

  ①出示小蝌蚪图片,你们发现什么了?

  (小蝌蚪真像逗号。)

  ②师请孩子吹泡泡,你们发现什么了?

  (水泡泡圆圆的,很像句号;我觉得它不但圆,还透明,很漂亮!)

  ③指导学生朗读:多有趣啊!快出声地读一读第2、3小节。(学生练读后指名读。)

  ④引导学生认识省略号。出示图片理解词语“一串水珠”。为什么不说一个水珠呢?

  预设:省略号是六个点,一个水珠不像,我觉得一串水珠排起来很有趣!水珠们很团结!

  ⑤引读:快把你的想法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6)引读:是啊!多有趣的对话呀!多好的朋友啊!快试着小组内分角色有感情地读一读。

  (7)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8)小结:大自然中的事物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多紧密呀!我们和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好朋友。

  (9)依据板书,引领孩子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的背下来。

  3、学习第5小节,美读诗文,启迪灵性。

  (1)导学:有这么多好朋友帮助青蛙,它终于把诗写成了(课件出示第5小节),快大声地读一读,看看自己能发现什么?(诗的内容只有一个“呱”字。)

  (2)导学:青蛙写的诗多有意思,只有一个字——呱。这个字是拟声词。再读,读出不同的语气。

  (3)导学:“呱呱,呱呱”是青蛙的语言,你能不能做个小翻译,给大家解释一下青蛙的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4)学生自由猜测青蛙“呱呱”的内容。

  4、引读全文:雨天的景色多美呀!青蛙的朋友们多团结呀!所以青蛙才能写出这么美的诗,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认识标点逗号、句号、省略号

  (1)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它们的形状,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发现。

  (学生说说谁像谁,潜移默化地学习比喻句。)

  (2)这些都叫标点符号。让我们用“……像……”的句式说说这些标点符号。

  6、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小雨沙沙,它现在就在你的身边,让我们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秋天的足迹吧。

  四、总结拓展

  1、课堂总结:同学们,多么有趣的诗歌呀!学完了本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1)学会了本课的生字词,并感受到了下雨的美好。

  (2)喜欢大自然,有了留心大自然的兴趣。

  2、课堂练习:

  (1)换识字环境读文。

  写话作诗不能少。

  逗号好像小蝌蚪,

  句号好像水泡泡。

  省略号像什么?

  好像水珠串成串。

  我用它们来写诗,

  送给妈妈和老师,

  老师妈妈哈哈笑,

  夸我写作呱呱叫。

  (2)口头填空:圆圆的( ),当个小句号;一串( ),当省略号;( )带个小尾巴可以当个小逗号。

  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找一找,大自然中的事物还有什么可以当逗号、句号和省略号。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及新词,认读9个字。

  2、能从“威武”、“勇敢”、“昂首挺胸”3个词语中选择两个造句。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理解描写大白鹅的句子,并能体会有关句子表达的情感。

  5、了解大白鹅是个漂亮、可爱、勇敢的小动物,感受“我”对大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大白鹅是个漂亮、可爱、勇敢的小动物,感受“我”对大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描写大白鹅的句子,并能体会有关句子表达的情感。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利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及新词,认读9个字。

  2、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大家都见过鹅吗?你能说一说你见过的鹅给你的印象是什么样的吗?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

  2、指名读,纠正字音。

  3、小组互相检查,做到正确、流利。

  4、默读课文,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大白鹅,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Y1]?

  5、汇报:

  1)美丽的大白鹅。

  2)勇敢的,聪明的大白鹅。

  3)可爱的,雄健的等等。

  6、那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书中画一画。

  7、汇报。

  8、那么你喜欢这只大白鹅吗?简单说一说自己喜欢的理由[Y2]。

  9、下面让我们先把这课文的生字解决一下,以便帮助我们更加深入的理解这只大白鹅。

  (二)学习生字。

  1、指名读一读本课的生字、词语。

  1)读一读,指名读。

  2)重点指点读音:颈例

  3)重点指点字形:昂博

  2、指名再读,读正确。

  3、把字词带到课文中读一读,做到正确流利。

  (三)听写本课生字。加强生字的掌握。

  (四)练习朗读课文。多种形式读:小组读,评出好的读,自选段落读……

  三、作业:必做: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抄写本课的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展开想象,理解描写大白鹅的'句子,并能体会有关句子表达的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大白鹅是个漂亮、勇敢、可爱的小动物,感受“我”对大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了解大白鹅是个漂亮、勇敢、可爱的小动物,感受“我”对大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能展开想象理解描写大白鹅的句子,并能体会有关句子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东张西望神色慌张张嘴振翅两眼圆瞪

  2、比较听写,说一说这些词语是形容谁的?你能用这些词语来说一两句话介绍鹅吗?

  二、新授

  读题引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5、鹅课文中给我们介绍了一只什么样的鹅呢?快读一读书吧。

  (一)默读课文,思考:你喜欢这

  只大白鹅吗?为什么?边读边批画。

  (二)汇报结合学生回答板书:漂亮机灵勇敢

  1、漂亮第一自然段(略)

  2、第二自然段(下蛋、机灵)围绕“我心里真比三伏天吃凉西瓜还高兴”展开

  过渡:你是从那里感受到它的机灵的?

  (1)我想:这家伙真是个机灵鬼儿,下完蛋还用草盖上,准是怕别的东西伤害它的“宝宝”吧!“宝宝”为什么要加引号?这是一句比喻句。看到这么机灵的大白鹅下完蛋还能用稻草盖上,我心里怎样?(我心里真比三伏天吃凉西瓜还高兴)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这句话。

  (2)它东张西望,神色慌张,一会儿钻进鸡窝,一会儿又跑出来嘎嘎的叫,最后蹲在鸡窝旁的一堆稻草上,才平静下来。一系列的词语把一只紧张不安的大白鹅展现在我们面前。你能当一当这既紧张不安的大白鹅吗?看到这么机灵的大白鹅,我心里。。。。。。(真比三伏天吃凉西瓜还高兴)

  (3)除了因为看到机灵的大白鹅,我心里比三伏天吃凉西瓜还高兴,还有什么原因使我这样高兴呢?(下蛋)出示:啊!一个比我拳头还大的雪白的蛋露出来了。

  (4)大白鹅的一举一动全挂着我的心,同桌分别读读描写“我”和大白鹅的句子。

  3、第三自然段(勇敢的都黄鼠狼,保护鸡群)围绕“大白鹅面对黄鼠狼逃走的方向,引颈高叫了两声,好像一位得胜的将军。”

  过渡:大白鹅因漂亮而惹人喜欢,因机灵而可爱,是什么原因让我觉得大白鹅更可爱了?

  (1)出示:我望着这位勇敢的英雄,觉得大白鹅更可爱了。

  (2)语言渲染:那是个晴朗的夏夜,碧蓝的夜空中有满天的小星星,我们早已睡了,鹅照例睡在鸡窝旁,周围十分安静。突然,一阵鸡的叫声把我惊醒,我侧耳细听,沙沙沙,好像有什么在搏斗似的。我一骨碌爬起来冲向鸡窝。

  啊!。。。。。。指导学生读出黄鼠狼的凶样。

  (3)面对凶恶的敌人,大白鹅怎么做的?(大白鹅伸长脖子,喘着粗气,张嘴振翅,两眼圆瞪,为我极了!猛然间,它用嘴对准黄鼠狼猛啄过去。那家伙急忙向院外逃窜。鸡得救了。)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当一当这只勇敢的大白鹅,做做动作体会朗读。

  (4)你们觉得大白鹅像什么?出示:大白鹅面对黄鼠狼逃走的方向,引颈高叫了两声,好像一位得胜的将军。你听出它在说什么吗?打败了敌人它多么自豪都读读这两句。

  (5)大白鹅不仅漂亮、机灵,而且勇敢,所以我望着这位勇敢的英雄。。。。。。

  三、质疑

  四、回顾全文

  大白鹅因漂亮而可爱,因机灵而可爱,因勇敢而可爱,让我们再到课文中寻找那只可爱的大白鹅吧!

  五、作业:

  1、课文中的大白鹅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文中摘录描写大白鹅的句子或词语写在积累本上。

  2、你生活中肯定也见过有趣、可爱的小动物,用你喜欢的方式展现。(可以通过绘画、等方式)

  板书设计:15、鹅

  漂亮

  可爱机灵下蛋

  勇敢

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懂得整理生活、学习用具的小要领,锻炼多方面的能力。

  2.情感与态度

  愿意尝试自己动手。乐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能体会到成就感。

  3.行为与习惯

  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基本学习习惯,能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4.过程与方法

  在徒手操、个别示范中学习;在评比、鼓励中纠正;在竞赛、唱儿歌中巩固;在表演中体验、提高。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培养生活自理能力,整理生活用品的能力。

  (2)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2.难点:懂得整理生活、学习用具的小要领。

  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事先调查一下班上学生生活自理的情况。

  学生准备:家庭的相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小雨和他的“小伙伴”

  1.师:孩子们,我们升入一年级已经有段时间了,相信你们认识了很多小伙伴,但是小雨呢?除了这些亲爱的小伙伴以外,还结识了不少特殊的“小伙伴”,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的“小伙伴”有哪些?(课件出示一些学习、生活用品)

  2.生答,并列举自己拥有的“小伙伴”。

  3.师:这些“小伙伴”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呢?

  4.生讨论总结,并在全班交流。

  5.师:看来大家对自己的“小伙伴”都很熟悉,那下面老师给大家出2个谜语,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我们的哪个小伙伴?

  6.师课件出示教材上面的2个谜语。

  7.同学们一起猜一猜。

  8.教师宣布谜底,对于猜对的小朋友给予表扬。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明白“小伙伴”指的是什么,启发学生发现这些“小伙伴”在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作用。】

  活动二:找不到“小伙伴”了

  1.师出示视频。(视频展示一个小学生在杂乱的房间里找不到橡皮而急得满头大汗的情景)

  2.师生共同观看视频。

  3.师:看完视频,同学们有什么想法?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当时的感受怎样?

  4.生分组讨论。

  5.师生共同汇报,全班同学一起交流。

  6.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7.生自由发言,师借机引导。

  8.师:找不到“小伙伴”了很麻烦,但是正是因为我们的东西没有条理,房间太乱,才造成我们找不到自己的“小伙伴”,同学们一定不要学视频中的小男孩。要想不出现这样的麻烦就得收拾好自己的物品,帮我们的“小伙伴,,找到自己的家。

  【设计意图:以视频的形式让学生体会那种找不到物品的焦急,设身处地地理解这样做的后果,帮助学生树立养成爱整洁的好习惯。】

  活动三:送“小伙伴”回家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安排了一个游戏:送“小伙伴”回家,请同学们拿出你的爱心,帮帮我们迷路的“小伙伴”,把它们送回自己的家。

  2.游戏安排:师拿出事先准备的各种生活、学习用品放在中间的桌子上,在这张桌子的对面安排2~3张桌子,这几张桌子代表了这些“小伙伴”的家,有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卫生用品等。

  3.学生分组进行游戏,一组完成,大家用笔记录下结果,物品回归原位,下一组继续进行。

  4.最后比一比哪一组完成得又好又快,正确率高。

  5.全班总结游戏结果。

  6.师:这些物品都是我们的“小伙伴”,缺少了哪一个,|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会受到影响,希望同学们能熟悉这些“小伙伴”,明白它们的家在哪里。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尽快熟悉这些物品的用处,以及应该放置的位置,帮助学生明白这些物品的重要性,同时进一步养成爱整理的好习惯。】

  活动四:养成整理好习惯

  1.师:我们今天认识了一些新的“伙伴”,也有些是老朋友也对它们有了一定的了解,并送它们回到了自己的.家,这是一种很好的习惯。老师这里也有两个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个小朋友做得对不对?(课件出示:教材上的两幅图)

  2.学生积极回答这样做得对不对。

  3.师:是呀,这两个小朋友做得都不对,妈妈会整理,但是妈妈不可能帮我们一辈子,而且妈妈很忙,我们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另一个小朋友说,等长大了我再自己整理,这也是不对的。小的时候没有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学会最基本的本领,长大了也做不好。

  4.师:其实,整理这些物品并不难,它也有一些小窍门,哪位同学平时做得比较好,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窍门帮帮大家。

  5.请事先准备好的同学介绍经验,其他同学注意学习,师寻机指导。

  6.师生共同整理总结。

  7.师:怎样才能养成整理的好习惯呢?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学习教材上的儿歌,学会怎样养成整理的好习惯。

  8.师生一起读儿歌,并进行分析。

  9.师:老师交给大家2个小窍门,一个是定时整理,整理好了画个笑脸夸自己,一个是物归原处,掌握好这2个窍门,你就能养成整理的好习惯。老师预祝大家都能养成这样的好习惯,成为一个爱整洁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通过两幅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凡事都要靠别人的思想是不对的,进一步启发学生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东西,要从小做起,增强学生养成整理好习惯的意识。】

  板书设计

  让我自己来整理

  小雨和他的“小伙伴”

  找不到“小伙伴”了

  送“小伙伴”回家

  养成整理好习惯

语文教案 篇10

  教育目标:

  A、知识与能力:

  1、认识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相关词句。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的生长有密切的关系。

  3、形成初步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B、过程和方法:

  1、在自由读、分角色读、为动画配音读、理解读中读通、读懂、读好课文。

  2、朗读发言时仪表大方,声音响亮,表达时语言清晰流畅。

  3、学会圈圈画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C、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在表达与倾听中学会尊重别人、欣赏别人、完善自己。

  2、感受雨点儿的可爱,感悟雨点儿给人类、给世界带来了美丽。

  3、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感受与人友好交往、合作的乐趣,在交际中学会尊重他人,形成好的人际关系。

  教学设计

  课前预热:看词学声、做动作。(课件)

  青蛙唱歌、天上有彩虹、数星星、种子睡觉、种子喝水、种子发芽、长出小草、花儿开放、下小雨、下大雨、下雷雨、狂风暴雨

  一、呼唤雨点儿,引入新课

  嘘、你听!闭上眼睛仔细听,听到什么了?(课件:播放小雨的声音)呀!真的下雨了,快伸出你的小手,仰起你的小脸,让雨点儿轻轻地落在你的手上、脸上,你感觉到什么了?

  你喜欢这些雨点儿吗?快和它打个招呼?、注意:“雨点儿”只能发作两个音、

  (课件:大大小小的雨点飘落下来)你看、你看、这是一个大雨点儿,我们快叫叫他,这是一个小雨点儿,快也招呼他一下,又来了一个大雨点儿

  二、学习第一段,练习朗读。

  这么可爱的雨点儿,我真想一个个都认识他们,你们帮我一起数一数好吗?一、二我数得眼睛都花了,你们数清了吗?原来是(课件:出示句子)。

  读一读。注意:、“云彩”、“下来”读轻声。

  再读一读课文,边读边做动作。

  三、朗读对话,引导质疑

  (课件)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雨点儿从云彩中飘落下来,半空中,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在说悄悄话呢。读课文2、3、4节,画出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在说些什么,并练一练该怎么读。

  (课件:对话部分变色)引导学生明确哪些是大雨点说的话,哪些是小雨点说的话,哪些是提示语。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我是大雨点儿,你们来做小雨点儿好吗?“你呢?”读得真好听,把问号读出来了。大雨点还想听一听,哪颗小雨点儿问得最好听、最可爱?我听明白了,原来是你们在问我( )

  我们来换一换好不好?继续读。

  (课件:雨点儿对话的动画)为动画片配音。(头饰)

  (实物投影)练习:现在我们发现:小雨点儿要去、),大雨点儿要去、1、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2、有花有草的地方

  说说:这分别是怎样的地方。(图画出示:这就是有花有草的地方,这就是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四、自主合作学习,探究小雨落下后的变化。

  说着说着,小雨点儿就和别的雨点儿们一起飘落到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也果真和伙伴们一起飘落到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了。不久(课件:出示

  第5段)读一读课文。

  要是能把这些变化换一种方式表现出来,比如画下来一定也挺不错,想试一试吗?好,希望自己像小雨点儿那样去有花有草的地方的同学拿好课本和水彩笔到这边集中,大雨点儿们请都飘落到这边。不久,小雨点儿飘落的地方,大雨点儿飘落的地方、然后拿出水彩笔画一画。(配乐)

  画好了吗?好请展示你们的'作品。请你说一说:我是,我去过的地方,(雨水冲洗了灰尘,颜色更清、更艳;有不少草从地下钻出来,不少花开放了;喝饱了水,挺起了身子更有精神了)(适时进行句式训练:从来。)雨点儿看着这些变化,心情怎样?读一读句子。

  有个小朋友在电脑中也画了,想看看吗?(课件:播放动画)

  那些花儿、草儿一定很感谢雨点儿们,他们会怎么说呢?谁能帮他们把感谢的话说出来。(带头饰表演说)

  雨点儿们又会说些什么?

  练习朗读(播放背景音乐)

  要是你也是一滴雨点儿,你想去哪里?

  五、复习生字、新词。

  课文中的新朋友搬进了新家,现在他们正在举行联欢晚会,欢迎你也参加,你想去吗?行,进门总该和他们打个招呼,要是叫错了他们的名字可是件很不礼貌的事。我们先来准备一下。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向同伴求教。(开小火车)(课件:一个一个出示新词)

  聚会结束了,新老朋友排着队和我们道别,我们再和他们打个招呼,说声再见。(读下面的儿歌)

  从天空里,

  飘落下来,

  像好吃的果汁,

  树儿花儿都喜爱,

  都张开嘴巴在喝它,

  这样才能快快长大。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尊严教案02-04

语文下册教案12-29

语文《跳水》教案06-13

语文《影子》教案06-13

语文《掌声》教案11-20

语文小学教案01-03

有关语文的教案04-03

语文小学教案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