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06 08:20:41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语文教案[合集9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的语文教案[合集9篇]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牧童》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今天,咱就一起来试试。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5.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2.交流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全诗。

  四、三读古诗,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把体会到的情感,记录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4.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出诗歌表现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4.练习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教学《舟过安仁》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生活的诗。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顽皮的孩子。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感受不一样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感知,理解大意。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篙、棹、遮)

  2.同桌互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全班指名朗读全诗,正音,注意停顿。

  4.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5.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棹:船桨。怪生:怪不得。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6.全班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三、入情入境品读诗句。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读了这两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两个孩子淘气可爱、天真顽皮。(从张、使风等动作中看出)

  3.诗人喜欢孩子吗?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

  学生放飞想象,仿佛和诗中的两个小童一起收篙停棹、张伞使风,听到了水声、风声、欢笑声,想到了自己曾做过的调皮事,怎能不喜欢呢?而诗人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

  4.带着自己的体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孩子的调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诗中两个孩子的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

  5.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

  (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牧童》《舟过安仁》。

  2.默写《牧童》。

  3.选择其中一首古诗,根据诗意画一幅图画,或者改编成一篇小短文。

  第三课时 教学《清平乐·村居》

  一、导入,解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解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乐读作yuè。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自读全词,正音。

  1.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难读字正音,引导学生读准:檐、媚、翁、媪、亡赖、剥

  3.指名读,全班齐读。读出韵律节奏。

  三、再读全词,理解词意。

  1.自由读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

  2.交流自己读课文的收获,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茅檐:茅草盖的屋子。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吴音:吴地的方言。这里泛指南方方言。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密和睦的样子。翁媪:老翁、老妇人。锄豆:在豆田里锄草。无赖:音同无赖,这里指顽皮、可爱。

  3.同桌结合插图和注释,讨论理解句子意思,全班交流:

  房子是用茅草盖的,屋矮檐低;门前有一道溪流,岸边长满青草,绿水青草相映,更显得碧清可爱。不知是谁家的两位斑斑白发的老夫妻喝过几杯酒后,醉醺醺地用地道的土语对话,互相取悦,语调柔媚亲昵。

  大儿子在河东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子,只有我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爬着卧着剥莲蓬玩。

  四、品读全词,体悟感情。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2.请学生自由谈所看到的画面。

  3.再读全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乡村条件简朴,但环境优美,夫妇恩爱,孩子勤劳,生活温馨,难怪令人陶醉。

  4.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悟。

  5.全班朗读,注意表达思想感情。

  6.熟读成诵。

  五.课外拓展,激发兴趣。

  1.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短文。

  2.改编歌曲,用自己喜欢的曲调唱《清平乐·村居》。

  3.收集、背诵其他描写童年趣事的古诗词。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竖提、竖折两种笔画和一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上课之前我们猜一个谜语:一个球,热烘烘,落在西,出在东。生猜:太阳

  2.看一看:老师在黑板上板画万丈光芒的太阳

  3.说一说:看到太阳你想到了什么?哪些小朋友能给大家讲讲?

  4.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太阳有关的课文——《阳光》(认识耳朵旁,给“阳”字找朋友。简单理解“阳光”。)阳光给大地带来了生机,给生命带来了活力,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篇优美的课文,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温暖的阳光!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现在请小朋友借助拼音宝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边读边圈生字宝宝,也可以同桌互读,或者四人小组来合作读)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课文读通。读的棒的小朋友等一下我们奖励他一个红太阳。开始吧!

  2、展示学习成果

  (1)你记住了哪几个生字宝宝?是怎么记住的?哪个字最难记住?给小朋友提个醒。

  (2)老师现在来检查一下,看看这些生字你能读准确吗?(注意指导“阳、更、长”是后鼻音,“长、晨、谁”是翘舌音。)指名读,咱们开双列火车读、齐读。

  (3)你们已经和生字宝宝交上好朋友了,瞧,这些调皮的生字宝宝藏进了下面的几句话中,你能选择最喜欢的一句读给大家听听吗?

  早晨,金色的太阳从东方升起来了。

  我拉开门,走进了自己的房间。

  谁要吃长长的拉面?

  金色的田野更像一地金子。(小朋友的表现真棒,瞧,连太阳公公也眯眯笑了)

  (4)好词推荐。你认为本课中哪些词语比较好读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推荐给大家的词语可能有“阳光、洒遍、田野……”

  三、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1、读第一自然段,初步感受阳光的宝贵。

  (1)文章共有几个自然段?在课本上标一标。

  (2)谁愿意来读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小朋友听听他哪个词句读得最好?

  (3)评价读书情况。

  (4)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全班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我读懂了阳光像金子。)

  (5)为什么说阳光像金子?金子是怎样的'?(金黄色,闪亮的,很宝贵)

  (阳光也是金黄色的,也是闪闪发亮的,也非常宝贵,所以说阳光像金子。)

  (6)教师小结:因为阳光和金子颜色很像,都很宝贵,所以作者说“阳光像金子。

  (7)用“像”连接的前后两个事物要有相同点。请学生发挥想象实际运用:弯弯的月儿像()。()像()。

  (8)“洒”是什么意思?(借助动作帮助学生理解)

  (9)我们一起再来读读第1自然段,一起再来感受阳光的宝贵。(“金子、洒遍”要读重音)

  2、读第二自然段,畅谈阳光的美好。

  (1)过渡:当太阳洒遍大地的时候,大地上的一切便开始有了生机与活力,到底有什么变化呢?请小朋友们自己轻轻地读读第2自然段,说说大地有了什么变化?

  (2)生谈阳光给万物带来的变化(田里的禾苗更绿了;山上的小树更高了;小河像长长的锦缎了。)

  (3)出示句子:田里的禾苗,绿了。山上的小树,高了。

  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

  让我们一起来体会阳光的伟大,读第二个句子。(指导朗读“更高了、更绿了”语调要高一些)

  (4)是啊,阳光的本领很大。想想看,阳光除了让小树、禾苗、小河发生了变化,他还使哪些东西也发生了变化?

  花朵因为有了阳光更______________了。

  ______________因为有了阳光更______________了。

  (生:花坛里的花,因为有了阳光,更红了。生:竹竿上的衣服,因为有了阳光,更干了。生:天空中的小鸟,因为有了阳光,飞得更高了。)

  (5)质疑:这一自然段中,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预设问题:为什么说:“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利用实物锦缎帮助学生理解,锦缎很光滑,很漂亮,微波粼粼的小河在阳光的照射下就像长长的锦缎。)

  (6)发挥想象:你觉得小河还像什么?

  (7)指导朗读。“长长的”可以用手势来表达

  (8)教师引导朗读:在阳光的照射下,万物都发生了变化。田野里的禾苗……,山上的小树……,河面闪着阳光,……。

  (9)让学生带着对阳光或喜爱或感谢或佩服的情感,把第2自然段读给好朋友听。

  3、感情朗读3、4、5自然段,深入体会阳光的宝贵。

  (1)生自由练读第3自然段。

  (2)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读好?

  (应该把"跳进了"读得响些、快些。应该读出“我”的开心。阳光会跳,就像一只调皮的兔子,要读出调皮的样子来。)

  (3)有感情练读。

  (4)这么可爱的阳光,你有什么好办法帮我捉住它吗?为什么抓不住呀?

  完成填空:谁也捉不住阳光,阳光是你的,是()的,是()的,是大家的。

  (5)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段,这里说“阳光像金子,但比金子更宝贵。”这是为什么呢?

  (6)师生讨论:阳光能使植物生长,能使小朋友们长高,可是金子不能,所以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阳光是不能用金钱购买的,是一去不回头的。所以我们说: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出示句子)

  四、畅所欲言,升华主题

  1、既然阳光这么美好,你想对阳光说什么?

  2、教师小结:阳光给了我们生命,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它比金子更宝贵,我们要珍惜阳光,珍惜每一天,在阳光的照耀下健康幸福地成长!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做游戏。给生字宝宝找拼音朋友。

  2、小组内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

  二、熟读课文

  1、多种方式练读课文,边读边相互指出优缺点。(集体读、个人读、分组读、领读、对读、当小老师读……)

  2、配乐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三、指导背诵

  1、这篇课文会读了一点也不厉害,会背了才了不起呢!比比哪些小朋友最先把课文背出来!

  2、指导背诵第2自然段

  ⑴这篇课文第2自然段最难了,让我们先来读一读,边读边记。

  ⑵教师引背第2自然段(田里的禾苗──(生接);山上的小树──(生接);河面闪着阳光──(生接))

  ⑶请你自己读一读,背一背。

  ⑷指名背诵。

  ⑸你能加上动作,一边表演一边背诵吗?

  ⑹全班一起边表演边背诵。

  3、读读其他自然段,试着背一背。

  ⑴课文其他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请你自己读一读,背一背。

  ⑵指名分段背诵。

  ⑶给每个自然段加上动作背一背。

  4、分小组表演背诵。

  四、拓展练习

  1、读一读,找朋友

  ⑴出示:早、星、晨、春、香、阳、晚

  ⑵自读──指名读──齐读

  ⑶说说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特点(都带有偏旁“日”)

  ⑷你能给这些字找朋友吗?

  2、说说你知道的其他带“日”的字。(晶、朝、昔、音、晒等)

  五、指导书写

  1、出示“也”、“长”、“山”、“出”四个生字,请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每个字的笔顺和书写应该注意的地方。

  2、重点指导“出”的第三笔是长竖,而不是由两个“山”组成的。

  3、学生书空四个生字,巩固笔顺,认识笔画“竖提、竖折”。

  提醒学生注意:“长”的第一笔是“ノ”;“山”的第一笔是“ㄧ”。

  4、跟着老师书写一个字,然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设想]

  《三峡》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描写了三峡四季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练,思路清晰。读起来朗朗上口。但由于是一篇文言文,刚上初一的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可能会有枯燥之感。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识记、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本文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

  3、背诵全文。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学习本文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

  [思教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识记、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策略]

  主要采用我校四步导学模式,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读准字音,查阅三峡的有关资料 ,了解作者郦道元的有关情况。

  师:收集有关三峡风光的图片资料,制成课件。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先欣赏“三峡风光”(以《情系三峡》为背景音乐),然后让学生畅谈对三峡景观的所见所闻及感受,激发其学习兴趣。教师评价总结(简单介绍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分三期,总工期18年。一期5年(1992一1997年),二期工程6年(1998-20xx年),三期工程6年(20xx一20xx年)。长江三峡工程将发挥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十大效益,是世界上任何巨型电站都无法比拟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峡的优美风光。

  二、出示学习目标,齐读明确。

  三、预习检测。(见课件)

  给加点字注音。

  作者及作品介绍。(学生先说,再让生补充,师生明确。)

  三峡有关知识补充。(重点了解三峡景点风光)

  整体感知课文。

  过渡语:欣赏了三峡壮丽的风光,下面听《三峡》课文的朗读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听课文朗读录音,注意字音、停顿、节奏、感情等。

  学生自由出声读,读通顺、流利。

  指名读、集体读,声情并茂。

  交流探究

  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本文四层分四大组完成,每大组一层;每组四人一小组分工明确,合作交流讨论,理解重点字词,疏通层意,疑难问题提出来,班上共同解决。教师巡视指导,参与活动。

  师生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字词、句子翻译。

  全文可分四层,每层采用指名读、分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通过提问让学生掌握每层的重点字词、句子翻译。不会的组内其他成员补充,师生简单分析每层写景特点,教师可适时提出问题或补充学生认真记好课堂笔记。

  畅谈收获

  课文内容小结及主旨理解。(见课件板书)

  生各抒己见,班级交流,师生明确。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了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师生朗读,试背课文。

  老师要教学生背书技巧,按课文内容、写景特点理解记忆。老师范背(师按作者写作思路、写景顺序及景色特点边讲边背),学生试背。5分钟后让学生背,集体背。(80%学生应背过)

  巩固拓展

  拓展延伸。

  1、搜集相关图片资料,了解三峡风光及现状。

  过渡语:同学们学了三峡,初步感觉这里景色怎么样?生答好。有机会想不想去三峡旅游?那么,我们现在就来先了解一下三峡的风光图片及三峡的现状。 2、积累有关长江三峡的诗句。让学生先说,老师归纳。师生交流整理有关三峡的诗句。

  【多媒体展示】 有关三峡的诗句

  ①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飞舟已地万重山。

  ②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③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④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⑤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⑥大江东去浪 淘尽,千古风浪人物。

  ⑦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

  ⑧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欣赏歌曲《三峡情》,结束全文。

  结束语:同学们,三峡风光壮丽,大家长大后都想去看看,那么现在就要好好学习知识,将来才有机会去观光旅游,到那时三峡的景色会更美。

  推荐作业:

  必做题:默写全文。

  选做题:假如你是导游,请用简洁的语言向游客介绍一下三峡的风光。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三峡教案设计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新笔画“竖折折钩”。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

  4.认识有关“影子”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练习朗读、认字和理解句子时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分辨前、后、左、右等方位。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朗读,背诵课文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影子》这篇课文,请大家再认真读一读课文,待会咱们看看哪位同学背诵的`最熟练。

  学生朗读课文,指名背诵。

  二、指导生字

  1.师:文中的生字朋友大家还记得他们的名字吗?

  出示生字。

  学生个人读、领读、齐读。

  2.提出“前”、“后”、“左”、“右”4个表示方位的词语,让学生再认读并做小游戏。

  (1)学生指出自己座位“前”、“后”、“左”、“右”4个方向坐着谁,或有什么物品。

  (2)把本课的生字卡片打乱贴在黑板上摆出前、后、左、右的阵形,让学生自由读出一个生字,并认读这个字的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字。

  3.教学生字

  板书设计:

  好朋友 陪

  5.影子

  小黑狗 跟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部分新词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着重理解“信赖,不就能创出美好的境界吗?”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4、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信赖,不就能创出美好的境界吗?”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投影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

  1、同学们喜欢鸟吗?谁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有一个作家叫冯骥才,他的朋友送给他一对珍珠鸟。之后,他写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课题读课题。

  3、读了 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质疑。

  1、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2)读完后,想想有哪些不懂?

  2、学生质疑。

  教师及时梳理归纳。及时解决这些词语。

  神气十足咂嘴细腻等

  留下这些问题有待于解决:“垂蔓”、“幽深”、“雏儿”、“不由自主”、“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这句话的意思。

  三、再读、解疑。

  (一)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看图理解“垂蔓”。从丛林入手理解“幽深”。

  2、从含有“垂蔓”、“幽深”这句话入手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这对珍珠鸟的喜爱。

  3、自读第一、二自然段,找出可以看出作者对鸟喜爱的其它句子。

  4、朗读这些语句,体会作者感情。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作者对珍珠鸟是这样喜爱,那么是否也喜欢它们的雏儿呢?顺势理解“雏儿”:

  1、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作者喜欢雏儿吗?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2、同桌讨论。

  3、全班交流。

  4、你能通过读让老师也喜欢这只雏儿吗?自由练读,指名读。

  (三)学习第四、五、六自然段。

  过渡:在课前我查找了有关资料,我了解到珍珠鸟是一种非常胆小的鸟,那么它怕我吗?

  1、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2、小组讨论:(1)珍珠鸟怕我吗?为什么?(2)从什么地方还可以看出珍珠鸟对我是非常信任的?

  3、出示描写珍珠鸟相信我的两个片断:(1)珍珠鸟站在书桌上,啄我写字的'笔尖和手指。(2)珍珠鸟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

  4、讨论:这两个地方,珍珠鸟对我的相信,在程度上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5、提问:对别人特别相信的能用课文中的哪一个词语来表示?(信赖)。

  6、你能把作者对鸟的喜爱,以及鸟对作者的依赖之情表达出来吗?

  (四)学习第七自然段。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依据老师的语言进行想象(教师配乐朗读第六自然段)。

  2、提问:同学们,这样的情景美吗?美在哪?(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归结到人和鸟的心灵美)。出示填空:美在人对鸟的 ;鸟对人的 ;

  过渡:看到这么美的境界,所以作者不由自主地发出呼唤: (学生接读)趁势理解“不由自主”。

  3、同学们,鸟对人如此信赖,创造出这样美的境界。那么如果人与人之间相互信赖,会怎么样呢?(学生各抒已见,然后相机小结)。

  4、有感情朗读全文。

  四、总结:

  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句话(指板书学生齐读:信赖,创造美好的境界。)让我们彼此信赖,因为这样,我们的世界将更加美好。

  板书: 珍珠鸟

  创造

  信赖————美好的境界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了解本文是一篇用文艺笔调阐释事理的说明文:简洁丰富,生动有趣。

  2.学习本文“多次分类”的说明方法。

  教学方法:

  本文词语较多,可指导学生运用工具书查阅、指导学生理解“多次分类”说明方法,用列表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及掌握这种说明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步骤

  订正步骤:

  霁颜(jì) 撇嘴(piě) 解颐()(yí) 抿嘴(mǐn)

  脱颔(hàn) 笑煞(shà) 讪诮哂嗤(shàn)(qiào)(shěn)(chī)

  粲齿(càn) 拊掌(fǔ) 莞尔(ǎ) 冁然(chǎn)

  咍然(hāi) 揶揄(yé)(yú) 回眸(móu) 佯笑(yáng)

  妍笑(yán)

  作者介绍:

  导语:讲一个有关“笑”的故事,春秋战国,齐威王在位时,楚国派兵进攻齐国,威王让淳于髡到赵国去请救兵,给了他一百斤金和十套车马算是送给赵王的礼物,淳于髡仰天大笑,系帽子的带子全都断了,威王问他为什么笑成这样,他说:“我从家到宫里来的时候,路旁有个人拿着一个猪蹄,一杯洒向神求丰收,祝愿道:狭小高地上的收成要装满篝,易积水的低田的薪要装满车子,我看他献出的东西少要求却很高,所以笑了起来“威王懂得他的意思,除将上述礼品增加十倍以外,更添上十双白璧,后来果然请来了赵国救兵,楚国只好撤军了。

  这个故事就是我们课文中提到的“冠缨索绝”,此外,课文中还讲了一些笑的典故,“回眸一笑”“呵呵大笑”(《红楼梦》中张道士,他是贾府家观的主持人,80多岁了,在主人们面前“呵呵大笑”,颇有阿谀逢迎和倚老卖老),至于孔夫子的“莞尔”自然是在庄重而又亲切的表示。

  从上述诸多人物的笑,我们可以看到笑的内涵是丰富的。

  给课文划分段落(见书)

  (1)说明笑的各种类型

  (2)借“笑”说明祖国语言是何等的丰富和生动。

  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

  课文说明了几种笑的类型呢?

  (①笑和脸的关系②笑和全身的关系③笑和人的关系)据此,我们把第一部分划分为三层(见书)

  1节、“笑,是反映内心的一种面部表情,”课文以定义开头,简洁明快地直接入题。

  “内心感情的反映”说明“笑”这种生理现象是人们情感流露,渲泄的.一种必然,人的感情纷繁、复杂,笑的状态也就多种多样,这就为下文展开分类提供了依据。

  反映的部位“是人们直接观察的对象。笑的词语的产生,正是人们由观察对象,探求内心情感的结果,这个给“笑”下的定义正是全文给笑分类的整体标准,也把笑同其他生理现象区别开来。

  文章内容见下页板书设计。

  第二部分

  综观上文,作者由局部到整体,紧扣“笑”字,把一百多个表示笑的词语连缀成篇。(读19节)

  20节、课文用总结性的话开头,引出说明的事理祖国

  语言是何等丰富,何等生动,点明中心。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朗读课文,学习安东尼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可贵,立志做有所作为的跨世纪人才。

  2、给课文分段,说说段落大意。

  3、按提纲简要复述课文。

  4、学会生字新词,了解“一刻不停”、“不在乎”、“不泄气”、“盯”、“足足”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学习用“无论……还是……都……”造句。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安东尼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可贵。

  2.按提示简要复述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生活在一个大千世界里,能见到明媚的阳光,可爱的小鸟,繁华的街道和一张张微笑的脸庞。同学们,你们可曾想到在我们的身边正有着一个肉眼无法看到的奇异的世界。

  板书:20、奇异的世界

  让我们一起到那儿去看看!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思考:是谁发现了奇异的世界?

  2.交流检查

  (1)读准下列生字字音:稍、糙;不在乎(“乎”轻读)

  (2)注意下列字的笔顺:凸、透、离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三、理清层次

  1.我们已经知道是安东尼发现了奇异的世界。请三位同学分别读课文,大家做好分段符号,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分?(1~4、5~6、7)

  2.:课文也就是根据安东尼发明显微镜、发现奇异的世界、微生物学诞生的顺序来写的。

  四、提出突破口

  1.请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奇异的世界究竟是个怎样的世界?请从文中找一句句子。

  交流,出示投影片:

  (l)一个奇异的世界出现了:无论吃的、穿的、用的,还是人体的各个部分,连口腔的牙垢里都有“虫子”!

  师述:吃的、穿的、用的,及人体的各个部分,我们概括地说也就是——

  (所有、一切)

  (2)世界上一切的一切都有“虫子”。(出示)

  指名两人读,比较两句句子的特点。

  句(1)具体句(2)概括

  师述:这样写就具体而形象地写出了“虫子”无处不在,世界上一切的一切都有“虫子”。我们课文中一切的一切是指哪些东西呢?(引读)——吃的、穿的、用的,还是人体的各个部分,连口腔的牙垢(师读)都有“虫子”!

  句子中用了“无论……都……”这个表示无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告诉我们任何东西,一切事物都有“虫子”,也就是不需要任何条件,都有相同的结果。

  再次引读。这里的“虫子”上为什么有引号呢?老师告诉大家,这是特定用法,其实它并不叫“虫子”,那么它叫什么呢?快速默读第三段。

  出示卡片:生物

  生物是指着生命的物体,那么(出示)微生物就是——(很小很小的生物),从哪个字看出?它不仅是微生物,而且是——(出示)可怜的微生物,让我们读出这小的感觉。

  2.“可怜的微生物”小到什么程度?快速自由读第5节,找句子~~~划出。

  出示:“……虫子那么小,跳蚤在它身边,必定成了大象!”

  为什么这句话说明“虫子”小呢?

  出示实物比较后齐读。所以安东尼把这些小虫称为(出示卡片)可怜的微生物。

  3.而安东尼发现的奇异的世界也就是微生物的世界,那他是怎么发现这个奇异的世界的呢?让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读通了课文,还把文章分为了三段,知道了安东尼发现的奇异的世界也就是微生物的世界。那么安东尼是怎么会发现这个奇异的世界的呢?

  二、学习课文

  (一)1(揭示投影片)

  在他的显微镜下,一个奇异的世界出现了:——(引读):

  那安东尼又是怎样发明显微镜的呢?

  板书:发明显微镜

  2、投影片(“[]中的句子”先不出示)。

  三百多年前,看门人安东尼受到(放大镜)的启发,引起了(发明显微镜)的想法,[面对(),面对(),]他不在乎,不泄气,

  经过(艰苦劳动),终于(发明了显微镜)。

  边默读第一段,边思考填空,试着练一练。交流,齐读填空。

  3、师简述当时放大镜的情况。

  安东尼善于思考,敢于大胆设想(板书),才有了他后来的成功,这也是安东尼有别于其它人的地方,发明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大胆设想,还需要艰苦劳动(板书)

  (1)轻声读第4节,用“——”划出最能表现他劳动艰苦的句子。

  请一生用朗读来表现找到的句子。

  出示:手指磨破了,磨出了茧子,他不在乎;镜片磨坏了一大堆,他也不泄气。

  (2)引读句子。理解“不在乎”、“不泄气”。

  (3)手指磨破了,镜片磨坏了一大堆,概括他说也就是安东尼在发明显微镜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揭示填空:面对(种种困难),他不在乎,不泄气。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来体会安东尼那种锲而不舍的。(读句子)

  4.其实地在发明显微镜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还远远不止这些,文章的第1、2节也谈到了。

  (1)默读第1、2节口头完成填空。指名讲。

  出示:当人们()时,他不在乎,不泄气,仍然()。

  (内容不限,由学生自由发挥。)

  (2)人们的冷嘲热讽并没有打消安东尼发明显微镜的念头,老师和你们配合着读第1、2节。那么安东尼又面对着什么呢?

  出示:面对(人们的冷嘲热讽),……

  (3)引读填空:面对——,他仍锲而不舍地干着,通过艰苦劳动,终于磨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好的镜片,为什么说那是世界上最好的镜片呢?因为——(引读第4节下半节)

  5、我们现在知道是谁,他是怎样发明显微镜的。请根据填空用讲述的语气简要复述第一段。试说、指名说、不看填空说。

  (二)发明显微镜后,他着迷地观察。

  出示:安东尼像着了迷似的到处找东西看。终于——创立了微生物学(板书)

  1.默读第二段,哪些句子最能表现他着迷似地到处找东西看?

  出示:安东尼盯着这些小“虫子”,足足看了几个小时。

  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他着迷的程度深?(盯、足足)

  2.安东尼着迷似的到处找东西看,除了盯着一样东西看很长时间,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师述:安东尼把世界上能找到的一切都找来看,也就是我们前文中讲到的世界上一切的一切。

  3.可见,安东尼深入地观察,执着地追求(板书)实现了他的梦想。透过更好的镜片——显微镜,看到了更细小的东西——微生物,给我们揭示了——一个奇异的世界。

  4.出示:

  以下面的句子为起始句,简要复述第三段。发明显微镜后,安东尼偶然透过镜片,在一滴水中发现了……

  自己练习,指名说。

  (三)学到这里,我们知道课文主要讲的是,(指读板书)安东尼也由一个看门人成了徽生物学始祖。

  板书:微生物学始祖

  这是文章最后一段告诉我们的。(引读)

  出示:简要复述第三段。

  试说,指名说。

  三、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复习了简要复述课文,同时从安东尼由一名地位低下的看门人而成为-位受人仰慕的微生物学始祖的奇异转变中,我们也领悟到只有有勇气.大胆设想,有毅力——艰苦劳动,有理想——执着追求,才能成为真正的成功者。

  板书

  20、奇异的世界

  看门人安东尼

  大胆设想发明显微镜

  艰苦劳动发现奇异的世界

  执着追求创立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始祖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1.了解《左传》的成书过程和基本知识,重点了解其语言特点。

  2.掌握文言词“若”、“说”、“辞”、“鄙”、“微”、“之”在本文中的用法。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

  2.读背课文。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简介《左传》。

  参见P56注释,补充:《左传》是“十三经”之一,它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释《春秋》而作,所以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不仅是我国最早最完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成为历代散文的典范。它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人物的言行,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得当。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

  “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

  ——朱彝尊《经文考》卷一六九引

  二、介绍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此前,郑有两事得罪了晋国:其一,晋文公重耳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其二,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出兵帮的是楚国,而此役楚国失败。

  烛之武,考城人,是三朝老臣,但始终得不到升官,在郑国一直担任“圉正”(养马的长官),大概相当于《西游记》里所说的“弼马温”吧。被举荐使秦时,已年过七十,须发皆白,身子伛偻,步履蹒跚。

  ——冯梦龙《东周列国演义》

  三、学生自读课文。

  阅读注意点:读准音,读顺句。

  四、串讲第一段。

  重点讲清以下文言词句:

  1.且贰于楚也——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2.晋军函陵——军,名词动用,驻军、驻扎。

  概括内容:

  第1段,写秦、晋围郑。原因:晋国要报复其无礼,与秦没有多大的利害关系。敌我双方力量对比悬殊,但晋是有机可乘的。这就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的成功埋下了伏笔。

  五、自读并讨论第二段

  重点讲清以下词句: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无能为也已。——不能做什么了。无能:不能够。已:同“矣”。

  3。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是:这。

  概括内容:

  第2段,写烛之武临危受命。

  文中写了个能洞明事理的佚之狐:①对烛之武有足够的了解。②对郑、秦、晋三国的形势有充分的预见性。但写他是为写烛之武服务的,人未出场已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关注。

  文中还着力写了郑伯,他勇于自责,从谏如流,更能以情动人,以诚动人。

  烛之武可以说是壮士不遇,英雄末路。但是,他满腹牢骚,满心委屈,但能以国事为重,深明大义。

  六、熟读背诵第1、2段。

  七、作业

  课堂练习

  1.翻译句子:见“练习二”之1、2。

  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

  3.完成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译句: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我年轻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如今年老了,不能干什么了。)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我未能早先重用您,现在危急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二、串讲导读第三段。

  重点讲清以下词句:

  1.敢以烦执事——冒昧地拿(这件事)麻烦你。意思是说,(如果灭了郑国对你秦国有好处,)那麻烦你就来灭了我们吧。

  2.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帮晋国来灭了郑国,而增加你的邻邦晋国的土地呢?

  3.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有什么时候会满足的'呢?

  这是个用“之”来提宾的疑问句。初中时学过的提宾的“之”有:①何陋之有?②莲之爱,陶后鲜有闻。③菊之爱,同予者何人?④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秦伯说,与郑人盟——秦伯高兴了,与郑国订立了盟约。盟,名词动用,释为订立盟约。

  概括内容:

  第3段,写烛之武说退秦师。

  烛之武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他之所以能说服秦穆公主要原因是处处为秦国着想(表面看来),理由充分:①越国鄙远,不现实。②邻之厚,己之薄,得不偿失。③结交郑这个东道主,好处多。④秦国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

  说秦的结果是:①秦郑订立盟约;②秦国驻兵守郑。

  三、串讲导读第四段。

  重点讲清以下词句: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没有那个人(秦穆公)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参见文下注释。微,假如没有。初中时学过“微斯人,与谁与归?”这个句子,其中的“微”也是这个意思

  2.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其,语气词,表商量语气。初中时学过这类例句不少:①其真无马也?(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表反问语气。)②其真不知马也?(恐怕实在是不认识千里马吧。其,表推测语气。)③其如土石何?(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其,表疑问语气。)④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啊!其,表面看是商量,实际上是威胁语气。)⑤其何能胜?(那怎么能取胜呢?其,表反问语气。)

  3.亦去之——也离开了郑国。去,离开。(这个词的古今义刚好相反。今义表示到……地方。例如:①游人去而禽鸟乐也。②则有去国还乡,忧谗畏讥。)

  概括内容:

  第4段,写晋师撤离郑国。

  晋文公是头脑清醒的。他以“不仁”“不知”“不武”三条理由退兵,“不仁”只是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不知”是实质;“不武”,则是因为胜败难以预料。这是一种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和谋略,正是晋文公终成霸业的根本原因。

  四、总结全文。

  本文的主要特点是:

  ①伏笔与照应得当。

  ②情节波澜起伏。大军压境——佚之狐荐烛之武——烛之武发辞——晋公平息烛之武的怨气——烛之武出使退敌成功——子犯建议攻秦兵——晋公再晓之以理。

  ③叙事详略得当。

  五、课堂练习

  1.练习二译句。

  2.练习三辨词。

  六、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

  2.预习《勾践灭吴》。

语文教案 篇9

  【词语超市】

  包括“读一读,记一记”和“读一读,写一写”两组,含有本单元中要求学生会认或会写的字。训练的目的也分为读记和读写两个层次。在教学“词语超市”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较难理解和记写的词语,然后互相讨论交流用什么方法记下来,由此可以加深印象。然后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词语说说意思,并用它进行造句练习。

  【金钥匙】

  此处摘录了《小英雄雨来》中一些生动、形象的语句,并指出这些语句对人物形象刻画起着重要作用。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再找出一些类似的语句,仔细体会,还可以仿照着进行说话练习。要结合本单元里的课文,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仔细体会体会,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然后让学生照样子进行说话片断练习。

  【读对联】

  这里两幅写景的对联,共同的特点是比拟巧妙有趣。上一对,把绿水青山比作人,风过水皱如人有忧愁,雪后山顶积雪像人头发白了。下一对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注意指导诵读时的停顿。

  【古诗诵读】

  《江雪》这首绝句作于诗人柳宗元被贬于永州期间。冰雪覆盖着大地,千山万岭见不到飞鸟的影子;大路小路没有了行人的踪迹。只有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渔翁,独自坐在小舟上在江心垂钓。渔翁正是作者自己的写照,寄托着诗人清高孤傲、超凡脱俗的品格。全诗语言凝练,精雕细琢,写景如画,含意深沉,有突出的艺术特色。

  【语文生活】

  语文生活的讲故事部分是对本单元主题的一个拓展延伸,不再局限在二战期间少年英雄形象上,可以让学生搜集名人童年故事,也可以讲身边亲人的童年故事,并且要求讲出“不一样”来。在学以致用的.同时,受到珍惜幸福童年的思想教育。“语文生活”的故事会,建议用一个单独的课时完成。用班队活动的形式进行,营造一个良好的讲故事氛围,充分激发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并能从搜集整理故事、讲故事和听故事中得到很大的收获。

  习作部分与前面的讲故事联系起来,搜集整理资料,先讲出来,然后写下来。习作的草稿阶段可以和故事的搜集整理以及故事会同期进行,只需要一个课时进行修改誊写。

  【教学设计举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和书写词语超市里的词语。

  2.读对联,理解其意思,了解其手法,注意诵读的停顿位置,尝试背诵。

  3.自主学习古诗,提高学生自主阅读古诗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积累古诗。

  4.讲别人的童年故事,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并由此更加珍惜自己的童年。

  5.习作,要求作文能写通顺,形象生动,有细致具体的描写,并且能在习作中有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

  1.正确朗读和书写词语超市里的词语,并练习用其中的词语说话。

  2.顺畅地诵读对联,背诵。

  3.能将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且能用自己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

  1.做好词语卡片或者课件。

  2.在课前布置学生自学语文乐园“读对联”和“古诗诵读”部分。

  3.搜集“语文生活”部分要求的资料,做好开展班级故事会的部署。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石榴》教案02-16

语文小学教案02-21

有关语文的教案04-03

语文《氓》教案02-23

语文优秀教案02-28

《语文园地》教案02-21

语文母鸡教案02-22

(精选)语文教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