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03 11:55:45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集合【7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集合【7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说教学设想;

  二、说教学流程;

  三、说板书设计。

  【教学设想】

  一、总体教学设想

  1、把握新教材特点,理解本课编排的目的。

  2、知晓学生学情,为共同学习奠基。

  3、与学生同阅读课文,同在一个平台上探讨人生的哲理。

  4、在自读中感知,在合作中领悟,在探究中启迪,在实践中运用。

  5、注重读写过程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个性,亮出自己。

  教学设想阐述:

  1、把握教材特点,理解课文编排目的:

  (本课选自人教版教材七册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是一篇学读课文。这篇课文是著名的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写的。它主要是写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8岁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的生活哲理──人生道路上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但再大的困难,只要我们能走一步,再走一步,就一定能将困难化解为一个个小的困难,最终战胜困难。)

  整个第四学段的教材编排的依据是《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编排的外在线索是与生活的联系,内在线索的是按三大板块: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而本课是属第一板块:人与自我。这个单元都是谈人生。写的都是作者对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阅读这些课文,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

  2、知晓学生学情,为共同学习奠基:

  (从教材的编排特点,看本课,它是新教材的第一篇学读课文,它是第一二单元人与自我中的主要课文。作为一篇学读课文,教会学生读书,即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这是最主要的。而面对刚进入第四学段的(初中)学习生活的学生,从教育心理学的分析看学情:其一,天真、活泼,富于表现力。其二,面对着带有故事情节的课文,喜欢读。其三,喜欢讨论,喜欢发问,喜欢探究。其四、喜欢说自己的故事。然而难点是对一件事或一个活动中蕴含的哲理或悟出它的哲理有一定的难度。

  面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采用多种学习方法引导、和学生同攻难关。为共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与学生同阅读课文,同在一个平台上探讨人生的哲理:

  (因为本文就是通过作者在童年时爬悬崖的一段感受,及在今后的人生旅程中,遇到困难,就应在悬崖上走下一样,“走一步,再走一步”。那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文字材料,共同的人生体验,和学生同在一个平台上,同读课文,同探讨人生的哲理。)

  4、在自读中感知,在合作中领悟,在探究中启迪,在实践中运用:

  (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讨论、探究本课蕴含的人生哲理;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会有吗,我们应怎样对待?这个故事的主要叙述的情景是什么?我遇到困难的情景是什么?作者想到了什么,我想到了什么?一是要让学生知道要多读,读出味,才能懂其意;二是要领悟文章的内容所蕴含的意义,要多思,三是要多说,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桥梁,和作者莫顿·亨特进行心与心的对话。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从读到写,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谈谈自己对生活的憧憬、体验和思考。)

  5、注重读写过程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个性,亮出自己:

  (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更重要体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以,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评价标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师──生──作者──课文之间的共同学习、探讨的和谐气氛,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在学习过程中处处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励学生展现自我,亮出自我。

  本课教学设想的目的,学生阅读本文后,知晓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脚印都能折射出人生的哲理。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处处是与生活相联系的。)

  二、具体教学设想

  1、教学目标:

  ⑴ 自读、合作读、探究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感知课文内容,复述故事情节;悟出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⑵ 从课内到课外,举一反三,运用感知的方法,拓展阅读汪国真的诗,品出诗的哲理。

  ⑶ 从读到写,和学生共同结合自己人生中遇到的困难经历及怎样处理的,是教训还是经验或二者皆有之,写成短文。

  (教学目标的设计:

  一、体现语文学习的整体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形成整体;听说读写形成一个整体;课内和课外阅读形成一个整体;教、学的方式方法形成一个整体。

  二、科学地安排了学习序列:读:一读,自主读,二读:合作读;三读,探究读;四读,拓展读;写: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谈体会。从读到写,符合人的思维特征,符合语文教学的特点,符合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质量的要求。从课内到课外,体现教学的整体性。

  三、切合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四、明确、清晰,便于落实和检测。体现了本课学习的特点:读写结合,以读带写,以写促读。)

  2、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复述故事,悟出“走一步,再走一步”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3、教学难点: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从一件事中能悟出人生的哲理。

  4、课型:

  读写结合课。

  5、教学时间:

  一节课。

  (教学时间的分配: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随机调控。)

  6、教学策略:

  问题策略、多读策略、与文本对话策略、合作学习策略、读写结合策略。

  7、教学方法:

  情境法、诵读法、讨论法、读写结合法、评价法。

  8、学习方法:

  诵读法、复述法、讨论法、读写结合法、评价法。

  9、课前准备:

  ⑴ 预习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

  ⑵ 想想第一课与这课有什么联系?

  ⑶ 阅读这一课,你有哪些问题,请写在纸条上,交与科代表。

  (此环节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认字写字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问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教师了解学情的一个重要环节。并把学生在预习中提出的问题,整理归类,放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节研讨。)

  【教学流程】

  语文教学过程设计的目的: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连成一贯;也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所以说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组织下认识语言世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经过严格而有高效的言语技能训练,学生习得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和人格的感染。

  一、课前导入,创设情景,和学生共同走进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回忆中

  运用学生阅读前一课《山那一边》的感悟 、学生的生活、理想和这课的联系,采用抒情性的语言,和学生共同走进课文的情景中,共同寻找人生的哲理。激发学生阅读和探讨问题的兴趣。

  二、自主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复述主要故事情节

  1、学生放开声音朗读一遍课文后,再默看一遍课文:

  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是学生才进入新课文,虽前面已进行了预习,但学生在课堂上,放开声音运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一是检查学生对课文朗读是否畅通。这实际上是工具性也既是基础知识的落实,也是落实单元教学的要求,提高学生朗读能力;二是默看课文,学生经过一次高声朗读后,进入静静地思读阶段,也实际上在对课文的故事情节“疏理”阶段,注重学生思维过程的培养。为下面复述故事主要情节而打下基础。

  2、学生复述故事:

  ⑴ 照原文顺序复述。

  ⑵ 创造性的复述:

  ① 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情节。

  ② 可以命小标题似的复述。

  ③ 将故事中人物没有说完或在行动上没有完成加之合理的想象进行复述。

  (这个环节既是知识转化为能力,书面语言变口头语言的训练;又是对课文整体感知的一个语文实践活动。复述故事,可以同座进行,这样就能达到全员参与,然后让一两名同学在全班复述。这既是体现培养学生对读本整体感知、概述、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又是学生的多元性、阅读的多元性得到体现,它实际上也是学生的个性培养。)

  三 、悟读,合作讨论作品中“我”爬悬崖的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和父亲鼓励“我”“走一步,再走一步”具体动作化的语言及所折射出的哲理

  (这个环节实际上是上一个教学过程的继续。在感知了全篇课文的故事情节时,还要通过这个故事情节知其它所蕴含的哲理,这是本课文要达到人文教育的主要目的。但这个过程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它不是枯燥的说教,也是通过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来实现的。其中学生在预习中提出的问题可结合课文讨论体会。)

  1、分角色朗读“我”爬悬崖的经历。

  (特别对课文中所涉及的对悬崖、“我”、父亲的话描写的词语要有一种体验的读,要读出味来。)

  悬崖的高、险:悬崖耸立、垂直的峭壁、大约二十来米高、(“我”眼中的悬崖)高不可攀的险峰。

  “我”的身体状况:八年来一直有病;瘦骨嶙峋。

  爬悬崖(半山腰):冬冬直跳、蹲、心惊肉跳、几乎晕到、软弱地哀求、头晕目眩 、啜泣。

  环境描写:暮色开始四合、暮色苍茫,天上出了星星,悬崖大地越来越暗。

  父亲的语言:“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

  2、分组阅读讨论:

  (可以以学生在预习中提出的问题设置讨论题。)

  ⑴ 作者描写悬崖及“我”眼中的'悬崖是怎样的?

  ⑵ 作品中的“我”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我”,在爬悬崖中的表情及动作说明了什么?

  ⑶ 父亲在文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3、各组选一名同学发言。

  四、探究学习最后一段,研讨这次“脱险”经历所蕴含的哲理

  (这一段是文章的宗旨所在,是引起作者值得回忆的价值所在。也同时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为刚进初中的学生,对事情所蕴含的“哲理”比较陌生,老师可举一些学生所常见的例子,来理解“哲理”。如学生最熟悉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想想这句话蕴含的道理?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想想本文故事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这个学习过程同样应在读中体会、感悟。师生共同结合自己人生道路上成功与失败的例子,引导学生明白生活中蕴含的哲理。这样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就能化难为易。)

  1、集体朗读最后一段,勾勒出段中你觉得重要的句子。

  2、师生互动,对“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达到的地方。”结合自己的体验谈体会。

  五、拓展阅读课文后面汪国真的诗,请同学们想想我们得到一点什么?

  1、集体阅读,感悟诗意。

  诗人采用对比手法,说明意志对人是很重要。“垂下头颅”是预示遇到困难,低头沉思。是为了更好地迎接困难。

  2、自由发言,谈谈从诗中想到了什么 ?

  (这个环节,是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整合。体现阅读课教学在通过课内阅读的方法,把它运用在课外阅读上,既是方法的运用,又是学生阅读多元性的展示,个性的发展。因为这个单元的课文内容都是谈的人生,“人与自我”,我的梦想是什么样,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困难怎么办?这里再一次阅读汪国章的诗,无疑又是一次对人生的感悟。)

  六、读写结合

  学了本文后,叙写自己遇到的一次困难,来说明一个道理的短文。

  (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是本节课读写结合的最后一个终点站。因为这篇课文是写的作者亲身体验的一件事,它对学生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从读到写,既开源,又导流。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是读写结合的特点。而这篇课文从故事的叙述,到揭示蕴含道理的过程,对学生写作有很大的帮助。实质上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再一次体现。)

  七、课堂教学结尾,再次创设情景,情感的熏陶,在人生道路上同启迪

  (和学生共同呤诵课文的最后一段,激励学生在人生中应有作家的气质,战胜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困难,实现自己美好的理想。)

  【板书设计】

  悬崖高、险

  读:“我”的一次“脱险”经历 “我”瘦骨嶙峋 怕、嘲笑、恐惧、父亲鼓励“我” 爬下悬崖

  悟:人生中的困难应怎样对待──“走一步,再走一步”,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化解成小困难克服

  写:遇到的一次困难,是怎样处理的?从中感悟是什么?

  (板书设计目的:课堂教学的缩影,提示课文中心的导读图,是教学重点、难点的辐射源。它沟通了作者写作思路、教师教学思路、学生学习思路的桥梁,是提示旧知与新知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新知的生长点,激起学生的探求新知的欲望。是课堂教学的集成块,它集教材编者的“编路”、课文作者的“文路”、教师的“教路”和学生的“学路”于一体,是当代“微型技术“的妙用。)

语文教案 篇2

  一、导入揭题

  1.出示黄叶:同学们请看,今早老师在上班的路上,玄武湖边捡了两片――黄叶,我为什么要悄悄珍藏这两片黄叶呢?因为在我的心目中,“黄叶”是秋天的象征,那么在你们的心目中,秋天是什么颜色的呢?(生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

  2.你们眼中的秋天色彩斑斓,转眼间,有到秋天了。秋天是硕果累累、流光溢彩的'季节,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让我们跟随诗人王宜振的脚步一起到大自然去感受明丽的秋天吧!(板书:秋天王宜振)

  3.简介王宜振:王宜振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是山东人,今年60岁了,和我们学校的王校长、卢校长、卢老、耿老崔老师(正好在听课)他们是同辈人。他主要创作儿童诗歌,也写童话和儿童故事等,是我们少年儿童的知心朋友。(指读名字,注意“振”的发音)

  二、初读课文

  4.请看(出示课件秋景图,《秋日私语》音乐响起),老师朗诵全诗。

  5.看了秋景,听了描写秋天的诗,你对秋天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呢?(生自由发言)

  6.秋天是美丽的,秋天是迷人的,而诗人笔下的秋天更令人陶醉。你一定也很想读读这首诗吧?请同学们打开书到17页。

  注意听要求:(1)边读边标出小节数;(2)读准字音,圈出生字;(3)读顺句子,注意长句子中间的停顿。

  放声地朗读这首诗吧。(生自由读书,圈点)

  7.这么美的诗,我们要想读好,首先要读准(字词)。

  (1)出示词语:桂子、香气、苹果、红袄、葡萄、紫袍、(后面是书后3词语);

  (2)注意读音(这些读音和写法也要看仔细):脚印、柔韧、珍藏、红缨、嚷着。

  8.全诗共有几小节?想不想读给大家听听?(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好,看看他们字音读准了没有,语句读通顺了没有,听上去是不是很美?

  (指名读每一节,注意正音评析;重要的诗节,正音后全班齐读或男女生分读)

  9.这首诗写得这么美,你最喜欢哪些部分呢?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然后,再指名读,喜欢这部分的同学一起读)(老师注意引导每一节的熟读)

  10.我们读了自己最喜欢的诗节,跟着诗人走进秋天,看到了秋天,那么你能告诉大家这首诗主要写了秋天的哪些美丽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呢?(板书:美景――红色笔)

  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生自由读画)

  11.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老师顺势引导归类、板书:秋阳、秋风、秋色、秋实、秋香)

  12.风景如画的秋天,秋阳娇艳,秋风飒爽,秋实累累,秋色怡人,秋香飘溢(师指板书),让我们伴随《秋日私语》的优美乐曲,再次轻轻齐读这首诗。

  三、教师小结

  13.读到这里,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呢?(生自由说)

  下节课我们继续品读,继续欣赏。

  四、练习写字

  14.现在来看看这一课的生字,你认为哪些字读写时要特别当心的。

  15.老师范写“柔”、“肠”。(边写边将注意点,生跟着书空)

  16.学生完成书后2描红练习。

  五、板书设计

  4 秋天

  zhen

  王宜振

  美 景

  秋阳秋风秋色秋实秋香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本文积累语言功底和文化功底。

  1.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

  2.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

  3.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

  4.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

  2.翻译难懂的语句(难点)。

  教学方法

  1.诵读法。以诵读带动理解,以诵读加速背诵。

  2.理脉法。理清全文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并带动背诵。

  教学安排:

  三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鹞死怀中——唐太宗的故事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

  思考:唐太宗与魏征的关系如何?

  二、作者简介

  魏征,字玄成。唐朝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隋末参加李密义军,掌管文檄。太宗时任谏议大夫、检校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书成,升任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魏征敢于犯颜直谏,所言多被太宗采纳。有诗文流传于世。

  据史载:贞观十七年,魏征病卒。太宗自制碑文,并为书石。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三、解题

  本文是魏征于贞观十一年时写给唐太宗的奏章。太宗登基之初,励精图治,政策比较正确,国内出现了百姓富足、社会安定、国力渐强的“贞观之治”。后来,太宗开始追求珍宝异物,兴建宫殿苑囿,魏征便不断用前代兴亡的历史教训提醒他。这一年就连上四次奏章。本文为其中一篇。

  “疏”,封建时代臣子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与奏、议、疏、表、对策类同,统称奏议)

  《文心雕龙章表》“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可引申常见古文体裁:疏、序、说、赋,教师自行把握)

  四、整体感知,熟读课文

  朗读课文 ,注意字音和停顿

  求木之长(zhǎng) 浚(jùn)源 塞(sè)源 载(zài)舟

  壅(yōng)蔽 谬(miù)赏

  五、疏通文意

  1、认真参看文后注释

  2、结合课文注释,完成练习

  (1)1.臣闻求木之长者 求:追求,想要。 之:取消独立性。

  2.必固其根本 根本:古义根,今指事物的本质。

  3.欲流之远者 流:泉流,名词。

  4.必积其德义 其:他们。

  5.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而:却

  6.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固:稳固

  7.臣虽下愚 虽:虽然(不能讲成“即使”,此句自谦)。

  8.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神器:帝位。重、大:形容词作名词,

  重权、重位。

  9.不念居安思危 念:考虑。

  10.戒奢以俭 以:用,实行,厉行。

  1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亦:也。以:而,却。

  12.塞源而欲流长也 流:水流,名词。

  (2) 1.凡百元首 元首:指帝王。

  2.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繁:多。盖:大概。

  3.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取:攻取。守:保卫。

  4.盖在殷优,必竭诚以待下 盖:因为。以:来。

  5.既得志 既:已经。得志:实现愿望。

  6.则纵情以傲物 以:而,表并列。物:别人。

  7.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骨肉:至亲之人。行路:名词。

  8.虽董之以严刑 虽:即使。之:代人民。以:用。

  9.振之以威怒 振:同“震”,威吓。

  10.貌恭而不心服 貌:表面。而:然而。

  (3) 1.诚能见可欲 诚:(如果)真的。

  2.则思知止以安人 思:想到。安:使动用法。

  3理念高危 高危:(地位)高高在上充满危机。

  4.惧满溢 惧:担心。

  5.则思江海下百川 下:动词居于……之下。

  6.乐盘游 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7.则思三驱以为度 以为:以(之)为。度:限度。

  8.则思虚心以纳下 虚:使动用法,使……谦虚。

  9.惧谗邪 谗:动词作名词,说别人坏话的人。

  邪:形容词作名词,邪恶的人。

  10.则思正身以黜恶 正:使动用法,使……端正。

  11.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无:同毋,不要。

  12.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宏:使动用法,使……光大。

  13.简能而任之 简:选拔。能: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

  14.择善而从之 善:形容词作名词,好的建议。

  15.则智者尽其谋 尽:形作动,用尽。

  16.信者效其忠 效:献出。

  六、作业: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尝试背诵

  二、检查复习

  1. 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A.必浚其泉源 (jùn) B.虑壅蔽 ,则思虚心以纳下 (yōng)

  C.则思正身以黜恶 (chù) D.勇者竭其力 ,仁者播其惠 (buō)

  2.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加强自身修养

  B. 仁者播其惠 ,信者效其忠:忠诚的人

  C. 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选拔有才能的人

  D. 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老百姓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A.无以怒而滥刑 B.人君当神器之重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

  C.恩所加,则思无因以谬赏 D.将有作,则思知止而安人

  山峦为晴雪所洗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三、总结归纳文言常识

  1、通假字

  振之以威怒(振通震) 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无同毋

  2、古今异义

  古义 今义

  凡百元首 帝王 的领导人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路人 走路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树木的根部 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则纵情以傲物 放纵情思,骄傲 尽情

  3、词类活用

  形容词使动用法:

  必固其根本 固:形容词用作使动,使……稳固

  则思知止以安人 安:形容词用作使动,使……安定

  则思正身以黜恶 正,形容词用作使动,使……正

  宏兹九德 宏,形容词用作使动,使……宏大

  何必劳神苦思 劳、苦,都是形容词用作使动,使……劳累,

  使……辛苦

  形容词活用

  欲流之远者 远:形容词用作动词,流得长远,达到远方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重、大都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分别为重权、大位

  不念居安思危 安、危都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分别为“安定的生活”,“危险的境地”

  惧谗邪 谗邪,形容词用作名词,爱说坏话陷害别人的人

  邪恶小人

  择善而从之 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好的建议

  克终者盖寡 终:副词用作动词,坚持到底。

  则思江海下百川 下,方位名词作动词,居于……之下

  乐盘游 乐,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4、一词多义

  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安定 v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怎么 adv

  项王曰:“沛公安在?” 哪里 pron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享受 v

  信:信者效其忠 诚实 adj

  愿陛下亲之信之 信任 v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信用 n

  忌不自信 相信 v

  求:求木之长者 追求 v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探求 v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请求 v

  不求闻达于诸侯 追求 v

  治: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治理 v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医治 v

  不效则治臣之罪 惩治 v

  以: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连词,连接动词及状语

  虽董之以严刑 介词,用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连词,表目的

  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介词,表原因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

  哉: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句末语气词,表感叹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 句末语气词,表反问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句末语气词,表反问

  所:恩所加,则思无因喜而谬赏 助词,防在动词其那面,组成名词性短语

  山峦为晴雪所洗 助词,为……所,表被动语气

  四、积累与课文有关成语

  居安思危 载舟覆舟 垂拱而治 文武并用 知足常乐

  恃才傲物 择善而从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学习6个会认字,其中包括多音字几;学会8个会写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描写的妙处,丰富语言积累。

  3、明白最困难得莫过于战胜自己这样一个道理,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描写的妙处,丰富语言的积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情操。

  教学准备:

  课文朗读带、生字卡片等。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中作者参加越野跑的图,问:你知道图上的人在干什么吗?想知道这次越野跑的结果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我战胜了我自己》。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默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圈出文中生字,在不理解的地方做记号。

  2、提问:你读懂了什么?

  3、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生字新词。

  4、运用多种方式自主识字。

  5、生字、词语回归课文,指名分小节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再读课文,重点抓住2、3小节赛中这一部分去读,找出描写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语句来理解、感悟。

  2、议一议:我是怎样战胜自己的?

  3、比赛结果怎样?作者为什么会认为最大的奖励是我战胜利自己?

  引导学生理解最困难的莫过于战胜自己这句话。

  4、联系自己说一说:你有过这样战胜自己的经历吗?今后你如果遇到了困难,你会怎么做?

  四、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作业:

  把课文中描写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词句摘抄下来,丰富语言积累。

  第二课时

  一、巩固复习:

  1、出示生字、新词,开火车认读。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8个字,认真观察这8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重点指导班超这两个字,写好走字旁,走字旁的最后一笔是横捺,要写稳,以托起右上半部分。

  3、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字的间架结构,把字写美观。

  4、扩词,造句练习。

  三、发散思维:

  1、学了这篇文章,你想对小作者说些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2、联系上学期我们学习的课文《自信》,你又明白了什么?

  指名说。

  四、拓展延伸。

  把自己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写下来,特别是要谈谈自己今后遇到困难会怎么做?

  五、实践练习:

  1、课外阅读一些优秀人物的故事,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情操。

  2、找一找有关自信、战胜困难方面的格言,读读抄抄,激励自己。

  板书设计:

  8 我战胜了自己

  赛前赛中赛后

  躲、怕暗下决心喘着气

  央求换人拼命向前很累,却很高兴

  全身发抖咬紧牙关获得缎带

语文教案 篇5

  设计理念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把阅读、理解、品味、感悟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教师,让教师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以质疑明确学习方向,以自读自悟体会课文内涵,以合作交流加深理解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教材分析

  《母鸡》是人教版第七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本文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自读自悟方面的学习能力,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内容,但在体会作者情感和写作方法时需要教师加以适当点拨、引导。

  学法指导: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明白只有细致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才能体会出很多很多道理,或者是人生哲理。

  通过朗读来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且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出自己母亲所是方的母爱。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最近我们学习了几片描写小动物的文章,文章中表达了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揭示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永恒主题。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另一篇文章,(板书课题)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母鸡的什么态度?将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呢?

  二、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

  要求:圈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a、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b、想想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发生为什么了变化?

  哪些自然段是写作者讨厌母鸡的?写喜欢母鸡的自然段是?

  2、反馈交流并板书

  过渡:为什么作者会讨厌这只母鸡,你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用笔画出来。

  3、学习1-3段

  a、根据学生的回答点拨,深化认识:

  抓住:颤颤巍巍、如怨如诉,体会母鸡无病呻吟。

  趁其不备、狠狠,体会母鸡欺软怕硬、暗箭伤人。

  运用夸张的手法体现母鸡拼命炫耀自己。

  b、读出母鸡以上的品行。

  过渡:作者既然那么讨厌母鸡,后来为什么改变了对母鸡的态度,你找到了秘密了吗?

  4、学习4-10自然段

  a、要求:自读用笔画一画,这些语句中体现了母鸡什么样的魅力与情怀?

  b、点拨并让学生发挥想象,体会母鸡的勇敢、负责、慈爱、辛苦:

  母鸡可能会怎样警告自己的鸡雏?

  小鸡躲在妈妈的怀抱里会说些什么?

  抽学生上台模拟母鸡,小鸡的想法和做法来表演。

  三、升华主题

  a、看到这令人心灵震撼的一幕幕,作者此时还仅仅是喜欢那么简单吗?(敬佩地读)

  难怪作者会这样的赞叹道:读,第九段。

  b、作者仅仅是在赞美鸡妈妈吗?

  带着对母爱的崇敬,读。

  四、反复回味,拓展练写

  1、同学们,看,老舍先生通过对母鸡态度的变化,为我们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我们还学了老舍先生的另一篇文章《猫》,那么,这两篇文章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请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2、交流:(1)结构上都有一个过渡句。

  (2)情感上《母鸡》是先讨厌后喜欢。《猫》是一向喜欢。

  (3)都通过动作神态的描写,写出了动物的特点。

  3、师:我觉得这两篇文章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离不开敏锐细致的观察。在我们身边,并不缺少爱,缺少的是发现爱的眼睛。(课件出示:爱的画面)同学们,请用你的笔,模仿58自然段的写法,以爱为话题写一段话。

  五、最后老师再向大家推荐几篇写母爱的文章:老舍《我的母亲》、郭沫若《芭蕉花》、屠格涅夫《麻雀》、王宗仁《藏羚羊的跪拜》。老师相信,只要我们多读多写,一定能够谱写出人世间美妙的爱的乐章的!

  板书设计16母鸡

  负责

  讨厌喜欢敬佩慈爱

  勇敢

  辛苦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能联系现实生活理解诗歌中的道理。

  3、使学生受到感染,心灵得到净化。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教学难点:

  联系现实生活理解诗歌中的道理。

  教学准备:

  狄更斯头像

  一、谈话导入

  1、板书“挤”,谈自己在生活中听过、看过或亲身做过的“挤”的`现象,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板书“别”“啦”,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

  1、你对狄更斯了解多少?

  2、媒体演示:狄更斯的头像。

  3、你认为狄更斯是一个怎样的人?挖掘课程资源,使学生对狄更斯有所了解,产生敬佩之感。

  4、你们能把这首诗歌读正确、流利吗?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朗读诗歌。

  5、说说你们解决了什么问题。小组汇报:解决的问题,朗读诗歌。

  三、细读课文

  1、提出细读课文的要求,并对课文做出批注。

  2、说说自己的体会、看法、收获。这是本课的重点环节。读文、悟文、联系生活要有机的融于这个过程中。

  3、能把这首诗背诵下来吗?尝试背诵。

  四、谈话结束

  1、结合板书总结。

  2、齐读(或背诵)诗歌。融入自己的理解朗读或背诵诗歌,情感得到升华,心灵受到净化。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指导背诵、写字

  教学过程:

  一、检查练习朗读情况

  指名三人感情朗读,教师随机指导

  二、指导背诵

  1、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听

  2、听录音

  3、教师指着板书内容,逐段引背,学生分段试背

  4、学生看板书内容,练习全文背诵

  5、指名全文试背

  6、同桌二人交替互背

  7、全班齐背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壮、蓝、芒、伏、更、余、沉、涨、傍、慢

  2、指名认读

  3、对照田字格,自己看看,想想,说说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5、教师范写并指出注意点

  四、作业练习

  1、描红练习

  2、比一比,再分别组成词语

  皮( ) 夕 ( ) 运 ( ) 摇( )

  披( ) 多 ( ) 远 ( ) 遥( )

  3、在括号里填上表示颜色的词语。

  ( )的天空 ( )的太阳 ( )的云朵

  板书设计:

 夕阳真美

  西斜 收起光芒 山坡 余挥 壮丽

  往下沉 脸涨红 染云 黄 红 紫

  西山背后 脸更红 天边 留 霞 光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尊严教案02-04

语文下册教案12-29

语文《跳水》教案06-13

语文《影子》教案06-13

语文《掌声》教案11-20

语文小学教案01-03

有关语文的教案04-03

语文小学教案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