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时间:2023-09-01 07:01:45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范例【6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范例【6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在布置菊花展览会的过程中积累一二间隔、二一间隔等规律排列的经验,并感受秋天菊花的美。

  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准备:

  1、ppt(菊花展览会);菊花图片若干;3个艺术花坛照片(其中2个花坛分别有abb/aab模式);与幼儿操作材料相同的菊花若干。

  2、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以办“菊花展览会”导入

  教室里做了许多美丽的菊花,今天要开个菊花展览会。

  说说自己对菊花的认识。

  2、每到秋天,菊花有各种颜色、有各种形状、还有各种不同的大小,真美丽,所以要办个菊花展览会,让大家欣赏菊花。

  3、(ppt)

  看看这些菊花有哪些不同?有些什么不一样?

  这么多的菊花假如排成一排可以布置我们的.菊花展览会?

  还可以用其他排一排的方法来布置菊花展览会吗?

  说说有哪些排列的方法。(老师要突出一朵一朵排列是小班就会的太简单了,还有什么办法?)

  请幼儿示范。

  小结:可按照菊花颜色或大小、形状隔开来,从头到尾一模一样排一排也能把展览会布置得很美。

  二、幼儿自主探索

  (一)提出要求

  排菊花,我们看看桌上准备了哪些菊花?试一试。

  (二)幼儿探索操作

  1、幼儿自由操作

  2、从头到尾排下去一模一样的。

  3、一边排一边说一说。

  4、排好后,找幼儿说说你排菊花的办法和别人一样吗?

  三、分享交流

  自己排的菊花漂亮吗?排好菊花开展览会,让我们把花送到花坛上。

  1、介绍abb模式花坛。

  花坛的花是怎么排的?谁是用这种方法布置菊花展的?请幼儿介绍

  小结:虽然有的是按颜色,有的是按大小,还有的(按形状),但排列的方式都是相同的,都是按照1个2个的方法布置花展的,非常美丽。

  2、第二个花坛是按照几个几个排列的方式来布置的?

  谁的菊花可以送到这个花坛?

  小结:按照2个1个的方法布置花展的。

  3、还有其他方法布置花展的吗?

  出示第三个花坛,把剩下不同排列方法的菊花放在一起。

  4、邀请其它班小朋友参观“菊花展览会”。

  活动反思:

  活动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能有效地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能唤起幼儿对生活数学的情感体验,能很好地让他们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真正体验到玩中学学中玩的快乐。通过玩、想、比,充分地调动了幼儿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不知不觉地去感知了何谓排列。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散文诗感受鸡妈妈对小鸡的爱。

  2。理解散文诗内容,初步感受散文诗所表现的童趣及意境。

  3。学习重叠词:乌黑乌黑、金灿金灿、洁白洁白。

  活动准备

  1。图片—母鸡和小鸡

  2。图片—小鸟

  3。图片—小鸡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设疑导入。

  1。出示母鸡、小鸟的图片。

  教师:这是鸡妈妈、鸟妈妈,她们都有翅膀,你最喜欢谁的翅膀?

  2。出示小鸡图片。

  教师:小鸡来了,它会喜欢谁的翅膀?为什么?

  二、展开

  1。幼儿欣赏,教师完整朗诵散文。

  教师:小鸡为什么喜欢鸡妈妈的翅膀呢?你听小鸡是怎样说的?

  (教师以优美、抒情的声音朗诵散文)

  提问:

  (1)这首散文诗的名字叫什么?

  (2)你听到散文中说了什么?

  2。再次欣赏散文诗。

  针对散文诗内容进行提问:

  (1)鸡妈妈的翅膀是什么样子的?

  (2)鸡妈妈的翅膀下藏着什么?小花花是什么颜色的?

  还有什么东西是乌黑乌黑、金灿金灿、洁白洁白的?

  (3)这些小花花到底是什么?

  (4)小鸡为什么藏在妈妈的.翅膀下?鸡妈妈会怎样爱小鸡呢?

  (引导幼儿充分想象鸡妈妈爱小鸡的方式)

  3。 欣赏配乐散文录音,重点理解散文蕴含的美。

  4。朗诵散文诗,师幼共同表演,体验鸡妈妈对小鸡的爱。

  师幼共同表演:教师披着大大的、软软的丝巾扮鸡妈妈,幼儿分别扮小鸡,边朗诵边表演。

  朗诵小黑花时,小黑鸡走出来;朗诵小黄花时,小黄鸡走出来;

  朗诵小白花时,小白鸡走出来;最后小鸡们一起唱唱跳跳。

  三、活动延伸

  教师小结,引导幼儿情感迁移。

  教师:妈妈是怎么爱你的?你该怎样对待妈妈?

  (幼儿自由发言,活动结束)

  散文诗:鸡妈妈的翅膀

  鸡妈妈的翅膀,宽宽的、柔柔的。

  翅膀下面藏着许多小花花。

  小黑花,乌黑乌黑;

  小黄花,金灿金灿;

  小白花,雪白雪白 。。。。。。

  你看,草地上开着一朵朵,会唱会跳彩色的小花花,很美很美哩。

中班教案 篇3

  作品分析:很多大人都很关注如何开发宝宝想象力的问题,似乎总是觉得无从下手。其实,孩子天生就生活在想象世界之中,他们所需要的,只是一个适当的引领,一点小小的启发。怎样找到这个最佳的契机呢?无疑,芙娜?凯米莱斯卡的《小脚丫》了很好的,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瞧,十个淘气的脚趾头一会儿变成台阶,一会儿变成小岛,一会儿在海边的沙滩玩耍,一会儿去冰雪世界凉快凉快,它们还会变成石拱桥、宫殿、好吃的食物、多彩的画笔、柜子、电视机……它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充满幻想的故事,简单、奇妙、有趣,它告诉我们:不必拘泥于时间地点,也不需要任何专门的工具,厨房、客厅、卧室,吃饭时、游戏时、睡觉前……我们都可以尽情地张开想象的翅膀,给孩子一片幻想的蓝天。和孩子一起游戏吧,想象的风筝能穿越时空的疆界,让我们都拥有一颗永远激情洋溢的童心。

  活动目标:

  1、喜欢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乐意大胆想象讲述,感受故事中的小脚丫不断变化的快乐。

  3、积极与老师和同伴互动,体验阅读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脚丫》PPT、小脚丫模型、垫子

  活动过程:

  (引子:脱袜子。“缩起小脖子,拉长小鼻子,弯弯小身子,住进小房子”)

  一、出示小脚丫,引发幼儿想象。

  1、在教师的引导下活动自己的小脚丫。

  师:小脚小脚动一动、小脚小脚翘一翘、小脚小脚绷一绷、小脚小脚摸一摸,我的小脚真可爱。

  2、出示模型脚丫,让幼儿数一数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客人,这是谁呀?(小脚丫)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小朋友也数一数自己的脚趾头。

  3、以魔术为主线,激发幼儿想象

  师:到了晚上,小脚丫应该干什么呢?”(躺在被窝里睡觉)可是调皮的小脚丫还伸在外面,它要干什么呢?

  师:原来小脚丫要和我们玩魔术呢,想看吗?

  师:小脚丫要变魔术了,猜一猜小脚丫有可能会变什么呢?幼儿猜测,想象回答。

  (指导策略:通过玩小脚丫,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再通过小脚丫变魔术引导想象:小脚丫会变成什么呢?进一步引起了幼儿的好奇心,让孩子带着问题进入教学活动。)

  二、初步出示故事图片,在想象中体验故事的趣味性。

  师:小朋友真棒,猜了这么多。小脚丫要变魔术啦,那闭上你们的小眼睛,听好老师的口令才能睁开哟。

  1、师:小脚丫变变变,变出了什么?(出示桥洞)小脚丫怎么不见了?哪去了?

  :小脚丫变成了一座拱桥,有10个桥洞。

  2、师:变变变,小脚丫又变成了什么?(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幼儿很快迁移,能发现画面的细微之处。)

  :变出了10级台阶,跳上来,跳下去,真有趣。

  3、同样的方法出示小脚丫变化的图片,逐一让孩子观察小脚丫变成了什么?

  4、回忆小脚丫变出了哪些东西。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点击图片,让幼儿说一说:“变出10个XX,10个XX------”。

  师:小脚丫变出来的这些东西,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小秘密,谁的小眼睛最亮,能把它找出来。幼儿议论。

  教师:小脚丫变出的东西都是10个,而且是中间的最高,最高的是谁变的?

  都是往两边对称而且越来越矮,两边最矮的是谁变的?(小脚趾头)最高的是谁变的?(大脚趾头)

  (指导策略:在这环节,教师引导幼儿边观看图片内容,边猜测故事内容,幼儿进入了积极讨论,教师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老师、同伴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共同交流的乐趣,同时也让幼儿在交流中学习倾听同伴说话的习惯。教师更注重的是引发幼儿异想的思维、激发想象力和联想,将活动组织得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和诱发力,激发幼儿参与学习的兴趣,拓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三、完整欣赏故事。

  师:看了小脚丫变了这么多魔术,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小脚丫》的故事吧。

  教师边播放PPT,边完整讲述故事。

  (指导策略: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没有让孩子去创造,只是让孩子们安安静静的欣赏故事,在欣赏的同时,他们很放松,一幅幅图翻过,仿佛跟着作者一起骑着梦的野马,在想象的大草原上自由奔驰,眼花缭乱。脚趾头图形的变化始终依据着第一幅图上十个小脚趾的基本形状,保持了整体轮廓的不变,从而帮助宝宝更好地理解故事,在现实世界和想象空间中自由进出。)

  四、和“小脚丫”做游戏,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回家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再猜猜小脚丫还会变什么魔术,好吗?小脚丫真是太有趣了,我们也来和我们的小脚丫玩玩吧。

  教师边念儿歌变带领幼儿做动作。(垫子上贴一些小脚印,让小朋友跟着音乐)

  儿歌:两只小脚丫,十个脚趾头,点点头,摇一摇;两只小脚丫,十个脚指头,跳一跳,蹦一蹦。(走过树林,跨过小桥……)

  (指导策略:使孩子们沉醉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

  (尾声:穿袜子。“缩起小脖子,伸进小洞洞,拉长小鼻子,住进小房子。)

中班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 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喜欢听故事。

  2、 学说完整句:“我不会飞,可是我会……”。

  3、 感受故事中人物的可爱,知道每样事物都有各自的本领。

  4、 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5、 懂得在别人有难的时候要想办法去帮助他们。

  二、活动准备

  1、 在活动前,幼儿对动物(小鸟、大象、蛇、老虎、狮子等)的一些本领有所认识;

  2、 小象图片、故事图片、小动物图片。

  3、故事配乐VCD

  三、指导要点

  1、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每样事物都有各自的本事,别小看自己。

  2、 活动难点:学说完整句:“我不会飞,可是我会……”。

  3、 指导要点:

  结合图片和谈话等多种手段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在此基础上启发幼儿用“我(他)不会飞,可是我(他)会……”,的句型讲述。

  四、活动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出示小象图片)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介绍一位客人,他就是森林奥运会的举重冠军——小象。这只小象和别的小象有些不一样哦,你们看看哪里不一样?”(让幼儿观察并回答)师:“小象有了翅膀会不会飞呢?”他今天给小朋友带来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想飞的小象》。

  2、 教师生动地讲述一遍故事(配乐)。

  提问:

  (1)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象?它为什么想飞?

  (2)故事里还有哪些小动物呢?他们对小象说了什么?

  3、教师结合故事图片,讲述第二遍故事。讲述过程中,在对话处放慢速度,引导幼儿模仿故事中的对话。

  (出示图一)师:“瞧!就是这只想飞的小象,他刚刚生下来……”

  (出示图二)师:“这时,一只小鸟在天空中飞来飞去,

  提问:小象看见天上的小鸟,它想什么?

  (出示图三)师:“于是小象爬到树上学飞,摔了一个大跟头”

  提问:蛇会飞吗?它会什么本领?蛇是怎样对小象说的`?(学习句子:我不会飞,可是我会在树上睡觉。)

  (出示图四)狮子是怎样说的呢?(学习句子:我也不会飞,可是,我能跳过宽宽的大河)

  老虎又是怎样说的呢?(学习句子:我不会飞,可是,我会游泳。)

  (出示图五)师:“爸爸妈妈对小象说……”

  小象有什么本领?它最后还想飞吗?为什么?

  4、幼儿欣赏配乐故事。

  师: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这个故事。

  5、谈话我的本领

  (1)师:“听完故事,我们知道每样事物都有各自的本领,千万别小看自己哦,小朋友小眼睛瞧瞧,又有好多小动物来和小象做朋友了,你们知道他们有什么本领吗?”(提示:孩子用,完整句:我不会飞,可是我会……”)

  (2)师:“小朋友也有自己的的本领对吗?说一说,你们的本领是什么?(提示:孩子用,完整句:我不会飞,可是我会……”

  6、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的本领也和小动物的本领一样大,真了不起,现在小动物们要回家了,他们希望你们把自己的本领画下来送给他们,现在跟着老师一起去画画吧!”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乐意动手探究,发现并表达光透过不同材料所产生的变化。

  2、喜欢探索科学活动,能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及问题。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小舞台展板(5份)、记录板一块;手电筒人手一份、红色皱纸、红色卡纸、玻璃纸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看场景引发主题。

  1、教师出示小舞台展板:这是谁呀?他们在干吗?

  2、主要问题:在舞台上跳舞,需要些什么?(幼儿结合经验大胆表述)

  3、小结:在舞台上表演,除了服装道具、音乐,还要灯光。

  二、动手操作制作灯光。

  (一)幼儿初次尝试——发现问题。

  过渡语:你们愿意当灯光师,帮助他们调试灯光吗?

  1、师:你们椅子下的小篮子里有小手电,拿出来试试吧。

  师幼用手电筒制作灯光(同时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2、提问:刚才照出了这么多的灯光,它们是什么颜色的?你们还见过什么颜色的灯光?

  小结:原来我们用手电筒可以制造出灯光,但只有一种颜色太单一了。

  (二)幼儿二次操作——寻找适宜的材料。

  1、出示记录板:这里有三种不同的.纸(逐个出示),猜猜能不能制作出彩色灯光呢?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幼儿自由猜测,教师做记录(粘贴笑脸等)

  2、幼儿分组尝试。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三种材料,你们可以把这些材料挡在手电筒的镜片前面去试试,看看到底他能不能调试出彩色灯光来。

  (幼儿分成四组,尝试用所提供的材料制作彩色灯光)

  3、集体分享交流:

  提问:你制造出灯光了吗?有什么发现?

  (根据幼儿的讲述在记录板上作记录并现场试验验证,重点讲述玻璃纸)

  小结:原来厚厚的卡纸不透光,皱纸只能透一点点光,玻璃纸的透光度最好,它呀最适合制作灯光了。

  (三)幼儿再次尝试——制作彩色灯光。

  1、出示三种颜色的玻璃纸并猜测:玻璃纸最透光,那么我这里除了红色的,还有蓝色的和黄色的玻璃纸,你们猜猜它们能制造出什么颜色的灯光?

  2、幼儿猜测,老师根据幼儿讲述涂色块

  3、师:你们猜了这么多,到底能变出这些颜色来吗?请你们去试一试,比一比谁变出的颜色最多?

  4、幼儿再次探索(幼儿分组操作,关注幼儿能否发现用颜色叠加的方式制造出不同的颜色。)

  5、分享交流:你用玻璃纸变出了哪些颜色的灯光?用了什么好办法?

  现场验证并记录(先请一名幼儿讲述和验证,然后幼儿讲述,教师协助验证)

  小结:原来手电筒的光通过玻璃纸能制造出彩色的灯光,而且两种不同颜色的玻璃纸叠加在一起还能变出其他颜色的灯光,好神奇啊。

  活动延伸

  师:我这里还有其他颜色的玻璃纸,我们到区角里去在试试,还能制作出什么颜色的灯光来。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初步感受两个部分之间互换的关系。

  初步探索、学习7、8的组成,知道7、8分成不同的两份各有几种分法。

  能将记录与同伴进行相互检查并发现问题,养成互查的习惯。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幼儿学过6以内各数的组成。

  2、物质准备

  教具:7、8的涂色活动圆圈图各一张,彩色笔一支。

  学具:《幼儿用书》(p6页)幼儿人手一支笔;剪下《幼儿用书》(p19、20页),双色圆片片;小篓子若干,内放数量为7或8的双色圆形片片,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1、快乐圆点怎样涂?

  教师:许多小圆圈来和我们玩游戏。出示7的圆圈操作单,请幼儿观察并说出总数,知道今天分合游戏的总数是7。

  教师:我们来变个小魔术,把每排圆圈中的.一些变成彩色的,你想怎样变。

  请个别幼儿示范操作涂圆点,提醒幼儿按一定的顺序涂色,如:提醒幼儿按一定的顺序涂色,如:第一排涂一个圆圈,第二排涂两个圆圈……引导幼儿涂一色后用两种方法记录。

  教师再出示8的圆圈操作单,请幼儿观察总数是几。

  引导幼儿猜测:把8分成不同的两份,可能有几种分法?鼓励幼儿去试一试,看自己猜的对不对。

  2、小组操作活动--涂色,观察每排苹果的数量和颜色,请你依样按序给苹果涂色,按颜色把苹果分成两份,并在左边记录,完成7的分合式。

  连线。观察阅读花朵里的数字和花盆上的总数,请你划线将两个花朵合起来的总数与相应的花盆连起来。

  翻泡泡,幼儿先将圆片按一种颜色排成一排,记录总数,然后翻一个圆片记录两次,最后说一说每次分合的结果。

  3、活动评价--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探索结果,展示幼儿的记录单,进一步巩固按顺序记录的方法。师幼共同得出7分成不同的两份有6种分法,8分成不同的两份有7种分法。

  展示按互换关系记录的记录单,引导幼儿观察这种记录方法和按序记录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并请幼儿介绍是怎样记录的,鼓励幼儿也可以尝试用该种方法进行记录。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教案04-15

[经典]中班教案07-28

中班教案(精选)07-29

中班教案【精选】07-29

中班的教案04-06

中班教案02-11

中班教案(经典)08-05

【经典】中班教案08-15

中班教案【经典】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