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时间:2023-08-25 07:13:19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小班教案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选)小班教案5篇

小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春夏季是易发病的季节,也是容易感染细菌的季节。针对这种情况,如何因势利导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今年,出现了手足口疾病,而且情况非常严重,如何对幼儿进行爱清洁,讲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对防范疾病,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就显得十分重要。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爱清洁的活动,如:有趣的肥皂、洗手、漱口等活动。《有趣的肥皂》这节活动是通过让幼儿玩一玩、摸一摸、做一做等方法,让幼儿了解肥皂的外形特征及它的用途,并了解洗手的重要性和正确洗手的方法。在活动中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表达力及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建立良好的的卫生保健常识,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用肥皂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2、通过幼儿的`自主探索活动,使幼儿知道肥皂的外形特征及用途。

  [活动准备]

  各式各样的肥皂及肥皂盒若干;各种旧玩具、旧手绢等;吹泡泡玩具瓶(与幼儿人数相等);“我爱洗澡”音乐及磁带、录音机;盛玩具的小筐若干;干净毛巾(与幼儿人数相等)、盛水的大水盆六个,小方布一块,剪好的小红星若干。

  [活动过程]

  1、《我爱洗澡》音乐,老师与幼儿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1)老师吹泡泡引起幼儿兴趣。

  (2)出示肥皂并请幼儿描述。(请幼儿自由发言)

  (3)出示多种多样的肥皂,让幼儿观摩。老师引导幼儿观察肥皂形状、颜色、气味,并用手摸摸,说出感觉。(幼儿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

  2、幼儿自由玩肥皂、脏玩具等,老师引导幼儿寻找肥皂的小秘密。(幼儿在玩中发现肥皂的小秘密:用手搓能产生泡沫,能溶在水里、能使脏东西变干净……)。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老师适时奖励。

  3、引导幼儿正确用肥皂洗手,教育幼儿讲卫生。

  老师:孩子们,谁来告诉我你平时是怎么样洗手的?幼儿讲述自己洗手的方法。老师:“想想怎么样才能把我们的小手洗的更干净?”(与幼儿边念儿歌边洗手)

  4、幼儿自由吹泡泡,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把各种玩具用清水冲洗干净

  [活动点评]

  此次活动幼儿对“玩肥皂”极感兴趣,通过自主的探索,发现了肥皂好多小秘密,能溶在水里,有的有香味,有的有药味,搓在手上会起很多的小泡沫,能除菌……玩玩乐乐中了解了肥皂的用途,并学会了如何正确地用肥皂洗手。活动过程中发现:(1)个别幼儿只顾玩玩具而忽视了探索肥皂的小秘密,对此,教老师应适时引导;(2)用肥皂洗塑料玩具不太合适。其次,活动中,要引导幼儿尽量不要把水弄到衣服上,洒到地面上,培养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附儿歌:洗手歌

  小朋友,来洗手,

  卷起袖,淋湿手,

  抹上肥皂搓呀搓,

  清清水里洗呀洗,

  再用毛巾擦一擦,

  我的小手真干净。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区别两个物体之间的上下关系。

  2、在操作中能正确使用方位词表达两者之间的上下关系。

  3、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玩具娃娃一个、帽子一顶、袜子一双。

  2、水果、蔬菜图片若干、玩具柜的'玩具若干。

  3、操作册活动过程:

  一、常规活动:指五官幼儿坐在椅子上玩"指五官",教师加快速度增加其趣味性。

  二、师生共同探索。

  1、教师出示玩具娃娃,请幼儿说出眼睛和鼻子、鼻子和嘴巴的上下关系。

  2、教师给玩具娃娃戴上帽子,穿上袜子。请幼儿说出帽子和袜子的上下关系。

  三、游戏"捉迷藏"

  1、教师蒙上眼睛,幼儿分别在床下、桌下躲藏,教师找到谁,谁就说他的上面有什么,下面有什么。再请幼儿互相找,互相说。

  2、小动物捉迷藏。教师摇铃鼓,幼儿将动物卡片藏起来,然后说一说把小动物藏在什么地方了,要求幼儿用方位词表达,比如:枕头下面、被子下面、床的上面、椅子下面、桌子下面等。

  四、分组活动。

  1、做《操作册》第59-60页的活动。

  2、户外活动时,引导幼儿观察树上、树下、天空、大地等自然界景物,再说出其上下关系。

  五、活动评价,表扬做的又快又正确的幼儿。

小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绘本《谁吃了我的粥?》讲述的是一个非常温馨与风趣的故事。小熊不喜欢吃粥,妈妈对他说,如果不吃的话,就拿去给住在附近的魔鬼熊吃。然后,她把粥放在了门口的老树桩上。小熊才不相信有什么魔鬼熊呢!可是,等小熊跟爸爸妈妈采完蜂蜜回到家时,发现老树桩上的粥果然被吃光了!真的有魔鬼熊吗?魔鬼熊真的喜欢吃粥吗?孩子在生活里常常会表现出自己对食物的好恶,就像小熊这样,但想像又是一个奇妙的解决方法,所以,这是一个极其贴近孩子天性的有趣故事!尤其令人想不到的是故事的结尾,它不但用巧妙的设计让我们同小熊一起惊喜地发现“魔鬼熊”的真实身份,使这个忽隐忽现于故事中、一直蒙着神秘面纱的角色终于变得明朗起来;也让我们发现了小熊的真诚、善良与热情,使这个任性十足的小孩变得丰满起来、可爱起来,最终为这个所谓的“魔鬼故事”涂上了温馨而风趣的色彩。

  活动目标:

  1.阅读绘本从中感受小熊从不喜欢吃粥到喜欢吃粥的.过程。

  2.知道“魔鬼熊”的真相,学习小熊乐于分享的好品质。

  活动准备:

  绘本ppt、绘本人手一本。

  活动过程:

  一、 出示ppt观察封面,导入主题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本非常有趣的书,为了让大家都能看到,所以老师把它放到了大屏幕上。” “这是书的封面,我们来看看封面上有谁?小熊为什么看着碗发呆呢?原来它碗里的粥不见了,它的粥会被谁吃了呢?这本书的名字就叫《谁吃了我的粥?》。为什么小熊没吃粥,而被别人吃了呢?想知道粥被谁吃了吗?我们接着看。”

  二、理解故事内容——寻找“魔鬼熊”

  1.播放ppt2——3讲故事内容 故事里的小熊不爱吃粥,你们平时有不喜欢吃的东西或者不喜欢做的事情吗?你的爸爸妈妈是怎么做的?故事里的小熊不爱吃粥它是一只任性的小熊,他就不吃粥。后来小熊喜欢吃粥了吗?我们接着往下看

  2.播放ppt4—5讲故事内容 小熊的粥还在吗?到底有没有魔鬼熊呢?(让幼儿个别预测)

  播放ppt6—9、讲故事内容 小熊发现他的碗又空了,粥到底被谁吃了呢?猜一猜。如果你是小熊你会相信有魔鬼熊吗?(多问几位幼儿)

  10——17讲故事内容 在树林里,小熊和他的表哥玩了一个什么游戏?吃晚饭时,小熊一点也不饿。爸爸把它抱上楼,放到了床上。到了床上小熊会干什么呢?(睡觉了)晚上小熊做了一个很可怕的梦,你们想知道小熊做什么可怕的梦吗?答案就藏在书里。请小朋友轻轻地把椅背上袋子里的书拿出来,直接打开老师帮你夹好的那一页就可以了。

  3.播放ppt18—19页讲故事内容 小熊做了一个什么可怕的梦?梦见了谁?魔鬼熊为什么要追它?魔鬼熊吃到粥了吗?粥被谁吃掉了?(被小熊吃掉了)梦里小熊“咝溜咝溜”把粥吃个精光,一点也不剩。你们感觉小熊以后会喜欢吃粥吗?

  播放ppt20—22页讲故事内容小熊相信有魔鬼熊吗?现在小熊吃粥了吗?以前小熊吃粥吗?你们想知道魔鬼熊是谁吗?我们接着往下看。

  4.播放ppt23页,接着他又去帮爷爷和爸爸。但就在它们储藏果子的时候,(咚咚咚)“咦,外面有什么声音?”爸爸突然问。大家都认真听了听,然后打开了门——

  你们觉得会是谁来敲门了?会是魔鬼熊吃不到粥来敲门了吗?

  5.播放ppt24—25页,你们发现是谁敲门了吗?现在知道是谁吃了粥了吗?(讲述故事内容)为什么小熊每次吃完自己的粥,都会再放一碗粥到树桩上呢?为什么要给小动物们吃呢?如果小熊不给小动物吃粥它们会饿吗?原来小熊是个非常有爱心的小熊,愿意和小动物们分享自己的粥。小结:原来一直让小熊很害怕的魔鬼熊是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们,小熊也非常愿意和它们分享自己的粥。这个故事好玩吗?还想听吗?

  三、完整边听电子书里的故事边看书。

  现在请小朋友们把椅背上袋子里的书轻轻地拿出来,我们边听故事边看书好吗?等会儿电脑里翻书了,你们也要跟上哦!能跟上吗?(完整看一遍)你们喜欢这只小熊吗?为什么?(小熊以前吃粥吗?现在吃粥吗?它愿意和它的好朋友分享粥吗?)

  活动反思:

  1.过程流畅,幼儿兴趣高。

  小熊是一个任性十足的小孩,他讨厌吃粥,不吃就是不吃!这倒一点不奇怪,因为任性的小孩原本如此。所以它的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一切都发生得那么自然而然,那么合情合理,整个过程流畅,牵动着幼儿的心。

  2. 选材合适,学会分享。

  对于小班孩子来说,一个神秘的故事情节往往更容易吸引他们读下去。因此,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们设置了引发孩子大胆猜测的提问,以抓住孩子的心弦。在活动的最后环节,我们采用分享活动的策略

  ,让孩子从故事中学会分享。说到底,小熊与“魔鬼熊”的较量,就是他自己与自己的较量。他在梦中把粥吃了个精光,正是在暗示:他已经战胜了那个任性的自己!

  3、提问合理,回应有效。

  在整个课堂上,师幼互动较好,回应适中。每一次的提问都能有针对性,尽量做到提问方式(语气、表情、动作)不同,注重回应中幼儿关键经验的提升。

小班教案 篇4

  一、教师签到、点名

  二、主要内容:

  (一)热身运动——垫子操

  教师带小朋友来到抱枕围成的圆圈旁,练习走圆。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地上躺着的是什么?我们来围着“垫子宝宝”走一走吧,一边走一边跟他们打个招呼吧!

  (二)初步尝试一物多玩

  1、个别幼儿尝试。

  师:你们想跟“垫子宝宝”做游戏么?想一想,我们可以怎样和“垫子宝宝”一起玩玩呢?

  2、分散游戏。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玩法。

  3、幼儿演示新的玩法

  (三)集体游戏——小动物过河

  1、设置情景:小猴子、小熊......

  小朋友,一只小猴子要过小河,可是小河太深了,他过不去,怎么办啊?

  启发幼儿用垫子当小船,划着船过小河,锻炼幼儿手脚动作的灵活性。

  2、放松活动

  小动物都过了河,真开心啊,他们开心的跳起舞来,我们和小动物一起跳个舞吧。

  活动反思与建议

  抱枕,作为一种家居用品,为幼儿所熟悉,色彩鲜艳,形状各异,既轻巧美观又安全舒适,适合小班幼儿摆弄。内容的选择,既符合其现实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老师在以下几方面还要加强:

  1、健康课激情不够。

  2、交代不够清楚。

  3、幼儿的活动量不够。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皱纸搓、捏变成皱纸球的方法来装饰孔雀。

  2.积极参与活动,正确使用胶水,并尽量保持画面的整洁。

  3.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4.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活动准备:

  每组各色皱纸一筐,孔雀画纸人手一张、人手胶水一瓶。

  活动过程:

  一、认识孔雀。

  1、教师出示孔雀图片,提问:这是谁呀?它的`衣服漂亮吗?你看到了什么颜色?

  2、出示空白孔雀图片,提问:这个孔雀漂亮吗?为什么?

  指导语:是的,它没有漂亮的衣服,它的心里很难过,希望我们小朋友来帮帮它,为它穿上一件最美丽的花花衣,你们愿意吗?

  二、尝试给孔雀穿上漂亮的衣服。

  1、教师示范皱纸揉搓黏贴的方法

  出示皱纸团装饰的孔雀范画,教师引导幼儿发现装饰画的美丽,激发操作兴趣。

  2、幼儿尝试皱纸团贴画

  幼儿空手练习揉搓皱纸的方法。

  教师:我们把自己的手指伸出来,两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纸,把它搓一搓、揉一揉变成一个的小纸团,再把小纸团用胶水黏贴在孔雀的身上。

  3、幼儿作画。

  幼儿在画纸上进行揉搓皱纸贴画,教师鼓励幼儿使用不同颜色的皱纸来装饰孔雀,注意画面的饱满。

  三、展示幼儿作品。

  将幼儿作品张贴在展示板上,请幼儿相互欣赏作品,教师做简单评价并给予表扬。

  四、结束活动。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02

小班安全教案小班安全教案04-17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多彩的瓶子03-15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分享真快乐》03-15

小班教案03-24

小班教案[精选]07-24

小班教案[经典]07-23

小班教案【精选】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