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24 09:37:31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科学教案[优秀]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的科学教案[优秀]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感受故事中房子的趣味。

  2、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拿出字卡“房子”。你见过房子吗?见过怎么样的房子?

  2、(出示图片“熊哥哥”)这是我的`朋友熊哥哥,它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幢有趣的房子,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3、理解故事出示背景图片讲述边提问:小房子的香味可能是什么?熊哥哥为什么不逃?(应该逃吗?为什么?)熊哥哥自己很喜欢吃蜂蜜,为什么还要吧蜂蜜涂在墙上呢?熊哥哥发现的房子和我们平常看到的房子一样吗?讲述故事,并出示图片“熊弟弟”,提问:熊弟弟会去树林吗?为什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

  4、迁移续编。可以出示图片让幼儿给房子涂上有香味的东西。“想想还有谁会到小房子这儿来,来了以后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幼儿续编故事,并给故事起名字。

科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风车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但很多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会引发思考。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与教学的内容需要,设计了此活动,让孩子们在做做、玩玩风车中初步认识风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活动目标:

  1、认识风车,初步了解风车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尝试制作简易风车。

  3、通过实验操作,知道风车的转动速度和风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体验和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课件《快乐的风车》

  2、小纸盒、冰棒棍、胶水、剪刀、彩色水粉颜料等制作玩具风车的'废旧材料。

  活动过程:

  (一)认一认

  1、教师:老师认识一个快乐朋友,只要有风的时候,它就会开心地跳起舞来,它是谁呢?

  2、教师呈现【图片欣赏】,为幼儿展示不同的风车图片。

  教师:这是什么?它在什么情况下会转动?你玩过风车吗?

  3、教师小结:风车是依靠风的运动来转动的,有风的时候风车就会开心地“跳起舞来”。

  (二)瞧一瞧:风车的作用

  1、教师:刚才大家见到的都是玩具风车,你们知道真正的大风车长什么样子吗?

  2、教师呈现【荷兰风车】,展示真实的农场风车图片。

  教师:想一想,大风车有什么作用?

  (幼儿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猜想,教师对此进行肯定)

  3、教师分别呈现【发电】和【提水】,播放“风车”,使其转动产生动画。

  教师:瞧,风车转动起来后城市发生了什么变化?田野呢?

  4、教师:当大风车转动起来的时候,就会产生很大的力量,帮助人们发电和提水。

  (三)做风车

  1、教师播放【制作风车】,为幼儿呈现如何制作简易风车。

  2、配合教师亲自演示(可以采用其他风车制作方法),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制作玩具风车。

  (幼儿根据自己选择的废旧材料,进行简单的制作)

  (四)玩一玩

  1、做好风车后到户外跑一跑,比比谁做的风车转的快。

  2、教师:风车的转动和风的大小以及跑的速度有关系,跑的快,风就会大点,风车就会转的快一点,跑的慢,风就会小点,风车酒会转的慢一点。

  活动延伸:与孩子一起观看风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的动画,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了解风在生活中的作用。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用科学小实验的办法发展幼儿的探索精神,激发他们对科学活动浓厚的兴趣。

  2.通过幼儿亲自的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淀粉、石灰水和碘三者之间简单变化。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试管、烧杯、滴管和喷雾器。

  2.桌上准备淀粉、碘水和石灰水,试管架和抹布等,幼儿已经有做各种小实验的简单经验。

  3.贴在墙上的白纸两条,上面已经有淀粉画。

  活动过程

  一、教师简单交代,引出主题:做小实验。

  1.出示聪明豆玩具,激发幼儿兴趣。

  2.师:聪明豆知道许多科学知识,最喜欢和大家一起做科学实验。看,今天又为大家准备了什么?我们可以用这些器具干什么?

  3.创造条件,让幼儿多讲、互讲,小声议论。

  二、通过淀粉和碘水混合的试验,引导幼儿发现变化。

  1.师:聪明豆给小朋友带来两瓶神奇的水,它是什么颜色?猜猜它可能什么?

  2.请小朋友讨论,如果将这两种液体混合在一起会发生什么现象。

  3.教师提操作前要求:玻璃制品轻拿轻放;按标签放滴管。

  4.幼儿操作,在活动过程中发现神奇变化。

  5.教师提问:实验有没有变化?是什么样的变化?怎样变的`?

  教师小结:原来的黄色液体(碘)和白色液体(淀粉)通过混合后,颜色变成了蓝紫色。这两种神奇的液体分别是碘和淀粉。

  三、通过提供的第三种液体,使幼儿继续感知神奇的化学反应。

  1.师:刚才的实验有趣吗?你们还想做实验吗?聪明豆又带来一瓶更加神奇的水,它有颜色吗?和前两瓶一样吗?猜猜它可能是什么呢?

  2.请幼儿继续讨论,如果将第三瓶液体滴入刚才的试管中会怎样。

  3.幼儿亲自试一试,在操作中发现变化。

  4.教师提问:发生变化了吗?是什么样的变化?怎样变化的?

  教师小结:这瓶液体是透明的,叫石灰水,倒入刚才的蓝紫色液体中,却将颜色一下子变没啦!这是产生了化学反应。

  四、做游戏:寻找聪明豆的礼物。

  1.出示周围墙上的淀粉画,教师介绍,礼物是用淀粉画在纸上,所以小朋友看不见。

  2.启发幼儿:纸上有什么?看得见吗?聪明豆将礼物藏哪啦?怎么办?

  3.引导幼儿用灌有碘水的喷雾器向周围墙上的淀粉画喷射,使幼儿惊奇的发现纸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画的礼物。

  4.可以请幼儿再想一想消除画面的办法。用有石灰水的喷雾器喷射。

  师:今天的游戏有趣吗?我们发现了许多秘密,在我们生活的周围,还有好多有趣的变化,以后我们一起再玩。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在做做玩玩中感知“光能穿过洞”这一科学现象。

  2、乐于参与活动,愿意在动手、动脑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学具:手电筒若干、手工纸剪成的小兔头型若干、操作盘子若干(里面放记号笔、纸、剪刀、胶水等材料)。

  教具:手工纸剪成的大熊头型1个,并在眼睛的部位开两个小洞。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激发幼儿在玩中探索影子

  1、提出问题,直接导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玩影子游戏,看,这里有一只小兔,你能让小兔也有影子吗?需要什么工具?

  2、幼儿自由探索

  3、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小兔影子在哪里?(出现在桌子上、椅子上、墙上、地上等)

  有新发现吗?(影子还会变大、变小)

  4、教师小结:

  师:小朋友真能干,让小兔黑黑的影子出现在墙上、桌上、地板上教室的各个地方,还发现影子会变呢!

  二、鼓励幼儿探索发现推进、拉远小兔或手电筒,影子会变化

  1、幼儿第二次探索影子的变化

  师:影子还会变化呢,怎么会变化的,我们再来玩一玩。

  2、幼儿交流自己的方法

  师:你是怎么玩的?(推进、拉远小兔和手电筒,小兔影子都会变化)

  3、教师小结:

  师:小朋友真聪明,发现推进、拉远小兔,影子会变化;推进和拉远手电筒,影子也会变化,影子游戏真好玩!

  三、鼓励幼儿在做做玩玩中发现“光能穿过洞”这一科学现象。

  1、教师演示兔子影子,引导幼儿观察不同(老师的`兔子影子上有眼睛)

  师:我也想玩玩,看我的小兔影子和你们的一样吗?

  2、鼓励幼儿探索如何让兔子影子上也有眼睛

  师:有什么办法让你的小兔影子上也有眼睛呢?

  3、幼儿讲述办法

  4、鼓励幼儿探索

  师:桌上有蜡笔、纸、剪刀,胶水,就按你们的办法做,做好以后到前面来试试,看看小兔影子上有没有眼睛!

  5、幼儿交流探索情况

  师:你是怎么做的,成功了吗?

  6、教师继续玩影子游戏(拳头影子演示)启发幼儿

  师:看来,画眼睛、贴眼睛的方法都不能成功,我再来玩一个影子游戏,看看能不能给小朋友一些帮助。

  5、鼓励幼儿发现影子上出现“眼睛“的秘密

  师:拳头影子上怎么会出现眼睛的呢?

  6、教师小结:

  师:原来有洞,光就能穿过去

  7、鼓励幼儿再次操作在兔子头上剪洞

  8、师:怎么让小兔头上有洞呢?用你的办法试试,如果不会剪可以看示范图。

  9、幼儿交流探索结果

  活动延伸:

  让小兔影子上有嘴巴。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玩水,激发幼儿对科技的兴趣。

  2.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易拉罐(靠近其底部的壁上用钉子钻2-5个大小一样的孔,小孔间距为0.5公分)、空眼药水瓶、底部用蜡笔涂染的小纸盒(底部应涂满、涂均匀)、大小一样的玻璃板(玻璃板周围用胶面贴好)、迷迷转(把乒乓球剪成半圆形或月牙形,可装饰上可爱的小人或图案)、镜子。(不要太小)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似谜语引出主题――水??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们猜猜看,这个谜语说的是谁:――小溪里散步、池塘里睡觉、江河里奔跑、大海里舞蹈?”(水)

  2、结合从前学习的经验,说说水是什么样的。

  “你们喜欢水吗?喜欢和水做好朋友一起玩吗?以前我们玩过水,水是什么样的呢?”(幼儿自由回答:透明的、没有颜色、没有味道、会流动的) “今天,咱们再来玩一玩、看一看水还有什么秘密。”

  二、进行部分:

  1、 会握手(抱在一起)的水。

  把幼儿带到大水盆旁让幼儿自由玩水,老师可跟踪指导和幼儿一起玩。(甩手后擦手回座位坐好) 第一次小结:刚才你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 幼儿回答:……

  老师:“真好玩,水会像握手一样粘在一起、抱在一起、水抱在一起后还能不能分开呢?怎样让他们分开呢?在水流的什么部位一握,水更容易粘在一起呢?请你们再去玩一玩水,等一会把你的发现告诉我”(老师和幼儿一起玩,重点指导幼儿发现水怎样粘在一起又分开,怎样捏水水易粘在一起,甩手回座位坐好。)

  第二次小结:你是怎么玩的?水粘在一起后还能分开吗?在什么部位捏水水容易粘在一起呢?

  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发现,通过第二次玩,能发现上述问题。

  师:水怎么会粘在一起呢?还是请小水滴告诉我们吧!

  2、调皮的小水滴。

  (1)请幼儿在小油盒上用装满水的眼药瓶轻轻挤出一滴小水滴,先看看小水滴是什么样的,像什么(幼儿自由说),再把油盒轻轻地晃动看小水滴会怎样(会滚动、会跑),再多在油盒里滴小水滴,看这么多小水滴在一起会怎样(变成大水滴、流动起来),如果我们滴上好多好多的小水滴,它们会怎样? (会变成水流动起来)

  (2)再让幼儿在小镜子上滴一滴小水滴,看看小镜子上的小水滴是什么样的(散开的、一片片的),多滴上一些小水滴看看它们会怎样(也会抱在一起)。

  小结:小水滴真调皮,跑到小油盒里时它是(幼儿接着说:像小球一样、像小豆子一样圆圆的),跑到镜子上时,它又是(幼儿接说:散开的,一片片的)但是它们都能(幼儿接着说:抱在一起吸在一起)。抱在一起的水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呢?

  3、不容易分开的镜子。

  师:“现在请你们再去玩一玩水看看这次你又能发现什么”。

  老师和幼儿一起玩水里的镜子,试着把合在一起的镜子掰开,感觉镜子此刻不容易被掰开(请幼儿甩手回来)。

  小结:你是怎么玩的,(把镜子掰着玩),为什么镜子不容易掰开呢?(因为镜子中间有水)是水把两面镜子粘在一起了,水的力量可真大呀。

  4、迷迷转。

  师“今天教师还给你们带来了好玩的'迷迷转(拿出迷迷转),你们看它们多漂亮呀,它们最喜欢在镜子上转圈跳舞了,你们能不能帮帮他们呢。”(幼儿自由探索迷迷转的玩法)

  第一次小络你们是怎样玩的(把迷迷转放在镜子上玩的),我也像小朋友那样把迷迷转放在镜子上,可它为什么老掉下来呢?(因为没有水粘它,要滴上水)小朋友真聪明,迷迷转不光和镜子是好朋友,还喜欢和小水滴做好朋友,有了小水滴,迷迷转就像穿了滑冰鞋一样跳舞转圈了。(请幼儿自由玩一玩,帮助那些还没发现上述方法的幼儿正确玩迷迷转)。

  第二次小结:刚才我发现一个小朋友的迷迷转转不起来,他也请小水滴在帮忙了,可为什么迷迷转还是不转呢?(没动镜子,要把镜子晃一晃)

  小朋友真聪明,有了小水滴还要把镜子上下体面斜一下,这样迷迷转才会起来。(幼儿再自由玩一下,还可以尝试两个,三个迷迷转同在一个镜子上转提高操作技巧)

  三、结束部分:

  师:今天我们和水在一起玩了这么多好玩的游戏,你们是不是更喜欢水了呢?以后我们要更加节约用水,爱惜水、不浪费,让水成为更多人的好朋友,好吗?现在你们可以自由去玩水,喜欢玩什么就玩什么吧!(幼儿自由选择器材,自由玩着结束)

  注意事项:

  1、本活动属感知类活动,不属理解类,因此对活动中发生的现象不强求幼儿必须理解其中的道理,只要感知到即可,但每玩过一种活动可考虑让 幼儿说说为什么,说不出或说错了没关系。

  2、在进行“会握手的手”这一活动时,可在水龙头下进行,这样水压稳定,实验容易成功。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表现的相当有兴趣。在游戏环节中孩子们玩得很开心,这种在玩中学习知识的目标正是我想达到的。纵观整个过程,探索的意义无处不在,只是在科学知识方面应该再加强一些。

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土豆在清水和盐水中的不同。

  2.乐于探索,喜欢玩科学小游戏。

  【活动准备】

  土豆拼盘、盐、调羹、泡沫板、木头玩具等。

  【活动过程】

  1.欣赏土豆拼盘,视频了解土豆的一般特征

  (1)欣赏土豆拼盘,说说像什么?

  (2)猜猜这些美丽的`图画是用什么做成的?

  (3)观看PPT,说说土豆的一般特征。

  2.观察土豆在清水中的沉浮现象

  (1)提出问题:土豆娃娃想游泳,猜猜它在水里会怎样?(用站和蹲的动作表示沉和浮)

  (2)幼儿第一次操作,感受土豆的沉浮。

  (3)第二次操作,借助辅助材料让土豆娃娃浮起来。

  T:你能让土豆娃娃浮在水面上吗?请你们去试试吧!

  3.教师“变魔术”

  T:老师要变个魔术让土豆娃娃自己浮起来呢!加上“魔粉”搅一搅,土豆娃娃浮起来!(邀请小朋友一起念“咒语”)

  T:这个“魔粉”到底是什么呀?我也为大家准备了许多“魔粉”,请你仔细看一看,摸一摸,再尝一尝,猜猜“魔粉”到底是什么?

  4.再次操作

  T:是不是加了盐土豆娃娃就会浮起来呢?请你去试试吧!

  T:为什么有的土豆娃娃浮了起来,有的土豆娃娃还是沉在水底呢?

  5.操作验证

  6.延伸:

  T:你们真棒,都获得了成功。那在水中加入糖、奶粉等其他东西土豆娃娃会浮起来吗?我们下次再来试试吧!

科学教案 篇7

  本课接着上一课结束时,所提到的问题之一“撬石头”而引入。课前,找了根近2米的粗棍子,现场演示,请上来一位班级体重最重的同学,有100多斤,很费力地抱一抱,然后让他坐在椅子上,找块砖一垫,用撬棍很轻松地抬了起来。再请个全班最瘦小的也来试试,也非常轻松地把他抬了起来。这样,全班同学的学习兴趣高涨,又直观形象地再现了生活中的场景,对后续教学的顺利开展有很大帮助。

  “区分各种常用工具是否杠杆”的活动。充分利用上节课让学生操作使用过的那些器材,进行分析交流。对于榔头拔钉子,学生比较好理解,支点、用力点、阻力点一下子就找到了,也确认它是杠杆的应用,但对于老虎钳、剪刀,有的学生认为不是杠杆,是因为他没有结合实际使用来体会理解,可以让学生用老虎钳剪段铁丝,用剪刀剪块木片,在这个过程中找找阻力点、用力点和支点,再来分析是不是杠杆,学生就较易理解了。对于螺丝刀,有的学生说它用来撬物体时就是杠杆了,也应予以肯定,但做为扭螺丝钉时的工具,它就不是杠杆的应用了。

  本课的教学难点还在于杠杆尺的研究。在教学中,很多小组的探究活动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开展这个活动时,首先要强调教师的指导到位,要求明确。对于这个实验,有这么几点要求:

  1、左边所挂钩码当重物,右边的.钩码当作我们用的力的大小。

  2、每一次操作,两边的钩码都只能挂在同一个位置,这点很重要。

  3、当杠杆尺达到平衡状态时,再记录实验情况。

  4、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如何区分?

  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多加观察、思考,发现规律,但在实际活动中,很少有学生能进行认真思考来发现规律,更多的是随意地、一次又一次地尝试,通过增加钩码个数或移动钩码位置来达到平衡。还有的小组,总是在两边挂相等数量的钩码来实现平衡,探究活动没有深入。这些情况都需要老师在活动巡视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指导。并引导学生结合数学知识来分析数据以发现规律。

  通过活动,分析实验数据,解决书中的三个问题,只要小组活动开展的充分,数据详尽,那么困难并不大。但对于“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收集数据更合理”?学生的思考并不多,充满随意性。同时,这一课时的教学时间也相对紧张,如果想要深入、扎实有效地开展杠杆尺实验,建议增加教学时间。因为只有将这个知识掌握了,懂得通过分析用力点、支点、阻力点三点之间距离的关系来区分杠杆是省力的,费力的还是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才能使第三课的活动顺利开展。

科学教案 篇8

  设计思路

  本单元的主题游戏活动是超市游戏,根据这个超市游戏设计了让孩子利用观看情景表演学习编应用题,有助于发展幼儿对生活中简单的数量关系的理解,让孩子学习多用角度思考问题,积极主动的与同伴交流,让孩子知道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活动目标

  1.体验数学活动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理解减法应用题中总数与部分数的关系。

  3.引导幼儿回顾生活情景,仿编:"求剩下"的减法应用题。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熟悉超市环境,熟悉10以内的分解。

  2.游戏经验:会玩"马兰开花"

  3.环境准备:超市场景(内有5个陀螺,7个桔子,5个苹果),情景表演,笔,图片。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马兰开花

  2.集体活动

  (1)请幼儿一起说一说超市里有什么物品?分别有几样?

  (2)观看情景表演:超市里有5个陀螺,有一个"顾客"过来,对售货员说:您好!我要买2个陀螺。售货员给他2个陀螺说:"给你,欢迎您下次再来!

  (3)教师提问:超市刚才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我们要把超市发生的这件事情编成一道减法应用题。

  听教师完整示范讲述"减法应用题"

  (4)观看情景表演:超市里有7个桔子,有一个"顾客"过来,对售货员说:您好!我要买4个桔子。售货员给他4个桔子说:"给你,欢迎您下次再来!

  (5)教师提问:超市里刚才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6)谁能根据这件事情再来编一道应用题呢?这个应用题可以怎么写算式?

  (7).观看情景表演:情景表演。超市里有5个苹果,有一个"顾客"过来,对售货员说:您好!我要买3苹果。售货员给他3个苹果说:"给你,欢迎您下次再来!

  (8)教师提问:"超市里刚才发生了一件买苹果的'事情,谁能根据这件事情再来编一道应用题呢?这个应用题可以怎么写算式?"小结:孩子们,我们发现在三道应用题中每次都问了一个什么问题?只要我们应用题里问还剩几个,那这个题就是减法应用题。

  (9)请幼儿讲述算式中哪个是总数?哪个是部分数?理解算式与应用题的对应关系。

  探索发现

  1.课件游戏(幼儿用书P11,请幼儿看图,理解题意,仿编应用题,照着写减法算式。)

  2.请幼儿根据图意编应用题。

  3.请幼儿根据算式编应用题。

  延伸活动

  在活动区摆放一些减法算式卡,让幼儿自由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小百科:超市一般是指商品开放陈列、顾客自我选购、排队收银结算,以经营生鲜食品水果、日杂用品为主的商店。一种消费者自助选购、统一收银结算的零售企业。在中国,超级市场被引入于1978年,当时称作自选商场。

科学教案 篇9

  第一单元 我们都是科学家

  1.1科学是……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折叠小人”活动中能够有所发现,提出问题。

  2、能够从琴纳和牛痘的故事中受到启发,知道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解答的过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科学是什么。

  2、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2、想知道,爱提问。

  教学准备:

  插图、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将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科学”。

  2、提问:你知道科学是什么吗? (板书课题 )

  二、探究新知:

  1、了解科学是什么。

  (1)、讨论“什么是科学?”

  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引导学生看课本第2页插图,开阔一下视野。

  (3)、提问:图上的人在做什么?让学生说一说插图的内容,教师适当地加以补充说明。

  (4)、谈话:只有科学家那里才有科学吗?你有没有做过下面这些小朋友做的事情?(看书中图片)想一想,你为什么想做这些事情?(学生交流)

  (5)、师生小结: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2、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1)、老师讲故事、学生自己阅读等不同方法让学生了解故事梗概。

  (2)、提问: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琴纳是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医生。在故事的开始部分,他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

  (3)、正因为有了这个新发现,他想到并提出了什么问题?此后,他又分别做了些什么事情?

  (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提出问题——寻找可能的原因——做试验证明——试验成功了。

  (5)、你能按照上面的提示,复述一遍琴纳的故事吗?学生复述故事。

  (6)、搜集资料,找出其他科学家在研究活动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理解科学是什么。

  (1)、教师讲解并演示活动方法,学生尝试操作。

  (2)、要求学生边做边观察,然后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

  (3)、学生汇报。

  (4)、提问:有谁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学生回答,若没有学生能说出来,教师作简单介绍)

  三、全课总结:

  1、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能告诉我们科学究竟是什么吗?

  2、学生分组交流,并向全班同学讲述自己的想法。

  3、总结: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板书)

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乐于参与科学活动,从不同的角度积极观察与思考问题,探究多种排序的方法,愿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2.让幼儿在与课件、操作材料的互动中获得数的概念和排序的感性经验.

  3.让幼儿在问题情境中运用比较的经验,学习按动物的某一种特征进行排序,并尝试运用正向、逆向思维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

  能按动物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PPT课件,长颈鹿、犀牛、小猴、小兔、毛毛虫等动物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幼儿在问题情境中,萌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提问:草地上有一个大大的、红红的苹果,森林里的哪些动物发现这个苹果?一个苹果分不过来,该怎么办呢?

  小结:犀牛、长颈鹿、小猴、小兔、毛毛虫这么多的动物都发现了这个大苹果,他们在森林里吵来吵去,都想第一个吃苹果

  二、观察图片,根据情境内容按动物身边的不同特征的排序

  1.动物比身高

  (1)幼儿明确要求

  问题:长颈鹿有什么比其他动物特别的地方,你们为什么觉得第一个吃呢?那谁是第二个吃呢?接下来又是谁?

  (2)幼儿交流并验证

  问题:看看PPT,比一比,排对了吗?

  小结:我们按照高矮来排序,第一个是长颈鹿,第二个是犀牛,第三个是小猴,第四个是小兔,第五个是毛毛虫。哎呀,长颈鹿又高又大,可以第一个吃苹果了。

  2.动物比轻重

  (1)确定比较内容

  A.感知情境

  别高兴的太早,这个时候,犀牛出来说话了。犀牛说:“不对不对,谁说长颈鹿可以第一个吃到,我也有比它强的地方,我要第一个吃苹果。”

  B.识别问题

  提问:如果犀牛要第一个吃,它要和其他动物比什么?

  小结:犀牛可聪明了,原来,它是想比体重。谁最重,谁就可以第一个吃到大苹果了。

  (2)幼儿操作材料,比较动物的体重

  A.教师引导,幼儿操作

  问题:比一比黑板上的动物谁最重?别的动物又怎么排呢?

  B.分享操作的结果并验证

  小结:按照体重,犀牛是第一个吃苹果的,第二个是长颈鹿,第三个是小猴,第四个是小兔,第五个是毛毛虫。

  三、帮助毛毛虫最先吃到苹果,学习逆排序

  感知情境:

  就在这些动物吵架的时候,旁边有个特别小的声音说:“别吵了别吵了,其实不管你们比什么,我都可以第一个吃到大苹果。

  识别问题:

  提问:毛毛有什么办法可以,可以排在第一个吃到苹果呢?

  小结:毛毛虫也特别的聪明。原来啊,要是按照从矮到高,从轻到重的.顺序排,毛毛虫就都可以第一个吃到苹果了。

  四、任务延伸,活动结束

  小朋友们都知道按从高到矮排序时,长颈鹿可以第一个吃到苹果;按照从重到轻的顺序排,犀牛可以第一个吃苹果,要是按照从矮到高,从轻到重的顺序排毛毛虫就可以第一个吃大苹果。请小朋友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排序,看看我们怎么样能让小猴和小兔第一个吃到大苹果。

  活动总结

  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教材感兴趣。”教师如果能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将所教内容寓于其中,使幼儿所学的知识有情、有境,就能引起其极大的兴趣。因此在此次教学中,把绘本故事“让谁先吃好呢”转化成一个有故事情节与情境的数学活动,以探究为主线,引发冲突,经过多方猜测、自主探索、积极验证等环节,使原本比较乏味的排序活动变得生动起来,通过有效的教学,使幼儿获得感知数学的能力与经验,从而促进幼儿良好数学思维品质的形成。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科学教案07-24

[精选]科学教案07-22

科学教案【精选】07-25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精选)科学教案08-06

科学教案[精选]08-08

(经典)科学教案07-30

[经典]科学教案07-30

科学教案[经典]08-03

(精选)科学教案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