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14 08:51:21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教案(大全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大全6篇)

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比较豆子泡水之前和泡水过后的变化。

  2、了解泡过水后的豆子的构造。活动准备:干黄豆和泡过一夜的湿黄豆若干,练习册。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回忆泡豆子的情形。

  1、想想昨天我们是怎样泡小豆子的?泡的是什么豆子?它是什么样的呢?

  二、观察泡过水的豆子的形状。

  1、出示两种豆子:泡之前的豆子和泡过水后的豆子大小有什么不一样呢?哪个大哪个小?泡过水后的豆子外皮怎样?形状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2、请你们拿一个小豆子,轻轻剥开两瓣,看看里面怎样?你知道里面长出细细的小芽叫什么吗?胚芽有什么作用呢?(

  3、小结:植物的胚芽是植物胚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位于胚轴的顶端,突破种子的皮后发育成叶和茎。

  三、画一画。

  1、请你将泡之前的豆子的样子和泡过水后的豆子模样画出来。

  2、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并说出泡过水后的豆子的构造。

  四、延伸活动。

  我们将这些豆子种植起来,看看它们都会有什么变化。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指纹的种类和用途,知道每个人的指纹是各不相同的。

  2、简单了解指纹的特点、作用,丰富词汇:指纹。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1、图片:指纹

  2、泡沫印尼、放大镜、白纸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谈话,引起幼儿兴趣小朋友的小手上都有一个秘密,找找看是什么秘密?

  让幼儿观察自己的小手。

  二、展开

  1、引导幼儿认识指纹

  (1)了解指纹小朋友伸出你的小手,告诉幼儿(教师指着手指肚)这里叫手指肚。

  (2)仔细看看你的手指肚的皮肤上有什么?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有细纹)小结:这些细纹我们叫它指纹。丰富词汇:指纹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指纹

  (1)你和旁边的小朋友比较一下,你两个的指纹一样吗?

  (2)请小朋友用手指蘸印尼将指纹印在纸上

  (3)请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手上的指纹和纸上印的指纹说一说指纹是什么样的,像什么?

  3、讨论指纹的形状指纹的形状有:

  箭形水波形旋涡状等告诉幼儿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世界上的人没有一个完全相同的指纹,每个人的指纹一生都不会变,因此可以用指纹辨别人。

  4、发现触摸过的地方能留下指纹

  (1)教师演示蘸有红色印泥的手指触摸玻璃杯请幼儿说出有什么发现?

  小结:当我们的手指和物体接触时,将会留下指纹。

  (2)教师演示手指不蘸印尼去触摸这些东西请幼儿说出有什么发现?

  (幼儿讨论:会不会留下指纹呢?)我们用眼睛看不到,也会留下指纹,会留下许多汗孔,从汗腺分泌出的汗通过汗孔在到达手,手指上的汗碰到物体时就会留下指纹

  5、引导幼儿说出指纹的用途教师小结:

  你可别小看指纹,它的用途可大啦!指纹由皮肤上许多小颗粒排列组成,这些小颗粒感觉非常敏锐,只要用手触摸物体,就会立即把感觉到的冷、热、软、硬等各种"情报"通报拾大脑这个司令部,然后,大脑根据这些"情报",发号施令,指挥动作。

  指纹还具有增强皮肤摩擦的作用,使手指能紧紧地握住东西,不易滑掉。我们平时画图、写字、拿工具、做手工,所以能够那么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这里面就有指纹的功劳。

  不会写字的可以按手印。

  三、结束手指印画让幼儿用手指沾上印尼,印出各种图案。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因经过较为充分的准备,总体来说是比较成功的。尤其因为这次活动的生成不是单方面出自老师的设计,而是融入了幼儿的自主选择,是真正能够让幼儿感兴趣的课题。课后,大部分孩子都比较全面的掌握了指纹的特征、用途等。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说出各种蔬菜的名称和基本特征,中班科学:蔬菜品尝会。

  2、品尝用蔬菜做成炒菜或凉拌菜后的味道。

  活动准备:

  蔬菜课件,炒菜、凉拌菜若干盘,音乐磁带一盒。

  活动过程:

  一、设计情境,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今天天气真好,山羊公公的菜园(出示课件一)丰收了,想邀请小朋友帮他收菜,你们愿意帮忙吗?(愿意)

  2、放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做采摘蔬菜的律动。

  二、认识蔬菜,说出名称和基本特征。

  1、教师:山羊公公非常感谢小朋友,刚才你们在菜园里都帮他摘了哪些菜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特点吗?(出示课件二)

  2、认识蔬菜,请幼儿说出名称、颜色、形状,幼儿教案《中班科学:蔬菜品尝会》。

  ① 白菜:叶子绿色,梗白色。

  ② 豆角:绿色的,长长的。

  ③ 辣椒:红色、绿色、黄色、圆的、尖的。

  ④ 茄子:紫色的、长圆形。

  ⑤ 萝卜:白色、红色、长圆形、圆形。

  ⑥ 西红柿:红色、圆形。

  ⑦ 芹菜:绿色、长长的。

  3、品尝蔬菜,说出味道。

  教师:你们可真聪明,山羊公公还做了几道菜想请你们品尝,尝的时候要说说是什么味道,嚼起来怎样?

  ① 凉拌西红柿:酸酸的,甜甜的'。绵绵的,软软的。

  ② 凉拌芹菜和凉拌萝卜:里面有辣辣的,酸酸的,甜甜的,咬起来脆脆的。

  ③ 炒豆角、炒白菜、炒茄子:香香的,咸咸的,软软的。

  4、蔬菜有营养,告诉幼儿要多吃蔬菜。

  教师:小朋友你知道蔬菜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帮助吗?(自由讨论)

  三、结束活动。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教学难点】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教学准备】小苏打、白醋、火柴、蜡烛、玻璃片

  【教学过程】

  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导入:

  1、材料员领取教师事先准备好量的小苏打:观察特点,描述,记录特征,判断物品(事先不告诉是什么物品,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联系生活)板书:小苏打

  2、领取白醋,观察描述,记录特征,判断。板书:白醋

  二、混合小苏打和白醋实验

  1、过渡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将这两中物质混合在一起,会是怎样的状况呢?为什么?说说理由。

  2、学生讨论回答猜想。(可能有同学了解)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看究竟会怎样吧!

  3、实验:

  A我们该怎样做这个实验呢?

  B混合的比例大约多少呢?可以参阅课本。

  C仔细观察发生现象(看、听、摸等)

  4、实验交流:在实验中,怎么做的?有什么现象发生?(重点引导气泡的产生、来源和性质)

  三、验证产生气体

  1、推测:究竟产生了什么气体?怎么验证你的设想?教师对于学生猜想和验证方法作出评价和调整。(重点是和空气的区别。颜色、轻重、是否含有氧气能等)

  2、引导实验一:燃烧的细木条放杯内,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3、引导实验二:将收集气体倒在正在燃烧的蜡烛上面。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4、根据实验所得信息,再次判断产生的气体,并说明为什么。

  5、小结并延伸阅读:并不是仅仅因为以上我们验证的.两个特点就可以断定就是二氧化碳的本质,但是经过科学家的大量研究证明就是二氧化碳,它还存在很多地方。阅读33页,思考科学家是怎样确定气体成分的?

  四、小结:

  今天我们做了有趣的混合实验,通过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产生气体二氧化碳,相对于豆子和沙子的混合来讲,是一个有趣的化学变化。

  那么混合之后杯子里的物质会是什么呢?课外搜集。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知道影子的形成是由于物体遮住了光线这一科学原理。

  2:尝试从不同的方向照射物体,获取光源、物体和影子之间关系的经验。

  3:引导幼儿获得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求知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影子带来的乐趣。

  5: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重难点:

  获得影子形成是有物体遮住光的'科学原理。

  理解光源与物体影子的关系。

  活动准备:投影仪、小手电筒每人一个、玩具娃娃、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游戏(手影游戏)。

  1:教师在投影仪下用手做各种手影,幼儿猜测这是什么。

  师:咦,老师的这双手好神奇啊,快看看老师的手变了什么东西啊?(小鸟)

  师:小鸟在干什么啊?(它在飞)

  师:快看又变什么了?(小狗在叫啊)

  二:操作活动

  1:请幼儿拿起手电筒打开,让光照在桌上,观察有无影子(无)。再将玩具放在桌上让光照到玩具上,观察有无影子(影子出现了)。移动手电筒,观察影子的变化。关掉手电筒,影子消失。

  2:讨论为什么会有影子?影子为什么会变化?

  教师一次小结:因为光照射到物体上物体把光挡住就形成影子。光线位置较高时,影子就短。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较少的光线。当光线低斜时,影子就长。这是因为物体阻当了更多的光线。

  3:幼儿二次操作观察透明与不透明物体影子的区别。

  教师二次小结:因为光照射在物体上物体将光挡住光无法透过就形成影子,透明的物体无法将光完全挡住,所以影子就比较模糊。

  三:找影子

  1:我们人有影子吗?除了人以外还有什么也有影子?影子会不会动?

  2:带领幼儿到操场上寻找答案。

  3: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教师帮助幼儿总结纠正。

  延伸活动:踩影子

  幼儿两两一组互踩对方的影子,两方幼儿都要注意尽量别让对方踩到自己的影子但要想办法踩到对方的影子。

  教学反思

  影子是幼儿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但却又是最易让幼儿忽视的,因为幼儿的观察是无意识的,我们应该将幼儿无意识的观察与教师有意识的引导结合起来,走出教室,融入自然,关注幼儿生活,才能引起幼儿的极大学习兴趣。

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帮助幼儿找出最快找到相应飞机座位的座位设计方式.

  活动目标:

  1.知道数字可以有不同的排序方式.

  2.能运用最节省时间的排序方式解决对号入座的问题.

  3.体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和成就感.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数字可以有不同的排序方式。

  活动难点:能找出最节省时间的排序方式解决乘客对号入座的问题。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合作分工搭建飞机和玩乘坐飞机游戏的经验.

  物质准备:乘坐飞机照片,座位图,统计表,机票图片,椅子,座位编号.

  活动过程

  1、通过游戏图片,引出问题

  ----师:(出示图片)昨天我们在玩乘飞机游戏时,有小朋友发现了新问题,谁还记得?

  -----请幼儿描述问题

  -----师:那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谁有好办法?

  -----请幼儿描述自己想法

  2、用自己的方法给座位排号

  -----师:大家的想法都很好,可是,我们怎么才能对号入座呢?

  ----请幼儿说一说如何对号入座

  -----师:那我们如何给座位排号呢?

  -----(出示飞机座位图)我这里有一张飞机的座位图,可是上面没有座位号,现在请小朋友用你自己的方法为座位排号。

  -----为幼儿提供座位图,请幼儿排号。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给座位排号的。

  -----请不同方式的幼儿表达,并归纳记录幼儿的方法。

  3、分析比较客机上的排位方法

  ----师:(出示客机上的座位排序图):我们来看看航空公司是怎么给座位排号的呢?谁能说一说?(教师引导幼儿发现飞机上的座位号是由数字和字母组成的')

  ----这些数字和字母分别是什么意思?

  -----幼儿自由表达(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数字代表排,字母代表座位)

  ----教师出示机票(2-3张),请幼儿在飞机上找到相对应的座位,并说一说是怎么找到的。

  ----师:你们发现了航空公司用的是什么方法?(先找排再找座位)

  4、体验不同的排号方法

  -----师:有这么多种排号的方法,到底哪一种能帮助乘客更快的找到座位呢? 我们现在就来试一试。

  -----选择三种按方法体验对号入座的游戏,请一名幼儿负责计时,并记录下时间

  5、对比发现最省时间的排号方式

  ------师:通过这张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记录表,发现最省时间的方式

  -----师:那大家现在知道航空公司为什么这么给飞机排号了吗?

  ----让幼儿自己总结出航空公司的排列方式是为了方便乘客。

  活动总结

  经过对比我们发现航空公司用数字加字母的方式排列座位,原来是为了让乘客更快的找到座位啊。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04-06

科学教案【经典】08-12

[精选]科学教案07-22

【经典】科学教案07-24

(精选)科学教案08-05

科学教案(精选)08-06

(精选)科学教案08-06

(经典)科学教案07-30

[经典]科学教案07-30

科学教案[经典]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