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06 14:19:16 教案 我要投稿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10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10篇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一次孩子在科学发现室里玩,我发现孩子们对小鸟的标本很感兴趣,根据幼儿的兴趣,我设计了这个活动。目的在于通过对小鸟的探索,发展孩子们的语言概括能力,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同时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多种多样的鸟,发展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初步具有爱鸟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鸟的标本、图片、碟片、图书

  2.师幼共同布置活动室环境

  三、活动过程:

  (一)以参观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1. 这几天,我们和小鸟交了朋友,老师和小朋友还收集了许多小鸟的图书、图片、标本、碟片,现在请小朋友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去看一看、讲一讲,你认识的小鸟叫什么?长得什么样子的?(幼儿自由结伴观察讲述)

  2.请小朋友坐下来,把你看见的小鸟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3.谁来告诉大家,你看见的是什么鸟?是什么样子的。

  (二)了解鸟的异同点

  1.小朋友认识的小鸟真多,这些小鸟长得都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呢?我们再仔细去看看、找找,把你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幼儿自由结伴观察讲述)

  提问:你发现小鸟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好吗?(请个别幼儿回答)

  2.小朋友看得真仔细,发现了小鸟有这么多不同的地方,那么你有没有发现小鸟在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呢?(相互交流后,再个别回答)

  (三)了解小鸟的本领

  1.小朋友看得真仔细,发现小鸟有这么多相同的地方,小鸟真可爱。那么小鸟有些什么本领呢?请小朋友先想一想,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请个别幼儿回答)

  2.一起学学做做动作

  3.小鸟除了这些本领以外,还有很多的本领,现在就让小鸟表演给我们看(幼儿看碟片)

  (四)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要保护鸟类

  小鸟有这么多的本领,那么你们喜欢小鸟吗?为什么?你会怎么做呢?

  (五)结束

  今天我们和很多的小鸟做了朋友,还有很多的小鸟也想和我们交朋友呢,等会儿我们再一起来看XX小朋友带来的碟片,看看还有哪些我们不认识的小鸟。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一、引出

  1、欣赏歌曲:《泥娃娃》

  2、泥娃娃的歌好听吗?泥娃娃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什么?泥娃娃是什么地方才有的?

  我们来看看无锡的`叔叔、阿姨们做的泥娃娃?

  3、你喜欢泥娃娃吗?为什么?

  说说各种泥娃娃代表的各种祝福含义。

  二、泥娃娃展示

  1、米老鼠唐老鸦听说大阿福又漂亮又能带来福气想请泥娃娃去作客,我们一起看看,有几个泥娃娃去作客?

  2、这些泥娃娃一样吗?这么多泥娃娃要展示在柜台上,每个柜台上要有四个泥娃娃,怎么排列好呢?你有什么好办法?你们去试一试,把排列的方法记录下来好吗?

  三、幼儿动手

  尝试按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列,比一比谁的排列方法多?不能重复哦!

  四、交流分享

  1、请幼儿说说你是怎么排的?

  2、有排法一样的吗?数数一共有几种排法。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知道黑夜是不用讨厌和害怕的。

  2、敢于面对陌生的事物,会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态度。

  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知道黑夜是不用害怕和讨厌的。

  难点:在故事阅读与操作玩耍中,明白事理(黑夜是不用害怕与讨厌的)、积累认知(各个房间的用具与用品)。

  活动准备

  故事、操作卡片(物品具象:厨房用具;物品轮廓:卧室用品)。

  活动过程

  一、席奶奶讨厌黑夜

  1、这是什么时候?你是怎么知道的?

  2、这样的夜晚,你会感到怎么样?

  3、(教师讲述:小镇附近的山区里,住着一位老太太,大家都叫她席奶奶。)

  (1)席奶奶怎么啦?

  (2)席奶奶好像在躲着什么、害怕什么。是什么东西那么讨厌,让她想躲开呢?

  4、(教师讲述:她讨厌猫头鹰、讨厌蝙蝠、田鼠、鼹鼠……)

  这些都是夜间出现的动物,席奶奶讨厌,猜猜她还会讨厌哪些动物?

  :原来,席奶奶讨厌夜行动物。

  5、(教师讲述:她还讨厌黑影、讨厌月光、讨厌睡觉……和黑夜有关的东西,席奶奶都讨厌。

  6、(故事名字)这是一个“讨厌黑夜的席奶奶”,她准备赶走黑夜。

  二、席奶奶赶走黑夜

  1、(教师讲述:席奶奶想——要是我能把黑夜赶出小镇,太阳就能永远照着我的小茅屋,那该多好!)

  席奶奶想赶走黑夜,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助席奶奶呢?

  2、看看席奶奶用了什么办法赶走讨厌的黑夜?

  (教师讲述:她用小树枝扎了一把扫帚,要扫掉茅屋里和小镇上空的黑夜,她又扫又扒又拨又掸,但是每次向窗外一看,黑夜还是在那里。)

  这是席奶奶想到的第一个办法。

  3、(出示ppt7,教师讲述:席奶奶拿出针线,缝了一个大口袋。她想把黑夜装在里面,拿到小镇外面去倒掉。她又装又填又压又塞,蹑手蹑脚地连一个黑影也不放过,可还是没办法把黑夜全都塞进布袋里;她像剪羊毛似的去剪黑夜,但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只是一些云;她用蜡烛去烧黑夜,但是黑夜又溜到屋外去了;席奶奶用了最后一个办法,给黑夜哼催眠曲。可是讨厌的黑夜还在那里。)

  席奶奶一共用了几个办法?(5个)

  4、席奶奶把黑夜赶走了吗?

  三、帮席奶奶想办法

  1、席奶奶实在太讨厌、害怕黑夜了,连忙躲进了屋子,她一头冲进了她家的厨房。可是,她看见厨房里有一大团黑乎乎的'东西。

  (1)这会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帮席奶奶看一看。看!都有什么?(玩“练眼力”游戏)

  (2)桌上有许多图片(物品具象的图片),把你觉得席奶奶家厨房里有的找出来。(幼儿找到后放到黑板上。)

  (3)(师生共同逐一辨认、验证。)席奶奶家厨房里一大团黑乎乎的东西原来是什么?

  :原来是厨房用具。

  2、你们的眼睛真亮!可是席奶奶不知道、看不清楚,她又躲进了卧室,看看这里黑乎乎的有些什么?(玩“练眼力”游戏)

  (1)桌上有很多图片(物品轮廓的图片),我们帮席奶奶卧室里黑乎乎的东西找出来。(幼儿找到后放到黑板上。)

  (2)(幼儿自己观察后辨认、验证。)你们刚刚看到了什么?你都找出来了吗?

  :原来,卧室里黑乎乎的是卧室用品。

  3、席奶奶还是没看清楚,又冲出卧室跑到了卫生间。这里可能会藏着什么呢?(幼儿自由猜测)

  4、刚刚我们用亮亮的小眼睛帮席奶奶找出来的都是什么?这些用具、用品,白天在哪里呢?

  :对呀!黑夜里藏着的东西就是我们白天也能看见的东西,所以一点儿也不用害怕的!

  5、知道了这个,你们想对席奶奶说些什么?

  :原来,黑夜是赶不掉的,也没什么好讨厌的,香香地睡一觉,黑夜自己会离开的,白天到来了,那些夜行动物也会自己回家的。

  四、活动延伸

  1、(教师讲述:为了赶走讨厌的黑夜,席奶奶忙活了一整个晚上。她累坏了,准备去好好地睡一觉。这时候,太阳爬上了小山村的山顶,照亮了席奶奶家的小茅屋。席奶奶在铺着草垫子的床上睡着了,她对着窗外说了一声:“晚安!”)

  (1)白天来了,席奶奶却去睡觉了。在美丽的白天里,你最想干嘛呢?

  (2)我们去做我们喜欢的事情吧!出发前,想一想:听了这个故事,告诉了席奶奶那么多话,你自己——还害怕、讨厌黑夜吗?

  2、回去慢慢想想。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科学探索活动,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识。

  2、并初步了解影子的形成。

  3、在游戏中探索影子的方位变化特点。

  活动准备:

  1、幻灯机、玩具娃娃。

  2、手电筒、小人偶。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

  (1)教师: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子乌黑头,阳光下面在一起,你停它也停,你走它也走,就是不开口。小朋友仔细想一想这是什么呀?

  (2)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3)教师:对,是影子。你们知道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吗?

  2、进行实验,引导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

  (1)打开幻灯机,将光投到墙上。

  提问:看一看墙上有影子吗?

  (2)教师用玩具娃娃挡住光线。

  提问:现在发生什么事情?为什么现在会有影子了呢?

  (3)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4)教师关掉幻灯机。提问:现在墙上有影子吗?为什么?

  (5)教师小结:有光,并且有物体挡住光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影子。没有光,有物体,也不会产生影子。

  3、进行实验,引导幼儿探究光和影子的关系。

  (1)教师固定手电筒在上方,打开手电筒照射人偶,请幼儿观察影子在哪个方位,并请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依次将人偶变化位置,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教师小结。

  活动延伸:

  1、在户外活动时,玩手影游戏。

  2、带领幼儿玩“踩影子”的游戏。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马铃薯的生长过程,激发探究植物奥秘的欲望。

  2、知道到马铃薯的食用方法,喜欢吃马铃薯。

  3、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4、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图片:食用马铃薯的图片,生长的马铃薯,发芽的马铃薯。

  教学过程:

  一、出示薯片,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这是什么?你们吃过吗?这是用什么做成的?

  幼儿讨论教师: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土豆",它还有一个名字叫"马铃薯"。今天我们来认识马铃薯。

  二、认识马铃薯及其生长过程

  1、出示图片:马铃薯教师:这是什么?它还有一个名字呢,知道叫什么吗?

  2、出示发芽的马铃薯图片。

  请小朋友看看这个马铃薯有什么不同?

  教师:仔细观察,看看马铃薯哪里最容易长出小芽?

  猜猜把长芽的埋到土里会不会长出叶子,会结出新的马铃薯吗?

  3、了解马铃薯的生长过程

  (1)让幼儿讨论:发了芽的马铃薯切成几块,切口朝下埋在土里会发生什么事情?

  (2)教师:马铃薯的根和芽一天天长出来。

  马铃薯的.根是从有芽的地方长出来的,你知道芽朝哪里长吗?

  往地里长还是往有阳光的地方长?

  幼儿讨论后知道,芽朝着有阳关的地方长。

  (3)教师:什么时候长出叶子了,看到露出地面长出嫩嫩的叶子,你就会知道在这个地方有一棵马铃薯了。

  (4)教师:叶子越长越多,地底下发生什么事呢?

  (幼儿自由讨论。)

  (5)教师:马铃薯宝宝要长出来了,知道宝宝长在哪里吗?

  原来是长在根的最前端。宝宝在地下长,地上面开出漂亮的花了!

  (6)提问:我们什么时间才能把马铃薯从土里挖出来?

  (7)出示图片,观察地里成熟后的马铃薯。

  教师:花谢了,叶子也枯萎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挖出长大的马铃薯了。

  4、教师小结马铃薯生长的过程:

  把发芽的马铃薯切成块,切面朝下埋在土里,有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在土里发芽长根,露出地面时长出嫩嫩的叶子,长了许多叶子以后开出漂亮的花,马铃薯宝宝在土里慢慢长大,等到花和叶子枯萎了,马铃薯就长大了,我们就可以吃了。

  三、马铃薯的食用

  1、提问:是不是所有的马铃薯都可以吃?长芽的,已经变绿了的可以吃吗?

  教师:长芽的,已经变绿的马铃薯有毒素是不可以可以吃的。

  2、提问:马铃薯可以怎么吃呢?幼儿讨论

  3、出示马铃薯制成的食物图片教师和幼儿一起归纳做法:可以炸,炒,煮,烤。切成块,丝,整个,土豆泥等。

  教师:想不想吃马铃薯啊?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美味的马铃薯食品吧!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幼儿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现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持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使幼儿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本次活动就是围绕幼儿的好奇心:果汁到底是多么颜色的?果汁的颜色与果皮是否一样展开的。活动中以帮助别人为导线,激起幼儿想帮助别人、更想知道结果的欲望,调动起幼儿实验的愿望,幼儿通过自己的实验得出结论,体验成功的快乐,最后以回信的形式结束,不仅使幼儿巩固了知识技能,而且也能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从而产生相互帮助的意识。

  设计理念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秋天是水果分收的季节,每天孩子们都能吃到新鲜的水果,吃水果时总有幼儿不经意的将水果汁滴到衣服上,孩子们对衣服上的果汁颜色常常争论不休,有的幼儿甚至故意将果汁滴到衣服或手帕上,进行比较,水果的果汁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为了满足幼儿的对水果的好奇心和探究水果的热情,同时为了开发幼儿的观察智力、记录智力、细心观察智力、比较智力、与同伴合作智力等。我就这一现象,设计了一次活动,活动中主要让幼儿通过自身的实验活动得出问题的结论,同时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会边实验边记录,并将同类的水果归类,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2、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苹果、梨、西瓜、橙子、橘子、葡萄等水果。

  2、各种水果图片、颜色标记。

  3、人手一份操作卡片(上面有一些水果的图片)、白布、固体胶。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一封信,引起幼儿的实验兴趣。

  师:今天,小小班的'小弟弟和小妹妹给我们中二班小朋友的一封信。信里写的什么呀?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哇!有这么多的水果卡片,还有一张信纸,看看上面写得什么?

  1、读信:张家港市机关幼儿园中二班的小朋友,你们好!我们是小小班的小朋友,我们很想知道各种水果的果汁是什么颜色的,我们想请你们帮帮忙,告诉我们这些水果的果汁到底是什么颜色的,与果皮的颜色是一样的吗?

  2、讨论:水果的果汁到底是什么颜色的?与果皮是否一样?

  3、这些水果的果汁到底是什么颜色,与他们的果皮是一样的吗?王老师也不太明白,今天我们来做次小小实验家,看看水果的果汁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好吗?

  二、幼儿实验了解各种水果的果汁颜色,

  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各种水果,一些白布、还有一张实验

  记录表和一些颜色标记,请小朋友实验的时候一边做实验一边将实验的结果用颜色标记记录到实验表上。

  1、幼儿一边实验一边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教师巡回辅导,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实验记录。

  2、请个别幼儿讲述实验过程和实验记录表。

  3、对有争议的实验结果,教师实验得出正确结果

  三、幼儿再次实验,将水果归类。

  师:这些水果的果汁颜色有的和果皮颜色一样,有的和果皮颜色不一样,那么,哪些是和果皮颜色一样的呢?哪些和果皮颜色不一样呢?我们再一起来做一次实验,一边做实验一边将水果进行归类,将果汁与果皮颜色一样的水果卡片放到一起,不一样的放到一起。

  1、幼儿实验,并将水果卡片归类。

  2、幼儿讲述实验结果。

  3、送卡片:将水果卡片送到相应的筐中。(果汁与果皮颜色一样的放一个筐中,不一样的放另一个筐中。

  4、教师小结幼儿的操作结果,表扬鼓励。

  四、给动物幼儿园回信,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师:我们知道了各种水果的果汁颜色,可小小班的弟弟妹妹们还不知道呢?我们一起来回封信,告诉他们我们的实验结果好吗?

  1、出好的实验记录表,叠好放进信封。

  2、将归类好的水果卡片分别包好,写上说明装入信封。

  五、延伸活动:

  1、师生一起写回信。

  2、自己动手榨果汁,一起品尝果汁。

  附:

  橙汁和橙皮的颜色都是橙色的,橘子和橘皮都是橘黄色的,奇异果果汁和果皮的颜色都是绿色的。苹果果皮是红色的,梨的果皮是黄色的,葡萄的果皮是紫色的,而它们的果汁却都是无色的。西瓜的瓜皮是绿色的而果汁是红的。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认识肥皂的多样性,知道肥皂的不同作用。

  2、知道生活中如何正确使用肥皂。

  活动准备:

  1、幼儿从家中带来不同种类的肥皂:香皂、透明皂、药皂、旅游皂、液体皂等。

  2、新式肥皂的幻灯片。

  3、肥皂架子。

  4、幼儿提前了解自带的肥皂。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引发兴趣。

  1、猜一猜,引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引导语:有一样东西,只要你和它交上朋友,它就会让你变得讲卫生爱清洁,而且我们天天都用它,这样东西是什么呢?

  2、幼儿能用有节奏的儿歌说出肥皂的名称。

  二、调动幼儿已有生活经验,认识肥皂种类的多样性和肥皂的作用。

  1、提问:你带的是什么肥皂?它是用来干什么的?

  2、经验提升:知道肥皂的种类很多,而且每种肥皂都有它的专用性。

  三、感知肥皂的形状、颜色、气味、大小等的特点和多样性,增加幼儿对肥皂的喜爱之情。

  1、设置问题情境,请幼儿帮助选肥皂,学会看包装认识肥皂。

  提问:

  (1)你能帮我选一块芒果味的、黄颜色的香皂吗?

  (2)你是怎么找到的?

  (3)经验提升:在肥皂的包装盒上藏着肥皂的许多小秘密,我们可以根据包装上的画面和文字找到自己想要的肥皂。

  2、多种感官感知肥皂的特点,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喜欢什么样的肥皂。

  提问:

  (1)请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你手里的'肥皂是什么形状、颜色、气味、大小

  (2)经验提升:不同的肥皂它的形状、颜色、气味、大小是不一样的。

  (3)你喜欢哪种肥皂?

  (4)经验提升:因为每个人喜欢的肥皂不一样,所以就会有各种各样的肥皂。

  四、欣赏课件,认识新式肥皂,进一步了解肥皂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1、幼儿看课件认识蛋糕肥皂、棒棒糖肥皂、不锈钢肥皂、竹碳肥皂等。

  2、经验提升:很多的新式肥皂看起来更漂亮,用起来更方便,对我们的健康越来越有好处,所以人们越来越喜欢使用肥皂。

  五、结合生活经验学习正确使用肥皂的方法。

  1、提问:你每天都用肥皂吗?什么时间能用到肥皂?说说你是怎么使用香皂洗手的?

  2、说儿歌学习正确使用肥皂洗手的方法:

  (打开水管湿湿手,拿起肥皂打一打。两只小手搓呀搓,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指头搓搓,搓出满手肥皂泡。打开水管冲一冲,小手洗得真干净。)

  3、经验提升:在使用肥皂的时候,我们既要节约,不浪费肥皂,不把肥皂泡在水里。又要正确的使用肥皂,让肥皂把我们的小手、小脸、身上、衣服上洗的干干净净的,去掉身上的脏东西,杀死身上的细菌,让我们变得越来越清洁,越来越健康。让我们和肥皂做好朋友,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设计思路: 本活动源自《奇妙的蛋》主题。在进行该活动时,《奇妙的蛋》主题的开展处于主题结束即最后的阶段。在前面的小主题中,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蛋,分辨了真假蛋宝宝,还一起分享了茶叶蛋、小卤蛋、红蛋等,孩子们对蛋充满了无限的热情和新奇感,针对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我组织了这次活动,在组织形式上,我考虑到中班幼儿的年龄和学习特点,尝试了用故事、幻灯、小实验有机结合的形式来开展。

  幼儿科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认知兴趣和探索欲望。因此在预设教育目标时,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去激发幼儿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让孩子们和蛋玩游戏,激发幼儿探索鸡蛋在清水中加入一定量盐后浮起来的现象,从中体验到探索发现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培养科学探索的好奇心,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

  2、初步了解在清水中加入足够的盐可以使鸡蛋浮起来。

  活动准备: 1、实物:鸡蛋人手一个、盐若干

  2、矿泉水瓶人手一个(瓶头已剪去)、勺子、筷子、抹布、纪录表。

  活动过程: 一、边看幻灯,边引出故事情节

  师:"鸡妈妈家新造了房子要请客,一大早,鸡妈妈就带着蛋宝宝一块儿去买东西,它们买了青菜、萝卜、盐,可当鸡妈妈用篮子装好东西准备回家时,发现蛋宝宝不见了,鸡妈妈着急地到处找,找呀找,发现蛋宝宝掉进了一个深深的水沟里,鸡妈妈急的大叫:怎么办呢?

  (评析:生动形象的画面一下子吸引住了孩子的目光,教师以"蛋宝宝掉进水沟"为悬念,把孩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孩子们也身临其境似的大喊:"蛋宝宝、蛋宝宝掉水里了,快救救它!")

  二、请幼儿帮鸡妈妈想办法,交流自己的想法

  (评析:孩子们的办法很多,有的幼儿认为让鸡妈妈去拉蛋宝宝,有的幼儿说用绳子绑,还有的说让船来救……孩子们讨论的非常热烈,但孩子们的办法都被同伴一一否定了。没有一个孩子的办法被认为可行的,此时,活动陷入了僵局。)

  三、继续出示幻灯画面,探讨鸡妈妈的办法

  师:"让我们来看看鸡妈妈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原来鸡妈妈把刚才买的盐都放进了水沟里,它这样做,能把蛋宝宝救上来吗?

  (评析:对"蛋宝宝能否救上来"幼儿争论的相当激烈,最后形成了强弱两大观点:大多数幼儿认为这样做是不能把蛋宝宝救上来的,也有几个小男孩认为应该可以的,其中一个孩子还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盐是可以让蛋宝宝浮上来的。)

  四、幼儿第一次分组实验,教师巡回观察。

  师:"你们可以自己动手试一试,但要小心,不要把盐撒出来。"

  (评析:孩子们带着问题去操作,都表现地很投入。但不一会儿,情况出现了,有的幼儿的鸡蛋浮起来了,可有的却还沉在瓶底,此时,孩子们之间出现了波动,觉得很奇怪,都有一种百思不得其解的想法:大家都放了盐,为什么有的蛋浮不上来呢,孩子们都着急了。我就示意他们去问问鸡蛋浮起来的小朋友,原来他们放了好多勺盐。)

  五、教师小结:原来盐放的少,蛋宝宝是浮不起来的,要多放盐,才能让蛋宝宝浮上来。

  六、幼儿第二次分组实验,请幼儿记住自己放盐的勺数。

  1、教师巡回了解、记录幼儿的实验情况。

  2、幼儿互相交流,演示自己的操作过程并分享实验结果。

  (评析:蛋浮起来的探索活动从第一次的无指向性自由探索-有目的的探索(记住放盐的勺数),循序渐进,让幼儿初步感受、理解了清水中加入足够的盐才可以使鸡蛋浮起来这一现象,激发了幼儿从小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七、继续看幻灯,体验成功的喜悦

  师:"让我们来看看鸡妈妈有没有把蛋宝宝救上来,哦,蛋宝宝真的上来了,盐的力量真的太神奇了!"

  活动延伸:请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试一试,鸡蛋放在其他水里,它还会浮吗?

中班科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发现筷子、勺子、吸铁石能从米中取出小铁珠,感受吸铁石给米中取物带来的方便。

  2、能积极参与活动,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萌发进一步探索吸铁石的.秘密的欲望。

  【活动准备】

  1、每组准备一个盒子,里面撒一些米,在米中混合一些小铁珠。

  2、每组准备一份取物的工具,有筷子、勺子和吸铁石。分别放置在小篮子里。再准备每组一个空盆子。

  3、教师准备二张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一天晚上,有一只老鼠出来偷吃米,还把许多的小铁珠打翻在米缸里了。米和小铁珠混在一起。你有什么好办法帮我把小铁珠取出来吗?

  幼儿自由说说取小铁珠的方法。

  二、提供工具,让幼儿说说都有什么工具。

  1、出示:筷子、勺子、吸铁石,猜一猜,这些工具能把小铁珠取出来吗?

  2、出示统计表(一),介绍记录方法(在表格中第一格打勾和叉)。

  三、探索:

  1、老师说明要求:每人选一样工具,把取出来的小铁珠放在空盆子里。换工具时要把原来的工具放好,注意不要把米弄出来。取出小铁珠后想一想:你用的什么工具?是怎样取出来的?

  2、幼儿开始取物,并记录(记录在相应工具后面第二格,打勾和叉)

  请幼儿说说你用的什么工具,是怎样取的?和你猜想的是不是一样?

  3、什么工具取回形针又快又方便?幼儿自由地说说。

  四、取铁珠比赛。

  1、每人取一样工具,不能换工具,又快又好地取小铁珠,在老师规定的时间看谁取的小铁珠多,老师喊停必须停下来,否则算犯规。

  2、记录结果,数小铁珠的个数,在记录(二)中填写。

  3、得出结论:取米中的小铁珠用吸铁石又快又方便。

  【活动延伸】

  吸铁石有这么大的本领,它还可以帮助我们做什么呢?我们下次再来讨论。

中班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数数方法,进行7以内的数数。

  2、知道瓢虫有益虫和害虫的区别。

  活动准备:

  《寻找七星瓢虫》课件、自制瓢虫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七星瓢虫

  师:哎呀,大树妈妈怎么了哭了呀?

  幼:她身上有好多小虫子……师:大树妈妈身上的小虫子咬的她好疼呀,我们快点请小瓢虫来给大树妈妈治病吧!

  幼:好的师:不过呀,不是所有的瓢虫都是治病高手(益虫),只有身上有7个点点的七星瓢虫才是益虫哦。请你们看看,它们都是七星瓢虫吗?

  幼:身上的点点数不同。

  二、寻找七星瓢虫

  师:请你们找一找,哪个才是七星瓢虫呢?你是怎么知道?(出示ppt图片)ppt上出示三只瓢虫,第一只五星瓢虫,第二只六星瓢虫,第三只七星瓢虫。

  幼:xxx师:能告诉我你是用什么方法数的吗?

  幼:一个一个数师:你的方法真不错……幼:用眼睛看……师:你用眼睛看,放在心里数。你用了默数的方法,你的本领真大……幼……师:你们用到了许多不同的数数方法,而且都正确找到了七星瓢虫。真为你们感到高兴。我也想来数一数,看看,我用的方法跟你们一样吗?

  (老师看着屏幕,边指边说:我一下子就看到了这边的4个点点,把4记在心里,接着数剩下的点点,5、6、7,总共有7个点点,我找到了七星瓢虫)师:我用的方法叫目测数群,又快又简单,你们愿意试试用我的方法再找找七星瓢虫吗?

  (再出示一张ppt,共3只瓢虫,中间一只为七星瓢虫,请幼儿尝试)

  三、游戏:帮助大树妈妈找到七星瓢虫

  师:哎呀,大树妈妈实在疼的难受,让我们快点帮她寻找一些七星瓢虫,请小朋友们用接力赛的方式找出七星瓢虫,每个人找一只七星瓢虫,找到后放到大树妈妈身上,回去后拍一下下一位小朋友,下一位小朋友再上来找,比比哪队找得最快最准确。别忘了,只有七星瓢虫才是益虫才能治病,别的.可都是害虫哦。

  观察要点:

  1、观察幼儿在游戏中是否能够运用目测数群的方法进行数数。

  2、观察幼儿是否有一定的合作意识。

  师:我们两组用了非常快的速度找出了七星瓢虫,都对了吗?看看,七星瓢虫是不是把大树妈妈的病治好了(出示一张大树妈妈在笑的图片)师:大树妈妈笑了,她非常感谢我们中2班的小朋友帮助她治病,现在,快让我们把数数的新方法教给其他小朋友吧。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7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29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01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7-21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7-21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7-26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7-23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7-24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25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