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7-31 10:57:18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集锦【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教案集锦【5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设计说明

  针对《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学段目标,结合教材求经过时间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并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1.明确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分清时刻与时间段。

  学生已经对时、分、秒具有一定的感性体验,能正确认读几时几分几秒,因此在教学例1的过程中,注重让学生牢牢记住已经掌握的相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同时让学生通过具体生活情境理解时刻与时间段的区别。

  2.借助直观模型,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由于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借助钟面模型,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钟面,帮助学生理解经过的时间,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交流探究找到解题方法,即“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教师准备 PPT课件、钟表

  学生准备 钟表模型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出示PPT课件)

  1.出示复习题。

  (1)钟面上有( )个小格,每两个数之间有( )个小格。

  (2)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秒针走1圈是( )分钟。

  (3)1时=( )分

  (4)1分=( )秒

  2.出示古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1)交流:这是一首描述什么的古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小结:这是写珍惜时间的诗句,光阴就是时间。

  3.揭示课题:时间的计算。

  ⊙探究新知

  1.学习例1。

  2时=( )分

  想:1时是60分,2时是60分加60分,即120分。

  做一做。

  (1)5时=( )分,怎么想?[用5个60连加的'方法;也可以这样想:在120分的基础上再加3个60分,即120+180=300(分)]

  (2)( )时=240分

  (3)3分=( )秒

  (4)4分=( )秒

  设计意图:例1比较简单,让学生自主探究算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时间的计算。

  (1)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思考:你早上几时离家,几时到校呢?

  (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

  请同学们讨论并提出数学问题。(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2)讨论算法。

  师:大家这么快就知道是15分钟,你是怎样计算的?请把你的计算方法讲给组里的同学听。(小组讨论)

  预设 生1:数钟面上的大格,分针走了3个大格,是15分钟。

  生2:数小格,15个小格是15分钟。

  生3:45-30=15(分)

  师:计算时,在同一个小时内,我们只要用分钟相减来求经过的时间就可以了。这么多的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呢?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汇报)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计算的这道题中,几时离家,几时到校,这里的几时我们叫做“时刻”。而刚刚大家计算的经过时间,我们叫做“时间段”。时刻,只要看钟表就可以知道,而时间段是要经过计算得出的。以后计算时间段,也就是计算经过的时间,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3)情境练习。

  出示教材5页“做一做”。学生独立解决,同桌交流算法。设计意图:时间的计算这部分知识有一定的难度,本部分教学采用学生喜欢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化难为易,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在计算的过程中不必要求学生统一使用一种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知:对前面所学的观察物体、平面图形、乘法计算等内容进行复习巩固。

  2.能力:学生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提出各种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拼一拼、说一说等,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观察事物,找出事物间的联系。

  3.情感:结合党的十六大召开,对学生进行爱党爱国的教育;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通过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形象感知只有多站在别人角度看待问题才能和大家友好相处的生活哲理;同时渗透美育。

  教学重点:复习巩固观察物体、平面图形等知识内容。

  教学用具:课件;各种玩具、头饰;学生每人准备20根小棒、1个活动角、1把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渗透德育

  1.(事先让一名学生藏起来)昨天下午,全校都放学了,我看见一位同学还一个人默默的捡着花坛里的垃圾,他是谁呢?(这名同学背对大家出现,让学生猜测)

  2.我们要确定他是谁,还必须怎样呢?

  3.换一个角度,再看一看(让这名同学转过来,面对大家。同时揭题:看一看)。

  二、看看摆摆,引导发现

  1.(出示课件,图片1:十六大会场全景照片。)

  这是什么地方?这里正在干什么?对,20xx年11月8日,党的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召开,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在主席台上就坐,率领全国各地的代表们,正在商讨着国家大事。

  2.(出示图片2:十六大会场代表席照片。)

  这又是什么地方呢?

  (图片3、图片4依次出示十六大会场不同角度的照片。)

  3.(4张图片同时出示)

  同样一个地方,在照片上的形状怎么不一样呢?

  对,记者们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角度拍下了十六大召开的盛况。

  4.想像:每一张照片记者们站在什么位置拍下的?

  5.小结:站在不同的位置,所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6.(出示小屋)老师带来什么?

  你们在不同的位置上,分别看到小屋哪些面?

  7.(出示课件)

  你能将你所看到的形状用小棒摆出来吗?

  8.(反馈)如果每边的同学都硬要说小屋就是自己摆成的`这个形状,行不行呀?

  不仅观察事物是这样,看待一件事情也是这样,我们要学会多站在别人角度看待问题,这样大家才能团结、友好相处。

  9.小结:刚才我们通过看一看,摆一摆,复习了观察物体的有关知识。(揭题:摆一摆)

  三、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出示课件:蓝猫和它的伙伴们出现在屏幕上)

  蓝猫和它的伙伴们听说我们在这里开展摆一摆的活动,它们也赶来了,就请各个代表队来介绍自己吧!

  (各组组长戴上头饰,一一作介绍。)

  2.蓝猫提出第一个问题:你们认识过哪些平面图形?能用小棒摆一摆吗?

  3.动手操作后,让部分学生代表将摆出的图形展示在黑板上数学问题。

  (上台展示的学生提问,大家回答。)

  复习关于等有关图形的特征。

  4.淘气也摆了一个图形,看!(出示课件)

  他摆了一个什么图形?用了几根小棒?摆这样的3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怎么知道的?

  你能用9根小棒摆出更多这样的三角形吗?

  小组操作比赛。

  按计算,摆出4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减少了几根?为什么?

  分组讨论后,反馈。

  5.摆出6个,最少用多少根小棒?

  6.菲菲摆了一个。

  (菲菲摆小棒图。)

  他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

  摆这样的两个,最少需要多少根?为什么?

  比较两种不同的摆法:

  质疑讨论:为什么两种摆法所用的小棒根数不一样?

  四、拓展深化,有机整合

  1.出示课件:外星人将每组桌内放入了一个武器,我们要记录下它们的形状,向羊博士汇报。可是,手头的材料只有小棒。

  2.6个组进行比赛。分组活动:先观察,分析从哪个角度去摆最像,最后合作完成。

  3.反馈,汇报是从哪个角度观察的;互相评价。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和蓝猫家族的小伙伴们一起,通过看一看,摆一摆,学会了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数学王国里奇妙的问题可多了,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的更多呀?数学王国的大门专门为爱动脑筋的人敞开着。让我们共同努力,去探究,去发现,不断取得进步!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顺序进行编排,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辨认方向。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9~30页的例1、例2.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百、整千的数及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口算算理;初步学会口算除法的过程和方法,能正确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使学生学会除法算式的两种读法.

  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口算思路,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口算.(尤其是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

  教具、学具准备:

  69根小棒(其中6个整捆,每捆10根,9根单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1.口算:(教师出示卡片,学生快速说得数,最后一组说说是怎样想的.)

  84 355 402

  93 246 5006

  2.填空:

  80里有( )个十,400里有( )个百.

  46里有( )个十和( )个一.

  39里有( )个十和( )个一.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动画口算除法(导入)(农村学校可口述情境):有60个苹果,需要分给几个人吃,要求每人分得的苹果一样多.

  2.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60个苹果平均分给3人,每人多少个?

  (2)60个苹果平均分给2人,每人多少个?

  (3)60个苹果平均分给4人,每人多少个?

  (4)60个苹果平均分给6人,每人多少个?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请学生口述列式并板书:

  603、 602、606 、604(说明:604以后再学)

  设问:以上各题结果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口算除法.(出示课题)

  三、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1.学习例1.

  (1)学具操作,研究算法.

  用60根小棒代替60名同学(每组 6捆小棒),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题,边摆小棒,边研究其计算方法.

  (2)小组汇报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①计算603=20可能有以下算法:

  想法一: 3= =20

  想法二: 203=60 所以 603=20

  想法三: 20+20+20=60 所以 603=20

  (以上题目汇报时,先后顺序不定.突出算法多样化.)

  ②算法比较:你认为以上算法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

  ③小结:计算603时,通常这样想: 3= , 就是20.(教师用红笔标出,指名学生说几遍.)

  (3)学生试算 602、 606,订正得数.

  (4)引导学生初步小结算法.

  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我们可以把整十数看成几个十,再除.把60看成是 6个十,6个十除以3得2个十,就是20.同样口算60除以2因为6个十除以2得3个十,所以602=30;口算60除以6因为6个十除以6得1个十,所以606=10.

  (5)初步练习:804= 903= 802= (让学生说出口算过程.)

  (6)教学读法:603可以读作60除以3,也可以读作:3除60.

  (7)想一想:6003可以怎样算?60003呢?谁能用两种方法读出算式.

  (学生说出口算过程.)

  教师小结:在计算一位数除整百、整千的.除法时,可以把几百看作几个百,把几千看作几个千,再进行口算.

  (8)提高练习:第30页的做一做.

  402,让学生先用两种读法读出算式,再说一说口算方法.

  5005、80002,让学生快速写出得数,并说一说哪种方法最简便.鼓励学生用简便的方法进行口算.

  2.教学例2.

  学具操作,研究算法.

  让学生摆出准备好的69根小棒.提问:把69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根?让学生实际分一分,教师巡视,集体订正时,请一个同学到前面演示,指名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教师要有目的地进行引导:先分的什么?(整捆的)每份分得几捆?(2捆)再分什么?(单根的)把单根的分成了几份?(3份)每份分得几根?(3根)分完后每份共有多少根(23根)

  结合分小棒的过程说明计算方法:69根小棒有6捆(每捆10根)和9根,也就是69可以分成6个十和9个一;先分整捆的,就是把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 3= );再分单根的,就是把9个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3个一;最后再把每份中整捆的和单根合起来( + =23)就是所求的结果.结合讲解,可以把分小棒的过程做简单注释,然后列式计算.

  在讲完之后,可再让两名同学把分小棒的过程叙述一遍.注意在教师引导下叙述,不必对学生的表达要求过高,只要意思正确即可.

  (2)小组汇报

  问:如果用计算的方法,应该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计算时应怎样想?

  指名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板书,进行小结.

  693=23 想: 3=

  3=

  + =23

  3.做例2后面的做一做.

  (1)口算下面各题,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82= 363= 555=

  可直接让学生写在书上.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对每道题都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写出除法算式,再口算出得数。

  72除以9_________ 4除48__________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最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303 402 804

  393 482 844

  独立完成,观察每组上下两题寻找联系和区别.集体订正时,可以引导学生对此作简单的讨论.

  问:你有更快的方法口算吗?

  明确:如303和393.算303只要算十位上33,然后在个位上添一个0就可以了;而393,要先算十位上的33=1,1写在商的十位上,再算个位上的93,3写在商的个位上,结果得13.

  四、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回忆本节课内容,计算中注意的问题.

  五、看书质疑,总结全课.

  六、作业:

  1. 602 5005 60003

  822 963 777

  2.(1)82除以2得多少? (2)3除900得多少?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体会标准不同,分数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2、在具体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重点就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过程:

  活动导入

  现在大家猜个谜语:母子两边分…… (学生回答:分数)

  今天我们就再来认识分数 (板书:分数的再认识)

  2、复习导入,出示图形:

  提出复习要求:仔细观察这3个图形,说出这3个图中阴影部分是什么分数,它们各表示什么?

  (1)图1表示把这个图平均分成了两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数2分之1来表示。

  (2)图2表示把这个图平均分成了三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数3分之1来表示。

  (3)图3表示把这个图平均分成了四份取了其中的1份,用分数4分之1来表示。

  (通过让学生说分数,认分数,说分数含义的过程,了解学生以有知识的起点。)

  3、他们的回答都非常准确,说明他们对以前的知识掌握的很扎实,老师想看看今天大家的学习效果,有信心吗?

  二、活动引入新课学习

  1、老师这儿有三份圆片,你们能从每一份中分别拿出全部的1/2吗?

  提出观察要求:其他同学认真观察, 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能提出问题吗?

  (在这里要强调各自是把谁平均分了,学生分别拿出的是6片、4片和3片。)

  ( 学生可能的回答)

  (1)都是1/2,怎么拿出的片数不一样?

  (2)为什么三个同学拿的数目不同?

  2、小组合作活动

  提出活动要求:为什么他们三人都是拿全部圆片的1/2,拿出的片数却不一样多呢?

  请大家先自己想一想,为什么会是不一样的,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1)学生借助学具独立操作

  (2)小组交流

  (3)学生代表汇报

  师总结:同学们都认为每份的`总片数不一样,所以三个同学拿出圆片的片数不同。那也就是整体“1”不一样了。

  验证:现在请刚才的3位同学把所有的圆片拿出来,告诉同学们你们各自的数分别是多少,它们的1/2又是多少?这时要乘热打铁让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整体“一”。并举例说明,比如,一堆煤,一把铅笔,一个苹果等, 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单位1或整体1 。(通过组织学生交流,在比较中初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体会整体不一样多,所以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多,强调平均分 ,深化对分数的理解。)

  3、总结归纳

  (1)原来分数还有一个奇妙的特点,你对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

  (2)学生总结:(能表达出以下内容就可以)一份圆片的1/2表示的都是把一份圆片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但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以1/2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可以是一些物体,可以是一个计数单位 ,学生没学过 把多个物体看作“1”这部分应有所强调 ,这里可以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来理解单位一或整体一 。这里要让学生明确分数不像以前学的数那样很多情况下它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字,而是两个数间的关系就可以,不一定要概括出什么语言

  四、理解应用

  1、为了表扬同学们对刚才所学知识的态度和效果,老师给班级读书角买了2本书。出示挂图:

  师:淘气和笑笑都看了这本书的1/3,他们看得页数一样多吗?为什么?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同桌交流,再全班反馈。

  学生汇报:因为的书厚薄不同,所以两人看的页数也不同。(整体“1”不同,分数表示的量也不同。)

  2、阅读教材34页的“画一画”

  画出每个图形的4分之1 ,并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为什么这样做?(学生总结)

  提问:为什么4个方格可以用4分之1表示,1个方格也可以用4分之1表示呢?

  (学生可能的回答)

  生A:把4个方格平均分4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4分之1来表示。

  生B:我把1个方格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也可以用4分之1来表示,只不过这个一份小一些。

  五、巩固练习

  1、指导阅读:书上第35页第1题,用分数表示涂色的部分。

  独立完成,指名回答。 (简单复习分数的意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说出1~2个图形所表示的“整体”与“部分”的意义。)

  2、学生独立在书中完成教材第35页第2题。(老师巡视检查)

  3、出示教材第36页第5题,在交流中请学生说说理由。(本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估计与推理能力,发展学生数感。如果学生遇到理解困难,可以借助事先准备的图形和小棒在组内演示解决,最后由学生代表汇报演示小组讨论的结果。)

  4、拓展延伸 小组合作完成36页第6题

  思考:今天你学会了什么?(通过练习,巩固基本知识和技能,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5、总结汇报:相同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定相同,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整体的大小。分数即表示一种关系又表示具体数量 , 分数只有带上单位才是一个具体的数 (引导学生梳理知识,体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事物的乐趣)

  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相同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定相同,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整体的大小。

  12片 1/2 6片 8片 1/2 4片 6片 1/2 3片 结合线段,数形结合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的数学教案03-24

小学数学教案07-19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3

小学数学教案07-20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23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4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27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26

小学数学教案02-07

小学数学教案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