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时间:2023-07-31 09:05:56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实用的小班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实用的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玩一玩“摸摸看”的游戏,能大胆说说自己好朋友的模样。

  2、体验和老师、同伴一起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的照片(生活照或者大头找)、ppt、需要配班老师的共同参与。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播放幻灯:猜猜看,照片上的是谁呢?

  2、(幻灯需要一些设计)呈现方式如下:先出现某位小朋友的身体局部,如衣服或者手里拿的玩具,然后是脸部五官中的眼睛,让幼儿猜猜看,他可能是谁;接着再继续逐步出示照片中小朋友身体的其他部分,让幼儿接着猜;直到猜出来为止。在猜测的过程中,教师要随即追问: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你看见过他(她)穿过这样的衣服吗?

  3、用幻灯片的方法找一找班级里一些小朋友,其中有的幻灯照片中不一定是一位小朋友的`照片,也可以出示两位或者三位孩子的照片,让幼儿看到其中一位孩子时,再让幼儿猜猜看,旁边两位或者(一位)孩子可能会是谁呢?最后揭示:他们真的是一对好朋友呢。挑战一下:最后出示一下老师的一张生活照,让孩子们猜猜看,会是谁呢?

  4、教师小结:我们天天在一起生活、学本领,很多小朋友都在幼儿园里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呢,大家每天在一起学习、做游戏真快乐。今天我们一起玩一个游戏叫:摸摸看。

  二、玩游戏,了解玩法。

  1、教师首先用“玩一遍”的方法,请一位幼儿(甲)蒙上眼睛,然后开始游戏。并在游戏前交代其他幼儿的规则:在说出答案以前,谁也不能先透露消息。要大家一起守住秘密,能守得住吗?

  2、幼儿(甲)开始在老师的游戏儿歌中开始“摸摸看”,当猜出同伴的名字后,请他说说看:你怎么知道的?

  3、全班分成两组,围成两个圈,每个圈里一位老师。开始游戏,鼓励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念游戏中的儿歌。

  4、教师随即追问:

  ——你怎么摸出来的?朋友的什么地方让你一下子就猜出来了?

  5、游戏可以反复2—3遍。

  三、教师小结:

  和喜欢的朋友一起做游戏真有意思,朋友越多,玩起来就越有劲。下一次我们再和隔壁班的小朋友到操场上一起玩好吗?那么先让我们把游戏里的儿歌练一练:

  走过来、走过来,

  你的朋友在这里。

  摸一摸,猜一猜,

  我在这里等着你。

  相关推荐:快乐的民间游戏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交流分享已有的游戏经验。

  2、感受中国民间游戏的快乐,激发幼儿学习的爱好。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完成调查表。

  (2)“中国民间游戏”汉字卡一张。

  (3)民间游戏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游戏。

  1、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游戏。

  2、选择其中一个幼儿大多喜欢的游戏,共同游戏。

  二、说说爸爸,妈妈小时侯最喜欢的游戏。(用图片)

  1、幼儿拿出事前预备好的调查表,说说爸爸,妈妈小时候最喜欢什么游戏,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

  2、鼓励幼儿尝试性的玩1—2个游戏。

  三、老师说说自己小时侯最喜欢的游戏。

  1、老师介绍小时侯最喜欢的游戏。

  2、和幼儿共同玩老师小时侯喜欢的游戏。

  四、告诉幼儿刚才爸爸,妈妈和老师介绍的这些有趣的游戏,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出示汉字卡),幼儿认读,“中国民间游戏”。老师简单介绍什么是中国民间游戏。

  五、老师用图片介绍一些其他的民间游戏,激发幼儿游戏的爱好。

  六、延伸:鼓励幼儿回家向长辈问问,学学其他民间游戏。

  活动结束:

  调查表

  我最喜欢的游戏

  爸爸小时侯最喜欢的游戏

  妈妈小时候最喜欢的游戏

  (请家长介绍一个自己小时侯玩过的民间游戏名称,玩法)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准备

  1.音乐《圣诞礼物》。

  2.两棵挂有礼物的圣诞树,几顶放有礼物的圣诞帽。

  3.各种包装好的礼物(内装各种糖果),圣诞老爷爷手套一只。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理解并掌握方位词"上下""里外"。

  2.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体验游戏活动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圣诞节到了

  师:圣诞节快到了,圣诞老爷爷给我们准备了许多礼物,我们一块儿去瞧瞧吧!

  (析:听着轻松欢快的音乐进活动室。幼儿可以立即进入过圣诞的情景中。)

  二、圣诞老爷爷的礼物

  1.找找说说礼物在哪里。

  师:圣诞老爷爷把礼物放在哪里了?我们一块儿去找一找,互相说一说吧!

  (析:这不仅给了幼儿自由表达的机会,同时也给了幼儿和教师、同伴交流的机会。)师:圣诞老爷爷把礼物放在哪里了?

  (析:这个集体交流的环节不仅要让幼儿理解上、下、里、外等方位词,还要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述。)

  2.游戏:摸摸礼物快回来。

  师:圣诞老爷爷要请你们去摸摸礼物,你们愿意吗?(教师引导幼儿边念"小孩小孩真爱玩,摸摸这,摸摸那,男孩摸摸树上面的礼物,女孩摸摸树下面的礼物,快回来。"边玩游戏。用同样的方法摸圣诞帽里、外的礼物。)

  (析:在理解方位词的基础上,师幼共同玩这个平时经常玩的游戏,不仅活跃了气氛,加深了幼儿对方位词的认识,而且增进了师幼间的感情。男孩、女孩分开摸不同方位的礼物,一方面提高了游戏的难度,另一方面避免了游戏时的拥挤。)

  师:圣诞老爷爷带来了这么多礼物,有的放在上面,有的放在下面,有的藏在里面,有的摆在外面。

  (析:教师结合动作小结礼物所在的方位,直观形象,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

  3.唱一唱"圣诞礼物"。

  (1)教师演唱"圣诞礼物":圣诞礼物,圣诞礼物,在哪里?在哪里?有的放在上面,有的放在下面,真好看!真好看!圣诞礼物,圣诞礼物,在哪里?在哪里?有的藏在里面,有的摆在外面,真好看!真好看!

  (析:教师戴上手套装扮成圣诞老爷爷的形象,利用幼儿熟悉的歌曲《两只老虎》的旋律,重新填词演唱,并加上了动作,使方位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幼儿听得很认真,也萌生了表演的愿望。)

  (2)幼儿跟着教师一起演唱。

  师:圣诞老爷爷唱得好听吗?你们想唱吗?那我们一起跟着圣诞老爷爷唱吧!

  4.自由选取自己喜欢的礼物。

  师:你们想要这些礼物吗?请你去拿一个自己喜欢的礼物。

  (析:看到这些包装精美的礼物,孩子们很想拥有,所以教师设置拿礼物这个环节,以进一步满足幼儿的`需要。)

  5.与礼物捉迷藏。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和礼物捉迷藏好吗?请你把礼物藏起来。

  师:你把礼物藏在哪里了?

  (析:让幼儿自己选一个喜欢的礼物,然后和礼物玩"捉迷藏"的游戏。使礼物和幼儿直接产生关系。幼儿由此获得了丰富的体验。在游戏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正确运用学过的方位词,说说自己把礼物藏在了什么地方。如可以先请几个幼儿告诉圣诞老爷爷,然后请他们互相告诉旁边的小朋友,以满足他们表达的欲望。)

  三、打开礼物看一看

  1.摇一摇、听一听,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礼物。

  2.拆开包装,拿出礼物,相互说说是什么礼物。

  3.品尝、分享糖果。

  (析:最后环节是本活动的**部分,既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又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

  延伸活动

  在日常活动中巩固运用上面、下面、里面、外面等方位词。

小班教案 篇3

  学会分享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现在的独生子女往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常常是以我为中心,有什么好东西就习惯于自己先占有,这对培养幼儿健康的人格是极为不利的。

  教材分析:

  《美味食品车》:通过一些小动物们在得到自己喜爱吃的食物时,首先能想到与家人同享,表现了他们心中有他人、愿意与人分享的品格,为孩子们树立了榜样。该故事篇幅短小、情节简单,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是一篇对小朋友们进行分享教育的好教材。

  目的:

  1、使幼儿懂得,有好东西大家一起分享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2、通过与幼儿自身对比,教育幼儿心中有他人,愿与人分享,增强幼儿的.分享意识。

  准备:

  1、故事《美味食品车》磁带。

  2、角色表演的头饰(小鸡、蚂蚁、小猫、小狗)

  3、木偶表演的各种道具(课前排练好)

  4、幼儿自带小食品一份

  过程:

  一、就有关问题对幼儿进行提问:

  1、妈妈下班回来,给你买了一些草莓,是不是马上自己吃了?

  幼儿:(全都吃了)

  幼儿:(我让妈妈吃了一颗)

  2、你的生日蛋糕你打算和谁一起吃?你想到家里人了吗?

  幼儿:(我自己吃了)

  幼儿:(想到了,和爸爸妈妈一起吃)

  3、你正在玩的玩具,如果别的小朋友想要玩,你怎么办?

  幼儿:(不给他玩)

  幼儿:(和他一起玩)

  4、根据幼儿的不同回答,提问哪种做法好呢?

  二、观看木偶故事表演(让幼儿带着哪种做法好的问题看表演)

  三、提问:(引导幼儿思考)

  1、小鸡在得到自己喜爱的食物时都想到和谁一起吃的?

  2、蚂蚁在得到自己喜爱的食物时都想到和谁一起吃的?

  3、小猫在得到自己喜爱的食物时都想到和谁一起吃的?

  4、小狗想吃肉骨头时,松松是怎么做的?

  5、你愿不愿意把东西拿出来分给小伙伴一起吃?

  四、互相分享食物,体验分享快乐,增强幼儿的分享意识。

  延伸活动:进行角色游戏,让幼儿分角色表演,体验与同伴分享的感受与快乐。

小班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2、通过故事,懂得只有又吃蔬菜,又吃荤菜,才有利于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

  3、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教学准备三只小熊的图片。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难点:懂得既要吃蔬菜,又要吃荤菜,不能挑食。教学方法与手段直观法、谈话法等。

  教师活动幼儿活动设计意图

  一、教师出示三只小熊图片,引起幼儿观察。

  提问:这三只小熊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颜色、胖瘦不一样。)你知道他们为什么会有的胖,有的瘦吗?认真观察图片,回答相关的.问题。通过直观教学法,让幼儿进行比较,为下一下环节做准备。

  二、教师操作图片讲述故事。听取老师讲述故事。幼儿对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通过故事能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

  三、组织幼儿讨论。

  1、白熊为什么会那么胖?

  2、黄熊为什么会那么瘦?

  3、为什么大家都夸棕熊漂亮呢?

  回答老师的问题:

  1、因为它不吃蔬菜,只吃肉。

  2、因为它只吃蔬菜,不吃肉。

  3、因为它不挑食,身体不胖不瘦。通过讨论,懂得只有又吃蔬菜,又吃荤菜,才有利于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

  四、联系日常生活,对幼儿进行教育。

  1、你愿意做哪只小熊呢?为什么?

  2、怎样才能像棕熊那样漂亮呢?教师小结:大家都想做漂亮的小棕熊,那你们就要像小棕熊一样,又吃蔬菜,又吃肉,这样身体才健康。结合故事,联系生活实际,回答问题。总结性谈话可以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通过谈话,让幼儿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教学反思活动开始,我先让小朋友观察三只小熊长得怎么样,再作比较,最后说说为什么。有一个小朋友说到了不挑食,我立即导入主题,让幼儿知道他们是怎样挑食的,挑食后长成什么样子的,你们要学儿歌里的那个小动物。我请了平时爱挑食的几个小朋友,让他们说一说为什么。从而让他们知道不挑食才能身体好。

  幼儿基本明白吃饭不挑食的道理,部分幼儿也表示以后不挑食了。但饮食习惯不是很容易改变的,不挑食不是靠语言来表达的,也不是靠一日之功,要循序渐进,用行动来证明。所以我们在每次用餐前,就让幼儿复习儿歌,从而更好地吃完自己的一份,让挑食的幼儿一点一点吃,争取一天进步一点点。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棉签画小鸡的技能,体验棉签画活动带来的快乐。

  2、培养幼儿对玩色活动的兴趣

  3、教育幼儿保持桌面、衣服的'整洁。

  活动准备

  1、颜料、调色盘每组一份、棉签每人一根。

  2、老师示范画一幅

  活动过程

  一、导入:歌曲:《小小蛋儿把门开》

  T:昨天我们学过什么歌曲?让我们听了音乐一起来演一演。

  二、老师出示示范画:小鸡

  T:你们知道这只小鸡是用什么画出来的?

  S:用颜料画的。

  T:画小鸡要画几个圆?

  S:两个。一个大,一个小。

  三、示范作画:出示棉签,颜料。

  T:两个圆排列的不同,小鸡就可以做不同的动作

  T:如果小鸡在吃虫,我们就可以在旁边画只小虫。

  如果小鸡站着,那头在上面,身体在下面。

  如果小鸡在吃米,那头在前面,身体在后面。

  如果两只小鸡在散步,那一只在前面,一只在后面。

  S:还可以帮小鸡盖房子。

  T:对呀,下次我们就用积木帮小鸡盖房子。

  四、老师提出作画要求:

  1、先画小圆-头,再画大圆-身体,等稍干后再添画眼睛、嘴巴、脚

  2、注意保持衣服、画面整洁。

  a)幼儿作画,老师指导。

  b)展示幼儿作品,布置在主题墙上。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了解围兜的作用,乐意尝试制作小围兜。

  2、 体验为娃娃做事的'快乐。

  环境创设:人手一张圆形纸,一根纸条,胶水,蜡笔。

  重点观察:引导幼儿大胆制作小围兜

  活动流程:

  一、情景导入。

  师: 小朋友很小的时候都要爸爸妈妈喂饭,可每次给娃娃吃饭时,总是把娃娃的衣服弄的很脏,怎么办呢?

  用什么方法才不会使娃娃衣服变脏?

  (出示小围兜)幼儿认识。

  二、演示讨论。

  1、观察围兜

  师:谁来说说围兜是什么样子的?

  幼:是半圆的。

  有一根东西系在身上的。

  师: 师:那谁来帮老师想想办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

  幼: (把圆形折掉一半)

  2、 师演示放线并粘合半圆形,变成小围兜。

  师:围兜要系到身上还缺少什么啊?

  幼:绳子

  3、装饰围兜

  师:好了,围兜做好了,可是围兜上什么也没有,好看吗?看看老师要变魔术了。

  (用蜡笔画画装饰,结合已有经验——绕毛线)

  三、表现创作。

  略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提示,帮助下,学习将平面小鱼贴在作业纸空白处。

  2、在教师示范及自我语言提示下,学习用手指蘸少量糨糊。

  3、学习使用糨糊等粘帖材料,知道不用手抓糨糊,手指用过糨糊要在抹布上擦干净。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张画有小鱼缸轮廓的作业单,用各色彩纸剪成各种形状的小鱼(每人2—3条)。

  2、教师教具作业单和各种形状的鱼卡片,内容与幼儿学具,放大2-3倍。

  3、糨糊,抹布。

  教学过程。

  一、出示操作材料,以游戏情景吸引幼儿的兴趣。

  1、出示彩色小鱼卡,“看,谁来了?”

  2、“小鱼要回家,它的家在哪?”

  3、“小鱼要回家,谁来帮帮忙?”

  4、幼儿尝试将小鱼送回鱼缸,帮助幼儿了解“家”的含义。

  5、教师松开手,引导小鱼会掉下去,并出示糨糊“小鱼怎么才能不掉下去呢?”

  二、引导幼儿学习活动的玩法和操作规则。

  1、糨糊怎么把小鱼送回家呢?

  2、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探索粘帖的方法,请个别幼儿展示如何粘帖小鱼。

  3、教师以向幼儿学习的形式,边粘帖,边简单的语言讲解:伸出手指头,亲亲糨糊,亲亲小鱼,小鱼回家,亲亲抹布。

  4、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和动作练习,边做动作边说:伸出手指头,亲亲糨糊,亲亲小鱼,小鱼回家,亲亲抹布。

  5、还有许多小鱼也要回家,它们在哪儿?我们一起送小鱼回家吧。

  三、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视。

  1、提醒幼儿糨糊不要蘸太多。

  2、用情景语言提醒幼儿在轮廓内粘帖。

  3、鼓励幼儿用语言提示自己的'动作。

  4、教师询问幼儿手里的小鱼的大小,颜色。

  5、用语言引导幼儿对小鱼说一句话:小鱼,你回家吧!

  四、展示、欣赏作品。

  1、展示幼儿粘帖作品。

  2、小鱼都送进鱼缸里了吗?(强化幼儿在一定范围内粘帖的意识)

  3、小鱼都回家了,谢谢小朋友!

【小班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02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7篇)03-10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多彩的瓶子03-15

小班安全教案小班安全教案04-17

小班教案 | 小班教案《分享真快乐》03-15

小班的教案04-16

小班的教案11-17

小班教案03-24

小班教案[经典]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