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大班教案

大班教案

时间:2023-07-24 08:38:44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教案常用【6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教案常用【6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懂得散文中“比喻”手法的特殊作用,学习并理解“洁白”、“松软”等词汇.

  2、通过欣赏散文,使幼儿对散文诗感兴趣,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

  3、根据散文原有的格式,引导幼儿学习适当的.仿编。

  活动准备:课件、配乐散文诗磁带

  活动过程:

  1、出示:“小雪花”你们看到过小雪花吗?什么时候才能看到的它?老师把小雪花请到教室来了,你们想不想看?

  (1)幼儿观看课件,完整欣赏散文诗。

  (2)提问:诗里说了些什么?听了有什么感受?

  2、再次欣赏散文诗、体验作品

  (1)欣赏第一自然段,问:小雪花是怎样落下来的?

  (2)欣赏第二自然段,问:雪花分别落在哪些地方?那里会有什么变化?

  理解词汇:雪花像“美丽的白纱”、“闪光的银瓦”、“松软的棉絮”?

  (3)欣赏第三自然段,问:“为什么能让空气更加清新?

  3 、集体朗诵散文诗。

  4 、迁移作品

  (1)提问:你看到小雪花还会落到哪里?那里会有什么变化?

  (2)幼儿回答发表自己见解。

  (3)请幼儿自己说说:如果你是小雪花,你想落在哪?

  5、幼儿创编 师:你们喜欢小雪花吗?请你们像诗中说的那样也说一句话好吗?

  幼儿练习仿编,教师引导。

  6 “你们想和小雪花一起跳舞吗?那我们一边唱歌,一边来和小雪花做跳舞,好吗?”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喜欢数学活动,对按特征分类感兴趣。

  2、能根据自己对动物特征的了解,选择适当的标准进行分类,并学习用标记、数字等记录自己的分类结果。

  3、愿意学习、接纳同伴为动物进行多种分类的经验。

  活动准备:

  1、10张动物图卡。

  2、经验准备:幼儿已对动物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有一定的认识。

  3、幼儿2人1组。每组1份动物图片(幼儿用书第7页),1张分物操作底板(见附图),2张白纸(用作记录分类标记)。

  4、水彩笔,记录纸。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动物图卡,引导幼儿回忆相关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引发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图卡,幼儿认真观察。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新朋友,请你们看一看图上的小动物,想一想它们的外形与生活习性一样吗?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2)幼儿自由结伴观察,大胆讲述10张图卡上动物的外形与生活习性的不同。

  (3)教师小结。

  2、教师以请动物朋友入住的方式,提出分类活动的要求。

  (1)教师出示操作底板提问:小动物们找不到自己的房间,请你们帮忙将这10个动物分成两组住进2个房间,想一想,你打算按什么标准划分呢?(请1——2名幼儿介绍自己的想法)

  (2)幼儿自由讨论如何给动物分组,并在分物操作底板上进行分类操作。

  (3)请个别幼儿大胆讲述自己是如何为动物分组的。

  3、教师引导幼儿使用记录卡,为每间屋里的动物朋友做标记。

  (1)教师提问:想一想你用的是什么分类方法,每间房里住的是什么样的.动物?请你给它们做一个标记吧。

  (2)幼儿开始操作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展示个别幼儿的分类操作记录,鼓励其他幼儿观察、发现他(她)是按什么标准给动物分类的。

  教师:你看懂他(她)的记录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请操作的幼儿证实猜测的幼儿的理解是否正确)

  4、教师引导幼儿用数字记录每种动物的数量。

  (1)教师引导幼儿用数字记录每间房里动物的数量。

  教师:刚才我们都给动物们分好了房间,每间房的动物有多少呢?请你也记录在记录单上。

  (2)幼儿开始操作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展示个别幼儿的分类记录单,请幼儿介绍自己是怎样分类的,每组动物有多少。(让其他幼儿观察、学习同伴好的记录方法,并对不足的地方提出修改建议)

  (4)师幼小结。

  活动延伸:

  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居住环境等,为本次活动积累相关的科学经验。

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关注目标:

  关注衣服的生产加工过程及其所需消耗的人力、物力资源。

  技能目标:

  培养关爱他人和与人交流的能力,学习利用废旧物品动手制作玩具衣服的能力。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衣服和加工生产过程。

  态度目标:增强对废物利用的兴趣,培养幼儿勤俭节约习惯和热爱周围环境、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参与目标:在日常生活中持久地与他人交往,不浪费资源,并能宣传影响别人。

  活动准备:

  1.自己的小衣服;

  2.废旧挂历纸等。

  活动过程:

  活动一:衣服哪里来(通过谈话、快速联想,使幼儿意识到自己所穿的衣服有很多,并且在不断地丢掉很多小的衣服,而自己所穿的每件衣服是用很多的资源生产加工,并经过人们艰辛的劳动创造出来的.。)

  1.谈话提问:小朋友身上穿的衣服是怎样来的?

  (了解衣服的生产加工过程:种植棉花——施肥——管理——收获——纺织——设计——剪裁——缝制——购买……)

  2.分析引导:使幼儿关注一件衣服的背后所需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

  3.从情感教育入手,启发幼儿关注衣服的背后蕴含着的一些事情,教育生活中要幼儿节约,不要浪费。

  活动二:穿哥哥姐姐的衣服和大班、一年级的哥哥姐姐或亲戚家中的哥哥姐姐们联系,互相交往,赠送衣服(互动活动);手拉手做朋友,建立长期的交往。

  活动三:我的小衣服

  (自己的衣服小了不乱丢掉,把它送给弟弟妹妹穿。)

  1.到小班(或低年级)找自己的伙伴和弟弟妹妹做朋友,互相交往、谈话。

  2.把自己的小衣服送给弟弟妹妹穿。

  活动四:废物的制作(通过利用废旧材料制作衣服的实践活动,学会一两种衣服的制作方法,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及利用废物制做物品的兴趣。)

  1.教师示范演示制作方法,可折衣服、剪衣服,粘贴装饰衣服等。

  2.幼儿自己动手制作。

  3.时装表演,通过这一活动,进一步增强废物巧利用的意识,发挥幼儿的创造才能。

  活动五:向贫困地区小朋友捐赠衣服

  在教师的带领下,把自己穿不完或不穿的衣服(也可带动家人)捐赠给贫困地区的小朋友,培养孩子关爱他人的情感和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注意事项:

  1.活动中利用的废旧材料必须是干净的,或已消过毒的。

  2.在整个活动中,指导孩子正确使用操作材料,注意安全。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要求:

  在操作和判断活动中,尝试把有些实物分成一样多的两份,并在活动中学会用自己的办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活动流程:

  复习二等分-->操作活动-->分享交流活动

  材料与环境创设:

  幼儿人手一份:围兜、毛巾、台布;每组一份:盐金枣、华华丹、饮料、花生、青豆、糖、瓜子肉、一次性杯子、汤匙、果冻盒、刀等。

  活动指导:

  一、(结合实际)复习二等分

  1.《两只笨狗熊》故事里的两只小熊为什么最后都只吃到一丁点儿干面包,狐狸是怎么分的?

  幼儿讨论:两只笨狗熊应该怎么分?

  2.通过分析比较,得出:

  (1)把东西分成相等的两份,是二等分。

  (2)迁移: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分成相等的两份。(幼儿讨论、争议)

  二、操作活动(幼儿探索尝试把实物二等分)

  1.这里有一碗米要把它分到二只杯子里该怎么分?(幼儿讨论)

  2.探索实践:在你们桌上有好多吃的东西,有青豆,有糖,有可乐……可以用什么办法把它们分成相等的二份。

  三、交流分享活动

  1.交流:你分的'是什么?是用什么方法来分的?(用了什么工具)分得对吗?为什么?有不同的分法吗?哪个方法更好?为什么?

  2.分享:请你把二等分后的食物自己吃一半,还有一半留给好朋友。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在角色扮演及音乐又习中感受歌曲旋律(熟悉切分节奏),理解歌曲内容。

  2、 知道蒲公英是春天的植物,在音乐中感受春天的美。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图片等、小乐器

  认知准备:初步了解春天的`特点

  活动重点:熟悉理解歌曲

  活动难点:根据切分节奏游戏活动过程:

  一、复习《我是小海军》

  间奏战舰与敌机配合

  过渡:刚刚我们我进行一场激烈的海上战斗,看到了神气的小海军,战斗结束后,天气变暖了太阳出来了,啊!春天来到了。

  二、春天来了

  提: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是什么告诉大家春天来了?

  小结:天气变暖了,小燕子回来了,小动物从冬眠中醒来了······春天真的来了。

  过渡:今天我又带来一段春天的音乐,可能是讲什么呢,让我们听一听。

  1、 感受旋律特点

  ·表演春天

  提:这段音乐,可能是讲什么?

  过渡:就像我们小朋友说的,这段音乐听上去,温柔、抒情,让我们感到春天真美丽,那么让我们用美丽的舞姿来表演一下春天。(幼儿律动)

  ·即兴伴奏

  提:小乐器也要来表演春天,请我们仔细看指挥,想一想有什么乐器你不认识。

  介绍三角铁及演奏方法

  2、 理解歌曲内容

  ·欣赏歌曲

  提:这首歌曲讲的时一种春天植物,谜语:春风吹来,种子飞飞,打着小伞,小朋友追追。(幼儿泛讲)

  提:歌曲的名字叫《蒲公英》。解释谜语

  ·理解歌词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听一听这首歌曲里面讲了什么?

  小结:这首歌曲就是在讲小朋友和蒲公英在做游戏的事情

  提:种子为什么飞飞?

  小结:因为蒲公英结出来的小绒球上的小点点就是蒲公英的种子,他很轻,能够轻轻滴飞在空中。

  ·初步跟唱

  三、延伸活动

  听歌曲看图片做动作

大班教案 篇6

  你见过这样的墙吗?——紫砂邮票墙:40多幅彩色手绘邮票设计手稿,主题全是紫砂壶,壶形稀奇古怪,勾画稚趣可鞠;——“梁祝化蝶”墙:40多张儿童版的“梁祝蝶”跃然与墙上,化蝶后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满是纯真的表情,就像幼儿园里亲密无间的同伴。

  你见过这样的玩具吗?——竹制品玩具区:竹子做的竹马、竹梯、竹推车、竹拉力器、竹球。陶工作区:陶瓶、陶缸、陶杯、陶壶、陶娃……

  这些都是蓓蕾幼儿园小朋友用作品装扮出来的教室墙壁,是孩子们用自己的双手和老师一起制作的玩具、饰品。这是蓓蕾幼儿园孩子们感受家乡美、表达家乡爱、传承家乡文化的一个记录,也是幼儿园以家乡文化为主题活动课程的一个缩影。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发展依赖与生存的环境,幼儿每时每刻都在与环境发生交流,环境是幼儿发展的资源,幼儿只有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才能获得发展。”同时《纲要》有指出:“幼儿园教育改革应注重开发蕴涵本土文化的课程,应对幼儿进行本土文化的启蒙教育。”根据《纲要》,结合本地区特色,我们在幼儿园环境与课程方面作了一些尝试,也了一些经验。

  一、环境是课程的准备:

  陈鹤琴先生早就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宜兴有着丰富的本土文化教育资源,享有“陶的古都、洞的世界、竹的海洋、茶的绿洲”的美称,这也为生成《可爱的家乡》课程了丰富的环境资源。记得大班郊游宿夜到茗岭山区,孩子们进了竹海公园,看见一支支破土而出的笋、一根根耸入云天的毛竹,发出阵阵赞叹:“老师,竹子小时侯是笋吗?”“笋是毛毛的,竹子怎么是光光的?”“竹子能做什么?”,回来后他们到处查找资料寻求答案,用语言记录下自己郊游的感想,用画笔画出宜兴美丽的景色。中班的孩子看见老师带来的紫砂泥,非常好奇:“老师,这是什么?”当他们知道紫砂泥能做茶壶,并且宜兴的茶壶远近闻名是,迫不及待地缠着爸爸妈妈到上拉有关的资料,做成图片、邮票带到幼儿园来,还一个劲地往墙上贴:“这是提梁壶,这是方圆壶,”说的头头是道。我们还带孩子到户外上课,参观茶场、制陶厂、竹制品加工厂、陶瓷陈列馆,在孩子们的观察、提问、寻找、收集、发现的过程中,我们逐渐生成了以家乡的陶、洞、竹、茶为主题内容的生活课程。

  二、环境是课程的发展:

  “幼儿园课程是在幼儿园环境中进行的,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历程。”孩子们对周围环境产生了兴趣,发现了问题,老师马上适当引导,生成相关学习内容,促进幼儿的发展。有一次,孩子们散步时,看见幼儿园有一面墙壁没有装饰,马上就问老师:“其它墙壁都有图画,为什么这面墙没有图画?”“那怎么办呢?”“我们也来画一幅图画吧!”于是老师就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材料:在绘画颜料中掺和陶粉、用刷子、拖把、滚筒、擦窗器等作画,激发了孩子的兴趣,画出心中家乡的美丽。又如,在区域活动时,老师无意间听到孩子在看善卷洞照片是说:“我是宜兴人,我爱善卷洞。”老师马上问:“善卷洞里怎么样?”“善卷洞里真奇怪,冬天暖烘烘,夏天凉爽爽。”“善卷洞里还有什么?”“有蜜蜂在采蜜,有蝴蝶在跳舞,”老师迅速记录小孩子刚刚说的关于善卷洞的小诗并激发孩子们寻找自己喜欢的乐曲配上小诗,创编了一首首好听的歌:“我是宜兴人,我爱,”同时,还让孩子参观不同的景色,创编不同的歌词,想大家展示宜兴丰富的物产、美丽的风情。渐渐地,孩子们的心田里充满了对家乡的热爱,在表达心中美好愿望过程中又是环境变得丰富、充实,本土文化就这样与生活、艺术、社会、自然、健康等幼儿园课程整合起来,我们的教育就要这样相辅相成、互为发展。

  三、环境又是课程的记录:

  众所周知,区域活动的记录是反映孩子学习情况的最明显的方法。而怎样让环境能真正对孩子的学习和发展发挥作用,怎样来体现呢?经过一年半的尝试,我们强调:“让墙饰成为孩子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记录。”

  每一面墙饰某一个栏目,都是一个有序的整体。由孩子们用绘画和语言(儿童口头表述,家长或老师的记录)表达的所见、所闻、所想组合而成。墙饰是反映不同领域的教育活动对幼儿的作用,是儿童学习过程和经验的,起到强化和概括、提升的作用。而某一主题下的栏目之间,也构成了一个有序的整体。如小班主题活动“香香的茶叶”,由三个栏目组成:茶场茶叶多、茶叶的颜色、茶叶的味道,由这三个栏目分支开来,产生多个小栏目即一个个活动内容。这一系列的墙饰是伴随着设法让小班幼儿知道茶叶的种类、名称、味道及对家乡劳动人民的热爱这一教育活动而完成的。教育活动过程从参观茶场——认识颜色、种类——品尝味道——体验情感。每一个栏目孩子们都用图文并茂的方法记录他们在探索活动中的体验、认识、信息和发现。如为茶叶穿新衣(涂色)、采茶舞、我到茶场去(记录)、茶的味道(统计)、香香的茶叶蛋(品尝),“环境即课程”“生活即课程”我们还将努力为幼儿创设更多的条件,让幼儿多接触大自然、大社会,让幼儿在周围生活中的到更和谐的发展。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5-19

大班教案大班教案04-11

大班语言大班教案03-26

大班教案07-20

大班教案06-08

大班的教案11-26

【经典】大班教案07-21

大班教案(精选)07-23

大班教案[经典]07-23

《我上大班了》大班教案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