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7-20 13:57:06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锦集(7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教案锦集(7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了解平面图纸的基础上,学习比较地图上标示物之间距离的远近关系。

  2、发展空间知觉能力。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准备社区建构示意图,方格图纸。

  指导要点:

  1、出示社区建构示意图,以幼儿园为中心,说一说重点建筑物各在幼儿园的什么位置。

  2、出示方格纸,告诉幼儿这是简化的地图,师生共同把建构示意图上的标志性建筑物,在地图上标示出来。

  3、找一找,自己的家在什么方位,在哪个建筑物附近。

  4、比一比,谁的家离幼儿园近,谁的家离幼儿园远。

  活动反思:

  本活动,幼儿对颜色和图形特征已经认知。能根据图形的特征,在图中为各种图形找出合适的位置。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谈话、游戏等情境,使幼儿提高学习兴趣,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幼儿在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提供学习材料,让幼儿进行动手操作,体验和探究按颜色、形状等规律特征进行活动的.制作过程。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为幼儿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幼儿的积极性、主体性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保护幼儿的意见,开发幼儿的创造力,鼓励幼儿善于发现与众不同的现象。但是本节课,我的语速有点快,语言不够精练,讲解示范的时候,因为语速快,部分幼儿幼儿未能听清老师的要求,导致一个问题说出去来,下面很多小朋友都不知道我问的什么。而且我的应变能力也有待加强,本次教研活动让我明白了,只有在不断仔细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学途径。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一、 活动目标

  1、让孩子在不断操作中,发现、总结让物体站起来的方法,感受受力面增大与站立稳定性的关系。

  2、对探索如何使物体站起来感兴趣,尝试以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二、活动准备

  1、各种物品:台历、纸袋、镜子、相框、扑克牌、吸管、书等。

  2、各类辅助材料:剪刀、皮筋、橡皮泥、积木及集体记录表。

  三、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探索:让桌上的物体站起来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宝贝,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出示)大家能帮我让这些宝贝都站起来吗?

  2、幼儿自由尝试。

  (二)集体讨论、归纳方法

  1、师(出示台历):你用什么办法让台历站起来的?为什么台历打开就能站起来了?(引导幼儿观察打开前后台历底部的不同,发现底变大了使台历站起来了)还有什么也是用这个方法站起来的?(幼儿讨论)

  2、师:(出示相框):你用什么办法让相框站起来的?为什么相框撑开了就能站起来了?它的底部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导幼儿发现支撑点变多了站起来了)还有什么也是用这个方法站起来的?(幼儿讨论)

  3、教师小结:有些宝贝底变大了就站起来了;有些宝贝脚变多了就站起来了。

  (三)第二次探索:让吸管小人站起来

  1、师:你能用我们学到的办法让吸管小人站起来吗?你可以选择材料帮忙(介绍辅助材料)

  2、幼儿自由分组,合作操作。

  3、幼儿交流、讨论使物品站起来的.方法。

  4、教师小结:有些宝贝虽然自己不能站起来,但可以借助其他东西的力量来帮忙站起来。

  (四)谈话迁移

  1、师:小朋友还知道生活中的哪些宝贝也是用这样的方法站起来的?

  2、除了这种方法,要是物体站起来还有其他方式吗?(探讨呼啦圈的站立)

  3、延伸:让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一起去寻找生活中物体站的秘密吧!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发现物体的弹性(能变形、还能恢复原状),了解弹性在生活中的运用。

  2、学习用铁丝在筷子上缠绕铁丝的技能。

  3、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在他探索中的发现和感受。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5、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材料1:皮筋、松紧带、小气球、海绵、尼龙袜、弹簧(每组一份)

  材料2:橡皮泥、铅丝(细铁丝)、硬纸板做的小丑头、小动物头等、圆筷子(或粗细适当的圆柱体缠绕铁丝用)

  活动过程:

  1、呈现材料1,引起幼儿兴趣

  请幼儿玩玩桌上的东西,感知发现弹性。说说你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提问一些幼儿,让幼儿表述自己的发现和感知)如:拉皮筋会变长,松手又变成原来的样子;捏捏气球,会扁下去,松手又鼓起来等。

  教师在幼儿发现的基础上小结:有的东西在力的作用下,形状会发生变化,不用力时又恢复原样,叫物体的弹性。

  2、幼儿再次进行操作(请幼儿换着玩一玩,对每个东西都拉一拉、捏一捏、压一压)

  3、弹性的利用,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

  你平常见过什么利用弹性的物品?有什么用?(根据幼儿的回答,或补充或丰富。如:沙发、席梦思床垫用海绵和弹簧,坐躺着舒服,夹克袖口、弹跳床、自行车轮胎、弹簧称、拉力器、弹性玩具等,弹性的东西真有用。)

  4、幼儿制作弹簧小玩具

  (1)出示自制的弹簧小玩具,玩一玩,引起幼儿兴趣。

  (2)教师示范怎样缠绕铁丝,辅导时也要重点辅导幼儿将铁丝紧紧地缠绕在圆筷子上做成弹簧。

  (3)幼儿玩一玩自制的弹簧小玩具。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弹性物体,这些物体都是幼儿生活中常接触的,他们很感兴趣。通过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实践,让他们感知弹性物体的特征,探索弹性的秘密,从而使他们的观察力、创造力、思维能力等得到发展。

  但是,在设计本次活动时,我们感觉,对大班幼儿来说,内容多了一些,尽管活动的前半部分,我利用各种弹性物品让幼儿充分感知了弹性物品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并且知道了弹性可以再不同的物体上都能找到,也基本理解了弹性的特质。但是活动的后半部分,我利用铅丝让孩子们进行弹性物品的`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一是在材料的选择上,制作弹簧的铅丝弹性度不够,不能充分的展现弹簧的特征;二是在制作弹簧的过程中,孩子们对于如何绕?怎么绕?搞不清楚,原因是:作为弹簧本身就有许多的知识点可以给孩子们讲解,其实弹簧本身就能作为一个活动来展开,从而能更好的让孩子们在制作弹簧的过程中认识弹性,理解弹性物品。

  本次活动虽然有一些遗憾,但是总体来说,孩子们对于最后的作品完成的还是不错的,在日常生活中可尝试的让他们利用相关的材料制作出更有创造性的东西。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夹子的仿生学原理和妙用。

  2、通过探索,了解夹子不同着力点与用力大小的关系。

  3、在了解夹子用途和使用的基础上尝试进行艺术化创作。

  二、活动准备:

  1、与幼儿共同收集夹子(如碗夹、发夹、报夹、馒头夹、衣服夹、气筒等);被夹人手一个。

  2、拍摄夹子的非常规用途的录像、“夹子舞”音乐。

  3、卡纸的几何图形纸。

  三、活动过程:

  (一)夹子的仿生学原理:

  1、出示螃蟹,观察它的两只大手:看着螃蟹的大手,你会想到我们生活中经常用的什么东西?

  2、介绍夹子的来历:人们就是看到了螃蟹等动物的大手会夹东西,就发明了夹子,使我们做一些事情变得很方便。

  (二)夹子的用途:

  1、提问:你认识这些夹子吗,是干什么用的?(幼儿讨论后回答。)

  2、看录像,了解夹子的非常规用途。

  (如下雨天用夹子夹住雨披,可以防止被风吹飘:开袋的饼干用夹子夹住,可以防止受潮:骑车时裤管太大,用夹子夹住,可以防止卷进车子里等。)

  3、听快板儿歌,小结夹子的用途。(儿歌附后)

  “夹子的本领真大。老师把小朋友讲的夹子的用途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老师还用这被夹来打节奏呢!”

  (三)夹子的杠杆原理:

  1、幼儿第一次尝试探索:“小朋友用过夹子吗?今天我们来使用被夹。”(把夹子比喻成“鱼”,让“鱼”咬在自己的身上。)

  2、幼儿第二次尝试探索:“夹子还有一个小秘密,请你比一比:在‘鱼’的尾巴处按和在‘鱼’的身体上按,手的感觉怎样?”(让幼儿用一只手和两只手分别按来感受。)

  3、教师小结夹子的秘密。

  (四)夹子的艺术化创作:

  1、介绍材料,提出创作建议。“刚才大家都学会了省力使用夹子,也知道了夹子还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美的`享受。今天我们就用各种各样的夹子和图形宝宝(把卡纸裁成各种几何图形)来做成你喜欢的东西。

  2、幼儿创作,教师指导和帮助。

  3、幼儿自己在黑板上展览作品,请幼儿来做自我介绍。

  (五)夹子王国开“舞会”。

  1、讨论:我们现在变成一个夹子,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做成夹子一开一合的样子?

  2、听音乐自由创编动作。

  附儿歌:夹子本领大

  夹子种类真不少,它的本领更不小,夹衣服、夹报纸,夹头发、夹被子,夹饼干,夹菜碗、紧急情况更有用,大家不要小看它,有了它,我们的生活真方便,有了它,我们的生活真正美,真正美!(——缪敏燕)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 仔细观察画面并根据已有经验对事物做出正确判断;

  2. 通过对图片的操作去了解不同动物在四季中的习性特点;

  3. 乐意探究小动物并热爱它们。

  活动准备:

  1. 前期知识:已经认识浣熊、青蛙、蝴蝶、海龟、松鼠;熟悉春夏秋冬的特点,认识它们的标记(春天—小花,夏天—天阳,秋天—树叶,冬天—雪花,同课件上一样)。

  2. 课件《橡树湖》;操作匹配板人手一份,动物卡片人手四张(画有四季标记的排序板,青蛙、蝴蝶、海龟、松鼠四种动物在四季中习性特征的卡片)。

  活动过程:

  一. 熟悉课件中的四季场景,引出悬念

  1. 师:“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叫做橡树湖。你们看到了哪些小动物?”

  2. 师:“橡树湖边的春夏秋冬都一样吗?有一些春天里的小动物在冬天的湖边就找不到了,它们到哪里去了?”

  二. 听小故事,打开思路

  1. 师:在橡树湖边,浣熊发生了哪些事情呢?(根据课件讲述小故事)

  2. 关于故事内容进行浣熊在四季中习性的提问(春天来了苏醒---夏天会外出活动---秋天不停地吃东西补充养份---在树洞里睡觉过冬)

  三. 为动物卡片匹配正确的顺序

  1. 师:“可爱的浣熊是这样过一年四季的,我这里还有四种可爱的动物(出示图片)青蛙、蝴蝶、海龟和松鼠。它们又是怎么生活的呢?”(课件关,请小朋友先自由说一说。)

  2. 师:“老师为每位小朋友都准备了底版,上面有春夏秋冬的标记,每位小朋友为一种动物安排它们的生活。如果你觉得海龟在冬天里是冬眠的,就把它冬眠的`卡片放在雪花旁边,那么春天海龟做什么事呢?找找看筐子里有没有适合放在春天的标记旁的海龟卡片。”(小朋友进行操作,教师观察他们的匹配情况。每桌胶水,小朋友确定了,就可以把自己匹配的卡片粘牢在底版上。)

  3. 师:“谁来说一说他为小动物在春夏秋冬里安排了哪些生活?”(请小朋友带上他们的匹配作品来说说为什么这样安排,小朋友可以有反对意见并提出疑问。教师打开课件进行答案揭晓。)

  4. 师:“把自己为小动物的安排重新搭配一下。”(有条件可以让幼儿上机进行操作。)

  四. 思路延伸

  师:“瞧瞧地洞里有什么?(课件中的‘冬’里点击地洞后会出现一只土拨鼠)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老师将把它的样子画下来帖在智慧栏,先回家问问爸爸妈妈好吗?关于它的趣事可更多呢!”(自然结束)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思路:

  前一阶段,我班幼儿玩了“哪辆汽车滑得快”的游戏,幼儿在活动中兴趣非常浓,都发现了汽车跑道的坡度越高,汽车就滑得越快。同时我还发现幼儿对汽车滑得远近也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决定投幼儿所好,引领幼儿继续开展对汽车的探索,关注、探究身边的科学现象。

  活动中,我首先提问“空车和满车都从高高的小山坡上自己滑下去,哪一辆会滑得远一些呢?”,让幼儿进行自主的猜想和讨论,然后引导幼儿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在整个活动中,我除了提供大量现成的操作材料以外,更多的是鼓励幼儿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更多的是关注、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法记录实验的结果,在与同伴的讨论交流中发现“空车和满车都从高高的小山坡上自己滑下去,满车会滑得远一些”,培养了幼儿科学探究的品质,使幼儿获得更多的科学知识。

  目标:

  1、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和对科学的兴趣。通过亲自实验,让幼儿感受到空车和满车从同一坡度上滑下来,满车滑得远一些。

  2、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幼儿学会合作,细心观察,认真记录,并能大胆表达。

  3、培养幼儿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准备:

  1、空车、满车若干(同一车型)。

  2、小山坡模型。

  3、人手一块记录板。

  4、活动室内老师事先投放一些可以做栏杆(或轨道)的材料。

  5、老师预设幼儿在实验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好相应的准备。

  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辆小汽车,你们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很快的发现有一辆汽车上面装了苹果,一辆是空车,一辆是满车。

  3、师:如果空车和满车都从这个高高的小山坡上自己滑下去,那一辆汽车会滑得远一些呢?

  二、幼儿猜想

  幼:我认为是空车滑得远,因为它轻。

  师:你是这样认为的,谁有不同的意见?

  幼:我认为是满车滑得远,因为它上面装了苹果。

  ● 教师与幼儿一起统计预测结果:有3名幼儿园认为满车滑得远,有17名幼儿认为空车滑得远。

  ●统计结束后,教师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并提醒幼儿一边做实验一边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实验的.结果。

  三、实验论证

  1、幼儿找到好朋友,两人合作做实验,一人拿空车,一人拿满车,并把实验的情况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 有的幼儿用“√”和“×”表示汽车滑得远近。

  ● 有的幼儿用“☆”和“○” 表示汽车滑得远近。

  ● 有的幼儿用“100”和“0” 表示汽车滑得远近。

  ● 有的幼儿用“——”和“—”表示汽车滑得远近。

  2、教师巡回指导,重点观察幼儿在实验中碰到那些问题,并组织幼儿讨论,让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 本过程中每一组幼儿都积极的投入了实验,并能一边实验一边做记录,而且有好几组幼儿都发现汽车开到地板上会突然拐弯,导致看不出哪辆汽车滑得远。

  ● 有一组幼儿还发现了两辆汽车会相撞(由于空车先开后没及时拿开,所以挡住了满车的顺利前进,同时满车还把空车朝前推了一下),导致会误导幼儿对实验结果的判断。

  ● 集体商量讨论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办法 。

  师:汽车拐弯怎么办呢?

  幼:把汽车放放正开下去,就不拐弯了。

  师:谁有更好的办法?

  幼:我觉得在下面搭一个栏杆汽车就不会拐弯了。(幼儿都觉得这个办法比较好)

  师:那汽车撞车怎么办呢?

  幼:我把汽车拿掉就撞不到了。

  师:那拿掉了汽车我们怎样记住它原来滑到哪呢?

  幼:我知道了,我用铅笔在那做一个记号。(集体通过这个办法,并用粉笔做记号,可以看的清楚些)

  3、请幼儿用想到的办法解决实验中的问题,进行第二次比较科学的实验,并将实验结果记录清楚。

  4、在实验过程中幼儿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幼儿会把个人的情感融入实验中去,把实验当成是比赛,总想着自己要赢,所以会违反实验的要求,比如会使用外力让自己的汽车滑得远,需要老师在指导过程中引导幼儿尊重事实。

  四、交流讨论

  1、先请幼儿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

  2、请幼儿到集体面前讲述。

  提问:你们是怎样做实验的,做了多少次实验,结果怎样。

  引导幼儿累计自己的实验次数,看着记录卡讲,另一名幼儿做补充。教师也累计总的空车和满车滑得远的次数。

  有九组幼儿通过做实验知道了是满车滑得远一些,但有一组幼儿的结果产生了异议。

  3、进行集体验证。

  让这名幼儿重新一个人做实验三次,前两次他还不服气,还是认为自己的空车远,到第三次才勉强接受了事实。教师这时应抓住这个教育锲机,表扬他的胆量,但同时要教育他应该尊重科学事实。

  4、引导幼儿共同讨论。

  师、为什么会满车滑得远呢?

  幼:因为满车重,它从山坡上滑下来冲力很大。

  师:那为什么有的时候会空车远呢?

  幼:有的人用手用力一推的。

  幼:满车有的时候会发生交通事故,撞在栏杆上,所以开得没有空车远。

  师:那哪一辆汽车滑得远的次数多呢?

  幼(异口同声):满车。

  五、得出结论

  1、教师和幼儿共同总结:空车和满车从高高的小山坡上自己滑下来,满车滑得远一些,空车滑得近一些。

  2、教师提出新问题,引起幼儿下次实验的兴趣。

  ● 是不是空车上装得东西越重,汽车就滑得越远吗?

  ● 如果空车和满车从矮矮的山坡上自己滑下来,结果又是怎么样呢?

  3、幼儿收拾、整理实验室。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小动物的尾巴,了解尾巴的用途。

  2.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探索动物尾巴的兴趣,满足其好奇心,加深幼儿爱护动物的积极情感。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操作卡

  2.各种动物图片

  3.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实录:

  (一)激趣导入(播放动物比尾巴的视频,轻松导入课堂)(5分钟)

  1、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为什么喜欢呢?(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所以大家喜欢)

  2、播放动物比尾巴视频,让幼儿初步感知动物尾巴的形状。

  3、刚刚小动物们在比什么?(比尾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动物的尾巴(师板书课题:动物的尾巴)。

  (二)展开学习动物尾巴的形状(10分钟)

  认识松鼠的尾巴(课件出示松鼠的尾巴)

  (1)这是什么?这是谁的尾巴?(松鼠的尾巴)

  (2)它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像一把伞

  (3)松鼠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呢?(当降落冬天可以当被子)方法同上依次认识猴子、鸡、兔子、孔雀的尾巴。

  (3)问答游戏巩固动物的尾巴样子师:谁的.尾巴长?生:猴子谁的尾巴短?兔子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松鼠谁的尾巴弯?公鸡谁的尾巴最好看孔雀。

  (4)小结: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小动物的尾巴,他们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细,还有的弯,各有各的用处。

  (三)拓展延伸,认识更多的动物尾巴(5分钟)过渡语:小朋友还想知道更多的小动物的尾巴像什么样子吗?有什么作用吗?

  课件依次出示燕子、鱼、牛、小壁虎、袋鼠的尾巴,引导幼儿了解这些小动物的特点和作用。

  (四)操作巩固,连一连(8分钟)

  1、教师出示课件,先示范

  2、幼儿在卡纸上操作

  (五)音乐声中结束课堂(2分钟)

  活动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选择的儿歌内容与孩子们最喜欢的小动物有关,所以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也因为孩子们已经积累一些有关动物知识,又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所以一开课创设一个充满儿童情趣的动物园比尾巴大赛的情境,让幼儿调动各个感官,仔细观察,细心发现,大胆地说。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我让幼儿充分发挥学习主人翁的角色,在玩中学、学中玩。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电》科学教案04-13

大班《地球》科学教案04-13

大班蜗牛科学教案09-30

大班科学教案06-14

大班教案科学教案11-10

大班生活科学教案03-06

大班科学教案06-15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03-24

大班科学教案01-02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