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07-20 10:39:49 教案 我要投稿

(优选)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选)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背”“发”“奔”,理解部分词语意思。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正确朗读课文。

  3.学习1-3自然段。

  重点:学习1-3自然段。

  4.难点:学会本课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背”“发”“奔”,理解部分词语意思。

  录音机

  投影片

  小黑板

  一. 揭示课题,审题质疑。

  1.读题。教学“泸”,8笔,与“沪”区别。简要介绍泸定桥。

  2.题目有什么特点?中心词是什么?什么意思?(点出课文记叙的事件。夺:攻取,攻打;飞:飞快,神速。)

  3.根据题目,需要进一步了解什么?(谁?什么时间?为什么夺?怎么飞夺?结果如何?)

  二.自学,小黑板揭示多音字读音。

  读通课文,思考质疑中提出的问题;学习生字、词语。

  bēi背着fà千钧一发bēn奔赴

  背发奔

  bèi背靠着山fā发现bèn向......奔去

  三.检查。

  1.指名分节读课文。

  (1)正音(结合释义):湍急峻岭击溃千钧一发泥泞

  (2)纠正易读错的句子:城/背靠着山。

  2.说说下列带点字及整个词语意思。

  妄想诡计震耳欲聋奋不顾身心惊胆寒

  3.当堂听写生字组成的词语并检查订正。

  四.梳理1-3节课文内容。

  1.指名读第一节。

  (1)红军要过大渡河,为什么非走泸定桥不可?“只有”是什么意思?

  (2)从哪些地方看出大渡河是“天险”?

  (3)课文这样开关有什么特点?(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还介绍了大渡河环境。)

  请用一句话把这几个要素说完整。(1935年5月,红军北上抗日要夺取天险泸定桥。)

  (4)。泸定桥是红军北上抗日的必经之路,点出了夺桥的必要性。

  2.默读2、3小节,思考红军夺取泸定桥为什么要“飞”?(抢时间)

  (1)自学-同桌讨论。

  (2)按课文内容填空。

  红四团的`任务:(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

  红四团面临的严峻形势:(20多小时行军120公里。时间紧,距离远。2敌人有两个团防守,又派了两个旅增援。)

  红四团完成任务的关键:(抢在敌人前面。)

  (3)“关键”是什么意思?(事物最紧要的部分。)

  (4)联系课文说说,为什么抢在敌人前面是关键?

  3.朗读1至3节课文。

  五.作业

  1.读课文,预习课后习题1(1)、(3)

  2.完成作业本1、2题及用“关键”造句。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简析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写一写对大海的了解或向往”。

  教材中的习作提示第1自然段了本单元的阅读主题是“海之魅力”。这是对本次习作主题的引入,同时也强调了学生的阅读是本次习作的基础,提示时要和前边的阅读联系起来,使习作训练成为本单元对大海认识与了解的一个。

  教材的第2个自然段指出本次习作是“在互相交流的基础上”,这是要求学生“有感而发”。“我所了解的大海”是本单元口语交际的内容,这强调了口语交际是本次习作的基础,是必要的前期准备。习作是口语交际活动的延续。

  设计理念

  讲求“有感而发”,但任何感受需要激发源。因此,本教学设计努力体现“引领式”习作教学理念,以话题引领、经典作品引领等来激发学生欲望,拓宽思路。在修改环节尤其注重学生的自我修改与伙伴互改,以阅读交流、同伴提示为基本操作方法促进修改,回归本身的阅读交流价值。

  教学目标

  1.通过习作,提升学生对大海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对大海的向往之情。

  2.学习用不同的习作形式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做到想象丰富合理,表达清楚、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

  3.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从实际经历和认识出发写出对大海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自由、有创意地表达。

  教学准备

  关于大海的阅读材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词句引领,揭示主题

  1.词句交流。经过近两星期的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你积累了哪些与大海有关的词句?可以说形容大海的四字词语,也可说带海字的四字词语或诗句。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教师可补充本单元《语文七色光》中“日积月累”里的词语。例:

  风平浪静惊涛骇浪海市蜃楼沧海桑田汹涌澎湃天涯海角

  翻江倒海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2.明确任务。这次习作让我们“写一写对大海的了解或向往”。

  [从复习交流有关大海的词句启动本次习作活动,既打开了学生关于大海的'话匣子,又为本次习作了有用的语言材料。)

  二、话题引领,确定题材

  1.尝试选材。上节课,同学们交流了对大海的了解,这节课先请同学们用100字左右的一段话写下与大海亲密接触的感受,对大海的了解或向往。

  2.话题引领。有需要帮助的同学可一下的关于大海的话题。

  (1)大海,我想对你说……

  (2)我爱你,大海——

  (3)假如我是大海……

  (4)我向往大海的……

  (5)我心中的大海是……

  (6)站在大海面前……

  3.交流点评。学生自由发表片断,共同点评,要求说出最喜欢哪些同学的片断。教师从内容生动、感受深刻、情感真实、设想新颖等方面作点拨性。

  [在原有的口语交际课的学习基础上进行片断,使口语交际与习作活动有机结合,呈现完整的“能说会写”的过程。自主尝试与话题辅助相结合,体现教学的层次性。这样的片断相当于习作的简单提纲,为本次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示范引领,指导写具体

  1.明确重点。不管是写事情经历,还是写向往抒发感情,都必须通过详尽的材料来具体表达,打动读者。如何把自己对大海的了解和向往写具体呢?请同学们来阅读几文章。

  2.经典引领。阅读著名诗人金波的诗歌,看看作者是如何把想去看大海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的。

  我们去看海

  金波

  走啊,一起走,我们去看海

  海风已吹进我们的心中

  耳边已响起潮声澎湃

  走啊,去看海,海是我们的梦

  海的胸怀如此的宽大

  海的家园如此的富足

  海是我们的另一个家

  看见海,就像走进了宝库

  我们在海的怀抱里跳跃

  歌声笑声溅起鲜亮的花朵

  海在我们的怀抱里欢笑

  潮起潮落都有动听的歌

  去看海,一路唱着热情的歌曲

  去看海,有读不完的生命启迪

  交流指导:诗歌中间两节主要写什么?这与诗歌抒发的感情有什么联系?(通过赞美大海和大海带给我们的欢笑写出对大海的向往。)

  3.确定体裁。

  诗人金波把对大海

  向往以诗的形式表现出来,你认为你确定的内容适合用以下哪种形式来表现?

  记叙文、诗歌、散文、读后感、调查报告、建议书、倡议书……(交流中联系原有学习,明确各种体裁的特点。)

  [本环节以经典作品为引领,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如何写具体,通过对体裁的讨论拓宽习作的表现形式,为学生自由选择体裁的空间。]

  四、明确要求,学生习作

  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习作要求,自由习作。

  第2课时

  一、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延续原有状态,学生进行共达四十分钟的静心,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良好的状态需要以时间为保证,两节课的时间以学生的实践为主,不要被师生的讲而挤占替代,使真正落实为学生自身的语言实践。其间教师的巡视指导是学生习作的“拐杖”,在困难时必要的帮助。]

  二、习作点评,指导修改

  1.阅读学生习作,提出要点。

  根据本次习作要求,师生讨论确定习作要点:

  (1)是否写出了对大海的了解和向往。

  (2)是否抓住了某一点写具体,从而表达对大海的情感。

  2.出示学生习作,师生共同讲评。

  [本环节先通过师生讨论明确要点,使习作有据可依;接着安排学生习作讲评,使虚无的依据转化为真实的体验,提高学生习作能力,为下一部习作修改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自主修改,同伴合作

  1.学生根据要求自我,作修改,进行二度创作。

  2.学生间相互交流,提出修改意见,相互促进。

  [通过本环节的安排,学生修改习作的意识会得到较大的提高。长此以往,必将使这种意识转化为真正的修改能力。]

  四、鼓励发贴,阅读交流

  同学们,是表达每一个作者的心声,期望引发读者的共鸣的作品。为了使你的习作能得到更多的读者,老师建议同学们把习作发表于校园博客等络天地里,你将会得到更多读者的意见,这样一定能使自己的作品在文学的海洋里得到锤炼提高。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并将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激发阅读原著《爱的教育》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深情地):同学们一定很熟悉这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随即响起歌曲那清澈的童声)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离开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

  同学们,母亲,是给我们最温暖呵护的人,母亲,一个最温暖的名字。可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这位小朋友,他,却失去了自己亲爱的母亲,他就是——卡罗纳

  (板书课题——23*卡罗纳——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

  2.想想、说说:失去母亲的卡罗纳会是怎样的?

  生1:卡罗纳应该会很悲伤。

  生2:也许他把眼睛哭肿了。

  生3:我读了课文,知道卡罗纳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座位上,打不起精神听课;在座位上不时哭泣着。

  师:这个可怜的孩子遭受了巨大的不幸,他来到了学校上课,等待他的是什么呢?老师和同学们是怎样对待他的呢?

  [评析]熟悉的歌曲和教师深情的话语,创设出情意浓浓的教学情景,扣击学生的心弦,为本课的教学做好情感的铺垫。想想说说:失去母亲的卡罗纳是怎样的,让学生借助想象或凭借预习获得的初步印象,与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二、默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感受“爱”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个故事带给自己怎样的感受?可以用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表达。

  2.生畅谈感受:

  生1:善良的老师,善良的同学,善良的同学的妈妈,他们用爱心鼓励和关爱卡罗纳

  生2:我感受到的是真诚,人们真诚地理解别人遭遇的痛苦,真诚地安慰卡罗纳。

  生3:我想说,卡罗纳是不幸的,他失去了亲爱的母亲,但是他又是幸运的,他有爱他的老师和同学,以及周围的人。

  生4:课文写得真感人,我被感动了。

  ……

  师:课文中强烈的爱感动了同学们,同学们也很真诚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评析]初读阶段,意在训练和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的能力。读完一篇文章,能基本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调和大致内容,体现略读课文的阅读方法的习得。

  三、深入阅读——理解“爱”

  1.生默读课文,思考: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是怎么做的?用笔画下来。

  2.学生交流:

  师(出示句式,帮助表达)当卡罗纳……谁怎么做?

  生1:当卡罗纳要来上学的前一天,细心的老师提前嘱咐孩子们不要开玩笑,要热情地对待卡罗纳。

  (师相机示范朗读老师说的话)(语速稍慢,语气低沉)“卡罗纳的母亲去世了,这个可怜的孩子遭到了巨大的不幸。”(郑重、严肃地)“他明天要来上课,孩子们,你们要庄重严肃,热情地对待他。任何人都不许跟他开玩笑,不许在他面前放声大笑。”

  生2:当面容灰白,非常伤心的卡罗纳走进学校时,“我”心里不由得泛起一阵同情和怜悯,大家都屏息凝神地望着他。

  生3:当卡罗纳回忆起以前和母亲在一起的美好情景,放声大哭时,老师把他拉到自己的胸前,安慰他、鼓励他。

  生4:当卡罗纳看到书中的母子插图号啕大哭时,老师暗示大家暂时别管他,同桌的“我”也伸出了热情的手,低声地劝慰他。

  生5:放学时,当“我”跑过去扑进母亲的怀抱时,母亲把我推开了,她目不转睛地望着卡罗纳。

  生6:当“我”发现卡罗纳目光里充满无法形容的悲哀时,我没去拉母亲的手,却拉起卡罗纳的手,和他一块儿回家去。

  3.感情朗读:

  师读卡罗纳表现的句子,生读大家怎么做的句子。

  [评析]留足时间,学生自主阅读,思考。提供表达语言的句式参考,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规范语言,也降低交流感受、口语表达的难度,给予学生大胆发表见解的信心。

  四、品析、想象——领悟“爱”

  1.再次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朗读,看看哪些词句触动了你的心,让你为之一动,为什么?在书上做批注,写下自己的感受。(播放一段轻音乐)

  (师巡视,发现部分学生面露难色)

  师:同学们可以注意文中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看看哪一处描写,哪个词,那个句子特别好,为什么?(学生继续读文,圈圈写写)

  2.学生交流想法:

  师:请同学们来交流自己的`想法。

  生:老师,哪个词你认为用得很好呢?(师一愣)

  师:我认为“屏息凝神”这个词用得很好,可怜的卡罗纳来到学校,同学们屏息凝神地望着他,从“屏息凝神”这个词可以看出同学们不敢有任何多余的表情,生怕任何不恰当的表情触动了卡罗纳的心,只是用和他一样悲伤的眼神看着他。同学们对卡罗纳那深切的爱便在这凝视的目光中深含着了。

  你们也像老师这样来说说。

  生1:我找的是“暗示”:当卡罗纳看到书上的母子插图号啕大哭的时候,老师暗示大家暂时别管他。“暗示”这个词表达出老师对学生,对卡罗纳的关爱。老师会怎样暗示大家呢?肯定不是用言语提醒大家。(为什么呢?)因为用言语来提醒大家,卡罗纳也就知道了,所以老师的暗示可能是一个眼神。

  师:是的,老师把对卡罗纳真切的关心淡化在一个看似不经意的眼神里了。老师时时记着不要伤害到卡罗纳,真是用心良苦。

  生2:我认为“目不转睛”这个词用得很好,当“我”扑进母亲的怀抱时,母亲把我推开了,目不转睛地望着卡罗纳。读到“目不转睛”这个词的时候,我被作者的母亲感动了,一个并不是经常与卡罗纳接触的人,一个同学的家长,对卡罗纳也是如此同情和关心。人们在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卡罗纳,大家都是关心他的。

  (班级响起掌声)

  [评析]对词的敏感是一种阅读素质。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触动心灵的词语,做批注,谈感受,旨在培养学生对词的敏感,深化阅读能力的培养。

  五、爱的延伸:

  1.师:爱,不需要豪言壮语,爱,不需要惊天动地。爱,是一句真诚的话;爱,是一个轻轻的接触;爱,是一个深情的眼神;文中的老师,同学,家长,用自己的真诚理解、安慰、关爱遭遇不幸的卡罗纳。是的,就是这朴素的爱,让我们每个同学深受感动。

  2.你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发?

  3.知道这个感人的故事出自何处吗?

  生:《爱的教育》!

  师:让我们再快速阅读选自《爱的教育》的另外两篇文章

  《我的同学科列帝》和《朱塞佩·玛志尼》——选自《同步阅读》)

  学生自由选择一篇,静静阅读。

  4.走近《爱的教育》

  (1)阅读文后“资料袋”:

  (2)展台展示同学们带来的《爱的教育》。

  (3)师补充介绍《爱的教育》,激发阅读兴趣:(幻灯出示)

  《爱的教育》这本风行全球,脍炙人口的著作,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耗时近十年完成。无论哪一章,哪一节,都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使得全世界各国都公认此书为最富爱心及教育性的读物而争相翻译出版。

  《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说教,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所写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卖炭人、小石匠、铁匠的儿子、少年鼓手、带病上课的教师……以及他们的平凡日常生活。《爱的教育》以娓娓动听的语言和生动感人的事例,启迪人们要爱祖国,爱人民,爱父母,爱师长。

  [评析]推荐文章阅读,挤进课堂,加大阅读的容量。其次,一本好书,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爱的教育》是一生中务必一读的经典,补充介绍,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六、作业布置:

  1.阅读《爱的教育》,在令自己感动的地方做上记号。

  2.与父母交流阅读感受,讨论其中的人物。

  [评析]

  《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作为教师,首先要让文本打动自己,再寻找打动自己的点,以这个点生发开去。《卡罗纳》一文,情意深厚,散发着浓浓的爱的气息。打动读者的是人与人之间深厚的爱,生发的点是什么呢?是人物关爱他人时无声胜有声的情意,是人物的语言,动作,甚至是一个眼神。找准了“点”,就能设计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教学设计以“爱”为线,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感知文本,到亲近文本,走入文本,在畅所欲言的和谐氛围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其次,对于此类情感性强的文章,教师还注意把握好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巧妙地引导学生在畅谈感受时,有效的运用文本的语言,既有表达的冲动,又有表达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裕的阅读时间,“在下水游泳中学会游泳的本领”,丰富阅读量,并延伸到课外阅读中。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细读课文,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究有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3、研读文本,以读促写,能模仿课文的写法来介绍一种小动物。

  教学重点:了解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并能用上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

  教学难点:研读文本,以读促写,能模仿课文的写法来介绍一种小动物。

  教学准备:课本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1)揭示课题

  (2)指名读。

  (3)集体读。

  (4)提问:课文讲述的是一件什么故事?

  (5)过渡,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710节,从陶先生和小朋友的对话中,你对蜻蜓又有了哪些了解?

  2、学生自主阅读。

  3、组织交流。

  4、找出蜻蜓的尾巴和眼睛各有什么特点?完成下列表格

  5、指导朗读。

  6、默读比较,发现课文中描写蜻蜓尾巴和眼睛的两句话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7、师讲解蜻蜒点水

  8、检查预习情况:说说蜻蜒的翅膀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作用?

  9、迁移练习:

  10、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过渡)看起来普普通通的.蜻蜓却如此神奇,孩子们听得都入神了。(引读最后一节)

  孩子们入神地听着。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说着,把蜻蜓还给翠贞。(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有这样的觉悟,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放飞蜻蜓)翠贞看看小伙伴们,孩子们纷纷说: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焦急的心情,希望蜻蜓早回家。)翠贞张开小手往上一送,蜻蜓张开翅膀向空中飞去。

  如果你就是蜻蜓,你想对人们说什么?

  指导朗读:将这些描写陶先生的句子读一读,看看陶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总结全文。

  1、听录音朗读课文

  2、学完这篇课文,你都有什么收获?

  3、师生小结

  四、布置作业

  观察身边的小动物,学习课文的写法来介绍一种小动物。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将本组课文与以前学习过的描写动物的课文从内容和写法上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会在阅读中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2.积累古诗。

  3.通过阅读相关的动物书籍,继续了解动物故事,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做好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延伸。

  课前准备:准备丰自恺的《白鹅》、老舍的《猫》、布封的《松鼠》进行阅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我们以前学习过许多描写动物的课文,例如丰自恺的《白鹅》、布封的《松鼠》、老舍的《猫》,同学们还记得课文的内容吗?(学生简单交流)

  2.现在我们再次阅读这些文章,感受一下课文的内容和写法。

  (学生再次自主阅读《白鹅》《猫》《松鼠》)

  3.我们学习的本组课文也是描写动物的文章,现在同学们再次快速浏览一下,回顾课文的内容和写法。

  (学生浏览本组课文)

  4.本组课文和以前学习的描写动物的课文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1)小组选择其中的两篇进行合作学习,找出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完成下表:

  课题内容相同点内容不同点写法相同点写法不同点

  (2)小组长将学习的结果进行总结,准备在全班汇报。

  5.班内交流汇报

  (1)名小组长将合作学习的结果汇报给全班同学。

  (2)一名小组长汇报完毕,其他学生互相补充,发表看法。

  (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6.教师总结

  我们阅读课文,要善于比较,在比较中总结,在比较中反思,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第二课时

  一、日积月累

  引入:

  以前我们积累了一些古诗,今天咱们一起再积累一首古诗,它叫《马诗》,我们要比一比,看谁背诵得最快。

  (1)学生自己试读,读准字音,读熟诗句。

  (2)指名读全诗,正音。

  (3)你认为这首诗该怎么读?

  (4)指名读。

  (5)这首诗中你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学生提出问题。

  (6)交流一下对诗句的理解,能理解多少就理解多少。

  (7)老师补充学生不理解的地方。

  (8)学生自主背诵,小组内交流背诵的技巧,互相背诵。

  (9)学生背诵展示。

  二、教学课外书屋

  1.老师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的精彩片段

  2.学生交流听后感受。

  3.如果有学生已经看过,可以介绍自己阅读的内容和感受,

  4.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书,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

  5.拓展阅读:《动物来自好人这一边》、《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阿布,我的大象哥哥》

  6.交流阅读体会。

  7.老师向学生推荐动物文学书目。

  (1)中国作家沈石溪的《第七条猎狗》《狼王梦》。

  (2)加拿大作家西顿的《小战马》《红脖子》。

  (3)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荒野的呼唤》《海狼》。

  (4)日本作家椋鸠十的《孤岛野犬》《赤鸟》。

  3.要求学生课外到图书馆和书店寻找这些书籍,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准备读书交流会。

  [评与思:“交流平台”采用表格对比的形式,让人一目了然,教学这一版块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进而让学生明白同是写动物的课文,着重点和所用的写作手法都可能不一样;“日积月累”重在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不要把弄懂诗意作为重点;“课外书屋”只是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教师要作好课外阅读的指导,帮助学生拟订阅读计划,并分阶段开展阅读指导和阅读后的交流,使课外阅读得到落实。]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海燕”这一敢于搏击暴风雨的勇敢形象,学习它不惧怕困难的战斗精神。

  2.进一步学习象征、映衬、对比等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海上景象和海燕的形象。

  2.学习象征手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激趣导入)

  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因此,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在高尔基充满激情的描绘中,海燕的勇敢形象更给人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吗?好,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高尔基的深受列宁、斯大林的赞赏,被誉为“战斗的革命诗歌”——《海燕》又称《海燕之歌》。

  二、检查预习情况(现代文预习6步法)

  学生回答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海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为什么?

  1) 暴风雨即将来临时,海燕是以其革命的激情、迅疾的行动

  表现了对暴风雨的渴望,在海上高傲地飞翔。

  2) 暴风雨迫近时,海燕是一个搏风击浪,积极战斗,以其欢

  乐的情怀,必胜的信念,迎接暴风雨的到来的形象。

  3) 暴风雨将临时的奇观,反复抒写海燕是一个呼唤暴风雨的

  战斗者的形象。

  2、课文赞美海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赞美海燕的勇敢、乐观、大声疾呼的形象,不惧怕困难的战斗精神。

  如:“碰”写出勇敢低飞,触及海浪;“冲”写出迅猛高翔,锐不可挡。用拟人的手法,写海燕斗志昂扬,渴望暴风雨的到来。然后着重写“声音”。正面描写“叫喊”的勇敢,再从乌云听出了“叫喊”的愤怒的力量和胜利的信心,侧面烘托这“叫喊”具有震慑敌胆的威力,运用排比句式突出海燕敢于斗争的精神。

  四、、深入探究

  本文除了海燕,还描写了海鸥、海鸭、企鹅的形象,起了什么作用?

  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海燕形象的'高大。

  五、体验与反思

  1、学习本文后,你喜欢哪一形象?并说明理由。

  2、在你的生活中是不是也有类似暴风雨的考验。面临生活的暴风雨,你应该怎样做呢?试就这个话题,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六、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海燕在海上振翅飞翔时,它会对海鸥、海鸭、企鹅说些什么?试以“海燕的宣言”为题,写一段话,充分表现出海燕的心理活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人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高尔基的《海燕》。

  二、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重音、停顿的处理。

  三、深入研讨:

  1、文中的象征手法。

  象征是“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

  大海的波涛象征什么? 象征革命高潮时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暴风雨象征席卷一切的革命浪潮和风暴;

  海燕象征什么?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海鸥、海鸭、企鹅象征什么?象征害怕革命会破坏它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

  2、象征与比喻的比较:

  两者都是“借此言彼”,有几分相似,但适用的程度和表达的范围上明显不同。

  比喻只是借助喻体形象化地表现本体;而象征不同,用作象征的事物,既是自身,又不仅仅局限于自身,还蕴含着别的意义。而诗的意图,象征的对象,恰如隐身在那别的意念之中。所以象征技巧擅长于用单纯的揭示复杂的,用形象的暗示抽象的,是一种托具体形象、寄深远意蕴的艺术手段。比喻只是一种修辞手法,只针对一种现象。

  如“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这个比喻突出海燕的敏捷、矫健。象征是一种创作手法,往往体现在一段或一篇之中,如果孤立的从一句话来看,不容易看出它的象征意义。如《海燕》作者用象征手法构思全文,把一切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让它们分别象征斗争的形势、环境和各种力量,表现了在1905年俄国革命前夜的社会现象,预示了无产阶级革命风暴的到来。

  四、小结

  作者创造了“海燕”的艺术形象,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海燕》既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的节律和流动感的油画,具备诗的音乐美和绘画美,给人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今天,也可以从另外角度来阅读这篇散文诗,如不惧怕困难,迎着困难前进,与困难斗争,其乐无穷等。

  五、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四。

  2.学习本文后把你的感想写下来。

  六、附板书设计

  高傲飞翔 大声疾呼 穿过乌云

  海燕 勇敢 对比

  海鸥 海鸭 企鹅 胆怯

  不怕困难 迎接困难————战斗精神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会课文中8个生字,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确的书写,会在生活中灵活的运用。

  2、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够体会作者的感情。抓住第三小节重点词语体会“无形的桥”的深刻含义,并结合个人经历交流自己的看法。

  重难点:通过学习,阅读有关于桥的知识,培养学生、能力,鼓励学生学会积累。

  教学策略

  初读—美读—欣赏—感悟

  课前准备 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前几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在泸定桥上战士们的勇往直前和不畏艰险,正是由他们的付出才有我们今天的安定、团结和幸福。出示个中桥的图片,桥现在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桥。我们一起去看看著名作家樊发稼在桥上的思考。

  出示课题:桥之思

  二、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把自己遇到的难认的字写下来,并把课文中难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小组合作学习现在开始。

  学生合作完成在预习时遇到的问题。

  :你们刚才通过合作学习都有哪些收获?

  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做点拨。

  :我们现在来一个朗读比赛,谁愿意首先站起来接受考验?

  请学生朗读课文。

  师生共同,主要是纠正发音。

  这一环至少要3名同学。

  :既然大家课文读得这么棒,生字一定也没问题。

  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课文清晰的为我们分了三个小节,这三个小节中都讲了些什么内容呢?课文会有满意的答案。

  三、美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

  你认为第一小节为我们介绍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写了桥的功能及桥的材料和样式)

  你是从那里读到的?

  学生交流。

  你还知道有哪些样式的桥?

  学生交流。

  :我们的生活中正是因为有了各式各样的桥,生活就更加的方便、美观。

  再次播放桥的`各种图片。

  请你读一读课文的第二小节。你会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请一名同学朗读课文的第二小节。

  朗读情况。

  说一说第二小节为我们介绍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在这一小节中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

  学生自由发言。根据学情进行教学。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桥都引发了你的那些思考?

  学生自由交流。

  请全班同学朗读课文第三小节。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这样的桥存在于心灵与心灵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

  小组合作学习。

  全班交流。

  四、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先记在读书笔记上,再来背一背。全班交流。

  布置作业:

  把自己最喜欢的校节读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收集有关于桥的材料,下节课交流。

  (重点让学生了解这一小节讲的是造型优美的桥,再给人方便的同时,装点着乡村和城市,给人一种美的感受。为我们介绍了两种桥。)

  (理解“幽静”“碧波粼粼”“回旋别致”“魅力”“巍峨雄伟”“浩然坦荡”等词的意思,从而进一步了解桥的美。)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一起有感情的读一读课文。

  大家回去收集了很多的材料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二、全班交流材料。

  教师给予及时的。

  三、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对“幽”“粼”“魅”“*”“巍”等字做重点指导。

  :在本课的生字中,你认为那几个字的书写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

  学生们自由交流。

  指导书写。

  三、你是一位设计师,你会建造一座什么样的桥?请先在小组中交流,把你想到的桥写下来。

  四、全班交流

  比一比谁建造的桥最有特点。

  师生共同。

  五、并布置作业

  写会生字,修改小习作。

  作业设置

  学写生字

  读课文

  写读书笔记

  板书设计

  桥之思

  功能、材料、形式

  方便

  心桥

  课后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的教案03-21

语文《氓》教案02-23

语文园地教案12-16

语文下册的教案03-29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优秀教案02-28

《语文园地》教案02-21

语文母鸡教案02-22

语文《掌声》教案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