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7-19 07:53:06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三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三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景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 会用较小面额的钱币去购物。

  3、教育学生懂得爱护人民币,珍惜人民币。

  4、增加学生生活常识,培养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及他们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知道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能进行初步的实际运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份。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准备各种面值的人民币(10元以下)。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小朋友们,你们到过商店买东西吗?你买过什么?都用什么去买?(用钱去买)世界上的钱有很多种,每个国家的钱都有自己的名称。美国的钱叫美元。日本的钱叫日元。那么,有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呢?(人民币)。

  对,在我们购物的时候,都会用到人民币。(板书:购物)

  二、认识、感受:

  (一) 认识人民币。

  1、问:小朋友,你都了解人民币的哪些知识?能说给我们听听吗?

  2、现在老师这儿有一些人民币,请看大屏幕,你认识它们吗?

  3、下面,老师说人民币的面值,你们拿学具演示。

  小结:在人民币大家族里,有的钱币上有元,有的钱币上有角,还有的钱币上有分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元、角、分)我们的人民币上有国徽,它是我们国家的.法定货币,不要随意损坏它。

  (二) 人民币的进率。

  1、换钱游戏:小朋友,我这儿有1元的纸币,想换你手中的角币,可以怎么换?请把想换的角币放在桌面上。(10张1角、2张5角、5张2角、1张5角5张1角、1张5角1张2角1张1角、1张5角2张2角1张1角)小朋友真能干,换的方法可真多,不管怎么拿,角币一共有10角。

  所以: 1元=10角

  2、我用1张1角的纸币来换你的1分硬币可以换几个?

  得到: 1角=10分

  3、小朋友们真能干,下面我们到银行去换换钱吧:

  5元能换( )张1元。

  2角能换( )张1角。

  5角能换( )张2角和( )张1角。

  (三)人民币的组合:

  小朋友们,你知道屏幕上有多少钱吗?

  ⑴4张1元

  ⑵2张2角

  ⑶1张5元、1张1元、1张5角、1元2角

  ⑷2张1元、2张2角、1张1角

  (四)购物游戏。

  1、 开学已经有5周了,学校门外文具店又购进一批文具。我们一块儿去看看都有些什么?(出示商店画面)谁来说说都有哪些文具?这么多漂亮的文具,你想买什么,就把钱拿出来给同桌小伙伴看。

  笑笑有1元钱,她可以买多少块橡皮。你是怎么想的?

  2、如果买1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

  3、买1个卷笔刀,还差多少元?

  4、想买1块橡皮,2支铅笔,1本练习本,1元钱够吗?你能拿出买这三种文具的钱吗?

  小结:在生活中,我们买东西付钱时,可以把钱进行合理的组合。

  三、货币欣赏:

  小朋友,每种货币都有各自的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货币吧。(介绍:韩国、泰国、美国、欧元、港币的货币)

  四、 总结。

  我们不仅认识了人民币,了解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还尝试了有计划的购买商品。谁来评价一下自己这堂课的表现?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知道一、两位小数的含义,能初步应用,会读,会写一位小数。

  2、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独立探究与发现意识。

  3、让学生认识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

  教学关键:

  一位小数与十分之几的关系,两位小数与百分之几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物品,彩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这儿有一个小朋友,他要到文具店去买东西,不一会儿就买了一大袋东西。每件物品上都有价格标签,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每一件物品的'标价,按照物品标价的特点分类。

  (目的:通过分类让学生把整数分为一类,小数分为一类)

  师:那一小组起来汇报,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要这样分?

  (一类是整元的,另一类物品不是整元的)

  第二组数是小数。(用课件分物品)

  师:通过同学们的汇报可以看出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对小数有一定了解,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小数王国,去认识小数。(板书:(小数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发现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小数,通过自己观察,讨论行到小数的含义。)

  1、认识零点几,发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出示课件

  师:一支铅笔的价钱是0.1元,你们去买这支铅笔需要多少钱?(一角钱)

  我们可以发现什么(1角可以用力0.1元来表示)

  出示一角钱,这是多少钱,帮我数一数有几个一角(10个),也就是多少钱(1元),那么1角是一元的几分之几,1角就是几分之几元( 元),我们就可以得到1角就是 元。

  元与0.1元有什么关系呢?(意思一样,写法不同)

  师:1 角可以用 元表示,1角还可以用0.1元表示,那么 元还可以怎样表示( 元还可以写成0.1元)板书

  2、出示2角钱

  2角钱用元做单位可以怎样表示(0.2元),我们是用什么方式表示的(小数)还可以用分数怎样表示( 元)

  3角呢、6角呢?

  观察: 元还可以写成0.1元。 元还可以写成0.2元,从中可以发现什么(零点几的数就是十分之几的数)

  三、通过米尺量,发现一米几分米

  1、(学生动手操作,巩固零点几的数就是十分之几的数,然后给整数、分数、小数分类)

  师:同捉两位同学合作,用米尺量一量,每一根彩色的长度是多少分米?

  绿色彩条长1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 米)

  还可以用小数怎么表示(0.1米)

  红色彩条长3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 米)

  还可以用小数怎样表示(0.2米)

  课件出示:1角就是 元,也可以写成0.1元

  2角就是 元,还可以写成0.2元

  1分米就是 米,也可以写成0.1米

  3分米就是 米,也可以写成0.3米

  师:上边这些数,你们能不能分类

  1,2,3是整数, 是分数,0.1 、0.2 、0.3叫做小数。

  出示小数,观察他们 的共同点

  (都是小数,都有一个点,小数前一位都是零点几,它们都是一位小数,小数点后面是一位小数)

  师: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十分之几就可以写成一位小数。

  对口令(说分数对小数,说小数对分数)

  2、在认识一位小数的基础上认识两位小数。

  (引导学生学习1厘米= 米=0.01米)

  出示厘米尺

  师:米尺是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一份是1小格,1小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也就是说,1厘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一百分之一)写成:1厘米= 米

  讨论:用小数这样表示?

  3厘米呢?

  观察

  从中我们又发现了什么(小数点后边有两位数的叫两位小数,用百分之几来表示)

  3、认识几点几

  用课件让学生认识几点几

  师:象几角不够1元,几分米不够1米,如果用元、米来做单位,可以用小数零点几来表示,但生活中呀我们常常遇到超过1元,1米的事,用小数该怎样表示呢?接着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出示课件

  1、这儿有一个小朋友它叫小明,他每年都要量身高,上学前班的时候量的身高是7分米,用小数该怎样表示(0.7米)

  现在他长高了,一年级时身高正好是1米,现在他已经是三年级了超过了1米,他的身高是1米几分米,如果用米作单位用小数怎样表示?(1.4米)

  2、怎么想的?

  (先想4分米是0.4米,再想0.4米和1米和起来就是1.4米)

  3、出示钱币图样

  师:这道题在大家又会做又会想,我们来观察这些钱币。

  1元3角=( )元,怎样想

  (3角就是0.3元,1元和0.3元合在一起就是1.3元)

  5元3角=( )元

  50元3角=( )元

  100元3角=( )元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百以内加减法以及整十、整百的加减法口算、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万以内加法的计算应该比较容易掌握,稍有困难的是万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中连续进位的加法的口算和笔算。为此,本课教学中,在注重学生已有的计算基础上,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教师点拨引导为辅的策略,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在积极思辨中发现,在具体运用中理解的方法进行连续进位加法的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自己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推理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养成认真、有条理的计算习惯 。通过情景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是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

  三位数加法中的连续进位方法。

  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创设了十年前我去动物园参观的情境激趣引出课题,与今天再去逛时情境的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出知识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这一环节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的良好数学品质。整个课堂我创设小动物参与的环节,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开课伊始,我通过情景创设十年前逛动物园的情境,与今天学生再逛动物园的情境作对比,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引入今天的知识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既现实、又有趣,同时还受到了环保教育。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中改变学生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汇报自己或小组的成果,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1.课件出示青山县野生动物园相关数学信息。

  (1)思考并回答:对比同一个动物园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2)提出数学问题。

  2.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学生独立计算。

  (2)四人小组内交流算法。

  (3)全班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口算 数线

  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

  尝试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小老师板书,讲解)

  3.小狮子先知道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法时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你愿意告诉它吗?

  4.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补充课题) 6.. 趣味练习,评选动物园环保之家(板演)

  三、联系实际,巩固应用

  这一环节设计了帮森林医生啄木鸟找对错,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两个环节,目的是为了对今天学习的连续进位的加法进行巩固练习。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4-07

小学的数学教案03-24

小学数学教案02-07

小学数学教案07-19

【荐】小学数学教案06-13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06-13

(优)小学数学教案07-04

小学数学教案(精)07-04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07-06

【优秀】小学数学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