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初中>初中历史>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时间:2022-04-04 11:40:16 初中历史 我要投稿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汇编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历史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汇编15篇)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1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仅有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才会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才能具有创造性。所以,教师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本事应成为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下头是我在平日的历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几点:

  一、培养学生阅读本事,让其自我总结教学提纲

  众所周知阅读教科书是获取历史知识、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途径,亦是培养学习本事的重要前提。所以,教会学生阅读教科书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料。而指导学生整理、编写提纲,能够使学生既掌握基础知识,又提高学习本事。因其在整理和自编提纲时,必须先仔细阅读教材,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就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一旦整理出准确的知识结构,知识点也就牢牢固定在知识结构的枝干上,从而使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有了整体框架,有利于学生学习和记忆。

  二、结合课本资料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思维本事

  历史对培养学生的思维本事一向具有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一部分学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历史只需死记硬背即可,而不需理论的思考和理解,以至于他们缺乏学习历史的动力。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应十分注意利用历史学科资料丰富、纵贯古今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从历史知识本身提出各种具有较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我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发展他们的思维。

  三、让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线索,学会抓住学习重点

  历史发展的线索就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学历史教材的特点是范围广、头绪杂、资料多,牵扯到的'年代、地点、人物事件太多,很不容易掌握,所以引导学生在这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中理清发展线索,提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十分重要的。并且在理清线索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尤其是让学生学会如何确定重点,这样就比较容易抓住教材的重点。

  四、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记忆效率

  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所以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是很重要的。在历史教学中,采用以下方法,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并且能取得效果良好:第一,重复记忆法。让学生把知识点分开学习,当时看一遍,一周后再复习一遍,一个月后再重复一次,记得就会比较牢固。第二,重点记忆法。在每一课的教学中挑出重点,让学生重点记忆。这也发挥了教师的重要性。第三,引导学生记忆纲要。如美国独立战争经过的六件大事等。

  经过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反思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指导,对教师成长的至关重要性。仅有经验加上反思才能更进一步的成长。积极努力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在行动和研究中不断提高自我的反思水平,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也仅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培育出新一代具有较强的适应力的学生。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2

  一、课题背景: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探索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人格,真正体现变“教我学”为“我会学”的新观念。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实现个性发展,使自身素质优化,对现有的教学模式、组织、文化、观念来一个大的重建。

  二、概念的界定

  自主学习,是对教学模式、教学组织、教学观念来一个巨大的转变。简言之,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变“讲堂”为“学堂”,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获得知识,而且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合作,使学习不再仅仅为了获取“分数”,而且在学习中获得成长的经验。总之,“学习一生有用的东西”,“教是为了不教”,需要对现有教学方式的一种来一个根本的转变。

  三、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学说高度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在教育中我们需要高扬“人”的旗帜,旗帜鲜明地反对对人的摧残和人的异化。

  2、人本主义理论。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而不是以分数为本。

  四、研究的目标

  1、改变注入式的教学程式,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2、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使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逐渐为教师和学生所接受并成为教学的常态,追求师生共同发展的`生态课堂。

  3、使教学变得高效和轻负担,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使学校和课堂成为学生和教师共同发展的快乐家园。

  五、研究内容

  1、发展性课堂教学的研究。所谓“发展”,就是变化和改变,是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一系列积极的变化。“发展”是与自身的原有状况做比较,是纵向比较,而非横向比较。发展性课堂教学是为学生一生服务的教学,它立足现在,面向未来,让学生“学习一生有用的东西”

  2、教学案一体化研究。教学案一体化有利于沟通教与学、讲与练、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能够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从而使“素质”发展有了时间和空间。

  3、基于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的高效教学模式研究。要教学高效,首要在于模式的高效。要积极研究和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的高效教学模式。

  六、研究的过程

  1、学习当代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我们认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学说,学习生本教育、发展性课堂的有关理论,学习了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理论主张,积极开展讨论,逐步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2、先进教学模式的引进和应用。到外地学教取经,积极探索高效教学模式。从集体备课入手,教师相互听课切磋,积极探索学生自主、积极高效的教学模式。

  3、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方式的探索实践。在班级中尝试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分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尝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为新模式的构建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七、困惑与建议

  1、长期注入式的教学使部分教师和学生的观念逐渐固化,新的教学模式和观念在部分教师和学生的心中很难扎根,任务还很艰巨。

  2、老师个体的探索终究力量有限,要形成合力尚须全体教师合力探索,如此方能攻坚克难,取得成效。

  3、“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关系如何处理,尚须认真探索。仰望 “素质教育”的星空,但面对的是功利教育“分数至上”的现实。如何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能够在“应试”上不输,需要一个高效的应对模式。

  八、研究对象

  林州市临淇镇第一初级中学的全体学生。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3

  写在前面:

  我是一名普通的初中历史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探讨只有两年的时间。从盲目的学习模仿,到现在有目的的自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形成了学生能够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实在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虽然课前我认真准备,课上严密组织,但总会在课后感到不是十分满意,总会有或大或小的遗憾存在。因此,作为教师,要不断钻研,不断学习。要使我们的教学在教师不断完善自我的基础上走向完美。

  现在的历史课堂教学,掀起了一股改革、学习大潮。其实我认为无论是学习杜郎口模式还是学习洋思模式,这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我们作为历史教师要弄明白,我们改什么?

  我们要改的是我们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大体可以分成两种:

  第一、探究式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可以用黑色的眼睛,发现彩色的历史。这种探究式,分成学生自主探究和老师指导探究两种。由于历史学科的特性,学生不可能在生活中通过现象来学史,学生具备的历史知识也有限,所以前种方式在历史教学中极少使用。我们倡导使用的是在老师指导下学生的探究式学习。

  第二、接受式课堂教学方式。老师把系统、准确的历史知识用一定方式传达给学生。这种接受式,也分成两种方式。一是学生被动接受式,这是一种以老师讲述为主的课堂模式,也是传统教学中常用的模式,现在教学设施先进了,可以结合多媒体上课。虽然教学效果可能不错,但不利于学生“发现”,不利于学生形成思辨能力,更不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不能培养学生合作、竞争意识。二是学生主动接受式。这是我喜欢的方式之一。

  我现在采用的是学生主动接受式和老师指导探究式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简称自主探究式。

  我的自主探究式课堂分成五个环节:导入新课、自主学习、点拨探究、知识梳理、同步达标练习。这种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课堂,教师只是一个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我们在“老师的表现机会很少”的情况下,应该如何做呢?我认为历史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件事。

  1.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环节

  根据不同教材内容,不同课型,针对不同学生实际,设计好不同类型的导入新课环节。

  或温故引新,注意前后知识联系;或设置情景,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为理解本课知识做铺垫;或教师直接阐述,娓娓道来,做精彩的开场白,为本课知识说前因说背景;问题导入,激起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促使他们积极地思维,主动地探究;还可以时政导入新课等等。

  这是教师可以自主支配的一个环节。但课堂是学生的,老师要缩短自主支配的时间,因此,导入新课环节要设计得“短小精悍”。

  2.精心设计自主学习内容

  根据课标要求,把属于“识记”层次要求的内容放入这一环节中。

  教师要精心编制自主学习导航。可以做成纸质学案,也可用多媒体展示。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列图表、列提纲、所有内容问题化、填空与问答结合、出示知识网络、图配文等等。

  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环节,学生可以自学完成这一部分内容。当然,遇到问题同学可以讨论,也可以请教老师。因此,教师设计自主学习导航时,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征和符合教学规律。

  3.精心设计合作探究问题

  这一环节是老师引导下的学生探究,也是教师最不好把握的一个环节。

  我们要把课标要求中“理解”“运用”层次的内容或本课难点、重点放入这一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一定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资料(一定要是基本史实,不用文艺作品),做到论从史出。可以设计成问答题的形式,也可以设计成材料解析题的形式,当然也可以设计成小辩论的形式等。

  这一环节要让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当然,也要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指导学生小组内合作,指导学生和其他小组竞争,培养学生合作竞争意识。

  学生讨论时,我们要走下讲台,融入学生,注意倾听,把“误入歧途”的学生“引上正轨”,把说出有价值的答案(不一定是正确答案,也可能是常见易错知识)的学生记在心里。

  讨论结束后,教师点拨前,一定要让这些同学展示自己的成果,鼓励学生大胆探究。

  4.精心设计知识梳理方式

  历史是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梳理知识更为重要。怎样梳理知识呢?

  学生口述、列大事年表、归纳提纲、列图表、画知识树、编写知识卡片等等都是很好的知识梳理方式。

  采用新课堂教学方式之初,最好是师生合作,教师出示“半成品”知识梳理,学生补充完整。随着学生积累了一些梳理方式,同时学习历史的能力也得到相应提高后,学生就可以独立完成,并且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完成。

  5.精心设计达标练习

  教师要深入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习题设计要有针对性、层次性,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强化技能操作,注重综合性。

  在新的课堂教学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在转变。教师不再是灌输者,教师成了设计者,如果设计出现了漏洞,学生就会出现知识欠缺;教师成了组织者,如果组织无序,课堂就会乱成一团;教师成了引导者,如果教师引导无方,抓不住关键,就会完不成学习任务。

  虽然新课改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但学生每个学习环节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能力和水平所限,刚开始用这种模式时,我把每一环节的用语都在课前写好。做设计师难,做组织者更难啊。这不仅需要教师课前的充分准备还需要课堂上的灵活应变。

  新模式教学教师更累,会有很多的困难和困惑。如:教学形式和实效的兼顾,教学资源、教学设施的欠缺,重成绩轻教学的教师评价机制、自身能力的限制,学生的组织培训等等。但我们是教师,担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我们知道“鱼渔有别”。我们要在教改的路上,无怨无悔地走下去。教会学生学习,才是我们做教师的最大成功。

  作者简介:王金芳,女,中学历史教师,河北滦南三中历史教研组组长,被聘为滦南教研室中心教研组成员。有多年历史教学经验,曾多次承担历史示范课的教学任务,被评为滦南县历史学科带头人、几次被评县、市级先进教学工作者,20xx年被评为首届滦南名师。有多篇文章在报刊上发表。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4

  历史教学属于初中教学中比较重要的教学资料,其不仅仅能够增进学生对爱国意识的掌握,并且能提高学生对历史发展的认知度。大部分初中生正处在价值观和性格构成的时期,课堂学习态度比较差,尤其是那些历史任务和历史事件,无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很多实践证明,如果能够将历史故事引入初中历史教学中,则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到达初中历史教学目的。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历史故事的重要性

  1.历史故事贴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

  故事属于人类发展历程中比较常见的传承记忆方法,经过历史故事的讲解能够使人们对民族文化进行有效传承,其和历史记录具有相同效果。但与历史相比,历史故事则更多地侧重于对事件过程的讲述,并且在趣味性上和生动性上更胜于历史。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借助历史故事的讲解能够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因为大部分初中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且对故事具有较强记忆力,所以将历史故事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之中,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经过相关调查发现,初中生对于选择讲故事的教学方法也比较认可,从而为初中历史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2.历史故事能够将复杂变为清晰,抽象变为具体。

  由于故事的.发展一般是对时间的发展过程进行叙述的,所以对于其中的一些细节给予了详细描述。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经过历史故事讲解能够将那些比较难记的时间、地点等引入故事的某个细节,同时将一些相比较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记忆水平。教师在讲故事时,学生还能够体会到历史事件重现的场景,从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贴合初中历史教材的需要。

  经过对初中历史教材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教材不仅仅包括最基本的历史知识,并且囊括一些比较趣味的知识点,对一些比较重要的知识进行适当补充和完善。如果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历史故事教学,则能够丰富课堂氛围,并使课堂资料通俗易懂。

  4.帮忙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初中生所处的年龄是人生观和学生性格构成的主要时期,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如果历史教师能够讲解一些比较正义的、激励人心的历史故事,则不仅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历史资料的了解和掌握,并且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必须影响,帮忙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5

  新人教版历史教材的知识点大幅度降低,重点更加突出,教师如果因循守旧,沿用过去旧的习惯“学”教材的话,势必会使课堂显得十分单薄。其实,新人教版历史教材是支持我们创设教学情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在接受必要的知识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的主动探求、发现和体验。让学生学会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判断、选择,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合理地“用”教材,才能真正树立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我们的历史课堂更加丰满,视野更加开阔,效果更加理想。

  教学反思与探究:

  1、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2、科学备课,寻找课文重难点的突破方法

  3、创设情境,以情入学。

  4、教学形式多样化。

  ① 角色表演。

  如在学习“思想的活跃”这一课时,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表演“孔子讲学”,由扮演“孔子”的同学向学生传授“仁”和“礼”的思想,“孔子”还对两个性格相异的“学生”传授不同的处事方法,学生在表演中,了解了孔子的思想,明白了孔子为什么是“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角色表演体现主动学习,也体现合作精神。

  ②画画。

  如画“山顶洞人的一天”,要从中体现出山顶洞人的生活、社会或已经掌握的生产技术。有的同学画出了男的出外打猎,女的在山洞里做衣服、做饭、带小孩、穿项链……既反映了古人类的生活,同时也加进了自己现代生活的影子,通过老师的点拨,大家也了解了古人类的生活实在是很原始的。

  ③ 讲故事。

  ④辩论和竞赛。

  如学习“百家争鸣”这一内容,让四个小组的同学分别持“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的观点进行辩论,辩论哪家的观点在当时更有用,哪家的观点在今天社会更适用。假设一个现实问题,如“针对破坏校园班集体环境的现象,用哪一家的'观点处理最好?”进行辩论。再如两组学生扮演秦汉时期的文人,两组学生扮演春秋时期的文人展开历史成语故事的知识竞赛,在竞赛前,两组学生都要主动收集资料,并作归纳整理,既主动学习,又有群体合作,学习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进行。

  ⑤ 展示历史模型、图片与资料、小制作等。

  如在学习“青铜器”这一内容时,我们在课室里展出“四羊方尊”模型,在课室的墙上展出几十幅精美的青铜器的图片,上课时由学生作讲解员,带领大家如同走进了青铜时代,欣赏青铜文化。

  又如学习“甲骨文”这一内容前,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甲骨文”,同学们在家长的支持下,把煮过的牛扇骨、猪扇骨、乌龟甲洗干净,在上面刻商朝的文字符号。上课时,同学们拿着自己的小制作互相交流感想,有的说:“很难刻,刻了三个小时才完成几个字,手都起泡了,不知古人用什么来刻的?”“看见许多蚂蚁、苍蝇来吃骨片,不知这些骨片是怎样保留下来的。”有的说:“我做的甲骨文只放了几天就发臭了,不知古人是用什么来保存这些骨片的?”还有的说:“那些字很怪,我一个也不认识。”之后,我们还进行了解读甲骨文的活动,这也充分体现了学习的主动性与合作性、探究性。情景创设的形式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实践,并且不断完善。

  5、设计多层次的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积极思考探究

  例如:教师在讲授春秋战国的争霸问题时可将课文设计成需要探究的问题:

  第一、面对现实形势,假如你是秦国的最高指挥官,你希望中原地区呈现什么景象?你会如何去统治你的国家?但是你的国民又会怎样对付你呢?

  第二、假如你是中原六国的最高领导人,面对中原的形势,你将用什么办法度过难关,对付秦国?

  第三、研究课文内容,分析当时的平民和富人会支持哪一方,为什么?

  第四、商鞅变法的意义是什么?历史的结果是什么?

  这四个问题的编排紧紧衔接,形成一个思维递进的程序,可以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化,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探究精神。善教者必善问,作为教师,应从教学实际出发,所提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力求难易结合;但要注意,脱离教材和学生实际,或深或浅,或缺乏针对性的提问,都将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倡导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塑造学生的批判精神

  如:学生学到“屈原以身殉国”时,老师讲屈原的这种爱国精神是伟大的,流传千古,万人传诵。多数学生认同,认为屈原以死抗争,是为了唤醒民众,死得其所。死得重于泰山。但有的学生认为“留得青山在,不怕无柴烧。如果人人都像屈原那样,谁来继续斗争?”更有的学生认为屈原不算是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因为当国家灭亡时,他作为一个楚国人,应该勇敢地站出来积极组织反抗斗争才是,屈原的死是自杀,是为了逃避现实,是软弱的表现。教师应因势利导,不急于给学生一个“标准和唯一的”答案,而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与想法,鼓励学生继续收集资料,用具体实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求的探究性学习思维。这样不仅化解了学生的误解,又尊重了学生的真实感受,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究表象内在的本质问题,让学生在思考和答疑解难的过程中多角度、全方位来认识和理解历史。

  7、授之以渔,教给学生科学的探求问题解决的方法

  8、开展课堂讨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如,在讲奴隶社会问题时,教师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原始社会的公有制好,还是奴隶社会的私有制好?奴隶社会对历史有什么作用?”时就有学生提出“如果原始社会不进入奴隶社会,好不好”的问题,虽然不尽科学合理,教师却因势利导组织学生讨论,甚至辩论,最终达到“释疑解惑”的作用,学生学习的兴趣陡然上升。

  国家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为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扫清了道路。如何让新历史课程成为教师和学生实实在在体验到的“体验课程”,这就需要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在教学改革中是生力军的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从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出发,运用多种方式着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能够成为认识历史的真正主人。

  总之,课改后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开放性的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知识的课堂教学,新教材对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它能够帮助教师很好的整合知识,引导与点拨学生,驾驭开放性课堂,达到课改的要求。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6

  1.搜集相关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就是做好历史故事的搜索工作,这要求教师广泛搜集材料,尽可能掌握历史故事的第一手资料,同时要选择那些有凭有据、真实可靠的历史故事,弄明白历史故事的来源和来源,尽量选择一些比较典型的故事素材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之中,这样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外,历史故事一般是相对真实的,虽然有些历史故事是后人虚构出来的,可是在必须程度上,能够对当时的基本历史面貌进行准确反映,例如史籍《山海经》中所提及的黄帝擒蚩尤、精卫填海等故事,虽然是经过艺术化的创作、加工而成的故事,可是其能够反映当时的历史背景。然而对于一些完全是编造和杜撰的历史故事,例如穿越类、野史乱史类故事,最好不要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以史为鉴,古为今用,所以,在选择历史故事过程中,教师最好对其历史和现实的联系进行分析,能够从中总结历史的发展规律,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从而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学有所获。此外,初中历史教师要尽可能地开发口述性史料,例如对《社会生活的变迁》中改革前后生活状态的变化过程进行适当讲述,此时教师能够鼓励学生回家后,让长辈讲那个时代的历史故事,从而帮忙学生对这段历史

  故事有全面认识。

  2.在教学中根据需求恰当地引入历史故事。

  与正常课文相比,虽然历史故事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可是不可能一节课的'所有时间都用在历史故事讲解上,因为这样一来不仅仅无法到达预想的教学效果,反而会使课堂教学失控。可是为了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以便他们能够长时间坚持良好的听课状态,以确保课堂教学资料被充分理解和吸收,此时就需要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某个环节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资料相符的历史故事。例如在讲解东汉历史时,教师能够向同学们讲解与神医华佗有关的故事。而在讲解楚汉之争时,能够将著名的鸿门宴讲解给学生听。在讲解西汉时期相关的人物和历史时,能够为学生讲述《史记》作者司马迁的故事,尤其是他所写的历史巨作。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适当插入历史故事,不仅仅能够调整学生的听课状态,并且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他们能够对历史资料有深刻认识和掌握,从而有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3.在课堂结束后穿插历史故事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即将结束的时候,历史教师能够为学生讲解一个或多个与课堂教学资料相关的历史故事,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课堂资料的理解和掌握。在讲解历史资料时,对于一些学生有自我的看法或者不太清楚的问题,能够适当穿插一些历史故事,这样能够帮忙学生更好地了解课堂知识。例如商鞅变法,虽然在秦国的发展历程中,商鞅变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可是最终商鞅被施以车裂之刑,这时大部分学生会替商鞅惋惜。此时,教师就能够经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对商鞅变法的重要作用有正确认识,能够将秦王派兵追杀商鞅的片段讲给学生听,讲述商鞅逃亡入住客栈的过程中,客栈人员借助商鞅的法令拒绝了他的请求,这样能够让学生明确即使商鞅被杀,可是商鞅变法仍在继续实施这一事实。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7

  初中历史课堂优化原因

  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对中外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人类发展史的脉络,了解中外著名历史人物、事件在推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培养正确的认识能力,强化核心素养的渗透和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能够汲取历史文化的精华,传承历史文化的思想,摒弃糟粕,在学习、运用和发展等方面取得较大的进步。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在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步骤的确定、教学方法的使用等方面,都要立足核心素养,进行不断的创新优化,使每个教学步骤都渗透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逐步掌握运用历史文化的能力,能够科学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在促进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提高“以学促用,学用结合”的素质,实现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目的。

  立足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核心素养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下,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围绕中考的内容,讲解考试知识点。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尖子生来说,学习成绩不错,但是,对于多数一般的学生来说,这样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对历史课程产生厌烦心理,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状态中,教学质量和效果可想而知。在素质教育教学理念下,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化对其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立足核心素养,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和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成为教学重点。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围绕教学目的,提出引发学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寻求解答问题的途径。这样就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使学生在查找资料、探究的过程中,对历史知识有一个更为充分的思考,使学生掌握了分析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了学习能力。比如,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中《三国鼎立》一课的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三国演义》中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分组讨论东汉末年政权崩溃的时代背景,分析其中重要人物、事件的作用,明白维护祖国统一的现实意义,从而提高了学习能力。

  立足核心素养,深入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会有这样的体会,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有差别,在这样的心理驱使下,一个班级的学生也就有了好中差的档次之分。历史课程教学也是一样,教师通过学生一个阶段的学习成绩,把学生分类,就不会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而立足核心素养,就要把每个学生的潜能挖掘出来,使大家围绕学习目标共同努力。学生的学习能力的确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其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存在着发展的空间和可能性,都具有不同的潜能。潜能的开发本质是把学生的潜能激发出来,使学生具有掌握新知识的能力。教师应立足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情况,不断地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挖掘自己的潜能,从解决简单的问题做起,由浅入深,不断提高学习目标,积极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立足核心素养,端正学生学习的态度

  历史课程教学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精神,灵活的学以致用的能力。立足核心素养,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学会用全面、客观、公正的方法评判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的一系列问题,端正学习思想和学习态度,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立足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初中生与小学生相比,已经具有了独立意识,依赖心理不断减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这个特点,立足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让学生做学习的管理者,自觉承担学习责任,针对每堂历史课、每个单元的学习,明确课前如何预习,课上如何思考、听讲,课后如何做练习或者参加实践活动。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都要依赖于兴趣。”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的内在动力。对学习有无兴趣,既是反映教学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质量,就成为众多教师不懈追求、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在课堂中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课堂效果的体会。

  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知识的价值。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点,使得很多学生感觉历史“无用”,若教师再不充分发掘历史学科知识的价值,把课上得枯燥乏味,就很难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众所周知,历史知识是丰富多彩的,历史又是与现实紧密联系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注重联系现实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让学生认识到学好历史知识用处很大,就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唐朝历史时,可以让学生深入思考“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带给我们的启示,教师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总结出:一个国家要强盛,必须重视人才建设和制度建设,注意减轻人民负担,大力发展社会经济,重视文化教育事业。今天,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要推向前进,也需要处理好这几个方面的问题。在《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一课中,学习商鞅变法中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时,针对班级管理中的量化考核制度进行分析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以小组及个人为考察对象的量化考核,与商鞅变法中的编制户口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经过这样一分析,学生就感到学历史很有用处,从而,就对学好这门课程有了积极的认识,学习的兴趣也就提高了。

  其次,利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传统的历史教学大多是“一支粉笔一本书”,教师讲重点,学生划重点,考试考重点,一味的“满堂灌”自然提不起学生的兴趣。现在,各学校电化教学手段都比较齐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录象片等先进教学方式,适时播放一些历史或考古记录片,展示一些图文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上,可以采取自由辩论、小品表演、论文答辩等适合学生特点的活动,唤

  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让学生走进历史遗迹,走进历史博物馆,搞社会调查,让学生体验“走进历史”的`真切感受。

  第三,多角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和思维的积极性。历史课堂提问应该摒弃那些只做“是”或“不是”之类简单判断的缺乏思维性的问题,多设置思维含量高的有效问题。一是要设置揭示教材隐性知识的问题。所谓隐性知识就是教材中隐含的、并非一目了然的知识点,如知识的实质、知识的区别和联系等,将这些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有一定的深度,既能提高学生的探求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比如,让学生分析康有为和孙中山思想的不同特点,并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就可以有效地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二是要多设置一些指向明确,符合学生思维实际的小切口、深分析类问题,避免那些大而空的问题出现在课堂上。举例来说,讲授唐朝晚期的历史时,让学生分析“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这句话是否正确?为什么?就是小切口深分析的题目,思维含量相当高。通过这么一个问题的剖析,就能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唐朝灭亡的原因,并很好地锻炼了其历史思维能力。中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化的时期,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只是简单地、机械地记忆历史知识,而是渴求利用历史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因此,在课堂上多提出一些思维含量高的问题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第四、挖掘趣味性材料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初中历史教材里穿插的有趣小故事还是挺多的,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例子作生动讲述。对于难度较大但书中又没什么解释的知识点,教师应尽可能选择有趣味的或贴近生活的角度去讲解,举出一两个例子,让学生感到有趣和亲切,他们才会主动去学,从而轻松地学到知识。比如在学习《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一课时,在对诸子百家思想学习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讨论题:“你认为在我们班级管理中,哪些思想主张比较实用?”学生讨论非常激烈,各抒己见,阐明理由,同学甲主张以儒家的“仁、礼”思想管理班级,滔滔不绝的阐明理由;同学乙已急不可待的把手举得老高,他主张依法家的法治思想更管用,对于那些屡教不改者就应该以严格的班规进行处罚?小小的一个问题,激发了他们的热情,百家争鸣的局面再现在了课堂之中。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9

  历史教学作为一门语言的教学,其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言语技能,即运用语言的本事,所以其课堂教学具有不一样于其他课程课堂教学的特点。我经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根据中学教材的资料编排突出了对这种本事的培养,采取了指导性的学案模式,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运用,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历史的课堂教学应当反映这种特点,以用为主,树立一种“大历史教学观”,使有效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首先是教师观念的转变。历史教师要转变的第一个观念是:历史教学不是语言知识的教学而是言语技能的教学。过去,由于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历史教师过分强调历史知识的教学,不注重分析。这次中学历史教材的改革为教师观念的转变奠定了基础。然而传统考试的“余威”仍在,考试依旧是教学的指挥棒。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是应当懂得如何在这两点找到一个平衡点。值得高兴的是中学历史教学大纲适时进行了调整,明确规定将降低语法试题的难度,减少知识性的客观题,重点培养学生的言语本事,在言语运用中学习语言。

  教师观念转变的第二个方面是:由以本为本向以用为本转变。历史是一门不断发展的语言,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它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历史教材只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媒介,学生要学好历史就必须融入历史的海洋,跟上历史发展的步伐。所以我也时常在教材教学的`基础上随时把鲜活的历史输入教学,让学生能够感受历史,能够使用历史表达自我的思想。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单一、呆板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并且不能体现语言的生动性,而多种教学方法能够刺激学生的不一样兴奋点,抑制大脑疲劳。计算机辅助教学使教学方法的运用有了广阔的天地。无论哪种教法,其基本出发点是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应当是学堂,是学生学习的天堂。课堂教学应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历史学习的特点决定了讨论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特殊意义。历史课的讨论法应具有更广泛的资料,更自由的民主气氛,不但能够讨论本课的问题,并且能够用历史发表自我的见解,纵论国内国际的是是非非。而讨论课是在考验教师对整个课堂的驾权本事,在平时教学活动中,经常有学生在讨论课时不用历史,或者是说与本堂课毫无联系的话题,这需要教师时常督促。

  在这一年的教学活动中,我觉得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维持课堂纪律,如何使教学活动在一种简便,民主的气氛下进行。到底作为一名教师应当用何种姿态应对学生。教师在不能体罚的情景下,还能采取哪些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这些都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10

  1、史料教学是对学生学习方式进一步转变与培养创新能力的有力支撑。它使我们改变了传统的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树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习意识,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思维,不断激发学生的新观点、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史料教学使历史课堂充满活力,丰富多彩。多种形式的史料呈现给学生,充分调动了他们的感官与思维,培养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课本中的.知识与观点掌握更加牢固,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从而提高了历史课堂的容量与效率。

  3、史料教学是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极大考验。教师要想将其作用最大、最好的发挥出来,首先需要对课标和教材有到位的把握,立足课程选取史料;同时要对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思维特点有充分的了解,才能保证学生既能看懂,又感兴趣,且受启发、有收获。另外选取材料时,应首先利用好课本中的史料,让学生养成认真阅读课文的好习惯;课外的史料教师也应对其科学性、准确性加以甄别,尤其在使用影视及文学作品时要考虑它与史实的区别,不要仅仅追求标新立异,以免误导学生。同时在使用时还应考虑是否能很好的为学生解决问题,突破重难点服务,要考虑史料的运用价值,避免为了用史料而用史料,从而增加了学生负担。在文字资料的运用上,尤其是古代史,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功底。

  4、史料选取要有时代性。学生学习历史的目的除了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以史为鉴,学以致用,利用所学解决现实问题。因此史料要与现实、与生活紧密联系,具有时代感。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11

  最近听了部分老师的公开课,感到老师们都在努力实践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看得出他们都付出了很多心血,这很可贵,值得我学习。

  我想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是看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果的实效性。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学生在互助和展示自我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课堂是学生的,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不要干预学生过多,整堂课按老师精心设计的思路走,这样老师累、学生循规蹈矩,失去教改的本意,教师应该尽量少作为,“无为而教”。学生出现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引导解决,学生展示的精彩老师及时肯定,学生表现得不够好,老师要给予鼓励,不要表现出不满或批评,一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以后不愿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不能重形式,模式化,模式化的东西没有了发展的空间,是学习了别人外在的东西,好像“买椟还珠”,这无疑是课改进入了误区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学生在展示学习成果时,不说废话,去掉自我介绍,直接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课堂时间才能有效利用,学习的内容更明确。课堂是不是自始至终都应是热闹的?我想应该是静动结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期需要安静的课堂环境,自主完成学习目标后,同桌互换交流,解决不了的小组内交流解决,然后展示学习结果及遗留问题,老师及时评价并解决遗留问题。练习的处理也应动静结合。这需要老师耐的住寂寞,给学生留足自主学习的时间,最后出场收拾残局。以上是我自己的想法,不一定正确,只是纸上谈兵,自知在教学上远远落后于其他老师,说出来与大家交流,希望老师们不要见笑。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12

  未来学家预言:未来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掌握学习方法,不会自己钻研问题、缺乏预见能力的人。

  所以,教师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应成为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历史这一学科的知识有着具体性,它包括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条件、过程、地位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即每一社会、每一个国家的发展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

  这就要求学生锻炼思想,独立钻研,通过动脑、动手、动口,独立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此外,在历史教学中还必须要求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其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包括培养学生利用已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学历史知识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以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认识现在、预见未来,“鉴古知今”、“鉴往知来”的能力。

  “授之以渔”是我国历代教学的经验结晶,从现代教学论来认识,“教学”的真正含义应是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教师只有让学生自己学会读书,教会学生学习,才是传授了打开信息之锁的钥匙。

  只有掌握学习方法,才能步入攀登科学顶峰的阶梯。

  在平日的历史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探索,摸索出了“把学法指导贯穿在历史课堂教学始终”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编写学习提纲,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教科书是获取历史知识、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智能的重要前提。

  因此,教会学生阅读教科书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由于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综合性和史论性的特点,学生在初读时容易遇到许多障碍,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基础差、阅读不得法,抓不住重点,所以,在起始阶段,我重点训练学生的阅读方法,通过提问引路、审题启示、疑难突破、重点探索、提纲导读等多种方法,把学生引到自觉阅读的轨道上来。

  例如,在教授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大变革时期的社会经济》一课时,我首先给学生指出:社会经济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方面,农业方面包括工具、技术和经验、水利及成就;手工业方面包括冶炼、陶瓷、纺织、造纸、市场等。

  然后指导学生按上述提示阅读教材,找出本课中的重点知识,学生很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逐渐学会模仿教师编写提纲,教师应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自编提纲的练习机会。

  学习新课时,多让学生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试编。

  学完一个单元后,可让学生编写单元知识结构,抽象出历史阶段的本质特征,从而把新闻记者引向新的高度。

  例如,在讲完世界历史第一册中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1789──1814年的法国》时,要求学生列图表分析英、美、法革命进程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代替一种旧的社会制度必须经历激烈、曲折、反复的斗争这一历史规律。

  指导学生整理、编写提纲,可以达到使学生既掌握基础知识,又提高学科能力的目的。

  这是因为:首先,学生在整理和自编提纲时,必须先仔细阅读教材,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只有真正理解各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它们所处的地位,才能把知识点有效排列起来,这就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一旦整理出准确的知识结构,知识点也就牢牢固定在知识结构的枝干上,从而使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由面成体,构成基础知识的立体之树。

  其次,学生在编写提纲时,必须对教材进行分析、归纳、概括,通过思考使教材内容变得条理化、要点化,这无疑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第三,学生在掌握了编写方法后,可以依照这种方法去整理编写同一类历史现象的知识结构,这有利于学生归纳同类历史现象的共同点,同时由于具体现象又具有特殊性,这又迫使学生注意区分同类现象的不同点,对培养学生比较历史现象能力有积极意义。

  第四,学生在复习、整理编写历史结构时,能帮助自己迅速查出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从而进行针对薄弱环节的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思维能力

  历史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部分学生由于受传统偏见的影响,仍认为历史是一门知识性学科,只需死记硬背即可,而不需理论的思考和理解,所以,他们缺乏学习历史的内驱动力。

  为此,教师应十分注意利用历史学科内容丰富、纵贯古今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从历史知识本身提出各种具有较强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他们

  求知的欲望,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促进他们大胆地驰聘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发展他们的智力。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注意做好几点:第一、要科学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设疑要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先感知后概括,亦即从具体史实入手,去归纳某种结论或道理,以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如讲华盛顿会议,先让学生概括背景、时间、地点、内容结果,然后进一步设疑:华盛顿会议的召开是否消除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为什么?从而揭示出帝国主义的矛盾,为这一体系的崩溃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埋下伏笔,使学生了解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

  第二,要把握好度,难易适中。

  太容易会流于平淡,学生不屑于回答,更无助于启发思维,太难会使学生如坠迷雾中,所以设疑要难易适中,循序渐进。

  第三,要激发思维兴趣。

  爱因斯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通过设疑,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意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会使教学事半功倍。

  例如,讲《美国内战》前,教师首先设疑:八十年代美国民意测验结果,开国以来四十多任总统最受尊敬的是林肯,出身平民的林肯何以在美国人民心中有如此崇高的威望?大家知道《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作品吗?那位伟大的林肯曾对这部书的作者斯托夫人说:“一部书导致了一场战争。”那么这部书导致了什么战争呢?它的原因、性质、结果如何呢?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己去认识、分析、概括和评价,这样便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教学效果较好。

  三、教会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抓住学习重点

  历史发展的线索就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学历史教材的特点是范围广、头绪杂、内容多,牵扯到的年代、地点、人物事件太多,很不容易掌握,所以引导学生在这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中理清发展线索,提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在开始讲世界史时,首先指导学生看教科书前的目录,然后教师概述世界史的分期、每个社会阶段的特征、基本内容等。

  在讲世界近代史时,要让学生明确必须抓住三条基本线索,即:资本主义发生、发展以及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和战争,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在理清线索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确定重点。

  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四方面去确定教材中的重点:第一,能够说明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观点的内容;第二,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第三,属于“中国之最”、“世界之最”的内容;第四,教科书上有插图,课后有练习题的内容。

  学生掌握了上述原则,就比较容易抓住教材的重点。

  四、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记忆效率

  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所以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是很重要的。

  在历史教学中,我常采用以下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率,效果良好。

  第一,分散记忆法。

  让学生把知识点分开学习,当时看一遍,一周后再复习一遍,一个月后再重复一次,记得就会比较牢固。

  第二,趣味记忆法。

  如讲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统治时期,要求学生记住当时的派别:大资产阶级、雅各宾派、热月党人、督政府、拿破仑,要求学生记成“大鸡鸭,热都拿。”第三,引导学生记忆纲要。

  如美国独立战争经过的六件大事。

  商品经济的大潮涤荡着传统观念,它要求新一代靠自己生存已经不是空洞的命题,而是现实社会的要求,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学会生存的能力提高到培养现代人的高度来对待,只有这样,才能使新一代人有较强的适应力。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13

  “教学”顾明思议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老师们都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的自信心,以及对学生的关爱,教师们付出了很多。怎样让老师的付出收到更好的效果?还需要培养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尊其师,才能信其道”,我认为,培养老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不断学习,用丰富的知识,能力,高尚的人格魅力征服学生;

  二,工作中,面对学生,老师们要相互维护,不要相互拆台;

  三,老师与学生之间发生冲突,要告诉学生:你即使有理,也要用合适的方法与老师交流,要学会适应老师,与老师顶撞是不尊重老师,是不对的。同时也要通过恰当的方式与老师坦诚交流,指出老师工作中的不当之处,而不要幸灾乐祸。

  四,学校要经常开展尊敬师长,感恩社会的思想教育,形成良好的校风。

  反思

  在历史课的`讲授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回味,并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感情丰富的语言做铺垫,讲解适可而止。如果把所有问题都讲尽讲透,就大大损害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被动学习、懒于思考的习惯,使本应“育人”的过程变成“愚人”的过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习,但不可以代替学生学习;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分析、思考,从而自己明白事理,掌握规律。而引导学生学习,就需要从教师的讲授开始。所以历史课堂既离不开教师的讲授,也要给学生留下思考回味的时间和实践。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14

  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感受探究知识的愉悦

  本节课主要讲了两个问题:三角贸易和“日不落帝国”在印度,再三角贸易中有图,所以我就充分利用图来学习本课内容,让学生结合图学习三角贸易的兴趣起、经过及影响,大约看了近十分钟后,我让每个组的同学画出简单的三角贸易示意图(选一个代表到黑板画),然后每个组对照图进行讲解,问题出来了:有的同学在图中把欧洲、美洲、非洲的位置画错了,有的同学在讲解中出现了问题等,整节课就在学生的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中轻松度过,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同时也巩固了地理,从而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还补充了这一部分的相关内容,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满足了学生的愿望。

  至于“日不落帝国”在印度这一部分,因为内容不多,且较容易记,所以学生学的也较轻松。最后还有充足的知识巩固和当堂检测时间,及时检测所学知识,效果较好。

  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是我们每个老师的愿望。我相信,只要方法得当,学生一定表现的更好。

  点评:

  本节课的突出特点:

  1、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自己创设的快乐环境中主动探究,实现知识的掌握,情感的升华。

  3、教师注意放手,给足学生充分的自主学生时间(让学生结合图学习三角贸易的兴趣起、经过及影响,大约看了近十分钟),这是有效合作、有效讨论、有效展示的前提。

  4、注意发现课堂即时目标(有的同学在图中把欧洲、美洲、非洲的位置画错了,有的同学在讲解中出现了问题),在学生的板演、陈述等形式中发现问题,进而成为课堂的目标,成为要解决的必须。

  5、尽量实现学习过程的愉悦,感受学习的快乐,这是我们教育者的责任。王老师在尝试探索,并有了一定的收获。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15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又一个学期结束了,经过历史教学,让我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初中历史教学反思。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总有让我挖掘不完的东西。下头我对初中历史教学作以下反思,与大家共勉。

  首先,把学生学习历史的进取性调动起来,一个关键性问题,联想式教学方法是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经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进取性和主动性,到达显著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所以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此刻新课程实施以后的资料,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要求教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其实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到达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所以,我个人是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教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生活海洋里尽情畅游。这种以教师的点拨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教师共同进行探讨、交流的教学方式,我把它叫做联想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正好适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因为此刻的学生,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理解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杂志、书刊、网络等,所以获取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明白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很多的历史知识,教学反思《初中历史教学反思》。他们明白美国布什再次当选总统和这次“海啸”带来的灾难,明白当今中国“韩流”“肆掠”……他们勤于思考,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本事极大的广阔性,善于独立思考。

  其实我们的历史也是丰富多彩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自然科学等都有历史的影子。历史知识与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如此相似的,那么,历史教学过程应当是多姿多彩的,其中关键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这种联想式教学方法。就是贴合青少年心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力求做到将历史贴近学生,贴近当代,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时刻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东西。这种联想式教学法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温故知新”。首先温历史之“故”而知新。例如,要讲中国的改革开放,能够先经过商鞅变法的例子来分析。商鞅变法得到多数人的支持的`史实,使学生体会到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贴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古今同理,结合当今我国的改革开放宏伟大业这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措施。这样经过温习以前的旧知识来理解、深化当前新知识,还能够巩固旧知识。

  其次温其他科之“故”而知新(联系各学科的知识)。历史包罗万象,涉及中学的所有科目。如关于商鞅变法的例子,还能够联系到语文中的典故:“徙木赏金”、“立木为信”。数学方面,有圆周率的计算者祖冲之等。语文的课文背景是历史,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的发展的历程,是历史;历史的思维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就属政治的范畴;地理与历史更是息息相关。再次温课外知识之“故”而知新。这个“故”不是所有学生都了解,但恰恰是这一点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进取性,最让学生有自我实现的空间,并且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例如,讲到英国侵占西藏地就能够提到《红河谷》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表现西藏民风的纯朴,武器的落后,但这种武器并没有使他们屈服于列强,而更激起他们捍卫民族,捍卫国土的高尚气节。讲到华盛顿创立美国的赫赫战功,同时谢绝连任,就能够提到当今热点布什再次当选总统,但美国历史上没有连任三任的总统的贯例。讲到《文学艺术》部分,能够提到中央2套的《鉴宝》,让他们明白中国文化遗产的价值,还能够起到保护中华文化遗产,这也是大家不可推卸的职责。

  以上这些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总之,历史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每位历史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在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我们每位历史教师都要抓住时机,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02-04

关于初中历史教学反思06-29

【热门】初中历史教学反思02-14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范文03-09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反思03-17

初中历史个人教学反思02-16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15篇)11-03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15篇11-02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精选15篇)02-14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精选21篇)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