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作文>小学作文>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

时间:2022-03-17 09:05:16 小学作文 我要投稿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15篇)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1

  我的家乡是江苏的淮安市,我的家乡风俗非常多,如:春节时吃年夜饭、放鞭炮、中秋节吃月饼、端午节吃粽子、庙会,这些都是传统节日,我想肯定在各个地方都有这些风俗,一年一度,给平凡的日子点燃了一起激情,大家听说过节,总觉得那天喜庆了好多,而且不光是过年过节的风俗,平时的一些需要注意的风俗,大家也都是特别自觉的遵守,所以我想中国的传统和风俗就是在人们一辈一辈地遵守中,慢慢地发展与演变,流传至今。我记得最深的',在淮安的风俗就是庙会。

  我这个人本来就爱热闹,其实淮安人都非常热情,非常爱热闹。在庙会时,表现得就更加积极,更加明显。我听我奶奶说旧时,迷信活动中最大的是庙会,在中国传统中,确实庙会是属于迷信的,而且次数频繁。如农历正月初九玉皇大帝诞辰;四月初八释迦牟尼诞辰;二月十九南海观音香期;三月初三幡桃会;四月廿眼光菩萨香期;五月十七都天庙香期……每次大的庙会,城市各家都挂灯结彩,庙会上结扎的彩轿、彩亭等等,大家都积极的去过这些节日,在这一天中置办热闹的装饰品,来营造这些热闹的氛围。除此之外,在船上习俗也比较多,我们家以前有一条船,多数的时候,爸妈都是在船上工作着,一年中以春节和中秋节最为讲究,除要供祭公鸡、鲤鱼、猪头外,还要烧香磕头,并要用公鸡血从船头挡浪板上往下流,称为“挂红”。过年节时,上桌的菜肴,哪一样都不能吃光,意谓要“有余”。有时我也跟爸妈在船上过节,所以我妈从小对我在这些细节方面要求特别严格,我懂得这些都是比较严肃的事情。

  虽然现在觉得这些都是迷信,可是每次遇到这样需要禁忌的细节的时候,我还是会遵守,因为习惯已经养成,风俗的存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它不是迷信,而且人们的一种信仰,一种约定。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2

  “轧太平”这个词不知道大家听说过没有,这大概是每个海宁人刻在骨子里的一个词。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海宁的袁花镇有“轧太平”的习俗。小时候素不知为什么有这样一个节日,只知道每到这天,大街小巷一片热闹。

  我从小跟着外婆在袁花镇长大的,对此已十分熟悉。到了这天,外婆总会早早地叫我起来,我便手忙脚乱地把衣服胡乱套上,急着要去庙会,外婆却不急不慢地梳妆打扮。我很疑惑,她梳着头发对我说:“今天是潮神的生日,讨个喜头,让潮神高兴高兴,明年的收成说不定就好喽!”小时候的我却懵懵懂懂的。

  我本以为起得早些,人肯定不多,但人们的热情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人群熙熙攘攘的,一大片黑压压的头,我总是凭着身体的优势灵活地穿梭着。这里的商贩不是一个一个的,而是一堆一堆的!叫人眼花缭乱,花花绿绿的食物玩具,让我把父母的'嘱咐全抛在了脑后,欣喜地看着这些小东西,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庙会上的花样层出不穷,让视觉、听觉和嗅觉全部满足。吸引我的远不止如此,那摊面上的小玩具是我的最爱,平日里眼馋,今天是潮神生日,外婆是绝不会拒绝的。我总会挑挑拣拣,那个也想要买这个也想要,又不好意思要求外婆买,最后总是扭扭捏捏地拿起几个给外婆,欣喜若狂地抱着走。

  外婆总是等我都买尽兴了,再牵着我的手去庙里边上香供烛。我素来不怎么喜欢这么严肃的环境,趁着外婆不注意玩会儿玩具。有次,那玩具竟还发出了声,惹得周围人都往我这看,外婆极其严肃地白了我一眼,嘴里喃喃着,大意是给潮神道歉惊扰到了他。我百思不得其解,这潮神怎么可能真实存在呢?

  长大了,知道的便多了,潮神是老百姓的一种希望寄托,庆祝潮神的生日,是带着十足的尊敬在里边。虽然对于年幼的我只是玩的快乐罢了。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3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年年的元宵佳节,晚上吃过元宵,我们一家人都要兴高采烈地去赏灯。今年因为疫情没有闹元宵,我不由得想起了去年元宵节观灯的情景……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节日的夜空彩灯一闪一闪,就连树都是五彩缤纷的,每个人都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到公园赏灯,特别是我家的.淘气妹妹一出门就消失在花灯中。

  公园到处是花灯,空中挂着的精巧别致,广场上摆着的辉煌壮丽。各种各样的造型,从远处看去简直是一片花灯的海洋。花灯按类排列,有猜灯谜系列,动物系列,故事系列……让人目不暇接。

  我正陶醉在花灯的世界中,耳边传来一个奶声奶气的声音:“奶奶,快看,大胖猪!”我回过头,只见有个小男孩指着一盏肥猪灯,手舞足蹈,看样子甭提有多高兴了。在“猜灯谜”区,一位大哥哥盯着花灯上的字谜兴致勃勃地猜着,猜这个不是,猜那个也不是,时而还和旁边前来观赏的人讨论着……

  我随着人流往前走,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奶奶颤巍巍地走过来,她看着前方龙飞凤舞的花灯,激动的说:“今年的花灯好美的,比往年还要好!”我看着那飘亮的凤凰尾翼,彩色的羽毛,不由得啧啧赞叹,感觉自己也身临其境,变成一只美丽的凤凰。

  随着人流不知不觉已经走到了花灯尽头,一看时间已到半夜,时间过得好快啊!所有赏灯的人们还意犹未尽,依依不舍地徘徊在公园里,不停地拍照……

  元宵节的灯会,多么令人神往啊!但愿疫情早日结束,祖国从此山河无恙,国泰民安,我们年年都有美丽的灯会!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4

  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意味着大地复苏,送来了新的气息。在这一天,我的家乡有一项很有趣的习俗——咬春。

  传说有一年立春,一位老道士来到一个村庄,见村中静悄悄的,没有一点过节的气氛,心生疑惑,四下打听才得知许多村民都患上了一种奇怪的病,四肢无力、头晕目眩,只能卧床休养。老道士观察了一会儿病人的症状,便开了一张药方给村民。药方上没有什么奇珍异草,只有一种极其普通的东西——萝卜。吃完萝卜的村民们果真好了许多,当村民们去感谢那位道士时,人已经不见了。于是,大家为了感谢与纪念老道士,每到立春之日,都会吃一些萝卜。

  现在的“咬春”,已经不再局限于萝卜了,春饼、春卷、青菜面等等许多食物都成了“咬春”这天的主角。在我的家乡,春卷就是“咬春”最主要的食物。做春卷要准备好春卷皮、香干和荠菜。荠菜是一种能打开味蕾的草本植物,将它与香干组合在一起,就是一道春天特有的美味!

  瞧,先将薄如蝉翼的春卷皮铺在手心,将拌好的馅均匀地铺成长方形,用手灵巧地将其裹好。春卷包好以后一排排放好,就像一个个小福袋。等油热了,小福袋们便带着浑身的福气向油锅奔去。随着时间的流逝,小福袋们纷纷换上了金黄的衣裳,诱人的'香气四溢,我的口水也止不住地流下来。一口咬下去,香干和青翠的荠菜就顺着筷子跑进了我的嘴巴,鲜香又美味,一种大自然独有的芬芳充斥了我的口腔,舌尖上绽放了一朵美丽的花!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人的家乡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这份独特的风俗不仅仅只是一种习惯,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份祝福、一份期盼!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5

  一提起清明节的习俗,人们脱口而出的必定是“扫墓”、“祭奠”。可在我的家乡江苏,最热闹的还要属“撑会船”了!

  按照我们江苏的规矩,在节日当天,家家户户的男人们会聚成一团,进行“撑会船”的大型活动。会船围绕着中间的三条主船进行赛跑,三条主船上悬挂着三角龙旗,这是当地会船上一个标志性的旗帜。每一条会船上,撑船的人是左右两排的,若仔细看,大家撑得竹篙篙头上绑着红色和绿色的彩绳,求个吉利。

  “撑会船”这个习俗也有一番来历呢。相传,南宋时期,抗金英雄岳飞由楚州奔赴兴化,驻军于缩头湖相连的水荡中操练水军,并多次与来犯金兵激战于此,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不少英雄葬身于此。就这样,老百姓为祭奠身亡战士的英魂,每年清明节开展撑篙子船活动,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这个习俗。

  以前常常听爸爸给我讲撑会船的比赛现场,不过好在,我也亲眼看到过激烈的比赛现场。“咚……咚……”随着有力的鼓响,几十艘龙篙子船上百十个小伙子,立刻挥舞起那结实而粗壮的`、赤裸着的胳膊,忘情地、没命地摆动着那细长的竹篙,使出浑身力量,打起百般精神。神采飞扬的小伙子们,每一个动作都整齐划一,每一声口号都动人心弦。刹那间,大家都成了粗狂豪迈的汉子,一个个涨红了脸,鼓起了腮帮子,全身积蓄的力量都喷发出来……一艘艘龙篙子船犹如一只只离弦的箭,飞速赶超着对手,在威风凛凛的“龙头”的带领下,摆动着龙尾,直冲终点。这时,观众们也不闲着,大家都为自己支持的队伍呐喊助威着,这此起彼伏的声音融成了一片。

  一年一度的“撑会船”活动可真热闹!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6

  阿拉的年夜饭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照阿拉宁波人的老规矩,过年从腊月中旬就开始了呢!老话说得好:“廿三祭灶,廿四掸尘,廿五做豆腐……三十晚上守岁”喜庆的气氛延续到元宵节。最让我们小孩子期待的是大年三十那顿热热闹闹、有滋有味的年夜饭啦!

  年夜饭的准备,从大清早就开始了。瞧,各家各户去菜场进行大采购“鲳鱼,透骨新鲜。”“买点年糕,好做烤菜年糕嘞!”“看看咸蟹,看看这红膏……”吆喝声此起彼伏,热闹极了。购置完成后,打道回府。这时,阿拉宁波的.厨房恐怕已经忙成一团,准备年夜饭了。

  制作年夜饭时,小孩子能参与其中的,大概就是包汤圆了。据传,汤圆起源于宋代。现在,宁波最有名的招牌是缸鸭狗,还流传着“三点四点饿过头,猪油汤圆缸鸭狗”的顺口溜呢!一般来讲,传统的芝麻汤圆需要准备糯米粉团、猪油、黑芝麻馅材料,先把糯米粉团分成数十块,再把猪油馅和芝麻馅搓成小球,手指钻洞,把馅料放进去封口,揉搓成圆,就大功告成了。即便是脸上、手上沾满了白白的粉,我每次对包汤圆这事儿还是乐此不疲,兄弟姐妹聚在一起做一件事,家里充满欢声笑语。看着锅里寓示着“团团圆圆”的汤圆,我也满是自豪感。

  瞧,一道道菜琳琅满目:热腾腾的暖锅讨了个新年的好彩头,蕴含着团圆红火的寓意;鲜爽嫩滑的咸菜黄鱼汤让人们不禁咋舌;年糕预示“年年高”,咀嚼着绵软的年糕,就像飞上了天般开心;清蒸鲳鱼、腌咸蟹、蒸鳗鲞干……最后每人一碗汤圆。全家围坐一起吃顿年夜饭,这一年的辛苦烟消云散,未来的一年充满期盼!

  在阿拉宁波,春节洋溢着欢声笑语,不知此时的他乡,又是怎样一番热闹景象?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7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在山西忻州,忻州有很多有趣、好玩的风俗习惯。

  过春节的时候,我最喜欢的就是——蒸花馍。精致美观的花馍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除了过年,当地的孩子过十二岁生日,结婚办喜事都要蒸花馍,图个吉利。花馍能够捏成各种形状的,十二生肖、各种花鸟等,应有尽有,连工艺复杂的龙凤都能捏出来。一个花馍,简直算得上是一件艺术品。

  我过十二岁生日时,奶奶说要送给我一份厚礼。我十分好奇,所以跟着来到厨房。到底要做什么呢?在我一再追问下,奶奶最终说出了这份厚礼——花馍。奶奶在案板上撒了些面粉,拿出发好的面,就在案板上使劲揉搓,不一会儿就揉出了一个大面团。“面团不能太硬,否则蒸出的馒头容易裂开,也不能太软,否则成不了形。”我似懂非懂地在旁边点了点头。揉了好长时间,奶奶将大面团切成几小块,又娴熟地揉搓起来。我询问奶奶要做什么样子的,奶奶想了会儿,说:“做十二生肖!”她拽了一点面在案板上搓,越搓越细,最终在较粗的那一端用剪刀剪开一个小口,在两侧粘上黑豆,一条小蛇便做了出来,栩栩如生。之后,奶奶又揪了稍大一点的面团,捏出上下大小一致的形状,轻轻拉出耳朵,用剪刀在靠上的面部中间剪了一下,在中间的身子部分剪出手脚,再用红豆做眼睛,兔子也做好了。奶奶用蛇缠住兔子,名为“蛇盘兔”,祝我节节高升,我高兴地拍起掌来!

  后来,我还听奶奶说,“鱼”指五谷丰登,“龙”指时运亨通,“莲”指喜气迎门……“花馍”,这种民间艺术寄托了人们的美好追求,我们不该让它失传,应当永久保留下来。因为那是老祖宗们留下来的东西,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去学习、研究,把它发扬光大!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8

  我的家乡山西忻州过春节的时候,有很多习俗,今日我给大家介绍其中的一项——蒸花馍。花馍表达了人们对完美生活的'向往,除了过年,小孩子过十二岁生日,结婚办喜事都要蒸花馍。花馍能够捏成不一样样貌的,十二生肖,各种花鸟,技艺高的连龙凤都能捏出来,这往往是民间女性一展灵巧手艺的大好机会,一个花馍,就是一件艺术品。

  我过十二岁生日时,奶奶要送给我一份厚礼,我十分好奇,所以跟着来到厨房,到底要做什么呢?我一再追问下,奶奶最终说出了这份厚礼——花馍。奶奶在案板上撒了些面粉,拿出发好的面,就在案板上使劲揉搓,不一会儿就揉出了一个大面团。奶奶还说面团不能太硬,否则蒸出的馒头容易裂开,也不能太软,否则成不了形,我似懂非懂地在旁边点了点头。揉了好长时间,奶奶将大面团切成几小块,又开始揉起来,我询问奶奶要做什么样貌的,奶奶想了会儿说要做十二生肖。奶奶拽了一点面在案板上搓,越搓越细,最终在较粗的那一端用剪刀剪开一个小口,在两侧粘上黑豆,一条小蛇便做了出来。之后,奶奶又揪了稍大一点的面团,捏出上下大小一致的形状,轻轻拉出耳朵,用剪刀在靠上的面部中间剪了一下,在中间的身子部分剪出手脚,再用红豆做眼睛,兔子也做好了,奶奶用蛇缠住兔子,名为“蛇盘兔”,祝我节节高升,我高兴地拍起掌来!

  之后我了解到,“鱼”指五谷丰登、“龙”指时运亨通、“莲”指喜气迎门。“花馍”这种艺术我们不应当让它失传,应当永久保留下来,因为那是老祖宗们留下来的东西,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去学习,去研究,去把它发扬光大!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9

  还记得父母对我说过,他们刚来到钟楼区,这里只是一个并不繁荣的地方,不像现在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这天,我让妈妈带我去了解一下钟楼区的发展情况和去看看我们原来住的周家村。

  奔驰在常州钟楼经济开发区的马路上,看着两旁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马路上一派车水马龙的景象和四周随处可见的绿化,我仿佛感受到了钟楼区宏大的发展前途。妈妈告诉我,昔日这里只是一大片农田而已,几十年发展至今,这钟楼区经历过了无数的风风雨,真的很不容易。听着妈妈的话,又看看这一大片生机勃勃、繁荣昌盛的景象,不难想象,钟楼区发展至今,经历过了多少的风风雨雨。

  妈妈告诉我,钟楼区还是一个集聚文化内涵的地区。听说最近运河五号创意街区展览了钟楼区小学生的美术作品,我决定一探究竟。走进运河五号,仔细看着这个从一家纺织厂改造过来的创意街区,我发现了许多常州钟楼区发展的足迹,找到了一些与纺织企业管理有关的提示标语和激励人们工作的锦旗。从这另外的发现看出,钟楼区的'企业有了区政府的良好规划,才能更好地投入到产业生产当中来,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带动了各行各业的产业链,让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这真是钟楼区发展到如今繁荣昌盛的景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紧接着,我们来到了五号展区,这里就是展览钟楼区小学生的美术作品的地方。一走进大厅,我顿时怔住了:好一派华丽的景象!

  只见到处都展览着我们钟楼区小学生的优秀精美美术作品,墙壁上贴的,柜子上摆的,栏杆上挂的……到处都有,令人目不暇接,而且品种也很丰富,绘画作品、布艺作品、陶艺作品、纸艺作品样样俱全。走近一看,我发现每一件作品都是无比精美的,几乎天衣无缝,仿佛这些美术作品都是出自美术大师的手里的。

  从这一件件精美的美术作品可见钟楼区教育也不逊色,练才艺都是“从娃娃抓起”。学生作品美,除了天赋以外,大部分功劳都归功于老师。没了老师的精心指导,哪来学生们简直巧夺天工的作品?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10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会有不同的风俗和特色,我们顺德也有不同的民风民俗。想知道吗?那就接着往下看吧。

  春节是广东最重大的传统节日。顺德的春节也有自己的地方特色。从农历十二月中旬开始,家家户户就会去商场买过年的必需品,最少不了的就是红瓜子、开心果、龙江煎堆等.

  在腊月二十三的晚上,按照习俗是要送灶君上天,有的叫“谢灶”、“送灶”或“祭灶”。祭灶的贡品一般都是一碗炒米,两片片糖和一些水果。谢灶时用一个大盘子,装着祭品去拜。

  置鲜花是家家必置的。这时候,大家都会去迎春花市。迎春花市大多数是在农历的12月28日至到除夕都会举办。到时候,数以千计的人都会去“行花街”。

  到了除夕夜,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吃团圆饭。这一晚,比较大的孩子就会帮忙“拜神”。而小点的孩子就四处串门,跑去玩,大人做大人的',小孩做小孩的。到了11点,那更是小孩们的天下了。每个孩子都拿起挎包,跟着“大部队”去派财神了。只要一听到哪家在放鞭炮,我们就立刻寻着声音赶紧去找。找到后大喊一声“财神到!”大家就一窝蜂地跑进别人家里。一边对人家说吉利的话,一边给别人财神纸,别人就会给你一封红包。据说家里来的孩子越多,今年就会财源滚滚。

  到了年初一,早上大人们匆匆忙忙地煮斋。吃过斋后,便会有一些人来家里拜年,当人快要走时,我们主人家就会往别人的袋子里放慈姑和桔。初一至十五,亲友或相识的人互相拜年时,已婚或年长者要给未婚者或小孩一封红包。

  到了元宵节,家家户户吃汤圆,在一起聊天。过了元宵节,春节就大概结束了!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11

  河南民间剪纸历史悠长,在南宋周密的《志雅堂朵钞》中就有一段描写出售剪纸的盛况,由此看来,早在宋代剪纸已经在民间流传起来了。

  剪纸的由来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从前有一个叫做“花丫头”的人,她只能靠剪名堂纸来赚钱养活自己可是奔忙一天只能赚几分钱。她心里想着肯定是我技术不好,剪出来不好看,所以没人买我的剪纸。她四处拜访,偶然间她看见路口有一位老奶奶在给别人剪纸,老奶奶手上的'剪刀像活的一样,转几个圈就完成了。花丫头立刻前去拜师,可老奶奶不紧不慢的从后背拿出一把剪刀说:“孩子,你把它磨好,再来找我。”花丫头日复一日地磨,磨石也换了一块又一块,花丫头在这个艰难的磨剪子的过程中,技术不断提高,终于磨了一年,把剪子磨尖锐了,可是她再去找老奶奶却再也找不到了。他拿着老奶奶的剪刀去剪名堂纸,剪得差不多和真的一样,从此花丫头名声大起。

  剪纸要的是耐心,手不能乱抖动,剪错一下,这张纸就废了(但可以废物利用哦),眼也要集中注意力。想要好看不只要有高超的技术,还要心平气和,心不能烦躁,要把自己当成剪刀,这样剪出的纸才好看。剪纸也可以任由你的发挥,任由你的想象,剪出你自己独一无二的剪纸。

  河南剪纸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由一张纸和一把剪刀然后“嚓,嚓”几下就完成了;第二种是由你勤劳的双手撕(但是你的指甲必须很长才能做手撕画),手撕画在我们当地可有名了,只要你技术高撕出来可好看,怎么样,剪纸有趣吧!

  我真自豪我的家乡有这样优秀的风俗,希望他永远的流传下来。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12

  元宵被称为“小年”,也是一年当中很重要的节日,这一天成都会有哪些风俗呢?

  元宵节必不可少的就是吃汤圆,这也是众所周知的事。这一天我们一大早就得起来包汤圆。包汤圆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头一天就得把皮儿给和好,只需要用开水把糯米粉冲好,慢慢搓成团状,留着第二天包汤圆用。第二天一早外婆会把芝麻和黄糖放到一个石头做的容器里使劲捶打,直到它们充分地混合到一起,馅儿就做好了。这时候全家老小就回一起到灶前包汤圆,首先在搓好的`皮团上揪下一小块,按成皮饼,握在手中,再用勺子舀一勺馅儿放到皮儿上,再包裹起来,一定要包紧,不然等会儿就会煮烂。

  汤圆在锅里煮,我们在外面等。汤圆一出锅,我们眼睛都掉到里面去了,吞下嘴里的口水,拿起勺子就开始吃汤圆。小孩子都狼吞虎咽得吃,挣着抢着去舀第二碗;而大人们都会细嚼慢咽地吃,觉得好不容易过个元宵,吃个汤圆,就要细细品味。

  吃完汤圆,大人们去聊天,小孩们去玩耍,一起等待着晚上的活动。

  元宵节的晚上,大街小巷都会挂起花灯,有红的、黄的、绿的,有长方形的、圆形的、花型的。大人们都会牵着小孩的手,去看花灯、打灯谜。听说猜出最难的灯谜,就回得到一碗免费的汤圆,这可吸引了许多大人纷纷上去破解这个“难题”。小孩们则会去制作他们自己的小花灯,带回家做纪念。还会有小孩去找老师傅玩皮影。大街上充满欢笑声、说笑声,好不热闹。平时早早就睡了的孩子,今天精神好的不得了,大家把这个元宵节所有的乐趣都放到这个晚上了。如果自己愿意的话还可以去祈个福,祈求自己这一年平安健康、多财多福。

  元宵过完,也就证明年也过完了。大家就会去工作、上学。像这样的热闹,又要再等上一年。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13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的祖国是如此之幅员辽阔,民俗自然也种类繁多。东三省的面积虽不是很大,却占据了“鸡首”。在东北,家家户户逢年过节都要吃饺子。

  要吃饺子怎么办?上街买?不!在东北黑土地上生活的人家,都自己包饺子,韭菜馅儿的、芹菜馅儿的、萝卜馅儿的、白菜馅儿的、猪肉馅儿的'‥.....一应俱全。

  一天早晨起床后,我走出房间,一出门就看见姥姥、姥爷正在厨房准备包饺子用的食材。我仔细想了想,却算不出这天究竟是什么日子,耳朵里只有菜刀剁肉馅儿时碰撞砧板时发出的咚咚声。我走过去细细一瞧,只见姥爷正挥舞着手中的菜刀,卖力地剁着馅儿。手中的刀就似一条银龙,在屋外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转过身去,却见姥姥正揉搓着一个面团。面团已经变得白白胖胖,摸一摸,凉凉的,软软的,很舒服。

  又过了一会儿,姥姥和姥爷都站到了餐桌前,两个人分工合作:一个揪面球、擀饺子皮;另一个放馅儿,把饺子包好。姥爷手持擀面杖,把刚揪下来的小面球放到身前的面板上,左擀擀,右擀擀,看似无章,实则暗藏玄机,只一眨眼地工夫就“变”出了一张薄厚均匀的饺子皮。姥姥接过饺子皮,拿起一把小勺,舀了点馅儿进去,紧接着便用手指把饺子皮“缝”了起来。不知为何,姥姥总能舀出适量的馅儿,还能把饺子皮包得似件精美的工艺品。我不禁赞叹起了姥姥、姥爷的手艺。

  又是一转眼的工夫,午饭已经上桌,饺子的香气侵袭着我,我下意识地拿起了筷子,夹了一个饺子,蘸了点蒜泥,一口下去,齿颊留香。我不知道自己吃了多少个,只记得午饭过后,我挺着圆滚滚的肚子,躺在床上动弹不得了。

  饺子是东北的一种美食,包饺子、吃饺子也是一种独特的风俗。一个元 宝形的饺子中,蕴含了东北人民别具一格的民俗和家乡的味道。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14

  “三月三,庙会场,熙熙攘攘人流淌……”每年的三月三,我的家乡都会举办盛大的庙会。今年,我跟着爷爷参加了这个盛会。

  来到庙会现场,但见人山人海,来来往往,年轻的姑娘三五成群,年迈的老人拄着拐杖,小娃娃骑在爸爸的肩膀上……每个人都喜气洋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手擀面、杂酱面、油泼面、担担面、刀削面、阳春面……”街道两边,一家家商贩一边娴熟地展示自己的技艺,一边声嘶力竭地叫喊着。爷爷紧紧拉着我的手,向庙会的中心走去。

  一路上,除了吃喝,玩乐的东西也应有尽有。泥塑哨子各种各样,让人爱不释手;手工编织的竹篮小巧精致,让人依依不舍;小猴拉车和变魔术的赚足了人们的眼球;上了点岁数的婶婶、阿姨们,忙不迭地挑选花布和毛线;套圈儿的摊位前,挤满了想试试手气的孩子们,看,有的孩子看上了一盒弹珠,有的孩子喜欢漂亮的发 卡,有的瞄准了小手 枪……

  “西山王母开盛会,摆下蟠桃请众仙。上八洞,下八洞,唯独没请孙悟空……”看,前面有位老匠人正在捏面人,他嘴里说着,手上不停地捏着,这次捏的是“孙悟空偷蟠桃”。只见老人拿了一些粉红色面团,一捏、一搓、一压、一挑,一个粉嘟嘟的大仙桃就做成了。接下来,他拿起一块五彩的面团,压扁,做成了一条虎皮裙。再拿起另一块,用手搓来搓去,做成了如意金箍棒。最后,他拿起身边的小人,给他穿上虎皮裙,插上金箍棒,抱起大蟠桃,嗬!一个抱着大蟠桃的孙悟空活灵活现地出呈现在人们的面前。爷爷二话不说,掏钱买下了它。

  我举着这个面人儿,跟着爷爷循着喧天的锣鼓声,来到了大戏台。戏台上的演员穿着色彩鲜艳的戏服,浓妆重彩,咿咿呀呀地唱着。可是,我听不懂他们唱了些什么,硬拽着爷爷走开了。

  傍晚时分,我跟爷爷离开了庙会现场。然而,那琳琅满目的商品,那沁人心脾的香味,那激荡云霄的笑声……却在我的脑海中久久没有散去。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15

  每逢过年,大家都要回到自己的家乡过年,其中,有一项祭祖的活动是不可少的。我国的祭祖方式非常多,有的以一个村庄为团体、有的以姓氏为团体。到了祭祖先的日子,大家聚集起来,来到村里的祠堂祭祖,但是,我家乡的祭祖与众不同。大年三十,就是家乡祭祖的日子了。家乡的祭祖是每家每户自己祭的。我家吃好午饭便开始祭祖宗了。

  首先,祭祖是从近到远的,所以,先是太太(是家乡的土话,也就是爷爷奶奶的爸爸),祭祖的食物丰富多彩,既营养又美味,比如:蹄胖,鸡,鸭,年糕,糕点,水果,不可以少的,接下来的菜是根据他们自己喜欢吃的菜来烧的,太太喜欢吃汤圆、带鱼、鲫鱼……所以,奶奶也烧了这些菜肴,等菜肴摆上桌,左右两旁还要摆上一排小小的酒杯,奶奶把它们满上黄酒,每个酒杯右边放上整整齐齐的筷子,然后,还得点上一对大红蜡烛,等所有食物摆上了,接着,家里人开始一一叩头祭拜,过了一会儿,要把许多的纸钱啊,金元宝啊……烧掉,就好像把这些钱给他们送去似的。

  我在边上看着奶奶烧纸钱觉得好玩,也情不自禁的去帮忙烧。接着,是祭我太太的'爸爸妈妈了,我们也这样和前面的形式摆了起来,在这期间,我还闹出了一堆笑话呢!比如:我在帮妈妈折金元宝,站的累了,一屁股坐到了祭祖的凳子上,于是,妈妈似乎尖叫着说:“小桐!你不能坐上去的,这是让太太们坐的,你怎么能抢他们的坐位呢?”我说:“哪来的人呀?”“哈哈!哈哈!

  这是我们想像的,其实,他们已经不在了,我们是为了纪念他们!”奶奶大笑说,在场的人,不约而同的笑了起来。还有一个笑话,我看见奶奶端出了一碗香喷喷的汤圆来,我正准备吃,就被奶奶大喝一声:“不能吃啊,这是太太们吃的。”我也笑了,我想,我怎么这么傻呢?接着,这样的形式,一桌一桌的摆了过去,一共摆了6次呢……这次的祭祖宗让我回味无穷,既让我知道了家乡祭祖的方式,又让我吃到了祭祖的非常多美食!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风俗的小学作文11-13

家乡风俗小学作文11-03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12-23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12-20

小学家乡的风俗作文01-27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12篇02-14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14篇01-23

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8篇)03-07

精选家乡的风俗小学作文4篇10-13

家乡风俗的小学作文15篇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