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赠刘景文说课稿

赠刘景文说课稿

时间:2023-01-14 13:56:5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赠刘景文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赠刘景文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赠刘景文说课稿

赠刘景文说课稿1

  1教学目标

  1、会认“刘、菊、残、君、橙、橘、”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3、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刘”。

  2、多元吟诵,练习背诵。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赠刘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题:

  师:同学们,在前面的几篇课文里,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多姿多彩,我们认识到了秋天的美丽。你们知道,在古代诗人的眼中,秋天又是怎样的景色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秋天有关的《古诗两首》。(相机板书)

  2、生读课题(齐读)(指名读)。

  3、书写“首”字。

  二、教学《赠刘景文》

  (一)故事铺垫,理解课题。

  1、师:同学们想听故事吗?好,竖起耳朵听哟!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刘景文,他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当时他已经50多岁了,可是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天闷闷不乐,心情很不好。他的好朋友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书写“刘”字。

  (二)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1、自由读课文

  师: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自由地把这首诗读一读。(出示要求把字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

  2、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那你们知道这首古诗前两句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课件出示这两句诗)(指名说,板书:荷菊)

  3、师:同学们的回答真棒,来,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

  4、“荷”字的教学。

  ①出示荷花荷叶图

  师:同学们,图上画了什么?

  师:看到这么美的荷花,让我想起了一首小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②老师一边描述一边出示荷叶干枯图(重叠在荷花荷叶图上)

  师: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秋天来了,你们看荷花变得怎样了?

  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

  理解:擎雨盖

  ③反复读:荷尽已无擎雨盖。

  5、“菊”字的教学。

  ①出示菊花图。

  师:秋天来了,菊花开了,多美的菊花呀,天气一天比一天凉了,早上还看得见霜呢。出示菊残图(重叠在菊花图上),你们看这菊花怎样了?

  ②理解“傲霜枝”。

  师:当我们感觉到天气冷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怎样?

  师:那你们看看:菊花的花枝,光着身子却依然挺立着,这是一株什么样的菊花呀?

  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

  ③反复读“菊残犹有傲霜枝”。

  ④对比朗读。

  ⑤书写“枝”字。

  6、教学“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①师:我们跟着诗人再一路走一路看,你会发现秋天还有更美的景色在前面呢。

  ②出示橙黄橘绿图。

  师:除了橙子、橘子,还有哪些果实也是在秋天成熟的?这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这就是秋天的美呀!(板书:橙橘秋之美)

  所以诗人苏轼怎么说?指名回答,齐读诗句。

  ③书写“记”字。

  【设计意图】本课在教学生字时,相信学生能够独立识字,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并提供平台让孩子当小老师。而且遵循语文识字的基本规律,通过图片帮助孩子直观理解词意,迅速解开质疑,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三)读中悟情,多元吟诵。

  师:同学们虽然理解了诗意,可还没有读出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味。下面老师教你们读古诗的一个方法,好吗?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体会读。

  3、个人比赛读。

  4、男女生比赛读。

  5、齐读。

  6、指导背诵。

  7、多元吟诵,古诗新唱。

  (四)拓展延伸,美在秋天。

  (五)书写生字:首刘枝记

  1、师:同学们,苏轼把这首诗送给了刘景文,我们现在就来写一写诗中的这四个生字。

  (写字之前要注意写字的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脚放平,五指执笔笔杆正,一寸一尺和一拳。每个生字写2次,争取第2个比第1个写得好。)

  2、集体评价。

  三、全文总结

  四、板书设计

  4、古诗两首

  赠刘景文

  荷菊

  秋之美

  橙橘山行

  教材简介:

  杜牧的《山行》是苏教版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所以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目标预设: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

  2、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设计理念:古诗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须建立在每个学生独特的心灵体验上,尊重学生自身的知识构建。古诗文化博大精深,贵在积累,教给学生一些古诗学习的基本方法,使他们能在课外迁移运用,在更广泛的学习天地中,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并体会作者的情感。各种形式的朗读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导航策略:

  一、背诵古诗,激发兴趣。

  1、你喜欢读古诗,背古诗吗?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用最凝练、简洁的语言表达出诗一般的境界。四季皆入诗,四季皆入画,你能从你了解的古诗中找出描写四季的诗来背一背吗?

  (师根据学生背诵情况及时鼓励,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

  2、(多媒体出示:连绵的群山,满山火红的枫叶)同学们,说说你看到的景象。

  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千古名句。

  (屏幕画面出示一首正楷的.《山行》,把学生带入了如梦如诗的境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山行》,从诗中去领略一番秋天山林的美景。

  二、读诗题,知诗人

  1、出示《山行》。读读课题,想一想题目是什么意思?(在山间行走)

  介绍作者杜牧:唐朝晚期著名诗人,和杜甫合称大小杜。(让学生交流,教师适当补充)

  杜牧在山间行走,会看到些什么呢?让我们赶快来读读诗吧。

  二、初读诗歌,落实读通。

  1、师范读。

  2、指名读,结合读指导读准节奏,读准字音。

  3、说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并板书到黑板上。

  4、结合画面,讨论交流疑难字词。

  三、精读诗歌,体会意境。

  这一环节主要通过角色转换——孩子成为诗人,完成情感体验。

  你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

  诗中哪些地方告诉我们是深秋呢?

  (“霜叶”“寒”“晚”表示季节)

  1、创设情境:深秋,天气已经很冷。远处山林中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马铃声,那是诗人杜牧坐在马车上正慢慢走来……此时此刻,诗人看到些什么呢?

  2、出示彩图,观察:说说看到哪些景物?结合观察,引导认识景物,并感受景物特点。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远上寒山”

  (一个“远上”再现了“山”的绵延起伏;一个“寒”传神地刻画了“山”的凄清寒冷,让人产生一种悲秋之情。)

  (1)引导观察:你看到的山是什么样子的?是一座吗?感情诵读“远上寒山”,体会“山”之连绵起伏。

  (2)阵阵秋风裹挟着片片黄叶向诗人吹来。此时,站在山坡上的诗人会有何感受?从哪个字能读出诗人这种感受?感情诵读“远上寒山”之“寒”。

  “石径斜”

  (一个“斜”字把我们的思绪带到了飘逸的远山之中。)

  (1)诗人面前是一条石头铺就的小路。这是一条怎样的小路呢?借助简笔画理解“斜”字。

  感情诵读“石径斜”体会石径的弯弯曲曲。

  “白云生处有人家”

  (1)看图体会:有白云的地方是什么样子的?感情诵读体会“白云生处”的虚无飘渺。

  (2)看图体会:人家在什么地方?感情诵读“白云生处有人家”,感受虚实结合的诗意画面。

  (3)感情诵读一句,加深体会。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过渡:诗人坐在马车上,忽然叫道:“停!停!停!”这是因为什么呢?

  (2)生先自由读2句说说原因。结合孩子的说,引导感悟:

  “枫林晚”

  (1)看图想象:夕阳照耀在枫林上,是怎样的景象?感情诵读体会

  (2)理解“坐”字,想象此时诗人看到此景会怎样说?

  (3)你感受到作者的心情如何?

  “霜叶红于二月花”

  (1)生看图说说枫叶是什么样子的,想象二月开的红花是什么样子的?

  (2)感情诵读体会霜叶之红。

  (“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鲜明地表白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之情,而“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赞美之情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以致作为名句千古流传。)

  四、感情朗读,学会背诵

  1.想象着诗歌意境,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指名朗读

  3.听录音朗诵后再次练习美读古诗,体会情感。

  4.现在你就是诗人,请你来到画面前高声吟诵。

  五、生字教学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2.观察字形,说说怎样识记和书写。

  3.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提醒学生注意:“径、枫”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霜”是上下结构的字,写的时候是上宽而扁,下长而宽。

  4.学生练习。

  5.小组展示,欣赏评价

  作业设计

  美美地背诵古诗,说说意思

  请你画一幅秋景图,然后配上这首古诗,并把古诗美美地背诵给父母听。

赠刘景文说课稿2

  1.小学三年级语文《赠刘景文》原文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

  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菊残:菊花凋谢。犹:仍然。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须记:一定要记住。

  正是:一作“最是”。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2.小学三年级语文《赠刘景文》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擎雨盖”指荷叶。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学会本课生字,重点理解诗句中“尽,擎,残”的意思。了解诗句的含义。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和背诵古诗。

  ③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赠刘景文》是《古诗三首》这课中的一首诗,也是学生理解较难的一首诗,因此,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以后学习古诗的教学打下基础。所以本课打算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通过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3)情感与价值目标

  ①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浓浓的秋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②通过学习课文,唤起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3、教学重、难点:

  ①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利用画面再现,从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②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二、说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诗理的能力,避免逐字逐句的讲析。本课侧重从搜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想像讨论交流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

  三、说教法、学法:

  1、谈话激趣,营造气氛。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古诗,在课始让学生诵读有关秋天的古诗,不仅达到调动以往的学习经验,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为学习本课作了铺垫,营造好气氛。

  2、掌握方法,主动学习。

  语文教学,不是教师故弄玄虚的卖弄,也不是教师讲述教师本人的读书心得,而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文章乃天成,妙手偶得之。”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一定数量的古诗,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本课教学中,我不打算面面俱到,而是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后主动学习。

  3、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所以语文教学要把学生带进教材,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的人文性。所以采用“想象训练”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这样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学生在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四、说教学程序:

  1、教具准备:课件,古筝曲。

  2、教学流程:

  我的教学设计分为五个步骤:

  一、牵手秋天,诵读秋诗

  二、研读诗句,领悟诗意

  三、介绍背景,感受深意

  四、指导诵读诗句

  五、情境迁移,感悟深秋

  3.小学三年级语文《赠刘景文》教学反思

  《赠刘景文》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教学这首古诗时,我把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以及体会诗人的情感作为教学的重点。

  在学生读通古诗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联系对题目的理解,想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学生认真地读古诗、思考,提出了几个不懂的地方,如“擎雨盖”“荷尽”“傲霜枝”。因为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是建立在对事物感知的基础上,所以我引导学生看图、回忆夏季荷花盛开的样子,体会荷花此时的生机勃勃,想象秋季荷花开败的情景,借助课前搜集的“秋菊”图理解“傲霜枝”,在师生对话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理解了几个难懂的词,降低了诗句翻译过程的难度,也加深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对诗人情感的感悟。接着引导学生深入品读古诗,启发学生边读边思考:“诗中描写了哪些秋天的景物?作者写了这些景物,想想哪些地方最能吸引你,然后认真地读一读,想想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阅读是个性化解读的过程,此教学环节给了学生空间,也突出了古诗本身所特有的“留白”的魅力。学生通过读、思考,很快归纳出了诗句描写的景物:荷花、菊花、橙子、橘子。顺着学生的回答,我这样引导:想象景物所呈现的画面,想象两者的对比,你读懂了什么。学生的阅读理解是有差异的,我们尊重他们的多元理解,所以我留给学生充分读、思考、想象、交流的时间,多数孩子对古诗意境的理解停留在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这个层面,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再想想:诗人为什么要描写傲霜枝呢?一个叫向嘉艺的女孩儿真不错,她站起来说:“诗人想叫他的朋友做人像菊花一样不怕寒冷,要坚强。”她的回答启发了其他的孩子,好几个孩子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说“像菊花一样勇敢”,有的说“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平时要努力。”说得真好!我为孩子有这样的理解而开心。

  本课的教学,我认为我处理得比较好的地方是对诗句的理解不是让学生根据词语意思进行组合,而是让学生展开想象,在头脑中浮现画面,用自己习惯的语言方式表达,顺应诗句的朦胧,从整体的感受来理解,把握诗句所呈现的意境。

【赠刘景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赠刘景文的教案03-04

《赠刘景文》教案04-01

《赠刘景文》教学反思01-21

《赠刘景文》教案13篇04-01

赠刘景文教案03-03

赠刘景文教案12-07

赠刘景文教学反思04-21

赠汪伦说课稿06-28

《赠汪伦》说课稿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