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

时间:2023-01-06 08:10:4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8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分数的意义》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8篇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资料:五年级下册P60--62《分数的意义》。

  (二)教学资料的地位及作用:

  “分数”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一张白纸。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明白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读写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节课的学习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尽管教材在知识呈现上显得比较简单,可是使学生学起来有必须的难度,因为知识点较多,一共有五个。分别是分数的意义、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以及分数单位和单位“1”的含义等。而理解分数的意义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的学习重点。这节课教学难点是单位“1”的理解。学好这节课是后面学习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提,对以后学习有关分数知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白分数单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在分析、比较、辨析活动中,拓展思维、发展抽象概括本事。

  3、感受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由于学生对分数意义的学习虽然不是从零开始,可是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还需要经历从直观到抽象、朦胧到明晰的'过程,所以这一过程就需要学生自我寻找素材,充分感知,构成表象,把知识物化在演示、操作过程中,建立分数的概念。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感知,在发现中交流,在交流中体验,在体验中得到发展。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

  (二)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感知—表象—抽象)

  (三)让学生在练习巩固、内化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具体安排有四个环节: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用4个简单的拍手问题,作为新课教学的切入点,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同时回忆分数的读写法、以及分数的产生、这时教师作适当的小结。分数这么重要只学会分数的读写是不行的,引入新课分数的意义。

  (二)设问导学,探究提示

  根据学生在前面提到的一个分数14作例子,让生小组合作,从身边寻找素材,如书,本,笔等等动手操作。来表示14。参照探究提示或例子完整的表述。

  (5)列举单位“1”。

  设计意图:单位“1”是教学中的难点。经过学生分一分,借助动作思维使学生先获得鲜明感知,即直观地感知到单位“1”,不仅仅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能够表示一些物体。然后归纳说明单位“1”的含义,使学生理解起来容易,突破了教学难点。动手分一分,还能够使学生再一次直观地感知到分数要“平均分”。“平均分”和单位“1”是分数意义中的共同本质属性。这样为下头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利用图像,加深感知。(利用图像感知)

  出示图例(略)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其中两个不能用分数表示)。

  (1)写一写用哪个分数表示。(有135625471238)

  (2)说一说它们的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意思?

  (3)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围绕以下几点说一说有什么体会

  a、一个物体、一些物体能够用“1”表示;

  b、“平均分”,没有平均分就没有分数;

  C、其中的一分或几分的数都能够用分数表示。

  设计意图:这样经过观察、写一写、说一说使学生再一次获得感性认识,然后在头脑中构成分数的正确表象。这样让学生经历了这些分数的构成过程同时,也理解了这些简单分数的含义。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创造分数,加深理解。

  用画图的方法把12个小正方体分一分,画一画,表示出一个分数,并把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说给同桌听。分数有:1213231424162656112等

  设计意图:创造分数能直观地帮忙学生感知份数与个数的不一样,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

  4、深化整体,总结意义。

  (1)师:我们已学了那么多的分数,那什么叫分数?

  (2)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这部分让学生在建立“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表象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能抽取出它们的共同本质属性,然后把这些共同本质属性进行推广。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本事和语言表达本事。

  (3)最终之后问: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会是多少呢?(自学书本书p62)设计意图:分数单位理解起来不难,所以放手给学生自学。这样既能够为学生指导读书的机会,培养自学本事的同时,也能为学生培养质疑问难的习惯。

  (三)巩固练习,强化意义。

  数学练习是巩固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节课练习的安排主要体现本节课的基本资料、重难点。

  1、书p63T1—2。

  2、书p64T8

  3、用直线上的点表示下头各分数。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进一步体会:一个整体不管具体有多少,只要平均分成了5份,1份就是它的15。同时也使学生感知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四)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这节课我采用说一句话的形式来总结课堂。如: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你能用一个分数说一句话吗?

  把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能够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真实、亲切,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本事,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2

  一、说教学内容:

  《分数的意义》是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二、说教材

  《分数的意义》是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从而确立了该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单位“1”的含义,初步掌握分数的概念。

  能力目标:使学生经理有具体到抽象的认识,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感受分数形成,体会数的发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和愉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理解单位“1”。

  教具准备:作业纸

  三、教法、学法

  1、教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2、学法

  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通过然后观察、讨论,比较,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达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学生讨论、观察、比较后概括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并通过操作,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产生的分数也不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唤醒已知

  首先,通过激趣谈话问学生,把一个饼分给4个学生,怎么分大家才公平?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明确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

  (二)探索新知,建构概念

  1、观察比较,抽象单位

  为了突破这难点便于理解和认识,我先引导学生联系每个分数观察各是“把什么平均分”,关注平均分的对象,感受平均分的对象包括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其中特别注意对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理解:接着以及这些平均分的对象,说明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通常看做单位1,依据各类具体事务抽象出单位1,使学生体验与认识:忍受追问上面表示的分数中,是把什么看做单位1,用具体对象支撑对抽象的单位1的理解。有具体到抽象,再把抽象的概念赋予具体对象,帮助深化理解。

  2、抽象概括,归纳分数的意义。

  首先,让学生用单位1平均分来分别解释、说明每个分数的含义,从抽象的层面分析、体验每个分数的含义,接着让学生综合这些分数“都是怎么得到的?”思考不同分数表示的含义的共同点,抽象分数本质的特征,然后依据交流出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说出怎样的数是分数”,水到渠成的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本环节主要引导学生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化,理解分数的意义。

  3、认识分数单位

  4、动手操作,领悟分数的意义

  让学生在作业纸上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单位1相同却表示出了不同的分数,从而得出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分数也就不同,深化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巧设练习,深化新知

  练习的设计有浅入深,分为基础性练习和实践性练习,不仅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还把学生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最后设计游戏,不但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分数除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和求倒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分数除法教学的起始课,为学生以后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除法应用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知道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在本册知道了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方法和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这些已有的知识为学生探索本课新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学习分数乘法的过程中,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探索出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学生可以运用同样的方法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对于折纸活动很感兴趣,在“玩”的过程中能够感知分数除以整数的基本算理,可以归纳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和折一折、图一图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形成计算技能。

  3、在教学中渗透转化的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转化的美妙与魅力。体验其中的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为: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是分数除法一般算法的理解。这是因为要将除以一个数转化为乘以它的倒数,在运算形式上由除法转化为乘法,变化较大,而学生往往由于思维的定势,一时不容易接受。所以本课的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验和验证中自主体验和感悟。

  五、教学流程

  为此,我设计了一下的教学环节,并采取了相应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旧知铺垫—知识迁移—自主探究—巩固提高—完善总结。

  六、教学准备

  课件、5等份长方形白纸、直尺、彩色笔。

  七、说教学流程

  (一)旧知铺垫

  复习时我安排了两道练习,引发学生记忆的再现,为学生选择原有知识中的有效的信息做好铺垫。

  先复习倒数,由同桌两人互相出题,其中一人报数,另一个人说出它的倒数。再完成分数乘法两道题,3个1/4是多少?3/7的1/3是多少?让学生说一说意义和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内容是以倒数和乘法计算为基础的。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与倒数紧密联系,因此,在引入新课之前,带领学生系统深入地复习倒数和分数乘法的相关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二)知识迁移

  1、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

  (出示3盒标注100克的水果糖)问:共重多少克?先请学生列出乘法算式,借此改编成两道整数除法应用题,并列出两个除法算式。这时引导学生观察两个除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的关系,学生发现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同时得出整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引出分数除法的意义

  如果以千克作单位又该怎样做呢?先请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试着写一写,接着汇报列式。

  预设学生回答有两种形式的算式:

  (1)整数形式:100×3=300(克)=0.3(千克)

  (2)小数形式:100克=0.1千克;0.1×3=0.3(千克)

  (3)分数形式:100克=1/10千克;1/10×3=3/10(千克)

  【设计意图】这样的处理不仅有利于学生系统建构整个乘法的意义,而且,还能促使学生自然而然的把分数除法意义与整数除法、小数除法意义统一起来。这样一来,接下去的理解就显得水到渠成啦。

  3、除法意义对照

  进一步引导学生对这三种形式进行观察比较,请学生说一说他的发现,从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小数除法的意义都相同。并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小结分数除法的`意义。同时板书课题。

  4、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完成数学书第28一页的做一做和练习八的第一题。目的是更好的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自主探究

  1、创设问题情境:没有已知的乘法算式,你还会计算(4/5)÷2这道分数除法吗?

  学生两人一组,先独立思考,在互相交流,然后折一折、图一图,动手操作研究问题。

  预设学生回答:

  学生甲.因为2×(2/5)=4/5,所以(4/5)÷2=2/5

  这是受刚才所学除法意义的影响,迁移而来;

  学生乙.(4/5)÷2=4÷(2/5)=2/5

  大部分学生是竖着对折,将4/5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是这张纸的2/5,看到4与2的倍数关系,想当然的在计算。

  学生丙.(4/5)÷2=(4/5)×(1/2)=2/5

  学生将长方形纸横着折,有部分学生能说出用(4/5)×(1/2),就是求4/5的1/2是多少。

  2、接着引导学生理解、比较学生乙和学生丙的方法。

  师:乙的方法:4/5里面有()个()/(),(4/5)÷2表示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有()个()/();(课件演示)丙的方法:把4/5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4/5的()/(),就是(4/5)×()/()。(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折法的体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不管怎么折,只要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始终是它的1/2,也就是说始终可以将÷2转化为乘以1/2,再利用课件动画演示,横着平均分,其中的一份占4/5的1/2,就是求出4/5的1/2是多少?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用4/5乘1/2,就可得其中的一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然后在黑板上板书计算过程。

  第二步:教学4/5÷3

  结合上面几种算法,你认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可能是怎样的?学生乙和学生丙这两种方法学生都可能选择。我们进一步往下研究。这时并不急于统一思想,转而问学生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要求先折一折,涂一涂,再计算

  当再次折纸时,学生采用自己刚才的算法计算4/5÷3的商,有的学生可能会发现自己刚才的的算法不适合本题。他们就会倾向于感知“把一张长方形纸的4/5平均分成3份,图出其中的一份,就是图出4/5的1/3”。当学生确定了这种观点后,离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就又进了一步。

  然后进行反馈,并引导思考:

  (1)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5的1/3?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又应该怎么计算呢?

  (2)为什么不选学生甲或学生乙这两种方法?通过验证说明丙比甲和乙方法更实用。

  此时通过对比和思考,应该说对学生丙的方法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引导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经验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学习不是学生被动接受老师授予的知识,也不是知识的简单积累,它是学习者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组,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一开始初步比较哪种方法好,学生此时并没有什么感觉;而体验4/5÷3的求解过程,使学生自觉的在心里进行了比较,也就是主动的开始建构认识,这时加深了学生对分数除以整数意义的理解。

  第三步:实验与验证

  1.这时问学生,其它这样的分数除法的计算是不是也和刚才两题一样呢?请学生用4/5分别除以4或5等几个整数,来进一步实验和验证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然后统一看法后,一起来总结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在理解例题的基础上,抛出一个疑问:其它这样的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是不是也能将除数转化为乘以它的倒数呢?从学生的思维历程看,这真是一波刚平,一波又起。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并产生要进行实验和验证的动机。

  2.反馈交流。

  归纳:一般化计算方法用符号表示:A÷B=A×(1/B)(B不为0)

  引导学生观察:形式上看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设计意图】这里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促进更好的理解。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课在经历了感性交流和实践探索以后,应该在数学层面上形成对知识的客观性及其本质的更为深刻的理解,从而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思维。

  (四)巩固提高

  1、形式训练

  (7/15)÷4=(7/15)×()

  (5/16)÷6=(5/16)(1/6)

  (3/10)÷5=()()

  这样的图式训练对正确掌握分数除法的一般化算法是很有效的。因为小学生的思维毕竟还具有很大的直观性,图式的强化将促使学生在理解算法时有一个直观的支撑,这样的理解也就愈深刻。

  2、计算训练。(要求写出过程)

  (2/3)÷4(5/6)÷5(3/8)÷6(4/9)÷7

  3、应用:

  (1)将2/3米长的丝带剪成同样长的5段,每段有多长?

  (2)小红3天看了一本书的1/5,照这样计算,看完这本书要多少天?

  整个练习的设计突出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巩固,同时也安排了应用练习,尤其是第二题,还注意了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五)完善总结

  总之,本节课始终以‘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为指导思想,不断引导学生进行类比、比较、探究、实验和验证,从特殊到一般,由除法到乘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构建认识,发展思维,形成有效课堂。

  以上教学程序的设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对计算进行探究式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操作、思考、验证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发展了智力,培养了积极的学习情感,使课堂焕发了活力。

  板书设计

  我设计的板书,目的是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对新知识的生成一目了然,加深印象。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

  例1每盒水果糖重100g,3盒重多少g?(kg)?

  100×3=300(g)0。1× 3=0。3(kg)(1/10)×3=3/10(kg)

  300÷3=100(g)0。3÷ 3=0。1(kg)(3/10)÷3=1/10(kg)

  300÷100=3(盒)0。3 ÷0。1=3(盒)(3/10)÷(1/10)=3(盒)

  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和小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例2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方法A。2×2/5=4/5,所以(4/5)÷2=2/5

  方法B.(4/5)÷2= 4÷(2/5)= 2/5

  方法C.(4/5)÷2=(4/5)×(1/2)= 2/5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4

  一、说教材。

  本节课我教学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分数的意义,这是一节概念课。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对分数深入学习和探究,认识单位“1”,抽象概括出分数意义,较完整建立分数的概念。通过具体的现实情境,调动学生相关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概念的内涵。教材首先揭示了概念产生的现实背景,设计了两幅插图,前一幅从历史角度,表现了古人度量物体长度时遇到的困惑,形象揭示了在测量物体时由于得还到整数结果,而产生了将一个单位等分成若干再量的需要。后一幅图从现实生活中等分量需要出发,给出了两个小朋友分一个西红柿、一块蛋糕、一包饼干的情境,发现两个人来平分这一个物体,每人分得的个数不能用整数表示。这样通过测量与分物两个实例,展示了分数的现实来源,引入分数,使学生感悟到分数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在建构分数意义时,教材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举例说明1/4的含义,然后运用适当的图片、图示从两方面来说明,1/4可以是一个物体四等份中的一份,也可以是一些物体四等份中的一份。接着逐步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在引入分数单位这个概念时,教材是以“做一做”提供具体实例来帮助学生分析理解的。教材在揭示概念时,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逐层深入地展开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2、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分数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概括等活动来理解分数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到数学知识是在人类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意义及分数单位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

  二、说教法与学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进一步明确分数意义,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通过直观观察思考,让学生充分感知,再通过分析讨论,比较归纳突破了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是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将对学生学法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概括、迁移、抽象、把握概念的本质。

  三、说教学过程

  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构建和谐的课堂,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组织教学的。

  1、情境导入。

  教学中,我直接引入新课,提出“三年级对我们已初步认识了分数,那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然后创设了两个情景来揭示产生分数的现实来源。从历史的角度,先创设了古人在测量石头长度,发现剩下的不足一段,说明分数从那时就产生了。我给出了在现实生活中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物体的情境,发现两个人来平分这一物体,每人分得的个数不能用整数表示。通过测量与分数两个实际问题,从历史的角度,从现实生活中等分量的需要出发,揭示产生分数的现实来源,使学生感悟到分数是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教学时,我先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通过回忆想象,直观操作来举例说明1/4的含义,这也是对三年级学习的'将一个物体平均分得到1/4的复习,同时也为学生创新学习作准备。新知识的生

  长点就是让学生感知也可以将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后也可以得到1/4。教学时,我出示了一组一些物体的图片,让学生表示出它们的1/4。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会惊奇地发现1/4可以是一个物体的1/4,也可以是一些物体的1/4。我就顺势告诉学生这上面例子中的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就用分数1/4表示。这也是对教材中小精灵提出的说明1/4的含义的一个完整概括。这种以旧知作基础,从实例引入,为后续学习提供了具体的感知材料。

  教学中,我结合前面的引入材料让学生将对“一个整体”的认识延伸到生活中去。提出“我们身边还可以将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将它平均分后,可以表示哪一个分数?”我引导学生想一想能不能举一些将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的例子,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打开了,通过合作交流,找出生活中分数例子,并说明含义。接下来教学将“一个整体”抽象成单位“1”,具体来理解单位“1”的含义,这是概括和理解分数意义的需要,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让学生将单位“1”的认识延伸到生活中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很自然完成了对单位“1”的认识。

  有了这些丰富的感性认识,我就引导学生结合单位“1”来说明什么叫分数?根据学生的认识顺水推舟地抽象概括出分数意义,完整建立了分数概念。接着引导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分子分母的含义进行剖析,强化了对分数意义理解,较好突破了难点。

  3、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在设计练习时我也是分层次、有梯度来设计练习。“做一做”设计有两层意义,既是对前面刚学习分数意义描述的具体化和巩固,也为以后学习分数单位提供了实例,我结合这道题,引导学生揭示出分子、分母、分数线表示含义。教学分数单位时,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让学生自学方法,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教师的讲解来掌握这一概念,培养了学生的一种自学能力。

  练习第1题两道填空题通过具体实际来巩固对分数概念、分数单位的认识,接下来的3题都是借助直观开展练习,巩固分数概念。第2题表示的是一个物体的几分之几,第3、4题是将一些物体看作单位“1”,表示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最后的小游戏,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引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总之,通过本节课教学,我认识到每一个数学知识都是在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产生过程才能在学生的脑海中生根发芽。课堂上,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合作交流,抽象概括自己建构数学概念,并能自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去。当然,本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到位,没能很好处理预设学生成问题等,请领导和老师多多指导。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资料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第十册第五单元的资料。这部分教材教学分数的意义,分子、分母的意义,分数的读法,分数的组成及分数单位,这部分知识,是学好分数重要基础,是本单元的重要资料之一。学生掌握了分数的意义,认识了有关概念,如分数的单位、分数的组成等,对进一步学习分数、理解分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和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白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及其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2、经过分数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本事。

  3、学生受到“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单位“1”和概括分数的意义。

  四、设计理念

  1、让学生经过充分的自主活动,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从很多的具体实例中整体感知分数的'意义,构成分数概念。

  2、重视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在解决新、旧知识的认知冲突中,完成对单位“1”的认识和扩展,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3、注重对学生在应用中巩固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五、教学与学法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为了进一步地帮忙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教师组织学生动手分一分学具,小组合作交流,并进行观察、猜测、推理等数学活动得出分数的意义及认识单位“1”。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师:同学们,看看今日我们教室里有什么变化?教师还给你们带来一位老朋友,你们想不想见见他

  板书:14

  师:你们认识它吗?它是谁?这是一个什么数?对于分数,你有那些认识?

  2、感悟分数的产生.

  二、操作探究

  1、学习分数的意义

  (1)、经过操作体会14的意义.

  取出材料袋中的材料表示出14。

  提出要求:先自我独立操作,尽量想出不一样的方法,再用阴影部分表示出14。学生操作,小组交流。

  展示汇报: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操作成果?

  学生展示、汇报。

  小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就是14。

  (2)、出示练习纸:看图填上适当的分数。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并说明分数的意义。

  (3)、认识一个整体.

  出示一个橙子,师:我如果要把一个橙子平均分给5个同学吃,每人吃这个橙子的多少?

  出示5个橙子,问:此刻我这儿有多少橙子?如果放在一个盘子里,能够怎样说?如果放在一个袋子里,又能够怎样说?放在一个盒子里呢?

  小结:我们能够把这5个橙子看作一个整体。

  师:此刻我要把这盒橙子平均分给5个同学吃,每人吃几个?吃了这盒橙子的几分之几?再出示一盒水彩笔,提问:此刻我手里拿了什么?我们能够把它看作什么?此刻我把这盒水彩笔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盒水彩笔的几分之几?

  举例:我们还能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4)、操作认识把一个整体平均分。

  取出8跟小棒和12面小旗,用其中的一种,把它平均分一分,再用虚线在图中表示出来,然后完成下头的填空题。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汇报交流。

  (5)、认识单位“1”.

  自学课本74页第一小节。

  指名汇报自学情景。

  出示单位“1”的概念,齐读。

  (6)、小结分数的意义

  小组讨论、交流:什么样的数叫分数呢?

  小结分数的概念,学生齐读。

  2、练习应用.

  (1)、说出下列分数的意义,并找出单位“1”。

  黑兔是白兔的23;

  女生是全班学生的47;

  已经修了全长的38;

  西红柿是黄瓜的12。

  (2)、完成课本“练一练”。

  三、课堂小结.

  今日这节课我们一齐研究了什么资料?你有什么收获?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6

  一、说教材及学情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编排情况,我确立该课如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目标: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及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的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的难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

  二、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观察、操作、口头表达等能力得以培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开发与增强。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问、说、讲、

  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力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能行”。全课以“实践导入,唤醒已知—动手操作,创造分数—媒体演示,揭示产生”三大主线贯穿全课。

  三、说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做“说一不二”游戏

  (1)2块橡皮泥:1+1=? 错了!一块橡皮泥再加一块橡皮泥等于一块。

  (2)5块糖:你猜2+3=?

  2+3怎么等于1呢?(5块糖放进一个袋子里,不是一袋糖了吗?)

  (3)50+50=?反应太快了!怎么等于“1”呢?这100个苹果不是就是“1”筐苹果吗?

  (4)谁也举一个说一不二的例子呢?

  通过游戏导入,使学生在出乎意料的答案中产生对学习分数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对分数单位“1”在生活中有初步感知,为后面突破难点奠定基础。

  (二)动手操作,创造分数

  1、动手操作,感知意义

  学生四人一组为单位,每组有一套学具, 8颗棋子、2块糖、10粒豆子、一幅熊猫图等,然后让学生选一种或几种学具自己动手创造分数,并提出要求:在创造分数的过程中,你可以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你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你是怎样分的,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分数。学生操作、汇报交流展示的是学生把不同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课件)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2、师生互动,理解意义

  在学生初步感知意义的基础上,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意义。互动分为两次,第一次借助小旗图,(课件)以教师首创了一个分数1/2为例,激活学生的思维,“还是这幅图,你能创造不同的分数吗?”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学生动手操作一定会创造出不同的分数如(课件)。第二次出示熊猫图的辨析题(课件)教师引题“当我们把6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由于教师给出了三个答案,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学生辩解、交流中,知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三分之一。(课件)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直观的帮助学生感知份数与个数的不同,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深化整体,总结意义

  在上一环节成功教学之后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把8面小旗,6只熊猫分别看作了一个整体。”从而再一次揭示了一个整体,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明确单位“1”可以是一个圆、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由此拓展“我们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学生自由回答,有的可能会说“我把一张饼看作一个整体,把4个棋子看作一个整体,把全班50套桌椅看作一个整体,把全校师生看作一个整体等等,从而深刻体验了一个整体的含义,进而引出单位“1”。最后借助一组练习题,通过对1/2、3/5两个分数意义的理解,逐步总结出分数的意义,即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进而揭示课题,完成板书。

  4、巧妙练习,强化意义

  比如为“1/4”这一分数配图(课件)教师提出要求“大家看这里有一个分数,你能试着给它配几幅图吗?配出一幅的是达标,2幅以上的是良好,3幅以上的是优秀。”借助激励性的语言,学生们一定会跃跃欲试,可能会出现许多不同的作品。那么同是分数1/4,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不同的作品呢?那是因为学生假设的整体不同,也就是单位“1”不同,因此所配出来的图是不一样的。借助为分数配图这一环节,从另一个侧面进一步强化了分数的意义。

  (三)媒体演示,揭示产生

  其内容就是分数的产生过程,其目的就是创造一种宽松、愉悦的氛围感受数学文化。(课件)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导、点拨,学生是在一种自主、自动的时间和空间中,通过自己的思考,达到学习目标的。实现了先进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融合。

  (四)反馈练习,拓展创新

  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达到训练和提高的目的。为了能使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我设计下列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2、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对吗?为什么?

  以上两道题是基本练习题,目的是: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游戏“夺红旗”

  男、女各一队,派代表到前面夺红旗,但要听老师指挥,拿对了红旗归这一队,错了机会自动转给下一队,老师当发令员,其他同学当小小裁判员。女同学代表到前面拿走全部的2/11、男同学拿走剩下的1/9、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4、男同学拿走剩下的2/3、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2,剩下的一面奖给全班。

  此题设计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五)、全课小结,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关于分数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哪!同学们课下继续去学习、去探究吧!”教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了下节课。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7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约数和倍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关于分数的意义,学生在四年级时,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要通过教学使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根据出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这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是本单元的重点,它是解答分数四则运算和应用题的重要基础。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理解单位“1”的含义,认识分数单位,能说明一个分数中有几个分数单位。

  3、在理解分数含义的过程中,渗透比较、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认识分数单位。

  三、说学情: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这节课包括两块内容: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分数是人类为了适应客观实际需要产生的。分数的意义从原先的把一个物体看作单位“1”拓展到把一些物体看作单位“1”。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出示一个平均分成4份的圆,其中一份涂色。让用一个数来表示涂色部分引出1/4,回忆1/4表示什么,揭示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探究分数的意义。

  1、动手操作

  同桌两人合作:

  (1)从信封中选取一样材料,通过分一分、画一画等方法表示出1/4。

  (2)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是怎么表示1/4的。

  (材料:1张正方形纸片,1条绳子,4个苹果图片,8只熊猫图片)

  2、反馈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表示1/4的?

  (强调:无论是分纸片、绳子(一个物体)还是4个苹果、8只熊猫(一些物体),每次都是平均分成4份。)

  3、归纳小结,认识单位“1”

  师:刚才在表示1/4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像一张纸片、一条绳子我们称作一个物体,而4个苹果、8只熊猫就称作一些物体,无论是一个物体还是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板书)整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但是和普通的1又有所不同,我们通常叫它单位“1”。(板书)

  师:还有什么物体可以看做一个整体/单位“1”?

  预设:一个班级,一群羊,一堆苹果……

  4、再次研究1/4和3/4

  (课件出示)露出的部分是一个整体的1/4,你能说一说它的整体是多少吗?

  预设:这个单位“1”是12个正方体。因为露出的3个正方体是这个整体的1/4,说明还有3份这样的正方体,就再摆3份,每份3个。

  师:这里是把什么看做单位“1”了?

  预设:12个小正方体看作单位“1”。

  师:很好!那遮住的这一部分应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呢?为什么?

  预设:3/4,因为这里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4份,遮住的是3份。

  (三)认识分数单位。

  1、自主完成P46做一做。

  师:这里把什么看做了单位“1”?

  预设:把一堆糖看做了单位“1”。

  师:像这样,单位“1”可以分成2份、3份、4份、6份等等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分数单位。

  请你说说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并说说它们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学生分别汇报。

  (四)练习巩固。

  1、你能自己任意写出一个分数,并说说这个分数表示的意思吗?

  它的分数单位是多少?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教材第48页第6题。

  3、教材第48页第6题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多少?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五)了解分数的产生。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意义,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来听听小精灵的介绍吧!……看来,分数是我们在生活中测量、分物时,或者计算时得不到一个整数结果的情况下产生的,来源于生活或者数学中的客观需要,正是由于这些需要,我们以后还会认识更多其他数。

  (六)拓展备用。

  如果这表示是2/5,那么单位“1”是多少?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8

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我执教的认识百分数是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九单元中的内容。下面我就这节课的内容安排、教学设计与大家做一下交流。

  首先是教材的内容编排: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现实世界为百分数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例1安排了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逐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第一层次,呈现学校篮球队3名队员在投篮练习中投篮次数和投中次数的统计表,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表中分数的大小作出判断。第二层次,将表中的几个分数分别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初步体会百分数的特点和作用。第三层次,在学生初步感知百分数的特点和作用的基础上,揭示百分数的概念,介绍百分数的读、写方法。在试一试与练习中进一步完善和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初步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之间的联系,初步了解百分率,为进一步学习百分数积累经验。

  这是教材中原定的内容,在本节课中我稍有改动,后面还要提到。接下来就说说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学情是怎样的:

  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分数,特别是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类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习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之间的互化和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小学数学阶段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虽然大部分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已接触过百分数,对百分数有了一些零散的感性认识,比如:投篮命中率、及格率、含盐率等,但对百分数的产生及确切的含义等还缺乏系统、全面、深入的认识。针对以上情况我预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分数经验进行教学,并给与学生定向的引导,以促进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本课教学内容,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

  我制定出以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让学生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究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与区别,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培养数感。

  3.通过举例和解释生活中的百分数,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是: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与区别。

  前面我们一起分析了教材,弄清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下面我再谈谈这节课的教法与学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预设目标,我准备采取以下策略进行教学: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而生活化、活动化的问题情境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我就从学生身边取材,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选拔篮球队员参加比赛的情境,来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2、知识迁移,以旧求新

  对教学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是学生的已有知识,教师要预测学生已有的经验水平,找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或转折点,巧妙地推进新课的教学。本节课,我由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入手,引导出分数意义的另一种表述方式(当分数表示为分率时,就可以说成是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而第二种表述方式正是我们教学百分数意义的重要基础。知识的生发点找准了,后面的教学也就有章可循。

  3、循循善诱,适时启发

  新课标要求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因此,本节课教学时多采用启发式的提问,给学生指明方向,让他们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

  4、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合作教学是我们常小的教学特色,基于个人思考基础之上的小组合作交流,可以帮助学生比较顺利地找到解决重点问题或疑难问题的突破口,打开学习新知识的思路。

  以上四点是我们在教法方面的预设,但老师们都知道,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是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所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也是我们备课中应该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

  中国有句古语说得好: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标理念下,我想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观察、思考,通过积极探索与合作交流,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整节课的教学设计。

  首先,我们先来确定课的类型。认识百分数一课属概念教学,情境串理念下的概念教学一般分为三大部分,

  一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二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三是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还可细分为五个环节,分别是: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四)举例解释,深化概念;

  (五)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下面结合赵老师的课来具体说说这五个环节的教学设计。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本节课,我选择了一个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情境(为篮球赛挑选参赛选手)导入新课,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资源。再通过预设的连环追问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从而为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做好充分的铺垫。

  在这一环节中,我一开始预设的'是分三次出示投篮情况的表格。第一次,先出示投中次数,让学生说说推荐几号参加比赛;一想不行,还要看投篮次数,于是又出示投篮次数,第三次出示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几分之几,然后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从中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也是教材中的原创。可后来在试讲时发现,出示第三次表格后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后来,我就采用了刘主任和赵主任的建议,做了一些改动,只出现两次表格,即投中次数和投篮次数,让学生紧紧围绕应选几号球员这一中心问题自主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放大了学生的思考空间,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也就呈现出来了。

  第二个环节: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提出中心问题、为学生提供可研讨的表格素材之后,我就预设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把计算所得的原始分数分别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并根据呈现的材料说一说分数含义,再逐步引导到分率的表述方式上去,即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一百分之几。大功就初步告成了。

  这一环节的设计很好地利用了学生已有的分数知识基础,借助分率的表述方式,在百分数的意义与分数的意义之间巧妙地搭建了一座隐形的鹊桥,使百分数的意义呼之欲出。

  第三个环节: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经过对材料的感知、对分母是100的分数的理解之后,就让学生进行交流:什么是百分数?从而揭示百分数的意义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就是百分数。至此,百分数的概念教学已基本完成(百分率和百分比放在试一试中揭示)。之后就教学百分数的读写。

  第四个环节:举例解释,深化概念

  举例子是学生理解概念的好帮手。学生会举例、会解释了,也就理解了。本环节是借助课本中的一个读百分数、说含义的图片习题,延伸到学生搜集的生活中的百分数。通过表述多个百分数的含义,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百分数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增强学好数学的决心。

  第五个(最后)环节: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养,需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本节课的练习设计既注重了智慧性又增添了趣味性。其中,下面哪几个分数可以用百分数表示一题通过辨析既突出了百分数的本质特征,又让学生认识到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智慧也得以增长。

  纵观整节课的设计,我力争体现以下两个主要特点:

  一是选取学生身边熟悉的素材,既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促进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又能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利于学生形成数学应用的意识。

  二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以上是我个人对本节课的认识,不合理的地方恳请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相关文章: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06-27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04-26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09-21

《分数意义》说课稿12-01

《分数的意义》的说课稿01-05

分数意义说课稿09-22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范文05-08

《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01-05

分数的意义优秀说课稿02-16

【精选】分数的意义说课稿三篇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