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品德与社会说课稿

品德与社会说课稿

时间:2022-12-19 16:41:2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品德与社会说课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品德与社会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品德与社会说课稿

品德与社会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多对生活笑一笑》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成长的快乐与烦恼》第二课《拥有好心情》中的第三部分内容。这一部分内容内容主要针对学生在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不如意现象,引导学生通过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从而发现生活中的快乐,解决生活中的烦恼。

  二、 设计理念

  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以及新课标理念,整堂课我设计了快乐传递、敞开心扉、选择快乐、创造快乐等几个环节。通过师生交流对话让学生体会到快乐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学会乐观地对待生活。

  三、 教学目标

  1、知道烦恼人人都有,烦恼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2、让学生认识到面对同样的事情,态度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会有不同的心情,因此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3、学会乐观地对待生活。

  引导学生学会乐观地面对生活,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 说教法

  1、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去分析、交流。

  2、通过情景熏陶法、游戏激趣法、师生互动法、故事引入法等方法,最终让学生学会笑对烦恼、笑对人生。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快乐传递

  通过游戏——击鼓传递快乐娃,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在快乐的氛围中,享受快乐情绪,理解情绪的多变性。

  环节二、敞开心扉

  这一环节,我首先敞开自己的心扉,把一周的“心情晴雨表”作为重要的资源来学习,研究,让学生发现老师的快乐来自于什么?再让同学们将他们这一周来的心情分小组交流并填写“心情晴雨表”,然后将有代表性的记录表通过实物展示台展示出来,让同学们在大家畅所欲言中感受到快乐原本来自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环节三、选择快乐

  让学生先听故事《哭婆婆变成了笑婆婆》后进行交流并体会到换个角度看问题,能使人豁然开朗,轻松起来,快乐起来。

  随后,(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以两个人面对同样的半瓶水,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为例,让学生明白心情自己主宰,快乐可以选择。

  环节四、创造快乐

  这一环节,先播入录像,让学生感受到给予别人快乐,自己会更快乐。接着通过事例引导学生领悟到要乐观地接受无法改变的现实并以愉快地心情去做一件枯燥的事。

  环节五、播放音乐,结合板书进行小结

  六、说板书设计:

  通过一张笑脸,形象的表达遇到烦恼,如果选择乐观的人生态度,每天都将有着成功、欢乐、自信陪伴,启发学生正确对待挫折。

  我的说课内容可能有许多不妥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教,谢谢大家。

品德与社会说课稿2

  一、说教材

  《集体处处有规则》是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课文。在集体生活中,每个人都必须遵守规则,它是社会安定的保证,又是人们日常学习、生活正常进行的前提与基础。本课让学生感受到作为集体的一员,在集体生活中应该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好孩子。课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集体生活处处有规则。第二部分要求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守的一些规则。第三部分指导学生通过讨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级公约。

  这一课属于第三单元《生活在集体中》,学校是儿童最主要的生活空间,同时学校也提供了儿童道德发展和社会性成长所需要的同伴关系和集体生活环境,所以教学的重点在于集体生活。

  二、说设计理念

  新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是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因此我结合新课程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特点,本课教学将以活动为中心,活动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中发展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践操作、表达交际的能力。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特点,主要采取课前搜集资料、创设情景、分享交流、游戏、探究讨论等形式,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教法与学法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感受、体验、领悟、内化中,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制定学习目标的时候,做到"小、近、实",从儿童的实际出发,以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为起点,考虑到儿童的差异性,贴近儿童的生活。儿童的集体生活,指儿童所处的学校集体、班级集体等。根据儿童和教材的结合点,有所侧重,有所针对,有所舍弃,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⒈知道集体处处有规则,懂得规则可以使世界变得文明有序的道理,领会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⒉了解作为小学生、小公民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

  ⒊能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懂得规则的意义,理解小学生相关的规则,遵守规则,按规则办事;教育学生遵守规则,懂得规则的重要性。

  五、说活动过程

  (一)话题引入,感知规则的普遍性

  上课伊始,播放"一次集体活动"的.短片,提问学生红苹果队为什么会扫兴而归,引发学生思考,在儿童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积极讨论和探索,了解规则的重要性。从无规则的混乱到有规则的公平、合理,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的过程,初步的"规则意识"和"规则概念"也在学生心目中悄然建立了。

  (二)寻找规则,体验规则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要了解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现实。所以我在设计的时候,对教材进行科学取舍。

品德与社会说课稿3

  一、说教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加强学生的个体体验,在生活中锻炼自己,增强责任感,做合格小公民”是教科书的设计理念,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民主管理国家,使学生从小树立公民意识,知道公民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并通过“竞选班干部”“对班干部进行民主评议”和“对改进班级管理提建议”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民主的班级生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最佳环境,让学生经过亲自体验,能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

  二、说目标: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理解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能力目标:

  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平等地与他人交流、合作,学习民主参与集体活动。

  情感目标:

  养成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和热爱集体、公平公正、有责任心的品质,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树立自己的自信心。

  三、说重点:活动的重、难点

  活动重点:让学生理解民主选举在班集体中的重要作用,理解做合格小公民,就应好好行驶自己拥有的权利;

  活动难点是:要实际、有效地组织好这次“班干部竞选”活动,实实在在为学生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四、说理念:活动设计理念

  现代社会要求现代人具有责任心和合作意识。如果没有这种经验,就不可能养成这种素质。在竞选制下,孩子有了这种选择的体验,才会慢慢形成这种意识。竞选制就是更进一步的民主,它需要的是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而民主和社会公平的原则,也应该从孩子开始培养,他们是未来的公民,他们的明天,就是我们所期许的.未来。

  五、说学情: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很轻的自我意识,很多孩子天生有一种“领导欲”,在孩子们的心中,呼唤着一种公平的竞争机制,呼唤着民主程序的产生。他们是社会的主人,对社会中的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心,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阶段,对于社会更是充满无穷的探求欲,全面发展的学生显现出来,有特长的学生也比较突出。本主题活动设计正是为学生创设了活动空间,让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思考、去分析、去了解这个社会,以此来锻炼自己,使自己健康地成长,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小公民。

  六、说活动:活动组织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组织一次“班干部竞选”活动;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提前公布班干部竞选的基本程序、班干部评议表、投票箱

  学生准备:

  竞选演讲稿

  活动过程:

  活动环节一:竞选演讲(15分钟)

  在这个金秋收获的季节,我们班迎来了“班干部竞选”活动,班干部竞选的基本程序和活动的重要xxx,在课前我已经和同学们公布,竞选的职位和条件,学生都已经很清楚,课前学生们已经积极报名参与,我根据学生的报名情况确定班委的候选名单如下:…………

  那么下面,我们就请这几位同学做“竞选演讲”,当选为班委会的候选人,已经是成功的第一步,我相信他们也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祝他们成功。

  根据学生的准备情况,依次演讲,在演讲的过程中,学生自由地向班委会的候选人提出问题,请学生自由答辩。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活动,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民主意识,加深对公民权利的理解。而班干部的竞选活动要公平、公正地进行,使同学们增强对集体的信任感。班干部竞选活动的确使一些有特长的学生明显地显现出来,给了他们展现自己的机会,同时也使学生行驶了一次自己的权利。)

  活动环节二:民主投票选举(5分钟)

  根据刚才学生的就职演讲以及他们的自由答辩情况,请同学们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你们决定了你们的班委会成员,写完选票后,请同学们自觉遵守纪律,放在投票箱里。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经历这种选举的过程和这种真实的场面,只有不断地实践和锻炼,学生才能健康地成长。)

  活动环节三:公开唱票公布选举结果(10分钟)

  为了公平、公正,大家选一名代表写票,教师念票,在黑板上公开唱票,学生监督,不要出现任何的遗漏。场面很紧张、竞争很激烈,学生此时此刻的心情肯定也是很激动,尤其是那些参与竞选的学生。

  唱票结束后,公布竞选结果,此时此刻应该是有掌声,有遗憾,竞选成功的同学充满紧张和激动,落选的学生或许有点遗憾,这个时候教师要对所有的学生进行鼓励,让班里每一位学生心中有集体,积极地生活,对自己和对新的班委会充满信心。

  (设计意图:在现场公布这样的选举结果使学生的体验更亲切,使学生的印象更深刻。)

  活动环节四:新旧班委会交接(5分钟)

  请上一届班委会做工作的简单总结,介绍自己的工作经验,找出自己工作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同学们还要对这些学生表示衷心的感谢,他们也是为班级工作尽心尽力,工作了很长时间,同样值得大家赞扬和感谢。

  请新的班委会成员或是代表讲话。

  教师总结,鼓励学生要首先支持新班委会的工作,并鼓励新的班委会一定突出自己的特长为班级努力工作,真正成为学生信任的班委,老师的得力小助手!

  通过班干部竞选活动,学生享受了选民的权利,要做一名合格的小公民,就应该享有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那么我们公民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呢?

  同学们课下自己搜集资料,查看和学习,完成课外拓展活动。

  (设计意图:此环节一定要鼓励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

  活动环节五:拓展练习:

  1、完成表格:我对改进班级管理的建议;

  2、经过几周后,对新的班委会进行班干部评议;

  3、课下学生搜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办一张相关主题的手抄报。文章来

品德与社会说课稿4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不断成长的求知道路上,有一个词语渐渐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这个词语就是:诚信。从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到孙中山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只要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的执著;从“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到“商鞅立木取信”的寓言故事;无不体现着一种做人应该具备的美好品质——诚信!所以本次班会课的主题我选择了诚信。

  本次活动的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孩子对诚信的重要意义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对诚信和失信也有了一点体验。但由于他们正处于半幼稚半成熟、半依赖半独立、半封闭半开放的心理发展阶段,造成他们情绪波动性大、易冲动,而且因为成人感逐渐产生,他们在同学、朋友面前会轻易许诺,却因为能力有限,难以兑现。加上受到社会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引发诚信问题。因而大部分学生还不能强烈地认识到,诚信是为人处世的一条基本准则,是现代社会人人必须遵守的法则。诚信不仅仅涉及到道义,它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基础。具体的说,学生对如何在说和做两方面做到统一,对人和处事如何讲诚信,还不明白。基于以上因素,我对本次活动的目标设置如下。

  知识目标:把握诚信的含义。懂得讲诚信的重要性和失性的危害性。了解作为小学生如何守信。

  能力目标:进一步树立诚实守信的意识并内化为实际行动,尝试在不同的情境中自觉践行诚实守信。

  情感目标:感受诚信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美好品德。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仅是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更应该是学习的指导者。教师应当在学生需要帮助时为学生出谋划策,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创造条件。因此本次活动我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自主、协作、探究的学习环境。运用游戏、讲故事、讨论等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让学生在对诚信的认知、判断、能力等方面有所提高。

  而学生在活动之前要去关注诚信问题,围绕主题收集诚信故事。在活动中则要学会协作,积极参与讨论、对已有信息加工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下面我来谈谈我对本次活动的设计。本次活动我设计了四大板块。

  点击诚信、感受诚信、走进诚信、共筑诚信。

  一、 点击诚信。

  在这个环节,我们明确四个问题。

  (1) 什么是诚信?

  (2) 为什么人们把诚实守信看得那么重要?

  (3) 假如人人丧失了诚信后果会怎样?

  (4) 你认为诚信给自己带来的最大益处是什么?

  为了解决这四个问题,我采取诵读国学经典,讲述世界一流大学对诚信的推崇,联系生活中的不诚信现象谈危害等手段,从正反两方便帮助学生了解诚信。

  二、感受诚信。

  这个板块主要由游戏和讲故事两个环节构成。

  游戏内容很简单。随机给同学发标有A、B、C、D的卡片,要求学生不得传阅。依次将同学分为四组。指定四位组长。组长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在一分钟内找到自己的组员。在这一分钟内可以对所有人发问,但每次只能问一个同学一个问题:你是某组的吗?而参与的同学在在这个过程中如遇提问只能回答是或不是。游戏终了,以找到组员人数的多少取胜。

  游戏的目的在于观测在具体情境中当利益与诚信发生冲突,学生做何选择。通过游戏后的'小结,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诚信无处不在。

  紧接着,老师为学生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通过大家讲诚信故事,让学生了解到社会交往,学习,生活中的诚信行为,古往今来已有之。并从故事中总结:生活处处离不开诚信,都要讲诚信。

  当学生深刻体会到诚信的重要性时,老师抛出问题,进入到活动的第三个环节——走近诚信。

  这个环节要解决的问题是:做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要对谁讲诚信?我们怎么做才算是恪守诚信?通过一个故事,一次讨论,一道选择让学生从简单的诚实守信(即说实话)开始,到如何正确面对学习生活交友中纷繁复杂的诚信问题,再到总结如何在各方面做到诚信并把它知识化。让学生对诚信的体验由浅入深。

  这其中学生要讨论的5个事例也均以学生生活为源泉。这样设计既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唤起学生积极参与,同时这也是活动中提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键因素。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得到确实可行的办法这个过程能促进学生道德行为的形成,也能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在学生对诚信有了深刻体验之后,通过老师讲述故事《一生守信》,学生朗读诗歌再次感受诚信的巨大魅力,从而唤醒孩子对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的向往。

  最后发起倡议,让大家共筑诚信。

  从知到行再到知行合一到最后情感上的产生共鸣。这就是我整个活动的流程。

  最后我要说,我愿意通过这个活动做一名诚信的使者,将诚信的种子洒向校园的每个角落,让这些种子在肥沃的土地上,慢慢地生根,发芽,在校园开满最灿烂的诚信之花。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

品德与社会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辽海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家乡在变化”中的第二节“生活的变化”。

  本课是在学生了解到家乡的自然条件和历史发展以及现实社会生活状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书中选取了多幅图片来彰显生活的变化,意图透过人们的衣食住行来反映人们的生活变化,进一步了解家乡,体会到我们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和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促使他们树立为家乡的明天、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一条主线”即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点面结合。“面”是指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点”是儿童社会生活的几个重要因素,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内容。我将本次活动设计为由课堂到课外,再从课外回到课堂的交叉反复的一系列活动,今天所说的是课堂教学部分。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享受着温馨与幸福。他们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没有很好的思考过生活的变化,感受不到过去的艰辛与困苦,因此往往不懂得珍惜,不懂得感谢。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鉴于以上的分析,以课标为依据,以教材为桥梁确立本课的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家乡人民生活的变化。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体会过去人们生活的艰辛,今天生活的温馨,珍惜今天的生活。

  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人民生活各方面的突出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交流、汇报,体会过去人们生活的艰辛,今天生活的幸福与温馨。

  四、教法、学法:

  课标中指出,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期,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适于和乐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此采用互动教学、直观教学。

  突出体验、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感受。

  五、教学过程:

  基于对教材的上述理解,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本课主要分为四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生活导入,调动体验

  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周围,近些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细心观察的你们,都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时候相比变化就更大了,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去了解家乡人民生活的变化。”从中引出课题,教师板书:生活的变化。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教科书56~59页内容,学生可自己阅读,也可以小组合作阅读,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同时向学生

  提出问题:“想一想,书中的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读书后交流汇报。

  这一环节学生通过观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初步感知到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在此基础上转入课堂。

  第二环节:交流体验,引起共鸣

  这—环节,分三步来完成

  一、交流资料

  “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到书中家乡发生的变化,那我们的家乡人民生活又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呢?课前老师请同学自由结组收集资料,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整理资料。”教师走进学生中,参与学生的活动。

  学生交流整理资料后分组汇报,学生可能会结合照片、故事、统计图、统计表等进行汇报。对学生有价值、有特点的资料教师予以展示,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教师随机以概括,出示图片讲解:过去的服装,款式陈旧,颜色单一,人们都穿一样的衣服,现在的服装,款式新颖,颜色鲜艳,面料考究;爷爷奶奶小时候只能吃到窝头、玉米饼和简单的蔬菜,就是这样有时还吃不饱。爸爸妈妈小时候虽然能吃饱,但食物的种类还是比较单一。现在水果、蔬菜应有尽有,想吃什么就可以吃到什么,人们不仅要求吃饱,同时还要吃出营养,吃出健康。过去的住房,低矮,阴暗,窄小,不方便。现在高楼林立宽敞明亮,既舒适又方便,过去人们出行路不平,靠步行,马车或自行车。现在道路平坦,车的种类繁多,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便利。

  这一层次的设计学生通过交流、汇报,结合教师图文并茂的讲解,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从中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过去人们生活的艰辛,今天生活的温馨与幸福。

  二、交流问题

  在各小组汇报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随机提问:“我们的生活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变化给我们带来了哪些问题呢?”这一问题的设计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使学生认识到生活的变化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学生可能会说环境的污染,资源浪费等等,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生活的不断发展与变化,随之也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些问题可以去注意,去避免,有些问题,现在还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这就需要同学们现在好好学习,将来去创造、去发骨、去改变!”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三、交流收获

  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访问、交流、汇报,从课外到课内的一系列活动中对家乡生活的变化已有了深刻的体会。于是,我请学生来谈收获,谈体会,学生可能会说:过去生活艰辛,今天生活幸福,要珍惜今天的生活;也可能会说爷爷奶奶小时候吃不饱,我要把好吃的留给他们,做一个孝顺的孩子,还可能会说要好好学习把家乡、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第三环节:演演说说,以情促行

  请学生自由结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长辈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生可能会用各种方式如:小品、快板、歌曲,时装表演等来展示自己的才华。

  学生表演后教师小结:“通过调查、交流,你们已经感受到了家乡的变化,看了你们的表演,老师也感受到你们对长辈,对家乡,对祖国的那份浓浓的热爱之情,相信这份爱会让我们携起手来,努力学习、努力奋斗,让我们的生活越变越好!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作能力,给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学生的才华展示将整个活动拉向高潮。教师充满激情的小结,把学生带入一个渴望努力、渴望实践,争取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家乡的无限遐想之中,达到预期教育的目的。

  第四环节课后延伸升华情感

  请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制作成《家乡人民生活变化》的展板,在校园中展出。

  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整理运用资料的综合能力,也使学生通过这一实践活动感受家乡生活的变化,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品德与社会说课稿6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未来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主题《共建邻里好环境》。

  一、说教材

  本课以开放的视角,把学生由学会处理身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拓展、延伸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相互依存的良性循环的大主题中。不仅使学生知道关心、爱护自己生活社区的环境,能为保护周边环境做力所能及事情,而且还能够号召大家一起投入到共建邻里好环境的活动中来。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将本课目标分为以下三个:

  1.体会自己的生活、成长与周围人和环境的密切关系,有初步的群体归属感。

  2.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生活区的环境,关心、爱护自己生活区的环境,愿意为居住环境做有益的事情。

  3.通过观察、访问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运用社会信息和与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三年级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有了一定的观察了解,但要完整地叙述清楚还有很大地困难。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生活区的环境,关心、爱护自己生活区的环境,愿意为居住环境做有益的事情;难点是:体会自己的生活、成长与周围人和环境的密切关系,有初步的群体归属感。

  四、说教学方法

  针对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故事导入、师生交流、小组讨论等活动方式。

  五、说学法

  品社学科要求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生活,反应儿童的需要,强调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教材选择的这个话题对学生来说非常熟悉,但是通过课前调查,我发现学生虽然对周围环境有所了解,但千篇一律,缺乏个人独特观点,视角还不够开阔。因此,我主张学生通过自己去调查,访问,去发现周围的社会生活环境。学生通过亲自调查、采访、记录,进行有目的的交流、探究活动,从而获得思想的升华,从内心关心、爱护自己社区的生活环境。但今天因为条件有限,学生来源也不是很清楚,故只能根据学生们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进行讨论、交流。

  六、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明理

  品社课程强调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创设符合学生情绪水平的氛围和环境。从心理学角度讲,贴近儿童生活经历的情景,能激发相应的环境气氛,使学生容易受到情绪上的感染。为此,我在导入环节采用了讲故事《孟母三迁》,让学生从故事中明白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使学生对新课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心理需要,为学习过程的展开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从而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引起其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看图知意

  教材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和范例,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话题本身,而是为了以话题为中介进行交往,获得发展。本活动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把课文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看图说出图意,了解人们居住的生活环境是不同的,对人们生活环境的优劣形成初步的认识。

  (三)师生交流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应是学生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我准备这样引入活动,让我们通过采访了解各组成员的.心里想法,选取记录员记录下小组成员的想法。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更充分地了解自己生活的环境。

  (四)故事延伸

  在这一环节,我用《邻择孟母》这个故事与《孟母择邻》做了对比,让学生意识到我们的好环境更需要我们去努力改造,引发学生改造周围环境的思考。

  七、说板书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利用学生的交流成果作为板书,暗示着分享之花开在每个学生心中。

  各位评委老师,本节课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品德与社会课的特点,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力求使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体验分享的快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品德与社会说课稿7

  一.说教学内容

  《欢乐水果大餐》是根据本班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情况,把小学品德一年级的内容进行了一个整合,教学内容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出发,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来源于孩子们的生活,又高于生活,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对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与人沟通能力,以及一年级的识字,认字能力也是一种极大的锻炼。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从而更深入地指导孩子们正在进行中的生活。

  二.说学生

  一年级的学生思维非常活跃,对于周围的生活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未知欲。但是,他们的认知水平又比较有限,所以,选择较为简单的教学内容,既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也让他们有话说,有事做,主动参与到学习和探究中,

  通过此课的教学,加深学生对生活中的基本的水果的认识,学会通过猜谜语等游戏来认识水果,从而从思想上行为上去引导孩子们。

  三.说设计理念:

  1、科学整合重组教材,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品德与生活课程教科书为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创造和开发课程留有一定的空间,是教师设计、组织活动,引导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得知识的一种资源。在进行教学活动中,根据实际情况,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补充,进行再创造,从而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2、创设情境,重视情感的陶冶。

  本节课注重培养儿童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感,重视实际生活中现实性的、情景性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加深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水果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孩子们观察生活的兴趣。

  3、体现参与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品德与生活》教材作为一门思想教育意义的综合性课程,其教育效果如何,学生的参与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节课通过猜谜语,认水果图片,各种形式的汇报交流以及唱儿歌等形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和游戏等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在这种积极参与有意义的、真实的活动过程中学到知识,提高认识。

  四.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课总体教学目标,特设定第一课时目标如下:

  1、通过猜谜语,唱儿歌,认图片等形式,让孩子们认识并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一引起水果。

  2、在学习和活动中,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让孩子爱说,乐说,会说。

  3.培养学生在合作,探究的习惯。

  五.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水果的特征,这一目标对于刚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些环节,教师要把这一目标以最大儿童化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孩子们有话说。

  导入:师:同学们喜欢吃水果吗?

  生:喜欢!

  师:我们今天就可以开开心心地吃水果啦!不过,可有一个要求,就是顺利通过五个大关才可以吃到香香甜甜的水果。大家有没有信心呢?

  生:有!

  六.说教学准备

  关于水果的谜语,水果图片,《两只老虎》的音乐。

  七.说教学过程

  1.“水果猜猜猜”

  课件出示下列谜语:

  1。黄金布包银条,身体弯弯两头翘。(香蕉)

  2.身穿滑滑绿衣裳,肚里红红水汪汪,

  生的子儿多又多,个个黑黑又亮亮。(西瓜)

  3.一串一串挂树上,兄弟姐妹住一块,

  有紫有绿真漂亮,吃来酸甜又可口。(葡萄)

  4.红红小小有软软,吃来酸酸又甜甜,

  头上戴着绿帽子,全身长满青春痘。(草莓)

  让学生猜谜语,这样生动的谜语,加上精美的图片,色彩,让学生在

  2.你知我也知

  教师出示拼音卡片,上面写着各种水果的名称,以大组为单位开火车读,在一分钟时间里,看哪一个大组读的最多,多者为胜。

  3.水果知识大比拼

  学生把自己在课外所了解到的水果的知识进行交流,(比如:儿歌,谜语,以及哪种水果对人身体有什么好处等,像雪梨要以解渴润肺,下火等功效,每人查找其中的一个方面就可以。)

  4.我们最喜欢吃……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一种水果,从形状,颜色,味道几个方面描述自己小组喜欢的这种水果,最后由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介绍自己喜欢的这种水果。

  5.学生合唱《水果歌》

  课件出示:苹果香蕉,樱桃西瓜,猕猴桃,哈密瓜,还有桔子,还有雪梨,真好吃!真好吃!

  伴着音乐《两只老虎》学生学唱歌曲。

品德与社会说课稿8

  一、说教材

  《我们是绿色小卫兵》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第二单元第2课的教学内容。在《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能力: 从不同的角度调查、了解生活中各种环境污染的现象及其危害,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体验人们为保护环境付出的`努力,并从自己做起,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环境问题。

  过程方法:交流——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一些环境问题,树立环保意识,从自己做起,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二、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基于课程标准要求,设想以下几种教学法:

  1、情景教学法。

  教学是科学,更是艺术。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创设平等和谐的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也表明创设与学生心境相匹配的情景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机,所以在新课一开始我就创设情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充满激情地和教师一起学习

  2、问题讨论法。

  问题讨论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摒弃了传统教学教师形象的束缚,加大了课堂教学中生生互动的密度,有助于问题的深入,解决了本课的难点问题,同时又为学生创设了宽松的学习气氛。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努力创设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

  三、说课堂教学程序

  (一)走近生活,揭示环境污染的现状

  通过生活中存在的几种主要污染。以及交流“课前调查”--身边各种环境污染的现象。这一环节让学生汇集典型环境公害事件、数据、图表, 凸 现水污染、大气污染的严重性,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高度关注,主体参与该问题研究

  (二)讨论交流,了解环境污染危害。

  通过讨论各种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以及出示一组调查数据,揭示污染危害的严重。这一环节是在上面学生交流“课前调查”,观看有关污染的资料基础上,尤其是学生关注的水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围绕学生身边的事例和现象展开,让学生对生态环境恶化有“切肤之痛”,激发学生对保护生态环境有迫在眉睫之感

  (三)合作探讨,延伸保护环境的行动。

  讨论:我们小学生能为保护绿色环境做些什么?这一环节意在为学生指导环境保护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工作,人们已为之做出了哪些努力,为学生树立了榜样。为学生参与环保作社会价值确认。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去。

品德与社会说课稿9

  教学理念:在指导学生了解社会知识、社会文化的过程中,引导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机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本课有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内容是“从太空看地球”。这部分内容就是指导学生跳出地球来认识地球,从而能够从整体上获得对地球“外貌”的初步认识。在此以前,学生可能从电视科教片、挂图、课文、亲人朋友、老师那儿得到一点儿零星的有关地球的知识。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就是要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老师补充点拨,使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识——地球,人类的母亲,是那么美丽,又是那么容易破碎,感悟到我们应当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在教学时,先引入苏轼的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导出在哪里看地球比较适合的问题(可用鸡蛋的结构来比喻:“蛋黄”是地球,“蛋清”是大气层,蛋壳外面是“太空”。),然后是组织学生自己看这部分内容,再由学生发言知道地球哪方面的知识,是从哪儿知道的这些知识。引导学生感悟到学会从多渠道收集资料,学会合作交流,资源共享的重要性。其中,在谈到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时,也要让学生说一下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情况(“神五”“神六”“长娥一号”),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计算体验,让学生感悟地球的“大”;补充现代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感悟地球在“变小”,体会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培养信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感情。

  第二部分内容是“人类对地球的探索”。这部分内容通过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讨论交流,使学生初步了解人类探索地球的.大概过程:从受很大局限性的感知认识“天圆地方”,到航海技术的发展,大大扩大了人类活动范围,认识到“地球是圆的”,再到现在人们对地球的“有组织的全面研究”。从中体会到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不断发展、深入的过程,不要满足于眼下的一知半解,而要活到老学到老。其中,在讨论“天圆地方说”时,可提一提古印度人的“龟象说”,丰富学生的视野。在学“麦哲伦环球航行”故事时,可补充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司南的价值,使学生体会到祖国文化的辉煌灿烂和对世界文明的促进作用,激发爱国热情。学习“三叶虫化石”和“中国北极黄河站”,主要是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体会到现在人们研究地球在时间上的“纵深”和在空间上的“广泛”,激发学生产生了解地球的兴趣。学习“在南极考察的日子里”这两篇日记,主要是了解我国对地球科学研究的情况,以及体会到科学研究工作是辛苦而危险的,感悟到科学家的伟大、奉献精神。

品德与社会说课稿10

  【说教材】

  《小窗口大世界》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通信与生活》中的第三课。

  这一课主要讲大众媒体,包含“我们怎样了解外界”、“我们怎样利用媒体”和“小小新闻发布会”等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大众媒体,激发他们探究媒体世界的愿望,进而运用媒体这个小窗口了解大千世界。

  【说学情】

  大众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时时刻刻与人们的生活发生着关系。四年级的学生,他们从小是在各种媒体的包围下长大的,对媒体的信息有较强的敏感度。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中,对于媒体均有所接触,但对于媒体的有效应用却做得不够,往往是把有的媒体当成“玩具”,而不是“工具”。

  【说教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主要采取了激趣导入法、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等。首先以学生喜爱的舞蹈,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然后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讨论探究,自主发现各种媒体的作用,从而体验到大众媒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大千世界,最后任务驱动学生主动运用媒体,以此培养他们利用大众媒体了解世界的能力。

  【说学法】

  在这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力求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采取让学生在活动任务中自主发现、自主体验的学习方法和合作探究学习法。

  【说教学目标】

  1.知道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书刊等都是大众媒体。

  2.知道通过大众媒体这个小窗口,可以了解神奇多彩的大千世界。

  3.学会从媒体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信息。

  教学重点

  1.知道通过大众媒体这个小窗口,可以了解神奇多彩的大千世界。

  2.了解媒体对个人学习与生活的重要意义,学会从媒体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信息。

  教学难点

  了解媒体对个人学习与生活的重要意义,学会从媒体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信息。

  【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设计中,我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了激趣导入、新知感悟、媒体大搜索、媒体大比拼和新闻小灵通五个循序渐进的教学环节。

  一、激趣导入

  1.播放影视片段,请学生跟跳舞蹈。

  2.请学生说说这段舞蹈出自哪里,是怎么知道的,大家从电视中还知道些什么?以此引出小小的电视窗口里有一个大世界。

  3.板书课题:“小窗口 大世界”

  二、新知感悟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主要让学生了解大众媒体。我为了让学生变被动的接受型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型学习,我采取了创设情境教学法。

  1.创设情境

  森林里举行百科知识大赛,要挑选出一位知识最渊博大王来管理大森林。动物们都想成为森林之王,纷纷忙了起来,就连一些小朋友也不闲着,纷纷跑来为他们帮忙。可是他们忙了半天谁也不知道怎样才能赢这场比赛。同学们,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创设这样的情境后,学生便会主动地想出种种办法来帮助他们,大家可能会想到从电视里找资料、到互联网上查找资料、听广播搜索资料或从书本报刊中寻找资料。

  2.学生回答问题后展示各种媒体并板书。

  3.教师引出大众媒体的概念:

  教师:生活中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像刚才大家所说到的书本、报纸、电视、广播、计算机等被称为大众媒体。

  此时,大众媒体就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现中由抽象的概念变成了自身的认识。

  4.在这一环节的最后,我还向大家展

  示小朋友们和小动物们在大家的帮助下利用各种媒体搜集到的信息。

  通过以上的学习,首先让学生主动地了解了大众媒体,然后在媒体信息的展示中让他们进一步认识到一个个媒体小窗口带来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世界。同时使他们产生运用媒体了解世界的冲动,于是就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三、媒体大搜索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积,采取了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自主合作,尝试性地运用媒体搜索信息。

  1.学生谈一谈自己喜欢的媒体

  2.喜欢同一种媒体的同学在一起组成一组

  3.设计任务:各组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准备的各种媒体中选择喜欢的媒体搜索感兴趣的信息。

  以这样的任务驱动学生去尝试、去发现、去体验,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运用媒体获取信息的能力。

  四、媒体大比拼

  在大家通过努力合作搜集到大量信息后,便进入媒体大比拼环节。

  1.各小组为自己喜欢的媒体设计一句宣传语。

  2.用文字、图画、表演等形式向大家展示搜索到的信息。

  3.评一评各组哪方面做得更好。

  4.在这一环节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颁奖小环节。根据各组的特点分别给他们颁发各具特色的奖状,如最佳创意奖、最佳创新奖、最佳表演奖、最佳展示奖等,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

  五、新闻小灵通

  最后便进入新闻小灵通环节,这是一个拓展延伸环节,为了让学生从运用一种媒体搜索信息到运用多种媒体搜索信息,我为学生设计了以下任务:

  大家用自己喜欢的一种或几种媒体搜集今天自己感兴趣的新闻。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合作完成,并为下一节课作准备。

  以上就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在设计中我充分考虑到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善于发现的特点,设计了开放式的课堂,把学生从传统的课堂中解放出来。首先让学生在欢快舞蹈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并引入新课。然后让学生在情境中了解媒体,发现媒体的作用。最后让学生在各种任务中运用媒体、体验媒体。

  【说板书设计】

  在板书设计中,我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板书形式。首先在激趣导入教学环节中板书课题,然后在新知感悟中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各种媒体,并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进行板书,最后通过把贴图重新组合形成一个地球图案,以此表达通过各种媒体小窗口可以了解神奇的大千世界这一主题。

品德与社会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特点和编写意图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第二单元第2课《公共场所拒绝危险》第一课时。《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教学要与同学的生活紧密相连,以体验去感受生活,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体验,从而使同学认识一些公共平安标志、设施的用途,并维护它们,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平安规则。教材的活动布置即是虚拟的社会生活也是实际生活实际,同学易于接受和理解,便于操作。根据教材的地位、特点和同学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一些公共平安标志、了解一些公共设施的用途,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平安规则,并且维护它们。

  (2)、能力目标:增强感受事物的能力。

  (3)、情感目标:发生主动遵守公共平安规则的意识,有维护公共设施的想法和愿望。

  3、教学重点:

  (1)、让同学认识一些公共平安标志、设施的用途,并维护它们。

  (2)、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平安规则。

  教学难点: 平安事故会给个人、周围人带来伤害和社会造成影响和损失。

  4、教学准备:完成“社会调查记录” 和几个不同种类的平安标志。

  二、说教法学法:

  道德情感具有情境性,一定的道德情境能激发相应的道德情感。我在设计《公共场所拒绝危险》一课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能使同学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发生共鸣。深刻地体验到了认识公共平安标志并维护公共设施的重要性,以和平安事故带给我们的伤害和影响。这种情境教学法,注重让同学从自身的生活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同学通过亲身的'体验,进行有目的的交流、探究活动,从而获得思想的升华。

  三、说过程:

  (一)、漫画故事导入

  新课标指出:贴近同学生活事例的情景模拟,能激发相应的环境气氛,使同学受到情绪上的感染。因此,教学一开始我播放课件,关于小朋友在公共场所造成事故的漫画,把同学带入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唤起小朋友们对公共场所平安的关注,这时引出这节课的课题《公共场所拒绝危险》。

  (二)、观察体验,突出重点

  本环节我设计了三个内容:

  (1)观看报道和图片谈感受、提问题,通过小组内谈感受,提疑问,在一起研讨中学习体会公共场所中存在的危险对于我们是存在的,而且我们必需要关注它,因为它刻不容缓;这里在课前我安排了一个社会小调查是关于公共平安的,给同学安排了一个寻找公共场所中存在的平安隐患有哪些的小调查,可以以拍照片,做记录,录制成录像的形式记录下来,小组内交流自身的调查结果。让同学们小组内讨论公共场所存在哪些平安隐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然后小组内一起设计解决方案。从发现问题,再认识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同学意识到公共场所的平安和我们息息相关,必需遵守公共平安规则才干防止危险的发生。那么,要遵守公共平安规则的前提是我们必需要先认识公共平安标志和设施长什么样子啊?所以我设计了一个活动,当然必需要贴近同学的生活,还要求同学能感兴趣,所以设计了第二个环节。

  (2)设计了一个猜一猜的环节,一个同学上前来描述平安标志和设施,但不具体说出是什么,通过他的语言让其余同学猜是什么标志和设施,为了怕小朋友们对标志和设施不感兴趣,特意设计以一种“看谁知道的最多”大拼比形式,来吸引同学的参与兴趣。我希望通过这个环节,可以让同学一步认识平安标志有哪些,具体长什么模样。猜对的同学说一说这个标志或者设施都出现在什么地方还有它的作用是什么。

  (3)我想突出维护公共平安标志的重要性,因此,在幻灯片中放映了一个由于平安标志遭到破坏,一名小同学发生以外导致伤亡的故事和图片,让同学谈谈看法,从而推出,假如公共平安标志和设施被毁坏了,会有什么影响和后果。让同学认识到在平时的生活中,就应该多注意维护这些公共平安标志和设施。

  (三)、提高认识,升华情感

  让同学说一说平时都做了哪些违反公共平安的事情,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如何弥补,再有现在社会普遍存在破坏公共场所的平安设施的现象,你有什么好方法,设计一个宣传活动。使同学不只关注自身,更体会到公共场所的平安需要人人负责。

品德与社会说课稿12

  1、说教材

  本篇课文是让学生懂得整理物品的好处,掌握整理物品的一些技能。日常生活中,物品放在一定的地方,既整齐、美观,使用时又方便。从小养成不乱放东西的习惯,长大后就不会丢三落四。本教材在生活技能上以整理物品入手是符合学生实际的,对其以后的生活与学习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2、说学情

  处于3~6岁年龄阶段的孩子,心理过程的随意性很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常常一件事没做完又想着做另一件事,显得做事杂乱无童,缺乏条理。同时,现如今大多数的小学生在长辈的呵护下,更缺乏整理自己物品的意识和能力。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小学低年级是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所以,在教学中应加强指导,使行为落到实处。

  3、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我们拟定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续编故事,使学生初步学会有条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环境。通过比赛,让学生懂得整理的原则是方便、美观。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学会整理物品的基本方法,如物品分类放、用完东西放回原处、及时整理物品等。同时,通过两次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自己整理物品的好习惯。

  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续编故事,明白道理

  讨论交流,归纳方法

  ↓

  指导行为

  ↓

  联系实际,整理讲台

  运用学具,模拟生活

  比比赛赛,评选标兵

  ↓

  学会整理

  5、学法

  在教学中,通过比赛,给学生创设了充分自主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6、实施

  本课我们打算用二课时来完成。

  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初步学会有条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环境;懂得整理的原则是方便、美观。在教学中,通过以下三个环节来落实。

  活动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游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教学中,通过游戏,还能使使教师了解到学生整理东西的实际能力。同时,通过游戏评选出的小能手,也能在班中树立起这方面的榜样。

  活动二:续编故事,明白道理

  教材中冬冬的故事可能就曾发生在班中学生的身上,通过这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故事,可启发学生该怎样改正这个坏习惯。

  活动三:讨论交流,归纳方法

  通过创设“帮助冬冬”这个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使学生归纳并掌握整理东西的基本方法。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初步学会整理物品的基本方法,如物品分类放、用完东西放回原处、及时整理物品等;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同样,也是通过三个环节来完成。

  活动一:联系实际,整理讲台

  在课开始前,教师有意识将讲台弄乱,然后通过这一情境,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

  活动二:运用学具,模拟生活

  通过摆放学具这一模拟生活的环节,使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活动三:比比赛赛,评选标兵

  整篇课文在游戏中开始,也在游戏中结束,激烈的游戏比赛,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品德与社会说课稿13

  我说课的课题是《长江的诉说》,这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可爱的祖国》中《沿着江河走下来》主题下的第二个内容。

  《长江的诉说》作为二单元《可爱的祖国》里的一课,是为了让孩子通过学习感受到长江哺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从而产生对母亲河——长江的感激和热爱之情,并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长江的诉说》我打算分三个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了解长江概况以及了解长江上游流域的文化。第二课时:感受长江中、下游流域的繁荣、美丽、富饶。第三课时:懂得保护长江。而我今天说课的内容则是第一课时。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为了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研究,我制定了以下的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了解长江的概况,知道长江的源头、流经的省市自治区,及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2、 了解长江流域的文化,从而产生对长江的热爱。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识图、分析的能力。

  2、提高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感受到长江哺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从而产生对母亲河——长江的感激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长江流域的文化,尤其是三星堆在长江流域的重要地位。

  2、难点:了解长江的概况,知道长江的源头、流经的省市自治区,及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说教法、学法:

  课标中提到: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而“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学生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因此,针对五年级学生的所有能力都有了一定提高,对新鲜、好奇的事物愿意自己主动探究的特点,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想主要采用教师讲授法、资料调查法、自主探究法和讨论法,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并制作(包括图像、音乐等),地图、投影仪等进行直观教学。采取学生自主思考与小组合作讨论及全班交流的形式来培养学生在交流、合作以及处理信息和口头表达方面的能力。

  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较之中段,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和知识,观察事物的能力也提高了。通过《我们生息的国土》这一主题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地理知识,一些学习方法:如看地图、制作图表、绘制简易的地形地势图,尤其是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在学习了黄河以后,学生对长江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做课堂真正的主人,因此,教学过程中安排一些有趣拼图的比赛、快速记忆比赛等。而课前,也让学生利用假期去参观了三星堆,这样也为这节课的学习做了铺垫。

  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兴趣,视频导入。

  播放一段关于长江的视频,让学生从整体感受长江的美丽,告诉他们,千百年来,长江像母亲一样养育着我们,接着揭示本节课的课题《长江的诉说》。(这一环节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导入,其目的是为了更直观地展现长江的概貌,让学生先从整体感受长江的美丽,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二、了解长江的概况。

  《课标》里提到:“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可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因此,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个活动:

  1、 寻找长江的源头

  以一段录音开头:长江的述说。(也就是教科书62页内容),然后叫学生在小组里准备的地图上找出长江的源头——各拉丹冬雪山,并读出它的海拔高度。(通过《黄河东流水》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了识图,并能在地图上找到自己需要查找的地理位置。)

  2、 长江流经哪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1)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先在地图上查找长江流经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并用蓝色的笔在地图上标明;再把流经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长江从西至东的流向进行排列,写在白纸上。(这一活动侧重于学生主体参与,通过合作性探究、交流研讨等实践性活动,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

  (2)学生反馈:请每组派同学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学习结果,并且边看图边说出流经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这一活动既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查,也是锻炼学生大胆、大方地展现自己,学会向他人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3)教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简单小结,并用多媒体出示歌谣,帮助学生识图并记忆:第一大河是长江,发源青海西南部。流过川、藏、滇,穿过渝、鄂、湘、赣、晥、苏、沪要记住。全长六千三,注入东海水力富。(通过《我们生息的国土》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各省的名称及简称。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歌谣来帮助学生识图,并记住长江所流经的省份名称,解决了本课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难点,在课堂上还可以采取“速记比赛”、拼图比赛以及课后采取绘图比赛等活动来巩固学习。)

  3、了解长江上中下游的分段

  教师讲授:长江全长6300千米,从河源至宜昌市为上游段,宜昌市至湖口为中游段,湖口以下为下游段。 ①上游段。上游河段横跨两个地形阶梯。长4529千米,占长江长度72.0%。流域面积100.6万平方千米,占流域面积的55.6%。②中游段。长江出三峡从宜昌以下,进入第三级阶梯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江面展宽,水流缓慢,河道弯曲。长927千米,占长江长度14.7%。流域面积67.9万平方千米,占流域面积37.6%。③下游段。水深江宽,从湖口到入海口,长844千米,占长江长度13.3%。流域面积12.3万平方千米,占流域面积的6.8%。

  (在《三级阶梯上的国土》中,学生已经知道中国地势分为三级阶梯,而黄河、长江的流向都是从西至东流,这也是与中国的地势地貌有着密切关系的,为了巩固前面知识的学习,同时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因此,这个环节里,教师不会单一的讲授,而是会采用多媒体,用《长江之歌》作为背景音乐,并将上中下游的文字资料与教科书60-65页插图相结合,让学生从整体感受长江源远流长,地势上跨越了三级阶梯,再展示几张长江所到之处都是美丽、繁荣、富饶的图片。当学生欣赏完后,马上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这样可以提升情感:长江多么美丽啊!从而感叹道:长江真不愧是中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

  三、感受长江流域的文化——蜀文化

  1、教师讲授:长江流域不仅物产富饶,而且水系发达,庞大的水系、丰富的物种,为远古先民们生息、发展和从事文化活动创造了条件。

  2、接着出示旧石器文化、都江堰、金沙遗址、三星堆文化及四川风景名胜区的图片和资料。其中,重点学习三星堆遗址,因为三星堆的发掘不仅将古蜀国的历史推向到5000年前,更是长江上游古代文明的最具辉煌性的杰出代表。具体活动如下:

  (1)请去过三星堆的孩子将自己参观三星堆遗址的感受、拍摄的图片给大家讲一讲。(由学生的亲身体验为教学活动之一,更具有说服力。)

  (2)老师借用图片及资料,补充三星堆文化及它在长江流域的`地位。(学生的介绍毕竟不全面,老师的小结就是起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授课内的知识,更应该拓宽学生视野,点拨学生理解更深层次的内涵。我们对长江的热爱绝不仅仅是自然风光的由衷欣赏和赞美,更是对千百年来,长江对中华大地文化的滋润,对中华民族的母亲般的养育。因此,这一环节,我主要以图片的展示、教师的讲授为主,让学生通过直观的看图片、看文字了解、感受到长江对中华大地文化的滋润。)

  四、感谢长江,热爱长江

  1、出示关于长江的一份资源表,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长江给我们作出的巨大贡献,从而产生感谢长江。

  淡水资源——近1万亿立方米,居全国七大江河之冠。

  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68亿千瓦;可开发量1.97亿千瓦,年发电量约1万亿度,占全国的53.4%

  水运资源——总通航程7万公里,占全国70%以上

  农业资源——有耕地3.5亿亩,占全国的25%

  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流域内已建立了约100处多保护目标的自然保护区

  淡水鱼资源——长江流域湖泊众多,河川如网,鱼类的品种、产量均居全国首位,长江水系淡水鱼已知274种

  矿产资源——在全国已探明的130种矿产中,长江流域有110余种,占全国的80%

  旅游资源——重庆、南京、南昌、长沙等历史文化名城,以及风景名胜峨眉山、九寨沟、三峡、张家界等都是全国著名的游览胜地。

  2、展示:长江流经的省市如今的繁荣、发展、美丽、富饶的图片。问学生,看到这一切,你想对长江说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升华情感,同时为下节课的学习做一个铺垫)

  五、歌唱《长江之歌》,总结全文。

  千百年来,长江像母亲一样哺育着我们,没有它,就没有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让我们一起歌唱《长江之歌》来表达此时此刻我们内心的感激之情,热爱之情吧!

品德与社会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我爱我的家》是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家庭、学校和社区”的第一课。本单元以家庭、学校、社区这些学生的生活舞台为范域,以儿童所熟悉的生活为教学的基本素材,引导学生在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中,学会做人和做事。本课注意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将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与时空相结合,引申出相关知识,以逐步形成学生看问题的整体视野。本课是本册书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要对学生进行该门课程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本课总目标为让学生体会家庭生活的温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增进对家庭爱的情感。本课由两个话题“人人都有自己的家”、“我的一家人”和两个活动天地组成四部分内容组成。

  二、说设计理念:

  1、科学整合重组教材,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为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创造和开发课程留有一定的空间,是教师设计、组织活动,引导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得知识的一种资源。在进行教学活动中,根据实际情况,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补充,进行再创造,从而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2、创设情境,重视情感的陶冶。本节课注重培养儿童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感,重视实际生活中现实性的、情景性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家庭的了解和对家深深的爱。

  3、体现参与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品德与社会》教材作为一门思想教育意义的综合性课程,其教育效果如何,学生的参与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节课通过看温馨家的图片情境导入、介绍家庭生活、讲述我家的故事、汇报家庭调查表等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这种积极参与有意义的、真实的活动过程加深对家的了解,认识到人的生活离不开家,激发爱家的情感。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确定本课的知识目标: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讲述日常家庭生活,

  了解家庭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与人合作交流、观察事物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激发爱家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难点:通过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 了解,体会家人之间的关爱,懂得人的生活离不开家。

  五、说教学准备。

  学生:画一张自己家居的图画或拍摄自己家居的照片,并做好介绍自己家故事的 准备。

  教师:搜集人们的家居图片、准备音乐《回家》、《让爱住我家》、家庭资料、照 片;做课件。

  六、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活动一人人都有自己的家。(预计用时7分钟)运用多媒体幻灯再现一个温馨的家居图片,创设情境,激发情趣,在优美 的“回家”背景音乐下,展现温馨的家居图片,引导学生谈对家的感受,从而引出本课的话题之一“人人都有自己的家”贴出家的.图片,说一说自己、家人什么时候最想家?

  [这样的设计,与自己的科研课题相结合,用直观的图片、学生生活中的事例来帮助学生体验,获得对家的认知与感悟。]

  (二)活动二介绍自己家的环境与日常生活。(预计用时11分钟)先由老师拿一张自己小时候的照片,介绍自己家庭的环境,再引导学生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课前搜集并整理的自己家庭环境的情况,然后让学生全班交流,将家庭的图画贴在黑板中。[《品德与社会》课程准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学要从生活中来,又要到生活中去。此设计紧扣“生活”二字,同时,让孩子们从同伴的情景到自己真实的生活中来,在师生平等交流的课堂氛围中,加深对家的认识、了解,]

  (三)活动三讲述“我家的故事”。(预计用时12分钟)教师出示自己的全家福照片,介绍自己的家庭故事;然后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各自家庭照片背后的故事,教师要注意从照片和学生的语言中找到深挖下去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发现家人之间的关爱、家庭的温馨。并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活动形式,从自身的生活出发在与教师的平等互助交流中,通过直接参与各种实际活动,获得对自我、对世界、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各种能力。本设计根据这一思想,设计了师生的互动活动,让学生不再成为被动受教育者,而是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四)活动四

  汇报调查内容,主题升华。(预计用时10分钟)首先让学生汇报自己在对家人的调查中印象最深刻、最感兴趣的事,接着明确这使我们更爱自己的爸爸妈妈,更爱家人。然后引导学生思考:那我们怎样表达对家人的爱,做一个爸爸、妈妈的好孩子呢?再集体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小结,同时播放背景音乐《让爱住我家》[品德与社会课程,其内容来源于生活,还要回到生活中去,去指导学生的生活,以儿童现实生活为切入口,以获得真实的体验与感悟,遵循儿童认知规律,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提高课堂的针对性、时效性。]

品德与社会说课稿15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就闫老师执教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来进行说课。我说课的题目是《贴近生活充实文本巧设情境寓教于乐》我将从教材、学情、目标、教法、学法、过程、板书等几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冀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题三的内容,本单元教与学内容的设计,主要依据课程标准中“我们的学校生活”的内容要求,力争使同学们对并不陌生的学校有一些新的认识与了解。在此之前,孩子们已经学习了《我和同学》《我们敬爱的老师》这两个主题,这为过渡到本主题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材中有重要作用,是同学们在长期的学习活动中最不可缺少的基本素养。

  二、说学情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正在形成之中,学生在课堂上很难长时间地集中自己的精力,自控力不强,没有形成正确的课堂观,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不专心听讲、思想开小差、不会倾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等。孩子们对于课堂的热情还取决于他们对课堂的兴趣,如果课堂趣味性很浓,他们的参与热情就会很高。

  三、说目标

  基于以上的情况分析,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我来说说本课具体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懂得专心听讲、独立书写、勤于阅读等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并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表演等形式,形象直观地让学生懂得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2.通过自查自纠,了解自己在学习上存在的不良习惯,并改进。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辨别好习惯和不良习惯,有养成良好习惯的意愿,并为之努力。

  其中,教学重难点是使认识到养成专心听讲、独立书写、勤于阅读等习惯的重要性,并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说教法

  1.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基础。教师首先应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教学,同时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但是,现行教材内容比较单一,我们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选择表演场景,选取图片和典型事例,补充读书现状调查、名言、名人故事、儿歌等,充实文本,做到了立足文本,超越文本,也落实了儿童的品德形成来源于生活的课标要求。

  2.《课标》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取学生生活中真实可信的生动事例,采用学生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认识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精心设计了 “帮淘气找成绩下滑的原因” 这样一个大的情境,利用孩子们乐于助人的天性,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采用了观察图片、情境表演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一步步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五、说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教师要通过创设任务情境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兴趣,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

  1.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学法指导上我们主要以激趣为主,使学生能在愉悦情境中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

  2.我们很重视学生对学、互学、群学,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和创造性。

  六、说过程

  1.情境教学贯穿始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们设计了“淘气妈妈向老师和同学寻求帮助”这样一个情境,巧妙地将习惯培养融入到教学中,避免了以往“说教式”“问答式”的教学方法,让同学们在表演中、讨论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润物无声。

  情境一:专心听讲。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一开始如何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我们利用情境主线,引导孩子们走进淘气的课堂中,随机出示一些图片,让孩子们认真观察淘气上课的表现并同桌互相说一说,从中明白在课堂上一定要专心听讲、积极发言,多动手勤动脑。同时,师相机小结:在课堂上要做到:一看、二听、三说、四记、五想。

  情境二:独立书写。在进行这一环节时,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认为在课堂上把淘气放学回到家写作业的状态表演出来,更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孩子们也更易于乐于接受这样的形式。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通过观看表演,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淘气在写作业过程中的不良行为。通过小组交流汇报,孩子们明白了在写作业的'时候应该独立自主高效地完成。

  情境三:勤于阅读。情境中,淘气写作文也发愁,老师就引导孩子们为他出谋划策,巧妙地引出读书的重要性。随后又出示读书现状调查,让学生们明白只有一个爱阅读的民族,才是最有前途的民族。从而激励学生养成勤于阅读的好习惯。

  2.自查自纠对症下药

  课上到这,学生已明白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时,我们发给学生自查卡片,引导学生在交流中进行自我评价,通过涂星的方式,认识到自己已经养成了哪些好的习惯,哪些习惯还有待加强。对于自己还做得不好的方面,要明白今后的努力方向,给他们一个进步的空间。这一环节体现并落实了课标指出的:积极促进学生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事例儿歌巩固升华

  “好习惯早养成终受益”我们通过出示鲁迅先生与“早”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好习惯只有从小养成才能获益终生。为了更有说服力,我们还特意选取了本校五一班成奕君的事例,让孩子们感受到榜样就在身边,更能激发他们养成良好习惯的情感。

  为了让学生清晰地明白学习中的好习惯,我们特意编写了朗朗上口的《好习惯养成三字歌》,通过同学们边拍手边朗读这样的互动形式,加深了印象,升华了主题。

  这时我们用“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来结课,更加加深了学生的感受。

  七、说板书

  板书是学习的导游图,浓缩了教师的教学思路。闫老师每一环节板书自然生成,这样的板书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内容清晰,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