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渡荆门送别获奖说课稿

渡荆门送别获奖说课稿

时间:2022-12-10 11:25:2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渡荆门送别获奖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渡荆门送别获奖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渡荆门送别获奖说课稿

渡荆门送别获奖说课稿1

  1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学习赏析这首诗以壮景传豪情的表现手法。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古诗的经验和知识,对写景抒情一类的诗词有一定的积累,对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能做简单的认识和分析。本课将继续学习以景传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渡荆门送别》是诗人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随着船的移动,两岸的景色像画卷一样展开变换。作者描绘了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颔联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颈联通过两幅美丽的画面来形容江上的美景,一幅是水中映月图,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写夜间的风景;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写黄昏的风景。但是“应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两句却突然一转,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咏。全诗蕴古诗浑壮豪放的气势于广阔的时空之中,写景有灵动之感,情蕴悠长。

  3重点难点

  1.通过朗读、品味把握这首诗描壮景,抒豪情的表现手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理解诗人昂扬振奋与深沉低婉交织的情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示标

  1.以李白写景抒情的著名诗句引入新课;

  2.提示课堂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学习赏析颔联和颈联以景传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学生活动:

  朗读思考: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3.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

  活动2【活动】循标预学

  读全诗,解题目。朗读涵咏这首诗,仔细体会,然后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

  提示:首联开篇点题叙事,交代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颔联颈联紧扣荆门写景,选取山、江、月、云、平野、大荒等景物,尾联点出“送别”,表达思乡之情。

  预设:

  随 平野 尽 入 大荒 生 结 海楼 仍 怜(连)

  学生活动:

  1.学生先默读这首诗,体会诗的节拍押韵、起伏对应、抑扬顿挫;

  2.然后小组交流,读出对这首诗的理解。

  3.小组交流3分钟,朗读展示,解说题目。

  生生交流诗句中一些字词的意思。

  朗读指导: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读名联,解景语。从景与情的角度,简要赏析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

  预设:

  写出了乘船出蜀特殊的游览感受,景物辽阔高远,雄健、奇伟、瑰丽,壮阔、恢宏、绮丽、梦幻。

  表达了诗人初看平原时的兴奋、激动、欣喜的豪迈之情,写出了一个初上征程、满怀豪情的'青年。

  学生活动:

  3分钟,小组讨论,思考交流:

  颔联和颈联写了哪些景物?诗中的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诗人借这样的景物表达怎样的情感?

  万里长江:壮阔

  山、平野、江、大荒

  水中映月:静谧

  天边云霞:绮丽(瑰丽)

  豪迈之情(喜出望外、欢欣鼓舞、满怀豪情)

  小组发言不一定全面,要注意引导生生之间相互补充、评价。

  抓动词,析效果。从颔联和颈联中选出一个你认为用得最传神精炼的动词,分析其表达效果。

  预设:

  随——跟随,写出行船的过程和变化,将山化静为动,亲山送亲人;

  尽——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广阔无际的原野,地势平坦,视野开阔,喜悦与开朗;

  入——流入荒寂辽远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江流天地,波涛滚滚;排山倒海,一往无前。“入”字平中见奇,衬托得天空辽阔高远;

  飞——仰观天宇,皓月当空,银辉四射;俯察江流,明月倒映,皎洁如镜。著一“飞”字,动感十足,神韵完备,既写出了“月亮走,我也走”的如影随形之感,又唤起诗人童话般的美妙联想。月亮犹如天上来客,飞抵江流,沉落水底,亲近诗人,追随诗人,相依相伴,情意绵绵。

  结——仰望天空,彩云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嵌一“结”字,拟人生情,引人联想。彩云犹如心灵手巧的美丽织女,一到早上,就铺撒出五彩斑斓的锦缎来,似在装点美丽的天空,又如迎接远道而来的诗人。

  学生活动:

  3分钟,小组讨论,思考交流:我认为,哪个动词最能表现景物的壮阔高远、奇伟瑰丽,这个词在诗句中是如何描绘的,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小组确定一个人发言,一个人黑板前板演,写要点,写关键词。

渡荆门送别获奖说课稿2

  1教学目标

  1、朗读,体会诗人情感。

  2、品读,欣赏出峡美景。

  2重点难点

  1、体会诗人蓬勃的朝气和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2、欣赏出峡后的美景。

  3教学过程3.1第三学时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歌曲《唐诗三百首》

  1、激趣导入,话谈诗人李白。

  一曲动听的儿歌,不仅让我们想起儿时背诵过的诗歌。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唐朝则更是一个诗歌鼎盛的时代,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这个时代,诗歌大放异彩,名家辈出,就曾产生了被人们誉为“李杜”的两位大诗人,他们是李白和杜甫,下面我们先来谈一谈李白。

  活动2【讲授】作者简介

  2、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著有《李太白全集》。

  李白少年时就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游侠。他25岁出蜀离家,仗剑东游,谋求政治出路,足迹踏遍半个中国。42岁时,被唐玄宗召到京城长安,供奉翰林,但并未得到重用,反而遭到权贵的诽谤,迫使他上书请还。44岁离开长安,再度漫游。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因参加李璘幕府而受牵连。晚年四处漂泊,生活困苦,62岁病死在安徽。

  这节课,我们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一首五言律诗《渡荆门送别》。(板书课题)

  活动3【讲授】朗读诗歌

  3、朗读诗歌,感知全诗内容。

  ⑴这首诗是李白25岁出蜀离家,仗剑东游,谋求政治出路时所作,那么,这时的李白仗剑东游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指名回答)那么在朗读时就应该读出一种豪情、锐气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下面就请一位同学试着用这种情感读出来。(指名朗读,学生点评。)

  ⑵倾听录音,听录音跟读,注意节奏,体会情感。(放录音)

  ⑶学生随音乐自由朗读。(放音乐)

  ⑷指名朗读,学生点评。

  ⑸请以诗人李白的口吻,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⑹诗歌围绕这次出游主要写哪几方面的内容?

  活动4【活动】研讨诗歌

  4、合作讨论,欣赏出峡美景。

  ⑴诗人主要选取了哪些景物来描绘出峡美景的?诗人为什么选取这些景物来写呢?(注意联系“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⑵诗人是如何描绘出峡美景的?试从用词和写景角度等方面作点分析。(学生讨论,交流)

  ⑶你最喜欢哪一幅画面?试结合诗句,发挥想象,给你喜欢的画面拟个适当的标题。

  ⑷诗人为什么把这些景物写得如此美丽、壮观而神奇呢?

  5、探究质疑,体会诗人情感。

  ⑴下列思乡名句与诗中“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在表现情感方面有什么异同?请你探究。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秋思》)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⑵清人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唐诗别裁》),你是怎样认为的?结合你对诗歌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6、直面李白,穿越时空隧道。

  读完这首诗,假如有机会让你穿越时空隧道,直接面对诗人李白,当你和他谈起这首诗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7、拓展比较,丰富诗歌积累。

  旅夜抒怀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释]公元765年,杜甫迫于无奈辞官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⑵试比较“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李白诗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异同。

  8、与同学们共勉。

  儿时背下的诗词像一个大冰山,入了肚子,随年龄的增大,它会慢慢融化。一融化,可就是大财富。 ——郭沫若

  活动5【练习】背诵诗歌

  背诵诗歌。

  活动6【作业】默写

  默写诗歌。

【渡荆门送别获奖说课稿】相关文章:

《渡荆门送别》教案10-27

《渡荆门送别》教案7篇10-27

《渡荆门送别》教案10篇07-19

《渡荆门送别》语文教案01-25

语文《长亭送别》说课稿03-14

长亭送别说课稿08-04

《黄鹤楼送别》说课稿06-29

《黄鹤楼送别》说课稿03-31

黄鹤楼送别说课稿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