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可能性》说课稿

《可能性》说课稿

时间:2022-12-07 15:28:3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可能性》说课稿(集合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可能性》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可能性》说课稿(集合15篇)

《可能性》说课稿1

  一、结合学情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人教版的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可能性”。《可能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的新增内容。这一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这一知识领域的“概率”范畴,而概率已成为未来公民应该掌握的主要知识,它是培养学生随机性观点理解世界的主要内容。“课程标准”对这部分的要求:

  让学生从生活事例中丰富对确定和不确定事件的认识,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探究的乐趣,注重对事件可能性的理解。

  这部分的知识是在学生已初步感受了不确定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基础,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我面对的学生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求知欲强,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又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不随意注意占主导地位,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很容易被新异的事物所吸引。而可能性知识学生在生活中会经常遇到,也常常利用生活中的经验自己解决,但他们没有与我们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所以可以联系实际出发教学从而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然而学生之间还存在着个别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恰当的利用评价手段,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新的课程标准中倡导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因此,我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整合的角度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是不确定的。

  教学难点:会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词语来表达事件发生可能性。

  二、联系实际说策略

  (一)说教法: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我设计了“提出问题情境——学生实践验证——解释与应用”的教学模式。

  整节课,学生在猜想、验证、判断的探究活动中经历着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随机性,尝试着成功的喜悦。并通过游戏、竞赛、实践操作、小组合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的轻松,学的愉快,形成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共同发展。

  (二)说学法: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所以,我这节课设计了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猜一猜、画一画、说一说、实践、验证、游戏等。

  三、体现课标说流程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猜一猜”的游戏使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初次接触到“可能性”,直接地感受到“可能性”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唤起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第二 板块:实践活动,探究新知。

  本板块开展有趣的摸三角形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验、猜想、验证以及交流的过程中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形成的条件,同时,通过对统计结果的观察和比较初步培养学生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例二的处理,采用了学生自学的方式,安排学生自己去学习汇报,把主动权交给了孩子使学生有可以施展的平台。然后,再次调动积极性,采用了用喜欢的手势判断生活中的事例一项活动,目的是进一步丰富对生活中确定与不确定的理解。

  第三板块:巩固升华,活用知识。

  本版块我为学生精心设计了四个小练习。其中涂一涂和举手游戏是为了让学生细心地判断,而且在举手的同时他们也在进行理性的思考,怎样才能符合要求,这也为下节课学习可能性的大小做了良好的铺垫。我设计了说、涂、动手结合的练习模式,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巩固新知。

  第四板块:总结评价,深化知识。

  一方面是总结学生的收获,另一方面提出今后学习的要求,让学生进一步深化知识,并体会到了数学与现实的关系。

  四、说反思。

  我的整节课重组教材,让学生在现实生活情景中体验“一定”、“可能”、“不可能”。组织学生活动中验证事件发生出现的三种可能性。学生学的兴致勃勃,达到了预期目标。但是在对学生的主动学习知识能力的培养上与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三种可能性的时间安排上还不太科学。

《可能性》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可能性》,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可能性》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学习了本节课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随机现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体验不确定事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猜测、试验、统计与探索过程,通过自主探究与小组讨论,用语言描述事件可能性的大小,提升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教学难点:理解事件发生的不同可能性。

  二、说学情

  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对于把握和处理教材具有重要作用,五年级的学生富有好胜心理,求知欲和好奇心都很强并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但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的形象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因此,在教学设计时,紧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有趣的'游戏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探究活动中,获得知识提升数学兴趣。

  三、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的学习是由数学活动贯穿始终的,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法上,我会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为主,游戏互动形式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掌握知识。本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学法上采用: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自助探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我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启发诱导,探究新知;强化训练,巩固新知;小结归纳,拓展新知;布置作业,内化新知。

  1.情景引入、导入新知上课伊始,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玩过击鼓传花的游戏吗?然后让全班学生一起做击鼓传花的游戏,并提问:在传花的过程中你能确定花会传到谁的手中吗?总结这是一种不确定事件,在数学上也称为可能性事件,引出课题《可能性》。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之后的新课讲授做好铺垫。

  2.师生互动、探究新知活动一:认识“可能、一定、不可能”老师创设与学生抽卡片的游戏,卡片上分别写着唱歌、跳舞、朗诵,提问:如果先让小明抽,他会抽到什么节目呢?学生回答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小明抽完还剩两张,接下来小丽可能会抽到什么?最后只有一张了,小雪会抽到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后回答。小丽可能抽到唱歌和朗诵,不可能是跳舞,小雪一定抽到唱歌。老师顺势讲授对于确定的事件我们可以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对于不确定事件可以用“可能”来描述。接着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摸一摸两个盒子里面的棋子,并用“可能、一定、不可能”来描述,预设学生回答:一号盒子摸出来一定是红色棋子,不可能是其他颜色和二号盒子可能是不同颜色的棋子,接着询问学生在二号的盒子里你觉得摸到哪种颜色的棋子最有可能呢?通过设疑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动二:认识可能性大小从摸棋子活动中引出可能性也有大小,老师继续提问可能性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呢?让学生进行活动同桌两个人互相摸一摸:一盒子里有9个红色和1个黄色的的球,另一个盒子是1个红色和9个黄色的球,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然后放回去摇匀再摸,重复20次完成表格。并相互说说彼此的发现。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我也会走下讲台,及时知道。学生完成后展示表格发现第一次红色球次数多,第二次黄色球次数多,提出疑问:可能性的大小是不是与数量多少有关呢?最后老师学生一起总结:可能性的大小与数量的多少有关,在总数中所占的数量越多,可能性越大,所占的数量越少,可能性就越小。整个教学环节,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让学生体会独立思考和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知识的乐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强化训练,巩固新知这个环节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一些罗列事件发生可能性结果的基础性练习,接着继续出示一些综合性题目,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4.小结归纳,拓展新知我会引导学生知识梳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让学生同桌交流汇报的形式完成小结环节。学生在小结中对整堂课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概括,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有效提高学生语言概括能力和整体思维能力。

  5.布置作业,内化新知基于学生对这节课的理解,在下课之后呢,我会布置课后让学生收集生活中有关可能性事件的实例并于下节课交流自己的成果,意义在于加深学生对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意识。总之本节课我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不断的引导学生通过活动、讨论、探究等方法参与本节课的学习,以促进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

  五、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这样的板书设计意在加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条理清晰,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接受新知。结束语: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的聆听。

《可能性》说课稿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体会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2、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游戏公平规则。

  3、通过活动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体会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教学难点:

  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游戏公平规则。

  教学准备:

  班班通。准备好白和黄的乒乓球。

  教学过程设计

  一、小组活动

  (1)师生关于游戏简单交流;

  (2)出示书本P64的研究例题;

  (3)首先让学生猜测谁赢的可能性比较大?

  (4)让学生读题中的游戏规则,然后小组里准备好活动器具来模拟游戏。在学生游戏的同时让学生把结果统计在记录表里

  【先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然后再汇总有多少次】

  (5)让学生根据刚才实际的游戏操作以及结果记录说说游戏工公平性。并讨论为什么?

  (6)学生交流说明原因后,引导学生怎样才能让游戏公平地进行?启发学生改变口袋中红球与黄球的`个数,使它们同样多,从而使游戏公平。

  (7)让学生重新按照这样的情况再开展游戏,统计出结果,体会游戏是公平的。

  二、初步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P65试一试

  (1)先让学生读题,弄清游戏的规则和方法,并根据问题分别作出猜测。

  (2)组织分组的实际活动,以验证猜想。

  2、完成P67练习十第1、2题。

  (1)先让学生看题,然后让学生根据问题,仔细观察每个口袋里不同颜色小球的个数,再根据观察结果作出判断。

  (2)学生作出判断时,要帮助学生理解:只要看口袋里红球和黄球的可能性是否相等。

  (3)说明游戏的公平性,指出第一和第三个口袋模球是公平。

  三、总结

  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些事件的结果是可以预知的,具有确定性;一些事件的结果是不可以预知的,具有不确定性。确定事件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不确定事件用可能来描述。

  课后反思:

  本节课教师充分利用游戏这一学生喜欢的方式,让学生在玩中感受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在现实生活中具体一定的实际意义。因此,学生在活动的基础上对本课非常感兴趣。在教学中,首先,出示游戏规则,让学生猜测谁赢的可能性大一些之后,要求学生实际体验,记录摸10次后的结果。在活动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交流对游戏的体验,感受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接着让学生重新设计公平的游戏,并根据新的规则,再次体验。由此加深事件发生可能性的理解,进一步认识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但还让学生明确,虽然游戏规则是公平的,但还是又有胜负的,又体现了一定的现实性。真正地体会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可能性》说课稿4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可能性》第一课时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教材创设了摸棋的情境,让学生经历猜测―实践―验证的过程,从而感受到这一点,设计的内容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循序渐进,最后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思路清晰明确。

  2、学生分析

  (1)通过对二年级上册可能性的学习,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在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不确定事件,但只是初步的感知这种不确定事件,并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因此教学时,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领悟形成理论知识尤为重要。

  (2)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爱玩好动,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教学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玩中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重点:结合己有的经验与活动情境,理解、辨析“一定”、“不可能”、“可能”发生的事件,并能列举生活中的一些实例。

  难点:(1)、培养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能判断事物发展的可能性。

  1(2)、通过游戏使学生在观察、猜测、试验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从知识、能力、情感这三个方面初步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2)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简单描述事件发生结果。

  过程与方法:

  (1)创设有趣的活动,如摸球游戏,让学生经历“猜想—实践—验证—推测”的过程,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

  (2)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合作和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策略

  1、教学理念

  结合本堂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以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恰当的创设了儿童喜闻乐见的“故事”、“游戏”的情境,利用有趣的数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教材及学生的潜在因素,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2、教法学法

  采用情境激趣、组织引导、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3、教学手段

  使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运用了多媒体课件、黄红两色球及记录卡片。让学生经历猜一猜、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等形式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认识感知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养成学生乐于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四、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如下:

  下面我对各环节展开加以介绍.一、创设故事情境,激趣导入

  新的课程改革在数学教学方面,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因此,在上课伊始,我丢掉了教材中联欢会主题图的引入,而是以讲故事的方式来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学生喜爱的“守株待兔”故事,设疑激趣,指出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进入到教学的第二环节。

  【设计意图】

  在教学中结合实际为学生提供有趣的、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获得良好的体验,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同时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矛盾,引起思考,激发学生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发现的问题。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索

  在本环节中设计了一组摸棋子的游戏,共将此环节分成四个板块来进行:一是让学生感知“一定”与“不可能”,在课前教师为每组同学各准备一袋大小个数相等的棋子。二是体验“可能”并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大小。三是实际感知可能性的大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新知,上下相连,使所学过渡自然进入教学的第三环节。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来玩摸球游戏。

  1、小组活动一,体验“一定”。

  盒子里放的全是红球,那任意摸一个,结果会是?一定吗?

  (师板书:一定)

  2、小组活动二,体验“不可能”。

  盒子里全是黄球,没有红球,那我去任意摸一个,结果会是?可能是红球吗?(不可能是红球,因为里面没有红球)(师板书:不可能)

  3、小组活动三,体验“可能”。

  通过刚才摸球,你们发现能从盒子里能摸到黄球吗?(能)一定能摸到黄球吗?(不一定)也就是说我们摸到的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红球。(板书:可能)

  设计意图

  把教材中呈现的“摸球游戏”的情境贴近学生,为更好的引导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作好心理上的准备。)

  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以“自主探索”为核心,将“合作交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摸到盒子里的球是什么颜色的,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是非常有益的。

  三、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1.判断生活中的事件。

  为大家展示课本练习二十四的3种现象,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这些词来描述这些现象。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使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2.深化提高

  拿出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卡片,每人一张,进行涂色比赛并贴在黑板上师生评价。

  【设计意图】

  涂色活动既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又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更增添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拓展延伸,放飞思维。

  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说说生活里的事,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比比谁想得又快又多。(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

  让学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生活在的事,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内容,从而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尤其是教师即兴的口语评价与引导,对整个课堂气氛,学习情感的激发起了很好的渲染,促进作用。

  五、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理清知识脉络。

  六、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五、教学评价

  本节课的教学以问题为主线,遵循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的原则,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了,经历了“质疑—探究—建模—形成概念”的过程学习,使得教学思路一脉相承、水到渠成。教学中不仅关注到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而且关注到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这种设计遵循了数学概念教学发展方向,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观.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可能性》说课稿5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人教版的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可能性”,这部分的知识是在学生已初步感受了不确定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基础,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大小。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本节课的教学正是以这样的理念来设计的,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

  我面对的学生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求知欲强,有“初生牛犊不怕虎”之势,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又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不随意注意占主导地位,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很容易被新异的事物所吸引,从而产生学习动机,然而学生之间还存在着个别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恰当的利用评价手段,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新的课程标准中倡导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因此,我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整合的角度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

  2、通过小组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尝试用“可能”“不可能”“一定”表达事件发生的情况;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特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的重、难点是: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是不确定的,会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词语来表达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为了能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教学时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情境教学,并通过游戏、竞赛、实践操作、小组合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的轻松,学的愉快,形成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综上所述,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了五大环节: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知;

  二、活动体验,合作探究;

  三、体验激趣,深化所学;

  四、联系生活,拓展视野;

  下面我就将本节课具体的设计意图阐述如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知:新的课程改革在数学教学方面,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而创设的情境一定要包含数学模型,因此,在上课伊始,我丢掉了教材中联欢会主题图的引入,而是选用了“石头、剪子、布”这一项师生互动的游戏来导入新课,这项游戏学生再熟悉不过了,在他们猜测了老师和自己谁会赢之后,师生共同进行游戏,并要求学生做好记录,游戏结束后,从同学们的记录结果和开始猜测的结果的对比中得出结论,自然的引出一些事件的发生是有可能性的,指出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从游戏的形式导入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进入到教学的第二环节。

  二、活动体验,合作探究:在本环节中设计了一组摸棋子的游戏,共将此环节分成三个板块来进行,一是让学生感知“一定”与“不可能”在课前教师为每组的同学各准备一袋大小个数相等的棋子。要求各组的同学分别进行摸棋子的游戏。要求摸到黄色棋子最多一组同学获胜。实际上,分发到各组的棋子袋中,有四组同学袋内的棋子全是白色,而有一组同学袋内的棋子全是黄色,在同学们高兴的游戏,到失败的叹气,再到对比赛规则的猜疑中,教师适时点拔,让学生打开口袋看一看,在同学们对“如此比赛不平”的抗议声中,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总结出在全是黄棋子的袋里任意摸出一个棋子的结果一定是黄棋子,那其他小组没有获胜的原因是在全是白棋子的袋里不可能摸到黄棋子。在学生亲身实践,动手操作,用眼观察,评析结果的过程中,感知了“一定”和“不可能”,随着教师的适时提问:“这样的游戏公平吗?怎样才能使比赛公平呢?”将教学推入本环节的第二和第三板块,体验“可能”并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大小。在学生充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之后,也就是说出“在一个袋既要有黄棋子,又要有白棋子。这样才公平”之后,教师适时引导,“这时我们在这样的袋中任意摸出一个棋子的结果会怎样?”点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为了对可能性的大小进行验证感知,此时教师将一袋白棋子和一袋黄棋子中的一颗棋子进行对换,强调如果游戏规则不变,还是摸到黄棋子多的为胜的话,你愿意到哪组的袋里来摸棋子呢?为什么?并让学生再次进行摸棋子的游戏,并做好记录,实际感知可能性的大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新知,上下相连,使所学过渡自然进入教学的第三环节。

  三、体验激趣,深化所学此环节的设计来源于联欢会情境图的启发,依据学生的分组情况为每组学生准备了各种水果和托盘,来进行“水果拼盘”的竞赛,共设立了五项内容A。一定是桔子B。一定不是桔子C。可能是桔子D。很可能是桔子E。桔子的可能性很小,让学生在托盘中摆出相应的答案。实物的再现再一次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动手、动脑、动口,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小组合体的意识,对所学的知识达到了贯通,进入教学的第四环节。

  四、联系生活,拓展视野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用“一定、可能、经常、偶尔、不可能”等词语,说说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进而完成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动手操作、实践感知”让学生用手中的圆形纸制做摇奖转盘,并用顾客或商场经理的不同的身份来设计,再次感知所学。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我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自主合作,尝试探究,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数学课堂学习的快乐,体验幸福的数学学习生活。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设想,还有待于在实践中去完善,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给予批评和指正。

《可能性》说课稿6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八单元第一节课的内容,在本课中渗透了概率的思想,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实践------验证”,经历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对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进行进行描述,并和同伴交换看法。

  3、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在和同伴的交流合作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到事件发生存在可能性,并能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学难点: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是不同的,能根据已知条件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进行比较。

  说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的主线是: 摸球实验-------机智问答-------解释生活现象-------描述生活现象。 从摸球实验入手使学生理解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通过摸球游戏引入可能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采用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可能性有大有小,并找到其中的规律。学生经历了猜测,实验,验证的过程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另外,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积极参与游戏,学会简单的推理方法,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游戏中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推理能力及良好的学习态度。

  机智问答,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课重点,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对应的问题,拓宽学生的思路。 帮小明解释生活现象,将知识从纸上延伸到生活中,学生明确学习了可能性之后有什么用呢? 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

  用所学词语说一句话,来描述生活中的事情,学生可以更加灵活的运用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来联系实际,阐述生活现象,进行简单的推理,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来解决问题。

  在如何突破重难点时,注重学生的体验,提出问题后,先猜测结果是什么?再实践验证,看看实际和猜测是否一致。使学生经历知识探索的全过程,从而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我在教学中注重了以下几点:

  一、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开始,又摸球游戏引入新课,使学生在摸球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亲身体验,来树立事情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从而会进行简单的推理。在练习时又创设了小明这个小朋友的一些活动,都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生所喜闻乐见的问题,如天气,上街等情境,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非常浓厚。最后,你能用今天所学的词语说一句话,来描述生活中的事情吗?因为学生学习了知识就可以用,所以学生参与的特别积极,也就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目的。

  二、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直观的感受。

  本课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摸球游戏,从一开始的个别人摸球,得出一定性和可能性,再到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从学生摸到黄球和白球次数的不同,来猜测盒中的黄球和白球的多少,再到验证猜测是否准确,从而得出可能性有大有小这个结论。学生全员参与,让学生亲历知识探索的过程,真正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直观的感受,从而真正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学生获得了直观的感受后,结合自己的活动经验和生活经验,有特定的词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三、重视组织学生对于学习结果的交流。

  在重视学生进行充分的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某些事件的可能性或对事件的推测结果先进行独立思考,并用特殊的'语言来描述,再引导学生针对事件的可能性和对事件的推测结果先与同伴交流,促进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本节课组织学生进行了两次交流,一次是将摸球结果,猜测的结果与同学进行交流;第二次是用词语来描述生活中的事情,与同伴交流。在交流中,共同发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并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机密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即充分体现了“学习有用的数学”这个教育教学新理念。 四、重视小组合作,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本课中的小组合作有两次,一次是摸球游戏是以6---8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第二次是最后用所学词语来描述生活中的事情,是以 4人小组为单位。我的学生已经三年级了,小组活动已经可以很有序地进行了,明确了问题后,孩子们自行选出组长,在组长的统一安排下进行活动或是讨论、交流,或是游戏。虽说不是非常有效,但是普通的活动都可以进行了,像一些探究性的问题或活动还是无所适从,没有什么有效的结果。如何使小组活动真正做到有效,如何使小组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几个问题还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可能性》说课稿7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三年级北师大版的第八单元,这课是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了可能性的基础上,在二年级已经感受事情的不确定现象,本节课目的进一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为学生以后学习概率建立一个概念。

  二、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2)结合具体情况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够列出简单试验可能发生的结果。

  2、过程与方法

  (1)创设游戏转盘和摸球、摸糖及机智问答的情况,让学生亲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之分。

  (2)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同伴的合作和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说重点、难点重点: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四、说教学策略

  1、说学情通过对二年级上册可能性的学习,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已经知道生活中的事情是不确定发生的了。

  2、设计理念本着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习的理念。设计了一定要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悟、体会、认识、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了一个个游戏,让学生去动手实践,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3、教具准备乒乓球、转盘、硬币、盒子、

  五、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老师先点明我们要做一个摸球游戏,让学生推荐两名男生,两名女生到讲台上来,在其中只能有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留下来,让下面的学生都猜,他们谁可能会赢,然后让学生分别以剪子、包袱、锤和抛硬币的形的式来决定胜负。在比赛之前必须讲清规则。这时板书课题。

  (二)活动二老师和留在讲台上的同学进行摸球游戏,让下面的`学生在练习本上记录。引出“一定”“可能”“不可能”的概念。让学生猜为什么另一个同学会总是摸到白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

  (三)活动三(转盘游戏)结合生活实际,说超市正在举行摇奖活动,让学生初步有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使用权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可能性的大小是受一定条件的限制。

  (四)活动四(装糖游戏。)这个游戏是根据老师的口令往盒子里面装不同颜色的糖,这个游戏以小组活动为单位,让每个同学都参加,在提要求之前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脑想,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习了可能性,可能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就是对知识的进一步提升。

  (五)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说生活中的可能性,进一步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学习身边的数学。

  (六)总结: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这节这你有什么收获?出示学习目标,对照学习目标看一看一自己完成的学习是否完成任务,是否满意。这节课主要是通过了“猜测——验证——分析试验数据“的亲历过程,学生学生身边有价值的数学。

《可能性》说课稿8

  说教材:

  统计与可能性是小学数学第五册90~91页的内容,本课教学的内容是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以及认识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这是学生在已进行过简单的统计和初步认识某些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安排的为后面研究可能性的大小及进一步了解概率的意义奠定基础。

  教材先组织学生玩摸球的游戏,袋中装有3个绿球,每次摸1个球,摸出后把球放回原处,一共摸40次,让学生在摸球活动中体念摸到红球,黄球的机会是相等的,从而引导学生在实验中认识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同时学习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再次体会到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想想做做中还通过抛小正方体装铅笔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深刻理解不确定事件。

  说教学目标:

  1、经历和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2、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能对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并作出适当的解释,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均等的。

  3、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初步感受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之有效的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认识一些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教学难点:

  理解任意摸一次球摸到红球绿球的机会是相等。

  说教法学法:

  充分利用教师导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生活和活动情景,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索的的过程,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这部分内容的学习适于学生展开观察、猜想、操作、比较、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为了更好地指导学法,老师采用了小组合作形式组织教学,教学形式多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体验创造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互动的过程中迸发智慧的光芒。

  说教学流程:

  1、通过复习旧知,唤起学生对有关可能性知识的记忆,为学习新课做好心理及知识两方面的准备。

  2、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的引导非常自然,产生于学生记住摸球结果的需要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取于学生的生活智慧,利于学生的生活应用。

  3、就小学生而言,认识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需要在获得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初步体会,而实验活动是学生直观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均等的重要步骤。为此,老师精心组织活动,明确活动的要求,再自主分工,让学生通过操作亲身经历并具体感受到摸到红绿球的.次数差不多,并进而启发学生想象,继续摸下去的结果。

  4、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归纳反思这一过程,不仅增强了探究活动的神秘感,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且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实验是验证猜想、获得结论的重要策略之一。

  5、抛小正方体的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继续保持探究的热情,通过活动进一步直观感受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6、课后学生自主总结,既能把所学知识结合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进行回顾与反思,又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综观整个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游戏贴近生活实际,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

《可能性》说课稿9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可能性》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P64—P67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简单的分类和统计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感受确定和不确定现象,为五年级学习可能性的大小打下基础,也为学生以后学习概率建立一个概念。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存在各种可能性。

  (2)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的可能性。

  2、过程与方法:

  (1)创设摸球、抽纸牌游戏、装球的活动,让学生亲历事件发生的不确定现象,体会可能。

  (2)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游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简单随机现象的特点,能列举出简单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教学难点:能对简单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上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中,我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兴趣知识与经验的需求,设计教学,突破难点。“可能性及可能性大小”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过一些简单的可能性知识,知道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学生掌握得比较好。所以这节课的重、难点是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研究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四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而动手操作可以直观形象地反映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所以我通过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操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突破难点。我让学生通过活动学习数学,让活动贯穿始终,既有学生自主也有小组合作完成的数学活动,注意调动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口,多种感觉器官密切配合,协调活动,学生通过摸球、摸扑克牌等活动来理解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在活动中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我认为在本次教学中,学生比较愉快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喜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游戏。

  出示一枚硬币,把双手背后,把硬币藏在一只手里,再伸出双拳,让学生猜硬币在老师那个手里?

  师:在老师没松手之前,你估计硬币在老师哪个手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可能性的知识。(板书:可能性)

  环节二:探究可能性以及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一)、摸球中体验“可能”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摸球游戏吗?(玩过)那我们一起来玩摸球游戏好吗?(好)摸之前我们一起来明确下摸球的要求,哪位同学愿意来给大家读一下摸球活动的要求(指名回答)现在大家明白要求了吗?(明白了)那开始游戏吧。活动结束之后在黑板上汇总

  1.1-4组请这几组同学分别说说你们八次摸到了什么颜色的球?(指名回答)请这四组的组长拿出来看下袋子里装的是什么颜色的球。(1个红球和1个黄球)。

  在这样的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摸到哪种颜色的球呢?。(红球或黄球)指名学生完整的说一说。

  小结:任意摸一次,都有两种可能的结果,可能摸到红球,也可能摸到黄球。

  2.5组看到这一组同学的摸球记录,你有什么想法?(可能里面装的是2个红球)。那我们请这一组的小组长拿出来给大家看一下

  师:大家真棒,猜的十分的准确。这个袋子里确实装了两个红球。

  在这个口袋里摸球,结果会怎样?任意摸1个,可能会摸到哪个红球呢?让学生完整的说。

  小结:在这个袋子里摸,一定摸出红球,可能是1号红球,也可能是2号红球。

  3.6组看到这一组同学的摸球记录,你又有什么想法呢?(可能里面装的是2个黄球)。那我们请这一组的小组长拿出来给大家看一下

  师:大家真棒,又猜对了。这个袋子里确实装了两个黄球。

  在这个口袋里可能摸出红球吗?(不可能)

  小结:在这个袋子里摸,不可能摸出红球。

  (二)、摸牌中感悟“可能性大小”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的很棒,看,谁来了?出示刘谦的照片?这是著名的魔术师刘谦,他呢准备给大家来变个魔术?你们想看吗?(想)那我们一起来看下,看他给我们带来了四张扑克牌,分别是红桃A、红桃2、红桃3、红桃4,思考一下,从中任意摸1张,可能摸到哪一张?摸之前能确定吗?先让学生思考,再交流。(不能确定,有四种可能)

  师:下面我们把牌合上,魔术开始啦,魔术师把红桃4变成了黑桃4,现在4张牌中有3张红桃和1张黑桃,现在任意摸1张牌,可能摸到哪一张?(红桃A、红桃2、红桃3、红桃4)摸出红桃的可能性大,还是黑桃的可能性大?(红桃)为什么?(红桃的张数多)

  我们同学都同意吗?(同意)那这是我们的猜想,我们要证实我们的猜想,我们需要(试一试)那我们来进行摸牌游戏吧。摸之前老师来给大家明确下摸牌的要求。

  这次要请组长进行合理分工,一人洗牌,一人记录(用写“正”的方法,最后写成数字)另外六人每人摸5次,共摸30次。

  红桃共()次

  黑桃共()次

  4.组织交流。看到这六组同学的摸牌记录,你有什么想法吗?(摸到红桃的的次数比摸到黑桃的次数来的多)

  师小结:现在摸出的牌共有4种可能,红桃有3种可能,黑桃有一种可能,所以红桃摸出的可能性大,黑桃摸出的可能性小的。说明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环节三:巩固练习

  师:老师想看看我们的同学的掌握情况,我们一起来练一练

  1、学生读题后,可以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交流:按顺序说一说,从每个口袋里任意摸出一个球,可能是红球吗?你是怎样想的?在下面的袋子中可能摸出红球吗?指名回答(1号和2号可能,3号不可能)能说说你的想法吗?哪个袋子摸出红球的可能性最大呢?

  2、在下面的四张牌中任意摸一张一共有几种可能?(四种)可能摸出什么牌呢?指名回答(梅花6,梅花10,梅花8,梅花6)摸出几的可能性最大?(6)因为梅花6有两种可能

  摸出梅花10和8的可能性(相等)

  3、装盘中也存在着可能性,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转动哪个转盘,指针偶尔落在红色区域呢?偶尔是什么意思呢?(很少,可能性很小)

  (2)转动哪个转盘,指针经常落在红色区域呢?经常是什么意思呢?(很多,可能性很大)

  (3)转动哪个转盘,指针偶尔落在红色区域和黄色区域的可能性相等呢?指名回答

  环节四:丰富体验,加深认识

  师:同学们掌握的很不错,老师打算奖励大家再玩一个游戏,实践操作

  1.装球:往口袋里装6个球,要求从中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是蓝球。(学生小组合作装球,装好之后展示,组长分别说说)上面的同学能根据摸到蓝球的可能性大小排排队。(大到小依次站)

  师小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展示你知道吗,知识拓展,摸硬币实验,硬币抛出之后,有几种可能呢?(两种)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

  环节五:链接生活

  其实,像这样藏着“可能性”的游戏生活中还有很多,元旦期间超市准备开展回馈顾客活动,凡是在超市一次性购物满1000元的均可以转动转盘一次,一等奖自行车一辆,二等奖电水壶一个,三等奖护手霜一支。如果你是超市老板你怎么设置一、二、三等奖?指名回答(绿色一等奖,蓝色二等奖,黄色三等奖)

  师:大家都十分的精明,长大后一定都会成为出色的老板。

  环节六:全课小结

  大家今天表现的十分不错,老师准备送一段话给大家作为奖励,我们一起来看下吧,但是其中有几个空需要大家用今天学的知识来补充完整,你们能做到吗?(能)

  我们从出生到长大(一定)得到了周围许多人的关爱与呵护,时光(不可能)倒流,在成长的路上,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挫折,不要怕,对自己说“我能行,我可以”。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主要就是从问题想起的策略的一个思考过程,比较清晰,简单,能突出说出这节课的重点。

  可能性

  可能

  一定

  不可能

  五、总结

  以上是我对本课教材教学以及教学方法的预设。基于对本课的设计理解,我认为我们应从数学思考、数学意识的层次上解读可能性,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可能性以及可能性的大小,学生整体的学习氛围比较好。

《可能性》说课稿10

  各位专家、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一、说教材

  教材的结构与地位:

  本节内容是北师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中的一节,是小学阶段学习可能性的最后一个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了“用‘一定’、‘经常’、‘偶尔’、‘不可能’等词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列出简单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等可能性;游戏规则公平”等内容。因此,将可能性大小的描述性语言转化为“数”来表示,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有很大帮助。

  数学思想、方法分析:

  用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在游戏公平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有初步的体念,能用分数表示一些简单的可能性事件,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力图使学生理解到为什么要用数表示,用哪个数表示,为什么要用这个数表示。

  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识结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验操作,进一步认识客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与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教学重、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客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将“不可能”、“可能”、“一定能”的描述性语言转化为数据表示。

  二、说教学方法:

  由于概率本身的抽象性,学生在理解这部分知识时有较大的难度。为让学生能较轻松地学习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在教学设计中尽可能安排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旨在通过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知识,并会将这一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在教学方法上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借助扑克牌,利用扑克牌的点数和花色,以实例为背景,使学生体会到用数来表示“不可能”、“可能”和“一定能”等客观事件的简洁和准确。帮助学生完善新知的建构,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方式启发学生,以生动的实例吸引和鼓励学生,在整个教学中采取情景教学法

  三、说学法指导: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采取自主探索与互相交流相结合的方法,让每一位学生参与研究,最终学会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玩过扑克牌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游戏,想不想玩?

  [激发学生兴趣。]

  课件出示:

  游戏规则

  1、男女生各选一个代表。从1(a当成1),2,3,……8 这八张扑克中抽牌,抽出第一张扑克,将数字写在十位或个位上,(选定不能更改)再抽第二个数字。

  2、组成一个两位数,组成的数大的一方获胜。

  [1、通过男女生对抗游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体会到等可能性的应用,唤醒学生旧知;

  3、在游戏中初步感知可能性的大小]

  师:玩了这个游戏,你有什么想法?

  生:有诀窍。第一次摸到较大的数(像5、6、7、8),应该在十位;摸到较小的数就放在个位,这样获胜的的可能性要大些。

  [进一步感受可能性的大小。]

  师:看来这个游戏还有诀窍,我也想来试一试。老师来一次,好吗?

  摸到“7”(“7”已做提前做了暗记),我放在哪一位呢?

  生:个位。

  生:十位。因为“7”已经是比较大的数了。在这八张扑克中摸到比7大的可能性比较小;而摸到比7小的可能性比较大,所以最好把7放在十位。

  师:非常好!许多同学都能用数学语言“可能性”来说明这件事,有谁听懂了,再来说一次。

  (板书:可能性的大小)

  [通过部分优等生的引领,在激烈的争论中,使所有学生都明白可能性有大小。]

  二、用数表示“不可能”、“一定能”:

  课件出示:a到8八张红心

  师:在这八张扑克中,有可能摸到“9”吗?

  [抛出问题,启发建构]

  不可能摸到“9”,那么,怎么表示这里摸到“9”的可能性呢?

  生:0。

  (板书:数)

  师:能干,学数学,用“数”来表示的想法非常好。用数字“0”简洁、准确地表示可“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师:我们说,从这八张扑克中不可能摸到“9”,我们就说,摸到“9”的可能性是0。

  师:有可能摸到红心吗?

  生:一定能摸到红心。

  (板书:一定能)

  师:为什么?

  [在学生的讨论,争论中完善建构]

  生:齐说。

  [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明白了用数0来表示不可能,用1来表示一定能]

  师:举例说说,在生活中哪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0,哪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1?

  三、用分数表示“有可能”:

  课件出示:1张红心1张梅花

  师:在这两张扑克中,任意摸出一张,摸到红心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课件出示:1张红心2张梅花

  师:此时,摸到红心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师:如果将1张梅花换成1张红心

  课件出示:2张红心1张梅花

  师:任意抽出一张,摸到红心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师:现在我再加入2张梅花。

  课件出示:2张红心3张梅花

  师:任意抽出一张,摸到红心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红心和梅花各加入1张

  课件出示:3张红心4张梅花

  师:任意抽出一张,摸到红心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通过扑克牌花色和张数的变化,使学生体会到目标元素和总元素个数的变化导致可能性大小的变化;同时,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目标元素出现的可能次数占所有可能出现次数的几分之几就是摸到目标球的可能性的大小。]

  师:观察黑板呈现的信息,你有什么发现,相互说说。

  生1:可能性的大小界于0到1之间

  生2:可能和不可能的大小之和等于1

  生3:摸到目标球的.所有可能和摸到所有球的可能的几分之几就是摸到目标球的可能性的大小。

  师:现在想想,老师在摸牌游戏中,第二次摸到7的可能性是多少?

  摸到大于7的可能性是多少?小于7的呢?

  你现在能否解释“不可能”和“一定能”为什么用0和1来表示?

  [进一步验证学生刚才制胜策略是正确的;从理论层面验证了“不可能”和“一定能”用0和1来表示的科学依据,升华了学生对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天气预报说明天下雨的可能性是0,你会带雨具吗?为什么?

  2、一副扑克牌共有54张(大王、小王各一张,红心,梅花,方块,黑桃四种花色各13张)去掉大小王后,背面朝上,任意取出一张。

  (1) 是大王的可能性是( );

  (2) 是梅花的可能性是( );

  (3) 是点数6的可能性是( );

  (4) 是红心6的可能性是( );

  3、课件出示:

  (出示:红心2,3,4,5; 梅花5,6,7,8;方块9)

  你能提出哪些与可能性相关的问题?

  4、讨论:

  在一个盒子中,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球各若干个,(总共不超过50个)要使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1/7,那么,总球数可能是( )个,红球可能是( )个。

  [对可能性的大小的应用,在逆向思维中进一步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理解。同时,不同层次的学生将取得不同的收获。]

  [这一环节通过对实践问题的分析解决,突破教学难点,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的迁移、深化、巩固,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分析实际问题,增强用数学意识]

《可能性》说课稿11

  教材说明: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主要是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关于可能性这一内容,三年级时学生接触事件发生有确定和不确定的区分。不确定的事件中分可能和不可能。在五年级上册教材中要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从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之分到等可能,这是对随机思想的理解的一个大的飞跃,是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从定性到定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对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的理解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将直接关系到对事件发生的随机性的理解。因此,教学时要通过大量丰富的例子和活动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丰富对等可能性的理解,也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某些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试验、收集、分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引导孩子们用数学的眼光来研究这些游戏的公平性时,他们当然会表现出极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在玩中学,在学中悟,一改传统数学课堂死板而呆滞的现象。

  教学目标:

  1、在讨论比赛规则、抛硬币、摸球游戏等活动中,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2、能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能对游戏规则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能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在讨论游戏规则是否公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

  教学重点:

  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教学难点:

  可能性与公平性的判断。

  教学策略:

  1、通过学生自己获得生活中的数学信息,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可能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以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展开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直观感受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并逐步丰富对等可能性的体验,学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社会生活中的事物。

  3、成语连接、评语、街头骗子利用可能性行骗三个小片段,联系生活,进一步体会学习可能性的价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硬币、小组调查表、色子等。出示一些实物图。

  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通过抛硬币感受等可能性

  1、说反话游戏。

  利用游戏引出公平的游戏规则。(出示一些反话)

  2、观看足球比赛开始片段。(视屏足球赛开始片段)

  引:大家想出了这么多公平的游戏规则,哪一个最适合呢?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国际比赛中常用的一种方式抛硬币。

  学生讨论:这种抛硬币的方式公平吗?为什么?

  3、抛掷硬币实验。(出示硬币、实验记录表、科学家实验表)

  (1)猜测。

  师:既然认为是公平的,那么大家想一想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如果正面朝上的可能性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是1/2,就进一步说明了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谁先开球,是公平的。

  (2)试验。

  1、每人抛10次,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2、试验完成后思考:正面朝上的次数与总次数有什么关系。

  (3)交流验证:大家来观察一下这些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同学们观察的都很仔细有这么多的发现,我们会发现有些小组正面朝上的次数不一定是总次数的一半,有些小组少一点,有些小组多一点,但是全班加起来正面朝上的次数就比较接近总次数的1/2。

  师:其实历史上有很多数学家也做过这样的实验,我们来看一看他们实验的结果是怎么样的?(出示统计数据)

  通过做实验,你们认为抛硬币决定谁先开球公平吗?为什么?(学生小结)

  二、实践探索,体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1、三个同学准备下跳棋,他们想用三人比赛转盘决定谁先走。(红色占1/2,蓝色和黄色分别占1/4)。师生共同做玩游戏并交流,汇报游戏公平与否。

  如果将这个转盘转到了100次,大家猜一猜转到蓝色的次数大约是多少次?

  这是一个有失公平的转盘,先让学生来判断这样设计公平吗?其实是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可能性大小与占的份数的多少有关系,同时也巩固了新知。

  2、公平游戏转盘的设计。

  学生回答后,进行公平游戏转盘的设计。接着进行设计展示由学生上台展示并讲解自己的作品,全体师生做评委,评选出优秀的设计作品。(活动的转盘)

  3、6名同学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小强在一块长方体橡皮的各面分别写上1,2,3,4,5,6。每人选一个数,然后任意掷出橡皮,朝上的数是几,选取这个数的人就来当老鹰。你认为小强设计的方案公平吗?

  虽然橡皮各部分的材料是均匀的,但它的6个面大小不等,一个面的面积越大,投掷后朝上的可能性也越大,所以,小强设计的这个方案不公平。(老鹰抓小鸡游戏图片及长方形数字橡皮)

  三、联系生活,进一步体会学习可能性的价值

  1、词语连接。(连续滚动播放这些个成语)

  说说平分秋色、万里挑一、十拿九稳、大海捞针的可能性是多少?

  2、评语。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出色,老师把三个词语送给大家太优秀了棒极了真出色,你得到每个词语的可能性是多少?

  如果我用4个词语来评价大家太优秀了、棒极了、真出色、真了不起,你得到每个词语评价的可能性是多少?

  在这四个词语中棒极了是老师最喜欢的,我想送给我们班的一个同学,每个人得到它的可能性是多少?

  我想把这个词语送给班里穿红色上衣的同学,(请穿红色上衣的同学站起来),你得到它的可能性是多少?

  3、看图说一说。(出示街头骗子的摸奖游戏图片)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这种游戏的不公平性,不去玩这种游戏。强调指出:凡摸奖活动,你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计算一下,就会发现:都是组织者得利,参与者受骗,所以严禁学生参与。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在游戏中知道了一件不确定的事件,它的可能性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例如:抛掷硬币,掷出正面和反面的可能性都是1/2;掷出一个正方体的骰子,每个面掷出的可能性都是1/6,等等。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在数学上属于概率问题。概率问题起源于博弈,在现代的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天气预报、降水概率的预报,航天飞机的发射等等,都运用到了概率的知识。如果同学们有兴趣,课后可以自己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与此相关的资料,你会发现,概率的知识是非常有趣而奇妙。

《可能性》说课稿12

尊敬的亲爱的各位领导、评委:

  下午好!

  我此次说课的课题是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摸球游戏——可能性》,

  一、说教材

  1、本课地位本课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惟一一次对概率知识的学习,它的前置基础是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可能性”方面的生活经验基础,它的后继地位是以后学习较复杂的概率知识的基础。为后续学习作好坚实的铺垫。

  2、教学目标

  (1)借助摸球游戏,充分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不确定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能对生活中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确定性描述。

  (2)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形成判断、推理的能力,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借助游戏活动和直观图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

  教学时注重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面向全体引领学生借助有趣的摸球游戏活动和直观操作演示及图示法进行教学。兼用小故事、猜谜语、小游戏等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同时利用课件辅助教学。通过摸球游戏,调动每位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使学生经历“激疑、猜想、验证”的过程,理解起来更直观。

  三、说学法

  在自主探究、合作探索中,让每位学生参与游戏活动,充分调动眼口心等各种感官,亲自动手摸,猜想,统计(画正字法),表达,归纳总结,经历统计和猜测的过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四、说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提供素材,游戏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做游戏,今天老师带来3个袋子,编号为甲、乙、丙,里面分别有黄色、红色小球。咱们如果做个摸球游戏,捂着眼睛从袋子里任意摸出一个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课件大屏幕显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参与学习的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以游戏切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数学素养。)

  2、游戏前奏,运用素材,猜测感知

  刚才提出的三个问题大家是不是急欲知道答案,老师现在不告诉你们,请根据你的经验大胆猜测一下,从三个袋子中任意摸一个球,分别会是什么颜色?(课件大屏幕显示)

  答案不一,也不好确定,到底是什么结果呢?我们来动手试试好吗?(好奇引发猜测,猜测促人探究,让学生根据情况大胆猜测,在培养他们猜测意识的同时吊足他们想动手试试、看看结果的胃口,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3、游戏进行,合作交流,验证猜测,建构概念

  (1)解决第一个问题从甲袋中任意摸一个球,结果怎样?先明确游戏规则(大屏幕显示);

  分小组合作,小组长带领组员开始摸球;交流结果,怀疑全是红色;倒出验证,果然如此;老师及时表扬鼓励,敢于质疑,一个个真像科学家!(板书:确定的)

  (2)解决第二个问题从乙袋中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怎样?分小组合作活动,并根据记录表用画正字法统计摸到红球和黄球的次数。(体会画正字法进行统计的优越性)猜猜看,乙袋中球的颜色有什么样的?既有红色又有黄色;倒出口袋验证结论。(板书:不确定的')

  (3)解决第三个问题,从丙袋中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怎样?这次游戏有变化,先直接打开袋子看看里面红球、黄球各有多少个(4红1黄)。猜一猜,任意摸一个,结果会怎样?小组活动验证猜想(个别会出现黄球多,摸的次数越多,还是摸到的红球多)因为红球多,所以摸到的可能性就大,黄球数量少,摸到的可能性就小,看来可能性真的有大有小!(板书:大小)

  (4)举生活中例子老师小结: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不确定的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今天大家大胆猜想自己动手验证的就是我们学习的新内容:可能性。(板书:可能性)(这个游戏环节给我学生足够的探索时间和探索空间。恰当地让学生经历猜测、实验、观察、质疑、验证、反思、交流、感悟这样的过程,在理解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增强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巩固拓展,应用知识

  (1)自主练习第1题(课件出示)

  (2)改变可能性大小(课件出示)

  (3)小故事阿凡提与金币

  (本环节通过基本练习,巩固、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通过“改变可能性大小”、“听故事”环节,既调动了学生兴趣,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5、课堂总结,交流收获你有哪些收获?(引导从知识、方法、感受等方面)

  (教师以具体的问题引领学生从知识、方法、感受几个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增强学习信心和乐趣,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6、游戏“再见”(大屏幕显示游戏要求)

  (在结尾处以“再见”游戏把本节课推向了高潮,达到巩固知识、激发兴趣、灵活反应、发展思维的目的)

  7、板书

  摸球游戏——可能性

  一定发生

  确定的

  不可能发生大

  不确定的可能性小

  (板书画龙点睛,提炼出一堂课的精华,配合教学突出重点,加深印象,增强效果。一幅独具匠心的板书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一件艺术品,是学生认知的“脚手架”,是教师教学的“导游图”。课件也不能替代。把本课的重点表现得一目了然)

《可能性》说课稿13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可能性——谁先走》。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今天我将贯彻这一理念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可能性——谁先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认识等可能性,能判断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感受不确定现象并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在之前已经进行了初步了解,并且之前也学习了如何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对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为后面研究统计学相关知识,事件发生的概率等内容提供了有力的基础。

  二、说学情

  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要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深入了解所面对的学生可以说是必修课。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也能做出简单的逻辑推理,而且在生活中也为本节课积累了很多经验。所以,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是相对比较容易的。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原则,判断游戏规则是否公平,能设计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方案。

  (二)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学习过程中,提升合作交流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自主探索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一节好的数学课,从教学内容上说一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教学重点的确立与我本节课的内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据授课内容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原则,教学难点是: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原则的应用。

  五、说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讲授法、练习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新课导入

  首先是导入环节,利用大屏幕展示“谁先走”主题图,并引导学生思考“你能替他们想个办法,决定谁先走吗?”学生畅所欲言,采用这样设疑导入的形式引入新课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课堂中。

  (二)新知探索

  接下来在新知探索环节我适时设疑“谁能够想到一种绝对公平的方法来决定谁先走呢?先走小明和小红都有自己的想法,大家来判断一下他们的方法公平吗?”

  组织学生前后桌结成一个小组共同探讨两种方法的公平性,说一说理由,并对不公平的方法进行修改使它变得公平。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我也会走到学生身边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以指导,维持课堂秩序,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小组活动持续约五分钟后,我将会提问小组代表,询问其讨论结果。

  学生可能会得出小明的方法公平,小红的方法不公平的结论,为了让班上的每一位同学都对两种方法有深刻的理解,明白两种方法一种公平一种不公平的根本原因。此时我会加以追问引导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问题1:小明的方法为什么公平呢?抛硬币时会出现几种结果?正面朝上与反面朝上的可能性相等吗?

  问题2:小红的方法为什么不公平?投骰子时会出现几种结果?每一个点数朝上的可能性相等吗?点数大于3有几种情况?点数小于3有几种情况?

  通过这样追问的形式,挖掘问题的本质,让班上的每一位学生对事件的等可能性有深刻的理解,接下来我会再次进行设疑“哪位同学能帮助小红对方法进行修改保证该方法对双方都公平呢?并说明理由”

  学生通过刚刚对小明和小红方法的.剖析可以顺利的得出修改方案。点数大于3,小明先走;点数小于等于3小华先走。

  为了让学生养成勤思考,多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多角度的解决数学问题接下来我会鼓励学生运用刚刚所学的知识,再设计一个方案使它对双方都公平。对于正确的方法我会给予鼓励称赞对于有瑕疵的方法我也会引导学生挖掘问题的本质进行改正得出正确方法。

  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的理解事件的等可能性这一原则接下来我会利用多媒体出示“扔瓶盖”的小动画,引导学生思考“利用扔瓶盖的方法来决定哪个小朋友跟着智慧老爷爷去看比赛是否公平”此时课堂进入一半学生的注意力已经有所分散通过播放动画短篇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恰当设疑,能够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继续学习。

  接下来组织学生小组间进行实际实际操作扔瓶盖的游戏,并对全班的结果进行记录。接下来引导学生对游戏结果进行思考,这个游戏是否对双方公平。最后师生共同总结,虽然扔瓶盖的结果是两种可能性,但是盖面更加重一些,所以盖面朝上的次数更多,导致游戏不公平。

  (三)课堂练习

  接下来是巩固提高环节。

  我会利用大屏幕展示练一练的题目1,组织学生制定公平的游戏规则,加深学生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理解,突破本节课的知识重难点:事件等可能性原则及其应用。

  (四)小结作业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还有什么问题吗?

  通过这样的方式养成学生反思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并调动学生将所学知识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兴趣。

  本节课的课后作业我设计为:

  设计一个转盘,并确定一个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规则?

  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核心,感受事件等可能性原则及其应用想。

《可能性》说课稿14

  一、说教材分析:

  1、本节课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4—97页第八单元“可能性”的第一课时。这一部分内容属于课程标准“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重点我认为应是联系分数的意义,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教学难点是根据实际情况正确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确定性事件和不确定现象。在这些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本单元在小学阶段最后一次继续教学可能性,用分数表示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所以本课的教学关键是让学生由对可能性大小的感性描述过渡到定量刻画。当然,现在的量化只能是初步的,是为以后学习概率作准备。

  3、为能争取最佳教学效果,我将准备一个硬币、扑克牌等,并事先制作好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教学的难点。

  二、说目标

  《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应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在具体情境中对可能性的体验。根据《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节课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考方法,会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2)使学生在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能对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结果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与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三、说教法和学法

  1、在教法的运用上,我主要采用谈话法贯穿整节课,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配合使用分组讨论法、多媒体直观演示法,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善于与他人交流、沟通、合作,善于吸取他人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逐步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2、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进而内化为已有,并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本节课,主要采用让学生讨论交流、自主的学习方式,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有根有据的思考、探究、交流和评价。通过“猜一猜”“议一议”“想一想”等有趣的活动,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数学教学”从“以获得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以关注人的发展为首要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我特设计以下的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导发现。

  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投掷一次硬币出现正反的可能性是二分之一。

  2、例1情境图后,出示问题“篮球赛中用猜正反的方法决定选择场地,公平吗?为什么?”“用猜左右的方法决定由谁先发球,公平吗?为什么?”,启发学生在解释和交流中认识到猜对或猜错的可能性都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并让学生说出“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让学生初步掌握分数的意义与可能性知识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并认识到数学是规则的的制定者,是幕后的策划者,数学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随后的“试一试”用逐一添加球的办法,让学生明确“一共有几个球,红球有一个,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一。”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并引发关于是否公平的讨论,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为学生接受新知搭建平台,再让学生经历推理“为什么可以用来表示猜对与猜错的可能性?”不但复习了分数的意义,还让学生初步体会可能性的大小可以用相应的分数来表示,为下面继续教学可能性打下了扎实基础。另外让学生通过几次不同情况下的摸球游戏变化问题情境,能促进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开启用其他分数表示可能性的窗口,进一步感知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的方法。

  (二)迁移中提升。

  把例2设计成摸牌游戏,第(1)题的三个连续的问题,我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得出摸到每张牌的可能性都是六分之一。第(2)题的问题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小组合作交流思考的过程。我将充分引导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进行交流、讨论,帮助学生掌握用几分之几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考方法。随后的“试一试”我将创设学生熟悉的摸球情境,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解释自己作出的结论,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用几分之几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首先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八第2题的.条件进行整理,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幷出了两道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以及教育孩子们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分析问题,在充满可能性的世界里学会思考,学会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设计意图:学生对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再通过拓展题的练习,能进一步积累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经验,丰富、加深用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四)全课总结,感受价值。

  教师提出“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以及“你还有什么疑问?”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反思,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用心去观察、去体会、去发现、去思考,就会拥有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本领。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交流学习收获,能够进一步将“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认识;同时让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今后更能自主的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学好数学的信心。

  现代教学理论表明:“只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放手让学生研究,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研究问题的过程,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他们会在教师的引导下有许多新的生成。我将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可能性》说课稿15

  教材内容: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104—105页,学习时间在12月中旬。

  教材分析:

  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的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预知,即确定现象;有些事件的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无法事先预知,即随机现象(不确定现象)。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随机现象,《课程标准》第一学段新增了属于概率知识范畴的内容《可能性》。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教材选取了“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现实情境,引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通过主题图及例1、例2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体验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设计思路:

  1.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及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作为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体验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学生了解一定、不可能、可能的意义,能够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3.学生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可能性,建立正确的随机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元旦节快到了,东方超市为了吸引顾客,准备举行一次摸奖活动。摸奖的规则是:在一个盒子里放一些球,凡是一次购物满50元的顾客,都有一次摸奖机会。摸到红球有奖,摸到白球没有奖。如果请你设计,你能想出几种放球的方案?

  板书学生的方案:全放红球全放白球既放红球又放白球

  [设计意图] 把教材中呈现的“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情境改变为更贴近学生、学生更熟悉、更现实的摸奖的情境,为更好的引导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作好心理上的准备。

  二、第一次摸球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

  ㈠学生小组合作摸球,感受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

  提问:根据你们的方案,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小组合作,用老师提供的学习材料(摸球用的盒子、5个红球、5个白球、试验结果记录单)依次进行摸球试验,并把试验的结果记录下来。

  小组合作要求:1.小组长组织,确定记录人和汇报人;2.摸前搅和一下,摸时不能看,按一定顺序来摸,次数不定;3.每摸一次,就把结果记录下来;4.摸完后,观察记录单,能发现什么。

  试验结果记录单:

  ⑴全放红球

  摸球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

  球的颜色

  ⑵全放白球

  摸球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

  球的颜色

  ⑶既放红球又放白球

  摸球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

  球的颜色

  ㈡组织学生交流,认识“一定”、“不可能”、“可能”。

  学生汇报试验结论,并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试验的。如,汇报全放红球试验时,说一说放了几个红球,摸了几次,每次摸到的是什么颜色的球,能摸到其它颜色的球吗?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汇报完成板书:

  可能性

  一定

  结果确定[url=]{[/url]

  不可能

  结果不一定─可能

  ㈢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摸球试验的结论。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空间,学生没有老师的限制,只有根据学习目标的自主学习活动,盒子里放多少个球,摸多少次……一切都由学生做主。教师的作用发挥在汇报过程中的引导学生反思上,让学生通过第一次摸球活动,深深地感受到不管盒子里放几个球,也不管摸几次,在不看的前提下,如果只放红球,就一定只能摸到红球,不可能摸到其它颜色的球;如果既放红球,又放白球,就既可能摸到红球,又可能摸到白球。在对比中更好地体会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

  三、判断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

  用“一定”、“不可能”、“可能”不仅可以描述摸球试验的结论,还可以描述现实世界中的自然想象和社会现象。出示P105图,想一想,这些事件的发生是“一定”、“不可能”,还是“可能”?

  组织汇报,说说判断的理由。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现象的结果是确定的,哪些现象的结果是不确定的。

  [设计意图] 借助现实世界中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和列举哪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哪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在描述、思考、讨论和交流的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确定和不确定事件的认识。

  四、第二次摸球,进一步认识可能性,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㈠认识前一次摸球的结果不影响后一次摸球。

  出示摸球的盒子,放入2个红球和2个白球,说一说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能确定吗?为什么?

  学生猜一猜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请猜的同学摸一摸

  再猜一猜,摸一摸……当学生前一次摸到红球后,下一次可能猜会摸到白球,这时让学生亲自摸一摸,想一想为什么不能如人所愿,感悟到前一次摸球的结果不影响后一次摸球;

  ㈡感受“一定”、“不可能”、“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继续猜一猜,摸一摸,当学生摸出一个球后,把这个球拿出,让学生再猜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并摸一摸;当学生摸出一个球后,把这个球又拿出,让学生再猜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再摸一摸……让学生感悟到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可能”也会变成“一定”或“不可能”,“一定”或“不可能”也会变成“可能”。

  [设计意图]可能性作为一种随机事件,是不受人的主观愿望控制的。但许多学生有这样的错误认识,即第一次摸到红球,第二次就该摸到白球。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随机的概念,我设计了第二次摸球活动,让学生先猜再摸,暴露学生的认识,并让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想一想,感悟到对于某一次摸球来说,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事先是无法确定的,并且前一次摸球的结果不会对后一次摸球产生影响。通过逐步拿出球,让学生感悟到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可能”也会变成“一定”或“不可能”,“一定”或“不可能”也会变成“可能”。

  五、学习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组织练习,深化对确定和可能性的认识

  ㈠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现实世界中的自然想象和社会现象。

  ㈡根据结果设计放球方案,,说一说怎么想的,并摸一摸。

  1.一定能摸到红球;

  2.可能会摸到红球;

  3.不可能摸到红球。

  ㈢猜一猜:东方超市的老板会怎样放球?为什么?每种颜色的球放多少?

  [设计意图]设计第三次摸球和猜一猜的练习,让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又有新的认识,学生的思维能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并且为下一节课学习可能性的大小埋下伏笔。

【《可能性》说课稿】相关文章:

《可能性》说课稿07-27

可能性说课稿07-01

统计与可能性说课稿04-21

《统计与可能性》说课稿07-12

可能性说课稿15篇11-07

可能性说课稿(15篇)11-07

《可能性》说课稿(15篇)09-20

《可能性》说课稿(精选15篇)11-27

可能性说课稿15篇01-14

《可能性》说课稿15篇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