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荷花说课稿

荷花说课稿

时间:2022-11-16 11:33:0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荷花说课稿(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荷花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荷花说课稿(15篇)

荷花说课稿1

  一 设计理念

  1.以多角度,多种形式读文,读中求悟,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分析、记忆,解决基础知识,表达自己对荷花的看法和感情。

  3.活用资源,紧扣“美”,激发学生想像力。

  二 教材分析

  本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荷花盛开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 目标确定

  本年段的学生在一、二年级阅读能力的基础上,能比较迅速地随文识字,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判断课文中的精彩语句,为自主阅读欣赏和理解课文提供了保证。通过衡量学情,根据新课标要求,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 随文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播放光盘,观看插图,妙悟“美”,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3) 体会作者的丰富想像,学习边阅读、边想像画面的读书方法。

  (4) 要善于观察、多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本课重点是了解荷叶、荷花的样子,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之中精彩的词句,难点是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达。

  四 说教法,学法

  “教有多法,但无定法。”一个好的教法和学法是相融合的,也是相互推进的,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中采用了“读中感悟”法,“想像理解”法,“自主合作”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导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读中展示。

  五 说教程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 重组美景图片:激发兴趣,初识美

  播放课件,请学生观赏后说说感受,当学生谈到“美”时,顺势而导,这么“美”的荷花,作者如何用文字来表达呢?从而,进入新课。这样,以直观的画面美感受、吸引学生,把学生限于生活环境无法亲眼目睹而又十分感兴趣的内容呈现在眼前,激发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让学习沿“美”的主线展开。

  二 整体把握,感知美

  新课程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文章中生活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因此,播放范读课件,请学生一边听一边想像画面,随优美的音乐、画面走入营造的生动情景中,整体把握课文,梳理出文章的脉络,理清作者的思路。

  三 理解课文,感悟美

  结合图片,与学生的读思悟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品读欣赏精妙语句,领悟课文的美妙。

  预设:学生自读描写荷花的重点段(第二—四段),勾画出自己认为准确、生动的词句,想像画面,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荷花?学生会谈到对荷花的形状、颜色、姿态几个方面,教师对学生所谈到的作个小结。肯定学生的体会,与学生共同讨论他们划出来的词句,体会“挨挨挤挤”在文中的意思及作用,感受“冒”字用得好,从而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播放课件,欣赏荷花的美。想像:这些白荷花,从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干什么?

  领悟到荷叶的多,荷花生长的姿态,让学生们带着美的感情美美的读,边读边想象画面,并理解作者说:“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活的画”是什么样?当同学们看到、感受到荷花的确很“美”时,顺势而导,给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想像自己就是一朵美丽的荷花,会想些什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学习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运用多种阅读方式声情并茂地朗读文章。

  文章的优美,具体生动的描写手法,与图画的“美”,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为“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 统观全文,深化美

  以课件中优美的旋律再现课文意境,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将课文诵读一遍,再现荷花的美景,将文字之美和感受之美融为一体,入情入境,受到美的熏陶。

  五 拓展与练习,不拘形式,表达美

  新课标对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中提到:“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观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把。”优美的文章、精美的图片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当提问到:“生活中,你喜欢的花,有多美,说来听听”时。学生们自由地谈开了,受到本课的启发,学生们也能展示美的片段,由学生自由地表达对美的感受。

  英国诗人基慈曾感叹:“美的事物是永恒的喜悦!”语文课堂能帮助学生不断感受语文的美、生活的美,提高语文素养,升华生命价值!

荷花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荷花》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6册第1单元的第3篇课文。它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文分两部分,第1部分(1~3)自然段,直接赞美了荷花的清香、形状、姿势。第2部分(第4、5自然段)通过想象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变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佼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要充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美的教育。

  (二)、根据本课以上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出12个生字。能正确写出12个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地部分,积累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的.读书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感受荷花的美丽,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的体验。

  (四)教学难点:理解“如果把眼前的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的含义

  二、说教法: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主要教法:

  1.图文对照法:“图”是客观事物的描绘,“文”是语言文字对客观事物的记载。具体的画面内容,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本文可利用《荷花》插图,帮助学生学词、学句、理解、想象。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学法:

  1.读写结合法:读是吸收,写是表达。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比较法:“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推敲,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教具准备:挂图、录音机、课件

  四、教学过程设计

  我是紧扣“美”字进行设计的:

  (一)、谈话导入

  出示《荷花》插图,请学生说说有关荷花的古诗和看荷花的感受,唤起对荷花美的回忆,谈话后揭示课题。这样的导入既展示了学生的文化素质、语言表达,也可以激发学生读书、积累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以后思考:荷花美在哪里?课文怎样写荷花的美?

  (2)划出生字新词。

  2.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并当堂反馈矫正。同时培养用词造句的能力,因为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文的过渡。

  (三)、细读第二段

  以“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学习,这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状美,学生最感兴趣,所以我就采用“直奔重点段”的方法。这一段教学的着力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感受、想象荷花的美,并能有滋有味地读出美。

  首先指名读文,然后找出这段的总起句和具体写荷花三句话中的重点词。接着就抓住具体写荷花的三句话,进行教学。这样先学后导,导练结合,有利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这三句话的教学我分三步走:1.让学生在挂图上批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对应的荷花。2.引导学生把这三句话的意思说出来:有的刚开,有的全开了,有的将要开。并拿它与课文原句在读中比较,在比较中读,想象荷花的美。3、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把它读得很美很美呢?”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指名读、评读。 在教学完这三句话后,引导学生:“红花还需绿叶扶,花美,那么叶子呢?”通过看图,指导有感情读,想象一池荷叶长势之美。而“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我是抓住“冒”字进行教学的,教师在挂图上直观演示后,让学生给“冒”字换个词,理解“冒”的意思,再让学生练习说“荷花是怎样冒出来的?”比如开开心心地冒出来。“冒出来仿佛想干什么?”这一环节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汇,培养超凡的想象力。最后,让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想象相应画面。

  四、学习第三段

  在第二段读出美的基础上。第三段的着力点是根据有关句子想象美、表达美,使美感进一步深化。

  1.出示投影:看图想象,写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____。有的____。还有的_____。它们真是啊!(1)小小组讨论,再写下来;(2)指名说。

  课文中没有对“姿势”进行具体描写,这样的教学设计,既锻炼学生想象力。又对第二自然段总分写法进行迁移,训练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可谓一举三得。

  2.指图引读这一段最后两句话。

  3.要求学生轻声读这一段,说说“为什么画家如果能画出这一池荷花可真了不起”进一步感受荷花的千姿百态、生机盎然。同时化解本课难点。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以“作者为什么会去看荷花呢?”这一问题导入第一自然段学习。这一段较简单,只有2句话,所以只要求学生轻声读课文后,用“谁”、“怎么样”或“干什么”的句式说说这一段主要意思。

  六、总结全文

  引导学生从学法、课文内容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荷花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荷花》一课,是人教版六年制第六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赞美了荷花的美丽。再现了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美景。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变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要充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美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三年级阶段着重进行段的训练以及第二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围绕教材和单元的特点,《荷花》第一教时可设定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目标:

  1、欣赏、体会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重点:学习荷花的形态美,感受荷花的形态美,从中读出对荷花的赞美之情。

  难点:从形态美中,感悟到荷花的内在美感以及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三、教程设计及指导思想

  (一)激趣导入

  一堂新授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所谓“万事开头难”也就是这个道理。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正如俗话所说的“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荷花》一课的导入,我用了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诗,并用幻灯片出示荷花图片,让学生的`听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在学生中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前奏。

  (二)初读课文,理情思路

  初读课文,除了扫清文字障碍,还要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1.自读课文,读准字印,读通句子。

  2.通过对最后一自然段的初步理解,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初步感受荷花的美。

  (三)深读悟情,在读中感悟荷花的美

  1.第二段课文。

  a.过渡:作者是怎样直接具体写荷花的美的呢,。

  b.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写得美的句子。

  c.通过找出美的句子来学习写荷花的美,然后逐个分析美在哪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荷花的静态美。“阅读是一种创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的推断能力与他原来的知识起关键性作用。”这是认知心理学家雷斯尼克对阅读所下的精辟定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根据自己的个性理解,建构不同的言语图式,我在设计教学“冒”字时,让学生去换词,填词(即怎么样冒出来)以及想象(冒出来想干什么),在这些过程中渗透学生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到这个“冒”字的深刻含义,体会到这个“冒”字所赋予白荷花的生命力。同时也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火花,攻克了难点。个性化的言语也在源源不断地冒出来。

  d、在句子分析中结合语言说话、朗读训练等。

  (四)第三段课文。

  a.过渡:由荷花的形态美而导入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b、以对大自然的敬佩语气感情朗读这一段。

  (五)第四段课文

  过渡:由重新回到最后自然段来引导学生学习第四自然段

  学生体会荷花在风来时翩翩起舞的动态美。

  让学生体会风过时,荷花的美内在美感。

  由小动物的加入而展开联想练习。

  重新回归到荷花的静态美,让学生品读。

  (六)总结课文,课外练笔。

  1、让学生说一说对荷花的赞美,让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和发泄。

  2、布置相关的课外小练笔。

  教学设计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抓住作者写荷花荷叶的精妙之笔,咬字嚼句,反复品味,不仅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落笔的生动准确,而且通过迁移学习,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多法品读,内化语言。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抓好读的训练是最好的教学手段。因为文章的“美”是学生通过多种读法品味出来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式,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荷花说课稿4

  《荷花》是省编义务教材第6册第6单元的第2篇课文。它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文分两部分,第1部分(1~3)自然段,直接赞美了荷花的清香、形状、姿势。第2部分(第5自然段)通过想象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

  本单元训练重点是:读懂一段话,初步学会用“谁干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说说自然段主要意思。这是在第2单元“读懂总起分述的一段话”、第5单元“读懂用并列关系写的一段话”和第5单元“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基础上,对段的阅读理解提出了进一步要求,从而为四、五年级概括逻辑段段意打下基础。通过前一篇课文教学,学生初步学会用这一句式概括段意。《荷花》则对此进行复习、巩固。

  根据本课以上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语文基础知识方面: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10个新词语意思。培养学生能力方面:

  1、能概括1、3、4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能背诵2、4自然段。思想感情方面:了解荷花的美丽,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为了顺利达成目标,我分2课时进行教学:第1课时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会生字新词和1至3自然段。第2课时学习4、5自然段,背诵2、4自然段,总结全文。

  下面,我着重讲第1课时的教学。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生字,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等词语意思;

  2、学习1—3自然段,能用“谁”、“怎么样”或“干什么”的句式说说1、3自然段主要意思。

  3、能有感情朗读2、3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

  教学重点:

  概括1、3自然段主要意思,感受荷花的美。

  教学难点:

  感受荷花的美。

  说教法: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主要教法:

  1、图文对照法:“图”是客观事物的描绘,“文”是语言文字对客观事物的记载。具体的画面内容,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本文可利用《荷花》插图,帮助学生学词、学句、理解、想象。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

  学法:

  1、读写结合法:读是吸收,写是表达。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比较法:“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推敲,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过程设计

  我是紧扣“美”字进行设计的: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荷花》插图,请学生谈谈有关荷花的知识和看荷花的感受,唤起对荷花美的回忆,谈话后揭示课题。

  2、揭示目标。课始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学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听录音以后思考:荷花美在哪里?课文怎样写荷花的美?

  (2)划出生字新词。

  2、检查生字新词学习情况,并当堂反馈矫正。

  三、细读第二段

  以“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学习,这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状美,学生最感兴趣,所以我就采用“直奔重点段”的方法。这一段教学的着力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感受、想象荷花的美,并能有滋有味地读出美。

  出示投影,指名1个学生做。其余学生在作业纸上填写这段的总起句和具体写荷花三句话中的重点词。在利用投影进行反馈矫正后,抓住具体写荷花的三句话,进行教学。这样先学后导,导练结合,有利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这三句话的教学我分三步走:

  1、让学生在挂图上批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对应的荷花。

  2、引导学生把这三句话的意思说出来:有的刚开,有的全开了,有的将要开。并拿它与课文原句在读中比较,在比较中读,想象荷花的美。

  3、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把它读得很美很美呢?”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指名读、评读。

  在教学完这三句话后,引导学生抓住写荷花特点的词语教学写荷叶的句子,通过看图,指导有感情读,想象一池荷叶长势之美。而“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我是抓住“冒”字进行教学的',教师在挂图上直观演示后,让学生给“冒”字换个词,理解“冒”的意思,再让学生说说从“冒”字你体会到什么?紧接着又抓住“冒”练习有感情朗读。

  最后,让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想象相应画面。

  四、学习第三段

  在第二段读出美的基础上。第三段的着力点是根据有关句子想象美、表达美,使美感进一步深化。

  1、出示投影:看图想象,写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xx。有的xx。还有的xx。

  (1)小小组讨论,再写下来;

  (2)指名说,集体评议。

  课文中没有对“姿势”进行具体描写,这样的教学设计,既锻炼学生想象力。又对第二自然段总分写法进行迁移,训练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可谓一举三得。

  2、指图引读这一段最后两句话。

  3、要求学生轻声读这一段,出示“白荷花xx,”要求补充完整,说说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以“作者为什么会去看荷花呢?”这一问题导入第一自然段学习。这一段较简单,只有2句话,所以只要求学生轻声读课文后,用“谁”、“怎么样”或“干什么”的句式说说这一段主要意思,从而落实本单元训练重点。

  六、总结全文

  引导学生从学法、课文内容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七、测试

  通过测试练习,当堂反馈、矫正,能够减少学生学习中的误积累,使学生真正达到目标。

荷花说课稿5

  一、说教材(30分)

  1、教材的知识结构和逻辑关系(10分)

  《荷花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现代小说,按照新教材的编排顺序,高一年级学习现代文,主要培养理解、分析现代文的能力,高二学生在此基础上则着重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本单元主要培养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的能力,后一单元的重点则是欣赏小说的主题、结构和人物。这里体现了知识结构循序渐进、能力培养不断加深的逻辑顺序。

  2、教学目标(5分)

  这个单元的总的教学目标是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根据这个目标和本文的特点,设订三个教学目标:

  1)学习以简洁传神的对话和生动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

  2)学习本文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理解“诗体小说”的特点。

  3)学习白洋淀地区人民英勇抗日的爱国热忱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三个目标不仅有认知目标,还有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

  3、教学重点和难点及其依据(10分)

  教学重点:学习以简洁传神的对话和生动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手法。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理解“诗体小说”的特点。

  教学重点的依据:

  小说的三要素是完整的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的'环境,其中最重要的是人物形象。本单元的重点就是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荷花淀》塑造了一群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妇女的形象,她们既有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又有解放区妇女的特点,他们勤劳善良,温柔体贴,识大体、明大义,坚强勇敢。而作者主要通过简洁传神的对话和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刻画她们的,因此,我把这个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的依据:

  在现代文学的长廊中,孙犁作为“白洋淀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独具艺术魅力。《荷花淀》是一篇取材于战争年代并以一次激烈的枪战为中心事件的战争题材的小说,但是它与一般意义上的战争题材小说有着截然的区别。它没有具体描写战争中的硝烟弥漫、枪林弹雨、血肉横飞,而是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景物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学生初次学习这种作品,欣赏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4、各知识点简析(5分)

  1)诗体小说:是诗化了的小说,它选择优美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景物,运用清新自然、富有韵味的语言,勾画了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意境,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荷花说课稿6

  一 教材分析

  《荷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组的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是著名作家叶圣陶以一个小朋友的口吻写的。这篇精读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按看荷花的顺序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10个生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阅读想象能力;会背课文;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3.情感目标: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为了顺利达成目标,我分2课时教学。我着重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课文1至3自然段。

  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是教学的重点,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是教学的难点。

  二、设计理念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

  三、教法学法

  我主要采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让学生伴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解决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我是紧扣“美”字,以“情”为线,分四个环节进行设计的:

  (一)猜谜赏图,悄然入情

  为了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目的,我选用了猜谜语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裳,坐在绿船上”学生答出是荷花后,马上追问:你见过荷花吗?在哪里看见的?说说你见过的荷花是什么样的?随后我出示几幅荷花图,和学生一起欣赏,(展示课件)欣赏后,让学生再次用积累的词语描绘刚刚看到的荷花。

  作者在看过荷花后,也跟我们一样被荷花的美丽给迷住了,陶醉了,还写下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荷花》。而后请学生初读课文。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阅读所得。

  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积极的状态。

  (二)细读美文,逐步动情

  课文第二段具体而生动的展现了荷花的形态美,我就采用直奔重点段的方法引入第二段的教学。

  作者笔下的荷花是多么美丽啊,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看看?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肯定会齐声回答:想!我适时播放课件:这就是作者看到的荷花开放的样子。通过欣赏画面,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又是怎样把这么美的荷花写生动的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

  学生再读课文后,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品味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句?为什么?”在这里改变了教师牵着学生走的惯例,而是教师跟着学生走,抓住时机解决重难点。

  有学生会说:“我喜欢描写荷花的句子。”我就用课件出示,每句话都配以与之相对应的图片,图文对照, “你最喜欢哪一种形态的荷花呢?为什么?”有学生可能会说:我喜欢完全开放的荷花,因为花瓣全展开了。我就和学生看图理解“展开”的意思,抓住“展开”指导朗读。也有学生会说,我喜欢花骨朵,因为“饱胀”可以看出荷花马上就要开了,充满了希望,我就抓住“饱胀”让学生感悟,指导朗读。然后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把荷花的美读出来呢?”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赛读。还采用表演的形式,请三个同学扮演三种不同姿态的荷花,分读三句话,加深对词句的理解。

  也有学生会说:“我喜欢描写荷叶的句子。”我也出示这句话,并配有图片,抓住“挨挨挤挤”和“大圆盘”,观察画面,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出这一句话就写出了荷叶的“多”、“大”、“圆”三个特点。最后感情朗读写荷叶的句子。

  还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我喜欢‘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紧紧抓住“冒”字进行教学,想象荷花是怎样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中长出来的。引导学生给“冒”换个字,体会和原句相比较,哪句好?好在哪里?指导学生读出白荷花的生机盎然。

  作者写得太精彩了,老师也忍不住

  要和同学们一起读一读。最后师生一起配乐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此刻,师生情感与作者情感形成共鸣,融为一体。

  (三)品味美句,巧妙移情

  荷花的形态引人入胜,荷花的美姿更有迷人的魅力。作者看到这满池姿态各异的荷花,是什么感受呢?引入第三段的学习。

  课文第三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内化语言,巧妙迁移:“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它们都是什么样的姿势,除了文中讲到的,还有别的'什么不同的姿势?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学习。也用“有的……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来练习说话,发展语言。

  2、“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在这里我运用课件来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看图,观察并思考:作者为什么把这一池荷花看作是“活的画”呢?想象你看到一幅怎样的图画?让学生抓住“活”字,体会是阳光,是雨露的滋养,才有荷花蓬勃生长,婀娜多姿,随风摆动。然后进一步思考:画出这幅画的画家是谁?学生这时就很容易明白是大自然这位神奇的画家创造了这么美的荷花。最后引导学生体会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对荷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这样的设计,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把学生的感情与文本的感情融为一体,使学生和作者一样对荷花,对大自然产生强烈的喜爱之情。

  让我们也用赞美的语气来读读这一段,读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想象美景,尽兴抒情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激活了,定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抒发情感,我设计了如下环节:作者笔下的荷花栩栩如生,(课件)看到满池姿态各异的荷花,此时此刻,你最想做些什么?学生会七嘴八舌地说:“我想把眼前这一池荷花画下来。”“我想朗诵一首与荷花有关的古诗。”“我想背诵一下课文。”……我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画画,或写文章,或朗诵古诗,或背诵课文,表达对荷花,对大自然的热爱。

  板书设计

  荷 花

  闻清香

  荷叶 挨挨挤挤像大圆盘

  看

  荷花 半开全开含苞

  想变荷花

  板书设计是微型的教案,我用抓重点词语的方法,设计了新颖的板书,既理清文章脉络,又一目了然。有助于学生迅速对课文建立框架结构认识,对整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之,这节课我抓住以下几点设计教学过程:

  1.抓住作者写荷花荷叶的精妙之笔,咬文嚼字,反复品味,不仅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落笔的生动准确,而且通过迁移学习,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2.多法品读,内化语言。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抓好读的训练是最好的教学手段。因为文章的“美”是学生通过多种读法品味出来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式,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3.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耳听、眼看、口读、脑想、手写,“全频道”运作,“多功能”协调,“立体式”展开。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整个教学过程在师生的平等对话中进行。

  4.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使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感悟美,享受美,进而达到去创造美。

荷花说课稿7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2课的《荷花》。

  本单元所安排的课文学习都是与生活相紧密联系的切合于生活实际,即写景,又透露出情,很好的做到了人与自然的情景交融。让学生在接触自然感悟自然地同时,能够更加的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荷花这篇课文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经典的一篇记叙式写景课文。本文写了作者叶圣陶爷爷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作者寥寥400个字,把满池荷花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观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教学目标:

  (1) 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重点、难点:

  (1)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

  在讲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会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理、心理特点和一些教学理念,特设计如下教法、学法。教法:我是这样来教这篇课文的。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在这里,我就会注重以读为本,顺学而导,品词析句,读中体验,读中想象,读中悟写,读写迁移。通过多种形式、多个层次的朗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学法:关于在学生如何学的方面,我会以学生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阅读,圈圈点点,批批注注。在读、说、想、写、背的语文实践中不断夯实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所以在开始学习课文之前,我会出示一些荷花的图片,来提高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和兴趣。

  四、教学程序设计:

  那么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

  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大都会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和关注的心理。因此,我会以谜语导入新课,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这样我的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然后,请学生谈谈有关荷花的知识,唤起对荷花美的回忆,谈话后揭示课题

  第二环节

  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连。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因而,我会在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听到、整个心灵都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可以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

  “那么我们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写了荷花的美?”从而引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在第二自然段中,因为优美的句子比较多,所以我就会让学生来进行比较阅读,读一读,你认为哪个句子写的做好。

  第三环节

  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

  学生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因此精读时要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

  我通过三条途径将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层,产生移情。

  1、借助比较区别;

  2、借助想象展开;

  3、借助语言媒介。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

  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有的,还有的。”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

  2、指图引读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受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第四环节

  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的情感。

  因此,在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我都设计了表情朗读。特别是第二自然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之美跃然纸上。此时,学生的情感愈加热烈,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在课文的最后,我会让学生富有感情的来朗读整篇课文,以达到对本文的情感升华。 “学生——教材”之间的情感桥梁就是教师。由教师来传递情感,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学生在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中学会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六、拓展延伸:

  在本篇课文学习的最后,我会让同学们来赏析一下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和同学们从中一起体会并感悟这篇散文,来感受荷花另一种静谧的美。

  七、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不仅起着举纲张目的作用,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荷花 闻 清香

  荷叶 舞蹈 蜻蜓 挨挨挤挤 像大圆盘

  八、作业设计: 1.流利的背诵课文

  2.假如你看到了一池荷花,你会如何想呢,以此来写几段话。

荷花说课稿8

  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形象地指出:"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学生的不是己投入千百万年动荡的现成的大厦,而是促使他们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建造大厦,教他建筑。"我国教育家叶圣陶也曾指出:"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国内外教育家的精辟论述,强调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入知识之门,带领学生上科学之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让学生一辈子受用。如何改革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呢?下面就《荷花》第一教时,谈谈我的粗浅见解。

  一、教材分析

  《荷花》一课,是省编义务教育五年制第六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赞美了荷花的美丽。再现了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美景。全文共五个自然段。作者以观察的程序为线索叙写。课文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3节),写的是作者从看荷花的角度,对荷花进行直接记叙描写。作者由‘"闻"到"清香",来到荷花池边。乍看荷花,有的"初放",有的"盛开",有的"含苞欲放。"再细看,那亭亭玉立的荷花姿势各不相同。接着通过假设"一大幅活的画",围绕一个"活"字,展开想象,转入对荷花动态的描绘,这是课文的第二部分(4—5节)。作者从想象的角度,对荷花进行比喻性描写。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变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佼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要充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美的教育。同时也要紧扣教材第六单元的训练重点,练说自然段的大意,学写总分段式的一段话。

  二、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三年级阶段着重进行段的训练。第六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用"谁"、"怎么样"的句式概括自然段大意。学会用总分的方法写一段话。课文第二自然段就是用总分方法写的一段话,教学时可作学法迁移,安排学生练笔。围绕教材和单元的特点《荷花》第一教时可设定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自学为主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6个新词的意思。

  2.按提示分析指定的句子。

  3.理解并概括1、3自然段的大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二自然段。

  5.初步了解荷花的美丽、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概括1、3自然段的大意。

  教学难点: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

  三、教程设计及指导思想

  (一)激趣导入

  一堂新授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所谓"万事开头难"也就是这个道理。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正如俗话所说的"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荷花》一课的导入,可用谜语激超:"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也可用回忆旧知法导入。即让学生回忆三册27课《学画》,王冕画的那池荷花,"花瓣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如此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于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

  (二)初读课文,理情思路

  初读课文,除了扫清文字障碍,还要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体现"挚领一顿,百毛皆顺"的教学思想。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教师检查:

  a.哪些字容易读错,该怎么读?

  b.哪些字容易写错,怎么记?

  c."蓬"、"骨"的结构。

  2.课文写了荷花的哪几方面?

  幻灯题检查:作者写了荷花( )、( )、( )和自己的( )。

  (现今社会知识繁多,书籍如海。速读课文留下整体的感知,为今后浏览式阅读习惯的养成打基础。)(三)深读悟情,学法迁移

  当前课堂教学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信息量的传输吞吐非常活跃。如果说"讲述"是信息的单向传递,那么"谈话"也不过是信息的双向传输,而"讨论"却是信息多向、立体的传输。教师在确定教学方法后,组织讨论的艺术,起着十分重要的主导作用。因为通过讨论,可让学生在自主的情况下学懂课文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进而从读学写,水到渠成,训练技能,形成学力。

  1.第一段课文。

  a.思考: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荷花的清香吸引人?

  b.这些词语的朗读语调该怎么处理?请你读读。

  c.放手让学生评价,指名再读、学读、齐读。

  d.做作业本第5题。

  e.为什么选这一句?

  深读课文与初读课文相互照应,训练学生注意学习的前后联系,抓住主要内容概括大意,学练结合,巩固学习成果。避免学生像小猴于下山,"那样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2.第二段课文。

  a.过渡:荷花的清香诱人,它的形态也的确引人入胜,同学们请看挂图。教师以图激情,让鲜明的图画,激起学生思维活动的又一次高潮。

  b.图文对照,自由默读。用~~~标出这一段的总起句。用( )标出荷花的各种形态。

  c.学习写荷花的句子。

  (a)学习写花骨朵的句子。

  ①读这句话,感觉怎样?

  ②通过哪些词表现的?

  ③请你读读这一句,评一评,再读,师读,生读。

  ④总结学法:整体感知——抓重点词——品读悟情。

  (b)学法迁移,半扶半放学习写荷花"才展开"和"全展开"的句子。

  d.学法迁移,放手学习写荷叶的句子。

  e.讨论写荷花为什么先写荷叶?讨论的目的是启发学生懂得花如此娇艳动人,离不开绿叶的衬托,正因为有荷叶的"挨挨挤挤"、"碧绿"、"大"、"圆",才有千姿百态,生机蓬勃的荷花。作者写花前对荷叶的描述,埋着伏笔,这正是作者布局谋篇的匠心所在。

  f.师,男、女生,分读总起句,及写花、叶的句子。

  g.指导背诵第二段课文。

  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图文对照,学生不禁由衷地感叹,"真是景如图,画如景啊!"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教师对于句序略加指点,自然能熟读成诵。由读到背,水到渠成,顺理成章。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

  3.第三段课文。

  a.过渡:荷花的形态引人入胜,值得观赏,荷花的美姿更有迷人的魅力。这一段课文的学习,老师要让同学们运用刚才学到的学习方法自学,再在四人小组里展开讨论,然后选代表汇报。此项自学安排,意在巩固学法。

  b.着重讨论"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因为作者被眼前这池荷花陶醉了,觉得荷花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所以当它是一幅活的画。

  c.以陶醉的语气感情朗读这一段。

  d.用"白荷花"概括这段大意。

  e.用书上这段的开头句作总起,用上"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学写荷花的姿势。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变式进行学写迁移。丰富学生的想象,积累语言,掌握段的写法,使教学融为一体,做到教练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各种感观的调配使用,达到教学最优化。

  4.总结课文。

  今天这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课文总结,在课堂教学中地位不可低估。通过总结,能促进学生对一堂课的教学进行梳理,提纲挈领,抓住重点,储存信息,巩固记忆知识。有利于儿童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为高一年级的学习打下基础。

  5.课外练习。

  用总分法写一种花。

  四、课堂设计的特色

  1.教学从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思路清晰,脉络分明。

  2.抓住作者写荷花荷叶的精妙之笔,咬字嚼句,反复品味,不仅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落笔的生动准确,而且通过迁移学习,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多法品读,内化语言。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抓好读的训练是最好的教学手段。因为文章的"美"是学生通过多种读法品味出来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式,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4.教学中学路分明:从抚——领——放。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耳听、眼看、口读、脑想、手写,"全频道"运作,"多功能"协调,"立体式"展开。

  他先按照惯例向听者概括陈述所说课的主要内容、中心,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主要讲什么,再联系单元训练的重点,说明所说课文在整个单元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所处的地位及其作用。然后提出课文的教学目标,接着陈述自己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计划分几个课时进行教学,各个课时分别完成哪些教学任务。这些内容说得清楚、明白、有条有理,而且把该说的都说了,完全符合说课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内容的系统性、叙述的条理性。在说完以上这些内容以后,赵老师用"下面,我着重讲我第1课时的教学"一句话,将说课从说整篇课文转入所说课时课文的教学。十分简洁、自然。在下面部分,赵老师依次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最后说板书,也同样把该说的内容都说,而且同样说得清楚、明白、有条有理,做到了内容的系统性和叙述的条理性。不仅如此,陈述的内容,有详有略,该详的详,该略的略了,从而突出了教学过程这个说课的重点和中心。如果我们集中分析一下教学过程,也可以发现赵老师设计的这个教学过程言简意赅,的确切实可行。

  在教学过程中,有听、有说、有讲、有写、有练,训练形式多样,而且始终注意紧扣教学目标和根据教材的特点来组织教学活动。她让学生读课文感受荷花的美,听录音品味荷花的美,再通过练习,加深对荷花美的印象,从而使学生得到美的陶冶,培养了爱美的高尚情趣。

  总之,赵老师的说课是成功的,按说课的标准进行评价,也应当说是一堂好课。如果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话,那么,一是在转入说自己第一课时教学的时候,还可以插进去再分析一下该课时的教材(上面的教材分析,是从教材的整体角度去分析的,整体的分析,不能代替局部教材的剖析);二是教学过程中的有些内容应该具体一些,如"总结"说课中虽说了总结的方法,但没有说总结的具体内容,"测试",也只说了测试的好处,没有说具体怎样测试和测试什么,这些都使听者难以判断说课者安排的总结、测试到底好不好,好在哪里,以及到底有没有价值,有没有必要,从而影响了整个教学过程的说课效果。再者,板书设计,赵老师是把它当作附录附注在后面的,而且解释也只有几句话,这是不妥当的。因为板书也是说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说课一定要说板书,则不仅要求说内容、特点,而且还要说如何使用板书等等。总之,好的说课,连细节也应注意规范,因为细节其实不细,它同样关联着说课的整体效果。

荷花说课稿9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十二课的《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本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作者寥寥400个字,把满池荷花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观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重点、难点:

  (1)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特设计如下教法、学法: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景、朗读品味、想象体验等方法,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作者所描绘的美景。并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

  四、教学程序设计:

  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第一环节让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和关注的心理。为此,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喜欢花吗?能不能说一下”“小朋友见过荷花吗?今天老师要带大家欣赏一篇题为《荷花》的课文,大家准备好了吗?”以学生们喜欢,能提高兴趣的方式导入新课,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第二环节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连。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因而,我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饱含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听到、整个心灵都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使学生们直观的感受到了荷花各种不同的姿态,从而对于第二段的学习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第三环节领悟课文的神韵,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因此精读时要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激起情感深化。我通过三条途径将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层,产生移情。

  1、借助比较区别;

  2、借助想象展开;

  3、借助语言媒介。

  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 ,有的 ,还有的 。”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

  2、指图引读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第四环节 抒情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的情感。因此,在课文第四自然段中,我都设计了小组合作,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自己小组内先自学,然后在小组内讨论,最后小组汇报。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之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一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学生有情,教材有情,“学生——教材”之间的情感桥梁就是教师。由教师来传递情感,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学生在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中学会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五、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不仅起着举纲张目的作用,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12.荷花

  荷叶 : 挨挨挤挤 像大圆盘

  荷花: 含苞荷花 半开 全开

  这样使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荷花得美。

  总之,这节课我抓住以下几点设计教学过程:

  1.抓住作者写荷花荷叶的精妙之笔,咬文嚼字,反复品味,不仅让学生欣赏作者遣词造句落笔的生动准确,而且通过迁移学习,训练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2.多法品读,内化语言。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抓好读的训练是最好的教学手段。因为文章的“美”是学生通过多种读法品味出来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式,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3.全体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自主、积极、主动的活动。耳听、眼看、口读、脑想、手写,“全频道”运作,“多功能”协调,“立体式”展开。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整个教学过程在师生的平等对话中进行。

  4.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使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感悟美,享受美,进而达到去创造美。

荷花说课稿10

  《荷花》它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文分两部分,第1部分(1——3)自然段,直接赞美了荷花的清香、形状、姿势。第2部分(第4、5自然段)通过想象进一步描绘了荷花的美丽。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变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佼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要充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美的教育。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蜓、随风飘动”等词语,重点理解体会“挨挨挤挤” “冒”词语的含义作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会运用类似语言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说教法: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主要教法:

  1.图文对照法:“图”是客观事物的描绘,“文”是语言文字对客观事物的记载。具体的画面内容,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本文可利用《荷花》插图,帮助学生学词、学句、理解、想象。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

  学法:

  1.读写结合法:读是吸收,写是表达。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比较法:“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推敲,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要出一个谜语考考大家,咱们比一比,看谁最聪明!“美丽小姑娘,立在水由央,身穿白衣衫,绿裙水上漾。”打一植物(荷花)

  2.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荷塘着荷花。(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出示生词,指读,正音。

  3.读了文章,你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荷花?

  三、研读课文,体会感情:

  (一)学习第一、二、三自然段:

  1.自由读一、二、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找,把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划下来,体会体会,这句子美在什么地方。(默读,勾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挨挨挤挤”表现了荷叶很多,“碧绿”不是一般的绿,是比绿色还要绿,说明荷叶颜色很美,“大圆盘”是写荷叶形状象个圆盘,而且很大,也很美。

  (2)、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3)、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似乎马上要破裂似的。

  (4)、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你能体会到“冒”字很美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我也觉得这个冒字用得特别美,同学们,请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想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

  “跳”!“探”! “蹦”! “伸”! “钻”!

  好的字眼,美的字眼,是需要用时间慢慢去嚼的。这样,你们先读读这段课文,体会体会,你觉得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怎么样地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

  (迫不及待 非常高兴 欢天喜地 非常激动)

  太好了!迫不及待地长,兴高采烈地长,非常激动地长,欢天喜地地长,这就是冒出来呀!想不想看一看这样冒出来的荷花?

  (5)同学们,这就是从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荷花,你们想想看,这些白荷花从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是想干什么?

  师:同学们,尽情地展开你想象的翅膀。你就是一朵白荷花,白荷花就是你自己。现在,你最想说些什么?最想做些什么?

  (荷花想到外面来透透气!

  她想向人们展示她的美丽!

  她想让人们都来观赏她!

  她想和我们交朋友!让我们欣赏她的美丽!)

  引导学生读描写荷花美的句子:抓住“有的……有的……有的……”学习描写荷花不同姿态的句子。

  师:课文中一共描写了荷花的哪些姿态?找到读一读!

  2、多美的白荷花呀!千姿百态,生机勃勃,让咱们一起有滋有味,满怀激情地赞美这美丽、迷人的荷花吧!(师生齐读第二段)

  3、这么多的姿势,真是千姿百态呀!怪不得作者说,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

  4、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这么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的你不去热爱她!赞颂她!让我们一起来与大自然对话,夸夸我们这位了不起的画家!“

  四、大自然这么神奇,给我们奉献了这么美的画,除了文章中描写的荷花以外,还有哪些花儿让大自然挥洒的如此美丽呢?

  说一说,生活中的花。仿照文中描写荷花的句子写一写。

  展评文章。

  五、总结:

  大自然是神奇的,让我看了荷花之后,有了许多的感想,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荷花说课稿11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xx号说课选手,我说课的题目是孙犁的《荷花淀》。下面我从教材、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介绍分析。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教材分析

  《荷花淀》鲁教版第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单元的话题是“昨日的战争”。《荷花淀》是孙犁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描写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白洋淀地区的一个令人喜悦的故事。

  二、教法学法

  我把本文确定为“文学鉴赏课”,采用“引疑---议疑---释疑”的基本方式进行师生双向交流。课堂上仅就“夫妻话别”前的景物描写和“夫妻话别”、“商量探夫”两段对话描写进行鉴赏讨论。达到让学生掌握从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理解小说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

  2、学习运用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能力目标:

  1、理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掌握学习小说一般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爱生活、爱家乡、爱祖国的伟大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1、分析水生嫂及其它女人的性格特点,品味作品清新质朴、秀雅隽永的语言风格;

  2、分析小说景物描写,体会它在刻画人物,表达主题上的作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战火硝烟中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体悟人物身上纯美的人性和崇高的人格。

  四、教学准备

  查阅资料,了解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小说写作背景、掌握生字新词、熟读课文、100字概括小说内容。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河北省有幸落下一块,这就是荷花淀。

  2、检查预习,梳理情节脉络

  ⑴作家作品

  ⑵概述文章故事情节(100字,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⑶小标题(主语都是水生嫂)

  夫妻话别(开端)--探夫遇敌(发展)--助夫杀敌(高潮、结局)--成立队伍(尾声)

  ⑷主人公是谁?

  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农村青年妇女,描写的是“群像”。

  3、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

  阅读课文,找出景物描写部分,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例如:“月亮升起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为全文确定了一个基调,整篇文章都是在这种银白的美景下进行的。

  为人物提供了背景,烘托了人物形象。景物描写对人物起到的一种衬托作用。

  4、鉴赏人物对话的作用:

  (1)、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

  (2)、思考:人物的语言、语调可否改变?变了试一试。

  5、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

  (1)“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请理解“震动”和“吮”这两个词的深刻含义?

  ⑵说完,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几个青年妇女把掉进水里又捞出来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

  6、小说的情感:夫妻之情、家国之爱

  小说没有直接写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把笔墨集中在普通百姓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上。通过描写这些善良、纯真的人们,在战争环境中表现出人性的光辉,来表现人民不畏强暴、保卫家园的精神状态。对亲人的深情,对国家的`忠诚,这此普通人所具有的纯美的人性、崇高的人格,是正义的基础和源泉,蕴藏着战胜侵略者的巨大力量。

  7、概括“荷花淀派”的艺术特色

  散文式清新秀美的语言,浓郁的诗情画意,在细腻的描写中开拓诗一般的意境。

  8、小结课文:

  本文作为战争小说的独特之处:作者为了表现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虽然反映的是残酷的战争年代,但是他不是通过渲染战争的残酷来表现人物的革命英雄主义,去歌颂爱国主义精神,而是通过展现人物对家乡的爱,对生活的爱,来刻画人物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而歌颂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以在作品中,我们看不到残墙断垣,看不到硝烟烈火,看不到血污泪痕,看到的是明月,清风,荷香,银白的湖水,碧绿的稻秧,粉色的荷箭……一切都是那么清新,明朗,美丽。

  9、布置作业

  写一段对话描写。要求:期中考试后,你拿着一份满意或不满意的试卷给家长,要求用准确的语言来描写你与家长之间的对话,要能充分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100字内。

荷花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这篇文章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昨日战争”中的一篇。本单元有三篇讲读课,分别是《烛之武退秦师》,《荷花淀》和《赤壁之战》。这三篇课文《荷花淀》描写的是现代战争,其他两篇描写的是古代战争,《烛之武退秦师》表现的是个体英雄形象,《荷花淀》表现的是群体形象。与其他三篇相比,《荷花淀》中的战争环境是清新的,宁静的,它的情节不事雕琢,语言的简洁清丽,恰如湖面上亭亭玉立的一株荷花,带给人们以清新的美感,浓郁的生活气息。

  二.说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

  能力目标:1、学习运用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2、理解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生活、爱家乡、爱祖国的伟大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理解对话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在表现人物和推动故事发展方面的作用。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我把教学的主要内容确定为“两处人物对话,一处细节描写,两处景物描写”。课堂上主要采取分角色朗读和问题探究的方式来对这些内容进行解读和赏析。教学过程如下:

  三、说过程

  1、导入新课

  战争,在人们的心中往往是残忍的、恐怖的。许多作家在描写战争时,总是不惜笔墨浓笔重彩铺写硝烟弥漫的景象,但也有部分作家用别样的方式来写战争,孙犁便是其中一位。《荷花淀》就是这样的优秀作品

  2、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⑴学生朗读课文,概述文章故事情节,列出小标题(对学生来说,大体概括小说的情节不成问题,在这里要求用四字小标题概括,更进一步训练学生语言的概括能力。)

  夫妻话别(开端)--探夫遇敌(发展)--助夫杀敌(高潮、结局)--成立队伍(尾声)

  ⑷就整篇文章发问:主人公是谁?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订正,明确: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农村青年妇女,描写的是“群像”。

  (此问题主要关系到对全文主旨的理解,只有认识到主人公是群像,才能更好的理解全文的主旨。)

  3、重点探讨

  1)两处人物对话。

  A.鉴赏“夫妻话别”一节的人物对话。

  ①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朗读要力求读出人物内心的情感。

  ②鉴赏对话

  问题:请运用联想和想像,结合上下文语境,认真分析水生嫂的语言,说说这些话语表现了水生嫂怎样的内心情感和性格特点?这些对话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a“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了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她们几个呢?”---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关心)

  “怎么了,你?”---水生嫂察言观色,感到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细心,机敏)

  (以上几句,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细心、稳重的性格和对丈夫的忧虑与关心。)

  b“你总是很积极的。”---水生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境是十分复杂的,在责怪当中含着赞扬。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摆正了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

  (以上几句对话,可用词语替换法或比较重音语气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格)

  c“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嗯。”---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劳动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

  小结:“夫妻话别”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识大体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设置对这一部分的赏析,主要是要让学生了解人物语言能够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可能存在的困难是分角色朗读学生不好意思,要做好动员和鼓动;其次,学生的阅历所限可能使他们理解成年人的内心和情感会有一定难度,解决办法是反复诵读,细细品味,发挥想象和联想,彼此交流探讨。)

  B.鉴赏“商量探夫”一节的人物对话。

  ③学生分角色朗读“商量探夫”时五位妇女的对话,体会人物各自不同的内心情感和性格特征。

荷花说课稿13

  1.说教材

  1.1教材所处的地位

  《奥林匹克精神》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活动体验单元“走进语言现场”,“在演讲厅”系列中的一篇经典演讲词。它是同学们接触过《不自由,毋宁死》,初步了解、掌握关于演讲的一些技巧之后,再次让学生倾听那些穿越时空的声音,感受演讲精品的魅力,并总结、借鉴典范演讲的经验,在历练中提高演说才能。因为在现代社会中,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公民的重要素养之一,它不但显示着一个人的语言水平,更体现着一个人的自信、智慧、教养与风度。

  1.2教材分析

  《奥林匹克精神》是顾拜旦于1919年4月在瑞士洛桑庆祝奥林匹克运动恢复25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是关于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文献。顾拜旦用诗歌般的语言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与价值;以饱含喜悦的神情引领听众去联想奥林匹克精神无限美好的前景。这篇演说词和他的诗歌《体育颂》一起成为世界文化史和体育史上不朽的篇章。

  2.说目标、重点、难点的确定

  根据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在交流表达的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以及上面我对教材的'分析,于是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如下:

  2.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顾拜旦,理解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倾听”活动,学会“善于倾听”,能够准确把握并筛选口语交流中传递的信息。

  ②通过演讲活动,体验、感受到演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

  料充分生动,有个性和风度。

  3.情感目标:

  ①能在演讲中树立自信、培养较好的心理素质与初步的控场能力。

  ②体会作者感情,激发学生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与拥护。

  2.2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在倾听中抓住主要信息。

  2.教学难点:组织学生参与演讲实践,并对其演讲实践有针对性的有效指导,提高其演讲能力。

  2.3教学设想

  1.教学时数:拟定一课时。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在理解奥林匹克精神阶段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在感情体会、练习演讲阶段,以诱发学生实践为主,学会倾听与演讲。

  3.说教法

  教师要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慎重地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重视学生倾听能力的训练,尤其要重视演讲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本课时内,我采用以活动体验法为主,情境创设法、讨论点拨法、合作探究法为辅进行教学。这样设计的原因是:希望在交流、演讲的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学会倾听;在提高演讲能力这个环节,组织学生参与演讲,引导学生体验演讲的技巧;通过分组讨论,给学生一个合作探究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活动中注意“点”与“面”集合,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

  4.说学法

  新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及能力培养:

  4.1情感体验:

  体验、感受演讲的说服力与感染力,学生自己探索演讲的魅力所在。

  4.2认真倾听:

  通过倾听,筛选提取有效信息。

  4.3实践训练:

  学习并分析这篇成功的演讲词,进行演讲实践训练。

  总之,在学习中,教师的作用是:贵在疑难处,关键处作些指导,点拨应在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体验中完成,注意各种教学手段之间的协调,关键在于激发全体同学参与“倾听”与演讲活动。

  5.说教学过程

  没有创新,就没有语文教学。一个优秀的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是学生在获取知识中情感愉悦的过程,是学生求知欲被不断激发的过程。因此,我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5.1示范演讲,激情导入

  1.教师本人以目前全国的圣火传递为背景,以民族凝聚力为主题,准备一段声情并茂的演讲。要求学生用心倾听。(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兴趣,为下文练习倾听并筛选有效信息热身;并引起学生情感上对演讲者的共鸣,激发学生情感,使之对体验演讲跃跃欲试。)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教师演讲的评价,如语气、语调、重音、手势、姿态、表情等。

  5.2多媒体过渡

  根据所布置的课外收集关于顾拜旦及其奥林匹克精神的资料或者图片,选择同学中有代表性的图片或者资料进行多媒体展示,激发学生兴趣,过渡到本篇演讲词:《奥林匹克精神》,并为练习倾听与演讲热身。

  5.3学会倾听,体验演讲

  为了使本节活动体验课中倾听与回答问题、倾听与演讲达到自然流畅、水乳交融的效果;不产生版块间的割裂感,不间断激发学生求知欲与表现欲,设计如下:

  1.明确体验演讲的目的:如何借助语音、语调、表情、手势等来体验演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并明确倾听要求:静心倾听同学的演讲,提取关键信息,作必要记录。

  2.四人小组合作讨论,选择最感兴趣的段落,根据自己初步掌握的演讲技巧,尝试演讲。

  ①学生自读所选段落,熟悉文本内容。

  ②结合体验,小组成员切磋交流,如何使演讲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③小组推荐优秀学生,尝试演讲。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④讨论交流:首先:让同学们自己组织语言表达所把握和筛选的信息,互相补充,完善

  记录的关键词。目的:检查同学们倾听的效果;概括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并过渡到对演讲的点评。

  3.以文本第二段为例,教师指导点拨。

  4.小组再次揣摩体会,尝试体验演讲。推荐优秀者讲台展示,鼓励有创意、有个性的演讲。

  5.4师生合作,完整演讲,整体体验

  请同学们当一次评委,选出今天演讲的优秀者。

  1.我们中谁是优秀的演讲者者呢?

  2.投影:我们都是优秀的参与者。(奥林匹克精神强调重在参与)

  5.5活动作业

  奥运圣火即将在北京燃起,已经进入倒计时状态。为了迎接奥运,巩固演讲技巧,我班将举行“我眼中的奥运精神”专题演讲活动。请同学们课后认真准备演讲词并练习演讲。

荷花说课稿14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的《荷花》。

  本单元所安排的课文学习都是与生活相紧密联系,既写景,又透露出情,很好地做到了人与自然的情景交融。让学生在接触自然、感悟自然的同时,能够更加地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荷花》这篇课文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经典的一篇记叙式写景课文,本文写了作者叶圣陶爷爷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作者寥寥400个字,把满池荷花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美而入情,以情深而观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突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教学目标:

  (1)能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3)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重点、难点:

  (1)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

  在讲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会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身理、心理特点和一些教学理念,特设计如下教法、学法。

  教法:我是这样来教这篇课文的。本堂课以情感为纽带,在这里,我就会注重以读为本,顺学而导,品词析句,读中体验,读中想象,读中悟写,读写迁移。通过多种形式、多个层次的朗读,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学法:关于在学生如何学的方面,我会以学生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阅读,圈圈点点,批批注注。在读、说、想、写、背的语文实践中不断夯实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所以在开始学习课文之前,我会出示一些荷花的图片,来提高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和兴趣。

  四、教学程序设计:

  那么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

  (一)第一环节,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大都会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和关注的心理。因此,我会以谜语导入新课,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这样我的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然后,请学生谈谈有关荷花的知识,唤起对荷花美的回忆,谈话后揭示课题

  (二)第二环节,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连。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因而,我会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听到,整个心灵都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可以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

  “那么我们课文哪一自然段具体写了荷花的美?”从而引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在第二自然段中,因为优美的句子比较多,所以我就会让学生来进行比较阅读,读一读,你认为哪个句子写得最好。

  (三)第三环节,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

  学生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因此精读时要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

  我通过三条途径将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层,产生移情。1、借助比较区别;2、借助想象展开;3、借助语言媒介。

  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有的?,还有的。”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

  2、指图引读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受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四)第四环节,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

  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的情感。

  因此,在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我都设计了表情朗读。特别是第二自然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之美跃然纸上。此时,学生的情感愈加热烈,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在课文的最后,我会让学生富有感情地来朗读整篇课文,以达到对本文的情感升华。“学生——教材”之间的情感桥梁就是教师,由教师来传递情感,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学生在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中学会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五、拓展延伸:

  在本篇课文学习的最后,我会让同学们来赏析一下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和同学们从中一起体会并感悟这篇散文,来感受荷花另一种静谧的美。

  六、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不仅起着举纲张目的作用,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我设计了如下板书:xx

荷花说课稿15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晚上好!今天,我要说的课题是写景抒情散文《荷塘月色》,下面,我按“说课考核”八个项目的顺序,把我的备课思路和设计,一一展开解说。

  一、教材分析

  《荷塘月色》现在是高中语文必修②第一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此文堪称白话美文的经典之作。我个人认为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就好像一杯茶,在炎热酷暑中给我们送来清凉的慰藉,在飞雪寒冬中给我们送来舒心的温暖。《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壮年时期的作品,他的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力在文章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文中他运用白话描写景致,而且在景物描写中,能自然地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融情入景,即景抒情,使他的作品不仅具有绘画美,而且富有情趣美。本文虽属于精读课文,但我觉得对于本课,教师不宜过多地繁琐地分析,点到为止,重在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反复品味,领悟渗透在文章中向作者的情感和匠心独运的构思,以及语言艺术的魅力。

  二、说教学目标

  高中与初中相比,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如本单元——现当代散文单元学习重点是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文章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依据学生特点,教材特色以及新课标要求制定如下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的抒情性,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同时,学习本文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恰当的提升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掌握一定的赏析散文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感情,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抓住精彩语段4—6段,品味语言之美,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2、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理解本文借景抒情的手法。

  难点: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复杂感情。

  2、写江南采莲旧俗的作用。

  四、说学生情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平常在教学中首先应考虑学生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和学习心理状态。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我现在所任教的两个班的大部分学生来自乡镇,语文素养不是特别好,但他们对散文这种体裁并不陌生,在初中时已有接触,感受过散文的语言美、意境美,进行过初步的鉴赏。学生一般能说出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但学生主要还是停留在泛读和初读的基础上,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中。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具有宁静的、接纳美的事物的心胸。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对于教师的作用,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因此,这一堂课,在教法上我采取对话式教学模式,主要采用提问法,讲解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从而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学法:1、朗读法:形式多样的读,大量的读(对于美文,找提倡“美文美读”)

  2、讨论法:通过提问思考讨论,引导自己思考,得出正确答案。

  3、质疑法:引导学生从无疑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

  六、说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掌握与作思路,同时对四、五段深入分析

  第二课时:赏析第六自然段,理解《采莲赋》作用,进而深入理解文章的感情。

  七、教学过程:

  现在找着重讲讲第一课时

  (一)激趣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长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秦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课前播放古诗新唱《静夜思》《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山居秋螟》,以荷花、月亮为切入口,再要学生回想起一些“吟荷咏月”的诗句,这样既自然贴切,又调动了课堂气氛,也复习了初中所学。那么,古人如此,今人又如何,请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2、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

  作者介绍:力求创新,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作者,突破传统的介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介绍时抓住两点①将名字由“自华”改为“自清”(学习人在任何时候都坚守内心的高贵与纯洁的'品质,正所谓“质本洁来还洁去”,“世外没有桃源,净土在自己心中”。)②“宁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更凸显朱自清的人格魅力。(提醒学生:作为写作素材进行积累)了解作者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因为我们经常也说“知其文也要知其人,知其人才能解其文。

  背景介绍:1、社会背景:1927年反革命改变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孤独苦闷彷徨。

  2、家庭的苦难和矛盾(个人挖掘)

  (设计介绍背景的理念:①作品是社会的折射,内容是背景的产物。②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著——白居易)

  (二)感知

  1、首先把握读

  播放范读录音,在交流听读感受基础上确定阅读的感情基调,在老师指导朗读方法后,再由学生自主朗读。这样学生有了遵循,诵读就有了美感,让学生如身临其境,接受美的熏陶,也为后面赏析语言打下基础。这一部分大约需十五六分钟,是这一堂课中占时较多的部分。之所以安排这么多时间,是因为这一篇写景抒情的美文,充分的朗读是让学生体验这篇文章最好的办法。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读”是“自主”学习的最直接体现,巴金说过:“写吧,只有写,才会写。”我们是否也可以这样说:放手让学生读吧,只有读,才会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读中思考,在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这一部分大约分这样几步:

  ①学生自读,之所以不要学生齐读,是因为我觉得朗读是一种对文本的再创造过程,而且这种再创造带有鲜明的个体色彩,每个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一样,他朗读时的轻重缓急是不一样的。

  ②第二步,抽学生起来朗读。教师予以适当的评点、指导。让学生听一部分范读。

  ③再次自读,步步深入,把握感情。

  2、分析思路

  ①提问:找出文章中的最能体现作者感情基调的句子?(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既然心理不宁静就要寻找一种方式来解脱,于是作者突然想起了日日走过的荷塘,于是观荷塘、赏月色写下了美丽的《荷塘月色》一文。

  外:作者的游踪(明线)

  内:作者的情感变化(暗线)

  内、外结构呈圆形,浑然天成,这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②作者情感变化的依托是什么?景。

  情以景为依托,景因情而更美。王国淮在《人间词话》中云:“一切景语皆情语。”要求学生找出写景的段落。(4-6段)

  3、品读——赏析

  赏析4-5段,欣赏朱自清下荷塘和月色的幽美,体会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高超技巧,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语言特色。

  以下仅举几例:①“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为什么用裙来比喻叶子?(引导学生用比较法揣摩语言)

  ②如果把“曲曲折折”换或“曲折”好不好?(引导学生用替换法揣摩语言)

  ③这是写月下荷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月亮的影子?(描写荷塘与描写月色巧妙结合)

  ④一个人在这月夜,能够如此细致地欣赏这样的美景,他的心情如何?(把握感情,体会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以上所启发引导的地方,在备课时皆已储存,到了上课就要随机使用。这些问题的设置,主要引导学生从修辞,叠词的运用,融情于景写这三方面分析文章。这些问题有学生未发现的,有已发现而仍用心不细的,可以不同角度发问,既是揣摩语言,提问时必须紧紧扣住语言,切忌架空。

  第一课时结束,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4-5段

  2、完成《新坐标》基础练习

  第二课时继续品位语言,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争取当堂背诵。

  (一)课堂上:

  1、情学生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重点赏析第6段

  3、讲解《采莲赋》在文中的作用

  4、分析作者在文中表现的感情

  (二)拓展延伸

  语文学习要出于教材,但又不能局限教材,应向生活延伸,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引导

  (三)课后练习

  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法,写一段景物描写的文字,抒发自己的某种感情。

  (四)板书设计:

  如果说练习是教学检测,那么整洁凝练的板书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

  本课板书设计如下:

  景谈雅静美朦胧柔和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情:谈谈的喜悦谈谈的忧悉

  八、教学观念

  1、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3、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

  4、教师观念更新①转换教师角色②改变学习方式③加强语文实践活动。

  总之,我觉得生活即语文,语文的学习应由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气息,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荷花说课稿】相关文章:

《荷花》说课稿02-16

《荷花》说课稿08-05

荷花的说课稿11-16

荷花说课稿07-03

语文《荷花》说课稿03-12

荷花说课稿15篇02-12

《荷花》说课稿15篇11-04

小学语文《荷花》说课稿03-12

《荷花淀》说课稿03-11

荷花说课稿(15篇)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