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黄土地黑土地说课稿

黄土地黑土地说课稿

时间:2022-05-28 02:40:4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黄土地黑土地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黄土地黑土地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黄土地黑土地说课稿

黄土地黑土地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学生认识中国四大地理区域中北方地区的第一节,是北方地区的概述。本节内容包含两个标题,“黄土地和黑土地”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前一标题从地表景观入手,介绍了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对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形成的作用。“重要的旱作农业区”重点介绍了北方地区适宜发展旱作农业的地形、气候、土壤等条件,还简介了旱作农业的主要农作物,以及春旱对农业生产、城市生活的不理影响。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特别是国家尺度以下的区域地理的开篇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情

  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学生们的好奇心强,喜欢关注社会热点,对我国的各种区域名称耳熟能详;但本节课综合性强,学生综合能力还有所欠缺,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应带领学生回顾旧知识,提供相应的地理图片。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分析以及学情的理解,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北方地区地形图,找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界线,指出北方地区的范围。在北方地区的地形图上识记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临海等,识记北方主要农作物以及大致分布。

  2.运用中国政区图和中国地形图描述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运用北方地区地形图和气候类型图总结归纳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

  3.知道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不利条件和主要农作物,理解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北方地区的了解,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激发热爱国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土壤等特点。

  【难点】

  北方地区各自然要素之间及自然要素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五、说教学方法

  地图法、小组讨论法。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设置情境,通过展示具有北方特色冰雕和雾凇的景观图,引出哈尔滨和吉林位于我国北方地。并提问:北方地区都有哪些地理特征呢?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直接唤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大大改善课堂效果。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1.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呈现北方地区地形图,学生读图并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北方地区位于哪里?请同学们结合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北方地区的边界。

  (2)北方地区濒临什么海?

  (3)渤海、黄海位于北方地区的什么方位?

  通过读图学生能够找到:

  (1)大兴安岭、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秦岭-淮河。

  (2)北方地区临近渤海和黄海。

  (3)渤海、黄海位于北方地区的东方。

  【教师总结】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和自主阅读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提取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的读图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2.北方地区的地形

  【问题】北方地区都有哪些地形?位于北方地区什么方位?

  【学生回答】平原、高原;平原位于东部,高原位于西部。

  【教师总结】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3.北方地区的气候

  观察图6.5齐齐哈尔、石家庄、延安三个城市的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回答问题。

  (1)齐齐哈尔、石家庄和延安三个城市的气候都有什么共同特征?

  (2)石家庄和齐齐哈尔的气候有什么差异?主要原因是什么?

  (3)石家庄和延安的气候有什么差异?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观察回答】

  (1)齐齐哈尔、石家庄和延安三个城市气候的共同特征:都是温带季风气候,最冷月气温都在0°C以下,最热月气温都在20°C以上。

  (2)齐齐哈尔、石家庄气候差异主要是气温差异,影响因素是纬度位置。

  (3)石家庄和延安的气候差异主要是降水差异,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

  【活动】学生讨论,结合降水、温度带分布图,找出北方地区温度、降水的特点。

  【学生回答】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教师总结】

  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气温气候。冬季寒冷,最冷月气温在0°C以下;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C以上。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属于半湿润气候区。降水季节分布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

  4.北方地区的土壤

  结合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的景观图,说说不同地形区的土壤有什么特点。

  【教师总结】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成为“黑土地”。黄土高原被深厚的黄土所覆盖。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的泥沙在下游地区堆积,形成了广阔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被称之为“黄土地”。

  【设计意图】学生经过前面中国地理的学习,对于整个中国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已经很熟悉,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北方地区自然特征的问题,教师再进行点拨提升,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又起到温故知新、承上启下的作用。

  环节三:小结作业

  结合板书、课件,与学生回顾、梳理本节课知识。

  【设计意图】回顾、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的知识结构,同时,让学生掌握认识一个地理区域自然特征与农业关系的方法。

黄土地黑土地说课稿2

  《黄土地黑土地》是《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题为《我们生长在中国》下的一个学习内容。与另外三个学习主题《江山如此多娇》、《我们的母亲河》、《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共同承担着体验祖国美丽,感受祖国伟大的教学任务。

  本单元之前,教学内容的设计与“社区生活”紧密结合,本单元则引导学生把关注的目光转向“祖国母亲”。

  在整体解读本单元教学内容,依据教学主题特点,结合本课《黄土地黑土地》教学内容,参照课程三维目标,本课教学重点如何定位,以及为什么这样定位,我阐述如下:(谈教学目标定位及分析)

  1、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感知黄土地、黑土地的地理、气候、文化差异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乡土情,民族情;树立学生爱国的价值观。

  研读本单元内容,单元题目——“我们生长在中国”扑面而来,它明白无误的告诉我们——我们的“根”就在中国,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头顶中国的蓝天,脚踏祖国的大地,这里的人们一出生,就已经深深的烙上中国印。正是带着这种浓烈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本单元的每一个内容——祖国瑰丽多姿的地理概况,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各具特色的生活方式,各民族和谐共处民族情意……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一一呈现在我面前,进入我的心田,激发着我的教学情感。我带着这一切,走进孩子们的心田,给他们的情感,价值观形成积极的影响。我坚信,随着学习领域的拓展,眼界的开阔,一定会大大启发学生的土地情,乡土爱,激发爱国热情,萌生民族自豪感。

  何为民族情,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土地情,乡土情,家乡情。这种情《黄土地黑土地》中处处都有着流露和体现。课程中的乡土情与教师备课时酝酿出的民族情产生和谐共振,为落实课程三维目标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会产生很好的情感迁移效应。

  2、知识目标:了解基本的我国地理地形差异的知识,探究地理、气候差异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依据总目标,我认为本课在知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一方水土,涵盖了地理、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一方水土的不同,造就了一方人不同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这句话中又包蕴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人们所处自然环境的不同必然所致生活方式,习惯的巨大差异,这也就是常言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也说明自然环境和人们生活的内在联系。本课《黄土地黑土地》呈现的自然地理丰富,还充裕着丰富的人文地理内涵,更重要的把握二者的联系,是本课在知识认知方面的一条重要主线。

  自然是丰富的,生活是多彩的。我们在欣赏大自然的丰富多姿之时,也要尊重,理解这种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和多样性,这是现代人必备的素养和价值观,这是教材传达的重要理念,也是在教学中必须把握的重点。

  3、能力和方法目标:

  (1)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

  (2)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民的生活方式。

  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调查当

  地矿产资源及利用情况。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程中丰富的教学资源,让这些教学资源在学生脑海中得到内化。仅此还不足,来自学生身边,我们身处的环境还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资源,教学中我充分贯彻“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感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探究、挖掘身边的课程资源,在此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究。

  在明确教学重点,并对教学重点进行分析后,接下来,我将重点阐述教学重点的解决方法和过程。

  首先课前我让学生充分预习课程内容。因为学生来源分布广泛(来自外地的新莞人子女较多)的因素,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生身边,或者熟悉的教学资源,结合了解地理,地貌多样性的学习内容。设计如下表格,让学生通过上网,查阅图书、报刊杂志等多种途径搜集的资料了两地(东莞——家乡)的地理差异,气候差异,饮食、民居等生活习惯差异。(也可以东莞和你旅游去过的地方,或者铺开地图从中选择一处你特别向往的地方做对比调查。)

  东莞

  家乡

  (旅游过的地方、向往的地方)

  地理矿产

  气候土壤

  饮食特产

  民居特色

  这样的课前调查预习,其好处是不言而喻的。首先,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学习资源(家乡——熟悉的地方,情感依恋之处,易于引起学生共鸣;旅游去过的地方——曾经留下过足迹和倩影有些或深或浅的印象,有一种更进一步了解的期待)或者是调动学生的期待(学生特别向往去的地方,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期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所调查内容直接针对教学重点的学习,可谓是立足本土、放眼域外,贴近生活注重体验。

  课堂上我安排了四个个环节:

  一、视频导入,感知土地情。

  播放海外游子回到家乡手捧泥土,泪流满面的画面;离开家乡珍重地带上一捧家乡泥土,从而感受深深的土地情,家乡爱。引导学生,海外游子何以如此,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今天的学习。

  二、地图引路,感知地域广。

  出示课件,(中国地形图,上面标有东、南、西、北、中等地理方位,以及在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还标有各地的物产和地貌特征)

  教师借助多媒体视频,图片,用实物和文字的配合激情讲解,让学生来一次全国“五分游”游遍全国,感受祖国真奇妙。

  分别请五位小导游结合地图,图文结合讲述“黄土高原,东北平原,东南丘陵,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五个地区的地理地貌,气候特点以及特产。请一位地理小博士讲解地理南北分界线的知识。

  教师补充:我国地域广阔,有着很大的差异,其实在同一地方,由于地貌的差异,气候也有很大的不同。

  出示民谣一:“天无三晴日,地无三尺平”请同学们从中看出什么地理特点。(描述了贵州地区雨天多晴天少的天气特点,又反映出了贵州高原崎岖不平的'地形状况。)

  民谣二:上山到云里,下山到谷底,对山二人看得见,一个往返若干天”中所描述的地理特点。(描绘的是我国深山地区“山高谷深,山河相见”的地形特点。)

  民谣三:“早穿皮袄午穿纱,把着火炉吃西瓜。”形容西北地区在秋季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征。

  民谣四:“西北之人食陆畜,东南之人食水产”

  三、对比感受,体验差异性。

  《课程标准》指出,教育过程中要不失时机的抓住学生学习的契机,更大程度的挖掘学生的潜力。由于有了以上教学环节和预习环节的学习,学生对于地理,气候,生活习惯的差异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我趁热打铁,来个锦上添花。举办一次“全国名优特产博览会”和“千姿百态民居图片展”举办这样两个小型展览,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亲自品尝各地的风味小吃,加深对于不同饮食习惯的理解;欣赏不同的民居图片,加强对于不同风俗的在理解、感知,有了强烈的认同,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才有可能。

  四、利用资源,我是小能手。

  首先,交流预习中了解到的当地资源状况,说说家乡的宝藏。

  其次,开展金点子行动,说出你利用资源的创举,只要能够提比较合理的建议,或者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德的点子。就应该给予学生认可。

  以上,我通过这样的设计所展开的教学,首先保证了学生的全员参与,学生在这堂课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仅充分认知了地域差异由此形成的生活习惯差异,还自觉生发了家乡情,祖国情,同时,更加喜欢上了《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

【黄土地黑土地说课稿】相关文章:

地理说课稿-《大洲和大洋》说课稿07-12

高中汉语说课稿《我很重要》说课稿06-29

比尾巴的说课稿02-12

跳水的说课稿02-04

《变阻器》说课稿02-12

《白鹅》说课稿02-04

《手套》说课稿02-15

《月亮》说课稿02-15

《隧道》说课稿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