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剖析从众说课稿

剖析从众说课稿

时间:2022-05-26 07:04:2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剖析从众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剖析从众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剖析从众说课稿

剖析从众说课稿1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思想品德(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一项目《剖析从众》,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教学程序、设计说明等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一课的理解与把握。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本项目是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三单元的第一项目,是从关注生活中从众现象入手,剖析从众的是与非,培养学生明辨是非能力,克服盲目从众,从而走向真正的自主。

  之所以学习这一项目,是因为正处于少年期的学生在人际关系交往方面正面临一大课题:怎样做到合群而不盲从?怎样克服从众心理,迈向真正的自主。学习这一项目,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人际交往中的烦恼,逐步迈向成熟,是学生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一课。上与上一个单元“友谊的天空”衔接,下为下一个单元“一念之差与一步之遥”作了道德和心理上的铺垫。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2·2“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制定了本项目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从众现象的含义,了解从众的主要表现,明确从众行为积极与消极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把握从众心理,学习独立思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项目《剖析从众》共分为2个层次:

  (一)从众种种

  (二)从众是与非——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从知识逻辑上看,学生只有了解从众的是与非,才能克服盲目从众、增强明辨是非能力,从而走向真正的自主,才能为预防违法犯罪做好心理、道德层面的铺垫。因此这是教学重点。

  从学生理解能力上看,“从众是与非”需要学生学会全面地、辩证地看问题,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这是教学难点。

  二、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

  本着“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这一理念,我选择了体验式教学、、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学法指导: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从分析现象到全面领悟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

  我设计了一个“请你来参与的活动”,

  事先,教师找好前、后、左、右的几个学生叮嘱:让其在实验开始后举手。课堂上,老师拿出一瓶液体队同学们说:这是一种具有强烈挥发性的液体,现在我要进行一个实验,看看用多久能从讲台挥发到全教室,凡闻到一点味道的,马上举手,我要计时。一个、两个、几位同学举起了手,不一会儿,几乎全班同学举起了手。这时,教师揭秘答案:这是一瓶蒸馏水。

  这个实验让同学们亲身体验了从众效应,一下子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在一片惊异声中,教师问:这是一种什么现象?有的学生答:从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剖析从众,从而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接下来,为了让学生了解从众现象的含义及表现,我选择了相声大师马季、赵炎的相声MV《打鸡血》片段, 播放

  老师设问:“你如何看待赵全信赵大爷的言行?”

  学生通过分析赵全信的只要你说,他就全信、跟风打鸡血、跟风甩手疗法、还到处宣传的夸张、搞笑的行为,认识到:从众就是像赵全信这样别人怎么认为,自己就怎么认为,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的现象。前面是心理从众,后者是行为从众。(以此总结出从众现象及其含义,以及心理从众和行为从众两种表现。)

  这里利用了相声这种诙谐幽默的.艺术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从而完成第一个知识目标。

  环节一:我发现

  在学生对从众现象有了基本认识后,我设计了“我发现”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显示生活中存在哪些从众现象?让我们带着一双慧眼踏上发现之旅吧。比一比哪个小组发现得多。激励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也为后来剖析从众影响奠定基础。在学生发言中,教师注意从学习习惯、业余爱好、生活习惯、消费方式等方面启发颠簸,使学生呢个自然的认识到:原来从众现象在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

  紧接着教师启发:这些从众现象到底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下面就让我们共同剖析从众的是与非。

  环节二:“我剖析”

  是:首先引导学生根据前面自己发现的一些积极从众现象进行分析,由于学生指示经验有限,教师辅以具有时代性、典型性的图片,将大量鲜活的资源和信息引入课堂,这样既有信手拈来的身边发现:

  记笔记

  演讲

  也有打开眼界的社会人生:

  奥运志愿者

  泉城义工

  为地震在区捐款捐物

  围绕这些情景,师生共同分析交流,总结出从众的积极影响。教师提升:共建和谐社会就需要这样的从众行为,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情感价值观升华。

  非:首先承接上一环节的讨论活动,组织学生围绕生活中常见的盲目从众现象进行分析,师生在相互交流中感受到盲目从众的消极影响:不仅阻碍个人的发展,也会影响集体的事业。

  接着教师用“一个同龄人的故事”将学生对盲目从众的认识引入深入。教师问:是什么导致鹏鹏有了违法犯罪的想法?引导学生通过鹏鹏演变的过程认识;不少青少年犯罪就是从盲目从众开始的。他们或受不良分子影响,或虽有顾虑,却认为“法不责众”盲目跟风。之所以用贴近学生的情境,是为更能引起学生共鸣,对学生的教育更有针对性,有利于实现能力目标。

  为增加説服力,接下来教师又列举一个现实生活中发人深省的案例“黑龙会”和“关于青少年犯罪原因”的调查数据。师问:请结合案例进一步说一说盲目从众所带来的危害?真实的案例、详实的数据,再次为学生敲响了警钟:盲目从众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切忌盲从。

  在这个步步深入、层层推进的过程中,学生获取了知识、升华了情感,提高了能力。至此,本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得以突破。为了学以致用,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设计了“我提高”板块。

  环节三:我提高

  方方同学好学上进,善于模仿,人送绰号“都模仿”。见到好友拉小提琴,很“淑女”,回家吵嚷着让父母买小提琴,全然不顾家里经济拮据,自己对音乐毫无兴趣;看到同学练书法,“很雅致”,自己也拿起毛笔连起来,可没坚持几天就放弃了;听第一名同学说“记笔记”是取胜的法宝,于是下定决心记笔记,可笔记记完就扔在书包“睡大觉”了,成绩没有起色。方方陷入了苦恼中,难道我“积极”从众错了吗?

  教师启发:为什么方方”积极“从众,却没有收到好的效果?将学生对从众的认识引入更深层的思考。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点拨:生活是复杂的,并非对、错可以简单的衡量。在增强辨别是非能力的基础上,考虑是否符合自身条件、特点以及对待这件事的态度也是重要的。否则看似“积极”从众,实则盲目。只有符合自身特点,积极投入,认真参与,才能受到良好的效果,并乐在其中。此环节是对本节课的提升,意在明理导行。

  在课堂结束部分,教师将本课主要内容融会贯通,编成朗朗上口的三字歌,学生们齐朗诵:从众象,百态生,是与非,……以此回顾本课内容,为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在朗朗的吟诵声中,教师寄语:同学们的生命之舟才刚刚启航,是选择随波逐流,终有一天被大浪吞噬,还是自主方向,驶向理想的彼岸?聪明的你一定有了自己正确的选择,那就让我们带上今天的收获,踏上征程,去赢得属于自己朗朗晴空!

剖析从众说课稿2

  说课的题目是《剖析从众》。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剖析从众》是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框的内容。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个体认识、个性、情绪调控能力,意志自制力与坚持性等心理品质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学生的求知欲盛,模仿力强,但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因此,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从众,克服盲目从众,真正走向自主,这一教学内容显得尤为重要,不可或缺。同时前两单元分别讲了应怎样和父母、老师以及朋友沟通,这个单元就是要教会学生怎样独立追求自主。本框内容顺承第一二单元的学习,并对下一框题《走向自主》起了铺垫作用。也为第七课《偶像与自我》引导学生理性对待追星作铺垫,为下一单元《一念之差与一步之遥》从道德心理的分析过渡到法律层面做了充分的准备,在整册书的学习中占有重要位置。

  (二)教学目标

  1、把握从众心理,学会独立思考,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分析现象到领悟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正确认识从众现象,避免盲目从众的行为。

  3、知道从众现象的含义,了解从众的主要表现,明确从众的两重性

  确立依据: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力求实现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重点、难点

  从众的两重性

  确立依据:根据初中生思维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这一认知特点,再及八年级学生独立思考,辨别是非能力较差,他们并不清楚从众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重性,因他们的认识能力和阅历有限,对认识从众的消极影响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全面而客观的认识从众,克服盲目从众就成了教学的重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从依赖走向自主,一方面他们希望有自己的主见,另一方面他们又缺乏独立性,容易从众,有的学生甚至因盲目从众而忘记伦理道德,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这是我们不能回避而且必须帮助青少年解决的问题。

  根据课程改革目标中指出的,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在本框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教法:在学习从众现象的含义及表现这一知识点时,我设置了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事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让其积极主动学习,为重点内容

  2、活动探究法:本课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但他们对从众的认识往往模糊、肤浅、浮于表面,特别是对从众的两重性缺乏全面而客观的认识,易导致生活中的盲目从众。故教学中我设置了学生自己参与活动来突破这一难点。

  3、讨论法: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始终贯穿这一方法,启发提问,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归纳,最后合作得出结论。

  4、指导阅读法: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看书,学会思考,而不是脱离课本的思考。

  三、说学法

  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是实现学生的“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为此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记忆和笔记方法外,还特别突出培养他们的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探究性学习:在突破重难点时,让学生实际参与活动,再结合教材事例和典型的实事案例,分析解决问题,在探究活动中提升学习能力,升华学习兴趣。

  合作学习:在事例分析与情景教学中都需要学生通过合作讨论,集思广益来最终达到目的,这一过程能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合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前安排两名学生师生问好后不坐下,一个看天花板,一个低头找东西。其他同学可能会跟着看,提问这样做的学生。(引出本课主题“从众”)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穿越时空的神秘测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好奇心,使他们以最佳状态进入后面的学习。

  (二)明确目标,提出任务

  1、能独立思考和辨别是非,能正确认识从众现象,避免盲目从众的行为。

  2、知道从众现象的含义,从众的主要表现,从众的'两重性。

  学生速记,并复述给大家

  (三)自读文本,预习交流

  1、从众现象含义

  2、从众表现形式

  3、从众两重性积极作用

  消极影响

  小组内交流,有疑难问题记录下来,并在全班内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教材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问题引领,合作探究

  活动:列举我问身边的从众现象,并分析其影响。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生活中有很多不自觉的从众行为,这些从众行为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同的影响,从而意识到知识对生活的指导意义。

  (五)当堂检测,清理过关

  1、考试前,很多同学在教室里紧张地复习功课。小钟在进教室前还和同学说说笑笑,一进教室马上不笑了,并且悄悄地回到座位上,开始复习功课。在复习过程中,有一道选择题,自己拿不定主意,看看同学们都选择了A,于是小钟也选择了A,结果这个答案是正确的,小钟非常高兴。在复习英语单词时,他看到有些同学把汉语写下来,然后自己默写英语,并联想这些词的变形,他也学着做,结果在考试中,词汇题得了全分。

  小钟的行为对他有什么影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特定的从众行为在学习、生活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2、福尔顿事例(教材P55)思考:

  福尔斯要在掉的帽子指什么?这顶帽子给他带来了什么结果?

  3、王某刚上初中时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经常受到老师父母的夸奖。但从初二年级起开始跟着几个无业青年,沾上了抽烟、赌博的恶习,班主任多次批评教育他,他却认为“赌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跟着大家赌,才有好前途。”父母教育他,他就和父母顶撞,讥笑父母“太古板,赶不上时代潮流”。终于在初三下学期,因参与赌博和吸毒,被公安机关拘留。

  这个事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通过此案例引导自主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及时引导,远离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

  设计意图:在充分利用教材事例基础上,适时的情感引导升华充分体现初中思品德育功能。

  好的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板书的内容往往是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一是理清教学内容的思路,二是将教学内容结构化,三是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助于学生记忆,便于学生理解相关内容,也便于学生记录和课后复习。以回顾知识的形式呈现板书设计,在复习中突出重难点,学生对照整理笔记。同时为下一节知识作铺垫。

【剖析从众说课稿】相关文章:

地理说课稿-《大洲和大洋》说课稿07-12

高中汉语说课稿《我很重要》说课稿06-29

《金子》说课稿01-20

《琥珀》说课稿01-20

《鲸》说课稿01-20

哈姆雷特说课稿01-19

尊严说课稿01-17

《孵蛋》说课稿02-25

《bpmf》说课稿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