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分数说课稿

分数说课稿

时间:2022-05-24 04:47:0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分数说课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分数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数说课稿

分数说课稿1

  今天听了李老师的课我觉得这节课,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思路清晰,环环相扣。《认识分数》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分数意义上还是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李老师这节课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起点,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情境,并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同桌交流,让学生经历认识几分之一的学习全过程,感悟分数的含义,能直观地比较分数的大小等。李老师在本课的设计以及执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

  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走向未知领域。李老师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创设了十分贴进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两人郊游分食物,从分的过程中进行体验和感悟:一方面,产生“平均分”的需要,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另一方面,体验由于总量的变化引起了每人得到的个数从整数两个或一个再到不能用整数的变化的过程,自然引出分数。学生的学习完全是从生活经验中得来,怎能不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产生了积极的探究情感。这个环节的教学通过情境的创设突出两个层次:第一个,引出并理解平均分。因为这是分数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第二个层次: 通过质疑,学生发现一半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数字来表示,引出新的数学数字用分数1/2来表示,这样分数出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学生自然产生了对新知识探索欲望。

  二、活动以操作探究为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获得丰富感性认识,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李老师很好地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全新的理念。李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探究环节,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并掌握分数。第一次操作教师首先组织学生用圆代替蛋糕折出它的一半在直观的感受的基础上,教师引出1/2表示生活中的“一半”的数学化结果,在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之间架设了认知桥梁,初次感知到生活中的一半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一半可以用1/2来表示,让学生直观感知1/2产生的过程 ;并让多位学生说一说1/2所表示的具体含义。第二次操作折一张长方形纸并表示出它的1/2的,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这个环节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鼓励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验创造的快乐,同时,在实践中发现新的问题:即: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呢?李老师让学生结合自己折的纸说一说。明白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折的是这个长方形的一半,每一份都是它的1/2。凸显数学教学最本真追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步步深入,层层递进,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完成几分之一概念的建构。第三次操作是全课教学的亮点,教师将教材进行调整利用同一种图形,同桌合作折出1/4和1/8,张贴学生的涂色纸片( 1/2 、 1/4 、 1/8 )分别进行比较1/2 与1/4 ,1/4 与1/8 ,1/2 与 1/8的大小,同桌讨论交流这三组分数,谁大谁小?从中发现了什么?结合平均分的份数来理解体会到:把同一个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这样的规律,从而得出几分之一与几分之一它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体会简单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发展数学思考。这充分体现出数学知识不是教师直接给予的,

  而是在学生一步步的操作、交流、感受、体悟中动态生成的,从而达到有效的数学学习的目的,这样的设计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采用多种形式注重学生对新知的理解

  整节课可以感受到李老师设计中力求体现形式的多样性,创设了让学生去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写一写等情景。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表示出自己所发现的分数。不仅让学生用脑子去想,而且用语言表达,用手操作,用心去感悟、体验,其中一个重要理念就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在具体的操作交流活动中,多次感悟平均分的概念,结合平均分,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写一写,充分认识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等; 从而认识几分之一;使学生加深对几分之一的.认识,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精心设计练习注重学生知识的拓展

  在新课结束后李老师设计了这样的一道拓展题,把一个大正方形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说出涂色部分占大正方形的几分之一。图中的正方形被平均分成了不同的形状,根据图中的提供的信息,用本节课所学的新知识分别说出不同的分数,红色部分占大正方形的1/4 ,黄色部分占大正方形的1/8,浅蓝色部分占大正方形的1/8,蓝色部分占大正方形的1/16,学生根据平均分得份数不同,说出不同的分数。从课堂的教学效果看,这个环节的安排帮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深化本节课的知识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两点不成熟的建议 :

  1、我个人认为有个别学生虽然能直观体悟什么是分数,但是真正说的时候,仍有学生回答的不准确和不够完整,建议老师让学生多说,加深理解。

  2、建议课堂上对学困生的关注能再多一些就更好了,特别是不敢举手的学生给他一些表达的机会。

分数说课稿2

  我将要从七个方面展开说课: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效果。

  一、说教材

  《分数乘法(二)》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新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第二课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理解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并学会“求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分数乘法(一)》的拓展和延伸,为进一步学习分数乘分数,分数除法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奠定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学习分数多步计算的关键,教材中创设两个问题情境,通过直观图形引导学生利用转化的方法思考,将旧知与新知有机联系在一起,应用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1.已具备的知识经验:学生在学习《分数乘法(一)》的过程中已经经历了算理和算法的推导过程,本课的学习是对《分数乘法(一)》的拓展和延伸,依据知识的迁移,应用转化的思想,学生可以通过探究,把新知识转化为已经学习过的旧知识,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计算法则。

  2.学习态度及习惯:五年级学生有很强的自学能力,求知欲强烈,但由于个性的差异,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程度各不相同。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具体情境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扩展分数乘法的意义并熟练计算。

  2.会解决有关的.应用问题,进一步体会分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中运用直观模型,通过折一折、分一

  分、画一画的方法,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探究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德育教育。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分数乘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说教法、学法

  焦老师在本节课主要采用了情境创设法、实践操作法、引导法、点拨法、多媒体演示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力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学法:学生以自主探究为主,小组合作学习为辅,通过动手实践、讨论交流、展示汇报、迁移归纳、应用拓展的方法,在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获取新知。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焦老师分成了五个环节进行教学,逐步递进;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动手操作,探究新知——学以致用,提升能力。——拓展应用,延伸新知——畅谈收获,体验成功。

  焦老师首先进行了课前小热身,巧用学生人数与班级的关系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有意识的唤醒了孩子用已经掌握的《分数乘法(一)》的知识来解答,既复习了旧知,又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自然过渡,揭示课题。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3分钟)

  观察情境图,培养学生整理数学信息,根据相关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20分钟)

  这一环节焦老师设计了二个活动,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乘法意义及计算方法。

  活动1: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以问题“笑笑吃了多少块饼干?”为引领和调控课堂教学的主线,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奇思饼干数的二分之一”这句话,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转化为求6的二分之一是多少?把图形语言作为理解的基础,以学生动手折一折、分一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思考、交流将抽象、枯燥的内容活动化、直观化。学生能够很快的探究出方法,由于个性的差异,部分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只停留在表象。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焦老师给学生提供展示在平台,由学生在黑板上实物操作展示,表述方法,出现表述不清时,焦教师及时启迪学生深思,依据旧知的迁移,应用转化的思想,把“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来获取新知。体现了我校的“‘134问题导学模式’” 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锻炼了学生归纳及口头表达的能力。

  活动2.推理归纳,验证结论

  抛出问题“淘气吃了多少块饼干?”,请学生画一画理解方法。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归纳出解题的思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并请学生利用身边的资源操作验证。使学生豁然开朗。中肯的评价更加激发学生展示的欲望。学生对一个数只能是整数吗?产生质疑,焦老师抓住机会引发学生想象分数还可以与分数相乘,可以跟小数相乘,打破学生思维固有的框架。学生的质疑,实现了课堂的升华。

  巧妙的为下一节《分数乘法(三)》的学习埋下了伏笔,实现了知识的融会贯通。对学生数学思想的渗透更加丰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

  (三)学以致用,提升能力。(10分钟)

  二个练习,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说一说”学生轻松应对巩固了解题方法,“列一列”使学生体验了从数量到计量的转化,考察学生是否会灵活应用,拓宽了知识的范畴,从多种角度为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思路和灵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练习,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

  (四)拓展应用,延伸新知。(5分钟)

  焦老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临时调整为拓展应用,延伸新知。将数学知识与“为灾区捐款”生活问题自然联系,发展学生根据实际情境和运算意义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数学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体现的淋漓尽致。渗透德育教育,激发人人献爱心。

  (五)畅谈收获,体验成功。(2分钟)

  谈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遗憾?”学

  生不仅将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形成整体印象,巩固了新知。而且分享学习数学的感受,合作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六、说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二)

  6的 相当于6个 6×

  6的 相当于6个 6×

  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这个数×几分之几

  板书设计直观、突出重点,明确了新知与旧知的连接点。突显了转化方法的运用。点明了结论。更加体现出分数乘法知识的内在联系。扩展了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七、说教学效果

  整节课焦老师以问题作为引领和调控课堂的主线,以策略作为方法与应用的统一,以活动作为体会知识与生活的有机联系,以评价作为学生探究的动力。以德育的渗透得到情感的升华。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经历感知—操作—推理—验证—应用。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意识。使学生学有所获,获有所悟,悟有所成。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分数说课稿3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基本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分数的意义》是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第1课时,本节课的教学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简单了解分数产生的过程,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在小学数学里,认识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单位“1”和分数单位是本节课两个重要的新概念,是理解分数意义的核心。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理解分数、学习分数运算和运用分数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必要基础,所以必须切实理解。

  如何在40分钟时间里引导学生提升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建构分数的概念?“1”的扩展是学生理解分数意义的支点,我从“1”入手,以1/4为突破口引导学生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进行。即把问、说、讲、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直观演示,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难点,力图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帮助学生在过程中获得感悟,自己建构分数的意义,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就是学习的领袖”。具体设计如下:

  一、巧设情境孕育核心

  孩子们从热闹的课间回到课堂需要一个动力系统兴奋学生的大脑,帮助学生激活思维,“有效的情境”无疑是最好的助燃剂。分数的意义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从现在开始将开始一段全新的学习征途,为此课始我在黑板上大大写下一“1”,看到“1”你想到了什么?哪些事物可以用“1”来表示?一下子把学生的思维集中起来了,单个物体可以用1来表示,这是我们以前都知道的,“我们68个同学可以用1来表示吗?”“能”、“不能”在学生的争论中学生渐渐明确“我们68个同学组成了一个整体——五(1)班,可以用1来表示,不仅如此,上课到场的同学、家长和老师也可以用1来表示”,此时教师适时介绍“当我们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休时我们通常用集合圈把这些物体圈起来,在数学中我们一个物体或一个整体都叫作单位1。”由此拓展学生对“1”的认识,为后面顺利建构分数的意义打下伏笔。

  二、先学后教以点带面

  1、有机整合学案导航

  本节内容是对三年级时建构的分数的'一次扩充,教材大篇幅集中展示了三个知识点:分数的产生背景、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只有贴合学才是有效的。分数的意义同属概念教学,很多知识是不必花大气力去探究的,为此我结合教材知识特点和学生实际在教学之前设计了一个“先学”的环节,先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这是学生茫然的,老师必须帮学生指明,针对本节课我设计了:“(1)分数是怎样产生?(2)请结合具体例子说出1/4的意义?(你有几种不同的表示方式?)(3)说一说什么叫分数?(4)什么叫分数单位?自己说一个分数并写出它的分数单位是多少?”这四个小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这4个问题是学生学习的拐杖,帮助他们初次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明确学什么和怎么学,逐步学会自主学习,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在学生开展自学的过程中,老师在学生间穿行,或指导或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看似随意,实在为后面有效地讲解收集信息。

  2、抓住本质凿深凿透

  分数的产生是一个了解性的知识,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以课件的形式呈现了三幅图画帮助理解,同时呈现小资料引导学生感受分数的演变过程,激发学生的受国热情和学习兴趣。分数的意义是重点,“你是怎样表示1/4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表示方法,有的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四份,表示了其中的一份;有的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8份,表示了其中的两份;有的把4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表示了其中的一个物体;有的把8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四份,表示了其中的一份(2个)……“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相互交换每人就有两种思想”这就是交流的魅力,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再次利用4颗、8颗、16颗、32颗、64颗、128颗……糖引导学生表示出1/4,“为什么都能表示出1/4?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通过这两个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引领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至此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已由感性迈向了理性的门坎儿。然后再次呈现人体中的分数和班级中的分数引导学生在说一说每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的活动中强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不仅可以表示其中的一份,还可以表示其中的若干份,最后抽象出“什么叫分数?”帮助学生建构分数的概念。数概念的建构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展示交流、相机点拨是学生构建数学模型的核心环节,教师顺应学生在让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适时引导提升,化“灌输”为“对话”,变“说教”为“点化”,真正实现“以学定教、以导为辅”。

  三、游戏展示升华理解

  训练是数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本节课的展示环节设计了两个“摸一摸、猜一猜”的小游戏,引导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再次感悟单位1与每份所表示的物体个数及分数间的关系,进一步深化对分数意义的认识。题目少而精,且富挑战性和趣味性,把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放在练习的首位,摒弃了以往大量的题海战术的做法。

  总之,整节课我努力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以“创境引入——先学后教——展示反馈”为基本模块引导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老师在重点处、关键处进行适当点拔、讲解,提升学生的思维,真正把老师从繁复的课堂讲解中解放出来,把学生推向课堂前沿,把课堂转变为“学堂”,把讲台变成学生的“舞台”,让质疑、争辩、补充、修正充盈其中,让分数概念在生本、生生、师生的互动交流中生成、建构。

  我们经常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其实,数学教学无需贪多求全、每一节课都有一个核心,只要找准支点——数学知识的本质,简简单单就能撬动学生的思维!

分数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5页到26页的内容。

  2、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倒数的认识。教材中呈现了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的共同点是都把 平均分,第(1)题是平均分成2份,第(2)题是平均分成3份,第(1)题的算式是 ÷2,被除数 的分子是能被除数整除的,而第(2)题的算式是 ÷3,被除数 的分子是不能被3整除的。无论哪一种方法,目的都是让学生在涂一涂、算一算的过程中,借助图形语言,利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问题,从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从中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一系列“自主探究----得出结论”的过程,体验其中的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定位为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定位为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3、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对本节课进行教学,课前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等。

  二、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教学实际,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在注重算理和算法教学的同时,体现估算。

  《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有明确的要求,即淡化笔算、重视口算、加强估算。分数除以整数是学生今后继续学习的重要基础,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在现行教材中对估算意识的培养还未凸显出来。针对这一现象,我力求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融入教学,在课堂上形成具体的教学行为,从而加以体现。

  2、以探索为主线,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将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是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从问题的提出,就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和交流的数学活动中来。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尽可能地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3、让学生充分评价和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加以评价,加强反思。当学生探索出多种算法后,学生给予恰到好处的评价,学生就会随时深入思考,同时也能反思每一种算法是否更具有一般性,普遍性。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在本节课中我将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1、自主探究、寻求方法

  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究、寻求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设计教法体现主体

  课堂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领路人,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各抒已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分层练习、注重发展

  练习有层次,由尝试练习到综合练习到发展练习,层层深入。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教学理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程序设计为以下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

  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涂一涂,得出分数除以整数的算式 ,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第二层次:大胆猜想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这个算式的特殊性在于分子能够整除整数,学生容易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找到特殊的计算方法,因此放手让学生大胆猜想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再利用多媒体课件操作探究,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分子能被整数整除时,可直接去除;并举例操作验证这一算法。

  第三层次:激发矛盾,再次探究。

  让学生用探索到的方法来计算 。此时学生发现分子除以整数除不尽,分子除以整数的方法不适用。知识矛盾的冲突引发学生进一步观察和思考,并再次利用多媒体课件操作探究,从特殊到一般,探索新的计算方法。

  具体教学环节设计如下:

  (一) 旧知复习,蕴伏铺垫

  复习时我安排了两道练习,引发学生记忆的再现,为学生选择原有知识中的有效的信息做好铺垫。

  1、展示问题:

  (1)什么是倒数?

  (2)你能举出几对倒数的例子吗?

  (3)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内容是以倒数为基础的。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与倒数紧密联系,因此,在引入新课之前,带领学生系统深入地复习倒数的相关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2、展示多媒体:笑笑和淘气去买白糖。

  问题1:他们每人买了两袋白糖,一共买了多少袋白糖?

  问题2:这些白糖一共重2千克,每袋白糖有多重?

  问题3:如果笑笑家15天吃完一袋白糖,那么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置了一个“买白糖”的具体情境,并展示了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在帮助学生复习整数除法的同时,引出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分数除以整数。由于设置了三个递进的问题,学生不会觉得问题3的提出很突然,并且,由于有了问题2的铺垫,列出问题3的算式也较为容易。

  (二) 创设情境,理解意义

  展示多媒体:

  把一张纸的 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自主思考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利用事先准备好的纸,先把纸平均分成7份,再涂出其中的4 份,然后再将这4份平均分成2份,将其中1份涂色,最后看看涂上色的这部分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在汇报反馈时,将学生的思维过程展示出来,即分、涂的过程。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清晰地展示中分享他人的思维方法。通过思考操作学生达成共识: 里有4个 ,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个 ,是 。接着让学生列出算式 ÷2=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同时理解了分数除法的意义。

  (三) 大胆猜想,举例验证

  学生通过操作,明白 是怎样得到的。那么到底应该怎样计算分数除法呢?让学生大胆猜想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根据刚才的推理,很容易得出“分母不变,被除数的分子除以整数得到商的分子”的计算方法。这种方法是否具有普遍性呢?教师让每位学生举例验证,通过分一分,涂一涂证明结论。

  【设计意图】大胆地猜想是一种非常好的数学思考方法,但还要经过科学的验证。科学的验证可不仅仅是一两道题就能得出结论,数十名同学会举例出数十道不同类型的分数除法算式。而其中有些算式是分子除以整数除不尽的。

  (四) 激发矛盾,再次探究

  学生很快发现有些算式是无法用以上结论计算出来的,如 ÷3,分子4除以3是除不尽的。矛盾的引发,说明“分母不变,被除数的分子除以整数得到商的分子”这样的计算方法不具有普遍性。我引导学生再一次进行探究。为了便于全班统一交流,我选取学生举例中的一道典型算式进一步研究,如 ÷3,此时,先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涂一涂,然后再让他们进行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引导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经验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本环节的设计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了“探索——发现——验证——修改”的过程,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完成了知识的自我建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分数除以整数意义的理解,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

  根据学生的小组讨论,学生发现把 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就是这张纸的 。得到的算式是 ÷3= 。此时我还引导学生发现:把 平均分成3份,这其中的一份实际上就是 的 ,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来计算,算式是 × = 。比较两个算式,学生很快发现它们是相等的。由此,学生再一次得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来解决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即将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以旧学新是我们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这一环节主要也是学生自己发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从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学生学习的过程变得精彩而不在枯燥无味。

  (五)再次验证,分层练习

  多媒体出示:

  1、 3/5÷3 =; 3/4÷4= ;4/11 ÷5=; 8/9÷6=; 6/7÷8=; 4/15÷12=;

  2、 ( )×9=1/3 ;8×( )=; 5×( )= 4/3;( )×5= 1/2;( )×2= 4/5;4×( )= 1/4;

  3、找规律填数: 8/9,4/9,( ),1/9 ,1/18,( )。

  【设计意图】一个新的计算结论必须反复验证。让学生通过实际运算再次验证一个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学生在不断地思考与验证中,发现了第二种计算方法的普遍性,也深刻理解了分数除法的计算算理。

  以上教学程序的设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对计算进行探究式教学,也是新理念的挑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操作、思考、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发展了智力,培养了积极的学习情感,三维目标得到了有机的整合。

  四、说板书设计

  把一张纸的4/7 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把一张纸的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设计意图】这样的板书设计集条理性、科学性、整体性和概括性为一体,有利于学生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能够体现出新旧知识的密切联系。

分数说课稿5

  一、授课内容的数学本质和教学目标定位

  【授课内容的数学本质】

  分数与分式联系紧密,二者是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分数的有关结论与分式的相关结论具有一致性,即数式通性.可以通过类比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法则,得出分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法则.由分数引入分式,既体现了数学学科内在的逻辑关系,也是对类比这一数学思想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渗透.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扩充,从整式到分式是式的扩充.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分式与整式都是描述数量关系的代数式,研究分式有助于进一步培养数学建模的意识和数学应用的能力.

  分式概念是形式定义,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即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对分式概念的深入理解.此外,考察使分式值为0(或为正数、为负数)的条件,本质上是解一类特殊的分式方程(或不等式).明确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有助于理解解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的道理.

  【教学目标定位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了解分式的概念,能确定分式有意义的条件,能确定使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的概念,体会分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类代数式.

  3.体会类比等数学思想或方法,获得代数学习的成功经验.

  本节课的重点为分式概念、分式有意义的.条件;难点是分式有意义及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

  从分数有意义到分式有意义,从判断分母是否为0到求解分母何时值为0,并将此规律应用于求解最简单的分式方程(分式值为0),既是知识的同化迁移,也包括了调整和重组的因素.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分式单元起始课,主要内容是分式的概念、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和用分式表示数量关系.分数和整式的知识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本节课内容也是进一步学习分式性质、运算、解分式方程以及后续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基础.新教材体系下,学生已经历了从有理数到整式再到一次函数的思维提升;从本节课开始,学生的思维还要经历从分数到分式再到反比例函数的又一次螺旋式上升.

  三、教学诊断分析

  班级状况:授课班级41名学生多数有较好的数学素养,求知欲强,乐于面对挑战;也有少数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不高、代数运算能力较弱.

  知识基础:学生对分数和整式的知识比较熟悉,也已初步掌握了列代数式、求代数式的值及解简单的一元方程或不等式的方法.本节课中,预计所有学生对由分数类比到分式的过渡不会感到困难;也能顺利发现当发现字母取某些特殊值时,分式无意义.

  预计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分析复杂分式时,容易遗漏分母不为0的条件或者将其误解为分母中的字母取值不为0.在将分子等于0的条件转化为方程、将分母不等于0的条件转化为不等式后,也可能不知从何入手求解由方程和不等式组成的条件组.这部分内容是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教法特点以及预期效果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1)学习兴趣的培养,(2)重点难点的突破,(3)应用意识的渗透,(4)思维训练的层次.

  为此,在引入部分,打破学科界限,用学生熟悉的诗文素材构建情境、挖掘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让学生在逐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成就感、并通过揭示复杂分式的实际背景的练习提升思维层次.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归纳所列出的分式的特点,形成分式概念,突出重点.形成概念的过程中要警惕负迁移的发生.例如,在给出分式的形式表示后,可能有学生因机械记忆“B中含字母”或者“A中含字母”而导致混乱.这时需要教师及时指出,关键是理解分母含字母.又如,学生已学习了一次函数,可能会从变量和函数的角度观察分式.教师可以肯定学生的数学思维,但不必在此展开强调函数观点,紧扣住本节课类比分数认识分式的主要思路即可.

  在突破难点的过程中,为达到引发类比、化旧知为新知的教学目的,设计了填写表格这个探究环节.通过填表,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然后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学习过程.这个设计也能渗透给学生一种认识新事物、学习新知识的方法——

  (1)从具体入手:当分式中字母取定具体的数值时,分式即表示具体的数.

  (2)发现问题:当字母取某些特殊值时,有可能出现分母等于0的情况.

  (3)分析、解决问题:类比分数有意义的条件可知,分式要有意义,分母不能为0.

  虽然上述过程对相当一部分学生而言确实简单了些,但其中隐含的“从具体入手”、“正向思维”等研究方法并不平凡.华罗庚先生所讲的“巧从拙中来”,庶几近之.另外,这张表也为学生后续学习反比例函数做了初步铺垫.

  两道例题的分析讲解需要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先帮助学生总结出分式有意义和值为0分别需要满足的条件,再通过板书教给学生严谨有序的思维模式,使学生体会到方程和不等式联立的方法有助于理清思路,同时分散了解题难点(列条件、解条件组分为两个步骤).这是帮助学生从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的重要一步.另一方面,学生领会和掌握这种解题方法需要一个过程.通过多种变式练习,教师引导学生多实践、多谈思路,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发现问题后互相提醒、纠正,达到落实双基的效果.

  三个拓广探究问题力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发挥的空间.

  练习1引导学生灵活处理方程和不等式组成的条件组:先解方程,再将方程的解逐一代入不等式检验.

  练习2引导学生将视野由等量关系拓展至不等关系,类比分数的值为负数的条件得到这个分式的值为负数的条件.

  练习3是学生熟悉的追及问题情境,他们可以很快地给出正确代数式,但一般不会首先考虑取值范围.教师可以从肯定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先让学生列式,体会成就感,再从分式要有意义的角度提醒学生关注字母的取值范围,最后引导提升到字母取值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的认识高度,潜移默化中渗透数学建模的意识.

  游戏环节再次提升学生的兴趣.教师鼓励学生开阔思路、大胆发言、不断出新,师生共同分享“突发奇想”、掌握知识的喜悦.这个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力,也符合新课标中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掌握数学知识的理念.

  本节课的分层作业中,必做题目涵盖了本课的重、难点内容;选作题目是开放式的,鼓励学生在探究中创新求变、总结规律,提高分类的意识和穷举的能力.

  总之,本节课的教法特点是:通过不断提出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归纳、总结、应用甚至游戏掌握新知.从实际教学效果看,学生思考积极、发言踊跃,始终保持了一种积极的课堂状态.

  本节课我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能否顺利形成概念给与了特别的关注,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跟上最低限度的教学要求.在思维拓展的环节中,学生也不乏精彩的发言和创见,应该说实现了课前设计的三维教学目标.

分数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分数的乘法》是六年级第一学期《分数的运算》一节的内容之一,是在学习分数的加减法之后,分数的除法之前的一节内容。它既与整数的乘法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是后期进一步学习分式的乘法的基础。但在学习这节内容前,教材中没有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一内容作过详细介绍,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增加了“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内容,以便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再通过学生自我探索、观察、归纳得出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是新课标提出的三位一体的目标,结合这样的要求,我对本节课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

  3.养成计算仔细、书写规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在设计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创设现实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学习计算,体会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2.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分数乘法。】

  三、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1、针对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创设了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景。并通过电脑媒体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来增强学生的感知力,由扶到放,让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

  2、针对教学难点,本课遵循三条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设计了一系列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及练习整个教学过程着重突出探、疑、动、悟。

  3、学法指导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思维能力,本课在学法上主要讲究既要重操作,又要重学习。

  【虽然教无定法,但我认为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关键是要得法,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层层设疑、讲练结合的教法和让学生自主操作和探究的学法进行本节的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 复习准备

  1. 口算题。

  课件出示:

  2/7× 3 =3/5 × 15 =

  20 × 1/4= 3/8× 6 =

  l 学生独立在作业纸上写得数,完成后集体对正。

  l 交流:怎样计算分数乘整数?

  [设计说明:回顾学过的分数乘整数的计算,同时为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做好铺垫。]

  2. 准备题(例3改编)

  课件动画展现情景:工人叔叔介绍,“我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1/5 ”,小精灵提出问题,“工人叔叔2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l 学生独立解答,完成后指名汇报、对正。

  l 提出问题:怎样画图表示工人叔叔2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呢?

  组织交流,课件演示。

  [设计说明:为正式教学例3做准备,经历了这道题的解答过程,学生在解决例3时,就能类推出怎样列式;而课件演示画图表示工人叔叔2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则为学习例3时研究怎样计算分数乘分数做好铺垫。]

  二、 探索新知

  (一) 研究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例3)

  1. 乘几分之一

  课件动画展现情景:小精灵提出问题,“工人叔叔 1/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l 学生思考怎样列式,指名回答并说出列式的根据。

  l 引出课题,板书:分数乘分数。

  l 提出问题:1/5× 1/4怎样计算呢?

  师生交流,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研究。

  学生用尺子在学具长方形中画图表示,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l 展示学生所画示意图,同时课件演示,明确 1/5× 1/4 的算理。

  l 完成 1/5× 1/4 的计算。

  2. 乘几分之几

  课件动画展现情景:小精灵提出问题,“工人叔叔3/4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

  l 指名回答怎样列式。

  l 提出问题:× 怎样计算呢?

  学生用尺子在学具长方形中画图表示,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l 展示学生所画示意图,同时课件演示,明确 1/5×3/4 的算理。

  l 完成 1/5×3/4的计算。

  3. 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课件提出问题:怎样计算分数乘分数?

  组织学生交流,课件相应出示并摘要板书。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总结计算方法。]

  (二) 进一步研究分数乘分数的计算(例4)

  课件动画展现情景:蜂鸟自我介绍并提出问题,“我是目前所发现的世界上最小的鸟,也是唯一能倒飞的鸟。我也能侧飞,还能停在空中不动呢!我每分钟可飞行 3/10 千米,同学们,你们知道我 2/3 分钟飞行多少千米吗?”

  l 指名列出算式。

  l 学生在作业纸上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请不同写法的学生上黑板书写。

  l 集体订正,对比不同,确定适合自己的写法。

  重点强调: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设计说明:本环节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通过对比明确: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这样计算简便。]

  三、 巩固应用

  1. 教科书第11页的“做一做”

  课件出示:1/3×1/4 8/9×3/10 6 ×11/12

  l 学生独立在作业纸上计算,教师巡视、检查。

  l 请三名学生上黑板书写。

  l 完成后集体订正,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强调、纠正。

  [设计说明:通过单纯的计算练习,巩固学生对分数乘分数的计算。]

  2. 练习二的第6题

  课件动画展现情景:粉笔自我介绍并提出问题,“我是一枝粉笔,我的身长是 3/4 分米。你知道2枝粉笔长多少分米吗? 1/2 枝呢? 2/3 枝呢?”

  l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l 完成后集体对正。

  [设计说明: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乘分数的计算,因此,本题的练习再次展示直观,且分数乘整数与分数乘分数的问题集中呈现,使学生体会分数乘分数是对分数乘整数的扩展,进一步巩固对分数乘分数的意义以及算理的理解。]

  五、 总结评价

  交流: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设计说明:通过交流,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回顾与总结,正确评价自己的学习。]

分数说课稿7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个数乘分数》,我打算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课本图

  本课教学内容是青岛版五四分段,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44-45页 “一个数乘分数”这部分知识。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一个数乘分数”属于第二学段,数与代数领域中数的运算这一块,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分数加减法以及约分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及百分数的重要基础。

  针对上述教材分析,结合五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一个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方法与过程目标:通过操作、观察、归纳,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数学思考与研究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4、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打算应用:

  5、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长方形纸条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遵循这一理念,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1、教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合作交流、集体交流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获得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方法,深刻感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能更好地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2、学法: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三、说教学程序

  现在我具体谈谈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把本节课设计成四个环节:

  【出示课件】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炼问题

  (二)引导探究 构建新知

  (三)反馈提高 巩固计算

  (四)总结反思 深化认识

  (一)创设情境,提炼问题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提炼问题

  1、新课伊始我直接出示课本信息图: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后了解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提炼出本节课所要解决三个问题。

  2、然后引导学生分析题目里的数量关系,使学生能顺利地利用工作效率乘工作时间等于工作总量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3、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导出课题

  (二)引导探究 构建新知

  第二个环节引导探究,建构新知,本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包括两个知识点的教学:

  1、探究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探究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我分四个层次进行:

  (1)拓展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引导学生先研究1/4×2的意义,这里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知道求2小时织布多少米,也就是求1/4 米的2倍是多少?(板书:求1/4的2倍是多少。)然后用问题“你们能用长方形的纸折出1/4米的2倍是多少吗?”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表示出1/4米的.2倍是多少。

  折纸时,先让学生在长方形纸条上表示出每小时织1/4米,再表示出2小时织多少米?通过折纸,使学生初步掌握,数形结合表示数学问题的方法,从而为下步学习做好准备,同时对学生的作品展示,评价,并对学生的成功进行鼓励,使他们拥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2)接着根据第二个问题: 探究1/4×1/2 表示的意义。

  这是学生知识跳跃的关键,这里我给学生提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你们还能用长方形纸折出1/2小时织布多少米吗?在这个具体的数量关系的情境中,学生能够折出1/2小时能织多少米,就是1小时织的一半是多少,在肯定学生获得了巨大成功的同时,老师适时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对意义的初步发现上:求1/2小时织布多少米也就是求什么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折好的图形,先自己想一想,再把自己的想法和同伴或小组内的同学讨论,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

  小组活动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帮助学生明析求1/4的一半(1/2倍)是多少也就是求1/4米的1/2是多少。从而使学生初步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同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操作,通过师评、互评,教师多媒体课件演示,使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这样设计教学符合标准提出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的要求。

  ③学生根据问题三:独立自主探究1/4×2/3的意义:

  让学生独立自主在长方形纸条上表示出:2/3能织多少米?组织学生自己独立动手操作,做完与学习小伙伴交流。然后集体交流、评价、展示,教师适时进行多媒体,直观形象演示,不断完善学生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1/4×2/3表示求求1/4的2/3是多少。(板:求1/4的2/3是多少。)

  ④小练习:

  我们已经知道1/4×1/2 1/4×2/3所表示的意义,如果是 1/4×2/5呢?

  你能再举个例子吗?学生举例。并说意义。通过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具体抽象出: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并板书: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本知识的教学我首先引导学生:

  观察:

  (1)我们明白了这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那你知道它们的得数吗?

  结合刚才操作的过程,根据分数的意义学生不难理解,很容易说出结果,教师适时多媒体演示。

  讨论:

  然后让学生观察积的分子,分母与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总结概括计算方法:一个数乘分数,分子和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和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应用:计算1/4×2/3

  通过这个例子订正规范格式。

  明确:为了计算简便,也可以先约分再乘,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

  (三)反馈提高,巩固计算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能起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效果。

  1、出示绿点标示的问题。先让学生自主完成,交流时让学生讲出计算和约分的过程,学生相互评价。

  2、自主练习1—4题。

  在练习反馈中,我采用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订正的方法进行,并重点关注学生,对算式意义的理解深度和计算水平。

  由于本节课新授部分较多,估计练习时间不太多,所以我的练习设计以巩固新知为主,对于学生技能的熟练训练,和发展留于下节课进行。

  (四)总结反思 深化认识

  第四个环节是总结反思 深化认识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谈。教师总结:是啊,我们不仅知道了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板:意义)还研究出了它的计算方法,(板:计算方法)在谈收获知识的同时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三个方面反思自己的学习历程,通过自评、互评、师评来比较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以此树立信心,明确努力方向。

  五、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说说我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好的板书是“微型教案”。所以,此板书重点突出,起到了提纲挈(qie)领的作用,对学生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总之, 在全课的整体设计中,我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力求做到结构严谨、环环相扣、步步紧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确保课堂学习的高效性。同时我个人认为数学课堂教学,教会学生数学思考的方法,远比教给他一个数学公式更重要,整个课堂设计我比较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

分数说课稿8

  一、说教材。

  本节课我教学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分数的意义,这是一节概念课。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对分数深入学习和探究,认识单位“1”,抽象概括出分数意义,较完整建立分数的概念。通过具体的现实情境,调动学生相关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概念的内涵。教材首先揭示了概念产生的现实背景,设计了两幅插图,前一幅从历史角度,表现了古人度量物体长度时遇到的困惑,形象揭示了在测量物体时由于得还到整数结果,而产生了将一个单位等分成若干再量的需要。后一幅图从现实生活中等分量需要出发,给出了两个小朋友分一个西红柿、一块蛋糕、一包饼干的情境,发现两个人来平分这一个物体,每人分得的个数不能用整数表示。这样通过测量与分物两个实例,展示了分数的现实来源,引入分数,使学生感悟到分数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在建构分数意义时,教材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举例说明1/4的含义,然后运用适当的图片、图示从两方面来说明,1/4可以是一个物体四等份中的一份,也可以是一些物体四等份中的一份。接着逐步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在引入分数单位这个概念时,教材是以“做一做”提供具体实例来帮助学生分析理解的。教材在揭示概念时,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逐层深入地展开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2、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分数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概括等活动来理解分数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到数学知识是在人类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意义及分数单位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

  二、说教法与学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进一步明确分数意义,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在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通过直观观察思考,让学生充分感知,再通过分析讨论,比较归纳突破了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是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将对学生学法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概括、迁移、抽象、把握概念的本质。

  三、说教学过程

  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构建和谐的课堂,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组织教学的。

  1、情境导入。

  教学中,我直接引入新课,提出“三年级对我们已初步认识了分数,那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然后创设了两个情景来揭示产生分数的现实来源。从历史的角度,先创设了古人在测量石头长度,发现剩下的不足一段,说明分数从那时就产生了。我给出了在现实生活中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物体的情境,发现两个人来平分这一物体,每人分得的个数不能用整数表示。通过测量与分数两个实际问题,从历史的角度,从现实生活中等分量的需要出发,揭示产生分数的现实来源,使学生感悟到分数是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教学时,我先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通过回忆想象,直观操作来举例说明1/4的含义,这也是对三年级学习的将一个物体平均分得到1/4的复习,同时也为学生创新学习作准备。新知识的生

  长点就是让学生感知也可以将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后也可以得到1/4。教学时,我出示了一组一些物体的图片,让学生表示出它们的1/4。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会惊奇地发现1/4可以是一个物体的1/4,也可以是一些物体的1/4。我就顺势告诉学生这上面例子中的`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就用分数1/4表示。这也是对教材中小精灵提出的说明1/4的含义的一个完整概括。这种以旧知作基础,从实例引入,为后续学习提供了具体的感知材料。

  教学中,我结合前面的引入材料让学生将对“一个整体”的认识延伸到生活中去。提出“我们身边还可以将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将它平均分后,可以表示哪一个分数?”我引导学生想一想能不能举一些将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的例子,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打开了,通过合作交流,找出生活中分数例子,并说明含义。接下来教学将“一个整体”抽象成单位“1”,具体来理解单位“1”的含义,这是概括和理解分数意义的需要,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让学生将单位“1”的认识延伸到生活中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很自然完成了对单位“1”的认识。

  有了这些丰富的感性认识,我就引导学生结合单位“1”来说明什么叫分数?根据学生的认识顺水推舟地抽象概括出分数意义,完整建立了分数概念。接着引导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分子分母的含义进行剖析,强化了对分数意义理解,较好突破了难点。

  3、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在设计练习时我也是分层次、有梯度来设计练习。“做一做”设计有两层意义,既是对前面刚学习分数意义描述的具体化和巩固,也为以后学习分数单位提供了实例,我结合这道题,引导学生揭示出分子、分母、分数线表示含义。教学分数单位时,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让学生自学方法,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教师的讲解来掌握这一概念,培养了学生的一种自学能力。

  练习第1题两道填空题通过具体实际来巩固对分数概念、分数单位的认识,接下来的3题都是借助直观开展练习,巩固分数概念。第2题表示的是一个物体的几分之几,第3、4题是将一些物体看作单位“1”,表示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最后的小游戏,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引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总之,通过本节课教学,我认识到每一个数学知识都是在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产生过程才能在学生的脑海中生根发芽。课堂上,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合作交流,抽象概括自己建构数学概念,并能自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去。当然,本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到位,没能很好处理预设学生成问题等,请领导和老师多多指导。

分数说课稿9

各位评委、各位专家: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数除法一》。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堂评价五个方面来进行授课说明。

  一、下面我先来说教材

  这一环节包括: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1.首先我来说一下教学内容。

  本课节选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的《分数除法一》――即分数除以整数。

  2.接下来我说的是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认识了倒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中呈现了两个层次的问题。第一层次是把一张纸的7分之4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第二层次是把一张纸的7分之4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目的是让学生在涂一涂、算一算的过程中通过数形结合,理解一个数除以整数的意义。

  3.紧接着我要说的是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数学思考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手脑协调能力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目标: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处理。

  情感态度目标: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得出结论的过程,体验其中的成就感。

  4.有了教学目标,接下来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二、接下来说教法与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1.我选择的基本教法是:启发式谈话法。

  主要教法是:操作练习法。

  辅助教法是:情境激趣法。

  这样的教法只是对学生学习的一个引导。真正的体验还来自学生的学法,我准备采用动手操作法、合作交流法、练习法三种学法。

  2.我准备的教具是:我准备采用多媒体设备,因为这样的教具会使课堂教学直观、形象、生动、高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我准备的学具是:两张长方形操作卡,目的是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重点、理解难点。

  三、现在说教学过程

  为了让学生在发展中学数学,学发展中的数学,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铺垫导入我准备投入的时间是(3到5分钟)

  (2)而新知生成我准备用(18分钟)

  (3)巩固拓展预设的时间是(10分钟)

  (4)而总结延伸我准备用(2到3分钟)

  1.关于铺垫导入我是这样构建的:与本节课衔接紧密的知识点有二:一是倒数;二是分数的.意义。所以,我设计了以上两个内容(课件)的铺垫练习。而分数的意义又与本节课紧密相连,所以,我以一句“如果把这个分数继续分下去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分数除法一”,随后引出课题,转入新知教学。

  2.新知生成:依据最佳时间原理,这一环节是在学生思维的最佳期进行教学的,大约需要18分钟。下面依据教材编排的顺序分三层进行授课说明。第一层,情境一:把一张纸的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引导学生依据整数除法的意义列式,随即板书:除以2。

  之后,引导学生独立在操作卡上分,涂,反馈后得出答案,板书。紧接着,进行此题的提炼归纳,及分子能被除数整除的计算方法,并模仿出题。第二层,把一张纸的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引导列式,板书。在这里,我对教材进行了尝试性变动,原题是“把一张纸的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改动后保持其被除数的分子不能被整数整除的本质“把这张纸的平均分成4份”更便于学生分、涂、折的操作。在分、涂、折之后,得出答案。

  3.学生学习新知后,必须以形式多样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所以接下来我要说巩固拓展:这一教学环节,我遵循由浅入深、拾级而上的练习原则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个是基础练习:单一的判断习题和单一的计算习题,目的是为突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这一重点。

  第二个是实际应用的练习题:这一形式的练习会让学生将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深刻体验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第三个是拓展拔高的练习题:开放的课堂需要开放的思路,这样的练习是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开发的智能题,体现了尊重个体学生特点的原则。

  通过以上层层练习,不但巩固了新知,而且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学法得以贯彻,知识得以传输。

  4.总结延伸

  延伸作业有二:

  第一项:(课后仔细读课本25到26页)通过这个作业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重要的是训练学生从书本获取知识的能力。

  第二项:(依据今天所学知识自己练习5道分数除以整数的练习题)目的是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使他们既收获知识又训练能力。

  四、下面我来说一下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一

  除以一个整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我设计的板书力求体现知识性、简洁性、层次性、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五、下面我来说一说课堂评价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因此我引导学生反思,让学生交流,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方面的体会?通过师评、他评、自评,让学生的学习探究过程更加高效、更加快乐。

分数说课稿10

  一、 说教材:

  《真分数和假分数》是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第二段的教学内容。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在三年级初步熟悉分数的基础上,先是教学分数的意义、熟悉分数单位;然后以对分数单位的熟悉为基础,熟悉真分数和假分数,拓展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二、说学情:

  学生在前一阶段所熟悉的分数都是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而且这些分数表示的都是一个数量中的一部分和这个数量的关系。本节课上,学生需要熟悉分子与分母相等及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以及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

  三、说教学目标:

  [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学情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和把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判定真分数和假分数,加深对分数熟悉的理解。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语言表达等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探索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把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说教学重点:

  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判定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难点:概括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

  五、说设计理念:

  (一)自主探索,以学生发展为本。

  考虑到学生已有的分数的初步熟悉,本节课在教学思路上突出学生学的过程,力求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概括理解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感,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操作实践,以学生活动为主线。

  实践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本节课以实践操作为切入点,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学生通过做分数、观察、分类、合作交流等实际活动中,熟悉、理解了新知,使学生能具体的感受真分数、假分数。

  六、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分类、比较、交流等活动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思维水平,提高抽象、概括等能力,而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七、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什么叫分数?什么是分数单位?

  [我以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导入,为本节课的教学作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故事导入。

  教师讲述《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要求同学们认真听,把藏在故事中的分数找出来。

  [学生都爱听故事,这样能引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2、教学例2。

  (二)教学例2:

  1、怎么在圆中涂色来表示它们?

  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都是什么?

  4、每个分数里各有几个1/4。

  5、分母是4的分数还有吗?

  6、我们应该怎样涂色表示5/4?

  (1)只用一个圆(单位“1”)表示,够不够?

  (2)一个单位“1”不够,那怎么办?

  (3)5/4怎么理解?5/4里有几个1/4?

  [你们能把5/4表示出来吗?这样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教学例3:

  (1)电脑依次出示例3的图形和分数。

  (2)让学生说说怎么涂色,看谁说得最好。

  (3)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都是什么?

  (4)每个分数里各有几个1/5?

  (5)表示10个1/5用了几个圆?表示13个1/5用了几个圆?

  [用比赛的形式,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指导分类,揭示概念:

  (1)观察、比较大屏幕上的分数中分子和分母的大小,你们能给它们分类吗?

  ①同桌讨论分类方法。

  ②把分类结果记录下来。

  (2)汇报分类结果,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学生互评。

  (3)揭示概念:

  ①把它们分为哪两类?真分数和假分数有什么特点。

  ②什么是真分数?什么是假分数?指名概括、全班齐读。

  ③如何判定一个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

  (4)练习:师生操练。

  [安排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让学生概括出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概念,内容安排合理,体现了知识间的内在逻辑。]

  5、真分数、假分数与1的大小关系:

  (1)通过观察大屏幕上的真分数和图,看看真分数与1的大小关系。

  (2)你发现了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

  (3)通过观察大屏幕上的假分数和图,看看假分数与1的大小关系。

  (4)你发现了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

  [通过数形结合可以让学生很明了的发现真分数、假分数与1的关系。]

  (三)课堂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师问:应把什么看作单位“1“。

  2、写出分母是5的所有真分数,再写出分子是5的所有假分数,在小组里交流。

  3、在( )里填上“>”“<”或“=”

  3/8( )11/8 12/12( )1

  5/7( )4/7 12/13( )10/13

  ①学生填写。

  ②师问:你是怎么比较的?

  [在练习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用真分数或假分数说一句话?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五)布置作业:小组合作,以本节课所学知识为主,为下节课设计一组复习题。

  [课外作业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动手、动口、动脑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八、说板书设计:

  [我设计的这个板书简洁明了,突出本课的重难点。]

  真分数和假分数

  真分数:分子<分母、真分数<1

  假分数:分子≥分母、假分数≥1

分数说课稿11

  说教材:

  《认识分数》这一单元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扩展,对于学生的数学知识是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还是在计数单位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本单元只是对分数进行“初步认识”,对分数概念的教学仅定位于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初步认识和理解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本课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分数的第一阶段,要使学生明白平均分的意义,对继续学习分数和小数打好基础。

  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结合直观图示初步认识分数;

  2、知道把 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

  3、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能力目标

  1、能读、写分数;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 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情感目标

  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 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说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的意义,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认识几分之一和感知分数的意义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说教学难点:

  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说教学关键:

  通过学生折、涂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分数的.意义和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重视学生的思维力。

  说教学方法:

  1、说教法。

  根据皮亚杰的建构理论,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该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实践能力。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我主要采用 “创设情境法”、“直观演示”、“先学后教”等教学方法。

  2、说学法。

  一位优秀的教师应重视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学会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使学生在思索中学会。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观察思考――操作实践”。在本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兴趣和疑问通过独立思考、课堂讨论、动手操作等方式,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第一个环节先用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入孙悟空和猪八戒野餐时分食品的情境,把4个苹果和2瓶矿泉水都平均分成2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平均分”的含义,即每份分得同样多。接下来分1个蛋糕,学生立刻会产生困惑,1个蛋糕怎么分才公平呢?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实问题发生了认知冲突,产生了求知的欲望,这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具体情境的启发下,自己思考“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然后让学生交流讨论。

  (二)认识分数,操作探究

  教师在肯定学生创造的基础上,转入第二个环节:揭示“半个”在数学上可以用1/2表示。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结合多媒体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1/2。 第二个环节我设计了“折一折、画一画”环节,我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大小、形状相同的图形,让他们通过折一折和涂色画一画来表示出每个图形的1/2,既让学生进

  一步体会1/2的意思,又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方法的多样性。在“读一读,写一写”的操作活动,用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二分之一。先让学生认识分数的书写顺序和注意事项,教师介绍完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后,再让学生结合分蛋糕的过程,说一说分数各部分的意思,教师适时做小结,并强调分数的读法要用中文表示。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二分之一的含义,接下来我设计了“判断图形的涂色部分”的操作活动,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1/2的本质特征平均分。接着,出示想想做做图,请学生小组讨论“每个图形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学生通过直观图形认识几分之一相对来说比较容易。通过这一环节,既能考察学生对分数写法的掌握情况,又能引出下一环节:认识几分之一。

  (三)类比迁移,总结提升

  这个环节分两个层次。让学生用长方形纸尝试着折一折,用涂色的方式表示出几分之一。再集体交流比较1/2和1/4的大小,接下去猜想,如果折出这个图形的1/8,和上面的分数比较,大小怎样?最后验证猜想结果,得出结论。这个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让学生在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等思维后自主探索结论,同时渗透了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学法指导。

  (四)面向全体,层层突破

  在课堂中,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在数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有所发展,也要注重学生的差异,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这个环节我设计了这3个练习。

  ①想想做做第3题先填一填,再读一读。

  ②想想做做第6题,《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哪一部分大些?

  说板书设计:

  通过板书突出教学的重难点,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在设计板书时,注意两点。

  1、 突出重点与课堂小结。

  2、 条理清晰、内容简练。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动手操作是有效的,因为每一活动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来进行,以上就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请各位评委和老师给予批评与指正,谢谢。

分数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5页到26页的内容。

  2、教材分析

  《分数除法(一)》是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认识了倒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中呈现了两个问题,就是把4/7分别平均分成2 份、3份,目的是让学生在涂一涂、算一算的过程中,借助图形语言,利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问题,从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从中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一系列“自主探究————得出结论”的过程,体验其中的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4、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5、教学难点:

  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6、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对本节课进行教学,课前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等。

  二、说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中我将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1、自主探究、寻求方法

  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究、寻求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设计教法体现主体

  课堂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领路人,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各抒已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分层练习、注重发展

  练习有层次,由尝试练习到综合练习到发展练习,层层深入。

  三、说教学流程

  根据以上的教学理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程序设计为以下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具体教学环节设计如下:

  (一) 激趣导入——十兄弟的故事

  大虾夫妻生活窘迫,突然有一天,从天上降下来十颗晶石。无恶不作的大帅得知后,欲抢夺晶石。怎么办呢?,大虾夫妻想到了一个办法?把它是吃了吧。妻子将十颗晶石分为两次吃,她每次吃多少呢?

  创设这一情境,是因为《十兄弟》这个电影,大家都看都过。富有神话色彩,学生会感兴趣。在兴趣中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 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分数除法

  为了使故事和所学知识连贯起来,所以我又利用故事来引出新知。展示多媒体:几天后,神奇的事发生了,大虾妻子怀孕还生下10个孩子。十个孩子一夜长大,而且各有本领,由于家里穷没有东西吃,所以大虾的妻子就把一张饼的4/7分给大口九和飞天五,他们每人分多少呢?为了让学生能够动手操作,告诉学生把饼看作成长方形,这样就回归到我们熟悉的图形中了。

  把一张纸的 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自主思考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利用事先准备好的纸,先把纸平均分成7份,再涂出其中的4份,然后再将这4份平均分成2份,将其中1份涂色,最后看看涂上色的这部分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在汇报反馈时,将学生的思维过程展示出来,即分、涂的过程。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清晰地展示中分享他人的思维方法。通过思考操作学生达成共识: 里有4个1/7,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个1/7,是2/7。接着让学生列出算式4/7÷2=2/7,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同时理解了分数除法的意义。

  2、比较归纳,初探算法

  我继续给学生讲故事,从而引出计算方法。这样学生就不会感觉到枯燥。大虾妻看看大口九,他一人能吃两个人的饭,又想想,最后决定把这张饼的4/7分给高脚七、飞天五和大喊十,每个人分到多少?

  我引导学生再一次进行探究。为了便于全班统一交流,我选取学生举例中的一道典型算式进一步研究,如4/7÷3,我引导学生再一次进行探究。为了便于全班统一交流,我选取学生举例中的一道典型算式进一步研究。此时,先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涂一涂,然后再让他们进行小组交流。此时,先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涂一涂,然后再让他们进行小组交流。根据学生的小组讨论,学生发现把4/7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就是这张纸的4/21。得到的算式是4/7÷3=4/21。此时我还引导学生发现:把4/7平均分成3份,这其中的一份实际上就是4/7的1/3,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来计算,算式是4/7×1/3=4/21。比较两个算式,学生很快发现它们是相等的。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引导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经验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本环节的设计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了“探索——发现——验证——修改”的过程,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完成了知识的自我建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分数除以整数意义的理解,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

  课件出示

  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在本节课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这部分知识,我先让学生通过涂一涂,进一步感知分数除法的意义,初步感知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然后提出是不是除以一个整数就可以乘它的倒数呢?通过三组算式来验证提出的假设,这样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亲身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四、巩固应用

  我们知道通过形式多样、难易程度适当的习题,让学生在有层次的练习中巩固本节课的知识,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所以我设计了以下巩固练习:

  1、算一算

  在分饼的过程中,我们探索出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十兄弟想考一考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教师出示算式,提出要求:口述计算过程)

  学生选两道在练习本上做一做。

  此过程我要时刻提醒学生计算的结果,能化简一定要化简。

  2、填一填

  师:学会了知识就要灵活的运用,这道题你们能填上吗?

  学生独立在书上试一试。

  集体订正。

  从简单的问题要逐渐加深,从填一填的题中可以让学生对计算方法理解充分。

  3、拓展练习

  拓展练习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在计算过程中遇到带分数怎么办?有的学生会想到化假分数,这样即复习了旧知识又巩固了新知识。

  4、解决问题。

  师:为了使我们的校园更整洁,学校给我们各班划分了分担区,这一周轮到第一组负责分担区的卫生,

  老师想把分担区的四分之三平均分给四个人来负责,你们能算出每个人负责整个分担区的几分之几吗?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

  指生汇报完成情况。

  运用分数除法能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呢?谁能像老师这样来说一说生活中的问题,让大家解决。

  五、课堂总结

  一个新的计算结论必须反复验证。让学生通过实际运算再次验证一个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学生在不断地思考与验证中,也深刻理解了分数除法的计算算理。让学生自己总结,教师补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上教学程序的设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对计算进行探究式教学,也是新理念的挑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操作、思考、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发展了智力,培养了积极的学习情感,三维目标得到了有机的整合。

  六、作业

  作业是对本节课知识的再巩固,同时还要联系实际,制定作业是:

  运用分数除法能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呢?回家编几道生活中的问题,明天我们再一起解决。

  七、说教学预测

  在本次教学设计中我们是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同时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突破本节课的重点。体会分数除法转化的方法,并会利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我们教研组相信学生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而达到我们的预期目标。

分数说课稿13

  撰写公开课教案是每个教师都必需熟悉的一项工作,好的公开课教案能够激发同学兴趣,培养同学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站提供的这套五年级下册《分数除法》公开课教案符合新课标的规范,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适合同学的年龄特征,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等优点。

  教学内容(课题):倒数

  教学目标和要求:

  1、在计算、比较、观察,发现倒数的特征并理解倒数的意义。

  2、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

  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

  理解“倒数”是不能孤立存在的。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

  师:请同学们结合语文的学习,猜几个字,中国的汉字结构优美,有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假如把“杏”上下颠倒,变成什么字了?(呆)把“吴”字颠倒呢?(吞) 那数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性呢?

  师:事实上,一个数也可以倒过来变成另一个数,比方3/4倒过来变成了4/3,1/7倒过来变成7/1。

  师:你能根据它的特性给它起个名字吗?(倒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倒数。(板书课题:倒数)

  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24页,在书上完成“算一算”,并认真观察考虑,看你有什么发现。

  组织同学交流自身的发现,引导同学总结几组算式的一起特点(乘积都是1),以和算式左边的两个乘数的关系(分子和分母互相颠倒),从而引出倒数的概念。

  师:你怎样描述上面算式中两个乘数的关系呢?(根据同学的回答,教师板书)

  乘积是1乘积是1

  2/3*3/2=12*1/2=1

  8/11*11/8=11/10*10=1`

  7/9*9/7=17*1/7=1

  6/5*5/6=11/5*5=1

  分子和分母颠倒分子和分母颠倒

  师: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你能说出黑板上谁和谁互为倒数吗?还能举出其他例子来吗?(同学举例,教师板书:2/3和3/2互为倒数 )

  师:你们是怎么理解“互为”这两个字的?能否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同学举例,如互为朋友是指互相是朋友 )

  二、试一试

  主要是让同学理解整数可以看作是分母为1的分数,1的倒数还是1。

  三、想一想

  教师借助分数中分母不能为0,说明0没有倒数。

  四、练一练

  同学独立完成P24。

分数说课稿14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本节教学内容分数除法中的解决问题,问题情境的数量关系表现为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要求这个数,这样的的实际问题,与分数乘法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即数量关系相同,区别在于已知数与未知数交换了位置,因此我有意识地采用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孩子们对分数的运算有了一定的掌握,计算能力的日益提高,也使得孩子们有更深一步探求的欲望,因此,利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开展本节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使学生学会掌握简单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基本技能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基本思想目标:在充分利用教材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分数除法的同时,渗透数形结合、建模、迁移等数学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树立能够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为本节的教学重点;把掌握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确定为本节的教学难点。

  五、教学方法

  通过以下的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合作的成功和愉悦。

  1.观察发现法,通过观察电脑课件中国王的故事的演示,突出单位“1”这一重要知识点。

  2.尝试发现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互相讲解自己的方法和见解,自己去列式,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3.动手操作法,通过动手画线段图,感受文字与图形的转化统一。

  4.最后运用概括总结法让学生概括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

  依据本节课教材知识结构及小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实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教学理念,围绕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的程序安排如下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引导学生“说”

  在这里我设计了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国王给大臣出了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你能来解决吗?皇宫里的水池是有多少桶水组成的?”学生交流汇报,说一说自己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通过这个问题实际的解决方法引出根据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从而引出例题。

  第二环节:帮助学生“悟”

  解决第一个题: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分下面四个步骤进行。

  1.理解题意,找出题目中所涉及到的量。

  2.根据题目中的已知量,寻找其中的等量关系式。

  3.尝试绘制线段图。

  4.根据等量关系式尝试列试解答。

  以上四个步骤都是在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的前提下,然后指名汇报,同时我利用课件演示出完整的过程,最后让学生概括出解决问题的思想方。

  解决其他问题

  如果说解决第一个问题由教师的扶到学生的悟,那么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我完全做到放,让学生通过自己刚才的发现,独立去完成这一问题。

  (设计意图:讨论交流、合作探究、自主发现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引起教师的重视,这样的学习方式出现在课堂上,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个体人格的发展,创造了适宜的环境条件。)

  第三环节:组织学生“用”

  本节练习我以“谁是数学小能手”的形式,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呈现了我精心设计的,层次不同的,由浅入深的四个问题情境。

  (设计意图:学生在以上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已初步建立把文字转化成图形的思想方法,这几道题的设计目的是给学生提供难易适宜的思考空间,让每名学生都体验到学习数学成功的喜悦。)

  第四环节:指导学生“想”

  通过这节课的分析与讲解,请学生思考我们遇到此类的问题该如何入手,该找出其中哪些有用的信息,该怎样发现其中的问题,该如何进行分析和解决。

分数说课稿15

  一、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整数是单位“1”的叠加,而分数是单位“1”的均分,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是学生认识数的一次质的飞跃。

  本节课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几分之一既是一个分数,又是一个分数单位,对以后认识几分之几、分数大小的比较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基于本课教学内容在本单元的地位与作用及教材编排意图,我拟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直观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活动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具体实例,感受到数由整数向分数的扩展,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

  教学关键: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并描述几分之一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基于这一理念,本节课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实验法、观察法和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分月饼、折纸片、涂颜色、找分数等

  数学活动

  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主动构建数学知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件

  彩笔,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1分米长的线段,两分米长的绳子。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分四个环节完成:(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三)学以致用,解决问题;(四)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小朋友喜欢的动画片人物喜羊羊创设一个分东西的情景:

  (1)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懒羊羊和美羊羊,每只羊分几个?

  (2)有2个草莓,平均分给懒羊羊和美羊羊,每只羊分几个?

  这两个问题,学生很自然的用2、1等整数来描述分的结果,这时我出示第三个问题:1个月饼,平均分给懒羊羊和美羊羊,每只羊分几个?学生会说每只羊分半个,“半个”还能像刚才那样用整数来表示吗?那该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这个问题成为教学的出发点和矛盾产生的创生点,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此时教师揭示本节课教学内容并板书课题:分数――认识几分之一(板书)

  (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1、认识

  (1)电脑演示,初步认识:

  多媒体

  课件

  演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的过程。指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一半。用数学的语言来说,就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写作1/2。(板书:二分之一 1/2 )

  接着引导学生明白:中间短短的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的“2”表示平均分成两份,分数线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一份。再让学生一起读一读,让学生借助月饼图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1/2的,剩下的那一份是这个月饼的1/2吗?明白平均分成的两份中,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2)动手操作,促进内化:

  ①让学生动手用各种图形来表示出1/2,体验不同折法。

  ②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要求学生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1/2所表示的意义,特别要讲清是谁的1/2。并启发思考:折法不同,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可以用1/2 来表示,那是为什么?理解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③展示没有平均分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这些反例来突出“平均分”在分数概念中的核心作用,形成有意义的建构。

  这一环节着眼一个“动”字, 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地从不同的角度去进一步认识1/2,丰富1/2 的表象,建构1/2 的意义,使学生对数的认识由整数扩展到了1/2,也为后面学习其他分数提供思路和方法。

  2、认识几分之一

  (1)猜想:分数是否只有1/2这一个呢?除了能折出这些纸的1/2,你还能折出它们的几分之一呢?(板书:1/3 、1/4 、1/5 ……)

  (2)探究:让学生利用纸片等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表示自己喜欢的分数,并请部分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相应的'分数下面,说说分数表示的意思。这一极具探究空间的开放性活动,再次提供给学生自主创造的机会,在“做分数”和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了更多新的几分之一,对分数的认识也由1/2扩展到了几分之一。

  (3)举例: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的几分之一。

  指出:像1/2、1/3 、1/4 、1/5……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3、比较分数的大小

  通过把同样长的绳子反复对折,再比较其中的一份。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使学生体会和感悟: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同一个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每一份就越少,完善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练习按照基础――提高――拓展分成了三个层次,意在能让学生更好的巩固新知,并能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和拓展,做到有趣、有益、有层、有度。

  1、基本练习:

  (1)说出红色小正方形在下图中分别用哪个数表示:

  学生回答后,追问:为什么同样的一个正方形却用不同的数来表示?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2)下列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正确吗?正确的画√,不正确的画×。

  2、提高练习:设计了一道喜羊羊分西瓜的小故事:三个同样大的西瓜,逐个平均分成2份、3份、4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3、拓展练习:看主题图,在图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分数表示?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和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最后选取图中的一个多边形问学生:图中涂色部分还能用分数表示吗?这一问题无疑会与学生刚刚建立的新知产生矛盾,在学生的争执中,教师抛出答案:不能用几分之一表示,但可以用几分之几表示,这将是我们后面要继续学习的内容。这个练习力图渗透分数由几分之一到几分之几的扩展。

  (四)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通过回顾、交流,对情感态度、学习方式等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五、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重点突出,展现了学生对几分之一的逐步认识和理解的过程。

  板书设计:

  分数――几分之一

  1 …………其中的一份

  二分之一 ―― …………平均分

  2 …………平均分的份数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以上就是我对本课教学的一些认识,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指教。谢谢大家!

【分数说课稿】相关文章:

分数乘分数说课稿07-03

分数除法说课稿02-15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06-27

分数乘法说课稿02-17

分数乘法说课稿06-13

《分数的意义》说课稿09-21

《分数乘法》说课稿09-22

分数意义说课稿09-22

分数的乘法说课稿11-23

分数的认识说课稿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