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2-02-20 23:28:48 说课稿 我要投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八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八篇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

  一、纵横联系,说教材

  《三个儿子》是第四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她们一边打水一边夸自己的儿子。当母亲们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的时候,三个儿子都来了,但只有一个儿子接过妈妈的水桶。在有趣故事的叙述中,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即: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课文内容浅显,语言通俗,人物对话较多。

  我在仔细对教材进行分析解读基础上,依据略读课文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1、方法性目标:根据"阅读提示"独立阅读课文,基本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情感性目标: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在生活中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3、能力性目标:以初读、精读、赏读、活读为主线,在不同方式朗读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读多想、读懂课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理解老爷爷的话,他为什么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这篇课文的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教学中应极力避免灌输孝敬父母的大道理的说教式做法,也不应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含,应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语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走进文本,在多形式的阅读活动中,引领学生与课文进行真实的对话。在阅读中思考、发现,进而获得丰富的感受和体验。启发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阅读中提升自己。

  1、读书入境法

  朗读是十会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新课标尤其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学习《三个儿子》过程中,我主要着力创设情境,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如初读、精读、赏读,个人读、小组读、齐读,指名读、比赛读、分角色读等等,让学生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养。在此环节教学中,同学们通过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扮演读等多层次的朗读训练,对文中的内容进行仔细揣摩、体会。尤其要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置身于课文的角色中去,设身处地地读,如临其境地读。通过赏读,让学生明白"母亲总是很爱自己的儿子的,她们情愿负重,也不会对孩子提出什么要求;那个用实际行动来分担母亲重担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儿子"的道理。

  2、合作探究法

  新课程尤其倡导要培养学生的个人意识和团体协作能力,在多维互动的学习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中,我多次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如小组讨论: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3、多元评价法

  在课堂学习评价中,我尝试让自评与他评、师评与生评相结合,让评价主体多元;让总结性与商讨性评价相结合,让评价方式多元;让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让评价项目多元。通过积极、有效的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评价"中成长。

  4、活读延伸

  学生在以文本展开卓有成效的对话后,引导其说出心中的感受将变得水到渠成。在活读阶段,可让学生在通读全文,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了什么。在此间,激励学生说出所读所感,使作者、文本、读者三者之间的情感达到高度的融合,并由此形成一个课堂高潮。而后,再让学生完成弹性作业:回家后,认真地完成一件家务事,把做的、想的写下来,促使学生的学习延伸到课外,建构起大语文的学习观,并以此带动形成家庭"亲情高潮"。

  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在有效地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和激励性语言的评价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同时在课堂中也生成了一些新的值得我去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我想这些都需要我不断地学习来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以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珍珠鸟》是七年级(下)第六单元的首课,这个单元以“人与动物”的关系为内容,专题编选课文。五篇课文都是写动物的佳作,都各自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人与动物”的关系,阅读这五篇课文,不但可以激发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还可以引发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深入思考。

  《珍珠鸟》一文主要通过由于我对珍珠鸟的悉心照顾和真切关爱,小鸟由怕人到喜人、近人、亲人、爱人,最后到与人融为一体的经过。从而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之间的爱的颂歌,并由衷地发出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慨。文章从对“人与鸟”的关系的叙述中,启发学生在“人与动物”和谐共存方面作深入思考。

  二、说学生

  1从德育的角度讲,现代学生并不缺少“被人爱”,相反的,恰是因为拥有太多的“被人爱”,反而使他们缺少了一种“爱别人”的胸怀,根据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最美好的教育应该是把孩子们对善的向往提升起来,把人的良知焕发出来,使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建立起独立的精神,健全的人格,懂得爱和自由, 乐于创造,热爱自然,学会生活和怀有理解人生的渴望。因此,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是责无旁贷的,也是力所能及的。

  2从语文角度讲,初中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往往还只停留在以情节判断作品好坏这一浅层面上。因此,帮助学生品味文学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更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长期的任务。

  三、说学习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结合课标对初一学生的要求,我将学习目标确定为:

  知识和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掌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十个词。

  摘抄生动、优美、深刻的语句。欣赏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能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欣赏,养成品味语言的习惯,从而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

  设置理由:

  根据新时期人才培养要求——“培养有爱心的下一代”、课标要求和课文特点。

  (三)过程和方法目标:

  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四、说学习重点:

  品味文章语言,提高对课文的感悟能力、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爱的情感。

  设置理由:

  1课后练习一、二。

  2本文语言优美,内容充满爱意,是一曲人与动物之间爱的颂歌。

  五、说学习难点:

  领会“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内涵。

  设置理由:

  1课后练习三。

  2以七年级的学生的能力层次,对课文的理解很可能只会停留在本文是写“人与鸟的关系上”。但本文绝非如此,而是小中见大,即不仅是人与动物需要信赖,而且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也是如此。

  六、说教法

  提问法、点拨法、师生互动法。 设置理由:教师是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参与者。

  七、说学法

  1、朗读法、圈点批注法、提问法、讨论法。2、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始终。3、学习抓住关键词去揣摩、品味。

  设置理由:课堂是学堂,学生是学堂的主人。

  八、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并简介作者(5分钟)

  由“人与鸟”的关系导入,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谈自己与鸟儿之间的难忘的故事。

  设置理由:

  为了调动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将阅读课文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二)检查预习(6分钟)

  1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可以是字词方面的,可以是内容方面的,可以是结构方面的。

  2学生提出问题后,由其他学生解答,有难度的教师适时点拨、启发,拓宽学生思路,让学生养成发散思维的习惯。这样可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3出示幻灯片一(易读错、写错的字词,冯骥才的简介。)

  设置理由:

  促进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主动学习的习惯、带着问题进课堂的习惯。

  (三)整体感知(10分钟)

  1朗读课文

  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放开声音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调。

  2出示幻灯片,默读课文,圈点批注

  幻灯片的内容是:

  根据问题快速阅读课文:(a)归纳我为珍珠鸟做了哪些事?(我的举动)(b)珍珠鸟对我有什么反应?(c)我从和珍珠鸟的相处中得到了哪些感受?

  3前后桌交流——合作探究

  4引导学生小结并出示幻灯片三

  改善鸟居环境信赖胆小

  按时添食加水}我——————鸟{渐渐胆大

  按捺住好奇心爱亲近我

  不轻易打扰。信赖我

  设置理由:

  1促进学生筛选课文中的有关信息。

  2三个问题的设计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逐渐明白人与鸟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种彼此信赖的关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这三个问题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感情基调有个初步的把握。

  (四)阅读、赏析、研讨(14分钟)

  整体把握了文章的内容,只是完成了一半的学习任务,内容需要形式来表达。因此,还要在阅读过程中分析、欣赏、研讨作者在表达技巧方面的精彩之处。让学生大胆地合作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在课文中加批注,与作者对话,表达自己对语句的鉴赏评析。欣赏并学习课文的优秀的表达技巧,如:用词准确生动形象,拟人化手法的运用,融情于动作、融情于景、融情于场面的写法等。

  1跳读,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用括号括起来。

  2朗读自己括起来的句子和段落(可以摇头晃脑,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准语气。),并体会哪些地方最顺口,哪些地方最动情。

  3在旁边批注喜欢的理由(可以就一个词的妙处,可以就修辞手法的作用,……

  4前后桌交流赏析研讨

  5请同学赏析(小组代表)

  6教师小结:

  可围绕“如何批注”、“如何赏析”、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本文的收获。

  设置理由:

  1批注的过程实际是学生与作者的对话过程。

  2自主合作探究是学语文的好方式。

  3此环节,学生可能有新问题产生,鼓励他们带出课堂去探究。

  (五)拓展延伸出示幻灯片四(5分钟)

  联系现实,展望未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经历,谈论对学习了本文之后的感悟。

  1人和动物有没有不和谐的因素呢?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2怎样做一个让同学信赖的人?

  设置理由:

  1这个设计让学生在联系生活中感悟“人与动物”的关系。

  2语文与生活的关系。

  (六)教师小结(5分钟)

  今天,我们在作家冯骥才的书房里,目睹了一幅人与鸟相亲的画卷,这是用信赖创造出的美好境界。其实,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你、我、他(她)都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正如韦唯的歌曲“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我们在欣赏歌声中结束这一课吧!(在播放歌曲时出示幻灯片五,也就是作业布置)

  (七)作业布置出示幻灯片五

  1摘抄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和描写雏鸟憨态可爱的句子。

  2学习本文拟人化的手法,写片段作文,以某一动物为对象,字数300字。

  3课外阅读老舍的《小麻雀》。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3

  一 说教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人教版第二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学生们喜闻乐见的韵文体裁形式描写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事。小画家们在雪地上留下了不同的作品。而青蛙他们不同——正在冬眠呢!课文形象地描述了四种动物爪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

  《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位于第一册教材的第七单元,它在这册教材中起着总结和提高的作用。 这篇课文极富儿童情趣,形象生动可爱且都是孩子们喜爱的小动物,特别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于是,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我以“学生的主体性原则”这一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每一个层次都注意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1、方法性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虫 目”;(2)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的不同形状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2 、情感性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思想感情。

  3、 能力性目标

  以初读 、精读 、有感情地朗读 、表演读为主线,在不同方式朗读训练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自身的朗读能力。

  重点与难点

  本文采用拟人 、比喻的手法介绍四种动物爪(蹄)的形状特点,生动有趣,因此,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就成为本课重点,了解青蛙冬眠的习性是本课的难点。

  二 说教法

  因为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富于想象的心理特点,依据教材特点,拟订以下教学方法。1 创设情境法 。通过课件创设美丽的雪景图,以及教师丰富的表情 、动作等,为学生创设美妙的情境,使学生醉于境中,开心学语文。2 以读代讲法。新课标强调,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还给学生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因此,教学中,我不越俎代庖,多读精讲,以读代讲,使学生在读中获得个性话的情感体验,在读中积累、内化语言,培养语感。

  三 说学法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为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运用读书入境法、合作探究法和联系生活法等进行学习。

  1、读书入境法

  朗读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的力的学习方法。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在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过程中,我着力创设情境,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如初读、精读、表演读、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师生合作读等。

  让学生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质。

  2、合作探究法。新课标倡导在多维互动的学习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多次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如:小组讨论“小画家们怎样作画?”等等。在讲到动物冬眠习惯这环节时,让学习小组合作问答句式进行创编等。

  3、联系生活法

  语文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正如美国某位教育家所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课堂上,我积极引导他们把学习语言的触角伸向课外,给他们创设一个畅所欲言的环境,如:“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有冬眠的特点?”学生兴趣很高,一下说出了“蛇、狗熊、刺猬”等等很多动物。再此基础上进行问答句式的创编,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 说教学程序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导入:咱们班小朋友个个都是画画能手,说说你们会画些什么?你们会画这么多画,太棒了!现在有一群小画家,不用颜料不用笔却能画出画,太神奇了!想去看看吗?如此设置悬念,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欲望。随后师揭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齐读课题之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读课文,画出生字,要求学生借助拼音把音读准,之后让学生认识生字,可采用自由读、学习小组读、班上交流等多种形式,使生字在课堂多次利复现,让学生迅速记住生字。

  三、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可按以下流程组织初读课文:同桌一起读——指名读,读完评议——小组赛读——师生合作读。

  四、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激情范读,引生入境。课件演示雪地背景图,师激情范读一、二句,学生学学文中小动物,读出小动物来到雪地中的欢快心情。

  2、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质疑解疑,重点引导学生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小画家们画了什么?怎么画?

  (2)它们画的画为什么不一样?

  (3)青蛙为什么不参加?哪些动物也要冬眠?

  (4)仿照书上问答句式,进行问答句式创编训练

  (如:狗熊为什么不参加?它在洞里睡着啦!)

  4、形式多样,感情朗读

  通过师范读,生带动物卡片读,小组赛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有感情地朗读。

  五 拓展思维

  演示课件:老虎等动物雪地作画

  引导学生谈话:雪地里又来了一群小画家,他们画出来的画会是什么样的呢?先小组内说一说,再动笔画一画。

  六 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文章精华的体现,具有深刻的启发性。本堂课,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雪地里的小画家

  小鸡 小狗 小鸭 小马 青蛙

  竹叶图 梅花图 枫叶图 月牙图 冬眠图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4

  【说教材】

  《可贵的沉默》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课堂教学进程为线索,以师生对话交流为主要形式,以孩子们情绪变化为描写的主要内容:由兴奋、快乐到沉默,又从沉默渐渐回到热闹。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受到关心父母、回报父母之爱的教育,学会关心别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语感,同时为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说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抄写自己喜欢词语、句子。

  【说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懂得关心别人。

  2.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说教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检查预习(字词)——质疑导向——探究体验——学习升华——拓展延伸。

  检查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词的掌握程度,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由于文章题目发人深省,所以上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时学生会提出:“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谁沉默?在什么情况下沉默?沉默之后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为三个方面:

  热闹——沉默——热闹

  确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后,学生进行自生探究,这样就为理解和探究作好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向。

  接着进入教学的第二阶段——探究体验。

  探究定向后,我用信任而又带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难免有些片面,这时,我再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读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后明白了,沉默前的热闹是爸爸妈妈给他们过生日,他们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在沉默中孩子们知错了,在沉默中孩子们在思考;在沉默中孩子们在想办法弥补。而沉默后的热闹是孩子们懂得了不仅要感受父母的爱,更重要的是回报父母的爱。

  在合作探究中突破教学难点:在沉默中,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在沉默中孩子们反省了自己,只知道被爱而没想到回报;在沉默中,思索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在沉默中,孩子们懂得了接受爱的同时还要回报爱的道理。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汇报相机板书,并及时出示下列重点句子:

  (1)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演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道理。

  (2)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

  (3)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

  (4)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

  (5)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比如:用欢快、高兴、得意的语调读孩子们兴奋地感受父母的爱的段落;用稍慢、沉重的语气读孩子们陷入沉思的段落;用稍快、兴奋的语调读孩子们回报父母的爱的自然段。

  在学生探究体验,我引导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并结合自身进行现身说法,使教学进入第三个阶段,教学时,我从两个方面引导:

  1.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我”指谁,老师获得的享受是什么?

  2.王老师在今天的这节课上获得的享受是什么?

  总结全文后,进入教学环节的第四部分——拓展延伸

  新课改要求中年级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或感受,并引导学生观察社会、观察人生,为体现这一指导思想并突出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宗旨,同时也为了强化学生知道回报父母的爱,对关心他的人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我设了课件“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恐龙的灭绝》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的一篇科学小品文。本单元以走进科技世界为专题,精心选编了四篇课文,图文结合,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引发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本课以科学探究为魂,以科学家们关于“灭绝”的说法为线索,介绍了恐龙灭绝的几种说法。

  依据编排意图、教材特点以及学情,本课我准备用两课时教学,这里我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策略与理念,本课时教学目标是:

  1、知识能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庞大、突然、枯萎”等词语。

  2、过程和方法:自主读书、在合作交往中互相启发对科学词语的理解,对课文有深刻感悟。

  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现象有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能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理解一些词句和课文介绍的相关知识。读懂恐龙灭绝的五种说法。

  教学难点:读中理解、感悟恐龙灭绝的原因,对恐龙灭绝等自然现象有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二、教法学法

  1、情境法:运用农远资源,结合学生实际,对资源进行二次开发,使之更加适合我们的课堂,调动学生的内在体验,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2、以读代讲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悟,在合作学习中获取新知识,从而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过程

  (一)媒体展示,创设情境,激活思维。

  导入中,我先播放恐龙动画。播放动画视频,创设活生生的恐龙世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我以问启思:“你们认识这些动物吗?你们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你们了解它们吗?”画面展示,缩小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空间距离,贴近学生的心理认知状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恐龙。)再活用图片,让学生看图想词形容恐龙,比如庞大的恐龙,凶猛的恐龙等,联系恐龙图片及“庞”字的构字特点理解“庞大”。这美好的恐龙世界是科学家们根据化石构想出来的,现在还能看到一只恐龙吗?启发理解“灭绝”。完善课题(板书:恐龙的),读课题质疑,诱导思考,直奔教学重点。

  (二)以读促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朗读时,播放录音朗读,以声音、画面激活学生潜在的情感,听中思考:恐龙生活了大约两亿年,为什么消失了呢?听完后,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说法,小组合作,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感悟,进一步研读,在交流讨论中整体感知,归纳恐龙灭绝的几中说法,学会用词语概括,并板书这几种说法。“阅读是个性化行为”。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三)品词析句,欣赏语言,深入领悟。

  1、齐读第一自然段,了解恐龙悠久的历史。

  2、对比研读,理解语言的精妙。

  老师范读第二自然段,读中故意漏掉“突然”、“慢慢地”,引发学生的注意,理解“突然”。接着齐读去掉“突然”“慢慢地”的对比句,感受到从句子中删去“突然”“慢慢地”,就会与实际相悖。

  “地球上突然变得十分寒冷。”究竟有多冷?造成恐龙的死亡,播放寒冷景象的视频,启发想象:如果在那样的处境下你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会怎么做?带着这种感受读好课文。启发理解“躲避”“严寒”,联系上下文,运用句子补写空白:“假如恐龙有冬眠的习惯,它们就能;假如恐龙身上有厚厚的皮毛,它们就能。”对比再读一读,加深学生对文本的体验。

  (这个环节我借助农远资源,帮助学生从直观上理解了课文的重点词句,读思结合,通过对语言的比较和揣摩,感知语言的精妙

  和用词的准确性。长期以往,加强了学生语感,提升了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

  3、自主感悟,领会语句。

  默读第三自然段,让学生标一标共有几句话,想一想每一句话说的`是什么。播放星球相撞的视频,随机理解“尘埃”;是呀,尘埃笼罩了大地,太阳不见了,启发学生联系身处黑暗的感受来体会恐龙的处境,带着这种感受读好句子。推想没有太阳的地球是一种怎样的景象?理解“枯萎、死亡”,再次体会在黑暗中面临饥饿的恐龙的感受,带着这种感受师生对读,深层次地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接着排一排五个句子的顺序,最后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理清其因果关系。

  (本环节我借助农远资源,创设星球相撞引起恐龙灭绝的情境,启发想象,联系生活经验,读中品悟,再精心设计语言训练,突破课文难点,学生读懂了句子的意思,理清了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再教给学生如何读懂一段话的方法,授他们以“渔”。)

  4、连词说句,整体感悟。

  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交流恐龙灭绝的其他原因,并板书。然后启问:孩子们,恐龙的灭绝还可能有哪些原因呢?组织学生交流后,以“一种说法是……另一种说法是……还有其他的种种说法……”为开头,师生合作练说恐龙灭绝的说法,加深体会。

  (阅读教学应该由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内化语言的感悟程度,本环节构建了发展的语文课堂,语文生活化,学以致用,促进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齐读第五自然段后,出示拓展资料,再给学生一些网址,培养学生学会搜集相关信息和图文资料,自办小报,张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布置写一()写作业,把想到的关于恐龙灭绝的说法写下来,展示并互相交流。

  (从课堂向课外延伸,拓展语文学习空间;多媒体资源的利用,重视课外知识的补充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是大语文教育的体现。)

  最后总结:同学们,恐龙为什么灭绝?至今仍是一个谜!还能复活吗?有待我们去探究!留给我们的思考是什么——生命与环境有着密切联系,我们要爱护环境,珍惜生命!

  四、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突出了教学重点,非常简单,但留有空白,启思拓展,引发学生再学习,是训练学生语文表达能力的再用资源。

  五、教学效果预测。

  应用农远资源,把学生带进恐龙世界,缩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空间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读中理解感悟重点段,突破教学难点,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为推动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机会,我们学校教师抓住这一良好的机遇,合理利用使其发挥最大的潜能,全面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

  附板书设计:

  一种说法寒冷说

  31恐龙的灭绝另一种说法星球相撞说

  偷吃恐龙蛋

  其他种种说法传染疾病

  气温下降

  还有…….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6

  各位评委、老师们:

  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的《陶罐和铁罐》。我想从以下几点进行本节课的说课。

  一、说设计理念

  《陶罐和铁罐》是一则寓言故事,教学时要“以读为本”,摒弃对课文内容的繁琐分析,给学生预留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读、思、悟、议”的学习方法渗透其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努力做到课堂40分钟“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既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又实现学习方法的自主建构。

  二:说教材分析

  《陶罐和铁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仍光洁如新,铁罐却完全氧化,不复存在了。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根据课标要求,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语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为体现这一理念,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导入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第三环节:细读品味,内化情感

  第四环节:合作探究,精读理解

  第五环节:运用技巧,创造表达

  下面我就依据这五步 ,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得以落实:

  第一环节:复习导入

  (通过复习字词,让学生凭借对两个的罐子的了解,从词语中各选择一个来形容它们的性格。既是为了复习,也是为了让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这一环节的教学,我这样设计: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默读、大声读、小声读),读时注意: 读准音、读通顺、不添字、不漏字。

  2、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评一评,教一教对方。

  ( 这“评”与“教”的过程,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他们为了教别人而主动学习,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学习能力。同时,检查了生字和课文的朗读。)

  第三环节:细读品味,内化情感。

  (这个板块主要抓住课文2---9自然段来展开教学。围绕“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让学生先自由读,找一找、划一划,找出铁罐奚落的话,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接着课件出示四个重点句子,重点进行品读。在师生、生生对话中构建话题,以读为本,在朗读中内化感悟。从而了解铁罐和陶罐的不同性格特点。)

  第四环节:合作探究,精读理解

  (陶罐和铁罐最后发生了什么变化?由四人小组讨论,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参与小组的讨论,给予引导和点拨。这样,组内的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启发,深化对知识的认识;大家集思广益,形成小组意见,让学生感受到合作的力量、培养了学生的群体意识。)

  第五环节:运用技巧,创造表达

  通过以上的品读,文中那优美、鲜明的词句已不知不觉地储存在学生的记忆仓库中了。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积累语言,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表达。因此,我设计了下面的环节,由学生自由选择:

  (1) 我想对陶罐说:

  (2) 我想对铁罐说:

  (3) 我想对自己说:

  (评: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写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珍视学生在尊重文本价值前提下的富有个性的、独特的见解,从而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所讲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说板书设计:

  19、 陶罐和铁罐

  谦虚 傲慢

  ↓ 许多年后 ↓

  光洁如新 无踪无影

  板书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根据交流的情况和老师引导的情况完成的。抓住了本课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学生对语言的揣摩和感悟,又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学生的学习思路,可谓“一石三鸟”。

  以上是本人对这节课的初步的教学思路,当然,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不能与课前预设的完全一样,要随着学情的变化而即时调整。只有把握学情,教服务于学,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7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让学生自己默读,再交流一下,看看他们是否已粗知大意。然后引导他们想一想或讨论讨论: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学生像小林那样,多动脑筋,动手做做看。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字。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爱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重点难点、重点:

  学会默读课文;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默读感悟。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趣味揭题

  1同学们,今天的天气怎样?下雨时,需要带什么雨具?

  2你穿过雨衣吗?穿着雨衣在雨中走有过什么样的感受?

  3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个问题吗?有一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了一个好办法。

  板书课题《充气雨衣》。学习生字“充”,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用品需要充气?

  二、通读全文,学习生字

  1、按自学四步骤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⑴卡片认读生字。

  ⑵按归类认读生字:让学生找找翘舌音、平舌音、后鼻音;找找同偏旁的生字。

  ⑶游戏识字:听音举卡片;送信游戏;开火车扩词游戏;

  ⑷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新词,先认读,再用喜欢的颜色在文中涂出。

  ⑸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自己是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的。

  ⑹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评价。

  相机教学多音字:“缝”和“假”。

  三、默熟课文,朗读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小林遇到几次难题,是怎么解决的?画出有关的句子。

  2、小组内交流。充气雨衣是怎样发明?

  3、交流汇报,在交流过程中重点引导这几个方面。

  ⑴小林发明的灵感来自哪里?读读有关句子。

  ①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

  ②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花伞。在小林的眼中,“花伞”渐渐模糊变成了下摆张开的一件件雨衣。

  ③他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

  ⑵读好小林想的句子。

  ①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让雨水流到裤腿上了。

  ②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小林一直在想啊想……

  引导学生“这个难题”指什么?把它代进去读一读。“一直”说明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解决了这几个问题学生的.朗读感悟必定是水到渠成。

  ③这样的雨衣怎么叠起来呢?

  ④小林眼睛一亮,心想:用能够充气的塑料环代替铁丝圈,不就能叠起来了吗?

  ⑶、夸奖的句子

  嘿!别提多棒了!

  四、情感升华。

  1、复述“充气雨衣”发明的过程。

  2、你从“充气雨衣”的发明得到了什么启示?

  3、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

  4、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用品给你带来不便的事吗?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吗?

  激励语: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亲自动手实践,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发明家。老师等着使用你们发明的新产品,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板书设计:

  充气雨衣

  想旋转起来的裙子想塑料救生圈

  做雨衣做充气雨衣

  作业布置:改进一下你认为不太好用的一种日常生活用品。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8

  【说教材】

  《春日》这首诗叙述了诗人寻春的所见所感:在一个温暖的春日里,诗人来到泗水河边踏青,一眼望去,就感到处处焕然一新。为什么?因为和煦的东风催的百花齐放,为人们捧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诗人赞美了春天的美景,同时也道出了“东风”是春天的源头的道理。教学目标:

  1、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3、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教学重点:入情入境的品读古诗,体会诗的意思,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搜集学过的描写春天的词语和古诗。

  课前准备

  1、在黑板上划出横线,便于学生板书。2ppt课件准备些描写春天的词语和诗句。

  2、课前分好学习小组

  【说教法】

  【设计理念】

  学习古诗不仅仅是理解诗的意思,学习古诗并不枯燥,学习古诗也能兴趣盎然,学习古诗也能享受快乐。

  【说教学过程】

  一、读春:积累词句(可当作课前活动)

  开小火车,每人读一个词语,看谁的胆量大,谁的普通话标准,谁的声音好听。(学生有困难,师生帮助,ppt出示)

  1、出示四字词语:

  春回大地春光明媚春光融融春光旖旎春色怡人春燕回巢春风得意春色迷人春色无边春意盎然春暖花开

  2、出示佳句名诗:

  春风杨柳万千条

  春风又绿江南岸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与浅红。

  一年之计在于春

  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

  二、咏春:享受春天

  1、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叹。他们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狂放,那样欣赏!真可谓把春天描摹得绚丽而又迷人,达到了绝妙的地步。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然而,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是南宋诗人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出示《春日》)

  2、今天咱们要学的就是这一首诗。谁知道题目的意思?(学生板书题目

  3、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读一读朱熹写的《春日》,读的时候结合注释。

  4、读了这首诗以后,你能猜测一下诗人朱熹在春日时的心情吗?(高兴、喜悦、兴奋、愉快、欢快、激动、舒畅、舒坦、得意……)(学生板书在黑板两侧)

  5、猜测终归是猜测,如果大家能够从诗句中找出“证据”,来证明诗人当时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不是猜测,我是有理由的。(说出一处,请学生将词语板书到相应的横线上)

  教师点拨如下:

  (1)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晴朗的日子,风和日丽的日子,阳光明媚的日子,阳光灿烂的日子。人的心情总是与天气有关系,天气好,人的心情也好。

  (2)寻芳——春游,踏春,踏青赏花,看花观景,寻找优美的景色。春游时心情肯定很高兴。

  (3)泗水滨——泗水河边。泗水河是一条美丽的河,在如此美丽的河边骑马、散步、游玩,心情能不舒畅吗?

  (4)无边——一望无际,没有边际,到处。视觉开阔,心情也会开阔。

  (5)光景——风光景物,风景。不优美的地方能叫风景吗?优美的风景令诗人喜悦万分。

  (6)一时新——一下子焕然一新。一时

  速度快,令人感到惊讶、兴奋、激动。万物更新使诗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就好比你穿上了新衣服。

  (7)等闲识得——等闲:随随便便,轻松,容易,不用费心。诗人悠闲自得,忘记了烦恼。说明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说明春光无处不在。识得:感觉到,领略到,认识到、接触到。

  (8)东风面——春风的面容。有一个词语叫“春风得意”,春风来了,得意洋洋。诗人是在享受春风,享受春天。

  (9)万紫千红——这是一个成语,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首诗,也就是说,这个成语是朱熹“发明”的。什么颜色都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现在还用来比喻丰富多彩的事物或无限美好的景象。看到百花争艳的景象,诗人能不高兴吗?

  (10)总是春——都是春天,一定是春天。诗人已完全被万紫千红的景色陶醉了,他从心底里发出“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风吹来的”。

  6、春天真美呀!诗人看到这万紫千红的春天,心中又是……又是……

  总之,太好了!让我们自由的大声地读一读,你想用什么样的心情去读你就怎么去读。

  7、明诗意,配乐读。

  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兴致勃勃,来到泗水河畔观赏美景。满眼望去,无限风光,给人涣然一新的感觉。诗人悠闲自得,感受着春风的清新和温暖,享受着万紫千红的艳丽和芬芳,不禁诗兴大发…….(师生共诵《春日》)

  听,远处传来了春的声音,让我们和着春的旋律,一起来读读。(师生配乐读,师先读,生再读)

  三、惜春:书海求知

  同学们,春天真美呀!春天啊,你永远在我们身边该多好呀!可是春天你的脚步总是那样的匆匆,你能否为我多停留一会儿?

  同学们,你们现在就处在人生的春天,看你们的眼睛如春水一般清澈,你们的脸颊如花朵般艳丽,你们的思想如春光般明慧,亲爱的同学们,你打算怎样度过你生命中的春天呢?

  (生交流,教师补充朱熹求学的故事)

  四、作业:绘春

  1真好!读着朱熹的诗,我们仿佛来到了美丽的泗水河边,春天似乎已来到我们的眼前,融入我们的心田。同学们,春天是否到过你的家乡,到过你每天经过的小路旁,小河边,田野上……是否也来到我们的中心小学?同学们,拿起笔,画画你心中的春天?

  2默写《春日》

  让孩子们自己走进春天,走进文本

  ——古诗《春日》教学反思

  在这个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春天,我带着一份欣喜、一份期待、一份激动、一份……的心情,走进了美丽的石岩中心小学,和这里三(4)班的孩子们一起学习朱熹写的古诗《春日》。更让我欣喜地是教研室的两位领导和教学处陈主任,还有庄老师等一起和孩子们走进《春日》。不管教的成功与否,我的心如春水漾漾。

  朱熹的《春日》诗,乃咏春诗中的精品,教学这首古诗,如果仅仅停留在“解释”上,肯定枯燥乏味、了无生趣。考虑到诗人踏春赏春时高兴、喜悦、兴奋、激动、舒畅、得意的心情蕴含在诗中的每一个字中,有许多地方值得细细玩味、反复品尝,我就想:何不在学生已能读得字正腔圆、有滋有味的前提下,开启他们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先对诗人写诗时的心情作一番大胆的猜测,然后再细读推敲古诗中的每一个字词,理解意思,找到猜想的证据,小组交流后,再全班反馈,并在反馈的过程中,结合感情朗读呢?我还从有关资料中发现《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春诗(赞美春天的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于是,我就想,我要让学生通过这首诗的学习,知道不仅仅是诗人在享受春日的乐趣,春光无限好!享受读书的乐趣,书中滋味长!我和孩子们也应该是在享受春日,从诗句

  寻找“美丽”的心情,诗人快乐,我们也快乐!学了这首诗,我们肯定也会有所启发。

  基于自己这样的理解和思考,我又在“学习古诗并不枯燥,学习古诗也能兴趣盎然,学习古诗也能享受快乐”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制定了以下的课时目标:

  1、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3、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我还确定了这样的教学步骤:

  1、读春:从我们以前学过的'词语、诗句中感受春天,增加积累。

  2、咏春:从朱熹的《春日》中享受万紫千红的春天,感受春的喜悦。

  3、惜春:从春的喜悦中感悟春光虽美,韶华易逝,激励孩子们求知。

  4、绘春:将春情化为诗情,将诗情化为画意,描绘春天,赞美春天。

  教学设计的敲定是在前一天晚上,我刚接手三(4)班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分析学生的学情,对于小组讨论的成功与否我也没有把握。但我自信我能够驾驭课堂。

  带着这份自信,更带着一份期望,我和孩子们一起学完了这一课。考虑孩子们,可能平时对课外语文知识的积累比较少,因此,课前,我准备了些有关春天的好词佳句,让他们课前读读,即增加积累又营造了一种“春的气息”。

  但教学过程并不如我所愿。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失败!我的最后一部分惜春竟然没有时间来演绎!一种失败感油然而生!我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们居然不投入,不热情!而且还有那么多老师听课?是我的诗情不够?是我的教学设计有问题?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听课的老师马上就找到了症结所在:

  首先,是板书杂乱无章。当学生把诗人的心情猜测出来后,可引导学生给这些词语归归类,这样学生的学习思路会更清晰。不至于黑板上那么多同类的词语,杂乱无章,而且浪费时间。陈主任指出这个板书简直就是空洞无物。是呀,我为什么不让学生把找到的“证据”写在黑板上,而不是写写什么心情的词语?

  其次,读的不够,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读,教师亦没有和学生一起亲近文本,导致后面的讨论成了空中楼阁,学生亦是雾里看花,没了兴致。

  第三,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充分发挥,一开始教师就对学生不信任,觉得他们想不出什么有关春的词语,诗句,于是自作主张,提供一些美词佳句让学生读,结果学生读得不热情。整个教学过程很少考虑学生的感受,分析学生学情,正如陈主任所说“好像是上给听课老师看的”。结果连“底”都没保住。

  本来应是领着学生走进春天,结果却是领着听课老师到泗水河畔,走马观花了一下,学生却还在春外!

  《春日》的思索,还要继续--------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04-08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01-15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11-25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精选13篇)09-22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九篇02-01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八篇01-12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三篇01-15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8篇02-12

【精选】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3篇01-22

【精选】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4篇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