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时间:2022-02-18 00:39:1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幼儿园说课稿大班集合五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说课稿大班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幼儿园说课稿大班集合五篇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来源:此活动选材来源于生活。我们都知道,植物都有根,在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各种植物蔬菜的根菜场等地随处可见,且取材方便。它的品种非常丰富,不同的植物根的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不同的根有不同的名字和作用。然而幼儿虽然经常看到根,比如幼儿园的种植角,和妈妈一起买菜拣菜时,孩子们都会接触到一些根。但由于缺乏引导,这些根他们看在眼里却并未记在心上,甚至有些孩子还并不知道我们吃的萝卜,山芋就是植物的根。因此,有必要使幼儿形成对根的正确认识,了解根的种类,特征、用途等的理解,激发幼儿对植物的探索欲望。我们认为,选择此教材有一定的季节性、必要性,就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2、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让幼儿在尝试活动中知道植物的根基本分为直根,须根,块根三种,并能按根的特征进行分类。

  (2)在游戏中了解根有蓄水,吸水,固水等作用,知道根跟人类有密切的关系,从而激发幼儿对植物的探索兴趣。

  (3)幼儿乐于探索,能大胆表述,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根据目标,我们把活动重点定位于:感知根的有趣,主要是根的特征、用途及生长过程。通过探索发现、多媒体课件、歌曲引路、游戏体验及品尝根制品,使活动得到深化。

  活动的难点是:根据根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主要通过小组商量尝试活动,在动手的过程中意识到根的外性的不同及分类,提高幼儿的分类能力。通过集体评价,使幼儿的分类经验得到整理。总之,我们树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标运作程式。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为此,我们作了如下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操作台6张呈半圆形摆布在前面和侧面,便于操作评价。

  2、物质准备:智慧袋、各种根种在沙盘里、水盆每桌一套、创编歌曲、多媒体课件、根的实物食品、轻音乐3、经验准备:幼儿对根有一定的经验(吃过或看过)全方位的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可能。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互动。因此,本次活动教师除了以饱满的情绪以自己的形态感染幼儿外,还挖掘此综合活动价值,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

  1、尝试法操作:尝试教学理论提倡“先试后导”,强调以学生为主的原则,这与规程精神是不谋而合的。尝试性的操作主要让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本次活动安排了两次尝试活动活动。第一次是用智慧袋引起兴趣后引出课题,主要是探索根的外在感觉和形态,让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中获得感知。第二次尝试是对根进行分类。幼儿分类是指幼儿把具有一个或几个共同特征的物体聚集在一起的活动,分类活动是观察活动的延伸和应用。

  2、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本次活动的第三环节中,我就引导幼儿扮演根,共同体验根在生长过程中的的作用。由于我加入了音乐,情节,编成了一个根的生长的小音乐游戏,这给游戏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孩子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理解了根的生长作用,更是用肢体语言来表现不同的根的形态。教师的适时赏识,把幼儿的创造之花点燃,显示了无穷的力量。

  3、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实物或教具陈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动中的演示法是通过制作多媒体动画“根的生长”,让幼儿对根的生长有全新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4、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为主体的生动活动提供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孩子一定的态度体验,使孩子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

  此外,我们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赏识激励法、审美熏陶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获得对根的多样性的理解和体验,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分一分、尝一尝、学一学、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就对根发生了兴趣。

  2、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第二次尝试操作活动中我们就鼓励幼儿分根的不同种类,引导幼儿按特征的特征进行分类。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通过商量、合作、尝试着不同的分法。当然,幼儿不一定一次就能分成功,他们不断调节自己的分类标准。通过介绍性评价,又把大家的经验作一汇合,深化了各自的认识,拓展了分类面。

  3、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为了让幼儿对根的生长过程有更深的印象,我们就采用了游戏体验法,在唱唱演演中引导幼儿体验根的生长生长中的作用。

  与此同时,我们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的丰富、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激发兴趣——自由探索——操作分类——游戏体验——品尝交流——审美延伸

  (一)激发兴趣(情境:智慧爷爷的智慧袋)“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活动一开始教师就利用幼儿熟悉的智慧爷爷的形象,为幼儿创设了“感受各种各样根”的语言情境和物质情境,引发幼儿观察根的兴趣。在以下的环节中,我都是以智慧爷爷作为情节发展主线,从形式上,内容实质上深深吸引孩子。

  (二)自由探索(看智慧爷爷的根)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运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第二环节我就安排了孩子自由探索。我们为每组提供了充足的根,供幼儿观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轻音乐播放的轻松氛围中,幼儿比比、摸摸、说说各自看到的根的.特征在这一过程中,孩子获得经验是零碎的,那怎样进行加工整理呢?为此,在自由探索后我们就通过幼儿介绍,集体讲评的方式,对幼儿获取根的经验进行整理。由于材料的投放在孩子的视线前面,故讲评时可结合实物进行,避免了空洞性。为了拓宽幼儿对根的认识,教师还结合收集到的图片和实物作了一个概括,点到了课题中根有趣的含义。

  (三)操作分类(情节:帮智慧爷爷菜地分类)分类活动是前一次观察探索活动的应用,而幼儿分类往往根据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进行,分类标准(依据)也在不断改变。因此,我们要求幼儿通过说一说、分一分、在尝试和自我纠正中完善各组的分类。这里主要是按根的自然属性——形状、大小、颜色等进行分类。我们允许产生错误和争论,引导幼儿在多次操作、反复尝试中积极思考,自己修正,学习到科学的态度和精神。因此,只要幼儿分得有理,他们就完成了帮智慧爷爷整理根的任务,就可以把分好的根送到智慧爷爷的家,这样幼儿就有了成功的体验。

  在第二、第三个环节中,就完成了感知特征和操作分类的目标(目标1),同时目标三也得到了一定的体现,主要是探索态度和乐于表达方面。

  (四)游戏体验(体验根的生长作用)幼儿感受根的特征后,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其生长过程。因此,及时设问“你们知道根是怎么长大的吗?幼儿通过联系实际经验的交流,结合多媒体课件,幼儿真切地理解根怎样慢慢蓄水,吸水,固水的过程,其动感使孩子感知生命的力量,替代了图片死扳不动的传统方法。为了使幼儿的兴奋点上升,全体幼儿又在一个音乐游戏中自编自演根的生长,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了成长过程的快乐。教师适时赏识又给每个孩子体验到创造的乐趣。此环节较好地将艺术融入了科学,达到比较完美的统一。这一环节落实了目标2。

  (五)审美延伸(根制品展示)活动结束,我们不能马上告一段落,关键是引导幼儿持续不断地对根产生兴趣。小朋友知道了根不仅有趣,它还有很多吃法,接着以加工制作,或许还可以从中生成更有价值的活动。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来源:在一次常规的身高体重测查后,我把前一次的测查结果和这次的测查结果同时展示,引起了小朋友对自己成长的关注,渴望知道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为此,我设计了这个主题系列活动,一方面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要,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另一方面让孩子了解长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改善孩子只会享受长辈对自己的爱,而不懂得会报的心理状态。纲要中要求:应“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我认为选择此教材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必要性,它符合《纲要》的精神:“教育活动内容既适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2、目标定位: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鲁纳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融合了语言、科学、社会、艺术领域的整合。目标为:

  (1)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

  (2)激发幼儿欣赏自己的成长,展示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心。

  (3)乐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

  (4)让幼儿尝试制作个人成长册,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

  (5)让幼儿体会父母的辛苦、关心,增进亲子之情。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感受“我长大了”,主要是发现自己成长与变化。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播放录像、交流分享、展示自己,使活动得到深化。活动的难点是:根据人的成长过程进行排序、制作个人成长册,主要是通过自主操作,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提高排序的能力,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期待。在目标定位上,树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各领域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因此,我作了以下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幼儿小时候的照片、衣物、用品布置于墙上,桌椅呈同字型便于评价和集中。

  (2)物质准备:“人的成长过程”图片,卡片纸、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美工材料与工具若干,已制作本领树的树干,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养育的录像。

  (3)知识准备:幼儿向家长了解爸爸妈妈的故事及自己小时候的趣事,观察各个阶段自己成长的照片,熟悉人物主要特征。

  二、说教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主要有:

  1、情景教学法:本次活动通过环境的刺激,让幼儿寻找、辨认同伴小时候的照片,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吸引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

  2、演示法:通过电教手段、多媒体动画“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养育的录像”,让幼儿对自己的成长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这一个过程中,现代教学的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3、操作法:本次活动用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让幼儿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与现在)获得了最直接的经验,并在交流操作的过程中增进了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第二次分组操作把自己获得的经验再一次深化,通过制作、想象绘画、排序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成长的理解与期盼,体验成长的快乐。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纲要》科学领域目标明确指出:“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对自己的成长发生了兴趣。

  与此同时,我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丰富的、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激发兴趣——自由探索——积累经验——交流体验——展示自己——操作表现——分享快乐

  1、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以活动室环境的变化引发幼儿对小时候用品的兴趣。

  2、自由探索(欣赏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让幼儿猜照片“照片上的人是谁?一起议论为什么猜不着?从而发现小朋友的变化。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真实地感受自己长大了。在这一过程幼儿的经验是浅显的,我就通过集中让幼儿互相议论的方法:现在与小时候比,自己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从更多的方面有目的进行比较,目标一得到了体现。3、观看录像,积累经验:幼儿对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长大的,充满了好奇。通过观看录像把幼儿带到了神秘的生命起源时刻,他们深深地感受到妈妈怀孕的辛苦、父母养育的艰辛,增进了对父母的感情,目标五得到了体现。

  4、交流体验(回忆童年趣事):让幼儿讲述自己小时候的趣事,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目标三得到体现。

  5、展示自己:幼儿分组自由交流、展示自己的本领,同时又让幼儿有互相学习、感受别人长处的机会,并在适当的时候请个别孩子在集体面前进行展示,树立自信心,目标二也得到了体现。

  6、操作表现: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自己的成长、了解成长的过程,我让幼儿分组操作,一组制作“成长变化图”——我小时候是这个样子——我现在是这个样子——我将来会变成这个样子——请幼儿画一张自己将来的画像。一组排序:请幼儿给人的成长过程图片排序,表现人是怎样变化的?一组幼儿在每片树叶上画一件自己会做的事情,然后贴在树上。让幼儿自主选择,有领域的整合,目标四得到了体现。

  7、分享快乐:这是活动的延伸,《纲要》指出“为幼儿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幼儿在这一环节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伴,愉悦的情感得到极大的满足,很有成就感。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3

  一、说理念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开设,对于帮助和促进学生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完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促进课程改革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以往小学低年级思想品德课具有明显的学科化倾向,而品德与生活则是遵循儿童生活规律,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其主观形态,而非“讲授——接受”式。

  二、说教材

  《我爱秋天》一课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美丽的秋天》的第一个学习主题。本单元总体目标是:

  热爱自然,初步了解季节变化的特点、人和自然的关系,懂得珍惜劳动果实;发展表现美的能力和技能;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兴趣。这个单元在内容上从三个主题来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的教育。《我爱秋天》这个主题教育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找秋天的活动,发现秋天的变化,感受秋天的美,教材图文并茂,精选了很多的图片,这些精美的卡通图片,人物的言行举止、面目表情非常贴近同学们的生活。同学们非常爱看,都愿意与课本中的小朋友交朋友,教材文字很少,大多以小猫或卡通小朋友提出的问题为呈现方式,这些问题贴近儿童生活,富有启发性,对儿童有很强的感染力。新课程从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来看,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我觉得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的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其目的就是培养创造性的人才.这个主题我计划教学为两课时,这里说的是第一课时。

  (一)主题目标

  1、认知目标:

  观察秋天大自然的特点,注意季节的变化,初步认识种子。

  2、能力目标:

  认识秋天,欣赏秋天里的美。

  3、情感目标:

  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美,懂得珍惜劳动果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

  我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充分认识到,要想很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必须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

  1、课前让小朋友们搜集一些有关反映秋天的资料。

  2、播放秋天美丽景色的资料。

  3、播放电脑动画片,反映农民丰收的场面。

  4、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

  三、说教法

  制订了主体教学目标,做了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后,关键问题就是要选择合适的教法与学法来达成教学目标。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一年级儿童好动、爱玩的特殊性,我预设的基本教法是:

  启发式、活动式、合作探究等等。我选择这些基本教法的理由是从课程性质和儿童特性而决定的。《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综合性、活动型课程,本课程的性质强调活动,所以我设计的的基本教法是注重活动、强调活动,让儿童充分参与教学过程,参与各种活动,在各种活动中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儿童的心灵感受世界、用儿童自己的方式研究世界。通过儿童的观察,搜集资料,讨论合作,亲身经历、体验,从中获得感受生活知识的获得与思想品德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他们在各种活动中感悟出来的,不是由老师硬性地传授给他们的,新课程条件下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主体,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根据这些理念,所以我预设了上述基本教法。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4

  一、说教材

  《纲要》中提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和经验”的精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纸,有彩色的`腊光纸、有薄薄的毛边纸、有光滑的纸、有粗糙的纸……它们有着自己不同的特性,也有着相同的特点:易燃、易撕、易湿、易皱等。正因为纸的品种多样、用处广泛,所以它一直是幼儿最喜欢的物品之一。平常与幼儿的交流与观察中收集到有关幼儿许多关于纸的疑问与话题,如:“为什么在腊光纸上不好画画呢?”“为什么皱纹纸放在水里会退色?”“为什么宣纸放在颜料水会变颜色?”“你们瞧,纸会飞起来!”……这是幼儿的兴趣点。因此这一课题有一定的教育价值,既符合幼儿当前需要——探究纸的秘密,又有利于长远发展,激发其创造的意识,且其教育资源丰富,有孩子们爱看的图书、有爸爸妈妈爱看的报纸、有色彩鲜艳的包装纸……孩子们喜欢用纸折飞机、做纸球、折扇子、写字、画画等,对纸充满了好奇与探究。

  根据《指南》科学领域水平目标中提出:“尝试运用基本的科学方法探究问题,能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的意见,”以及本班幼儿探索欲望强,喜欢动手操作,能较好地运用语言与同伴进行沟通和交流,会喜欢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来看,我将《纸》定位为一个系列活动,本次活动《神奇的纸》是系列活动之一,着重让幼儿在玩中体验、感知、发现各种纸的不同特性,寓抽象的知识于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这与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孩子的学习要来源于游戏,来源于生活。”的情况相吻合的。

  根据以上分析及本班幼儿的已有知识经验、能力、发展水平与潜在能力的差异,制定本次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发现纸的不同特性。

  2、会用简单的方法记录自己的操作过程及结果,乐意与同伴交流。

  3、培养幼儿探究精神与分享经验的愿望。

  活动中引导幼儿能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探究纸的不同特性,既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 师生共同布置时装表演的舞台

  2、经验准备:

  (1)教育的整合应该把一日生活看着是一个教育整体,因此,活动前让幼儿了解纸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并知道各种各样纸的名称、种类。开展了体育活动《扔纸球》《揪尾巴》,美术活动《染纸》《撕纸》等

  (2)幼儿有记录、操作活动的经验。

  3、物质准备:

  (1)时装表演的VCD

  (2)师生共同收集各种纸、浆糊、钉书机、剪刀、水彩颜料及记录用的笔、纸等。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 篇5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大班科学活动《动物怎样过冬》。

  一、说教材

  (一)设计意图:

  根据《幼儿园教育知道纲要》要求幼儿对周围事物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我选择了《动物怎样过冬》来进行教学,并且小动物又是小朋友们喜爱的,愿意亲近的。让幼儿了解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和他们过冬的不同方式。我准备采用以操作法和电教法为主,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观察,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

  (二)目标定位: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为依据,确使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得以实现。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我分为了三大目标:

  1、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丰富幼儿的知识。引导幼儿探索动物的生活方式。获取有关的科学经验。

  2、情感目标:激发和培养幼儿好奇、好问、好探索的`态度。让幼儿探索动物的生活从中感受到极大的兴趣。

  3、技能目标:让幼儿能根据动物生活的习性,以及过动的不同方式进行简单的分类。通过操作和观察,并结合自己以有的经验,得出结论。

  (三)重难点: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本次活动的重点就是让幼儿了解过冬的不同方式。通过观察,激发他们的求知和探索欲望。难点就是让幼儿根据动物生活的习性以及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进行简单的分类,通过操作让幼儿实际的参与了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四)活动准备:

  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材料。为幼儿提供小动物图片若干、操作卡片人手一份。让每位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感受探索的乐趣。为幼儿播放录像《动物过冬》,让幼儿通过观察,更进一步的了解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

  二、说教法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采用集体、小组、个人的形式开展,让幼儿积极投身到活动中。以电教法、直观法为主辅以游戏法和操作法,让幼儿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

  三、说学法

  根据《新纲要》的指导,培养幼儿能够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积极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通过让幼儿观看《动物过冬》录像,先观察、再动手操作,不仅提高了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还从讨论中体会了学习知识的乐趣。

  四、活动流程

  (一)导入部分:以儿歌《小动物过冬》导入活动,提升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初步了解小动物们的生活习性,为以下问题作铺垫:"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啊?""冬天的天气怎么样?""冬天的时候我们是怎样过冬的?""那么小动物们又是怎样过冬的呢?"通过层层的提问,根据幼儿具有的生活经验导入。

  (二)展开部分:

  1.放幻灯片《动物过冬》让幼儿通过自己的经验分组进行讨论和讲述"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2.幼儿操作,巩固对动物过冬方式的认识,给幼儿分发操作卡片和动物卡片,先让幼儿进行自由讨论,讲述图片的内容,然后用一个小游戏。当老师说:"冬眠的动物"后,让幼儿在卡片中找出并举起,比一比谁举的又快又准。最后,请幼儿将动物分类。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探究问题。并通过讨论,培养幼儿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3.让幼儿分类操作,了解动物与季节的关系,知道过冬的动物方法不同。提出启发性和假设性的问题:"动物们为什么会有各自不同的过动方法?""假如这些动物不想办法过冬,那将会怎样?"

  (三)活动小结

  在活动的结尾,要对幼儿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并对本次活动的知识进行小结。让幼儿了解小动物过动的不同方式和动物生活的习性。让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幼儿学会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

  (四)延伸部分

  在科学区中投放过冬的图书,在操作区中投放操作卡片和动物卡片,让幼儿更进一步了解和操作。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相关文章: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03-25

幼儿园大班的说课稿12-16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12-13

大班幼儿园说课稿02-23

幼儿园大班音乐说课稿11-07

幼儿园大班美术说课稿03-05

幼儿园大班健康说课稿04-05

幼儿园大班优秀说课稿03-12

幼儿园大班音乐说课稿03-13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荐】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