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2-02-17 14:27:0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实用的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合集8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的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合集8篇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

  【说教材】

  《春日》这首诗叙述了诗人寻春的所见所感:在一个温暖的春日里,诗人来到泗水河边踏青,一眼望去,就感到处处焕然一新。为什么?因为和煦的东风催的百花齐放,为人们捧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诗人赞美了春天的美景,同时也道出了“东风”是春天的源头的道理。教学目标:

  1、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3、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教学重点:入情入境的品读古诗,体会诗的意思,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搜集学过的描写春天的词语和古诗。

  课前准备

  1、在黑板上划出横线,便于学生板书。2ppt课件准备些描写春天的词语和诗句。

  2、课前分好学习小组

  【说教法】

  【设计理念】

  学习古诗不仅仅是理解诗的意思,学习古诗并不枯燥,学习古诗也能兴趣盎然,学习古诗也能享受快乐。

  【说教学过程】

  一、读春:积累词句(可当作课前活动)

  开小火车,每人读一个词语,看谁的胆量大,谁的普通话标准,谁的声音好听。(学生有困难,师生帮助,ppt出示)

  1、出示四字词语:

  春回大地春光明媚春光融融春光旖旎春色怡人春燕回巢春风得意春色迷人春色无边春意盎然春暖花开

  2、出示佳句名诗:

  春风杨柳万千条

  春风又绿江南岸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与浅红。

  一年之计在于春

  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

  二、咏春:享受春天

  1、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叹。他们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狂放,那样欣赏!真可谓把春天描摹得绚丽而又迷人,达到了绝妙的地步。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然而,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是南宋诗人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出示《春日》)

  2、今天咱们要学的就是这一首诗。谁知道题目的意思?(学生板书题目

  3、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读一读朱熹写的《春日》,读的时候结合注释。

  4、读了这首诗以后,你能猜测一下诗人朱熹在春日时的心情吗?(高兴、喜悦、兴奋、愉快、欢快、激动、舒畅、舒坦、得意……)(学生板书在黑板两侧)

  5、猜测终归是猜测,如果大家能够从诗句中找出“证据”,来证明诗人当时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不是猜测,我是有理由的。(说出一处,请学生将词语板书到相应的横线上)

  教师点拨如下:

  (1)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晴朗的日子,风和日丽的日子,阳光明媚的日子,阳光灿烂的日子。人的心情总是与天气有关系,天气好,人的心情也好。

  (2)寻芳——春游,踏春,踏青赏花,看花观景,寻找优美的景色。春游时心情肯定很高兴。

  (3)泗水滨——泗水河边。泗水河是一条美丽的河,在如此美丽的河边骑马、散步、游玩,心情能不舒畅吗?

  (4)无边——一望无际,没有边际,到处。视觉开阔,心情也会开阔。

  (5)光景——风光景物,风景。不优美的地方能叫风景吗?优美的风景令诗人喜悦万分。

  (6)一时新——一下子焕然一新。一时

  速度快,令人感到惊讶、兴奋、激动。万物更新使诗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就好比你穿上了新衣服。

  (7)等闲识得——等闲:随随便便,轻松,容易,不用费心。诗人悠闲自得,忘记了烦恼。说明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说明春光无处不在。识得:感觉到,领略到,认识到、接触到。

  (8)东风面——春风的面容。有一个词语叫“春风得意”,春风来了,得意洋洋。诗人是在享受春风,享受春天。

  (9)万紫千红——这是一个成语,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首诗,也就是说,这个成语是朱熹“发明”的。什么颜色都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现在还用来比喻丰富多彩的事物或无限美好的景象。看到百花争艳的景象,诗人能不高兴吗?

  (10)总是春——都是春天,一定是春天。诗人已完全被万紫千红的景色陶醉了,他从心底里发出“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风吹来的”。

  6、春天真美呀!诗人看到这万紫千红的春天,心中又是……又是……

  总之,太好了!让我们自由的大声地读一读,你想用什么样的心情去读你就怎么去读。

  7、明诗意,配乐读。

  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兴致勃勃,来到泗水河畔观赏美景。满眼望去,无限风光,给人涣然一新的感觉。诗人悠闲自得,感受着春风的清新和温暖,享受着万紫千红的艳丽和芬芳,不禁诗兴大发…….(师生共诵《春日》)

  听,远处传来了春的声音,让我们和着春的旋律,一起来读读。(师生配乐读,师先读,生再读)

  三、惜春:书海求知

  同学们,春天真美呀!春天啊,你永远在我们身边该多好呀!可是春天你的脚步总是那样的匆匆,你能否为我多停留一会儿?

  同学们,你们现在就处在人生的春天,看你们的眼睛如春水一般清澈,你们的脸颊如花朵般艳丽,你们的思想如春光般明慧,亲爱的同学们,你打算怎样度过你生命中的春天呢?

  (生交流,教师补充朱熹求学的故事)

  四、作业:绘春

  1真好!读着朱熹的诗,我们仿佛来到了美丽的泗水河边,春天似乎已来到我们的眼前,融入我们的心田。同学们,春天是否到过你的家乡,到过你每天经过的小路旁,小河边,田野上……是否也来到我们的中心小学?同学们,拿起笔,画画你心中的春天?

  2默写《春日》

  让孩子们自己走进春天,走进文本

  ——古诗《春日》教学反思

  在这个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春天,我带着一份欣喜、一份期待、一份激动、一份……的心情,走进了美丽的.石岩中心小学,和这里三(4)班的孩子们一起学习朱熹写的古诗《春日》。更让我欣喜地是教研室的两位领导和教学处陈主任,还有庄老师等一起和孩子们走进《春日》。不管教的成功与否,我的心如春水漾漾。

  朱熹的《春日》诗,乃咏春诗中的精品,教学这首古诗,如果仅仅停留在“解释”上,肯定枯燥乏味、了无生趣。考虑到诗人踏春赏春时高兴、喜悦、兴奋、激动、舒畅、得意的心情蕴含在诗中的每一个字中,有许多地方值得细细玩味、反复品尝,我就想:何不在学生已能读得字正腔圆、有滋有味的前提下,开启他们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先对诗人写诗时的心情作一番大胆的猜测,然后再细读推敲古诗中的每一个字词,理解意思,找到猜想的证据,小组交流后,再全班反馈,并在反馈的过程中,结合感情朗读呢?我还从有关资料中发现《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春诗(赞美春天的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于是,我就想,我要让学生通过这首诗的学习,知道不仅仅是诗人在享受春日的乐趣,春光无限好!享受读书的乐趣,书中滋味长!我和孩子们也应该是在享受春日,从诗句

  寻找“美丽”的心情,诗人快乐,我们也快乐!学了这首诗,我们肯定也会有所启发。

  基于自己这样的理解和思考,我又在“学习古诗并不枯燥,学习古诗也能兴趣盎然,学习古诗也能享受快乐”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制定了以下的课时目标:

  1、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3、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我还确定了这样的教学步骤:

  1、读春:从我们以前学过的词语、诗句中感受春天,增加积累。

  2、咏春:从朱熹的《春日》中享受万紫千红的春天,感受春的喜悦。

  3、惜春:从春的喜悦中感悟春光虽美,韶华易逝,激励孩子们求知。

  4、绘春:将春情化为诗情,将诗情化为画意,描绘春天,赞美春天。

  教学设计的敲定是在前一天晚上,我刚接手三(4)班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分析学生的学情,对于小组讨论的成功与否我也没有把握。但我自信我能够驾驭课堂。

  带着这份自信,更带着一份期望,我和孩子们一起学完了这一课。考虑孩子们,可能平时对课外语文知识的积累比较少,因此,课前,我准备了些有关春天的好词佳句,让他们课前读读,即增加积累又营造了一种“春的气息”。

  但教学过程并不如我所愿。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失败!我的最后一部分惜春竟然没有时间来演绎!一种失败感油然而生!我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们居然不投入,不热情!而且还有那么多老师听课?是我的诗情不够?是我的教学设计有问题?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听课的老师马上就找到了症结所在:

  首先,是板书杂乱无章。当学生把诗人的心情猜测出来后,可引导学生给这些词语归归类,这样学生的学习思路会更清晰。不至于黑板上那么多同类的词语,杂乱无章,而且浪费时间。陈主任指出这个板书简直就是空洞无物。是呀,我为什么不让学生把找到的“证据”写在黑板上,而不是写写什么心情的词语?

  其次,读的不够,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读,教师亦没有和学生一起亲近文本,导致后面的讨论成了空中楼阁,学生亦是雾里看花,没了兴致。

  第三,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充分发挥,一开始教师就对学生不信任,觉得他们想不出什么有关春的词语,诗句,于是自作主张,提供一些美词佳句让学生读,结果学生读得不热情。整个教学过程很少考虑学生的感受,分析学生学情,正如陈主任所说“好像是上给听课老师看的”。结果连“底”都没保住。

  本来应是领着学生走进春天,结果却是领着听课老师到泗水河畔,走马观花了一下,学生却还在春外!

  《春日》的思索,还要继续--------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

  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一册第8课《阳光》。第一次翻阅教材我便被这篇优美而富有童趣的短文所吸引。作者将阳光这一抽象的事物与禾苗、小树、小河等相联系,既富有人情味,又形象易懂。

  一年级的语文教学注重以读为主,因此本课我基本以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的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过程,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我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猜谜导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从学生喜闻乐见的谜语入手,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拉近师生以及课堂与生活的距离。接着“那你知道太阳有哪些用处吗?”提出问题让学生自由表达,从中调动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产生积极的情感,最后引出课题(教师板书:8、阳光)

  二、体验阅读,读中见情

  《课标》中强调: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感悟。因此我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自然段的.分法在《新阅读》中已渗透,故学生可以自主完成)

  2、同位间互读,相互纠正读错的字音。

  3、指名读,这时我的要求是读准、读通。

  4、用正确的读音,全班齐读。

  在此基础上,我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即:分组(分段)朗读,将朗读细化让学生初步体验合作的乐趣,建立与人合作的意识。

  三、感情朗读,背诵全文

  1、教师谈话:阳光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温暖,还给这个世界上万物增添了生机。下面啊,老师就请大家一同老观看一个短片,感受一下阳光。

  此时播放幻灯片的目的旨在从感官、听觉等角度刺激学生的情感体验,使语文课堂变得“充实”“厚实”起来,唤起一年级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建立起对阳光的喜爱、珍惜的情感,为下面的有感情朗读打下基础。

  2、带着感情自由练读。

  3、全班齐读。

  4、突破重点:对于课文“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的理解,我放在了朗读之后。我认为只有在充分的阅读之后,才能达到感悟上的水到渠成。不做局限性的总结,而是鼓励个性化的解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5、背诵全文。

  6、互动环节:轻松一刻。此环节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劳逸结合,进一步深化理解,更好的投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四、自主识字,合作学习。

  《课标》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一年级的教学中我也适当的穿插了一些简单易行的合作学习。如:同位互查,一人指一人读等都体现了这一点。接着我又引入“猜字游戏”等强化生字的识记。

  最后,我以一个开放式的话题:“假如世界上没有阳光”来结束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化文意,达到情感的升华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首先谈一谈我对于教材的理解,《学弈》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组第1课《文言文两则》的第一篇,本文通过两人同名师弈秋学下棋,虽师出同门,却结局不同,说明了做事要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决不能三心二意。本篇课文语言凝练,寓意深刻,是孟子的传世之篇。

  二、说学情

  学生之前学习过文言文,所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解读文言文的能力,比如结合书下注释理解本篇文章的大体意思。但是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文在表达形式上差距较大,对于学生来说深刻理解其内涵还有一定的困难,所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如何正确断句,如何理解文章的深刻寓意。

  三、教学目标

  根据对于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生情况的了解,设立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讨,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锻炼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理解本文深邃的寓意。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三维教学目标的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重点是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难点则为体会文章深邃的寓意。

  五、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我本堂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设置情境法。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播放现代下棋大赛的视频,并顺势导入新课《学弈》。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本篇文章的兴趣。

  (二)知人论世,整体感知

  1.释题:“学弈”的意思。

  2.教师配乐范读全文,同学听读,初步感知文意。要求学生理解生字词,体会语气。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指导学生如何断句。

  4.结合书下注释,翻译全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文言文断句的正确方式。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学生按语文兴趣小组分组讨论PPT展示的问题串,10分钟时间后,指名学生具体分析问题的答案。

  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2.主人公如此厉害,他的徒弟是否都像他一样厉害?

  3.两个徒弟分别是如何学习的.?找到原文中与之对应的语句。

  4.这两个徒弟师出同门,结局却完全不同,原因是什么?作者首先排除了什么因素?你从哪句话得知?那么结局不同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这样几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能够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也能养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通过这两位徒弟不同的学习方式,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设计意图:发散学生思维,从课上体会的道理结合到学生的生活实际当中去。

  (五)小结作业,巩固提高

  1.师生共同总结。

  2.分角色表演课本剧《学弈》。

  设计意图:掌握学生本堂课的学习情况,并通过表演课本剧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专题是“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个专题与第六单元的专题“壮丽的祖国山河”共同构成了本册教材丰厚的文化底蕴。《盘古开天地》正是从神话这个角度初窥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次尝试。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围绕“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个专题,使学生第一次认识神话这种文学形式,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神话丰富想象力,激发其热爱祖国灿烂的传统文化的情感。《盘古开天地》想象丰富,脉络清晰,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围绕“创造”这个中心,讲述了一个叫盘古的巨人,用斧头开天辟地,用身体顶天蹬地,最后化作万物,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神奇故事。

  二、教材处理

  (一)教学目标

  针对这样的教材,我该怎么处理呢?细细思量后,我决定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重点的确立、教学难点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安排”这四个方面处理本教材。

  首先,教学目标的制定。依据新课程总目标和三年级阶段目标——语文教学要注意字词教学,要注意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激发想象力;依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感受“灿烂的中华文化”;依据本课教材的特点——神话形式;依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想象力丰富、喜欢读故事等,特从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确定本课目标如下: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书写“宇宙、黑暗”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4、初步感知神话的特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二)重点、难点

  确定了本课目标,本课的重点难点自然也就出炉了。本课重点是:

  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复述课文。

  为什么把这些确定为本课重点呢?首先是依据本单元和本课教学目标,其次是因为本课是故事性很强的叙事作品,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内涵,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更多的阅读,才能让学生走进“中华灿烂的传统文化”。在实际教学中,为了突出重点,我将采用紧扣中心词句,用“以读为本”的方法来达到突出重点。

  难点:初步感知神话的特点。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字形式的神话故事,神话故事的生动形象和丰富的想象力将给他们学习带来不小的困难,因为神话与现实毕竟差异太大。因此,本课将……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在第一课时我将在学生熟悉“哪吒闹海、孙悟空大闹天宫”等神话故事这个已有的生活经验上,告知他们什么叫神话及其基本特点。接着,在第二课时,我将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深切体会神话富有丰富的想象力这个特点。最后,让他们当一回小小神话家,展开想象真切体会神话想象丰富的特点,以期突破难点。

  (三)课时安排

  依据本课教学目标,遵循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决定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书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辽阔、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分清层次。

  第二课时:

  1、读懂课文,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2、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身边的万物与老祖宗盘古的化身联系起来。

  3、积累并运用本课好词佳句,练习复述课文。

  三、教法、学法

  以上这四个方面是我对教材的处理。正确的教材处理是教学成功的基础,科学的教法和学法的选择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一)教法的选择

  本课我将主要采用“以读为本”的教学方法,同时辅以“情景教学法、指导发现法”等。为什么把“以读为本”定位为本课主要的教学方法呢?这是因为“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课是一篇想象丰富的神话故事,故事中优美的神话语言需要读、高大的神话形象需要读、深刻的神话内涵需要读。只有通过层次读、体验读、引读、导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再创设一定的音响和画面情景,给予一定的学法指导,才能达到实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效果。

  (二)学法的思考

  陶行知曾经说过:“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因为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体。所以,真正的好老师不只是确定正确的教学方法,学法的选择一样重视。

  教无定法,学无成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学法也一样。为了突出学生在学习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为了让学生真真正正学语文,通过学会达到会学。在本课学习中,学生将在老师的主导下以“朗读感悟、角色体验、自主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法来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四、教学过程

  有了正确的教材解读及处理,有了科学的教法和学法,再加上新颖而合理的课堂设计,一堂真正的语文课离成功已经近在咫尺了。接下来,我就详细说说本课精读环节即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本课时分为“解读课题、提炼中心;读中感悟、走进文本;尝试复述、回归神话;激情说话、拓展升华;分层作业、放飞个性”五个大块。首先,解读课题、提炼中心。

  (一)解读课题提炼中心

  1、上课伊始,开门见山,解读课题。让学生用朗读分别强调“盘古、开、天地”这三个词。这样,三种朗读出现了:“盘古开天地、盘古开天地、盘古开天地”。朗朗书声中,学生自然而然领会了谁干什么这个句式,体会到了汉语音节的音乐美,感受到了祖国语言轻重缓急的神奇。《新课标》要求“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其实,这种情感的培养是无处不在的,渗透在教学的每个环节,我这个解读课题的设计就是一个小小的尝试吧。

  2、接下来,抓住题目中的“开”字,提炼出全文的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再提炼出中心词“创造”,并板书。在这个提炼的过程中,学生初步感受到了文章的主旨。这是一种高效的读书方法,对日益忙碌的现代人也十分受用。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会这种方法,学生将受益终生。

  (二)读中感悟、走进文本

  提炼中心后,就应该围绕中心“读中感悟、走进文本”了。现在,让我们一起先走进“开天劈地”的神奇。

  1、领略“开天辟地”的神奇:

  (1)情景渲染、走近神奇。

  首先出示课件,在爆裂等音响声的渲染中,学生闭眼听老师激情解说盘古开天辟地的情景。一声巨响,学生如临其境。用多种手段辅助学生学习,这是《新课标》所提倡的。此环节中的情境创设简洁自然,把学生一下子带进了文本,为朗读好这一段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2)层次朗读、感悟神奇

  接下来,在连续的情感中,出示文字课件,层次朗读。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正确的读书方法不是盲目的读,要读得有层次、读得有目的。”遵循这个指导思想,在这个部分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朗读,学生通过“自由朗读、感悟神奇;个性阅读、体会神奇;体验阅读、内化神奇”,从字词读到内容读到情感再读到思想,层层递进、环环紧扣、浑然一体。读后我会顺势引导:“同学们,领略盘古开天劈地的神奇,让我们再一起去感受盘古顶天蹬地的顽强吧!”并板书“顶天蹬地”。

  2、感受“顶天蹬地”的顽强

  (1)角色体验、感受顽强。

  在这个环节,首先,让学生角色体验,学生变身盘古,边读课文边做“顶天蹬地”的动作。在角色体验中,他们走进了文本,读懂了“顶、蹬”的意思,读懂了盘古的高大,读懂了盘古的顽强,这时,可能会有同学在亲身体会后说:“好累哟。”如果有这个资源生成的话,就立即抓住,没有的话就引导,让学生体会,我们顶天蹬地一会就累了,那盘古呢,做了多久?

  (2)激情导读、颂扬顽强。

  顺时我激情导读“一百年过去了、一万年过去了、十万年过去了……”学生一次又一次接“盘古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在一次又一次朗读中,学生的情感一次比一次强烈,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也一次比一次高大。此时,无须太多的分析与讲解,师生都已经和文本进行了高度的对话。

  3、体会“化作万物”的无私

  朗读结束后,我会抑制不住激情地引:“同学们,顽强的盘古最终还是倒了下去,他怎么样了?”顺势就板书:化作万物,进入“体会化作万物的无私”这个环节的学习。

  (1)自由朗读、发现无私。

  在这个环节,首先“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氛围”,让学生自由朗读、发现“无私”,然后汇报。在汇报的过程中,我除了适时指导语言积累外,还会通过我的评价与提醒,培养学生尊重别人、认真倾听、真诚评价的好习惯。

  (2)深情引读、感悟无私。

  在学生汇报后,出示课件,我会深情引读课件红色的部分。排比的句式,读来琅琅上口,气势磅礴。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对话,通过读,淋漓尽致的凸显出来了。读中,学生的语感得到了培养;读中,盘古的无私得到了感悟;读中,神话的特色得到了彰显。朗朗的书声中,还愁盘古的形象丰满不了吗?还愁初步感知不了神话的特点吗?

  (3)小组合作、赞美无私。

  深情引读后,我就开始抓住“省略号”这个教材资源,开始小组合作,赞美无私。《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叶圣陶也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语文学习的目的就在于通过一定数量的范例语言让学生获得一种语言迁移能力,达到“自能读书、自能作文。”因此,在这里,我设计了“我当小小的神话家”的写话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句式展开想象,先个别写话,再小组内合作交流修改,连句成段。这样设计,要求明确,步步落实,一一到位。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和想象力。通过创作,神话在学生那里,已经是零的距离。

  到这里,本课时第二个环节“读中感悟、走进文本”已经全部结束,这时,学生的激情还在流淌,顺承这份情感,马上进入“尝试复述、回归神话”。

  (三)尝试复述、回归神话

  首先我带领学生看着板书一起小结本课层次,接着在画面的带领下示范复述。然后让学生看着画面和板书,尝试自己复述。画面、板书、我的示范复述,就象一条铺好的路,能让学生沿着它去摘下“复述课文”这朵美丽的`成功之花。

  (四)激情说话、拓展升华

  在学生复述完成的差不多的时候,再次回归中心词“创造”,这样和前面的开题前后呼应,使整堂课浑然一体。此时,学生的感情已经到位,盘古的形象已经丰满,顺势让他们根据课件提示“我想说……”说一句自己最想说的话已经是水到渠成,是给他们一个倾泻情感的渠道。相信此时,对盘古的敬佩感激,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赞美自豪,都会从他们口中情不自禁的脱口而出。

  到这里,本堂课已接近尾声,接着回归课题,呼唤升发:“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个顶天立地的形象——开天辟地的盘古!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个美丽的神话——盘古开天地!”师生共同的呼唤,将为本课情感做一个总体回归与升华。

  (五)层次作业、放飞个性

  最后,遵循“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我们的每一堂课都应该让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个教育指导思想,布置层次作业,放飞个性。

  必做作业:

  读更多的神话故事,为开故事会做好准备。

  选做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2、积累本课好词佳句,抄一抄,记一记。

  3、演一演这个故事。

  至此,《盘古开天地》精读环节已全部结束,预期目标也基本达到。接下来,我就本课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的训练作一小结。

  五、训练设计

  本课训练本着“还课堂给学生、显语文之本色”的指导思想,从“听、说、读、写”几个方面设计了不同的训练。充分到位的朗读是本课最基本的训练,它贯穿整个课堂,提升了整堂课的灵气。小组合作写话、“我想说……”和课堂中无处不在的认真倾听的训练是本课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后的层次作业更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根本体现。特别是必做作业“读更多的神话故事,为开故事会做好准备”的设计,它可以引领学生从《盘古开天地》走向古老的神话,进而从古老的神话走向“灿烂的中华文化”……正如崔峦所指出的那样,语文教学要让学生“轻轻松松学语文、真真切切爱语文”。本课训练设计,正是沿着这条道路探索后留下的痕迹吧!

  六、板书设计:

  最后,谈一谈本课板书设计,以期为本次说课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靳家彦曾说过:板书是教师精心构思的艺术结晶,是学生感知信息的视觉渠道,是浓缩的教学思路,是凝炼的文章中心,板书设计在于精而准。根据这个理念,我设计了这个板书,这个板书设计紧紧围绕中心词“创造”而展开,把握了文章的梗概,突出了文章中心,也突出了题目中的中心词“开”,精炼简洁,一目了然。

  盘古开天地

  创造

  开天辟地——顶天蹬地——化作万物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课文说了家庭生活中的一个小故事。小云生日那天,妈妈送给她一只布熊,因为妈妈总是忘记自己的生日,小云就想把生日借给妈妈,并将布熊送给妈妈。全文语言浅显,体现了母女真情。

  二、说学情。

  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的同学较多,大多都是家中的小皇帝,总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根本就不懂得去关心别人,去体贴别人。因此,老师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希望恩能够唤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懂得去体贴他人。

  三、说学习目标。

  鉴于本课是本册教材最后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因此在全册便起着"巩固识字,用学到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朗读课文,能提出课文中不明白的问题并能讨论解决"等作用。本课要完成的学习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两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方法与过程:

  1、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朗读课文时能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并学会讨论解决。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能领悟到要学会关心身边爱自己的所有人,做一个心中有他人的好孩子。

  四、说教法

  本课教学安排用两课时完成,写字安排在第二课时,我主要说说第一课时所采用的教法。

  新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应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不仅突出课文"工具性"的特点,还应突出"人文性"的特点。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转变自己的角色,由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学中,我将力争摆正自己的位置,给学生更多的发挥与施展才能的空间。

  1、读中悟情

  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而朗读又贵在一个"悟"字,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在本文的教学中,我将非常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朗读。但在读中,并不是一味地告诉他们该怎样朗读,而是通过自己的范读,给学生创设情景,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心去感受和体会朗读课文时轻快活泼的基调。

  2、伴着音乐朗读,读中感悟。

  从平时的接触中知道,唱歌是孩子们的.最爱,我设想如果在课堂中应用的话,效果应该说是不错的。而且从一些公开课上,也时常能够看到同学们在音乐的伴奏下朗读课文,使朗读有更大的收获。因此在本堂课中我也想尝试一下,让孩子们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读,从音乐中感悟,从读中感悟。

  五、说教学程序

  本课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的任务是识字,朗读、了解课文内容。第二课时的任务是写字。我执教的是第一课时,教学程序如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课前播放《生日歌》)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1、2自然段。(引读第1、2自然段,并理解这两个自然段。)

  2、学习第3、4自然段。(通过朗读理解这两个自然段。)

  3、配乐分角色朗读全文(课件播放《祝你生日快乐》的音乐,师生共读)

  4、小结:我们的妈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精心照顾我们、关心我们、爱护着我们;所以,我们也应该向课文中的小云一样,多关心自己的妈妈,爱自己的妈妈。

  (四)拓展练习。

  (五)写字练习。

  (六)总结谈话。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6

  依据教材的内容,确定本课的设计理念为:

  1、以学生自主读书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情;

  2、使学生在质疑解读中理解文章的蕴意;

  3、帮助学生在想、述、读、演、议中内化语言的深情,从而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设计特点:

  (一)情感为线、深度感悟语言

  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满意到着急再到战胜困难后的喜悦。教师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例如:课文开始,教师抓住"满意"来理解"端详"的含义,"好的"这个语言的语气;课文中间抓住"着急"来体会"画弄脏了"的不同感受;课文最后抓住"克服困难的喜悦"来品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这样,学生在体会人物感情的基础上,析词品句,感受文本中的语言,向学生渗透文章的表达方式。

  (二)以读为本、尊重个性感悟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为了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范读、评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并且激发学生对于读文的兴趣。让学生想读课文、爱读课文。充分让学生感悟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深入朗读,在交流、评价中理解朗读的方法,依据学生独特的感悟,读出自己的课文。例如:在第一部分的教学中,以"你体会到的玲玲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主线,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这时,孩子们可能会说出高兴、自豪、满意、激动、兴奋等多种感受,再让学生读出自己体会到的心情。在朗读爸爸的话时,让学生想象:假如你是爸爸的话,你会怎样说?可能孩子们会怀着沉稳、高兴、兴奋等多种自己感悟到的心情去朗读。

  (三)联系生活,拓宽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例如:在理解端详一词时,让学生联系生活想象、表演,这样,将学生的亲身感受引入课堂,使学生理解的更加深刻。再如: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坏事变好事的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把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为资源,例如:以"你体会到的玲玲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主线,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根据学生的不同生活经历和独特的感受,读出不同的课文。这样将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课堂,让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

  课堂反思: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例如:教师基本功有待加强,特别在教师的语言上,提问应该更加准确,引导应该更加到位等。再有,教师还应该丰富知识积累,提高文化底蕴,这样可提高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在教学机智方面,还要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究,善于捕捉课堂生成,深度训练。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7

  说课人:王海霞

  一、说教材

  《秦兵马俑》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一方面用详尽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另一方面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认识8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会默读课文,能结合自己的想象感受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激发民族自豪感。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说教法与学法

  我在进行教学时,选择了以默读为主,同时穿插了浏览、自读、齐读、有选择的读、师生配合读这些读书形式。在这个充分接触文本的基础上,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去想象、感悟、交流。我在教学秦兵马俑的两个不同方面时分别采取了三种不同的学习形式:

  规模宏大:默读批划—反馈—感悟

  类型众多:默读—有重点的读—感悟—感情朗读—信息反馈

  个性鲜明:默读—感悟—想象扩展

  三、说教学过程

  (一) 介绍历史背景,激趣导入

  1、虽然学生对秦兵马俑本身非常感兴趣,但它毕竟是离我们两千多年前秦王朝的产物,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这除了给秦兵马俑本身罩上了一层神秘感之外,也让学生对于它的理解与想象产生了很大的难度。因此我在开课时首先用一组兵马俑的'图片导入,让学生一下子感受到秦王的霸气。然后让学生对秦王朝以及兵马俑做了简单的历史背景介绍(教师做了适当的补充)。在这个大的历史背景下,为学生接下来在阅读中感悟文本打下伏笔。

  2、在板书课题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秦兵马俑的理解。《课标》对中年段的学生要求有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因些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相关资料。这个问题的提出一方面是了解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另一方面是使学生对秦兵马俑有初步的认识,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初读感知,直奔重点

  1、自读课文,重点是要求学生学会生字词,读通读顺课文。

  2、检查朗读

  (1)生字词

  读生字并组词,旨在让学生增加词语积累。

  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旨在让学生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2)课文

  分自然段读课文并及时评价。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读书能力。

  读完后想一想从中感受到什么?在学生初次接触文本后,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感想,扩散学生的思维。

  3、兵马俑究竟有哪些特点,文中一句话概括的好,迅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第三自然段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同时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让学生通过浏览课文的形式再次接触文本,直奔重点,抓出兵马俑的两个特点: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4、根据兵马俑的两个特点,给课文分段。

  课文分三段、四段,只要说出理由均予以肯定,激励学生敢想敢说。

  (三)体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1、采用默读批划的形式,让学生默读相关部分,并划出能感受到规模宏大的句子。

  2、在反馈时,重点指导学生从“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这句话中感悟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结合课文中的数据“五十个篮球场”“八千个兵马俑”,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较,使模糊的概念清晰化,同时引导学生注意文章所用的表达方法。

  (四)书写

  1、观察生字

  2、交流难写的字,提出记忆方法

  3、教师范写

  4、描红临写

  四、说板书设计

  恰当的运用板书,不仅能加强内容的直观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起到提纲契领的作用。本课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

  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举世无双

  个性鲜明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8

  设计理念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任务是不仅包含了字词句篇的掌握和揣摩,也包括了感知与理解文本所蕴藏的人文精神。这二者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应该注重语文学习过程中母语的学习,引导学生感知丰富多彩的祖国语言文字。从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促进教师、学生与文本三者间的互动与教学,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与人文情感。

  一、说教材

  《掌声》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生动地叙述了身患残疾的小女孩英子有一次不得不在全班同学的目光中上台讲演讲,但在同学们掌声的激励下,鼓起生活的勇气,从忧郁自卑走向开朗乐观的一个感人故事。课文以小英从自卑到乐观的情感变化以及同学们的掌声两条主线贯穿全文,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信任与关爱,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教材。文章的语言朴实,却深入地刻画了人物的动作、心理,让人领悟到那份真爱,令人十分感动。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① 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11个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文章的重点词语。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并掌握以掌声以及英子的情感变化为主线的写作手法。

  2.过程目标:运用朗读、讨论、对比等方式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抓住重点词语以及人物的语言、心理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情感目标:理解爱的力量,懂得鼓励需要鼓励的人、关爱需要关爱的人,深出自己的`友爱之手;同时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小英的情感变化,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内涵。理解同学之间要相互关爱。

  本节课用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内容:掌握字词,初读感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第二课时内容:通过朗读、讨论、提问等方式体会小英情感变化及其原因,理解同学间的关爱,获得情感共鸣,提升情感认知。

  二、说教学方法

  (一)说教法

  从“英子的变化”切入,通过英子的变化产生了疑问,进而延伸到掌声。教学过程由“走近英子,了解英子”——感悟掌声——升华掌声——课外拓展”的环节组成,突出了掌声。

  (二)说学法

  学生在思考、朗读、阅读、小组交流中体会掌声,体会情感,内化情感。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直切主题

  师:昨天老师读了《爱的小诗》这首诗歌,被它深深地打动了。现在,你们谁愿意来读一读呢?(生读) 读得真好,读出了感情,大家能给他一个鼓励吗?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来赞扬他(全体鼓掌)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中,这样包含着鼓励与赞赏的掌声对我们来说,是很多的。今天,让我们走进《掌声》这篇文章,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梗概

  1、 把握字词,做好铺垫。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读字音。

  2、 全班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地方划出来。(2)带着问题读课文:文章主要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初步感知,设置悬念

  1、 全班集体朗读课文。要求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2、 文中通过哪几部分棉写了故事的发展变化?要求学生在书本上划分并回答。(讲故事前——讲故事时——讲故事后——几年后)(板书)

  3、 理解课文,语言训练。小组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复述各段落的主要情节,串接成文章的主要内容。

  4、 设置疑问:在故事中,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要求学生回去思考。

  三,指导书写

  四、布置作业

  1、 写课后的生字词并掌握下来。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谈话导入

  1、 听写文中生字词,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2、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英子的故事,也看到了英子身上的变化。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英子,更全面地去了解她。

  二、走近英子,了解英子

  1、提问学生: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英子以前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英子后来又变得怎样了?(学生回答)接下来学习第一和第四自然段,理解重点词“默默、总是、早早地、最后一个、忧郁”。

  2、学生自主疑问:是什么让英子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英子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在英子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三、感悟掌声,理解课文

  1、 出示句子: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提问:“终于”表明了什么?

  2、 对,她内心挣扎了很久,她并不想上台讲故事,但新来的老师不知道她的情况,要求全班同学都要上台讲故事。当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时,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1) 师鼓励学生自主发问: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的吗?有问题想问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生问:为什么她把头低下去了呢?)谁能告诉老师?(生答)

  (2) 上去还是不上去呢?英子耳旁有两个声音在嚷嚷:一个在说上去吧,另一个则说不要上去。你们认为英子该上去还是不上去呢?教师要求男女生组成两只小小的辩论队,男生是正方(上去),女生是反方(不上去)。开始辩论,各自说说上去与不上去的理由。

  3、 师:大家各有各的道理,都说得很不错。(1)英子是怎么表现的?谁来找找这句话并读出来,要有感情地读出来。出示句子:英子犹豫了一会。。。

  (2)再次提问朗读,要求读出犹豫的心情。

  (3)小组合作讨论一下:英子为什么犹豫呢?(不自信、怕人嘲笑。。)

  对,英子很不自信,她没有勇气,心里很矛盾,所以她犹豫了很久,大家试试一个成语来表达英子的矛盾,这个成语是(生答:犹豫不决)回答得真不错,英子太犹豫不决了,她的动作是慢吞吞的。

  4、出示句子: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是热烈而持久的。

  (1)师:看,同学们饱含着鼓励的目光;听,多么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她很感动,老师看到了,你们也看到了。如果此时你是英子,你想对大家说什么?如果你是班上的同学,你又想说什么?现在请你们来扮演英子和班级同学,先想想看要说什么。(生:。。。师旁白:英子热泪盈眶地说。。)

  (2)提出问题:多么感人的场面啊!听了英子和同学们真实的感人的话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同学们的鼓励)同学们用什么来鼓励英子?(掌声)那么,这掌声代表了什么?(鼓励、敬佩。。)生答,师相机板书。

  4、 学生齐读:“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热烈的掌声。”

  提问:这次的掌声又包含了什么呢?

  讨论:英子又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呢?对于对待象英子这样的人,对待我们身边的每个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训练语言:老师代表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并向大家说声:谢谢!谢谢大家对我的信任与鼓励!你们想对英子说些什么吗?把老师当作英子,对着英子说出来吧。

  四、升华掌声,掌声传递爱

  1、出示句子:“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学生质疑:英子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这里的“一摇一晃”跟前面的“一摇一晃”有什么不同?英子的情绪又有什么不同?(生答:由忧郁到激动)是什么使英子的情绪发生了变化呢?(掌声)

  3、 白了是什么使英子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了吗?(掌声)英子在这掌声中感受到了什么?(信任、鼓励、赞扬、爱。。)。从这两次掌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五、课外拓展,爱的升华

  师:时间过得可真快啊,几年后,英子给我来信,信中说道:(齐读)我永远不会….

  提问:从英子的来信中你们明白了什么?(生答)对,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自信,骨气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昂起我们的头来。下面请读课外文章《昂起头来真美》。

  小组讨论:1、什么事情让珍妮发生了变化?

  2、老师的那句话:“珍妮,你昂起头来真美。”让珍妮感受到了什么?

  3、通过这个小故事,我们应该怎样做?

  师:英子在掌声中感受到了爱,其实,不单单掌声可以让人感受到爱,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方法去鼓励别人、关心别人。让我们全班来一起朗读这首爱的小诗吧!

  附稿:

  *《爱的小诗》

  爱是什么?

  问小鸟,小鸟说:爱是妈妈教我学飞时的关照。

  爱是什么?

  问大雁,大雁说:爱是是跟伙伴一起飞行时的团结。

  爱是什么?

  问小朋友,小朋友说:爱是老师向我传播知识的笑容。

  爱是一个关切的眼神,

  爱是一句温暖的话语,

  爱是一个鼓励的掌声,

  …………………………..

  爱就是这么简单!

  《昂起头来真美》

  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的小女孩,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有一天,她到饰物店去买了只绿色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挺漂亮,珍妮虽不信,但是挺高兴,不由昂起了头,急于让大家看看,出门与人撞了一下都没在意.

  珍妮走进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师,珍妮,你昂起头来真美!老师爱抚地拍拍她的肩说.

  那一天,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可往镜前一照,头上根本就没有蝴蝶结,一定是出饰物店时与人一碰弄丢了.

  自信原本就是一种美丽,只要你昂起头来,就会发现一切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