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思想品德说课稿

思想品德说课稿

时间:2022-02-12 02:32:1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思想品德说课稿3篇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思想品德说课稿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关思想品德说课稿3篇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1

  一、说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在研究教材和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设定的。本框教学是初二上学期思想品德课第二课“生存环境呼唤保护”的第二框节教学,让学生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建设好身边的环境是一个初中学生应该有的基本素质。本框教材在第一框“自然环境”教学的基础上,引入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人文环境”,教材涉及3个知识点,希望学生明了人文环境的重要意义,从而能从自身开始创建良好的人文环境。鉴于作为初二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史,生活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去过祖国的名胜古迹,所以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来进一步了解人文环境。其次,作为上海的学生学习了上海乡土历史、乡土地理,对自己的家乡会有更详细全面的认识,这有利于课堂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体会人文环境孕育的城市精神,感受人文环境的重要作用。

  知识与能力:知道人文环境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类。懂得人文环境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体现。理解人文环境对人们素质提高有熏陶的作用。培养学生根据所学地理历史知识提炼资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资料采集、课堂探究活动、小组合作讨论以及教师必要的点拨、引导,让学生领悟人文环境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人文环境的探索,让学生领悟人文环境中包含的民族精神、城市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也是本课民族精神教育的重点体现)让学生初步建立保护和珍惜已有的人文环境的观念。激励学生从自身做起为创建优秀的人文环境出一份力。

  二、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一共三个知识点:1、人文环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2、人文环境反映了一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3、人文环境对人的素质提高起着培育熏陶的作用。三个知识是有机的整体,分别从国家到城市再到自身,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体会人文环境的意义。第三个知识点是整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我将课堂教学分为4个环节,第一第二环节通过课堂活动,问题组织落实教材中的一、二知识点,第三第四个环节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具体过程如下:

  课堂导入:印度和中国古代的2首特征鲜明的音乐响起,让学生走进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从文明古国给人们留下的文化瑰宝引出什么是人文环境,导入课题。

  第一教学环节:本环节主要落实教材中第一个知识点,让学生懂得人文环境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教学以前面导入部分为基础,通过一个思考题自然过渡。思考题是这样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文明没有断代。那么在5000年的中国历史中哪个文化古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这个问题是让学生从文化古迹追溯到历史,懂得人文环境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教学中教师特别要注意及时引导、总结学生发言,比如长城既凝结了中国人的智慧又实体现了中华民族抵抗倾略,顽强拼搏的精神等。在学生的发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掘人文环境中蕴涵的民族精神,贯穿民族精神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最后教师总结这部分内容,提炼知识点并板书:人文环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

  第二教学环节:本环节主要落实教材中第二个知识点,让学生懂得人文环境是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体现。教学以一段视频自然过渡,视频资料充分利用了学校外籍学生资源,讲述了班级的韩国学生希望有同学带他游玩上海,了解上海。从而引出这一教学环节的课堂活动“我带大勋游上海”。要求学生为班级的异国同学设计一条上海一日游的路线,让韩国同学从历史、文化、现代化建设等不同角度了解上海,并说明设计的意图。设计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利用上海乡土历史乡土地理2本已学的教材,从中选择出最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景点,同时可以让学生参考书本的解释或者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来说明所选景点代表了上海的哪些历史与文化。这个活动设计是希望学生通过回顾上海历史和建设,懂得人文环境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教师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历史、文化、现代化建设等不同角度寻找景点,也可以提示学生从身边最熟悉的区域内寻找一些有价值的地方,比如卢湾区的一大会址等。活动结束后教师总结这部分内容,提炼知识点并板书:人文环境反映了一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第三教学环节:

  本环节教学主要落实教材第三个知识点,理解人文环境对人们素质提高有熏陶的作用。教学从上海现代化建设体现的高度、速度和深度过度到洋山深

  水港建设的.一段视频。视频集中讲述了一组洋山建设者不畏艰险,舍小家为国家的感人事迹,很具有代表性和感染力。根据视频内容提出两个问题。问题一:“看了这段录象你有什么感受?”目的是让学生总结洋山精神的内涵,体会到洋山精神的可贵,理解这种精神就是一种无形的人文环境,引出人文环境分为有形、无形两种。问题二:“如果你是处在洋山建设者的这种人文环境当中,你会以一种怎样的精神面貌来面对学习和生活?”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良好的人文环境对提高人的素质有培育熏陶作用。这一问题的回答,教师特别要做好学生各种回答的应对准备,比如可能有学生认为“大家都奉献,我就乐得享受,何苦这么累呢!”此时教师要做好引导,不能刻意回避,可以从个人奉献,集体成长,最终也有助于个人发展这样这个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来引导学生走出误区。

  第四教学环节:本教学环节是第三个教学环节的延续。因为第三个知识点既是本课重点也是本课难点,所以有必展开深入讨论,在理解人文环境意义的基础上,激励学生从自身做起为创建优秀的人文环境出一份力。教学从洋山建设的总结自然过度到上海城市精神,过度语言如下:“洋山深水港的建设不仅是上海建设者的功劳,也与浙江、以及全国各地的建设大军密切相关。没有全国的帮助不会有现在的洋山。上海作为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一直以来都以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追求卓越。”接着提出课堂讨论题:“学习生活中我们如何来演绎“海纳百川,追求卓越?”这部分讨论有一定难度,但是很有行为指导的意义,通过讨论可以让学生明白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实际行动继承发扬上海城市精神,为创建优秀的人文环境出一份力。讨论发言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这样几个方面:1、海纳百川要有博大的胸怀,取百家之长。所以生活中要心胸开阔,有宽容之心;要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能够以诚挚的心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学习上要博采众常,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学习不同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博学才能专攻。做人要自信,有勇气追求卓越,这里也可以联系初二语文教学中的少年中国说。要敢于尝试,不怕别人笑话等。通过学生主体发言,教师适时的引导归纳,让学生充分理解良好的人文环境能提升我们每个人的素质,同时也让学生知道如何在实际行动中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的人文精神,创造一个更美的人文环境。

  总结全课:

  音乐声中,优美的语言结束全课。

  三、教学中相关问题的说明:

  1、教学内容的处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要学生理解人文环境对人的素质提高有培育和熏陶作用,特别是要学生能明白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我们的学习生活也是密切相关的,让学生能在行为中落实创建良好的人文环境。因此教学中我设计了2个教学环节,用了比较大的篇幅来解决这个重点难点,希望教学上能有深度。

  2、教学方法与策略:本课教学基本采用了问题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的层层深入,从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的落实每个知识点。课堂教学中问题的展开都是以学生发言为主,教师做充分引导和点拨,体现出了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的结合。教学策略上考虑到动静结合,即有美妙的音乐又有丰富的视频,即有个人的思考又有集体的讨论。使教学显得生动活泼。

  3、教学评价:教学中学生发言比较多,所以教师对发言要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评价中特别要注意一些生成性问题,如果和教学目标密切相关或者和体现出学生思想困惑的一定要及时解决,并对提出这些问题的学生给予充分肯定。从而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新自我”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第三课“珍爱生命”的重点,它由三个目组成:“永不放弃生的希望”、“肯定生命、尊重生命”和“延伸生命的价值”。本框是在学生理解了世界因生命而精彩和探询个人生命的独特性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如何正确认识生命”和思索“人生的意义何在”的生命教育,层层递进,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之情,肯定和尊重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如何珍爱生命。懂得生命的意义不在长短而在与内涵。并且知道一些求生求救的方法。培养学生交流合作以及创造能力

  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讲故事、情景模拟、绘画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明确如何珍爱生命。师生互动、共同提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养成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并激发热爱生命之情;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人生的价值,感悟生命的意义

  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生命的可贵、行动上学会珍爱自己、他人或自然界的生命。;

  3.重点、难点:

  随着青少年的独立意识和逆反意识的增强,往往对“自尊”很看重,相反对生命却异常漠视,不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本框的重点确定为培养学生强烈的珍爱生命的意识。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本课的教学难点为“引导学生探索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并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二、说教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的教学应该同学生的终身发展相联系,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节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情境教学法:以歌曲、绘画、小品表演、诗歌等设置情境,创设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教学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创新思维。

  2.启发引导教学法:通过教师的层层设疑,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并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3.竞赛法:通过比一比活动引进竞争机制,既调动学生参与热情与学习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竞争中掌握了知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说学法:

  教师的教是为了教会学生的学习,在课堂上为学生搭建一个学习的平台,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采用学习方法主要有小组合作探究法、讨论法。由学生分组合作探究,让每位学生都能动口、动脑,在探究中掌握了知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实现了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再到好学的过程。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置种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教学容量,提高课堂实效。

  四、说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学生谈听后的感受‘

  设置目的:播放歌曲,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又使学生受歌词的感染,激发他们珍爱生命。自然导入新课

  (二)探求新知、亲身体验、偷快学习

  2绘画、材料展示①生命是珍贵的也是脆弱的.威胁生命的因素就像一个个青面獠牙的魔鬼,这些魔鬼可能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画笔,把它画出来。2出示一名中学生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自杀并质疑:你如何评价这名中学生的行为?并追问谁能举出一些个人遭遇很大挫折、打击后、仍能顽强拼搏、与命运进行不屈不挠抗争的事例。

  设置目的:通过绘画这一活动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描绘出生活中威胁生命的诸多因素,由此认识到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危险。接着出事材料中学生因小事而放弃生命。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如何正确认识生命,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望,发挥学生自主性。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归纳,使学生明白,生命是珍贵的,珍爱生命的人,无论遇到多大困难挫折都不会轻易放弃生的希望。同时生命也是脆弱的,当生命受到威胁时,要永不放弃生的希望,不仅要有强烈的生命意识,还需要掌握基本的求生方法。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的内容。

  3.“我是表演小天才”求生知识表演赛竞赛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即兴合作表演,参与竞赛。教师给予肯定,并展示一些求生的具体方法。

  目的: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被激发出来,不仅能动口、动脑,在竞赛中获得知识,明白珍爱生命要掌握必备的求生知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竞争意识

  4多媒体展示材料:《孤儿院男孩儿的故事》。从开始小男孩认为自己活着是多余的到后来他找到生命的价值,使学生明确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然后进行一个小比赛:比一比谁给别人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多。自然得出结论:要学会珍爱生命,肯定生命。

  5.多媒体展示:

  《高贵的施舍》描述主人公即使是乞丐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引导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1)假如生活中没有了他们(父母、朋友、医生、农民……)想象一下,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2)你的存在能给他人带来什么快乐和幸福?

  目的:教师从剧中主人公引到学生身边的人到学生自己,由远及近地组织学生讨论,学生积极性得到提高,又能在探究中悟出每个人的存在都有价值。让学生感受幸福,认识到自己都在为这幸福增色,从而能悦纳生命、尊重生命。

  人活着都有价值,那么什么样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呢?

  5.请学生朗诵诗歌藏克家的《有的人》,教师由浅到深,设置三个问题:

  1)为什么有的人活着它却死了,而有的人死了它却活着?

  2)你能举出你身边的一些虽死犹生的人吗?

  3)从他们的生命实践中,我们该如何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呢?

  由学生合作交流,教师进行引导、归纳。

  目的:教师层层递进的设问,由远及近,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探究、感悟出生命的意义不在长短而在于内涵,生命的价值在于他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多大的贡献,从而使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得到了提升,也突破了本框的教学难点。

  6.最后教师设置“生命箴言”活动。

  教师写出几个“生命箴言”送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对生命的理解写成生命箴言,并建议他们在课后制成书签互赠同学。这样使学生对生命的感悟进一步得到升华,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归纳小结、提炼知识、感悟升华

  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构建知识网络,家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提高学生归纳能力,完善知识结构,实现教学目标。

  五、说教学评价

  评价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一面镜子,因此,本节我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获取知识,感悟升华上。本框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感悟生命的意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自信心和合作交流意识,并创设种种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实现了教学目标,也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思想品德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思想品德》八年级教科书着重培养学生的自立自强意识、感恩意识、责任意识,并以此引导学生的行动,做社会所需要的合格的公民。

  《理解我们的老师 》是苏教版思想品德课八年级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二框题。本课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老师的感恩意识。本框题《理解我们的老师》在前一框了解老师这个职业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师生交住中的角色冲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分析师生交住中存在的问题,并使其能采取积极的行动去解决问题,主动建立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主动增进与老师的感情,理解老师,体谅老师;激发对老师的热爱之情,共筑师生情感的桥梁,构建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角色互换的方法解释师生交往的不同行为,理解师生交往中的矛盾和冲突,能够与老师进行有效地沟通;能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增强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能力。

  知识目标:

  掌握尊敬老师、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知道消除师生间隔阂、矛盾和冲突的有效办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理解老师

  (之所以确认此为教学重点是因为:一方面,当前,传统的以师道尊严为核心的师生交往观正在被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交往观所取代,学生的自主意识也不断增强。另一方面,就学生心理来讲,都渴望得到老师的注意、重视、关怀和鼓励,但是在日常学校生活中,由于老师与学生的角色差异和学生个性特点的影响,加之有些学生不善于与老师进行有效的交往和沟通,不善于以积极的方式增进与老师的感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老师成为朋友等方面的因素,导致学生的这一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从而在师生交往上产生障碍,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掌握必要的交流沟通技巧,懂得如何理解老师对于减少师生交流障碍,增进师生情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教学难点:为什么要理解我们的老师。

  (之所以确认此为教学难点是基于部分学生对老师充满神秘感悟,愿接近又怕接近,少部分学生对老师工作认识肤浅,不能理解老师的工作,不时有师生情感对立和行为对立的情况发生,所以教学上有一定的难度。)

  二、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考虑到我校我年级学生的现状,本着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这一理念,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渲染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案例探究法

  理论联系实际,通过选取学生自身或身边人的经历,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自主探究的能力。

  3、集体讨论法

  将全班学生分为每组3——4人的几个小组,每组设立一个小组长,负责组织本组讨论,并组织进行小组成员的课堂表现评价,面向全体同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使平时基础较差的学生也有表现机会。促使学生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的精神。

  (二)说学法

  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中发展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并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加深对老师的理解,使理解老师成为学生内在的真实情感,总的来说,这样安排教法和学法,充分体现了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新课标理念。

  三、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共分四个教学环节安排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每当走过老师的窗前》歌曲,在音乐声中展示我校老师工作生活的图片。

  从画面中你们看到了哪些熟悉的老师?有没有你们喜欢的老师?

  (展现学生熟悉的老师工作生活的图片,情境导入,使学生更想全面深入地了解我们的教师,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期望,从而使学生在高度热情的状态下进入新课。)

  (二)共同探究,突破重难点。

  1、突破难点:师生交往是学校生活的重要内容,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就必须要全面深入了解老师,为了突破这个重点,我构建了几个活动:

  活动一:实话实说:

  (1)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2)说说与老师在交往中的烦恼事

  思考:当老师不符合你心目中好老师标准时,你心理是什么感觉?

  那么老师为什么要跟学生过不去,不做我们心目中的好老师呢

  (通过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在体验的过程中进行了思考和认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

  A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老师也会有偏差和失误,老师也是普通的人,老师也有甜酸苦辣、有个性有脾气、有昨天有明天。老师也有被学生尊重、理解的'需要。

  B、当面和老师争执、顶撞,或者是自己生闷气,甚至走极端都不能解决问题。

  C理解老师,才能建交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我们快乐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D、处理好师生关系既是一个教师真正的成熟和睿智的标志,也是一个学生真正接纳和理解老师的表现。)

  2、突破重点:如何理解我们的老师

  活动二:情境探究

  情境再现一:课本p68探究————“我”失去写周记的热情。

  (1)是什么让我失去写周记的热情?

  (2)请大家帮帮我,我应该怎么做,才能改变目前的这种不良心理状态,重新对写周记充满热情?

  情境再现二 :物理老师的表扬

  (1)老师的表扬对小朋起到了积极作用吗?有什么不利影响?

  (2)从小朋身上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老师的表扬?)

  (3)联系上述三个情境中的“我、小林,小朋”,再结合书上内容谈谈怎样理解老师?

  活动三:各抒己见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理解老师些什么?

  理解老师的某些态度与做法;

  理解老师在某种情况下可能出现的失误与过错;

  理解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与期望;

  理解老师的苦衷与辛苦;

  理解老师的烦恼与困惑;

  理解老师的严与爱……

  (三)课堂小结,强化认识。

  (四)同唱歌曲,情感升华。

  齐唱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齐唱歌曲是真实情感的流溢,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注重情感体验”的理念。随着音乐的意境,使学生知师,爱师的情感得到内化和升华,并带着愉悦的心情结束本课。)

  总之,本课的设计以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新课程教学理念为指导,坚持生活德育原则,做到三个重视:一是重情境,以情境贯穿教学;二是重探索,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三是重交流,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获得成功。教学过程用两条线索贯穿,一条是以情境贯穿教学;一条是通过活动实现教学目标。感知先行,通过情感渲染,从感性到理性,把握教学重点;凸现探究,从思考到合作,突破教学难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作为教师,应扮演好参与者、引导者的角色,发挥好指导和调控的作用。

【思想品德说课稿】相关文章:

思想品德说课稿07-09

《思想品德》说课稿11-12

小学思想品德说课稿08-12

思想品德说课稿范文04-21

思想品德说课稿九篇01-17

初一思想品德说课稿11-25

思想品德说课稿15篇01-14

思想品德说课稿集锦八篇01-18

实用的思想品德说课稿4篇01-16

思想品德说课稿汇编六篇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