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小学语文说课稿

小学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2-02-04 06:57:4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实用】小学语文说课稿七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小学语文说课稿七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玲玲的画》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教材的主题是“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玲玲的画》讲的是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参评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盖了污渍,第二天她的画在评奖会上得了一等奖的事。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认8个生字,会写“脑筋”这个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人物的心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其中,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是教学的重点,理解爸爸说的话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策略

  (一)抓主线,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浅显,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该如何下手?考虑再三,我决定以玲玲的情感变化:满意(画好作品)——着急(弄脏作品)——更满意(画更漂亮)为本文的主要线索展开教学。在导入新课后,让学生听课文录音,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再通过三幅画,理清玲玲从“满意”到“哭了起来”再到“更满意”的情感变化。从而形成了“心情变化为主线”,“以画为辅助”的两条线索。这两条主线相互交错,相辅相成,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悟中朗读。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范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我始终牢牢抓住那条情感主线,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例如在玲玲画好了画,满意地端详自己的画时,就引导学生表演,并在表演中去体会玲玲的“满意”;在爸爸问玲玲“怎么了,孩子”时,就做了引读处理,让全班同学也一起问问玲玲;在玲玲哭了起来时,就指导学生想想,哭着说话时该怎么说,从而读出玲玲着急、伤心的语气;在指导读第8自然段时,引导学生从“满意地笑了”感悟到玲玲高兴的心情,从而读出玲玲想出办法把“坏事”变成“好事”后的“满意”心情。

  “从读中来,到读中去”让学生从读中去体验,从读中去换位思考,从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学生就从读中得到了心灵的意会,体验在读中就得到了升华,理解从读中得到了加深,情感在读中也得到了熏陶。

  (三)抓拓展,联系生活,重视交际。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本节课中,在理解端详一词时,我让学生联系生活想象、表演,这样,将学生的亲身感受引入课堂,使学生理解的更加深刻。再如:在生活中,同学们遇到过这样的事吗?你是否像玲玲一样动脑筋思考,将坏事变成好事呢?根据学生的不同生活经历和独特的感受,让学生自由交流,将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课堂。

  四、教学反思

  教学始终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整个教学过程暴露出了一些缺点和不足。如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是过于严重,牵引的痕迹比较明显,需要进一步改变教学方式。课堂评价语言也比较苍白,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课堂评价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如何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将成为我今后教学工作不断努力、探索的方向。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触摸春天》,下面我将来与各位分享一下我对这篇课文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首先我将来对教材进行分析,《触摸春天》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盲童小女孩安静在花园中流连捉住蝴蝶、放掉蝴蝶,感受春光的故事。篇幅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意境隽美,所蕴含的道理非常深刻。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二是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

  二、说学情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对教材分析的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分析。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想法开始更加独特,开始倾向于个性的表达。在学习上,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语文的方法,但是就这篇文课文而言,学生不了解盲人的世界,那在理解本文时就需要教师多去引导让学生体验盲人生活,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主题。

  三、说教学目标

  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设置了以下三个维度的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读畅、磕等7个生字,会写径、畅等9个生字;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结合上下文以及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盲童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懂得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词句。

  教学难点:感悟、体验文章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朗读法;讨论法。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部分,良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方法,可以使学生了解这节课所要学习的课题和内容,形成阅读期待。因此我才用了歌曲导入法。与学生一起来唱儿歌《春天在哪里》,并与学生“同学们,歌曲当中说小朋友们通过什么来感受春天?没错,是眼睛,我们通过眼睛看到了春天的红花绿树,但是我们今天的课文的小主人公她却是个盲人,那她又是怎样来感受春天的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今天的课文《触摸春天》。”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赏析文章的前提,通过初读,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

  在此环节,首先,让学生来自由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

  其次,我会让学生大声齐读课文,并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这样方便学生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并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深入研读

  在读文本内容有了基本了解后,将进入到课程的下一个环节,深入研读环节。

  1.首先我会让学生再读课文,并且思考作者是怎样评价安静在花园中的一系列行为的?通过学生回答得出“真是一个奇迹”。

  2.顺势我会提问第二个问题,我的问题是:文章当中哪些句子体现了安静创造了奇迹?并让学生小组讨论,在自己找出的句子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悟。由学生提出句子主要分析“走的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绊绊、极其准确的伸向、拢住蝴蝶、张望”等词语。在分析这些词语时我会与学生展开互动让学生蒙住眼睛来走路,体会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绊绊;让学生闭上眼睛拿出数学书来体会极其准确;让学生联系自己捉蝴蝶的经历来体会安静拢住蝴蝶的奇迹等,这一些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充分的参与,激发学习兴趣,深刻体会作者用词的妙处以及安静对于生活的热爱。

  3.接着,我会提出第三个问题:安静能够创造奇迹,是因为她整天在花园中流连,对这里非常熟悉,可是对于盲人来说走路都很困难那安静为什么要整天来花园呢?并让同学自由发表观点,此问题的设置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安静对于生活和生命的热爱。

  4.最后,我会让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文中找出作者看到安静的'一系列举动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他们对于这句话的理解。以此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残疾人尚且如此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我们更应该珍惜当下,创造价值。

  此环节的设置有助于帮助同学自主探究思考,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小组讨论让同学们互相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

  至此,我的教学目标的已完成,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

  (四)拓展延伸

  课标指出:我们应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就是在要求我们建立一种大语文学习观,因此在拓展延伸环节,我会播放音乐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并让学生谈一谈听完之后的感受,并顺势介绍贝多芬的个人经历。这样的设置有助于帮助同学更深层次的理解文章的情感,并做到把语文课程与音乐学科相互关联,做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

  (五)小结作业

  小结作业在课堂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小结作业,可以将本节课的内容得以巩固。所以,我的小结是让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以此来深化主旨,并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我的作业将这样安排:让学生课下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整理资料,并合作办一次墙报,下节课进行墙报展评。以此来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主题: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实现知识的迁移,完成课上到课下的完美过度。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它是教学内容的浓缩。此板书以清晰直观的方式将课堂内容展现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3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小学语文组三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纸的发明》。下面开始我的说课,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首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纸的发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的文章,本单元主要讲的是深厚的传统文化。《纸的发明》主要描写了蔡伦之前书是用竹片、木片做的,很笨重,后来字写在帛上,虽然解决了重量问题,但是由于价格昂贵,无法普及。西汉时期用麻造纸,但是粗糙难写。蔡伦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轻便好用的纸张。蔡伦的造纸术原料容易得到,价格便宜,很容易满足人们的需要。同时蔡伦发明的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造纸术是中国古达四大发明之一,我们要热爱自己祖国的文化。

  二、说学情

  合理的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学生,这个年级的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思维活跃,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但阅读分析能力较弱,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文章大意的能力。教学生用默读、略读、指明读等方式展开教学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三、说教学目标

  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结合新课标对该学段的具体要求,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携、蔡等生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句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句子。难点是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遵循“以学定教、以人为本、以读带讲”的基本思路。教学中我采用朗读法、小组讨论法。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将谈话法进行导入,并伴随这样的导入语: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看书积累知识吗?老师有几个小问题要考一考大家,看看谁平时积累的知识最丰富。谁发明了电灯。(爱迪生);孔明灯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发明的;地动仪是中国古代的(张衡)发明的。

  看来大家平时的积累着不少呢,我们发现这些问题都与什么有关?(发明)我们今天的课就与发明有关。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新课《纸的发明》。【板书课题】

  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这样的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快速的带入到课堂中,为本节课的讲解铺设一个良好的感情基调。

  (二)初步感知

  对于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该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习惯,整体感知的教学环节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所以此环节,我首先会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回答以下三个环节的问题。

  1.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

  2.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行文脉络。

  明确:

  第一部分(1):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之一。

  第二部分(2-4):纸发明的过程。

  第三部分(5):造纸术影响了全世界。

  文章主要内容明确:

  3.蔡伦为什么要改进这个造纸的方法呢?

  明确:蔡伦之前书是用竹片、木片做的,很笨重,后来字写在帛上,虽然解决了重量问题,但是由于价格昂贵,无法普及。西汉时期用麻造纸,但是粗糙难写。

  这样的问题解决学生已经把文本的概况了解透彻,为深入研读环节打下基础。

  (三)深入研读

  在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所了解之后,我安排了第三个教学环节--深入研读。阅读是深入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要想完成多重关系的对话,就需要我们对文本有着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此环节我会引导学生默读,边读边展开以下几个问题的思考和与讨论:

  1.蔡伦用什么方法改进造纸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明确: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轻便好用的纸张。

  我从中体会到了蔡伦的造纸术原料容易得到,价格便宜,很容易满足人们的.需要。我很敬佩他,赞叹又自豪。

  2.文章第1、4自然段在行文结构上有什么关系?

  明确:一个总起,一个总括,是前后呼应的关系。

  3.为什么说“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伟大贡献之一?”

  明确:因为造纸术的发明和传播,极大的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所以是说是 中国对世界文明伟大贡献之一。

  4.小组讨论环节:

  (1)从文本中可以体会出蔡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蔡伦是纸的发明者。由于他发明了纸,从而引起中国以及世界在传播的媒介技术方面,发生历史上第一次革命性的重大变革。蔡伦以其发明,成为改变世界面貌,特别是改变世界文化面貌的中国第一位伟大发明家。

  (2)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蔡伦发明的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蔡伦的造纸术原料容易得到,价格便宜,书写流利,很容易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被传承下来。

  深入研读环节通过对重点段落、情感的梳理已经对文本的了解,学生也有了自己的独特见解,至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

  (四)巩固提高

  为了实现语文学习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我设置了观看视频《四大发明》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这是一步学以致用的做法,学生不但对本堂课的知识得以巩固还能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达到知识的迁移和巩固。至此,本节课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

  (五)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是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巩固,我会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采用教师总结的方式,总结得出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造纸术的发明,造纸术是中国古达四大发明之一,我们要热爱自己祖国的文化。

  我布置的作业是:搜集各种新型的纸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几种介绍给大家,并写几句节约用纸的广告宣传词。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堂课的缩影,好的板书应该结构清晰,构思新颖,内容高度凝练。因此,我对本课的板书进行了如下设计。便于学生理解。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再次感谢各位评委老师。(鞠躬,擦黑板)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是由一篇新闻通讯改写而成的。介绍的是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后,中国派出了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文章先写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救援队的感激,再回溯整个事件的过程。在整个事件的报道中,既有救援工作的总体介绍,也有细节的描写,如搜索犬救出男孩的事。

  1、本文的教学目标:

  ⑴ 继续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⑵ 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友谊,了解我国人民发扬的人道主义精神。

  2、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整个救援事件的过程,体会我国人民的伟大人道主义精神。

  二、说教法

  1、学生以前可能有一些地震方面的知识,但可能还比较肤浅,所以我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地震的知识,了解地震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巨大灾难;以及中国救援队方面的材料,为学习课文作下良好的铺垫。

  2、利用课件创建多媒体情景,帮助突破教学重难点。

  3、引导学生以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三、说学法

  1、在阅读中,听、说、读、想贯穿全文始终。

  2、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学习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3、通过课外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时间为一课时)

  一、导入部分

  1、老师用课件出示有关介绍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学生阅读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指导学生用骄傲的语气读课题,特别是“真棒”两个字。

  二、整体感知

  老师出示独立阅读的要求,学生按照阅读提示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

  包括以下几个要求: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你觉得这样做表达了我们中国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3、你最想用一个什么词语来评价中国国际救援队?

  三、讨论与交流

  引导学生交流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补充。其中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地震发生后中国立即向地震灾区派出了救援队,而且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地方进行救援。

  (速度快,是救援队的第一个特点。)

  2、在受灾严重,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的情况下,救援队仍然迅速投入抢救。

  (不怕危险,是救援队的第二个特点。)

  3、救援队在搜索犬的帮助下,救出了一个男孩。

  (技术高超,是救援队的又一个特点。)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地方。

  2、小组交流自己喜欢的地方,然后派代表展示自己喜欢的地方,并要求学生说出喜欢的原因。

  五、引导学生体会我国人民的人道主义精神

  (如学生有困难,教师就给学生指出来)

  六、拓展练习

  让学生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地震方面的资料以及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一些事情,如:这次的印度洋海啸等等,老师同时适当给学生讲解一些预防自然灾害的知识,如海啸和地震。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对教材的理解:《幸福鸟》是湘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个叫旺嘉的孩子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找到幸福鸟,使人们过上幸福生活的动人的西藏民间故事。歌颂了旺嘉不畏艰险,勇于追求幸福的精神。故事情节生动,描述具体,语言通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语言。

  2、教学目标的确立: 根据对文本的解读及四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能力目标: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②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幸福来之不易,要不畏艰险,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才能得到的道理。

  3、教学重难点 :

  重点:读中感悟课文内容,体会情感。

  难点:明白叙述故事要交代清楚前因后果。

  二、说教法学法

  四年级学生思想渐趋成熟,好奇心强,因此本课教学时充分运用了多媒体的来帮助学生理解、体验课文内容,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就是情境教学法;同时我秉信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使之见于书,入于目,出于口,明于心,真正达到口诵心惟,使之能和谐发展。”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自由读、默读、个人朗读、齐读、比比读等多种方式读书,以读代讲,品词析句,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逐渐由文字深入到情感深处,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即赏析教学法。

  三、说教学程序

  良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完成的,所以第二课时的教学我分四个板块进行

  一、播放歌曲,感知乐趣

  1、播放歌曲《幸福在哪里》。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将学生带进对幸福的美好的憧憬里。

  2、质疑课题,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提升认知

  (一)前后对比,直观感知

  上课伊始,我利用出示了旺嘉家乡前后两张图片,(出示——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画面)抽生说这两幅图有什么区别?看看文中是怎样描述这两幅画面的?学生通过图文对比看过之后体会到了旺嘉家乡人们生活环境的艰苦。同时我相机指导朗读变化前读出人们悲凉、对幸福渴望的心情,而变化后的家乡采用男、女生分角色配乐读。这样的比较后,我随即让学生观察思考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采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出示文字比较)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让学生感悟对于这样开头和结尾两段结构大致相同,句子几乎一一对应,首尾照应的特点十分鲜明,这就是——前后照应。

  (二)重点品读,强化感悟

  旺嘉的家乡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接下来我把重点放在文本的的二部分:重点分析,图文演示,读讲结合,突破难关。我首先提出学习要求:通过多媒体出示图表,让学生在自学、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完成表格填写。(出示 ——表格)实施中,我把时间充分交给学生让他们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最令自己感动的一关找到并读出自己的体会。我没有完全按照课文的`先后顺序依次来讲,因为多媒体给了我很好的帮助。我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展开图文动画(演示),两者的结合有效的帮助了学生理解文本。

  例如在了解第一关时,当画面定格在这(出示——第一关动画),旺嘉那血淋淋脚印出现在画面中,这揪心的一幕令他们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他们在为旺嘉担忧的同时又被他的坚强勇敢所感动,那一瞬间,无需更多的语言去引导学生明白幸福的来之不易。抓住学生此时的情绪,我出示文字灯片,请一个合作小组的同学朗读。(出示)“妖怪吹了吹长胡子,平坦的道路立刻变成了乱石滩,每块石头都锋利得像刀子。旺嘉勇敢地踩上去,鞋底被划(huá)穿了,双脚被割破了,鲜血流在石滩上。”引导学生画记动词,体会旺嘉的勇敢,再相机指导朗读,并分两大组有感情地比赛读。学生们在这样的学法中更进一步提升了对文本思想上的感悟。

  虽然多媒体能很好的辅助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也会有缺陷。例如在旺嘉过第三关时,(出示——第三关动画)画面中得的旺嘉摸索着前行时的艰难学生体会还不够深,于是我让一个学生闭上眼睛从座位上走到讲台前。当学生跌跌撞撞走上来时,他用自己的亲身体会更领悟到旺嘉爬雪山的艰难。我抓住契机让该生用自己的体会读文本,再大组读,齐读,做动作配合读,孩子们的情绪更高涨,升华了。

  最后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学生汇报时,我不对学生进行限制,喜欢先汇报哪部分,就先说哪部分。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我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自读感悟、合作学习、有效评价等方式感悟语言文字的内涵,读懂课文内容。。

  (三)引导想象,拓展思维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教师要善于用假设延伸课文内容,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所以,当旺嘉终于站在幸福鸟面前,幸福鸟驮着旺嘉飞回家乡时,我打出配上背景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画面……旺嘉会对幸福鸟说些什么?乡亲们看到旺嘉又会是怎样的情景?旺嘉和家乡的人们会过上怎么样的生活?我让同学们随着旋律充分想象,畅所欲言,我告诉他们:你们的想象有多美,他们的生活就会有多幸福!

  (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当音乐嘎然而止,同学们都还沉浸在美好的想象中回到现实时,他们内心里的情感还在涌动,喷发。“同学们,你们知道幸福是靠什么得来的?”这样直白的问话显然是多余的了,因为在整堂课,读、讲、听、看、想等的设计里已经水到渠成的让他们明白了幸福的来之不易,同时他们也在暗自为自己加油打气,希望自己将来也能像旺嘉一样做一个坚强勇敢,不畏艰险敢于追求幸福的人。随即我进行了课文总结,点明情感目标,并给他们送上了美好的祝福。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轻轻地》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四课的第四、五部分。第四部分是带调拼读音节,认识五个生字,配有一副情境图,蕴含着一个故事情节:一匹马驮着米袋在lus走,路边有大片大片的土地,米袋不知什么时候漏了,小马却没有发现,小兔子飞快地追上来告诉它:你的米袋漏了,第五部分是一首儿歌。

  2、教学目标:(1)认识大、米、土、地、马、兔六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地,有表情地朗读儿歌。(3)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及口语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初步培养学生的评判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认识五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儿歌。难点是能根据画面展开想象,说几句简单的话。

  4、课时安排:一课时完成二、说教法、学法。指导学生认识生字,首先要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有什么,再带调拼读音节,读出词语,最后认识大、米、土、地、马、兔五个字,在巩固认读时,口头组词,说话。教学儿歌,让学生初步理解意思,认读音节,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表演朗读。

  二、说教学程序:

  (一)学习生字,看图编故事。

  1、看图导入、引导词语:

  板书:大米土地马兔

  2、采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词看黑板读词语看卡片读生字生字口头组词、说话

  3、看图编故事在小组内交流自愿报名讲故事

  (二)学儿歌

  1、讲故事引入。刚才小朋友们生字学的好,故事讲的.也好,下边老师也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好吗?春天来了,在绿油油的草地上,盛开着许许多多五颜六色的小花,有一只小狗和一只小兔在草地上跑来跑去,又蹦又跳,这时,在远处的小马看见了,连忙大声喊小兔小兔!小狗小狗!小马要对它们说些什么呢?请小朋友想一想,再说一说。

  2、自由读书中儿歌。

  3、找出儿歌中红色的音节读一读。

  板书:detuleni

  4、师范读儿歌,生思考:哪儿读得快?哪儿读得慢?哪儿读得轻?哪儿读得重?

  5、学生练习读(采用多种形式)

  (三)学生自我总结学习收获

  1、小朋友,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谈认识的小动物,认识的字,懂得的道理,爱护花草等)

  2、课外延伸:请小朋友们回家后,把自己这节课知道的给爸爸妈妈读一读,说一说好吗?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7

  【教材简析】

  《菜园里》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第一册识字(二)中的一篇看图归类识字。本课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以一幅表现菜园景色的插图,九个蔬菜名称的词语,一首生动活泼的描述蔬菜特点的儿歌组成。

  通过看图帮助学生认识一些蔬菜及名称,通过儿歌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本课要求认识的14个生字分别在课题、蔬菜名称词语中以及儿歌中呈现,把识字与看图学词学句有机结合起来,既体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这一特点,又分散了本课繁重的识字量,为学生创设不同的识字环境,避免识字枯燥。

  【学生简析】

  一年级的学生尤其是生长在城市中的孩子,他们对蔬菜的认识更多来自于市场及摆上餐桌的加工好的菜肴,而对生长在菜园里的蔬菜的形状、颜色等特点感知较少,更缺乏对蔬菜有关基本知识的了解,针对本课内容与学生生活贴近,紧密相联,以及该年段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好动这些特点,我拟订了本课教学三个维度的目标,制定出教学重难点,精心教学准备,如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卜”、“又”、“心”、“风”4个生字,认识1种笔画“卧钩”和1个偏旁“风字框”。

  2、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特点。

  3、扩展学习本课以外的有关生字,扩大知识面。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拼读音节读儿歌,掌握生字字音,了解儿歌内容。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2、能比较正确地书写本课生字。

  3、提高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4、提高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愿意在生活中主动识字,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乐趣,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初步感知汉字的形态美,激发学生喜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2、通过本课学习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探究有关蔬菜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认识本课14个生字,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特点,指导写字。

  二、教学难点:读准“菜”、“卜”、“风”、“藏”、“茄”、“嘴”的音,指导书写“心”、“风”。

  【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2、课前与父母一起到菜市场买菜、认识蔬菜,了解并收集有关蔬菜的'知识;3、带一些自己认识的蔬菜及其词卡。

  二、教师准备

  ⑴生字词卡片;⑵九种蔬菜实物及其名称卡片;⑶课件;(4)画有田字格的黑板。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想:

  1、生活是教学的源泉,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的生活性与实践性,本课内容的选入贴近学生生活,所以在本课教学设计时,我从生活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体验,把教材与生活有机融合,让学生有活动的时空,走出课堂,在有趣的生活中学习,比如:课前让学生跟随父母去菜市场,看菜、买菜、认菜、了解并收集有关蔬菜的知识;开课前又设计了这样的准备活动:教师将购买的九种蔬菜摆放在教室四周,并在每种蔬菜前放上名称卡片,让学生自由动眼看,动手摸,用鼻闻,尝试认识它们的名称;课中结合学生前面体验,选择自己喜欢的、熟悉的蔬菜名称说话,介绍自己认识的蔬菜,并拓展延伸,给学生提供展示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蔬菜的知识,及认识的表示蔬菜名称的词语,随后创作儿歌,课后设计的完成“蔬菜果瓜园”画板的实践活动。

  学生遇到新鲜事物,新的问题觉得有趣,便不自觉地动眼观察,动手收集,动嘴沟通,动脑思索,在实践活动中认识事物,学习知识。

  2、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引领学生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给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充分发展空间。

  本课教学时,我本着一切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设计教学、展现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去获取知识,并将学习生字与积累语言、发展语言、发展学生的思维结合起来,比如:开课时,请学生自愿介绍自己到菜市场了解到的蔬菜名称;在识字中,让学生根据自己情况选择认知蔬菜名称,学习生字词;在学习儿歌前,请学生结合生活体验用九种蔬菜名称说话;学习儿歌了解蔬菜特点后,又安排了拓展延伸,扩展识字,学生根据生活体验去创作儿歌。

  在整个识字、学习儿歌的过程我还采用自读、互读、开火车读、分男女生读、比赛读、挑战读、展示读等多种形式体现并落实语文学科以读为本、读悟结合的特点。通过读,让学生感知语言、积淀语言。通过悟,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识、写结合,在认字同时重视写字。

  本堂课在认读了“菜、园、萝、卜、豆、角、心”这七个字后,将“萝卜”的“卜”和“心”的认和写结合起来,利用制作的写字教学课件与教师的板书范写进行这堂课的写字教学,并把指导学生读帖,观察字的占格、起笔、收笔落实在写字教学中。

  4、尊重学生选择,还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比如:在识字环节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尝试自学生字。学生尝试认读九种蔬菜的名称词语,喜欢哪种蔬菜就认读哪种蔬菜的名称;在学生汇报自学结果环节,选择自己会认的词语认读;在学习儿歌环节,选择自己朗读的比较好的句子展示等。

  5、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比如:展示自己会认的生词,展示自己读的好的句子,展示自己课外收集的知识和课外认识的生字等。

  6、开放式教学,体现“大语文”的教育观。

  整个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抽象的字与具体的物结合,充分调动学生自主认记生字的积极性。课前学生到菜市场买菜、认菜,了解有关蔬菜的知识,通过亲身实践收集信息;课前活动时将蔬菜摆在教室四周,学生通过看、摸、闻、认、读等形式调动多种感官认知;课中的拓展延伸,展示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蔬菜的知识,及认识的表示蔬菜名称的词语,随后创作儿歌;课后设计的完成“蔬菜果瓜园”画板的实践活动将学科整合。

  整个教学过程本人力求充分利用课堂资源沟通课堂内外知识,联系学科,联系生活,努力拓宽学生学习空间。

【小学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画》说课稿11-19

小学语文荷花说课稿12-05

小学语文《匆匆》说课稿11-29

小学语文匆匆说课稿11-15

小学语文说课稿06-09

小学语文完整的说课稿07-04

小学语文《观潮》说课稿07-09

小学语文《太阳》说课稿07-01

小学语文《白杨》说课稿03-09

小学语文古诗说课稿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