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语文说课稿

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2-02-02 10:47:2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热门】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五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说课稿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五篇

语文说课稿 篇1

  《鸟语》是小学语文国标本第八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我”与鸟儿交谈、倾听并揣摩鸟语的情景,字里行间充满了“我”对鸟儿的喜爱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课文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结构清晰,重点突出,插图也很精美,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

  课文的第4—11自然段是重点段落,也体现了“我”在特定环境下的独特感受。鸟儿真的有语言吗?课文中的“我”真的能“听懂”鸟语,与鸟儿交谈吗?这是学生理解中的一个难点。因此,如何引领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的同时,去深切地体会“我”与鸟儿的那份亲密无间、心心相通的浓浓的人鸟情是我要重点把握的。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初定以下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疏忽”“倍感亲切”造句。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与鸟儿的交流过程,体会“我”对鸟儿的喜爱之情,懂得鸟儿是人类的朋友,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鸟的热情。

  其中目标3是重点也是难点。我预设用三课时完成以上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我准备采用三个层面的读,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首先揭示课题,(板:鸟语)引导学生由课题质疑,然后引领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接着,结合初读检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在这个过程中,着重对“犒”“矫”“公冶长”等字词进行正音,并对一些不容易读好的句子留心指导,如“公冶长,公冶长,南山顶上有只大肥羊,快快去背来,你吃肉,我吃肠。”在初步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仔细读课文,并适时梳理课文,如,引导学生边读边思:“我”怎么会想要通晓鸟语的?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我”与鸟儿的交流?通过不同层面要求的读,引导学生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主要分三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走进鸟的世界。

  上课伊始,我首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并指名交流接着多媒体展示美丽的森林画面及百鸟争鸣的热闹声音,生动的画面很自然地把学生引进了鸟儿的世界,为进一步学习作好了铺垫。

  二、研读课文,感受人鸟情深。

  课文的4—10自然段写的是作者与布谷鸟、喜鹊的两次对话,我准备“一扶一放”,与布谷鸟的对话,我准备扶着学生去研读感悟,分六步进行:

  一“读”。引导学生自读4—9自然段,知道作者听懂了布谷鸟的叫声。

  二“听”。多媒体展示布谷鸟及它的叫声,引导学生认真听,从而了解布谷鸟其实不会说话,那是作者根据鸟叫声进行的`猜测,(板猜想)所以,我将提醒学生注意“种田织布”“勤劳刻苦”与“布谷布谷”句尾都以“u”压韵,读时要注意节奏。

  三“演”。我将引导学生小组来演一演对话,表演时可戴上头饰,以使学生尽快融入角色。接着我将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无拘无束”“仿佛也变成了……鸟儿”等词句进行评价,在评价中引领学生感悟到“我”与鸟儿的倾心交流、物我相融。

  四“质疑”。我将适时出示句子“一想起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声催促,我在学习上还真不敢疏忽怠慢。”为什么呢?学生可畅谈自己的理解,我将尊重学生的个体感悟。

  五“议”。为什么“我”和布谷鸟之间能达到这样心心相通、物我相融的境界呢?我将引领学生联系1—3自然段,找相关句子,了解到作者从小就爱看鸟儿“美丽矫健”的身姿,爱听(板倾听)鸟儿的“歌声和软语”,为了想要和公冶长一样通晓鸟语,常和鸟儿去谈心聊天。

  六“再听”。多媒体再次播放布谷鸟的叫声,引领学生用心听,用心揣摩鸟语,看看能不能听出自己的感悟。

  关于和喜鹊的对话,我将利用媒体播放鸟叫声,然后让学生以文本为基础,创造性地去解读,表演。

  此时,我想学生已不单单满足于跟着作者走了,而也想让自己做一回鸟的知音人了,因此我将适时播放一些鸟叫声,如黄莺啦、百灵啦……让学生来猜猜它们在说些什么。这个拓展不仅有利于形成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爱鸟护鸟。

  在学生激昂的情绪中我将引读并出示第11自然段中的最后一句话,并通过多媒体画面的动画演示,让学生体会这些鸟儿是否拥有这种精神。另外,结合省略号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和句式训练,即运用“从

  那里,我认识到 ;从 那里,我懂得了 ;从 那里,我学到了

  。”写一写还可以从其它鸟儿给我们带来的启示,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

  此时此刻,不管是作者,还是学生,都将涌起强烈的感觉: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哇!(板人类的朋友)此时此刻,再来让学生读课文,定能达到披情入文的境界。

  三、拓展延伸,深化爱鸟认识。

  1、看一看,你喜欢的鸟是什么样子?听听它们的叫声。

  2、做一做,为护鸟做一件有益的事。

  第三课时,主要是指导造句“疏忽”和“倍感亲切”,以及指导学生写一写自己喜爱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

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本文是新课程标准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章。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课文通过一详一略的两件具体的事例,在事例中抓住了对人物语言的细节描写,叙述了两度当选为美国总统的林肯,虽然出身贫寒,但面对态度傲慢,自恃上流社会的所谓“优越的人”的嘲讽,凭自己的智慧与宽容,捍卫了尊严,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爱戴。

  全文共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当林肯成为美国总统时,那些上流社会的人,都有点尴尬,想要羞辱林肯。第二、三、四、五自然段写林肯面对参议员的嘲笑,以他出类拔萃的才华,赢得了大家的尊重。第六自然段写林肯坚定地反对国家分裂,领导人民维护了国家统一。

  在这一课中,作者写得最多的是人物的语言。要想品读林肯,那么就势必抓住这几处对人物语言的刻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文本去感悟人物形象。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林肯的三段演讲,从中感受林肯的优秀品质。

  2、通过对课文关键词句的理解,引导学生具有宽容大度、不卑不亢、谦逊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说教学重难点:

  《鞋匠的儿子》这一课的重点我把它落实在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体会宽容是一种力量,体会林肯具有平民思想、博大胸怀、聪明智慧、宽容真实的优秀品质上。

  难点在于能有感情朗读对话,理解林肯三番话的含义,体会林肯仁爱、宽容的人格魅力及从容自信的应对能力。

  四、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在教学中牢牢抓住林肯的演讲辞进行研读感悟是重点,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表面去挖掘深层的内涵是关键,看似平淡普通的语句,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没有华丽的辞藻,有的只是那朴实的话语,只有从中读出人物的内心,才能读出人物的神来,真正读出人物的魅力所在。因此在教授时,层层推进,让学生抓住林肯的语言,逐句进行探讨。比如:三个“永远”,多次提及父亲与修鞋等。让学生对林肯有了实质性的了解,体会他深深地爱着父亲,深深地爱着人民,深深地爱着国家,不仅是鞋匠的儿子,还是美国人民的儿子,把林肯的平民思想与人格魅力完美统一起来。

  说学法: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通过以读促情、以思为重的方法理解我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从而体会林肯这一人物形象。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一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一位伟人,(出示头像)他就是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林肯是——(齐读课题:鞋匠的儿子)

  2、文章是如何评价林肯的?

  (板书:最有作为的总统之一)

  3、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浏览全文,找出哪两件事能够体现他是最有作为的总统之一。

  二)精读感悟

  A、第一次演讲

  1、请同学们找出第一次林肯演讲的内容。

  出示:

  我非常感谢你使我想起了我的父亲。他虽然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

  就我所知,我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

  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我从小就跟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艺术。

  2、林肯面对羞辱时,他是如何做的?

  出示:我非常感谢你使我想起了我的父亲。他虽然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

  (点红:非常感激)

  3、对于羞辱,他把它当成是一种忠告,请问忠告是什么意思?可见这是一个怎样的林肯?

  (板书:宽容大度)

  指导朗读,读出林肯的宽容大度。

  4、师:我发现你读“永远”时特别有感情,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点红:永远)

  第一个“永远”体现林肯的真诚,第二个“永远”体现

  林肯的自豪,第三个“永远”体现林肯的谦逊以及对父亲的尊重。

  指导朗读,齐读。

  5、把三个“永远”去掉,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6、过渡:在一片静默声中,林肯又说这样一段话,出示:

  就我所知,我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

  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预设a:“帮你改正”,我读出了林肯的乐于助人,不卑不亢(板书:不卑不亢)。

  预设b:“虽然……但”,我读出了林肯的勤劳。

  预设c:“艺术”,我读出了林肯对父亲的尊敬。

  指导朗读,齐读。

  7、然后,他对所有的参议院说了什么?

  出示:我非常感谢你使我想起了我的父亲。他虽然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

  师:依据学习第一、二两段演讲的方法,通过朗读,说体会,品析人物,请同学们试着自己学学第三段话。

  预设a:“任何人都一样”,平等待人(板书:平等待人)

  预设b:“尽可能地帮忙”,为人真诚,乐于助人

  预设c:“伟大”,对父亲的尊重和怀念

  预设d:“无人能比”,对父亲的崇敬

  师:父亲无人能比的仅仅是他的手艺吗?

  (还有父亲的人格,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的兢兢业业、勤勤恳恳)

  师结:正因为林肯的这些人格魅力深深地打动了他们,震撼着他们,使得他们由一开始的羞辱、嘲笑变为赞叹的掌声。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林肯的第二次演讲。

  B、第二次演讲

  1、了解历史背景,出示相关资料。

  2、这正如林肯在一次演讲中强调的那样,出示:

  “一个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不希望这个房子塌下去”,“我所希望的是它结束分裂,它应该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3、师提问:

  (1)“裂开的房子”指的是什么?

  (2)“房子塌下去”指的是什么?

  (3)“完整的整体”指的是什么?

  4、这位总统又是如何做的?

  5、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林肯?

  仁爱(板书:仁爱)

  6、最后谁能来评价一下这位鞋匠的儿子?

  是呀,正因为林肯有着这些优秀的人格魅力(板书:人格魅力),难怪文章会这样评价他(引读)——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总统之一。

  7、文章共写了两次演讲,第一次详写,第二次略写,这种手法叫做详略得当(板书:详略得当)

  三)作业布置

  六、说板书设计

  21、鞋匠的儿子

  最有作为的总统之一

  人格魅力

  宽容大度

  不卑不亢仁爱

  平等待人

语文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论语选读》是继必修模块之后,“文化论著”系列选修课的一种,安排在高二上学期。本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培养正确解读和批判继承文化的能力。全书共十五课,大体分为政治、修身、学习与教育、哲学四个方面,每个方面又有不同专题。但具体到每则材料的话,则并不排除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解读。《沂水春风》虽然是课本中第十三课(学习与教育),但主要描述的是孔子与其弟子讨论志向的情景,是全书中集中阐述志向的文章,也是唯一一篇结构首尾完整,形象较为鲜明的文章,不同于其它语录那般篇幅短小。在上过《为政以德》和《克己复礼》之后,学生对孔子的政治理想已经有所了解,所以我将《沂水春风》提上来先上,使得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目标和终极理想。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新课标中对《论语选读》的具体学习要求是正确理解课文,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提高个人精神品格,体会并把握阅读文化论著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培养文言语感,提高文言阅读能力。据此,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常用的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积累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文言特殊句式;通过朗读,培养语感,背诵文中重点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梳理课文内容,了解四子的志向,理解孔子的评价;通过小组讨论与比较阅读,探究孔子“与点”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孔子的教学风格及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虽然《论语选读》的每一篇都有注释和全文翻译,但针对我们学生的实际文言文阅读水平和历史文化积淀,我还是将以往文言文中的字词教学作为了重点之一,要求学生掌握“居”、“如”、“方”、“作”、“撰”、“伤”、“与”等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特殊句式。而探究孔子“与点”的原因,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则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和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也提到《论语选读》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学习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所以,我尝试运用自主预习、课堂诵读、小组探究、比较阅读等教学方法,力求引导学生从三子之志入手,明确他们的共同点,然后描绘沂水春风图,概括曾皙的志向,并从孔子的点评中,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希望学生能本着探究的精神,从文字中发现文本的深层涵义,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层层深入地将课堂的和谐、三子的神态、曾点的洒脱、孔子的感叹发掘出来。

  我授课的班级一个是文科班,一个是理科班,文言基础相对薄弱,成绩都很一般,但学习态度都尚可,根据这个现状,我在《论语》教学过程中加强了学法的指导,力求教法与学法统一,尤其强调课前预习。明确规定上课前必须自学全文,整理生字新词与重点文言现象到手册上,以提高文本熟悉程度。课堂教学中,通过反复诵读感悟,提高把握文本的能力,积极鼓励学生自读、自疑、自解,体会沂水春风的意境,在阅读过程中,继续巩固文言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自主探究,教师及时点拨、启发、评价,把问题引向深处,突破重难点。

  四、教学过程

  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我选择的是一句耳熟能详的孔子名言——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予以导入,由此激发学生兴趣,并形成明确指向——各言其志,顺利进入文本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位弟子关于“志”的讨论。

  2、整体感知(初读文本,理清思路)

  用朗读课文和填写空格的形式完成对文本的熟悉,并且同时注意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来排除阅读障碍,梳理文言字词与文言特殊现象。预习到位的话,学生很容易理清问志,述志,评志这条思路,然后为下面的探究环节做铺垫。

  3、深入研读(再读文本,了解志向)

  要求学生用课文原句完成表格,比较三子之志与曾点之志,进而关注曾点的志向。主要学习方法是从文本中寻找信息,对于学生来说,这个环节可以通过阅读自主完成,难度不大。但是文中有一些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特殊句式必须要给学生讲清楚,并且积累起来。

  同时注意指导学生朗读,子路的直率与勇武要用较高的语调较快的语速读出来,而冉有和公西华的回答则要读出谦逊的味道,进而关注曾皙,用轻松缓慢的语气读出欢快愉悦的心情,想象并概括“沂水春风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文本理解能力。这一环节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评价他人的看法,在互动中进步,在切磋中成长。

  4、探究学习(三探)

  这是课堂的重点环节,计划用时15-20分钟。基于学生的文史知识现状,在探究过程中,适当引入他人的评论,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联系前面所学过的三篇课文,帮助学生理解孔子“与点”的原因。课堂组织形式是小组探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调控,确定讨论问题,确定讨论时间,确定讨论形式,防止学生浑水摸鱼,尤其是理科班,一到讨论阶段就会失去控制,导致很多问题浮于形式而没有深入追究其内涵。

  这探讨过程分为三步,第一步,借助前面完成的表格以及学过的课文,学生应该能够理解这三子的志向“足食、足兵、民信之”与儒家的入世思想“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是一致的。

  其中较难较难突破的是第二步,孔子“与点”说明了什么,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心。可以抓住学生存疑心理,适当引入课外相关材料启发学生思考,也可提示学生回顾前面所学课文,在师生互动中,共同达成教学目标,明白曾皙所描绘的沂水春风图正好体现了孔子礼乐治国的理想境界。(预设:春秋乱世背景,孔子治国之道,孔子政治理想,沂水春风图)引入材料:杨树达《论语疏证》,《朱子语类》

  而第三步则是培养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期望学生能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通过展示周国平《孔子的洒脱》,于丹《论语心得》等现代名家的解读,帮助学生感受论语精神对现代人的积极作用。

  5、链接:《知其不可而为之》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希望学生能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在深入理解本文的基础上,结合个人原有知识储备,对文本进行解读,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完成知识的迁移和整合。这也是近年来高考考察《论语》的基本方向,在掌握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能深入理解其文化内涵。通过比较阅读,使学生体会荷蓧丈人身处乱世,独善其身的人生选择和孔子积极入世,匡扶社稷的人生理想。

  6、作业:背诵曾点的志向,并谈谈你的志向(150字左右)

  回归文言文教学的本真,积累文言文化常识,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积极意义,并为我所用。

  五、教学反思

  整堂课的设计紧紧围绕新课标要求,注重运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疑点和难点,注重师生互动,鼓励学生与他人交流切磋,共同提高。比较贴合本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关注学生个体成长与个性发展,教学过程清晰流畅,表格设计简洁明了,注重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但基于学生的文史知识储备,课外拓

  展还做得不够主要还只是立足于文本,课外资料引入太少,很有可能使得学生在分析概括时拘泥于文本,而无法根据历史背景和时代特点将自己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的高度。这是本次教学设计中忽略的地方,今后需改进。

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烟台的海》是六年制苏教版小语课本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幅海景图:生动地描写了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文中字里行间虽无直抒胸臆,但情溢言表,激发我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为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而努力的美好感情。

  本文处于本册书的第二单元,而本单元的课文都侧重于写景,写作特点也大致相同,都采用优美准确、具体可感的语言来描绘,为读者展示一幅幅立体的画面,创设一种种各具特色的意境,从而打动读者,感染读者。本文层次清楚、条理明确、重点突出,采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优美、情景交融。因此,教学时,在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同时感悟课文中一些关键词语的意思,感受烟台的海绮丽壮观,烟台的人勤劳、能干,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据此,我确定了以下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练习口述介绍某一季节烟台的海。能联系课文理解文中打比方的句子的意思,并能模仿造句。。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语言材料,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奇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这样确定教学要求,符合本课特点,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景观这部分,因为这部分既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海景赞美之情,又突出了课文的中心;因此,我把在感情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借海景抒发自己的喜悦心情,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因为孩子们认识事物的特点是直观、形象的,而要在语言文字中准确把握所蕴含的情感世界,这对孩子来说有困难。因此,我把理解作者是如何谴词造句,在行文中抒发自己的情感的,作为本篇课文要解决的难点。

  二、说教法:

  《烟台的海》是一篇讲读课文,应该以讲读为主,凭借讲读训练学生的阅读基本功。因此,在讲读中,我准备采用感情朗读法来教学本课。

  为什么呢?因为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情溢言表,在流畅,动人的景物描写中寄予情思,而这种情思,正是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但这种情,文中并没有直露地抒发,全部寄于字里行间,那么,要抓住这种情,只有读,通过学生感情朗读,让他们在自己的朗读中去领会,会胜过老师重三叠四地讲解,同时还起到了训练朗读能力的作用。

  另外,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准备改变以往的平铺直叙,采用变序教学法,在学生理清了文章层次后,抓住文中描写最美的两段来讲,使学生兴趣高涨。不仅如此,教学过程中,我还铺之以生动、极富感染的语言表述,紧扣重点词、句细嚼慢咽,让学生在紧张、极富感染的课堂气氛中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三、说学法:

  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和我的教法,以及对六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我教学生用读思议读的方法学习本课,仔细品味重点段、句、词,体会文中的情感。这种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依据课文内容和要求,我准备用两课时教学全文。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学字词;

  再读课文,理清层次,熟悉内容。

  这里我主要说一下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步:运用录象,导入新课。

  根据大纲对阅读教学的要求:从整体入手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规律,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请观看录象,出现怎样的景象?

  从学生的回答中我总结出:大海是优美的,是汹涌的,是变化多端的,你看过海吗?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今天我们就来一同观赏烟台的海的别样景象。这样的设计,不但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内容,且明确了学习任务。

  第二步:问题引入,抓住要点。

  要让学生准确地把握文章里的思想感情,必须先抓住文章的重点。所以,接下来一步我是这样设计的:上节课大家已初读课文,了解了课文大意,那么谁能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一下课文内容?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按时间来分,文章可以分为几段?在四季部分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季节内容?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趋向选择出相应的部分,而这部分之所以美,就是因为作者在文中深入了自己的情感,是文章的重点,所以这样以来,我用学生对文章的感性认识抓住了文章要点!

  第三步:精讲细读,体会情感

  这一环节,是教学重点,我准备用感情朗读法,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情感。既然大家对四季美景感兴趣,我们就去看看四季的海各是什么样的?我指导学生用读思议读的方法学习:1、指名读了解内容;2、思:这一段写出了海怎么样?文中哪一句话突出海的特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海景的?3、议:根据上面问题,学生展开讨论,解决问题。4、读:哪些地方是作者看见的,谁来读一下,看能不能读出海的那种气势!这样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读后我指导总结,在读中怎样才能把海的凝重表现出来?哪些字应重读!而后再读,要求读出海的特点,以此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并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写作特点。在此,我不忘强调:文中为什么要强调巨浪?通过学生的回答,我即时总结:可见作者在描写中注意处处抓特点。教学这一部分,我依然让学生朗读并要从中体会出:冬天的海凝重,春天的海轻盈,夏日的海浪漫,秋天的海忙碌。指导朗读技巧,要读出文章的特色,而后指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你在写作上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从而把学与用结合起来。

  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我还让学生动手勾画出文中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借以复习旧知。最后总结:这一部分作者都用了些什么手法?你有什么收获?从而达到学以致用。最后再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根据上下文,学生自然明白:为了表达喜悦之情。这样,老师讲述不多,学生已从反复朗读中体会出了文中的情感!

  以这样的方法教学,充分体现了朗读教学的优越性,不但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也发展了学生思维能力。

  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这一部分也是文章的重点,直接揭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但这一部分内容浅显,情感易体会,所以我只需抓住中心句烟台的海,是一幅画,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是一座壮丽的舞台。引导学生来理解画、背景、舞台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是说什么意思?为什么?到此我再总结:此时此刻,作者看着烟台的海不同的景象,激发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为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而努力的美好感情。

  这一环节,使学生充分理解了文章的情感,并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展了能力,完成了教学重点。

  第四步:感情朗读,整体回顾。

  让我们带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再来朗读一次全文!此时此刻,学生已完全掌握本文的朗读技巧,领会了文章的思想感情,相信学生一定能读出最好的水平!在朗读过程中,试着背诵四季部分。因为,教学中已反复朗读,所以背的任务也不难解决。

  第步:读写结合,提高能力。

  根据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原则,我指导学生学习本课借景抒情的写法,以《南京的》为题,写一篇小作文,学以致用,以提高写作能力。

  到此全文结束。

  最后,说说我的板书设计:

  20、烟台的海(借景抒情)

  冬:凝重

  不畏寒风巨浪

  春:轻盈

  播下希望和新苗

  夏:浪漫

  如痴如醉

  秋:高远

  充实与忙碌

语文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充分的分析,才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所以我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詹天佑》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0课的文章,本篇文章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京张铁路。詹天佑的爱国精神贯穿全文。在介绍修筑京张铁路面临的阻力和困难时,着重讲了詹天佑面对帝国主义者的狂妄自大和对中国人民的极端藐视,为维护祖国的尊严而勇敢受命。在讲修路过程时,着重强调,爱国主义精神是他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动力;创造性地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是他爱国精神与科学态度、创造才能相结合的产物。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说明了他杰出的成就,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者的威风。通过本篇文章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报国的思想感情。

  二、说学情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合理的把握好学情也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节课我所面对的学生具有以下特点:六年级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了一定收集资料的能力和理解能力。但是对文章更深层的体会还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一)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书写“蔑”“勘”“攀”等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摘录喜欢的词句。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会文中对詹天佑人物的刻画,学会人物描写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受詹天佑修建铁路的事迹,培养热爱祖国、立志报国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的确定,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设置为:

  教学重点:感悟描写詹天佑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

  教学难点: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

  五、说教学方法

  通过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对于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创设法,小组讨论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将重点谈谈我的教学过程,我将分为以下五个环节来进行:

  (一)情境导入

  首先是我的导入环节,我将会采用多媒体导入的方法,在大屏幕上展示出青龙桥车站詹天佑的铜像,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图片中的人物是谁呢?为什么他的铜像会矗立在这座车站中呢?那今天就让老师一起来带领同学们走进这位伟人,詹天佑。(板书题目)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的方法更加直观的让学生对詹天佑有了初步认识,同时通过设置疑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且顺利的引入本节课题。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赏析文章的前提,通过初读,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

  课程开始之前,我会让学生先初读一遍课文,并且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阅读完之后,我会对学生进行提问,并且师生共同总结出,本文主要写了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的过程,期间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詹天佑是如何克服的。之后会对个别易错生字词进行讲解。

  (设计意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抓住关键词句,提高语言概括的能力。生字词也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部分,指导学生正确的生字读音,以及正确的认识生字的意思,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感情。

  (三)深入研读

  研读是解决重难点的重要环节,我将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以培养学生的自读、自悟能力。在交流评价中变单向为多向,让学生都动起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

  首先我会引导学生画出描写詹天佑的语句,并说说这样的描写可以反映出詹天佑怎样的人物特征,我将结合学生的见解与讲解,进行适时点拨。比如詹天佑的语言描写,:“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这一句话是詹天佑的语言描写,表现了詹天佑对工程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接下来继续抛出问题,詹天佑在修建铁路时,遇到了哪些问题呢?詹天佑又是怎样克服的呢?此环节我会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通过小组的回答,我会进行适时点拨评价,并重点讲解:

  一、心理困难,即外国人对我国修建京张铁路蔑视与嘲笑。

  二、地理环境之难,即修建人字形铁路的过程,并且会让小组进行勾画人字形铁路的形状与运行轨迹。通过重点讲解这两部分,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感受詹天佑在面对挑战时不猥琐,不惧怕的精神。在面对外国人嘲笑的时候,詹天佑为了国家的荣誉不放弃的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修建人字形铁路的这种创新精神。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把握课文主旨,提高学生品析鉴赏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四)拓展延伸

  为了实现语文学习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开拓更广阔的空间,我设置了拓展延伸的环节,此环节我会通过多媒体播放邓稼先,钱学森等我国伟大的科学家,在我国的发展中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伟人的事迹视频,通过这些视频,再次让学生感受这些科学家立志为国的精神,并适时让学生谈一下自己的感想,主要是为了再次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五)小结作业

  语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终结点,而是引导学生从这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构建起大语文学习观。所以我在课堂小结时,我会让学生来谈一谈学习完本节课之后的感受,并且我会再次总结詹天佑精神。最后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课后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摘抄语句,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并且积累好的词句,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语文》说课稿11-09

语文春酒说课稿03-16

语文《赵州桥》说课稿07-14

语文《荷花》说课稿03-12

语文说课稿03-25

语文优质说课稿11-03

语文优秀说课稿11-05

语文说课稿11-06

经典语文说课稿12-01

语文蜡烛说课稿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