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化学说课稿

化学说课稿

时间:2022-02-02 08:24:2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化学说课稿集锦六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说课稿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化学说课稿集锦六篇

化学说课稿 篇1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地位分析:

  本说课内容是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五章第二节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全新的知识,这

  节课通过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学习,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作综合归纳和提升,为以后继续学习化学平衡的学习提供知识和方法的铺垫。本节内容以生活现象为背景,学习化学反应速率,使知识与背景相辅相成,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强化了知识的应用。

  2、教材处理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二期课改的化学学科提出,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在化学学科中以实验探究为突破口,

  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习惯、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注重科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统一。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注重促进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协调发展。我在处理这一节教材时本着两个指导思想:第一是注意线索清晰使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探索活动更条理化、系统化;第二要符合研究性学力的培养要求,注意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具体的处理方法是:以生活常识及图片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并以此为核心构建整个课堂教学的大背景。意在突出知识源于生活,又可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了体现这种意图,也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将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探讨、对具体题目作总结性回顾,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

  3、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的分析,同时这也是本节的难点所在。化学

  反应速率是典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内容比较抽象,但又是学习化学平衡的基础,因此是本节的重点,但对学生来说抽象的知识在认知和理解上都存在着困难,故它也是本节的教学难点所在。

  4、教学目标的确立

  在上述的总体分析和二期课改思想的指导下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认知性学习目标]:(1)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及其原因

  [技能性学习目标]:(1)学会控制某一变量进行对比实验

  (2)培养学生实验技能,观察、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性学习目标]:(1)通过小组讨论、小组实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协作精神

  (2)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二、教学方法分析:

  1、总体的教学构想及构想依据

  总的教学构想是:第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序幕,培养学生研究性学力为暗线,

  充分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通过提问、思考、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研究性学力的培养。第二,以探索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为明线,将探索分为三个阶段,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从而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轻松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

  2、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及分析

  教学导入设计:利用日常生活的实例,让学生首先深切体会到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从

  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安排也恰如其分的符合二期课改的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环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针对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的现象,让学生通过一个个实验的探究,大胆得出结论,教师再加以点评,让教师的认知结构迅速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在整个过程中充分信任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学生大胆实验,同时强调团队精神。

  教学结束设计:利用一道综合讨论题,让学生充分应用现学知识进行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对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巩固,教育学生学以致用。

  三、教学对象分析:

  1、通过初中和高一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反应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节内容是典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运用多媒体、实验等来强化学生的理解合乎掌握。

  2、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一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巩固训练

  本节课的巩固训练采用两种方式,一是传统的短期作业选用课本及习题册上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习题布置给学生完成。二是让学生做一项长期工作,即平时留意以下生活中那些现象与化学反应速率有关,如发现做好相应的记录,应该说学生乐于这种全新的自主学习活动。

化学说课稿 篇2

  知识目标: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初步学会判断化合反应的方法;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及其反应的判断和氧气的用途。

  能力目标:

  通过对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及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通过判断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及对氧气化学性质的归纳,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氧气的制法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反应原理;

  了解工业上从空气中提取氧气的基本原理;

  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

  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及实验、分析、总结、理解运用的学习方法。

  教学建议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本节教材分为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三部分。

  这三部分应以氧气的性质为中心,因为物质的用途主要决定于该物质的性质。

  氧气物理性质教学建议

  关于物理性质的教学,教给学生一个认识物理性质的顺序,以便在以后学习其它物质的物理性质时,即观察的全面,又起到了对照的作用。使记忆更牢。

  物质的物理性质,其观察和描述的顺序与人的感觉器官所接受的信息量有关,最突出的是颜色,其次是形状,再是嗅觉、味觉,这样自然的形成一个描述物理性质的习惯顺序。

  关于溶解性,由于学生尚不了解溶解过程的实质,对这些基本上不跟水起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溶解,只能先认为是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关氧气微溶于水的事实,可列举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帮助理解。如许多水中生物呼吸靠的就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或者让学生想想办法,做个家庭实验,如:用封闭和敞口的容器做水中养鱼的效果对比。

  氧气等气体的沸点和熔点都很低,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遇到的,是很难想象到的低温,教师应争取使学生看到液态空气、液氧、液氮做为改进教学的设想。或者至少也应争取看到录像片(液氧、液氮一般制氧厂都有生产,液氮在一般大医院用于冷冻疗法。)

  在气体密度教学上,注意①怎样测定气体密度?它与固体和液体有什么不同?②不同密度的气体为什么是混合均匀而不分层?

  氧气化学性质

  关于化学性质,必须通过观察实验来完成。

  为排除氮气的干扰,做在纯氧和在空气中的对比实验,以此说明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主要是和氧气反应。

  在观察实验时,引导学生想到,在没有点燃前,这些物质不和氧气发生反应;点燃后,再观察能否持续燃烧,及燃烧现象;继而观察在纯氧中的燃烧现象,最后是对生成物的检验。

  在演示中最好把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与实际反应有机结合起来,为学习化学反应方程式打点基础。也可把有关的元素符号、化学式注在下面,超前记忆,分散教学难点。

  为便于总结分析,将对比实验表格化。从不同角度得出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概念。

  在总结氧化反应的定义时,应注意:

  ①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并没有说是氧气。这里告诉学生,以后还会学到不是直接与氧气起化学反应的氧化反应。

  ②演示实验反应剧烈,应向学生指出,定义中并没有包含,可列举铁锈生成的例子。这样使学生学会准确的掌握概念内涵。培养提高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于氧气的用途

  有关物质用途的教学应该在突出其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本节教材把氧气的用途安排在氧气性质之后,也正是体现用途取决于性质的逻辑规律。理论联系实际是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化学教学要尽量做到学以致用,尤其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初中阶段,更应倍加重视基础学习与生产、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本

  例如,为什么氧炔焰既能用于焊接又能用于切割金属?焊接与切割两者有什么本质不同?(教学时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看到实物或实际操作表演,可能的话,在课外活动时让学生亲自操作一下更好。)

  氧这一章有丰富的联系实际的内容,教师应鼓励学生把学习到的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考虑并提出问题。只有肯于和善于提出问题,才能开阔思路。教师可以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作适当的讲解或推荐课外阅读参考资料,或课外组织“氧”的专题报告会??

  总之,这种既不超越大纲,又不超越学生接受能力的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所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实验演示建议

  1.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最好选用长条片状的木炭。可以先用镊子或坩埚夹住木炭,加热到发红,再放到燃烧匙里。红热的木炭应该由上而下慢慢地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如果一开始就伸到瓶底,木炭燃烧所生成的二氧化碳会把瓶中部和上部的氧气排出,木炭就不能顺利燃烧。鉴定二氧化碳用的澄清石灰水,要用新制的和浓度较大的。因为放置久了的石灰水,会因其中的氢氧化钙已跟空气里的二氧化碳起反应而失效。浓度小的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开始时显浑浊,不久便又会因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而变得澄清。

  2.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所用的燃烧匙内务必垫一层石棉绒(或石棉布),因为高温时疏可以跟铜、铁等金属直接化合生成硫化物,如果不设法使硫跟金属匙隔离,燃烧匙用不了几次就会被腐蚀坏了。另外,硫的用量不宜过多,如果氧气的体积是250毫升,则硫黄的用量以不超过0.5克为宜。从瓶里取出的燃烧匙,如果仍有燃着的硫,可以把匙随手浸入事先准备好的水中使之熄灭,以免二氧化硫弥散。燃烧匙内剩余的硫黄能很容易地随所铺垫的石棉

  一起抠掉,若抠不掉也可把它放在通风处,让硫黄燃烧完。

  3.铁丝在氧中燃烧的实验,最好选用拧在一起的一束细铁丝。从铁窗纱上拆下的铁丝(用砂纸打去漆和锈)比较好用。如用一根细铁丝,最好把它绕成螺旋状。无论是一束还是螺旋都是为了提高铁丝局部的温度,以利于铁丝在氧中“持续”燃烧。为了使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燃烧时伴随的放热现象,不要等待铁丝燃尽,就可以把铁丝从氧气瓶中取出,向学生展示铁丝端处倒挂着的红热的熔融小铁珠,这能十分形象地说明铁在氧气中燃烧会放出光和热。

  点燃铁丝的最简便方法,是用一段火柴杆引燃。在将铁丝伸入氧气瓶中之前,光点燃系在铁丝端上的火柴杆,待火柴即将燃尽时再将铁丝伸入氧气瓶中,以免木杆太长而消耗过多的氧气。

  为了防止铁燃烧时较大块的熔渣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除集气瓶中预留些水或铺些细沙外,还应注意切勿使燃着的铁丝靠近或接触瓶壁。(本实验是讲述氧炔焰进行气割的最好根据。)

  4.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与已做过的几种金属和非金属单质在氧中燃烧的区别,在于它不属于化合反应类型。为此,必须突出它反应后有两种生成物。

  演示实验的总结分析

  为了便于对系列演示实验的总结分析,除去并列它们的反应文字表达式之外。还可以将以上实验的可比部分表格化,这种表格化了的描述,将会对学生增长抽象概括能力提供方便。

  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比较

  反应物

  发生反应的条件

  反应现象

  生成物

  在空气中

  在氧气中

  木炭跟氧气

  点燃

  持续红热,无烟、无焰。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无色气体。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

  碳黄跟氧气

  点燃

  持续燃烧放热,有隐约可见的淡蓝色火焰,无烟。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二氧化硫

  红磷跟氧气

  点燃

  黄白色火焰,伴随放热和大量白烟。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白烟,白烟易溶于水。

  五氧化二磷

  铁跟氧气

  点燃

  灼成红热,离火后变冷。

  用木条引燃后,能持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将铁丝熔成小球,生成黑色固体。 四氧化三铁

  蜡烛(主要是石蜡跟氧气)

  点燃

  黄白色光亮火焰,火焰分层,放出热量,稍有黑烟。

  火焰十分明亮,分层,放出热量,瓶壁有雾珠,还有无色气体生成,能使石灰水变白色浑浊。 水和二氧化碳

  对比表列碳、硫、磷、铁跟氧气起反应的情况,可以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例如:

  (1)未点燃的物质放在纯氧气中,一般并不发生燃烧现象;

  (2)物质在燃烧时有的有火焰、有的无火焰、有的冒烟、有的不冒烟,烟和焰色却各有不同;

  (3)在空气中原来不能燃烧(或不能持续燃烧)的物质,在纯氧气中却能燃烧起来,且燃烧得十分剧烈;

  (4)前四个实验都是某物质跟氧气相互起化学反应,产生了一种新物质。

  以上的综合、归纳不仅能为以后学习燃烧与灭火储备感性材料,而且便于从不同角度得出化合反应、氧化反应二个基本概念。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材分析

  教材安排了三个演示实验,借以说明氯酸钾分解产生氧气,而二氧化锰加热不能产生氧

化学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以实验设计为载体、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认识酶,包括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酶的本质以及酶的3个特性。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建立酶的概念、知道酶的特征,并能初步用酶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在探究中学习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体会设计对照实验的原则,学习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本章的学习即帮助学生建立“生物学实验设计原则”的思想,又为后面学习新陈代谢打好基础,尤其是〈第三节呼吸作用〉、〈第四节光合作用〉的学习,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方法上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说出酶的化学本质。

  ②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的原因。

  ③解释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对于生命活动的意义。

  ④设计“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实验方案和步骤,撰写实验探究性活动的实验报告,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

  2).技能目标:学会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3).情感目标:①评价自己的方案和别组同学的方案,②参与交流,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维护或修改自己的方案和意见。

  2、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1)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2)通过实验探究酶的高效性

  (3)酶的高效性

  2)、教学难点

  (1)酶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探究性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活动具有相当的难度,首先,需要学生自己决定和判断的因素很多,如:设计探究的方向,设计实验的步骤,选择实验的材料,如何控制变量,如何检验结果……等等,无疑,这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这应该成为本节教学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学习酶的特性,不能只局限于了解的层次,应该通过分析和引导,将学生的知识上升到理解的层次,才能达到理解生命活动中物质的变化所伴随着的能量转换,领悟细胞的代谢活动是细胞进行其他生命活动的基础的水准,达到课标的要求。这需要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因此,这也是本节教材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二说学生

  本节授课对象为高一的学生:

  1)他们对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了解很少,但对无机化学反应却接触较多,对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2)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但缺乏探究经验,习惯演绎式教学模式。

  三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上述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本节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1)启发式教学法——以设问和疑问层层引导,激发学生动机,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逐步从常识走向科学,将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实验探究教学法——从反应物、反应条件、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现象记录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等方面,引导学生理解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操作并尝试改良实验设计,从具体到抽象、从实践到理论来深化科学探究思想,培养学生的小组协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直观教学法——教材中活化能概念的文字叙述很抽象,虽然加入了卡通式插图和图解,但仍然是平面的、静止的,很难实现知识迁移。而Flash动画是立体的、直观的、动静结合的,并且能够展示不同条件下的反应情况,突出重点,易化难点

  学习方法指导:

  1)、跟随老师的问题,积极思考,将原有的知识应用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完成知识的迁移。

  3)、结合书本的文字叙述、图片和老师展示的动画,提高分析、归纳能力。

  四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酶在细胞中的作用和酶的本质

  第二课时 高中生物学实验设计

  第三课时 酶的特性

  设计理念

  实验是学习生物的手段和基础,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造能力的载体。新课程倡导: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不能在让教学脱离学生的内心感受,必须让学生追求过程的体验。并且每年高考都有对生物学实验的考查,而且比例越来越重,而学生的失分比例大,主要在于他们没有完整的生物实验设计模式,考虑问题欠缺,本节安排在第二课时完整讲述高中生物学实验设计,是以学生在第一课时和前面探究实验接触的前提下,完整体验生物实验设计模式,为后面学习探究实验打下基础,也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一开始就打好基础。

  五说教学过程:

  1) 教学流程图

  第一课时

  联系生活,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细胞代谢→问题探究,酶在代谢中的作用,掌握科学实验方法→酶的本质,运用方法,自主归纳获取新知→小结练习,突出重点易化难点

  第二课时

  情景导入新课→实验设计的类型→实验方案的内容→实验设计的一般程序→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原则→设计实验方案的一般思路→实验设计的常用方法→练习巩固。

  第三课时

  复习导入→酶的高效性→酶的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温和→练习巩固

  六教学评价

  实验记录和评价表、课堂小结和练习、课后实验设计。

化学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行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课题一爱护水资源。现在我就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谈一谈我对本节课的处理。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内容属于新课标中的一级主题:化学与社会发展部分,它主要介绍了水资源概况和水资源保护两部分内容。

  水资源概况,一方面从储量上说明水的丰富,另一方面从可直接利用的淡水量及淡水分布不均上说明能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的短缺。

  水资源保护则是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两方面谈的。本部分内容既侧重要珍惜水、爱护水、增强节水意识等情感态度价值观内容,又渗透了学科知识,如污水处理等。为以后学习水的净化、水的组成打下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可以说对水再熟悉不过了,知道生活中及农业生产中水的用途,但对于工业生产及实验室中谁的用途还了解不多,他们对水资源的认识不那么全面,对水资源的缺乏和水的污染缺乏感性认识,同时对水资源总量丰富和可用淡水资源的缺乏这一辩证关系会存在一定的困惑。

  依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及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设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

  (2)初步认识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知道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图片、表格等活动,通过分析、讨论交流,初步学习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提炼和归纳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树立保护水资源,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2)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知道人是自然的组成部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爱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及措施。

  难点:1、辩证的认识世界水资源的丰富和可利用淡水资源的缺乏。

  2、树立(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要从我做起,持之以恒的观念,并付之于行动。

  三、教法分析

  1、情境教学法:本部分内容偏向化学与社会发展,所以我充分运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展示与本内容有关的水的图片,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2、探究教学法:一图中和数据为导向,指导学生,观察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四、学法分析

  1、自主学习:对于课本上有的或者是学生自己能轻松查阅到的,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师友互助等方式自主学习。

  2、小组讨论交流学习。对于家庭节水方法和防止水污染方法,可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分析归纳。

  在上课前一天,我给学生布置作业。

  (1)调查家中每月的用水量、水费。

  (2)家中的哪些活动用到水,结合生活经验你能想出哪些节约用水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首先创设情境

  (展示):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的照片——蔚蓝色的美丽星球。以及波澜壮阔的大海和美丽、清澈的潺潺小溪,让学生感受到水给我们带来的身心和精神享受,再出示两张水污染的图片,立刻又给我们带来了心灵的震撼和视觉冲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爱护水资源

  接下来播放南水北调的视频和图片,引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继续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南水北调呢?顺理成章进入第一次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来了解第一个大问题人类所拥有的`水资源)

  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由于学生自主学习目标的指向性不是十分明确,于是我把本部分内容设置成问题,让学生结合问题来自主学习。问题如下:

  (1)为什么说地球水资源既丰富又短缺呢?

  (2)我国水资源状况怎样?

  (3)我国人均水量及存在的问题?

  几分钟后,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第一次展示。展示后,多数学生已了解,但他们的认识还不深入,于是我在播放一些统计数据和一些图片,使学生认识到淡水资源分布不均匀且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最终真正认识到地球上总水量很大,但可供使用的淡水面临严峻形势,明白水危机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从而产生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接下来,我展示一幅漫画——捕鱼者的困惑(一位白发老翁坐在江边钓鱼,结果令他惊讶的是钓上来的都是鱼骨)

  引出问题:通过此幅漫画你联想到了什么?让学生经过短暂的交流后,归纳总结得出人类的活动正在使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体受到严重的污染后使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的结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第二个大问题——爱护水资源

  那么我们如何来爱护水资源呢?学生进行第二次讨论,基于前面的认识,学生很快会得出结论,既要节约用水又要防止水体污染。

  (1)节约用水部分,课前准备的作业派上了用场,此时学生进行第二次展示,分组汇报课前准备的内容:

  A学生调查家中每月的用水及水费

  B家中哪些活动用水,哪些措施可以减少用水量

  学生会说出很多,每组由一名学生在黑板上记录再用PPT展示总结节约用水常用的方法。

  生活中:1、使用节水型器具

  2、以淋浴代替盆浴

  3、一水多用如(洗菜)淘米水浇花,洗衣水拖地

  4、及时修理坏了的水龙头,防止自来水人为流失

  5、集多衣物一起用洗衣机洗,少量则用手洗

  6、洗漱时用器皿盛水,不使用长流水等

  7、用水桶盛水洗车,不用高压水枪冲洗等等

  以上主要是对节约用水的定性认识,再补充一个定量计算活动:算一算,如果一只坏了的水龙头每秒钟漏一滴水,假设平均每20滴水为1ml,试计算这只坏了的水龙头,一昼夜漏水的体积。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使学生认识到节水需从我做起,从微不足道的小事做起。

  上述只是家庭生活中节水的方法。而工农业生产中节水方法,学生可能不太熟悉,这时候,可以通过展示图来使学生认识农业和工业上的节水方法。

  农业上,以喷灌,滴灌代替大水漫灌。

  工业上,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讲解,如果全国工业用水均重复利用率从20%提高到40%,每天可节水1.3×107t。

  出示“国家节水标志”图,引导学生先思考,概括出“国家节水标志”图的含义,让学生初步体验到节约用水的重大意义。

  (2)防止水污染

  水体污染部分,教材资源较多,此时安排学生进行第二次自主学习,并与小组成员交流。找一找:水体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接下来补充图片,认识水体污染的危害。

  为了加强学生对防治水体污染措施的认识,我补充一个小组活动:假如我是环保局局长,我会去如何防治水体污染?每组进行第三次展示。畅谈防治水污染的措施。

  最后在节水警示语和倡议中结束本节课。

  从现在起如果我们每个人不注意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人类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已的眼泪。为了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请珍惜每一滴水。

化学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初中教材中介绍过制取O2时要加MnO2加快速率;高中教材中也介绍过制HCl时,浓H2SO4和固体NaCl要在强热500—600°C时才能大大加快反应产生HCl的速率,而本课题内容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从而利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生产实际中的具体问题,学生通过本节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容联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2.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与分析,认识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从而得出结论的能力,给学生留下“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础”的深刻印象。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中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分析判断能力和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教学重点:

  浓度、温度、压强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二、说学情

  高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通过改变一些化学反应的条件可以加快或减缓反映的速率。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并且采取实验手段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说教法:

  针对本节内容的特点,我准备采取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的'方法进行教学,具体如下:

  1.利用实验的手段,对比的方法,使学生认识浓度、温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从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出发,解决生活、生产实际中的具体问题。

  四、说学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实验来学习,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最具有说服力。教学时,我注意及时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同时利用这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活跃学生思维,学会或增强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时,使学生认识浓度、温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引导学生寻找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掌握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提高识记的效果。

  五、说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新课:

  (1)、化学反应的表达方式和有关计算等;

  (2)、化学反应对工业生产和生活实际的影响。

  2.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反应物的性质

  对于同一反应物,外界条件不同,反应速率亦不同

  3.(1)、演示实验:

  a 1.5l0.1l/LNa2S2O3

  1.5l0.1l/L H2SO4

  b 0.75l0.1l/L Na2S2O3

  0.75l H2 O

  1.5l0.1l/L H2SO4

  设置问题情景:哪组反应速率快,从哪方面能看出?

  进行讨论分析后得出结论:a先出现沉淀,b后出现沉淀,可见在其他条件不变下,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

  (2)、演示实验:

  a 1.5l0.1l/LNa2S2O3 b 1.5l0.1l/LNa2S2O3

  1.5l0.1l/L H2SO4 1.5l0.1l/L H2SO4

  水浴加热后混合反应 不加热混合反应

  经讨论分析后得出结论:a先出现沉淀,b后出现沉淀,可见在其他条件不变下,混合物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并且我还会讲到当温度升高10°C ,反应速率通常增大到原来的2~4倍,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以便在以后的实验课中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

  (3)、根据PV=nRT,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气体的体积与所受到的压强成反比,即与浓度成正比。

  得出结论:对于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强压强,反应速率加快;

  对于固体、液体或溶液反应,压强改变,反应速率不变。

  (4)、演示实验:

  a.5l 3%H2O2,加少量MnO2 b. 5l 3%H2O2,不加MnO2

  得出结论:a产生大量气泡,b产生少量气泡。可见适当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

  问题:除以上四点外,还有哪些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也有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后,老师总结:光、超声波、激光、放射线、电磁波、反应物颗粒大小、扩散速率等对反应速率的理解。

  4.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利用改变反应速率解决具体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从而加深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解

  5.课后作业:

  六、说板书

  1.主板书: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副板书:演示实验内容及反应现象。简略其他因素。

化学说课稿 篇6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大家早上好,我叫程志平,来自浙江省台州中学,我说课的主题是《酚的性质和应用》,选自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专题4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我将从思考、实践、反思三方面完成说课。

  一、我的思考

  环绕着本课题,我从以下5个方面作了分析与思考

  1.教学价值

  ①学科知识的建构价值

  《有机化学基础》介绍了常见几类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并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酚》作为重要的一类有机物,它的出现可以完善有机物知识体系,丰富学生对有机物的认识。

  ②学科方法的发展价值

  酚继醇之后出现,同官能团性质却有较大差异的事实,让学生认识到有机物性质不仅取决于孤立基团的性质,还要考虑相互影响,丰富发展了结构决定性质的内涵,为以后复杂有机物性质的学习提供了方法指导,这是酚教学的最大价值。

  ③学科认知的情感价值

  酚可以造福人类,酚的不当使用也会污染环境,如何解决?关键还是靠化学本身,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化学的发展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酚》的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在原有认知基础上生长出的新的知识。

  2.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学生已学芳香烃和醇,掌握了苯环和羟基的性质。

  能力基础:学生已了解有机物学习的重要思想,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潜在困难:对结构决定性质的理解比较片面,大部分同学对于基团之间是否存在着相互影响以及如何影响不清楚;实验方案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比较薄弱。

  基于对教材内容和价值的理解,结合《化学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情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了解酚的结构特点;掌握苯酚的性质,并能准确书写相应方程式;了解苯酚的常见用途;知道酚对环境的影响;知道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事实。

  ②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结构预测性质,用实验探究性质的过程,认识苯酚的性质;通过实际生活中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了解苯酚的用途及对环境的影响;应用对比分析、类比迁移、归纳总结等方法,形成基团间相互影响的观念。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提高化学学习兴趣;通过基团相互影响的学习,树立事物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是物质世界普遍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这里重点体现过程与方法目标,因为只有在一定的过程和方法中才能落实知识、锻炼技能、提升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体我将在实践环节渗透介绍。

  4.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苯酚化学性质的学习

  教学难点:分子内基团间相互影响观念的形成

  如何突破重难点,如何达成具体的教学目标,要选择一定的教法学法作为支撑。

  5.教法学法

  教法:通过情境创设,任务驱动、协作交流等形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完成知识的自我构建。

  学法: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等学习方法自主形成概念,构建知识,发展观念。

  这是我选择的教法和学法,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则是帮助者、促进者角色。

  以上是我的5点思考,接下去我重点介绍我的教学实践。

  二、我的实践

  本课教学我将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引出概念

  创设情境1,什么叫醇?唤醒原有的认知经验,醇含有羟基官能团。创设情境2,也含有羟基,为何叫酚?引发认知冲突,必然促使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得出酚含有羟基和苯环,且要直接相连,从而引发认知结构的重组,完成概念的顺应。

  发现了酚的本质特征后,学生自然能写出最简单的酚——苯酚的结构简式。苯酚是酚的代表物质,它有何性质?本课进行到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结构分析——预测性质

  用结构指导性质的学习是有机研究的重要方法。教师提示新旧知识联系的线索:哪些物质含有苯环?学生想到了和,哪些物质含有羟基?学生想到了CH3CH2OH、H2O。进而提出一个驱动性的任务:根据苯酚的结构,分组讨论,写出你认为苯酚具有的所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说明理由。通过同伴互助,缩小认知差异;通过头脑风暴,激发创新灵感;通过展示交流,暴露认知困难。

  学生认为苯酚应该易溶于有机溶剂,而在水中溶解度意见出现分歧,有些同学认为含有羟基,所以易溶,有些基于原有经验,含有苯环一般难溶,也有些同学认为两者都有影响,可能微溶。这是物理性质上的认知困难。

  对于化学性质,学生则写出了许多方程式:

  显然,学生将苯酚中的羟基同化为醇中羟基,将苯酚中的苯环,同化为苯,苯酚的性质是苯和醇性质的加和。对于这些反应是否全部都能发生以及有无其它反应学生不确定,这是化学性质上的认知困难。如何解决?实验就是一把最好的钥匙,本课推进到第三环节

  第三环节:实验探究——归纳性质

  环绕着苯酚溶解性的分歧,采用分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由于之前猜想的分歧,所以学生是带着强烈的学习动机进入到探究活动中去的,更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引发思考。

  通过实验,学生得出苯酚易溶于有机溶剂,而在水中溶解度不大的规律,同时基于好奇心和本能,学生会主动看,会闻,也发现了其它的物理性质。经历整个探究过程,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锻炼了技能,也感受到了探究的乐趣。

  性质反映结构,如何理解苯酚水溶性与结构的关系?通过反思策略,学生感悟到苯酚的水溶性不是由羟基和苯环单独决定的,而是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初步建立基团影响的观念。

  化学性质我不急于实验探究,而是设置如下三个疑问:

  ①苯酚中羟基的性质与醇的性质完全相同吗?

  ②苯酚中苯环的性质与苯的性质完全相同吗?

  ③苯酚的性质有无不同于苯和醇的特殊性质?

  这三个问题正是学生的认知困惑,于是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此时教师再提供实验支持,学生则通过观察宏观的实验现象,分析微观的反应本质,并尝试用化学符号——反应方程表示,经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协作交流,从而归纳出苯酚的化学性质。这与学生原有认知又产生了强烈的冲突,为何同为羟基,苯酚有酸性而乙醇没有?性质反映结构,对比醇、苯酚结构,感悟到是苯环对羟基造成了影响。为何同为苯环,苯酚更易发生取代反应?对比苯酚与苯的结构,感悟到羟基对苯环也造成了影响,从而得出基团间相互影响的观念性认识。而显色反应是醇和苯均不具有的性质,对比结构可知,只有同时含有苯环和羟基,且直接相连才具有这样的特殊性质,其它酚也应该有,用于检验酚的存在,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最后通过一个反思性的问题:如何认识苯酚化学性质与结构的关系?让学生意识到不能孤立的理解苯环和羟基的性质,还要考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反思中完成观念和方法的顺应。

  化学研究的目的是利用和创造物质,造福人类,这是化学学科的价值所在,本课推进到第四环节。

  第四环节:拓展应用——体验价值

  酚用途的介绍,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造福人类;苯酚甘油说明书的阅读与分析,旨在引导学生主动运用化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中问题,同时也巩固加深了对苯酚性质的理解。

  化学的发展同样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我采用“抛锚式”的教学方法,创设“新安江苯酚污染事件”的真实情景,让学生意识到酚的不当处置也会对环境造成危害,但此时学生更加关注的是如何处理这一危机,抓住学生这种强烈的心理动机,我提出了如下5个问题:

  1.交警皮肤灼伤如何处理?

  2.岸上泄漏苯酚如何处理?

  3.泄漏点附近水域苯酚浓度较高,如何回收?

  4.下游低浓度含酚废水可能如何处理?

  5.教会普通市民如何用简单的方法检验家里的自来水是否遭到苯酚污染。

  问题解决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知识落实情况的反馈过程,而问题解决的`结果也使学生意识到化学污染问题是可防可治的,而解决的主要方法还是靠发展化学,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同。

  课堂教学已经结束,但是我们的思考仍在继续。

  我布置课后作业1:实际工业上含酚废水的处理方法还有哪些?引导学生关心、关注环境治理的问题,拓展学生知识的广度。

  作业2是学生能力提升的需要,即从典型代表物的性质迁移到一类物质性质的能力,也为下节课继续学习酚的性质提供铺垫。

  三、我的反思

  当完成本课教学后,我在思考到底什么样的知识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最有意义?宋心琦教授认为,不是具体的化学专业知识,而是影响他们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具有化学特点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本课教学中,如何学习苯酚的性质?结构预测,实验探究是两种重要的方法和手段。

  如何正确理解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应该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基团性质,因为不同基团间存在着相互影响,从而形成较完善的结构观。

  如何看待化学的发展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化学的发展是两条腿走路,既能造福人类,也会带来环境问题,这是事物的两面性,化学发展的目标是努力减少并消除污染,发展绿色化学,从而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当学生具备了这些基本的化学观念并将之内化为自身的认识后,原来有机物是用这样的结构观去认识的,用这样的实验观去探究的,用这样的价值观去对待的,学生也就具备了较高的学科素养和终身发展的能力,这不正是我们教育追寻的目标吗?

  以上是我说课的内容,不当之处请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化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化学说课稿06-14

化学《钠》说课稿12-07

《化学键》化学说课稿03-14

《化学平衡》化学说课稿11-22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03-13

高中化学经典说课稿06-26

化学式说课稿07-06

化学元素说课稿03-08

化学《水组成》说课稿03-12

化学键说课稿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