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语文说课稿

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2-01-28 04:51:2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说课稿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5篇

语文说课稿 篇1

  一 、说教材

  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这个单元只要讲解对艺术的感悟,对亲情、对爱情本质的诠释,让人感受丰富的思想情感。而本文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一封信,面对正值花季的女儿,一个对爱情充满好奇与遐想的少女。身为父亲的作者并没有选择回避。但针对爱情这一个既深奥又简单的问题,作者没有采用教条式的说教,而是采用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故事去诠释爱情的真谛。信中主要谈了人的“精神性”与“生物性”的关系,强调人类高尚的爱情应该远远超越“传宗接代”的目的。从中启发和培养了女儿正确的爱情观,因此这篇课文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的“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知识目标,能正确读写本课的要求掌握的生字词和有关作者的生平著作。

  2、能力目标,整体理解文意,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提炼中心,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

  3、情感目标,品味重点段落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和启示,引导学生理解爱情的本质,进行适当的青春期教育。

  由于本文的篇幅较长,段落较多,而且文章阐述的道理较抽象。因此我将本文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1、 体会运用故事阐述抽象道理写法的好处。

  2、 通过讨论去品味文中某些含义深刻的段落和语句。

  3、 理解爱情的含义和本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二 、说教学重难点

  因为初三学生的知识有限,加上自学能力较差,我将本文的教学难点确定为以下两个方面:

  1、 对一些意义较生涩,较抽象的语句和段落,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这时就

  需要教师及时的引导和讲解,并将问题细化。

  2、 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转变的特殊阶段,缺乏充分的生活经验,对爱情本质的理解

  会有所困难。

  三 、说教法和学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

  把。”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了本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热情参与,独立自主解决问题。基于此,我确定了以下教法(讲授法和提问法)和学法(讨论法和自主探究法)。

  四 、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我将导语设计为如下:人类自有史以来,爱情一直被传唱不衰:地老天荒、海枯石烂,这是关于爱情的成语;牛郎织女、天仙配,这是关于爱情的传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是关于爱情的诗句;还有爱情的俗语: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 ?同学们,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正困扰着你,那些令人魂牵梦萦的情思正等着你长大,你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吗?到底什么是爱情?大家也许能从苏霍姆林斯基<<致女儿的信>>中得到启示。这时我再抓住时机播放同学们熟知的歌曲“泰坦尼克号”,让大家对本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时我再顺利的过渡到“环节2、自读感知 落实基础”

  环节(二)、自读感知 落实基础

  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因此,我设计了 “自读感知,落实基础”这一环节 。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在这一环节中, 我先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文中提出的以下字词读音及意义问题:

  繁衍yǎn 忐忑tǎntè 一抔黄土póu 无与伦比lún

  怒不可遏è 伫立zhù 一幢zhuàng 麦穗suì

  忐忑:心神不定。化为乌有:变得什么都没有,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

  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

  怒不可遏:愤怒之极,不可抵制。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然后我再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抔)。这就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

  接下来,我再适时对作者作出以下介绍:

  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乌克兰卓越的教育家、教师、思想家和作家。他的全部著作都是面向教师、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自己孩子们的。瓦?亚?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在乌克兰国内人人皆知并喜爱,而且在国外许多国家也被广为出版,如众所周知的《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以及某些论文和小故事。

  最后,我将请学生默读一遍文章,以便同学了解文章内容。自然也就解决了教学重点, 环节(三)、整体感知 梳理结构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样,自然的就过渡到“整体感知 梳理结构”这个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我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文中的故事。

  再让同学分成小组分析和讨论如下问题:

  1、上帝在创造了人后,三次来到人间,每次都分别看到了什么?每次看到的变与

  没变的又分别是什么?

  2、浏览课文,在1~4段:女儿提出问题及“我”(父亲)对此的态度;5—24段:回忆从前祖母给“我”讲过的故事,得出爱情是什么的答案;25段:告诉女儿该如何对待爱情。

  3、“我”为何没有正面回答女儿的提问,却说到了“我”少年是所听到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文中的上帝面对人的爱情有何表现?为何多次写到上帝的.态度?

  提出以上问题,可以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和讨论中,深入浅出,加深理解和体验,并对文章有所感悟,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环节(四)、拓展延伸 解读推究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展示苏霍姆林斯基在写给他女儿的另一封信中这样的一段话语:人的爱情应当是不仅是美好、诚实、坚贞的,同时也应该是理智和慎重的、机警和严肃的,只有那样的爱情才能带来欢乐和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年龄差不多和同学们一样大,他其实是在暗示女儿应当如何善待爱情。这样我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根据文章中提到的爱情的本质,再结合中学生早恋的现象,谈谈你们的看法。

  最后,我再做简单的总结:爱情很美,可中学不是恋爱的季节,过早的摘取恋爱的果实,品尝到的不是爱情的甜蜜,而是酸涩。就像文中所说: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这时我再送给同学们一句话:把握应有的爱是幸福的,放弃不应有的爱是轻松的。

  环节(五)、课后作业 巩固知识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因此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

  请同学们就自己所知道的爱情故事,如:牛郎织女、天仙配等。谈谈自己对爱情的感受,并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感悟。

语文说课稿 篇2

  今天我执教的是人教版第四册第31课《恐龙的灭绝》,这是一篇科学知识小品文,文中列举了几种有关恐龙灭绝的说法。像这一类的科普说明文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了解说明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等功能。但由于这类文章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往往会被我们肢解得只剩下知识的条条杠杠;由于叙述简洁没有多少感染力,又会被我们分析得只剩下概念化的“写得生动而准确”。稍不留心还很容易上成了科学课或常识课。那么这类课文到底该教些什么,怎样教,才能使它的教学更具有语文味呢?

  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始终坚信着这么三句话:只要我多关注一些语言,学生就能多夯实一点基础;只要我多关注一些细节,学生就能多收获一点成功;只要我多关注一些方法的指导,学生就能多提高一点学习的能力。所以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体现科普文教学的语文味。

  一、注重字词教学,落实初读目标

  记得有位教学专家说:阅读教学,要加强初读,延时开讲。这对于低段的阅读教学更是重要。为此在这个板块中,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读:先请学生感知文本尝试读,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随后以检查词语和难句朗读的形式进行检查反馈。

  在这里,词语的呈现是精心预设过的。第一组的六个词语是由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组成的,这样的构词结构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第二组其实是动宾结构的词组,而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出示这样长长的词语不是让他们认识结构,而是给予一定的朗读指导,停顿记号的出现就是给学生一种意识,以后碰上这样的长词语也能学着停顿。讲到停顿,这里还有就是一个长句的停顿,特别是低段的学生,读长句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难点,如果我们能在课堂上有意识地给予帮助,经常性地给予指导,相信对他们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很有见效的。

  同时还运用各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词意。课题中的“灭绝”让学生猜意思,随后一个追问“一只恐龙死了可以叫灭绝吗?”从而让学生对灭绝的意思有了准确的`理解;“孵”字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说说母鸡怎样孵小鸡,再告诉学生“孵”左边的“卵”字就是蛋的意思,通过理解构字特点理解字意;“哺乳动物”这一专有名词的解释,做的就更加感性了,像小狗那样一生下来就是小狗,小时候还要喝妈妈的奶水这样的动物叫哺乳动物,随后让学生用一句话说什么也是哺乳动物。相信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多关注一些语言,学生自然就能多夯实一些基础。

  二、巧释说明方法,品味语言精妙

  课标指出:在学习说明文时能抓住要点,了解说明方法。但对于低段学生来说,不必作理性讲解,让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有所领会即可。

  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把人类的历史和恐龙的历史进行比较,使恐龙灭绝之谜更是引起人们的好奇。所以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关注这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三四百万年”和“两亿年”。尽管学生知道两亿年要比三四百万年表示的时间长,但是到底相差多少呢?学生释没有概念的。针对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用了统计图的形式直观地将其进行对比,随后小结“把这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这么一比较,怪不得说人类历史跟恐龙的历史相比可就短多了。”再让学生齐读这两句话。这样就淡化了说明方法的传授,可在学生心中已经留下了痕迹。

  同样,我们在教学科普文章时,更应该引导学生品味其丰富的具有表现力的语言,即怎么个准确,怎么个简明,怎么个科学等等。这篇课文中也有很多这样的语言,我在教学第2自然段时就采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来品读。

  “加上恐龙身上没有皮毛来保暖,它们耐不住严寒,就慢慢地消失了。”如果把“慢慢地”这个词语去掉,你再读一读,意思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很快就感受到如果真从句子中删去,就会与实际相悖。而且学生在对语言的比较和揣摩中,感知到了语言的精妙,领悟到了文本中用词的准确性,长期以往,将会对加强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并滋养学生精确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精心设计语言训练,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提高语文能力的基本途径是语文实践,即在阅读中学习阅读,在写作中学习写作,在听说中学习听说。可见,语文基本功训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科普文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了解某些科学常识,更要学习作者怎样表达说明这种常识,即说明的语言、说明的方法和说明的顺序。而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一般都有严密的逻辑性,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最好的依托。

  课文第3自然段关于星球相撞引起恐龙灭绝的这一说法在表达时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因此我抓住这个特点,精心设计了一系列语文化的训练。

  先标一标有几个句子,想一想每句话在讲什么;再师生进行对一对的游戏,知道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排一排5个句子的顺序,理清顺序;最后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理清其因果关系。就在这一步步精心的预设下,学生不仅读懂了句子意思,理清了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更是对他们以后如何读懂一段话做了方法指导,授他们以“渔”。

  以上三点仅是我针对这个文本的特点力图体现科普文教学时浓浓的语文味,设想总是美好的,也带有很多个人的主观意愿,很愿意接受在座各位的批评指正。如何让我们的科普文教学不再死气沉沉,不再单调枯燥,我想方法肯定还有很多,那就让我们一起继续探索吧!

语文说课稿 篇3

  今天,我上的《搭石》一课,是人教版第七册教材中的课文。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一、我的设计理念是: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每个学生能过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为了让学生学会阅读,教学生在读、找、画、议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促进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二、教材分析:

  课文写的是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体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因而,根据本课教材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针对上面的目标,我确定了第二课时的.教学方案

  三,教学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中采用了“读、找、画、议”法、“读中感悟”法,“想象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

  四,教学基本流程:

  (一)复习导入,创设情景。

  先回忆一下分段教师简写段意,然后老师播放配有音乐的美丽画面,同时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让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在头脑中浮现课文讲述的画面,将学生快速带入美境中。

  接着就让学生说一说,在刚才听读课文时,你的头脑中浮现了哪些画面?揭示景物——美(板书)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受。

  课文中不但有优美的景物,还有我们用眼睛看不见的美,让我们再默读课文,去发现课文中的美。让学生边读边画出认为美的地方,并思考:你为什么觉得这儿写得美?并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想。

  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结合一个你们认为写得美的自然节谈谈文章哪些词句写得美?使学生运用读、找、画、议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通过小组讨论,畅所欲言,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时,师巡视指导,让自主学习落实到实处)

  小组汇报:依照学生的汇报次序,教师顺次指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重点引导学生品读、评读、研读,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以读代讲,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重点引导:

  1、示范品读第三段。这段话对"一行人走搭石"的描摹,实实在在体现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作者写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协调有序,"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仿佛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抓住关键的词句,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充分说出眼前浮现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美,感受美。然后指导读句,读出感情。

  2、在品析第二段时,重点抓住 "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生动

  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理解老人一心想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会老人的心灵美,读出对老人的赞美。

  3、这第四段虽然文字朴实,但是简单的事情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散发出融融的暖意。生活在山里的纯朴的人们,相互谦让,互敬互助,尊老爱老,而且“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理解“理所当然的事”。

  *联系生活举例说说你眼中的“理所当然的事”都有些什么事。 让学生充分感受那种谦让和尊老之美,有感情的朗读。

  4、第五段学习写法:借石喻人,进一步体会作者借搭石所要颂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指导朗读,让生倾听与评价,充分理解与感悟。此时,让学生充分发表和交流自己感受。让他们在交流中升华对文章的理解。最后师小结:希望大家也做心中有他人,默默奉献,互相礼让,尊老爱老的孩子。

  (三)感情朗读,理解升华

  本文作者是一个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人,他把平常的一件摆搭石,过搭石的事儿介绍得这么具体,这么美。谁愿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老师给配乐,听的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地方画下来。并让学生把喜欢的部分抄下来。

  最后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是否也曾留心观察身边的“美”呢谈一谈吧!

  (四)感觉顿悟、全课总结

  有一句话说:“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能发现美的眼睛!”希望同学们能够平凡的生活中观察“美”、发现“美”!指导学生课后进行练笔训练,帮助提高习作能力。并将此布置为一次练笔作业回家完成。

  五,板书设计:

  21、搭石

  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

语文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本课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大纲对高中阶段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要求如下:熟悉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一般用法;了

  解文言句式的一般特点;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是基本篇目、讲读课文,是高一新生所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教学要点是:一、怎样学习文言文;二、掌握和使用工具书。因此,本文的教学要帮助学生在文言文中达到“双重结构”即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以及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本课教材的特点、重点、难点。

  ①特点:《廉颇蔺相如列传》选自纪传体通史《史记》,其一保留了丰富的.古汉语语言材料和语法现象;其二故事性强、篇幅长,叙述和描写技艺卓著;其三人物形象精神崇高,人格伟大,令人景仰。

  ②重点:学习课文中的一些文言文多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以及了解文言文句式的一般特点。

  ③难点:理解作者通过蔺相如这一大智大勇的形象所表达出的先进史学思想——鸿雁“匹夫精神”。

  二、教学目标

  ⒈学习廉颇、蔺相如机智勇敢的品质和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⒉体会本文把任务放在矛盾斗争的激流旋涡中,调动多种手段从不同侧面表现人物近世境界的写法。

  ⒊掌握“负” “幸” “引” “顾”等多义词及“以” “之”等虚词的用法,理解“刃” “怀” “归” “羞”等词的活用情况,正确辨识特殊的文言句式,并能准确翻译。

  三、教材设想

  ⒈教学本文的教学思想:

  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主”的教学思想以及素质教育的方向,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学生健全的认识结构,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学会学习。

  ⒉教法和学法:

  高一学生对文言文阅读已具备了一些基础知识和积累,但对如何学习文言文,还是一个新课题,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运用已有的知识框架同化新信息,建立新的智能,逐步走向独立学习的境界。

  教法:循序渐进,分布进行——先辨清词义,再翻译句子;先引导讨论“写什么”,再引导讨论“怎么写”。

  (此教法设计意图:①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启发点拨,“导”之有序。②体现教师教学策略上的整体意识和整体观念,即先使学生在“认知”层面整体把握“写什么”,再从“理解”层面通过局部分析学习“怎么写”,以突出整体。)

  学法:熟读课文,统观全篇;瞻前顾后,首尾相联;抓住关键,举一反三。

  (此学法设计意图:①体现学生为“主体”的地位,以课文为例子,培养并提高其阅读能力,达到“学会怎样学习”的目的。饱罗·郎格朗在《学会生存》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体现了对受教育者的终极关怀。②突出了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联系性原则和主导性原则。即既注重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局部与局部的联系,局部与整体的联系,“雕虫”莫忘“雕龙”;又坚持认清主旨,把握读物思想的主导倾向,辨清主次,分别轻重,区别表象与本质,在“雕龙”的前提下“雕虫”。)

  ⒊电教手段:投影、观看CSC朗读音像。

  ⒋课时安排:4教时

语文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本文是一篇散文,写老师教我们踢毽子,刚开始练习时,毽子一点儿也不听我们的话,后来“我”按照老师说的去做,每天练习,毽子就变得听话了。课文不仅表现了踢毽子给孩子带来的快乐,而且渗透了熟能生巧的道理。本文语言活泼生动,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很能激发低年级孩子的学习兴趣。

  二、说学情

  《毽子变乖了》是第四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学生们经过前面十篇较长文章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识记生字和自主阅读、合作探究课文的方法。但是他们良好的朗读习惯还未养成,学习还在经历由扶到放的过渡阶段。在第一课时,孩子们已经初步读通了课文,学习了本课的会读字、会写字。

  三、说目标

  根据以上情况,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了本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16个生字词,了解“高与低,陌生与熟悉”两对反义词。

  2、学习听读方法,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到“我”学会踢毽子的过程和乐趣。

  3、学习有感情朗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懂得用心与坚持的可贵。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简单的朗读技巧,有感情朗读课文。

  2、联系生活实际,明白熟能生巧的道理。

  四、说过程

  根据以上目标,综合各种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我设计了“激趣巩固,高效识字;整体感知,高效听读; 合作探究,高效阅读;当堂评价,高效拓展”四个导学板块来组织本堂课的教学。

  导学一:激趣巩固,高效识字。

  活动1:出示一组草莓蛋糕图片,每张图片下都藏着一个生字宝宝。然后让每个学生都当小小纠察员,听两个组的同学开火车读字组词是否正确。

  活动2:出示词语,请全体同学拍节奏读词语,然后隐藏拼音,再让两个组的学生开火车读。

  活动3:出示两个句子,请小老师朗读句子,书空写生字,说说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⑴毽子在她的脚上美妙地飞舞着,要它高,它就高,要它低,它就低,要它停在肩上,它就停在肩上。

  ⑵毽子跟你们还很陌生,它当然就不听话。

  第一学段学生识字与写字的首要目标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这一版块,我先用学生喜爱的的蛋糕图片吸引他们的注意,然后采用了游戏读字、拍手读词和当小纠察员、小老师等方法。一方面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学生在巩固旧知时也能做到兴趣盎然。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认真听”和“认真读”的良好习惯,锻炼学生的手、眼、口协调能力。另外,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循序渐进的练习,让学生不仅会认单个的生字词,而且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识生字,真正实现了激趣识字的高效。

  导学二:整体感知,高效听读。

  活动1:导入新授

  首先,我拿出一只毽子,请两名学生上台表演踢毽子。

  活动结束后提问:毽子在他们脚上乖吗?你们想让毽子变乖吗?如果毽子在你的脚上很乖,你会觉得怎么样?那这个课题该怎么读呢?

  学生反馈后,老师叫大家认识并标出停顿和重音符号,再指名示范朗读,齐读课题:毽子/变乖了”。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实物展示和表演踢毽子活动,让孩子们在新奇和欢快的氛围中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在表演之前,我明确要求大家仔细观察,准备用一句话说说他们的表演。学生一般都会认真看,仔细想。这样做,不仅会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而且会使他们觉得有话可说,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另外,对课题的朗读指导,又为下一学习活动的展开奠定了感情基础和朗读技能基础,实现了新课导入的高效。

  活动2:听读课文

  先出示听读要求,让学生弄清具体要求后,播放录音,最后汇报交流。

  ① 姿势要正确,并做到“眼睛看着书、手指着书、心里想着故事内容”。

  ② 要小声模仿感受句子的`停顿和语气。

  ③ 思考:本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④ 有答案后用举手坐端正的姿势告诉我。

  我的这一设计,是让学生在明确要求的指引下,有的放矢地进行听读活动。这有利于培养低年级学生养成“眼到、手到、心到”的读书习惯,听读的效率和答问质量也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导学三:合作探究,高效阅读。

  活动1:分组学习。先明确语文学习小组长,再出示任务,让学生分组学习,合作探究,比比哪些组完成得又多又好。

  ★ :小声朗读第三段,想想:毽子不乖时会怎么样?老师是怎么说的?

  (用波浪线划出相关句子,再有表情读一读。)

  ★★:大声读第四段,思考:毽子变乖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 ★★:找出文中描写毽子美妙飞舞的句子,划上横线。然后练习一边做动作,一边有感情朗读这些句子。

  这一环节,让学生分组学习,合作探究。目的是充分利用生带生的积极性和广泛性,达成高效阅读。一年级小朋友的阅读方法还未完全掌握,所以我在每个任务前或后都有具体的阅读指导,学生选择任务的同时,也明确了自己该做什么,该想什么,该准备怎么交流反馈探究成果。

  活动2:交流展示,读中促学。

  交流一:毽子不乖时会怎么样?老师是怎么说的?

  出示1:脚一踢,它就/到处乱飞。

  让学生自己说该读出什么语气,该怎么标朗读符号;教师在白板上示范后,

  学生在课本中标出停顿和重音符号,再练习朗读。

  出示2:毽子跟你们/还很陌生,它/当然就/不听话。如果你们/经常和它

  玩儿,熟悉了,它就会/变得听话了。

  先指名模仿老师的语气读;再找出本句中的反义词,用这两个词做口头造句练习。

  交流二:毽子变乖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出示:我/每天都抽时间/和毽子玩儿。

  过了不久,毽子/也能在我们的脚上/美妙地飞舞了。

  对这两个句子的分析,除了朗读示范和指导,我还设计了几个问题:你认为第一句应该重读什么?这个词说明“我”练习得怎样?第二句该读出什么语气?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把这两话连起来说一遍吗?在反复的读和说中,学生就逐步理解了用心与坚持对学会新本领的重要作用。

  交流三:找出文中描写毽子美妙飞舞的情景的句子,有感情朗读。

  出示:毽子/在她的脚上/美妙地飞舞着,要它高,它就高,要它低,它就低,要它停在肩上,它就停在肩上。真是/听话极了!

  (指名表演读后,评议朗读情况。再请同学找出句中的反义词,结合动作理

  解:“高” 、“低”。然后让学生看插图观察学生们的表情和动作,进一步体会同学们的惊奇与羡慕之情,最后师生一起表演读这一段文字。)

  在这一版块,我非常注重朗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通过分析句子的情感和画朗读符号,提高朗读水平。我也很重视培养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词和有感情朗读课文的习惯。通过比比探究成果、小组表演朗读、个人读、齐读、观察课本插图、师生合作表演读等形式,让他们确实感受到了踢毽子的乐趣,真正实现了合作探究,阅读文本的高效。

  导学四:当堂评价,高效拓展。

  活动1:读一读,用“一点儿也不”说句子。先读例句,再补充句子找到规律,最后和同桌互说。

  例句:毽子一点儿也不听话。

  天气一点儿也不 。

  一点儿也不 。

  活动2:你们平时爱玩什么?碰到过像“毽子变乖了”这样的事情吗?

  一年级学生乐于向其他人交流自己已经做过的事情,这是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有条理地表达的积极因素。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我在这一任务后提供了一个说话的模式:“我喜欢 。一开始 。后来 。我心里 !”还出示了大量贴近学生生活的图片,目的是发散学生思维,尽量让每个学生有话想说,有话会说。实践证明,这样做,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灵感和说话欲望。再加上电子白板系统中的话筒扩音效果良好,他们说得很流畅很完整,也很能吸引人,大大满足了孩子们的成功欲望。

  这些拓展评价练习,不仅充分利用了文本的示范性,而且巩固了课堂教学内容,还能把所学的知识延伸到课外,为的是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