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说课稿初中

说课稿初中

时间:2022-01-15 15:44:0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说课稿初中模板集锦三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初中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说课稿初中模板集锦三篇

说课稿初中 篇1

  一、说复习内容

  1、动词时态的重要性

  知道动词是句子的脊梁,动作发生的时间不同,它们在英语中的表现形式也不同,使英语句子变得生动而富有生命力,这就是动词时态。同学们只有通过了解正确的时态才能把单词、短语连成一体,形成活生生的句子,从而组成有生命力的篇章。因此动词时态在英语语法中具有不可动摇、不可替代的位置,是英语语法中的基础。初中阶段应了解的时态共有八种,即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过去将来时、现在完成时和过去完成时;而本节课复习的`是:一般现在进、一般过去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四种,也就是两个一般时态,两个进行时态。

  2、复习目标

  本节课的复习目标如下:

  A:知识目标

  1) 了解动词的三种基本形式(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过去式、现在分词)

  2) 了解四种基本时态的概念、结构及基本用法

  B:能力目标

  通过在练习中比较学习,学会如何分析句子的时态并能正确运用基本时态写出语法正确的句子和篇章。

  C: 情感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同学们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培养互助互学的美德,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3、复习重点和难点

  四种基本时态的概念、结构及用法;教学难点为如何区别四种基本时态。

  二、说同学们

  由于各个时态都是在以前各个单元教学中分散学习的,那时很多同学还是学得不错,满脸是笑。但后来由于时态的不断增加和其他语法的不断出现,同学们困惑了。随着时间推移所产生的遗忘,使同学们对各种时态产生了混淆,主要是时态名称和结构容易张冠李戴。同学们困惑了,畏惧了,怎么越学越不会?那麽怎样使同学们对基本时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通过复习对同学们进行查漏补缺,巩固提高,让他们都笑逐言开就是老师的任务。

  三、说教法

  新课程要求同学们在“用中学,学中用”,复习课的任务是梳理知识,查漏补缺,巩固提高。所以在教学程序上充分利用准备好的复习资料,由浅入深,步步深入;在教学方式上以练为主线,让同学们在练中分析,练中比较,练中探究,练中互助,练中提高,练中促友谊;通过练习由混乱变清晰,由糊涂变明白,由理解到运用。

  四、说学法

  同学们是学习的主体,个体差异各不相同。在复习过程中,尽量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同学们充分利用对比分析法、归纳总结法、合作探究法、互助学习法和练习法进行复习。

  五、说复习过程

  在复习过程中尽量通过设疑激趣引入复习;通过化整为零,展开复习;通过合作探究,提升复习质量;通过互帮互助,让同学们愉快复习;通过精练精讲,在运用中深化复习。

  六、说板书

  一般现在时 主语 + am/is/are…

  主语 + 动词原形/动词-s/es

  一般过去时 主语 + was/were…

  主语 + 动词过去式

  现在进行时 主语 + 助动词am/is/are + V-ing(现在分词)

  过去进行时 主语 + 助动词was/were + V-ing(现在分词)

  板书这几个时态一是为了突出这几个时态的基本结构的重要,二是为了便于完成肯定句、否定句和一般疑问句之间的句型转换,让同学们更清楚更容易地了解四种时态的结构和用法。

  七、复习反思

  在这节课中,同学们通过“用中学,学中用”,学会了比较归纳,互助学习,合作探究;明白了八种时态的基本用法和结构;弄清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巩固了知识,提升了能力;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

说课稿初中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力的合成》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四节内容.。本节内容是对以前所学内容的延伸扩展,是高中物理理学部分的一个重点。进一步介绍矢量运算普遍遵守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这是矢量运算的工具,同样是高中物理的基石。

  力的合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和工具。因此这节课在物理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

  2、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分力、合力、力的合成的概念贯穿本章始末,所以这些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重点。

  2.对 “力的合成”所遵循法则的研究,需要运用以前所学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提高了,因此这个知识点也是本节课的。

  难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和运用对学生的迁移知识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所以,这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从力作用的等效性角度说出合力、分力的概念;

  (2).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3).运用作图法和直角三角形知识求共点力的合力;

  (4).指明合力大小和分力的.关系

  B、过程与方法目标

  (1).说出等效思想的价值。

  (2).评价求合力的方法---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所用到的探究方法,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物理问题。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列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应用到力的合成的现象,并建构起简单的物理模型加以分析。

  三、学情分析

  任教班级学生是高一学生,多数学生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在高中已学习位移、加速度等矢量,学习了力的图示和三种基本性质力,这些都对本节内容起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四、教学方法

  高一学生具有一定抽象思维,但也需要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因此我采用探究实验法为主进行教学,同时辅以启发式教学,并辅之以电教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去探究、去得出结论,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以创设真实情境导入新课。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由书上两个小孩提水为什么会和一个大人提水产生相同的效果的漫画,引出合力与分力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列举生活中和教学中遇到的利用等效替代来解决问题的例子,加深对等效替代思想的理解。再通过设问:在提水的例子中大人用的力与小孩用的力在大小和方向上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引出下一个环节:探究活动

  2、探究活动:

  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让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猜想,可能会有学生猜想合力一定大于分力,合力等于分力之和等。为打破学生对‘合成就是求和’的思维定势,这时教师适时的进行实验演示:用弹簧测力计拉钩码,模拟大人、小孩提水桶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合力与分力不是简单的代数和的关系,似乎还和夹角有关,如何探究他们之间的关系呢?进入下一个活动环节“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如何进行实验?学生面对器材可能会觉得无从下手。

  此时教师首先演示互相垂直的两力的合成,为学生的探究作铺垫。然后让学生讨论

  A实验的目的是什么B怎样保证合力与分力等效

  C力的大小怎样知道D力的方向怎样确定

  对四个问题的讨论,使学生对探究的各个环节印象开始清晰起来。

  学生分组实验,互相合作,记录角度合力,分力,及分力方向等。教师巡视解惑。

  3、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学生探究之后,请每一组同学在白纸上作出分力和合力的图示,以分力为邻边做出平行四边形,画出分力所夹的对角线,看看合力与对角线是否重合,汇报结果,教师补充总结。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定则 (播放动画)加深理解。

  4、例题分析,强化主题

  1、例题: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

  力F1=45N,方向水平向右。力F2=60N,方向竖直向上,用作图法求解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教师要引导学生规范作图,得出合力,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作图习惯

  2、阅读课本63页两图,强调: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只适用于共点力

  5、课堂互动

  带同们玩一个游戏,准备一根绳子,两边分别站着四五位同学,同学们分别往两边拉,教师在绳子的中间轻轻往自己这边一拉,两边的同学都被我给拉过来了,让同学们建构起简单的物理模型,并加以分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让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6、布置作业

  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减轻学生的负担,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时间,作业量控制在一般学生15分钟的时间,因此,作业为课后第二题和自作合力随着分力的方向变化而变化的演示教具。

说课稿初中 篇3

  一 教材的分析:

  排球运动是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中选项学习的组成部分,是学生非常喜爱的学习内容之一,该课教学内容是排球运动的垫球技术,垫球技术是排球运动中最主要的基本技术,是接发球和防守的最常用的主要技术。

  起着组织全队相互配合的重要桥梁作用,是高中排球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更好地学习各种技术和战术的基础,防守也是进攻的开始,垫球技术好坏直接影响到集体力量的发挥和战术的配合的质量。这一教材在初中的《体育与健康》中就已经介绍学习,所以学生对此教学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和掌握。该课是高中体育课中学习排球运动的第一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该课着重垫球技术中的击球点和击球手臂的正确姿势。为以后的教学竞赛和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二 学情的分析:

  该课是高中(水平五)排球选项教学,学生是高一年级,学生的自控能力不是很好,生理和身体条件都还没完全成熟,身体素质相对较差,所以在学习排球技术动作时,心里会有一种畏惧感,怕痛等心理因素。一方面学生又好动,其想象力丰富,具有好玩、好动、好思考的特点,老师要积极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课的乐趣。

  三 教学的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排球垫球的练习,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2.技能目标:使学生基本掌握垫球技术,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和协调能力。使7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排球垫球正确击球点技术的基本动作。

  3.情感目标:认真练习,通过游戏培养学生互相协作、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的优良品质和勇于拼搏的精神。

  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正确的击球点

  2.教学难点:身体与手臂的协调动作

  五 教法、学法与手段:

  1 教法:老师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完整分解法、预防纠正错误动作法、表扬鼓励法、分组练习法,来达到传授排球正面双手垫球基础知识、技术和技能的目的。

  2 学法: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采用观察法、表象训练法、模仿练习法、重复练习法、自我评价法和小组评价法。

  3 手段:主要有挂图的应用,出示正面双手垫球完整及分解技术动作图片让学生欣赏,老师点评提问,其目的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使学生有直观的理解。例如:在基本部分的前两分钟让学生观看正面双手垫球挂图,同时结合老师的讲解,介绍正面双手垫球的动作要领。目的是让学生在练习之前对所学的垫球技术动作有一初步认知,明确动作要领和教学重难点,积极进行表象训练。

  六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学流程:

  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检查人数及服装。

  2.师生问好,安排见习生。

  3.老师宣布本次课的内容、目标、注意事项,导入教学。

  教学意图:在课的开始部分对学生进行纪律性和安全性教育,并提出相关的要求,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准备部分

  教学流程:

  1.慢跑400m热身 2.徒手操

  教学意图:通过慢跑热身和徒手操拉伸练习,使学生的主要肌肉和关节得到有效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神经兴奋性,为基本部分教学做好身心准备。

  (三)基本部分

  教学流程:

  正面双手垫球技术教学

  ⑴.技能泛化阶段 学生观看挂图,在大脑皮层下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

  ⑵.垫球技术的学习

  ① 学习的手型。包括抱拳式、叠掌式

  ② 学习准备的姿势。 包括半蹲准备姿势和身体的快速移动

  ③ 学习处理人与球的位置关系

  ④ 学习双手触球时触球位置,即手腕起的10至15厘米处垫球

  ⑤ 学习上下肢的协调用力

  ⑶.学生进行分组对垫练习

  (四)结束部分

  教学流程:

  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

  2.放松整理练习

  3.课堂的小结

  4.布置课外作业

  5.安排体育骨干收还器材

  6.布置下次课的内容

  7.师生再见(下课)

  教学意图:有组织的结束教学活动,逐渐恢复学生机体功能,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展示学生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

【说课稿初中】相关文章:

初中物理说课稿02-16

初中地理说课稿07-21

初中物理说课稿09-21

初中数学的说课稿02-16

初中的地理说课稿03-07

初中音乐说课稿04-27

初中数学说课稿07-07

初中体育说课稿07-08

初中耐久跑说课稿07-06

初中美术说课稿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