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小学音乐说课稿

小学音乐说课稿

时间:2022-01-15 00:55:5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小学音乐说课稿合集五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音乐说课稿5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选小学音乐说课稿合集五篇

小学音乐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前后联系:

  各位老师,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浙江省义务教育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第六课《民歌——小调》。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欣赏了中国民歌中的劳动号子和山歌,初步了解号子与山歌那各具特色的风格与特点,因为有了前两者的学习作铺垫,小调的欣赏与学唱难度可谓“水到渠成”,也可为下一课中国民歌的综合欣赏作好充分的准备。

  2、授课内容的安排:

  这一课主要由欣赏《沂蒙山小调》和学唱歌曲《马灯调》两部分组成,我将本课设计为三课时:

  第一课时:欣赏沂蒙山小调》,介绍小调的特点。

  第二课时:结合小调的特点,学唱《马灯调》。

  第三课时:巩固、复习《中国民歌——小调》。在此,我主要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想。

  3、教材分析:

  小调是中国民歌的一种,通常在劳动休息时、日常生活中或娱乐风俗节庆等场合演唱,曲调优美、流畅。流传在山东的《沂蒙山小调》是一首新民歌,以优扬的曲调,朴实的语言,歌颂了家乡的美丽与富饶,表达了人们对新生活的赞美和对党,对伟大领袖的爱戴。全曲分起、承、转、合四个乐句,工整、自然,加上衬词和感叹词的运用,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4、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认知目标:欣赏《沂蒙山小调》,了解中国民歌——小调的风格特点。

  (2)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中国民间小调独特的韵味,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歌的兴趣和爱好,使其对中华民族博大的民间艺术有所了解,进而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品质的培养。

  5、本课的重、难点及关键点的分析:

  民间的小调对于从小生活在城镇的孩子们来说,尚存在一定的距离。本课重点通过《沂蒙山小调》来让学生真切体会小调的独特韵味,这也是本课的难点,而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在于,创设恰当的欣赏情境,将学生真正带入到中国民歌的世界,通过对比欣赏,切身去体味小调的特点。

  二、说教法、学法

  基于以上分析,根据四年级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学生具有丰富想象力和强烈表现欲的心理、生理特点,结合音乐寓教于乐的学科特点,我采用主题综合课的形式进行教学,创设情境,以带着学生们到全国各地的农村去走一走,每到一处,好客的乡亲们都用他们的特产——民歌来“招待”大家的方式,从而引导同学们到中国民歌的世界里去游玩一番,其中重点突出对“小调”的欣赏。让学生以游览者、欣赏者的身份,自己去听、去看、去问、去想。

  具体步骤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二)欣赏小调,切入主题。

  (三)返程路上,回味音乐美。今天我主要说说第二环节“欣赏小调,切入主题”。教具准备:录像(或VCD)、钢琴、录音机。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介绍活动的内容——到中国农村去游玩。(播放“农村风光”的录像或VCD)[设计意图:学生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上课一开始,变换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创设一定的情境,以视、听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观看VCD(录像),“来到某村落,乡亲们都热情的送上了他们的特产”。

  (1)浙江劳动号子《拉蓬号子》

  (2)四川山歌《太阳出来喜洋洋》问:劳动号子与山歌的特点、风格分别是怎样的?[设计意图: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络点,由已学的知识入手,从对旧知识的.复习导入到对新知识的学习,运用知识迁移法,使得新授内容的渗入更为自然。]

  (二)欣赏小调,切入主题。

  1、聆听小调,欣赏音乐美。

  (1)初听(完整)“告别了一个村落,咱们继续前进。忽然,远处传来歌声,听听,唱的是什么?味道似乎……”问: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人们对好奇的事物总是乐于探索的,小学生更是如此。在前面的内容进行到接近尾声的同时,播放《沂蒙山小调》,制造悬念,以“偶遇”的方式引出课题,激起学生想听个究竟的愿望。目的在于A、让学生对全曲有整体的印象。B、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揭示课题,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设计意图:我们知道,歌词的朗诵有利于统一学生的情感,从歌词体会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有利于学生对作品有具体、直观的了解。]

  2、学唱小调,品味音乐美。

  (1)复听让学生选择自己觉得最具特色,最喜欢的一句的来学唱。[设计意图: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识谱能力和音乐模仿能力,学习的自主性和有目的性增强,因而,此时的授课内容不拘一格,让学生摆脱问题的束缚,引导学生仔细欣赏,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小声用“Hm”跟着小调哼唱,以体会小调独特的韵味。培养学生主动发掘音乐作品亮点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2)由学生自己将所选的一句仔细品味、学唱。(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设计意图:使学生将自己的选择付诸于行动,仔细揣摩,认真学唱,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展示。

  [设计意图:由教师自己带头,将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敢于暴露自己,以此来激励学生,鼓励学生要相信自己能唱得比老师好,以培养学生勇于展示自己的勇气。]

  (4)分组展示。(录音对比、钢琴伴奏)[设计意图:让学生也来过把歌星瘾。]

  (5)完整欣赏。(全体哼唱)

  3、鉴赏音乐美。增加欣赏几首小调,由学生讨论小结小调的特点。

  [设计意图:对刚学的知识进行小结,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拓展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马灯调》的欣赏为第二课时中歌曲学唱打下伏笔。]

  (三)返程路上,回味音乐美。欣赏中国民歌。

  [设计意图:与第一环节相呼应,使整堂课有着完整的形式美,了解中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激起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中国民族音乐的兴趣。]

  四、授课时间安排

  (一)5-6分钟。(二)30-32分钟。(三)2-3分钟。

小学音乐说课稿 篇2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注意聆听描写小动物的歌曲,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

  2、能够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能把握好各乐句的音准,完整演绎歌曲并能在歌声与表演中表达出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

  3、在聆听过程中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想象中的动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能够把握好两句音准,唱好两句"啦啦啦啦啦",能掌握休止符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

  录音机、多媒体

  导入

  播放《动物说话》A、你们听到了哪些小动物在跟我们打招呼?(鸡、鸭)

  B、谁能来模仿它们的叫声?

  C、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能模仿其他哪些小动物的叫声?(汪汪、喵喵、咩咩、呱呱)

  小朋友的生活经验真丰富,()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

  游戏"我变你也变"游戏的玩法是要根据我的声音力度来回答,我来问,你来答

  (小鸡说话叽叽叽、小鸭说话嘎嘎嘎、小猫说话喵喵喵、青蛙说话呱呱呱、小羊说话咩咩咩、小狗说话汪汪汪)

  新授

  初听(播放歌曲)A、老师这儿有一首非常好听的歌,你听谁在叫?

  B、好的让我们大家一起用好听的声音学着叫吧!(课件2)

  教师教学一遍 ——师生合作一遍,边叫边用手打击节奏××(小猫喵喵、小鸡叽叽、小鸭嘎嘎、小猪嘟嘟)

  C、学生学完叫声,教师随后加唱"啦啦----",教师用手势划节奏线(课件3)

  (听到小朋友优美的叫声,我都忍不住唱起来了)

  D、师生合作

  学生叫动物的声音,教师唱"啦----"

  你们想不想跟着琴声学老师唱一唱

  E、教师弹琴,学生跟唱前半部分

  F、师生合作唱 ----男女生合作

  2、复听(录音机)

  A、小朋友唱的真好,现在让我们完整的听一遍录音,仔细听听它们的叫声在告诉我们什么呢?

  B、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上的歌词(课件4、5)

  C、一句一句解决念清楚,解决附点问题,逐句念完整,

  学生跟念——师前生后合作念——师后生前合作念

  D、逐句跟琴唱后半部分(课件6)

  E、解决难点

  你最喜欢哪个叫声后的故事?你能来唱唱吗?

  3、再听一遍录音 ,听听那部分唱了2遍(课件7)

  (出示反复记号让学生认识,讲讲作用)

  4、请小朋友完整的跟琴唱(课件8)

  5、跟录音唱(让我们跟录音里的小朋友赛一赛看谁唱的更动听)

  6、师生合作唱——男女生合作唱

  三、创编活动(课件3)

  A、下面我们来模仿一下歌曲的前半部分来创编歌曲,请小朋友们四人一组,每人编一种小动物的叫声,啦啦啦一起唱,等一下请小组来表演

  B、小组表演

  四、小结(课件9)

  今天我们的音乐课堂带来了那么多的小动物叫声,它们的叫声是在向我们人类传递信息说它们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瞧!它们在向我们问好呢-----

小学音乐说课稿 篇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音乐上册《蜗牛与黄鹂鸟》。

  一、我的目标制定依据是:

  1、课标解读细化贯彻、落实《音乐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各项要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本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是一首流行的民族特色浓郁的叙事性民歌,歌曲采用2/4节拍.歌曲以一个叙述者的口吻讲述了一个故事:"蜗牛在葡萄树刚发芽时就背着重重的壳往上爬,而黄鹂鸟却在一旁讥笑它的情景".歌曲的旋律轻松活泼,歌词生动有趣,歌颂了蜗牛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隐喻着日常生活中人们不畏艰难,对奋斗目标执着追求的顽强的精神。

  2、教学内容分析《蜗牛与黄鹂鸟》是一首民族特色浓郁的歌曲。由陈弘文作词、林建昌作曲。采用2/4拍,五声徵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以一个叙述者的口吻讲述了蜗牛在葡萄树刚发芽时就背着重重的壳往上爬,而黄鹂鸟却在一旁讥笑它的情景。歌曲歌颂了蜗牛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音乐形象天真纯朴富有生活气息。歌词结合紧密,大多一字一音,与口语相近,质朴自然。

  3、班级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具有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和自律性差的特点,对学生应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让他们在鼓励和赞扬声中不断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

  4、教学目标1、能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蜗牛与黄鹂鸟》。2、能为歌曲创编动作,乐于和小伙伴合作表演歌曲。

  二、教学重点:

  能轻松愉快的唱好歌曲《蜗牛与黄鹂鸟》。教学难点:准确的唱好歌曲中的切分节奏,换气记号和连音线。

  三、教学方法

  教法:我采用猜谜法、谈话法、听唱法等引导学生学唱这首歌。学法:采用听唱法,练习法、实践法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学生:音乐用书。

  五、基于目标的教学评价

  1、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导,反复练习来掌握换气记号,切分节奏和连音线,学会唱这首歌。

  2、学生通过创编表演,上台展示来熟悉这首歌。

  六、基于目标的教学过程

  我用了猜谜法来引出今天的第一个小动物蜗牛,并做一下简单的介绍。用猜谜语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利用蜗牛来引出下一位小动物黄鹂鸟,并进行了今天的发声练习。这样就顺理成章的揭示了今天的课题(板书:蜗牛与黄鹂鸟)

  第一步,初听音乐,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感受它的情绪,对歌曲有了初步的印象,并让学生说出蜗牛和黄鹂鸟之间都发生了什么。这样会让学生更加用心地聆听这首歌曲。

  第二步,由“酸酸的紫色的大葡萄”导出今天的重点内容切分节奏“XXX”(板书)和歌曲里最常见的一个节奏型。我带着大家一起来练习并让学生掌握这组节奏型,为后边学唱这首歌做一个很好的铺垫。

  第三步,范唱。自弹自唱,让学生再一次的熟悉音乐。

  第四步,跟旋律唱,老师弹一句旋律,学生自己填词,来完成这首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五步,分角色演唱。

  老师唱第一乐句,学生唱第二乐句。以此类推!小组之间合作演唱。以达到今天的教学目标,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蜗牛与黄鹂鸟》。学生对这首歌已经很熟悉了!跟音乐唱。(播放音乐)

  最后有一个创编的环节,我首先给学生做一个即兴表演的示范,让学生自由发挥,最自己喜欢的肢体动作。这一环节是学生最喜欢的,积极性最高的,它调动了整节课的课堂气氛!我会让表现较好的同学上台来展示,来检验今天的成果。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课堂上大胆发言的好习惯。在这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我通过课堂小结来让今天的主题升华!告诫学生,我们要向蜗牛学习,学习它坚持不懈的精神,不要像黄鹂鸟一样看到别人的缺点就讥笑别人。

  音乐老师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依托音乐本身的魅力,影响学生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的形成。全面影响学生做人、做事的态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意识、探究精神。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请大家多多指教!

小学音乐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我会编 我会演》音乐创编课。下面,我就下列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简析

  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六册第6课中的《一个妈妈的孩子》是一首曲调优美抒情、主题鲜明的儿童歌曲。此曲调采用了川藏地区的民歌音调为素材,热情地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祖国妈妈无比热爱的心情。

  二、学情分析

  对于同学来说,三年级的同学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思维方式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是由于文化视野还不够开扩,对我国少数民族的歌舞不熟悉,对本课的深入学习有一定困难。

  三、教学战略

  本课设计为第二课时,在同学已经唱会歌曲的基础上,发挥他们活泼好动的特点运用体态律动进行深入教学。选择适当的视频资料,扩大同学的音乐文化视野,协助同学模仿、学跳“旋子”、“踢踏”等基本舞步,并即兴创编舞蹈,更好地扮演歌曲。

  四、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对教材的分析,考虑到同学对已有的认识结构的心理特征。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感受歌曲《一个妈妈的孩子》浓郁的川藏民歌音乐风格,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初步体验藏族歌舞特点,学跳“旋子”、“踢踏”等基本舞步,并创编集体舞。

  (三)在创编音乐和集体舞的过程中,提高发明能力、合作能力。

  综上所述,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体验藏族歌舞特点,更好地扮演歌曲。

  考虑到同学现有的'知识水平和鉴赏能力,我认为教学难点:学会“三步一变”、“后撤前踏”等舞蹈动律。

  五、优秀教案方案

  对于本节课整个优秀教案,我预设了四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我引导同学做着自由律动在优美音乐中唱着歌进入教室。因为这节课是第二课时,同学已经唱会歌曲,符合新课标中的能随着熟悉的歌曲哼唱,在体态上作出反应。而且舞蹈进教室可以为后面的舞蹈创编打下基础。接着,同学打着拍子唱歌谱,并找出主要音还加上柯达依音乐手势唱主要音。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协助同学唱准主要音程,还为后面音乐创作打下基础。而且结合了新课标,同学达到本年级的学段目标就是:能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

  (二)展开阶段

  在这个阶段,为了体现“提倡学科综合”理念,并为了更好表达歌曲,我通过观看舞蹈片段,引导同学自主去模仿学跳自身喜欢的舞蹈动作,并分析动作表达的情绪。达到本学段目标: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演出。再通过合作编舞,展示互评,根据歌曲的情绪变化来创编舞蹈,提高发明能力、合作能力、表示能力、评价能力。这个阶段达到的学段目标是:能够对自身、他人的扮演进行简单的评论。

  (三)形成阶段

  先是完整扮演,全体同学唱着歌,跳着舞表示优美抒情和欢快激动的情绪,真正感受到少数民族歌中有舞,舞中唱歌的形式,在载歌载舞中达到新课标分段目标: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扮演活动,并从中享受乐趣。然后在拓展阶段中启发同学用2356创编旋律,并加上动作扮演,以此培养同学的发明能力。这个创编旋律其实是让同学玩一个游戏,通过这个玩数字游戏,让同学感受到原来创编旋律其实是一件很简单又开心的过程。我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音乐发明,发掘同学潜能的即兴发明活动,但区别与专业创作学习。

  此环节达到新课标的分段目标是:1、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扮演活动,并从中享受乐趣。2、能够创作2~4小节旋律

  (四)总结阶段

  我让同学自身谈谈收获,这种采访式小结让同学分享收获,并提醒同学课后多关注少数民族文化艺术。

  六、教学评价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评价,我是这样设计的,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形式。通过在三年级上一个学期的学习,同学已经接受了新课程改革下的评价方式。在小组的分工当中,各个小组长也基本上能掌握对小组成员的评价。而本节课主要注重的是同学参与学习的态度和进行舞蹈创作时对音乐情绪的掌握和审美的能力,因此,我设计了三个局部的内容。1、小组长对成员进行评价,从同学对学习的态度和所创作作品的效果两方面来评价;2、教师对小组进行评价,包括小组协作的一些配合,作品完成情况来进行评价;3、对个性、创作性进行评价。这样能给予同学一个展现自我、张扬自身个性的平台,能够在实践中发展思维。

  我认为我这节课的亮点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将发明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通过舞蹈创编和旋律创编,启发同学发明性地进行艺术表示,培养自信心,让同学充溢自信地大声说“我会编,还会演”。是为了更好地表示歌曲,表示艺术!

  我还有个反思:通过课堂实施的效果让我得到启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关注同学,引导他们唱好,而且唱得更美!

  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大家!

小学音乐说课稿 篇5

  一、首先说说教材分析:

  《可爱的动物》第一课时包括了学习表演唱《小袋鼠》和聆听《袋鼠》这两部分内容。其中聆听曲《袋鼠》是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六曲。由法国作曲家圣桑创作于1886年,全曲由十三首带有标题的小曲及终曲组成,《袋鼠》是这组乐曲中一首轻盈短小的乐曲。作曲家为两架钢琴

  卸车交替演奏的一停一顿的节奏音型,以及小二度音程构成的倚音,使得乐曲颇具顽皮的色彩。歌曲《小袋鼠》是一首具有诙谐情趣的儿歌。五声徵调式。歌词简洁、生动,抓住了“大袋子”这一特征,勾勒出袋鼠特有的形象。其中的两次插入带八分休止符的四度向上跳进,仿佛是袋鼠欢快的跳跃,使漫画式的袋鼠形象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二:说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1知识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掌握袋鼠有关知识,描述音乐中袋鼠给你的感受,唱准歌曲中出现的八分休止符,突出袋鼠可爱的形象。

  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聆听音乐并用语言简单描述自己感受的能力。让学生运用轻快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通过编创动作等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感受音乐所表现的生动鲜明的形象。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突出本课主题,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动物的意识。

  三、说一说教学重难点:

  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我设置为聆听并用语言描述其中的感受,运用轻快而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为歌曲编创动作来表现袋鼠可爱的形象。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全面准确的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时我针对儿童好新、好奇、思维活跃,集中注意持久性较差,但容易对有趣、富有童趣的事物产生兴趣等特点,遵循直观性、启发性原则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点采用引导法、情境教学法等方法设计本课过程的。

  五、说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上课伊始,我便用亲切的话语和同学们问好,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以朋友式的身份进入课堂情境。

  (二)导入新课,走进音乐小屋

  这个环节我主要是让创设音乐小屋,让学生根据聆听猜猜音乐所塑造的不同音乐形象。开始我就设了一个悬念给学生:今天老师想考考大家,听音乐,猜猜它是谁?学生顿时产生好奇心(播放《大象》《野风飞舞》《公鸡母鸡》旋律)然后我又对学生们提出要求:请你们静静地听,注意观察老师的动作,如果谁猜出来了千万不要说,等老师的表演结束时,我们来抢答。老师这样说的目的是让学生注意倾听和观察,由于音乐的不确定性学生可能会回答出各种动物的名称,但我不会去否定他们的答案,而则是用谜语的方式告诉他们原来这几位朋友是象、蜜蜂、鸡。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可以训练学生音乐的耳朵,而且可以更好的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为完成歌曲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

  (三)歌曲教学

  在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歌曲反复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自主对歌曲的表现形式及情感内涵的把握,并在听、唱、演的过程中感受不同的角色形象。我主要分两大块来完成:一是学唱歌曲,二是歌曲处理。一开始我并没有让学生马上聆听歌曲,而是通过讨论袋鼠的`相关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袋鼠的形象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创设一定的情景,扩大学生对歌曲的理解。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直观的画面,运用听唱法这种歌曲教唱的方法来完成歌曲学唱的。在歌曲处理这个环节我主要是引导学生唱准顿音、运用不同的情绪的来演唱歌曲,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歌曲,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的体验。在接下去的音乐游戏环节中,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旨在发挥学生的创编和表演的能力,张扬学生的个性,增强他们音乐表演的自信心,在他们在唱、听、看、演的过程中

  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更重要的通过以上几个环节的教学让他们感受到袋鼠的可爱,产生保护它们的美好情感。

  (4)合作创编歌词

  新课标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创编歌词这一环节中我充分渗透了这一教学理念。通过生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来进行歌曲创编。这一学习方式不仅为学生创设了民主、宽松、自由的氛围,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了自信心。通过合作创编歌词,学生的合作意识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得

  到了发展。

  (五)聆听曲教学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听老师的介绍与多媒体的直观手段,使学生感受描绘同一音乐形象的不同音乐形式,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丰富表现力与多元性。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最后整节课在聆听《袋鼠》歌曲声中愉快的结束。

【小学音乐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音乐说课稿11-04

小学音乐说课稿03-16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07-04

小学音乐说课稿模板04-11

小学音乐说课稿15篇11-03

小学音乐说课稿12篇06-16

小学音乐说课稿15篇11-04

小学音乐《故乡的小路》说课稿07-28

小学音乐《大鹿》说课稿07-09

《卖报歌》小学音乐说课稿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