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小学说课稿

小学说课稿

时间:2022-01-14 15:03:53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华】小学说课稿范文汇编六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说课稿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华】小学说课稿范文汇编六篇

小学说课稿 篇1

  【教学目的】:

  执笔姿势教案培养孩子的静、定。

  【教学重点】:

  执笔和姿势执笔的目的是书写,因此要从是否便于灵活书写来看执笔姿势。

  基本功的练习:(横、竖线条)

  知识与技能:掌握横线条和竖线条的画法,就可以找到中锋用笔的技巧。

  【学具预备】:

  毛笔、墨盒、练习纸

  【教学课时】:

  (1课时)

  过程与方法:看视频、示范法、纠正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回复中国传统文化书法是必不可少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全方位综合素质。

  2、认识写字学习是一项长期坚持

  【教学过程】:

  一、热身准备:

  1、静坐5—8分钟;搓热双手捂眼睛,再撮热双手干洗脸,拍拍脑袋和肩膀放松。

  2、复习导入:

  (1)、上节课内容:为什么要学习书法,培养综合素质的“五力”伏羲教育理念。

  (2)、今天我们学习,吴教授视频,如何执笔(5分钟)。

  二、如何执笔

  (1)、执笔的各种方法

  如何执笔,有很多说法,如双苞(即双钩)、单苞(即单钩)、回腕、撮管、握管、搦管等。还有据说传自锺繇、王羲之、虞世南,陆彦远等综合而成的“五字执笔法”(即擫、押、钩、格、抵)。

  学习执笔首先要记住苏东坡说的“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无定法”就是没有固定的方法,字的大小不同,书写的姿式不同,纸的位置不同,执笔的方法也不同。“虚”是指手掌要“虚”,如果“实”(握死了)就无法运笔了。“宽”是指运笔的范围要。大小是相对而言的,因此,要根据字的大小来看运笔的范围是不是够“宽”。

  学习执笔最重要的是看怎样执笔才能够做到灵活运用毛笔。毛笔是个圆锥体,顶端尖,逐渐粗,我们用毛笔写字时不仅要用笔尖,还要充分运用毛笔的各个侧面。只要能够灵活运用毛笔,能够充分发挥毛笔的性能,怎么执笔都可以,只要你自己觉得自然、舒服、能够达到书写的目的'(效果)就行了。

  注意笔杆与纸面的角度。不同的字体,笔杆与纸面角度不同。一般来说,静止时笔杆与纸面垂直成九十度角,写静态的书体,如楷书、篆书、隶书时基本保持这个角度,而动态的书体,如行书、草书,在运笔时笔杆与纸面的角度变化多端,没有定则。

  (2)、执笔位置要低。

  (3)、注意指实掌虚。有的孩子握笔很紧,无名指、小指握进了手掌里。这个时候要注意,先解决掌虚的问题。让孩子轻轻捏笔,不用力,手掌自然就虚了。

  三、姿势

  1、坐姿

  两脚与肩同宽,腰、背、颈椎成直线,微微前倾。

  两腋打开,不要夹着。

  有条件的,可以盘腿坐着写、跪着写。

  坐着书写的时候,纸要摆正。

  2、站姿

  两脚与肩同宽,腰、背、颈椎成直线,微微前倾。

  特别要注意时时提醒、纠正书写姿势。

  四、练习:画线条。

  五、课堂作业

  1、画出来的线条要有质感。

  2、粗细大小一致。

  3、(轻音乐伴写,教师巡视,给坐姿端正、执笔正确、画的有好的学生奖励)

  4、画线条好的人临摹字帖,(曰、)临摹就向比着靶心打靶,临摹好的人可以写少字的作品。

  六、课堂小结;

  1、教师设问: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练习的是基本功,你能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感受吗?

  2、评出本次课堂的优秀和需要努力的作品。

小学说课稿 篇2

  一、指导思想。

  本课在《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全面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学设计中,真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育课也应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性,让学生在欢乐中精神得到熏陶,身体得到锻炼,技能得到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五年级的前滚翻,前滚翻是五年级技巧练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体操运动的基础,也是许多运动项目练习的辅助性手段,能够发展学生身体柔韧、灵敏等素质,提高身体的协调与平衡能力。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和互相帮助的优良品质,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同时让学生知道前滚翻也是一种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前滚翻的动作方法,基本掌握前滚翻动作要领。

  技能目标: 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和协调性以及空间平衡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互帮互助,能做到自我保护和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团身紧,双手及时推垫。

  本课教学难点是:滚动圆滑,动作协调。

  五、教学方法运用:

  (一)、教法:根据本课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特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语言、情境导入法、模仿练习法、讲解示范法、表扬、鼓励法

  (二)、学法:本节课学生主要采用观察法、模仿练习法、自主学练法、小组互助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去尝试体验,养成主动学习、探索创新的习惯。

  六、场地与器材准备:

  小体操垫4块、录音机一台

  七、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程序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部分

  课的导入通过韵律操(儿歌),课的开始部分,必须使每个学生的身体充分活动开,我设计了童谣拍手操,活动身体各部位:

  你拍一我拍一,天天早起练身体。 你拍二我拍二,扭扭我的小脑袋。

  你拍三我拍三,我们一起去爬山。你拍四我拍四,我们来学鹰展翅。

  你拍五我拍五,大家一起来跳舞。你拍六我拍六,树上水果用力够。

  你拍七我拍七,集合整队快静齐。你拍八我拍八,跑步跳远人人夸。

  你拍九我拍九,一起游戏手拉手。你拍十我拍十,锻炼身体要坚持。

  为后面的新授课做好了铺垫。本阶段我采用的半圆形队,目的是让每一位学生与老师都能近距离的观察到对方,也为后面两人一组的练习和游戏的场地布置奠定了基础。

  二、基本部分

  这一部分是本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较好完成本课运动技能领域目标,我依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把这一部分分成三个层次推进教学。

  第一层次:导入练习(前后滚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激起学生练习前滚翻的`欲望,我一开始进行了情景创设:小刺猬遇到危险时是如何保护自己的?(学生分别在垫子上模仿小刺猬团身滚动,教师巡视观察,请优秀学生展示,引出本课教学内容——前滚翻。)这儿教师打破了以往打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去体会动作,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层次:学练完整动作

  ⑴教师语言诱导:刚才同学们已经模仿了小刺猬的滚翻动作,现在动脑想一想、试一试怎样才能像它一样,顺利地滚翻过去呢?学生通过语言诱导,进行尝试,每人约2-3次。涌跃发言。通过这种提问的方式,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⑵教师示范、讲解动作要领:同学们通过尝试,肯定想了解一个完整而又正确的动作。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对前滚翻动作技术有了一个完整的概念,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⑶运用儿歌进行练习:通过简单易懂的儿歌(一蹲二撑三低头,团身滚翻像圆球)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同时掌握团身滚动的动作要领。

  ⑷保护与帮助:前后的同学两人一组进行帮助与保护(保护者一手扶肩,一手托腰背部进行帮组,学生分组练习4-6次)设置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优良品质,并通过在同伴的帮助下,进一步提高动作的完成质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安全意识。

  ⑸教师巡视知道: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及时对不正确的动作进行指导纠正,如身体倾斜、头顶触垫等。

  (6)推优示范

  让好的同学进行示范,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才能、水平和个性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其表现欲。

  整个环节都是在轻松、和谐、愉快的环境下进行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前滚翻的动作要领。

  第三层次:情景游戏《穿越森林》

  游戏最能满足低年级学生好玩、竞争的心理需求。教师创设情境:小刺猬在生活中为躲避侵袭,要穿越森林中的各种障碍(用小垫子布置活动场地),障碍赛跑—-钻过山洞、跨过小河,目的是充分利用现有器材,即节约了时间又增加了练习密度,约2-3组,游戏中前滚翻与另外其他技术相结合,通过游戏既巩固了前滚翻动作要领,又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提高了课堂气氛。

  三、结束部分

  1、孩子们坐在垫子上,在舒缓的音乐声中,进行全身心的放松,与情感交流,既达到了恢复身心的目的,又体现了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2、教师小结

  整节课预计密度约:40左右%,平均心率:120—130次/分。

  课后作业:要求回家练习团身前后滚动,体验滚动过程。

小学说课稿 篇3

  一、 说教材

  1、教材简析:《小稻秧脱险记》一课是一篇科普性童话故事。这篇课文寓农业常识于生动的故事之中。全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的写出了杂草对稻秧生长的危害及喷洒除草剂对保护稻秧所起的作用。全文充满童趣将科学知识寓于童话故事中,生动的语言,有个性的对话,有趣的情节都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更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2、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纷纷”、“激烈”造句。

  (2)、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养成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朗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从而提高其综合素养。

  3、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和内容的表演使学生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知道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又是怎样脱险的。

  4、教学难点:小稻秧、杂草、喷雾器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解及表演。

  5、课时分配:本篇课文我用两个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初步感知,整体把握;教练生字、理解个别字词的意思。第二课时:抓重点词句读中分析、理解、领悟、表演,完成教学目标。

  二、说教法

  1、情景创设 读演感悟

  情景创设,意在中低年级儿童形象直观思维与心理状态,旨在让他们以积极的情感贯穿课堂始终。只有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才能达到学生爱语文、学语文、学好语文的目的,所以课堂上我创设不同的、最能激起他们兴趣的情景让学生在读读演演中感悟课文语言使学生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

  2、小组合作,启迪智慧

  培养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基本理念之一,必须落实到平时的'学习活动中。各小组合作表演使教师鼓励学生人人参与,各抒己见共同完成表演任务,是各成员间互相接纳、认同、启发和鼓励。

  三、说学法

  1、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从读中感悟道理,分析、体会感情。

  2、边读边写,读写结合,提高学习效率。

  3、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能力的培养。

  四、说教学程序

  1、整体感知,复习揭题

  教师请学生回忆课文,再次体会小稻秧的境域。接下来, 用几句话来概括课文大意,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上节所学内容。这一环节巩固了学生所学知识,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为进一步学好课文奠定了基础。

  2、读演感悟,品读课文

  学习1—2自然段,小稻秧遇险。在这一部分学习时逐步启发学生思考:“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一拥而上”、“不由分说”等关键词语的意思,练习读、指导读使学生能够理解其意并借助表演加深印象,感悟文章。

  学习3—4自然段,小稻秧脱险。在这一部分学习时首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小稻秧如何才能脱险,而后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得出结论,最后读演课文,加深印象。

  学生是认知发展的主题,教育的本质是唤起学生主题内在的需要、动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帮助学生不断创新自我。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不知不觉的体会出杂草的“气势汹汹”、“蛮不讲理”,小稻秧的柔弱无助,喷雾器大夫的正义凛然。

  3、升华体验,综合实践

  这一环节先总结、回顾全文在给学生留下拓展想象的空间。既能发展学生思维又能在表演交流中使学生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升华,更有利于学生对课文角色的独特体验。

  五、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之效。我深思归纳总结本课板书为:

  18、小稻秧脱险记

  遇险:杂草:蛮不讲理

  小稻秧:纷纷倒下

  脱险: 喷雾器:喷洒除草剂

  杂草:当场病倒

  小稻秧:跳起舞来

小学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⒈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第三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除法的初步认识》。

  ⒉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一)的 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教学的“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为学生今后学好除法的其他知识打下基础。 ⒊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几个目 标: ⑴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明确“平均分”的意思,知道把一个数平均 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 ⑵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 ⑶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⒋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今后初学除法应用题会感到有些困难。为此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也是教学的关键之所在。

  二、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唤起学生强烈 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较久的学习热情,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

  ⒈启发引导法:教师步步启发,层层设问,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取知识,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⒉尝试法:通过尝试,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知识规律,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使学生在探索知识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⒊演示操作法:直观演示能给学生提供鲜明的感性材料,通过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利用学生在操作中建立表象,使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

  ⒋谈话法:

  运用师生之间的谈话组织教学,既可使学生的思维方向明确,又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程度。

  ⒌练习法:

  通过各种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熟练的解题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⒍讨论法:

  运用讨论法,可以降低教学难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来,同时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密切合作的能力。

  三、说学法

  古人云:“教之以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受用终生”,教师既管教,又要 1 管学,把教落在学上,重点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使学生乐学、会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习并初步掌握的学习方法有:

  ⒈归纳法:通过例题的教学,经过理解、分析、归纳推导出除法的意义。

  ⒉观察法: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学会找知识的生长点和解题的关键所在。

  ⒊在练习中,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地掌握知识,解决问题。

  ⒋通过提问与练习,让学生逐渐培养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解题技能。

  ⒌指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逐步扩展到用语言表达思维的方法。

  ⒍在观察、比较中分析,初步渗透抽象概括数学知识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 一般规律,我安排了以下的教学程序:

  (一)、认识“平均分”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的认知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鉴于这个特点,此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⒈贴出图片:8个梨,4个盘子。提问:

  ⑴老师这儿有8个梨,平均分在4个盘子里,每盘分几个?“平均分”是怎样分呢?小朋友,请你们仔细看老师分。(演示:每个盘子里放一个)

  ⑵每个盘子里放了几个?分完了没有?为什么?那么再继续分。(演示:每个盘子里再放一个)

  ⑶分完了没有?现在你们看,每个盘子里梨的个数是几个,它们的个数怎么样? 在此,通过教师演示,让学生初步感知“平均分”,为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打下基础。

  ⒉说明:

  这样一个一个地分,每份的数量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通过教师说明,使学生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⒊指名生说一说:“平均分”要注意什么? 通过说一说,不仅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⒋判断。

  投影出示一组图形。

  ⑴指出图中哪些是“平均分”?

  ⑵为什么第二图和第四图不是“平均分”?能不能变成“平均分”?学生回答后,教师抽动投影片成下图。

  ⑶指名生说出各图是把多少平均分成几份? 此题的练习,让学生及时巩固对“平均分”含义的理解。

  ⒌提问: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怎样分?可让学生利用学具边分边说。 通过实际操作和口头表述,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初步了解平均分和除法的含义。 此环节的教学,通过教师示范演示、学生观察、辨析比较、动手操作等教学过程,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解决了除法初步认识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二)、揭示课题

  像这样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几,要用除法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法。 开门见山将具体清晰的学习目标呈现给学生,较好地发挥了目标的导向和激励功能,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产生积极的学习心向,从而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三)、认识除号

  ⒈我们知道加法、减法、乘法每一种运算都有运算符号,除法也一样,它的运算符号叫做除号。

  ⒉先让学生试着说除号是怎样写的,再教师讲解除号是这样写的,中间写一横,上面一个小圆点,下面一个小圆点。注意上下两点要对齐。

  ⒊教师示范,小朋友在练习本上写两个除号,一定要注意上下两个点要对齐。 此环节把“除号”的认识作为一个单独的教学环节进行讲解,通过教师示范,学生练习书写,让学生对除号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列式计算及讲解意义

  此环节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我采用了边讲边 练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步骤:

  ⒈教师引导:刚才,我们把8个梨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求每盘有几个,要用除法计算,怎么列式呢?

  ⑴我们把几个梨平均分?“8”是被分的数写在除号前面。

  ⑵平均分成了几份?“4”写在除号后面。

  ⑶每盘分得几个?就等于2。

  ⑷这个算式怎么读呢?让学生试着读。

  ⑸“8 ÷ 4 = 2”表示什么? 通过实物图的演示及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明确除法算式的写法,同时也能让学生明确除法算式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为下节课教学打下基础;通过让学生试着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同时能正确地读出除法算式;通过说意义,不仅让学生明确除法的含义,同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⒉练习。⑴填空: 24 ÷ 4 = 6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 3 12 ÷ 6 = 2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 ⑵先说出图意,再列式。

  ⑶根据题意,说出算式。

  ①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

  ②把16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几?

  ⑷看算式说出意义。 6 ÷ 2 = 3 12 ÷ 2 = 6 12 ÷ 4 = 3 20 ÷ 4 = 5 以上练习题的设计,围绕着此环节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着,由形象具体逐步抽象化,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完善数学认知结构,建立良好的数学知识体系。 ⒊小结。 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通过小结,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⒋质疑。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还有哪些弄不明白的问题”,接着教师及时解答或请同学帮助解答。

  (五)、巩固练习

  众所周知,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本节 课我安排了以下几个层次的练习。⒈读出下面的算式,用 摆一摆,再填得数。 8 ÷ 2 = 10 ÷ 5 = 12 ÷ 3 = 此题的练习,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巩固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⒉在下面算式的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

  ⑴把15个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15 ÷ =

  ⑵把15个 ,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个? ÷ = 此题的练习,以进一步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⒊根据题目说出算式。

  ⑴把18棵树,平均捆成3捆,每捆有几棵?

  ⑵小冬把6只兔子,平均关在3个笼子里,每个笼子关几只?

  ⑶妈妈买来8个苹果,平均分给爷爷和奶奶,每人分几个? 讨论:为什么列式是“8÷2”,“2”是从哪里来的。

  ⑷把10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人吃,每人吃几个?

  ⑸把5个苹果平均分给10个人吃,每人吃几个? 讨论:上面两题为什么一个列式是“10÷5”,一个列式是“5÷10”? 以上的5小题所反映的事实都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了应用的数学和 4 问题解决的数学,

  ⑷⑸两题的列式以及算式的比较,有利于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虽然学生还不会计算“5÷10”,但让学生先试一试,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水平,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的精神。 ⒋游戏。 教师出示12朵花,请学生把12朵花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再列出算式,看谁的分法多。 此题的练习,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同时,一题多解的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发散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以上练习题是围绕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设计的,层层递进,由“再现性”进入到“内化性”深入到“创造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都学得很好,我们对除法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下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除法的有关知识。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并预告下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做到了承先启后。

小学说课稿 篇5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从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书写能力来看,大家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虽说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但因为书法本身是一件枯燥的事,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形象生动的多媒体,展示学生正确书写的姿势画面,让学生直观地掌握书写必须要做到“三个一”:手离笔尖一寸、眼离桌面一尺、胸离桌边一拳。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不同于西方的拼音文字结构,汉字属于方块字,每一个汉字都是由不同的笔画构成,特别使用率比较高的合体字。因此,要使学生写好汉字,首先得让他们学会识别每个汉字的结构特点。所以在学习本节课的9个汉字书写前,我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总结字体结构,如: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等。再出示小黑板中本节课要学习的9个汉字,让学生来回答,检验学生对字体结构掌握的情况。要想写好一个汉字,不仅要掌握字体结构,还得把握在书写过程中,每一部分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分配好每一部分的间架比例。如本节课中,“驳、缸、肘”属于左右相等型;“斑”属于左右宽中间窄型;“孙”属于左窄右宽型;“替、剪”属于上宽下窄型;“玄”属于上窄下宽型,在讲解汉字书写要领时,我还在黑板进行示范书写,让学生更直观地掌握书写要领。

  在课堂的巩固阶段,我要求学生打开字帖,按要求对9个汉字结构先观察再临摹,老师在这个时候下到学生群中进行巡视辅导,对学生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完成后,我把前后每四个学生分成一个小组,要求他们互相交换作品进行交流,并相互评价,指出其优缺点。通过这一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书写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学习能力。在学生讨论完成后,老师巡视抽取书写优秀的作品,在全班同学前进行点评,给予鼓励,是激发学生写字兴趣最有效的方法,让学生有成就感,他们就愿意去写字,写好字。 在课堂最后再进行小结书写要领,并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

  各位领导、老师,以上就是我这节课的设计安排,不足之处还请各位领导、老师多多指正,谢谢!

小学说课稿 篇6

  教材分析:

  《航天飞机》是一篇生动有趣的儿童科普文章。通过一架银色飞机两次遇到航天飞机的情景,具体介绍了航天飞机的特点和作用,帮助学生增长科学知识,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全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既介绍了有关航天飞机的科学知识,又有情有景,有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对话,适宜于进行朗读指导。

  学生特点分析:

  三年级学生具有想象力丰富,主动性强,情绪易受感染等特征,而且具有一定的自主阅读感悟的能力。所以,易于对学生进行朗读,想象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

  1、了解航天飞机的外形,特点和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运用“边读边体会”的方法,读中感悟。

  3、通过课外上网,查资料的方法,使语文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4、通过有选择地完成星级作业,尊重不同学生能力发展的特点。同时使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开发智力,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设计的理念及意图: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课件为辅助教学,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1、落实语言文字的教学,以读为本,运用“边读边体会”的方法,读中感悟。

  我认为作为一门语文课程的教学,应该体现语文课的特点。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加强以读为主的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现。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新课程强调了语文课的本质特点,指出了语言文字教学和学生语感培养的重要性。所以,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重点放在了解航天飞机的外形,特点和作用上。并运用“边读边体会”的方法,从个别读,指两生比赛读,小组分角色读,集体读等形式,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在读中提高语文素养。

  2、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

  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而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我在教学中力求体现这种模式。为了能让学生有一种自主探究的意识,并激发学生的兴趣。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分三次有浅入深地研读课文,去寻找答案。

  (1) 教学的开头,我先让学生从各种各样好看的图片中找一找航天飞机,

  再以同学们找得对不对呢?来质疑引入。然后,引导学生该怎么办?到书上去找答案,进行探究性学习。最后通过讨论,学习航天飞机的外形来证实同学们判断是否正确。

  (2) 在了解航天飞机的特点和作用时,我以同学们课外还了解到了哪些知

  识导入:再以同学们想不想一起来认真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来引入课文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在自己读课文中找出句子,再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最后集体来讨论。在讨论中理解航天飞机的特点和作用。

  3、语文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第二学段(3——4年级)综合性学习要求1,2两条他是这样写的。(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的问题,有目的地收集资料,共同讨论。(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我在教学时,运用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法,来体现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外从网上或课外书上收集有关航天飞机的资料,目的是:(1)体现实践性(2)课内引向课外,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课外知识。(3)体现小组合作精神。在教学完航天飞机的外形后,我让学生说说课外已经知道了哪些航天飞机的资料,使学生书面与口头结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与我们学校在搞的综合实践课题相结合,与区级课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发展”相结合。我想,既然课题已在进行中,所以应该在语文课堂中也能体现出来。

  4、多形式地复述,内化课文语言。

  在教学的第四个环节设计了在老师提出的两种方法中任选一种来介绍“航天飞机”。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有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深化与理解。

  5、开发智力,发挥想象,并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

  课的最后,我设计了星级作业,按不同的难易程度分为一,二,三星级作业。目的让差生有保证,让优生有发展。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并尊重不同学生能力发展的特点。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开发智力,发挥想象。通过自由选择合作完成作业,也体现了同学们的合作精神。

  6、运用课件进行教学。

  本堂课,我多次用到课件。但归纳起来,有四方面的作用:(1)在课的第一个环节,我让学生欣赏各种飞机的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兴趣。(2)在分析航天飞机的外形和飞出大气层的情景时,运用课件起到了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3)在课文中的词句难以理解时运用。在理解“专程”时,让学生看课件理解要比老师口头讲效果好多了。(4)起到了小黑板的提示作用。

  7、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本课教学时,我着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动手,动脑,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合作精神。

【小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说课稿06-11

小学英语说课稿07-05

小学体育说课稿02-17

小学篮球说课稿11-04

小学音乐说课稿11-04

小学说课稿11-05

小学优秀说课稿11-08

小学《赵州桥》说课稿12-06

小学数学的说课稿01-09

小学音乐说课稿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