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时间:2022-01-14 14:43:15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五篇

  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五篇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1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电子工业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四册第三课《美化班级课程表》,本节课是在前一节“编辑课程表”的基础上进行人为的修饰和加工,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内容,也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课,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此外,还能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能够更加熟悉的使用文字的修饰,理解它们的作用,掌握边框颜色、线型的设置以及底纹的应用。

  2。通过学习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合作、实践和自学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学会各种字体、字号、字体颜色的综合运用,以及各种边框和底纹的特殊效果的知识。

  教学难点:设置边框和底纹的具体方法以及创造性地美化表格

  课前准备:课件 教案 素材 多媒体演示软件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把本课的新知由易到难,层层设疑,让学生在问题中合作、探究,不断掌握本课的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于这点。我开课前,创设有趣的问题环境,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我让学生多观察欣赏,讨论后回答,演示讲解过程,小组合作等形式,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积极的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激发情趣

  首先,播放《西游记》主题曲,学生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起来。

  我抓住时机:看了这组图片都知道是西游记的故事,同学们知道他们闯了多少关吗?我设计的意图:以《西游记》的主题曲开头,让会唱的学生跟着唱,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对动画片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积极的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二、学习新知 任务驱动

  同学们,老师带领你们进入第一关(自主闯关)

  (师演示)提示打开————课程表,选中课程表第一行,选择“格式”—————“字体”命令,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形、字号和颜色。

  下面我们进入闯关游戏第一关:“设置表格文字格式”

  请学生分小组探究设置文字格式的方法,如果有问题,你们可以求救,求救方法:向教师求救,但是机会只有一次。

  步骤:1、选中课程表的字体

  2、选择“格式”——————“字体”命令,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形和颜色,

  看谁最先闯关成功,老师赠送你们精美的'书签。我巡视并指导。

  下面我们进入闯关游戏第二关:(修饰边框)(老师带着大家来闯关)

  同学们知道孙悟空最大本领是什么啊?七十二变,同学们想不想把你的表格变得更加美观,我们一同进入闯关游戏第二关:我先演示操作:

  1、 单击课程表中的任意位置,使光标停留在课程表中。

  2、选择“格式”——————“边框和底纹”命令,设置课程表的表格线。

  3、 设置完成后,请查看设置效果 同学们知道孙悟空有隐藏功能是吗?

  接下来请同学们进入第三关(填充底纹)(一起游戏来闯关)

  出示填充画板,让学生自己尝试填充颜色,填充底纹。

  1、选中表格第一行。

  2、设置课程表第一行“你喜 欢的颜色(注意审美)”底纹效果

  3、按照步骤2操作方法,设置课程表其他单元格的底纹。

  4、保存,课程表。

  我设计第三关的意图是:通过游戏填充颜色,引出课程表的填充颜色设置,在设置颜色,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三、课堂评价 展现自我

  1、对课上表现好的同学给予加分;

  2、用屏幕广播对作业进行公开评价。我设计的意图是:一课一评,让学生重视课堂表现,以进一步培养课堂意识,并对最终的综合评价成绩提供较好的根据。

  四、课堂回味 畅谈收获

  我们连闯三关,你们都有收获,一起回顾学习知识点,现在同学们能告诉我该如何美化班级课程表?(课件出示知识总结问答题)我设计的意图是:在前面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主闯关、老师带着闯关、游戏闯关自然流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前后统一,培养学生观察、审美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最后出示完善好的课程表为下一节做好铺垫。

  谢谢大家!我的说课完了。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2

  大家好!今天我汇报的内容是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小学版第4册第26课《认识计算机》的教学设计。本节课我将从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深入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等六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学内容及对象分析:

  《认识计算机》是教材第4册第二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是介绍计算机硬件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发展,系统组成,计算机主机,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等内容。通过学习,教师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计算机硬件设备,深入理解硬件与软件之间的关系。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的分类,及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组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六年级学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计算机了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认识电脑鼠标、键盘等硬件设备,还掌握了常用的应用软件操作。但孩子们对计算机的发展及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认识不是很清晰。通过本节课学习孩子们将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以及认识计算机的系统组成。经过本课学习之后,对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主机的外观及内部组成,及了解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有很大帮助。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电脑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并且对学习电脑有很大的兴趣。

  但是由于以往我们只注重软件的应用,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却不十分了解。因此,认识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及如何区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就成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为了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寻求让学生多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多与同学间进行合作交流,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二、教学目标:

  本课学习材料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操作性强,适合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式学习。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我制订以下三维学习目标:

  1、了解计算机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2、认识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3、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硬件知识的兴趣。

  4、提高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互相合作意识品质。

  三、教学环境:局域网环境

  本课需要教师通过传奇或腾图软件进行演示操作,在进行评价时也需要展示学生作品,因此要求在局域网环境中进行教学。

  四、教法阐述

  依据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设计本课时,在学生学习基础知识,训练运用技能的基础上,着重考虑了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1、情境设计乐学、想学

  自己用电脑演示:由于小学生在机房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多讲无益,对于简单只是干脆就不讲,让学生自己掌握,老师讲给予适当点拨。教师将基本的操作规则告诉学生,就让他们自己去做了,因此,最后在总结时,学生对于刚才自己的劳动一定很在意,无论是发言的同学,还是听讲的同学,都会十分认真,可以很好的达到学习的目的。

  2、任务设计 使学生会学

  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在这堂课中,每个小组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学生通过对所担的任务进行思考、分析、完成。在教师的演示操作过程中,也只是点到为止,给学生留下很大的操作空间。由学生被动听,而变为主动完成任务的过程。因为是主动的做,将枯燥的知识练习暗藏于生动有趣的任务之中,不但使学生情绪饱满,而且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操作中,有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

  五、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总结巩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上网搜索、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六、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任务驱动,激趣导入

  (二)初步尝试,探究新知

  (三)教师引导,巩固新知

  (四)强化练习,形成技能

  (五)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具体阐述如下:

  (一)激趣导入 讲授新知

  首先,教师开门见山直接问学生你喜欢电脑吗?会用电脑干什么?同学们会这么多呀!现在我可要考考你们了:看,知道这是什么吗?(课件出示埃尼阿克)ENIAC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加以简单的总结:它是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名为埃尼阿克,它于1946年生于美国,它的主要元件是电子管。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的爱心,乐于助人的精神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全课奠定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复习已经掌握的操作技巧,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二)教师引导,探究新知:

  同学们,随着第一台计算机的产生,计算机就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你们能通过自已的能力找到答案吗?

  任务一:电脑发展史

  如:计算机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时期 组成器件 时间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1945年~1955年)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1955年~1965年)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年~1980年)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 (1980年~至今)

  这一环节我把学生分成4人1小组,分工协作1位组长,2位搜索资料(不仅仅只有网上收搜索),1位加工整理,1位负责汇报。这个环节我放手让学生看教材、或上网找资料自己完成任务。孩子们都有很强探索欲和表现欲,教师正是抓住了孩子们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亲自体验,在探究中学习到蕴含在其中的技能。在这种情境中,就有可能使学生充分发挥潜能。可能有人会担心这一环节放手让学生去做,有的孩子完不成任务会挫伤他的积极性,我认为孩子都有很强的'好胜心,这一环节他没有完成任务反而会促使他带着问题更好的学习。

  讲解完后教师出示几幅现代微型机的图片。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再出示任务二。

  任务二:计算机的分类(看书、老师课件)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一个完整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运算器. CPU 控制器. 主机 寄存器. 内存 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 计算机系统 外部设备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软件 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任务三:想像未来的电脑会是什么样的?

  当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让学生想像未来的电脑会是什么样的?你的未来电脑都有些什么?学生会说有键盘、鼠标等。这时教师引出计算机中能看的见得和摸得着的叫做硬件。如鼠标、键盘、显示器等。

  教师举例:音乐、画图我们能摸得着吗?那么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们就把它叫做“软件”。(板书)

  计算机中也是一样的,你能举例说明吗?(画图、Word、电子报刊等)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这些都是软件。可是我有个问题了,我想听音乐,可是连计算机都打不开了,我还能听吗?那么,这些能管理计算机的软件就是系统软件。因此,我们又将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板书)

  这一环节,学生在教师的讲解演示以生活中的事物为例子来说明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使学生很容易就区分出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很好的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三)强化练习,形成技能:

  测试1:继续收集你们小组探究的问题。

  测试2:你能想像出未来计算机会发展成什么样吗?能把它画出来或描写出来吗?

  测试3:小组间互相出题测试,看看谁的新知掌握的好。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让学生自己选择喜爱的内容进行巩固练习,使原来枯燥乏味的机械练习充满了生机,学生在亢奋的思维状态下进一步巩固新知,也促使学生乐学、善学。

  因此,本课中我采用师评、生评、互评、自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教师在学生作业中找出有特点作品,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或让同学对作品进行评价,这样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同时,也加强了小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四)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让学生把本节课收集到的内容回家后制作成电子报刊或小动画,然后当小老师讲解给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听。

  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课外收集信息、加工整理信息的欲望,同时也是一次很好的反馈机会。

  总体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他们学得更主动、更轻松;力求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成教学目标。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课本____级上册第_____课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_____________之后,开设的更高层次的任务,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学会____________。本课内容操作性强,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讲,______年级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开始具有一定地探索能力。从认知特征来讲,大家在生活中对计算机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充满了对新学科的好奇。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本课的知识结构和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我将教学目标设计为:

  1、认知目标:了解______________,掌握______________的基本操作;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______________的用法/操作;

  本课学习的难点是:能灵活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教法与学法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采用了“创设情景——探究讨论—任务驱动”等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制造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

  1、 创设情境法

  在课堂上通过有目的地引入生动的场景,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材。

  2、 讲解演示法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操作性强的特点,教师要边讲边操作,使学生边听边动手。

  3、 任务驱动法

  通过为学生设置具体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4、 分组教学法

  使学生在分组讨论、合作交流、评比竞赛中共同进步。

  5、 游戏教学法

  通过引进一些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6、 辅助教学法

  利用指法练习软件CAL进行指法教学与指法训练。

  7、 竞赛活动法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比赛,检测并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

  在学法上,该年龄段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乐于探究利用计算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且已经初步形成了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实际操作、探究学习等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六、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先给大家展示一份作品,让大家进行评价,然后我提出:这样的视频(动画、画面)我们也能制作,大家想不想也来动手制作一件这样的作品呢?那就让我们马上开始吧。通过这样的设计,创建了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主动的接受学习任务,从而乐学。

  2.提出任务,探索新知

  任务一:

  由我来通过屏幕广播方式演示示范操作过程,让学生们观看我我操作过程中作品的`变化是什么?(这样设计是为了勾起学生的好奇心,训练学生的观察力)。给学生_____分钟,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对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加以强调、说明,同时肯定学生的努力。

  任务二:如果________________,我们接下来该如何操作呢?

  在这一环节里我设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同桌交流以及我及时需要的补充,完成设定的任务。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参与为标志,不能将结果简单地塞给学生,而应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然后互相讨论补充,教师总结。

  任务三:________________,这是与____学科有关的问题,这个任务我设计让学生通过认真研读操作流程后,与同桌交流讨论,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制作演示,适时请几名同学谈一下自己的操作过程,及在操作过程中村中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如果问题还没用解决可以请其他的小组帮忙解决,最后由教师总结,使学生在交流中弥补自己的不足。

  3.实践操作,评价提高

  以小组讨论竞赛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创作或者演示,巩固练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然后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并对学生的总体情况进行评价分析。重点从“行为养成”、“学习内容”、“学习兴趣”三个方面进行评价,要积极体现评价是鼓励、评价是指导、评价是教学相长。在评价的最后,指出不足之处,以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

  4.回顾总结,布置作业

  在这一个环节,我会让同学们一起进行总结,我最后做一个补充,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后,我会布置这样一个作业,通过这样的作业给同学们多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份创造的信心,也多一份成功的体验。

  七、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我采用的形式更清晰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所学知识。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4

  《走进济宁》说课稿

  山东省济宁市永丰街中心小学 赵永宏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节课题是《走进山东》,是山东省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4课的内容,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初步认识了演示文稿,能利用设计模板制作幻灯片。本节课是让学生理解掌握演示文稿的基本功能,学会插入山东的名胜图片、文字的方法,学会图片的格式设置,熟练地在幻灯片中实现图文混排。但我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学生对于山东并不十分了解,但对于自己的家乡──经常游玩的济宁非常喜爱和熟悉,因此我把本课设计内容和课件都立足于济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今后深入、细致的掌握演示文稿的功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所教授的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通过两年的信息技术学习,学生的操作能力明显提高,具备了相当的信息技术素养。学生大都非常喜欢计算机,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学生的强烈探索精神,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不愿意看书,喜欢在自主学习时随意操作,导致了教师下达的任务与学生的学习相脱节,影响了整个节的教学效果,因此,让学生学会听课,学会利用书本等资料进行学习,是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也是养成教育的一个范畴。

  三维目标:

  认知目标:学生学会在空白版式的演示文稿中插入幻灯片、文字、图片,并对文字、图片的大小及位置进行简单的设置。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插入图片及文字,较高难度的练习,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及演示文稿整体设计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插入非常熟悉的家乡图片,培养的审美情趣,及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插入文字与图片并进行设置。

  教学难点:文字的美化、图片的设置、文字图片搭配合理。

  教时:一课时

  教法:本课采取任务驱动法,知识迁移法等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教学目标。

  学法: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准备

  课件:关于济宁的图片。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语:我们济宁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是古运河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同学们想不想欣赏家乡的美丽景色呢?

  师投影出示济宁美丽景色。最后一张幻灯片(欢迎你到济宁来)

  师:我们的济宁美不美啊?你想不想做出这么漂亮的幻灯片呢?

  师:只要你认真学,你肯定会比老师做的还要好。今天我们就学习利用演示文稿,介绍我们美丽的济宁。

  板书:走进济宁 3分钟

  (设计意图:本节课题目是《走进山东》,但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学生对于山东并不十分了解,但对于自己经常游玩的济宁非常的喜爱和熟悉,因此我把课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新授

  师:同学们,现在你先打开PowerPoint,选择空的演示文稿,选择空白版式。这就是你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如果让你介绍济宁,怎样做才能让你的作品图文并茂。

  1.文字的插入

  师:怎样插入文字呢?同位之间可以通过讨论或参照课本内容,也可以请教老师来尝试着练习,看谁最先完成任务。请同学们注意一个问题:在演示文稿中插入文字与word的不同在哪里。

  生尝试练习。 10分钟

  师:谁能当同学们的小老师,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插入文字的?

  生上台演示。

  注意让学生边演示边操作。(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对文字进行美化的)

  师:这位同学真聪明,不但学会了插入文字,还知道了怎样对文字进行修饰,我们是不是应该向他学习呀?

  生:是。

  师:通过你们的操作,谁能告诉老师在演示文稿中输入文字与我们以前所学的word有什么不同?

  生:word是可以直接输入文字,而在演示文稿中,我们要先插入文本框(横排、竖排),然后再输入文字。

  师: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看来同学们学习得特别认真。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让学生演示文稿中在插入文字时,了解word与演示文稿中有什么不同,感觉两个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的比较学习,加深学生的印象。本环节在具体教授中,就发现有些学生盲目操作,直接打字,不知道看书,因此老师强调了看书环节,这也是一个好习惯的培养。)

  2.插入图片

  师:对,那怎样插入图片呢?在D盘济宁文件夹中,老师给你准备好了济宁的一些美丽风景,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尝试插入图片。同位之间可以讨论或参照课本。

  生尝试操作。展示较好学生的作品

  师:老师有个问题,这幅图插入后,发现不太合适,你是如何调整的?

  (当鼠标指针呈双向箭头时,拖动鼠标可以改变图片的大小,当鼠标呈四向箭头时,拖动鼠标可以移动图片。)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取知识迁移的方法,让学生回忆在word中插入图片的方法,两个软件方法基本一致,难度不是太高,主要对插入的对象-济宁的图片感兴趣,因为图片大小不一,学生在插入过程会发现新问题,图片不合适需要调整。从而引出调整的方法。)

  3.添加新幻灯片

  师:我们济宁漂亮的地方非常多,如果想展示我们济宁更多的风景,一张不够用怎么办?

  生:添加新幻灯片。(板书)

  师:对,添加新幻灯片,怎么添加,谁能快速添加一个?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这三个内容,现在轮到你大显身手了。

  4.大显身手

  目标:完成介绍家乡的演示文稿。

  要求:内容丰富 用你爱家乡的真实情感去创作。

  时间:10分钟。

  师:谁愿做一个小导游,向各位老师和同学介绍济宁,展示我们济宁的风采。我是济宁人,济宁的风景这么好,介绍的时候应该感到很自豪。谁能把自豪的感情说出来。

  师:他说的怎样?谁能评价一下?

  找生进行评价,注意鼓励学生。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辨别的能力。让学生不要单一的只用好和不好,而是说出好在哪里,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的结果多样化。通过练习制作家乡的演示文稿,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本节课所学知识,拓实本节课的知识点。同时,通过插入图片、文字,感受到家乡的美丽,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及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总结(1分钟)

  师:谁能说说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倡谈收获,对本节课整体感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为下节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5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要知识点是让学生掌握机器人走一段直线,学习机器人编程中最简单的“顺序式”结构。重点是要指导学生如何把理论设想转化为实际可操作的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走线段”任务对刚接触机器人没多久的学生来说,是有很大的难度和挑战性的,主要是由于学生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没有直接可以借鉴的学习经验。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模式时也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顺应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从儿童化、趣味化着手,投其所好,让学生沉浸到机器人学习任务的愉快氛围中,接受困难的挑战,从而学到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方式,通过课内竞赛等方法来实施。

  第一次主题任务活动,还要教给学生如何进行分工合作,互学互助,提高效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机器人的组装,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机器人;初步学会顺序结构的程序设计方法。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控制机器人,能让机器人走直线。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课堂中的小型竞赛,学会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机器人编程步骤,学会顺序结构的编程方法。

  教学难点:

  让机器人尽可能地走直线。

  课前准备:

  机器人调试比赛场地一块;比分记录牌一块;综合得分记录牌一块。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实践探索。

  师:宣布本次比赛的主题:机器人邮递员。看看哪个小组的`机器人邮递员最能干,能将信准确及时地送达指定地点。

  宣读本次比赛的规则:

  (1)各队按要求在规定的20分钟时间内完成机器人的搭建及调试工作。

  (2)在每次比赛之前有1分钟的准备时间。

  (3)采取对抗赛形式,每次两小组比赛,三局两胜制,胜队进下一轮,负队淘汰。对决次序由队长赛前抽签决定。

  (4)比赛的过程中参赛队员必须服从裁判。

  (5)比赛中,如果因为场外干扰或者场地的原因而未完成比赛,由裁判决定是否可以重新比赛。

  (6)比赛过程中只允许每小组两位参赛选手和相关工作人员进入比赛场地,其他人不能进入。

  然后,教师简单分析本次任务的特点及完成任务的思路。

  学生活动,教师下组指导。

  3、学生比赛。

  由一位教师及若干位学生组成一个公平竞赛裁判组,组织好本次比赛。相关记录人员(由学生担当)负责记录好各小组成绩与名次。

  教师及时处理好小组的违规及各类争执,保证比赛的相对公正、公平。

  4、评价与反馈。

  师:我们今天的活动即将结束了,现在让我们评价与反馈一下。

  首先,我想采访一下最能干的机器人邮递员,你们小组的机器人为什么这么厉害?

  请小组成员全部上台,给大家作经验介绍。

  其次,各小组拿出评价表格,根据评测表为本组(队)的表现打分。

  5、整理下课。

  师:好!同学们。我们的课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请各小组整理好自己的器材,由组长交回到老师手中。

  附参考程序:

  乐高机器人范例程序

  纳英特机器人范例程序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相关文章:

精选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09-28

小学信息技术的说课稿11-02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1-07

中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1-29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5篇)12-26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5篇12-11

【精选】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三篇01-28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8篇01-08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合集六篇01-30

精选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汇编5篇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