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语文说课稿

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2-01-14 00:49:3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华】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八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说课稿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八篇

语文说课稿 篇1

  一、分析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十二册第三组11课《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文章讲述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内选出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为顾全大局,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暗算的故事。说明诸葛亮有胆有识、谋划周密、才智过人。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第三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就是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目标:

  我依据《新课标》对高段语文阅读教学及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我根据三个维度将本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使学生领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总结出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4、从故事中具体的人和事中得到启示,体会我们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而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是"诸葛亮是怎样利用草船借箭的"让学生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教学难点是"了解诸葛亮借箭为什么能成功,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全面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要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努力启发诱导,变"教"’为"导",变为学生探索、发现的过程。针对训练的重点项目和课文的特点,设计富有思考价值的重点项目,和符合课文特点、富有思考价值的、多层次、多梯度的问题来导读课文,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充分发挥朗读、默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感受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的有关《三国演义》的人物、歇后语、故事

二、说教学思想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定位可以概括为:"两个基础,一个重要".由此我确定的教学指导思想是:①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主人的学生观;②坚持文道统一,重视方法指导的教学观;③革新、开放的大语文教育观。

  三、说教法、学法

  随着课改的深入,现在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要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一直在默默的思考:怎样教才能有效,怎样教才会有效呢?通过实践、反思,我慢慢的明白: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的教学方法为:

  1.采用启发式教学。即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弄懂弄通课文的内容。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3、情感教学,用感情朗读贯穿全课程。

  4、用朗读贯穿始终。

  学情分析:课文写了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是周瑜不得不为之叹服,称诸葛亮"神机妙算".教学时,教师就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这个词展开教学。教学中以读为主,采用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的形式使学生形成能力。旨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创新意识的语文综合素质。

  四、说课堂教学程序

  (一)、交流资料,走近名著

  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三国演义》的人物、歇后语、故事。然后教师小结并简单说明故事发生的背景,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我设计任务型的初读方法,要求学生带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草船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的任务进行初读。目的`是落实字音教学,在此基础上概括课文内容,这样,既降低了难度,也提高了环节操作的实效性。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这一部分教学,我打算抓一个关键词"神机妙算"来展开。因为崔峦老师说:"提高课堂教学,问题不在多而在精。问题要提在课文内容、形式的特点上,提在语文训练的重点上,最好能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通过钻研教材,我发现"神机妙算"就是这一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语。

  因此,我让学生默读课文,看看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划出有关句子并写体会。我并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作为教学主线,组织教学。此时我让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读完后再小组合作,这样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开阔了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他们在读中思考,读中领会,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生在思考、探究、交流中才会对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这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教学建议》又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同学们很快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有关材料,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充当质疑者、并以合作者的身份提出这个问题,犹如向学生的心海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浪花,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他们就会更主动,更细致地研读语言文字,深入理解诸葛亮巧妙安排之处。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方面已经有了充分的理解。

  五、说板书设计

  14、草船借箭

  诸葛亮 周瑜

  知天文

  神机妙算 晓地理 自叹不如

  知人心

  这样板书,显示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又显示了借箭成功的条件,显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看过板书就能对文章内容一目了然。

语文说课稿 篇2

  《梦圆九天》记叙了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盛事——神州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课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这激动人心的一天,震撼人心的一刻。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杨利伟是一个熟悉的名字,对载人航天飞船顺利升空也很熟悉,但是,对于文中蕴含着的对几代航天人的赞叹,为祖国骄傲和自豪的思想感情却需要加以引导,通过朗读和感悟才能理解。为了完成从文本到情感的升华,我主要从课题上做文章。

  一、从课题入手,整体感知。

  上课伊始,我就直接出示课题,问:“梦圆九天”中的“梦”指什么梦?“圆”又是什么意思?课题是什么意思?在这样的一问一答中,学生对于本课的内容大致有了一个了解——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想终于实现了。

  当学生明白了课题的意思后,可以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说是几千年的飞天梦想?为什么今天终于成功了?是怎样取得成功的?这种探寻为后面的答案和对中国航天人的辛劳和智慧的赞叹埋下了伏笔,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二、重点指导“飞天”,凸现精彩瞬间。

  课文关于飞船升天的描述非常详尽,它从视觉、听觉、心理活动几个方面描写出了飞船腾空而起那气势磅礴的壮观场面,不仅是指导写作的范例,也是激发学生对那激动人心的震撼瞬间的赞叹和钦佩之情的一个媒介。指导这一个部分,我是这样处理的.:

  师:飞船升天那一瞬间是那样让人激动,那一刻是那样激动人心,让我们一起去回顾一下这雄伟壮观的场面。(播放“神舟五号升空”的视频)

  师:刚才,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何感受?

  媒体出示说话练习:

  9时整,发射平台火光四起,我看到——,我听到——,我感到——。

  师:是啊!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一刻!让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描述这一激动人心的场面的。

  出示课文17节:

  9时整,发射平台火光顿起……来自你的四面八方。

  师:请你大声读读这段话,想想在你的词语宝库中那些词语可以形容这一场面?(震撼人心、气势磅礴、声势浩大、惊天动地……)

  师:这样一个惊天动地的场面,这样震撼人心的一瞬间,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吗?

  生朗读后其他学生点评他读的如何?师随即显示有关的关键词语。

  师: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来再现当时那辉煌的时刻,(音乐起,师引读:9时整,……几秒钟后,听到……)

  师:现在,谁能当回小记者,来现场报道“神五飞天”这一震撼人心的一刻。请你们各自准备一分钟。

  通过看视频(激发情感)——说话练习(表达情感)——深情朗读(再现情感)——现场报道((升华情感)

  三、追问事件背后的故事,思考文章主题

  飞天成功了,杨利伟成了英雄,然而英雄仅仅他一个人吗?去文中找找。用“~~”划出描写他们的句子。同样,也请抓住关键词谈谈你的体会。

  生交流,随机出示句子。

  那无数个奋战的日日夜夜,载人航天十年的不懈努力,都在航天员杨利伟迈向太空的时候化为幸福的回忆。只有此时人们的脸上才露出了一丝微笑,那微笑是发自内心的,那微笑是几代航天人青丝变白发的艰辛。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资料,让我们走进他们,看看幕后英雄微笑背后的艰辛,也许你会有更深的感触。(音乐起)出示相关的补充资料。

  师:过去的艰辛已成为幸福的回忆,来!带上那份发自内心的微笑,再来读读。

  师:英雄的背后往往还站着无数无名英雄,他们就这样默默关注,默默奉献,所以说——飞天成功更大的功臣应是那些为航天事业默默努力的所以航天人。看!飞船升空了!(再次播放视频)让我们和所以的航天人一起体验这份激动,这份喜悦。

  师小结:正是几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不懈努力,才圆了我们华夏儿女的飞天梦,我们为有这样的航天人感到骄傲、自豪,是他们让我们——(指课题)

  通过追问“飞天成功了,杨利伟成了英雄,然而英雄仅仅他一个人吗?”,通过补充资料,通过朗读,学生对航天人的艰辛有了深入的认识,对这些科学家的辛勤劳动和伟大创造由衷敬佩,对祖国科技的发展感到由衷的自豪。

  四、回归课题,剖析文章主旨

  最后,再引导学生回到课题上来,再次追问,为什么几千年的飞天梦在今天得以实现?它的实现说明了什么?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要说吗?在学生说话的基础上,出示课文最后一段:“遥看琼楼舞清影,今朝神舟上九天”。这一天,中国航天腾飞的乐章又一次奏响了最摄人心魄的交响乐,中国用自己的飞船将中国的航天员杨利伟送上了太空。这是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在中国航天史上铸就的又一座巍巍丰碑,中华儿女将在浩瀚宇宙中大显身手!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到了神舟五号上九天的那份激动,如今,六号也成功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七号的发射更是指日可待。

  师:最后,让我们再次激动地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学生读课题:梦圆九天); 让我们自豪地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学生读课题:梦圆九天); 让我们骄傲地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学生读课题:梦圆九天)。

  在这样一次一次的朗读中对祖国的自豪感亦在加深……

语文说课稿 篇3

  知识目标:

  1、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能力目标:

  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教育目标: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教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

  2、让学生谈谈对这首词的初步理解。

  二、题解与背景

  本文体裁词。词又叫诗的别体,长短句。沁园春,词牌名。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上片:描写北国雪景;下片:纵论历代英雄

  四、研究下列问题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长城、黄河、山脉、高原)

  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哪几句是虚景?

  4、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以静写动的句子是哪些?(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5、在下片中,能起到领起下文的字是?它领起哪些句子?(惜)

  6、如何理解本文的`言主旨?

  诗人描写北国雪景,有雄壮之气势,豪放的风格,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现了诗人豪迈的胸怀。

  五、重点词句子的理解。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含义。

  2、“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3、结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何寓意?

  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娇江山完全称意。这是对一代新人的呼唤和企盼。

  六、作业。背诵这首词。

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信客》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出自声名显著的学者余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本单元阅读教学,旨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陶冶学生美的情操,要能从人物的描写方法理解人物形象,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本单元的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信客》讲述的是民国时两代信客的命运,并主要通过年轻信客的经历,着力表现信客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善良宽容的品性,赞美了他们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这对于当今宣扬诚信、讲求奉献的社会而言极具教育意义,对学生更是一次极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体验机会。

  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知识与能力:了解信客这种职业的特点,体会信客的为人。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析,揣摩质朴而典雅、警辟而畅达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信客诚信无私、默默奉献的精神。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而且语言通俗畅达,并没有什么艰深晦涩的语句,阅读障碍不打,因此我将这节课的重难点设计如下:

  教学重点:感悟信客的品格和精神,关爱、敬重和学习这类平凡而伟大的人。

  教学难点:揣摩质朴而典雅、警辟而畅达的语言。‘

  二、说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

  朗读品味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课外反复读、读反复,让学生自己在读中感悟信客的崇高品质。

  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自主探究法——让学生有自我的认识与体验,通过自己的圈点勾画来探究人物形象与语言特点。

  三、说教学流程

  这节课我设计了八个环节。

  (一)导入

  本节课我利用《信客》原文第一部分中对信客介绍的一些句子并配以一些信客艰辛工作的图片,让学生对信客有一个初步了解。

  (二)、了解作者

  由于没有提前布置预习,并且书下注释也没有给出对作者的介绍,因而我用大屏幕直接给出并让学生进行积累。

  在这一环节中特别对《文化苦旅》加以介绍,让学生了解《文化苦旅》是余秋雨近年来在国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系列性文化散文。全书的主调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秘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这样为学生体会文章语言奠定基础。

  (三)、正音:

  投影给出,这些字词都是书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因而我的要求是让学生依次读出来,然后齐读,在正音基础上进行巩固。

  (四)、走近《信客》理解文题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两个问题,目的是从总体上让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并且明确文章重点写第二个信客后向学生提出下一环节的要求,即把第二位信客作为主语来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学生不至于另起角度。

  1、你怎样理解题目“信客”二字?

  2、文中写了几个信客?重点写哪一个?

  (五)、听读《信客》理清脉络

  教师范读,学生任务: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之所以由教师范读,是因为课文较长,一节课所容纳的内容太多,教师范读速度快一些,而且也容易把情感表现出来,便于学生体会;而且,在备课时,我发现本课有不少多音字,而读一读、写一写中没有给出,因而我想借助教师的范读来进一步正音。

  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文章主要故事情节。

  (六)、跳读《信客》感知人物

  1、学生任务:在书上圈点勾画,用“‘信客’是一种(一个字)的职业,表现在”句式说话。

  2、信客自己是如何评价这一职业的?他为什么这样评价?

  3、其实余秋雨的《信客》在选入课本时有一段文字被删去了,这一段文字就交代了信客的种种苦处。

  4、作者为什么对这样的小人物倾注了这么大的热情呢?

  5、浏览课文,用“信客具有的品质,体现在”句式说话。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信客的职业特点,把握信客的品质,并由此体会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

  (七)、品读《信客》赏析语言

  本文写信客,题材特点决定语言特点,质朴的人物要用质朴的语言来描述,而作者是学者,学者散文的风格比较典雅。除此之外,本文还具有警辟而畅达的特点。警辟表现在比喻句上,畅达则表现在容量大、一气合成的排比句上。

  信客是一个多么朴实感人的形象,阅读中你们一定也遇到了震颤你心灵,令你感动的语句和片段,让我们带着对“信客”的敬慕心情,再次跳读全文,勾画出你认为的精彩语句,用下列的句式简要说出它的美感。用“我认为……这个句子美,美在……”句式说话。

  文章的语言不难理解,但是文章的这些特点在以前的教学中并没有涉及到,所以我将这两个特点直接给出并进行解释,让学生对这两个特点有所了解,然后用文章中的句子进行印证,从而把握本文的语言特点。

  (八)、回望《信客》情感升华

  信客死后,有很多人来吊唁,请你写一段话,作为信客的墓碑上的文字。

  提示:对他的生平事迹或品质加以概述,语言力求简洁、通畅。

  这一环节是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回顾文章主要内容、人物的品质,在情感上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语文说课稿 篇5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b,p,m,f个声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与单韵母的拼音。

  3.学会音节的四声,要求带调拼读音节。

  重点难点:

  1.区别b,p两个声母的认读和书写。

  2.练习带调拼读音节。

  教具准备:

  1.b,p,m,f四个声母的教学挂图。

  2.h,p,m,f四个声母卡片。(写在四线格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开火车"认读六个单韵母。

  2.指名抽读带调的单韵母。

  3.听音抽取自制的小卡片。

  二、导入揭题。

  汉字的音节是由声母和韵母组成的。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声母,还要学习声母和韵母的拼读方法。声母一共23个,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四个声母。

  三、学习声母b,p,m,f 。

  (一)学习声母b 。

  1.出示教学挂图第一幅问:图上画着谁她在干什么(图上画着一个小女孩在听广播)

  2.出示声母卡片b,告诉学生"b"的音就是把广播的"播"读得轻短些就行了。

  3.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4.启发记忆字形。

  把b与收音机重叠,问:b的一竖像收音机的什么东西(像收音机的电线。)b的半圆像收音机的哪一部分(像收音机的机体),学生回答后,教读顺口溜:b b b,听广播。

  5.指导书写。

  ①出示声母卡片b,让学生观察它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②指导写声母b,先写丨,后写半圆,两笔写成。竖要从上格的中间起笔,右半圆

  写在中格,要写得饱满,即触着第二,三条线。

  (二)学习声母p 。

  1.出示教学挂图第二幅图问:图上画着谁他在干什么(小朋友在泼水)

  2.出示声母卡片p,告诉学生泼水的"泼"读的轻短些,就是我们要学的第二个声母p的读音。

  3.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4.区别b与p的发音。

  a)教师示范(拿纸放在嘴边)启发学生注意,b)老师发b的音时纸会怎样(纸不c)动)发p的音时纸会怎样(纸会动)

  d)学生自己练习发b,p的音。

  5.启发学生的记忆字形。

  把p字与图中的盆重叠,问:声母p像什么引导学生观察p的一竖像一盆水泼出去时,水顺盆边往下流,所以这一竖是向下的,右半圆像个盆。学生回答后结合顺口溜记忆字形:p,p,p把水泼。

  6.指导书写。

  ①出示声母卡片b和p,让学生比较它们在四线格里的异同点。(都有一竖和一个半圆形,b的一竖向上,p的一竖向下,半圆形都写在中格)

  ②指导写声母p.先写|,后写半圆,两笔写成。竖要从第二条起笔,写到第三格的中间,右半圆写在中格,也要写得饱满,即触着第二,三条线。

  (三)学习声母m 。

  1. 出示教学图片第三幅问: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两个小朋友在玩"摸人"的游戏,一个孩子躲在门后,另一个孩子朝两扇门摸去。启发学生把"摸"读得轻些短些就是声母m的音。

  2.出示声母m卡片,齐读,个别读并正音。

  3.启发记忆字形。

  出示教学图片和声母m,问:m像什么!(像两扇门)学生回答后结合顺口溜记忆字形:两个门洞m m m 。

  4.指导书写。

  出示声母m卡片,让学生观察后说出m字有三笔都写在中格上。先写一竖,接着写两笔左弯竖。

  (四)学习声母f 。

  1. 示教学图片第四幅,问:图上画的是谁他手里托着的是什么(老爷爷手里托着工艺品佛像)启发学生把佛像的"佛"读得轻些短些就是声母f的音。

  2.出示声母卡片f. 老师示范发音,提醒注意老师的牙齿和嘴唇。(发音时上牙齿轻轻地放在下唇上,猛放开就是f的音。)

  3.学生挨次序仿读,老师逐个正音。

  4.启发记忆字形。

  出示卡片f问:这个声音像老爷爷手里的什么(拐杖)回答后结合顺口溜记忆字形:一根拐杖f f f 。

  5. 指导书写。

  ①观察声母t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②指导写f.分两笔写,第一笔占中上格,一横写在第二线上。

  四、巩固练习。

  1.听顺口溜录音。

  顺口溜:b b b听广播,p p p把水泼,两个门洞m m m,一根拐杖f f f;b p m f我会读,b p m f我会记。

  老师领读两遍,然后一边拍手一边齐读。

  2.抽读b p m f四个声母的卡片。

  3.猜字母游戏。

  ①像一根拐杖的声母怎么读(f)

  ②一竖在上,右下半圆像收音机,是什么声母(b)

  ③一竖在下,右上半圆像个盆,是什么声母(p)

  ④两个门洞是什么声母(m)

  五。指导读书。

  【教学回顾】

  能掌握b p m f的发音,会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复习巩固声母b,p,m,f 。

  2 学习声母b,p,m,f与单韵母的拼音。4

  教学准备:

  1 声母b,p,m,f卡片和a,i,u三个单韵母的卡片。

  2 单韵母a四声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b,p,m,f四个声母的卡片和ɑ,i,u三个单韵母的卡片。

  2.听音抽取卡片o(火柴盒里的卡片)

  3.抽读带调的单韵母卡片。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学习拼音。声母和韵母交朋友,拼成一个新的音就叫拼音。

  三、学习声母b,p,m,f和单韵母ɑ,i,u相拼。

  1.出示课文中拼音:老师示范拼读:b ɑ>bɑ。

  2.老师领读,学生跟读。(边读边教拼音口诀:前者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3.教bɑ的四声。

  ①出示音节b ā7>bā7 b>b b ǎ2>bǎ2 b>b和四幅插图,学生试读,老师正音。

  ②拼读看图说词。

  bā7 八个的"八",b拔草的"拔"。

  bǎ2 打靶的"靶",b爸爸的"爸"。

  4.出示下列音节,训练拼读。

  b b

  p u p i

  m m

  f

  四、指导读书。

  1.让学生自读一遍课文,老师巡回检查。(要求用手指读。)

  2.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3.全班齐读。

语文说课稿 篇6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 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十一课,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写景的方法,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而《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春》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因此《春》作为第三单 元第一篇是有道理的,由《春 》这一课开始.,继而学习后几篇课文来加深人们热爱自然的感情也是有好处的。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掌握生字词

  B、学习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具体地、绘声绘色地描绘春天的各种景色。

  C、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 抓住“春天”的特点。

  2能力目标

  A、引导学生品味作者用诗 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描绘春天 。

  B、学习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C、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 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3情感目标

  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的描绘充满生命力的春天景象,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为建设人类美好的春天而发奋努力的`崇高理想。

  [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写好景物必须进行细致的观察,还要逐步学会各种写景方法 (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运用)

  教学难点:读课文,要求读出有感情,用声音来塑造春天的形象,传达内心的感受。

  41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已经学习过抒情散文,但具体的学习全篇都是写景的抒情散文还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导学生懂得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 还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努力通过本课,做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来传达内心感受。

  说课后记:

  写完本说课稿,我再回忆以往教《 春》的 模式:那是一段段的分析,一个个问题简单的提问。教师包办一切,学生听得容易累,老师教的更累。那是因为没有把学生 当成“学习的主人”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的灌输。但这次,我的教学设计尽可能围绕着 新课程所倡导的来实施,那就是:阅读是学生的个体行 为,不应该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珍视学 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老师要巧妙设计,创造性地拓展延伸,引导学生积累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创设心灵的自由,行动的自由。学生就可以展开联想,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里邀游。

语文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课文《海滨小城》是一篇写景的美文,全文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的是海边美景,第二部分写的是小城美景。这篇课文文字精美,条理清楚,应重在让学生从视觉上去感受,从文字上去懂得海边小城的好看,因此,我把这课的教学目标定为观赏为主,运用为辅,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观赏海边美景,激起他们对大海的憧憬之情。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课文通过大海——沙滩——庭院——公园——街道的顺序进行叙述,使学生学会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和叙述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熟读课文,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按照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方法。

  3、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学习第一段的写法,从不同方面把一个地方的景色写具体。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滨和小城各有哪些美丽的景物及其特点,从中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难点。

  1、理解本课是从海滨和小城两个方面来介绍海滨小城的景色的,学习这种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五、说教法。

  1、观赏法:本课目标既是观赏为主,那样教学教程中,我将观赏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从进课堂开始,带领学生观赏海边风光的图片,到分析课文时,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精美的语言。整堂课让学生在美的画面与语言中去感受小城的美丽和整洁。

  2、提问法: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缺点,在教学中,力求做到深入浅出,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以激起学生探究交流的兴趣与信心,接着"顺承""深化",带出这堂课的重点与难点,逐个击破。希望以此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从而解决重点,突破难点,达到目标。

  3、练习法:本课纵然是观赏为主,运用为辅,但也不能疏忽运用带给学生的积极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仿写练习。运用练习法以突破难点和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六、说学法。

  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要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转变,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的对学生引导、点拔和培养。对照教法和教学内容,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创设了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解决学生自己在学习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激发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学生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环境中阅读课文,培养了他们收集、初步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学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七、说教学程序。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借助相关图片,教师简单介绍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了解大意。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课件出示阅读要求,引领学生对教材独立探究。通过合作交流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根据课文内容划分段落。

  (三)范读课文,质疑明标。

  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标出不懂的内容。听之后用简单的话说说自己的感受,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共同制定学习目标。使学生的进一步明确了方向。

  (四)学习第一至三段。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教学时应充分体现"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乃教学之宗旨也。作为授课者,应在读上下功夫,以读代讲,让读贯穿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使得学生通过自读感悟,感悟文中所蕴含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在读中升华情感,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与文章产生共鸣。

  在这部分课文的教学中,我以朗读为主要方法,采用默读、轻声读、集体读、个人读、感情引读等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在学完这部分课文后,引导学生总结学法,(读,找地点,标景物;读,抓特点,体会美;读,有感情,读出美。)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学习第四至六段。

  在第四至第六自然段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小城的公园更美""小城的街道也美"感受小城的美丽、整洁,领略作者地点转换的写作方法及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描写的方法。

  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因此,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于是,学生的朗读自然就会带上感情色彩。同时,我还因势利导,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这样,不仅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更是一次最自然的.思想教育。

  (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课文小结是全文的点睛之处,通过小结我使学生更深刻懂得海滨小城是美丽的,我们要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

  (六)作业练习,丰富知识。

  1、课件循环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赏,是学生从总体上了解课文第一部分写海滨的景象。由远及近,先写浩瀚大海的景色,再写海滩的景观。这部分突出景物色彩的描写,文中描绘的景物色彩斑斓:有蓝色、棕色、银白色、灰色、金黄色、青色……这些丰富多彩的颜色,展示了海滨的美丽。课文第二部分写小城美丽的景色。分别描写了小城的庭院、公园、街道三处景物,突出了美丽、整洁的特点。

  课文先写海滨,再写小城,把小城放在海滨这个大的背景下,更加突显小城的美丽。

  2、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写一个片断。学习第一段的写法,从不同方面把一个地方的景色特点写具体,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八、说板书设计。

  本课时采用对应式的板书,便于体现出海滨小城的特点;便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记忆;体现了文章的重点,使板书真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语文说课稿 篇8

  一、教材及教学目标

  中国是诗的国度,优秀的古代诗歌如耀眼的群星般璀璨夺目。学习古代诗歌,既能丰富人的精神生活,给人以启迪,又能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培育民族精神。《咏柳》宛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彩画,着墨不多,却意境鲜明,耐人寻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一首世代流传,脍炙人口的佳作。这首咏物诗,通过描写春风吹拂下,柳树的婀娜多姿,对大自然的神奇发出由衷的赞叹,歌颂春天,赞美大自然呈现出的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诗歌浅显易懂又寓意深刻,情调健康又意境优美,形象鲜明。诗的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柳树的姿态。在诗的后两句,诗人运用新奇的想象,以自问自答的形式,生动的比喻,形象说明了柳树之所以美好动人的原因。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形成了一定的语感。他们能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读懂一些浅显的诗歌。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悟诗歌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美丽景色。教学难点:体现在品味诗歌的意境上。

  结合古诗特点和本班学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咏,绦”两个生字,会写“咏、碧、妆、裁、剪”五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3、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教法学法

  1、情境教学法

  我除了充分运用课文中的精美插图外,还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一种氛围,一个场景,从而有效地唤醒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在优美的画面和音乐声中披文入情,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

  2、诵读法、诗歌的教学离不开诵读和意境的想象。教学中,我准备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品赏诗的意境,诗的感情。还采用想象法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诗句的内容进行补白。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在学法上我采用合作学习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综合学习方式,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用于创新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我将用五个板块的设计来实现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初读感知,知人解题;

  (三)图文结合,理解诗意;

  (四)指导书写,规范美观。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眼中的春天,然后出示有关春天的图片,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把学生引入一个万物复苏、充满勃勃生机的情境当中,紧接着揭示课题,师生共同介绍作者,最后解题。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受到美的熏陶,营造课堂的浓浓春意,奠定课堂的情感基调。咏柳第一课时说课稿设计

  第二板块:初读识字,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我首先饱含深情的范读诗歌,引领学生走进诗歌,感知文本内容。然后提出自读要求,让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把字形记清楚,把诗歌读流利,找出自己认为写的美的诗句反复读一读,大致了解诗意,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学生自主学习后,我利用生字卡,开火车、回音壁等多种方式检查指导认读生字,再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读一读自己认为写的美的诗句,说一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感受诗人笔下的柳树之美。这样设计使学生自己去独立动动脑,动动口,动动手,在自读自悟、观察、思考的过程中掌握字词的音、形、义,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三板块:图文结合,理解诗意

  俗话说,学贵有疑,这一环节首先让学生质疑问难,我根据学生的质疑进行梳理。以“作者为什么把春风比作剪刀?这把灵巧的剪刀裁出了什么?”为重点,引导学生进行品析。在层层推进的线索中,以“美”字为着眼点,通过指名读、挑战读、分组读、男女生赛读等多种形式的“美美”朗读,引导学生在诗中透过字里行间寻找美、体会美。通过对“碧玉”、“绿丝绦”等词的反复咀嚼,使学生对诗句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此时,学生的思维活跃,有的学生说“碧玉”写出了柳树的嫩绿,多惹人眼呀!有的说“万条”写出了柳枝的茂密。还有的学生说“丝绦”写出了柳枝的轻柔美丽。学生在理解诗意中,真正领会诗中用词的准确与精妙,感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形象之美。其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使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显示了它的神奇灵巧。教学中,以诗眼“裁”字为突破口,将该字与“剪”字相比较,帮助学生体会到那“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内在意蕴,引发学生想象“春风还裁出了什么?”学生将已有的对春天的认识,在脑海中立刻形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学生有的.说裁出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有的说裁出了各色鲜艳的花朵;也有的说裁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还有的说裁出了我们在美好的春光里踢球、打滚、放风筝、嬉戏的笑脸。最后,让学生体会这首诗不仅描写春天的柳树,而且还写出了诗人愉悦的心情。这一过程,拉近了古诗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丰富了古诗的意蕴,使学生体会到春天那万物苏醒,到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第四板块:指导书写,规范美观

  写字是语文课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在阅读教学中也不能忽视对书写的训练。本课要写的生字“咏、碧、妆、裁、剪”五个生字。新课标要求学生在第一学段“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为此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写正确,学生仔细观察哪些字容易写错。我先出示生字然后引导,小朋友们,老师请来了一些小动物,每个动物身上都有一个字,要仔细认一认。如果这些字你都能读正确,写正确,它们就能成为你的朋友啦。第二层次:写美观。在学生仔细观察字的间架结构的基础上,我范写,然后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进入静心写字的氛围,感受到汉字的形体美丽,体验写字的乐趣。

  四、板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相机板书下列内容,以帮助学生领悟古诗的语言艺术,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

  飞直三千尺喜爱赞美

  疑银河

  五、说效果

  我以读为主旋律,以读促读思,读中悟情,让学生在读读,吟吟,看看,想想,说说中轻松领悟诗歌魅力。

【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语文》说课稿11-09

语文《赵州桥》说课稿07-14

语文《手指》说课稿01-09

语文《观潮》说课稿01-11

经典语文说课稿12-01

语文《水》说课稿01-04

语文《猫》说课稿01-05

语文《荷花》说课稿03-12

语文春酒说课稿03-16

语文优质说课稿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