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语文说课稿

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2-01-18 20:36:4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必备】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五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备】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五篇

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发生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以及这一举世闻名的大瀑布是怎样被葬送的原因,说明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已是人类生存所面临的大事。作者先写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为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主持葬礼;接着写了大瀑布发生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大瀑布被葬送的原因以及人们为它举行葬礼的情形;最后,又回到课文开头的场景,写菲格雷特总统在葬礼中号召人们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本课是第八组课文的最后一课的自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训练阅读速度,理解课文内容,二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2、教学目标。鉴于以上的教材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作如下安排:

  (1)、会认读5个生字,积累自己喜欢的优美的四字词;

  (2)、 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由于本课是一篇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自读课文,所以我给它确立了两个重点,一是单元训练的重点,继续训练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二是本课的重点,理解大瀑布消失的原因和葬礼的意义,旨在激发学生情感,树立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心。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因为它是自读课文,所以不同于一般精读课文的讲授,要更多地放手让学生去自读自悟,但又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要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进行的。课前,我为学生出示了这样的学习提纲:1、快速地自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3、你认为学好本文需要解决哪几个问题,请提出你的问题和小组的同学在一起交流。4朗读课文,要求准确流利,尽量做到有感情。5、上网或者在课外书上查阅即将濒临灭绝的动植物,准备课上交流。所以学法是以自学和小组交流讨论为主。教师主要是通过制作课件和激情引导,为学生营造一个氛围,去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说教学程序

  能否将《大瀑布的葬礼》上成一堂情感四溢、充满生命律动的语文课堂是我追求的境界,也是我本堂课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准。基于这点认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教材选编本课的意图:就是让学生从对大瀑布消失的深深惋惜中,体悟到人类进行环保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是基于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是工具性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担负着发展儿童心灵的任务。苏藿母林斯基说:“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因为教育只有真正波动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的真挚情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才能事半功倍,更好地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所以,本堂课就是通过合理的教学环节、恰当的教学手段和必要的教学艺术,使教学过程在学生情感、教师情感和作者文本的情感的碰撞、共鸣、交融中铺设、展开、呈现。

  1、激情导入,动情

  上课伊始,简单的师生对话之后,我就播放大瀑布的实物录象。真实的画面和优美的音乐使学生情不自禁地呼出:“真美啊”“真壮观啊”的赞叹声。接着,我让学生说说看后的感受,并用自己的话去赞美它。安排此环节的目的,一方面是丰富发展学生的语言,另一方面就是进一步唤醒学生喜爱大瀑布的情感。正当学生们陶醉在大瀑布的美中畅所欲言之时,我问:同学们,想不想身临其竟地感受大瀑布的壮观景象啊?学生都异口同声地说:想!我却声色凝重地话锋一转:很遗憾,老师今天不是带你们去欣赏大瀑布的优美,而是带你们参加大瀑布的葬礼!在学生强烈的情感反差中,我引出了课题《大瀑布的葬礼》。学生围绕课题提问题:葬礼是给死人举行的的仪式,怎么会有大瀑布的葬礼呢?谁给大瀑布举行葬礼呢?为什么要给大瀑布举行葬礼呢?等等。此时,学生的情感已被激起,有了强烈的阅读期待,顺理成章地要进入第二个教学环节。

  2、载情入文,悟情

  在这个环节里,我主要是围绕重点问题,组织课堂对话,层层深入文本,并通过教师的激情范读和训练学生对重点段的有感情朗读的手段,达到学生情感、教师情感和作者文本情感产生碰撞、共鸣交融的目的,并使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首先是激情范读,整体感知,切入的问题是:你认为这是一场怎样的葬礼?并说出自己的理由。让学生自由地说,学生说出了“隆重的、特殊的、有意义的、绝无仅有的~~~~等独特的感受。这个环节的安排,使学生对文本有了总体的把握,同时尊重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鼓励他们敢于将自己的阅读见解和同学老师分享的阅读品质。

  在讨论第二个问题“菲格雷特总统为什么要为大瀑布举行特殊而又隆重的葬礼”时,学生说出了葬礼的目的是要号召人们保护环境,不使大瀑布的悲剧重演。我抓住“悲剧”一词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例子说说自己对悲剧的理解。在这里我为什么要对“悲剧”一词让学生咬文嚼字呢?因为该词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是知识的盲点。建构主义认为,新知识的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传递和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已有经验和新信息的相互作用和重组的过程。因此,要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对“悲剧”一词建立感性认识,这样才会有相应的情感支持。学生说出了深爱的爷爷死了是悲剧,宝黛的爱情是悲剧等等。这时,我抛出鲁迅的对悲剧的名言:悲剧就是让美好的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那么“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消失是悲剧吗?”当然是,因为大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最雄奇壮观的瀑布,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旅游观光者,是巴西和巴拉圭两国人民的骄傲。在这里我又让学生说说什么是你作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的?学生说出了万里长城。这些都是让学生尽快地和文本作者建立感情联系,唤醒他们原有的情感体验和文本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要让他们能和作者一样发自内心地喜欢大瀑布的美,这样才能为后面的“悲”作好感情铺垫。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学生再次感受到大瀑布昔日的雄奇壮观和今日的奄奄一息,在强烈的情感反差中,更加深了对美好事物被毁灭的悲痛之情,从感性上理解了大瀑布的消失的确是个悲剧。

  3、拓展延伸,移情

  当学生为大瀑布的消失深感悲痛的时候,最想知道的问题就是“大瀑布为什么会消失?”“是谁让大瀑布消失的?”当学生自学了相关段落,总结了大瀑布消失的原因是人为的因素之后,我很严肃地问学生:“大瀑布的消失都是人类一手造成的,如果我们人类再不反思再不收手,正在消失和即将消失的又仅仅是一条大瀑布吗?用这个问题牵引学生进入拓展环节的学习。学生交流了自己在课前了解到的由于人类不当的使用资源、毫无节制的乱砍滥伐和无尽的贪欲,造成的很多动植物灭绝和即将灭绝的例子,我用课件为学生演示一组人类破坏生存家园的图片,并列举了今年夏天,由于大气气候的平衡被破坏,在世界各地形成的极端天气。例如,欧洲的热浪,使25000多人死于高温;意大利7月飞雪,出现了炎炎夏天气温降至零下6度;还有广州的紫堇花因不堪高温的炙烤,提前进入秋天,形成黄叶满地的现象;以及四川印尼等地的暴雨、泥石流灾难造成房屋被毁、多人死亡的悲剧。还让学生观看了美国最近上演的一部灾难科幻片——《后天》中的部分触目惊心的画面。以上的例子和画面都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视觉、听觉,使学生的心灵和情感都产生了强烈的震撼。所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的时候,学生都真情流露,有的说“我们人类真可恶!”“我们一定要保护自然和动物,否则就会自取灭亡!”~~~~此时,学生的情感已不在是对大瀑布的悲痛,而是升华到关心整个人类的未来和命运,并产生了要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感和紧迫感,因为灾难就在我们身边了!

  4、激情练说,抒情

  当学生情感积聚到要一吐为快的时候,我安排这样一个激情练说的环节:我们就在巴拉拉河上,就站在大瀑布的脚下,虽然我们再也看不到大瀑布那雄奇壮观的景象,再也聆听不到大瀑布那震耳欲聋的声音。但是巴西总统正领着一批热爱环境的人在大声呼吁。如果总统让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次演讲的机会,你想说什么?

  总之,这堂课我就是在“喜”和“悲”这两个字上做足文章,要让学生“喜”得热烈,这样才会“悲”得深刻,只有经过这样的情感体验,才会真正懂得保护自然的重要性,才会将情感意识外化成实际的行动,身体力行地去做对环保有意的事。那么这一课的情感和价值观目标也就得以实现。

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荷叶圆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小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轻快活泼的散文诗。它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课文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心童趣,利于启迪学生智慧,丰富情感体验,激发想像力。

  这篇课文在本册教材中是:通过多种方法朗读,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任务,引导学生读出画面,读出个性,读出疑问,读出思考,读出情感。以帮助学生学习语言,感悟语言,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结合课文的特点和内容,我设置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荷”等12个生字,会写“朵”等6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中心句“荷叶是我的……”,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初步感受夏天和大自然的美好,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力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新熏陶和情感的升华。

  二、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以“突出一个特色,遵循三个原则”为指导思想设计教法、学法及教学流程。一个特色是:培养学生自读、会读。三个原则是:1、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语言文字训练为主线。2、是直观性原则,充分利用直观形象,激发兴趣,创设情景。3、是内外联系原则,让学生把课堂知识向课外观察研究,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又把语言文字的训练,与逻辑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本课的教法主要采用情境法,朗读式教学。学法是自读、自悟,交流讨论。

  三、说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4种小动物头饰。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时安排为二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进行生字教学

  下面主要说说第二课时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复习检查

  通过检查生字词的掌握以及课文个别朗读的情况,从

  达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第二个环节是:创设情境,理解课文

  通过图画、音乐和文字语言描述,就会给学生以真实感、轻快地把学生带入智力最近发展区,情境法适合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能唤起他们的形象思维,提高想象能力。

  为达到预期目标,安排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图画展示,创设情景

  同学们,咱们上堂课认识了四位新朋友,他们都在哪儿?

  看图细读课文指导学生用“谁在哪儿”句型进行说话训练,由浅入深的提问,让学生理解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在荷叶上,小鱼儿在荷叶下。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穿插朗读指导,老师适时纠正读音。

  第二步,把文中带有“是”的中心句找出来,小组交流讨论,以点带面,引导学生理解这4句中“我”指谁?并采用个别读、分角色读、比赛读、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满足求胜欲望。

  第三步;在熟读的基础上教师可趁热打铁,让学生即兴表演。表演读是一种富有趣味性、形象性的朗读方法,可以 再现课文情景,从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印象,并受到感染。在这复杂的过程中,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引起情感共鸣。这样学生就不只囿于“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困境,而且出达到了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

  第四个环节,是拓展延伸

  荷叶是小青蛙的歌台,小水珠的摇篮,小蜻蜒的停机坪,小鱼儿的凉伞,那在你眼里荷时是谁的什么呢?在一分钟内哪个小组说得最多,哪一组就获胜,并适时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渗透环保意识。

语文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出色的老师》是六年级语文S版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主题是“公平规则”,单元重点是了解公平规则,培养学生的公平正义及规则意识。为此,本课设计了4个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生词,积累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情感与认识的变化及其原因,感受黑人学生拾金不昧、爱护环境的公德之心。

  3.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梗概。

  4.引导学生从文中受到启发与教育,懂得用实际行动遵守社会公德。其中目标1、2为重点,目标3、4为难点。

  二、说教法

  本课我主要采用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主要采取了创设情境导入法,三个板块教学法,启发设疑,循序渐进,扶放结合法。

  三、说学法

  教学中我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小组讨论,拓展延伸。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五步教学程序开展教学: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孟子曾经说过:“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意思是说,没有规则,任何事情都无法做好。我们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国家的法律是一种规则,社会公德是一种规则,学校的规章制度也是一种规则,只有遵守这些规则,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才能有序正常地进行,才会更加和谐、美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个与规则有关的故事。2.板书课题,读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目标

  2.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生字,交流记字方法,强调易错、疑难字形。

  (2)指名读课文,初步理解“这个出色的老师指的是谁?为什么称他为出色的老师?”

  (3)指名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理清文章写作顺序。

  3.小结学法

  高年级的学生看到一篇课文,首先要自学字词,概括出文章内容,理清写作顺序。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找出中心句,引导质疑。

  1.浏览课文,画出中心句——“但那位黑人学生可真是位非常出色的老师!”

  2.引导质疑:一开始,我就认为那位黑人学生是位非常出色的老师吗?我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

  (二)品读课文,体会我的情感变化及其原因。

  1.出示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用“——”画出描写我感情变化的语句,了解变化的原因。

  (2)组内交流,互相补充。

  2.学生分组学习。

  3.集体交流,教师抓住重点词句,引导深入品析、理解课文。

  例句(1)“可是,这块手表却在一次晚餐时丢失了,可以想象我当时是多么伤心,就像丢了自己的魂魄一般。”

  ①理解“魂魄”,明白“丢了魂魄”对一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理解这块表对我的重要和我丢表后的伤心。

  ②去掉这句话中“就像丢了自己的魂魄一般”这半句,和原句比较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从中体会作者把自己伤心之情写得真实、生动的写作方法。

  ③了解丢失手表如此伤心的原因。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任何时候遵守规则都是一种素养,它比所有的财富都要宝贵。读了《出色的老师》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呢呢?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2.拓展阅读《美丽的规则》,继续感悟规则之美,人性之美。

  (五)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习题1---3。

  总之,本节课由于准备仓促,有不少地方需要改进,敬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语文说课稿 篇4

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三中的…

  我说课的题目是《行路难》,它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中的一首诗,是李白在离开长安时的心情写怀。他借乐府旧题《行路难》酣畅淋漓地抒发自己的茫然、悲愤以及仍然执着于理想的强烈自信。这首诗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诗人的情感波澜起伏、跌宕变化。诗人的情怀时而失落苦闷,迷惘不知所措;时而充满希望,信心倍增;继尔又彷徨无据感时伤逝;最后又能豪情万丈,豁达自信。其中适当运用长短句、感叹词,使诗感染力倍增。

  通过这首诗的教学,我准备达到以下目标:

  1抒情诵读。新课标提出:7-9年级的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情、诗理和诗味,体会不同情境下的语气、语调、节奏的变化。

  2品味形象、富于变化的语言。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体会诗人哀而不伤、悲而能壮、虽历经矛盾却仍昂扬向上的情怀。

  “三分诗七分读”,所以诵读是本文的一个教学重点;囿于时代和年龄的限制,体会诗人矛盾的感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在教学思路和理念上我遵循以下几点:

  1)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国的当代教育家魏书生、钱梦龙等人的教学论都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法。

  在本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2)语文学习要与时俱进,引导学生充分正确地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查资料的能力和习惯,并且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4按照以上思路,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自主学习法要求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预习、课上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等。经过自学,应基本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

  2)诵读品味法要求学生在,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能通过反复朗读,读出文中的韵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读可以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优秀文化的精神。

  3)创造性学习法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大胆创新的精神。

  我的教学过程主要安排这样几个板块:

  1)诗意导入: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有一个人曾神思遨游于天地,用诗句自由地幻化天上人间之景,他被人们称为“谪仙人、诗仙”他就是李白。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曾学过他的哪些作品。通过这一环节,既联系了旧知,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诗意的古典文化氛围,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倾听作品,创设情境

  列宁曾十分强调情感对人的认识和逻辑思维的调节作用,他说:

  “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与情绪。文章的flash朗读兼具美丽的画面和声情并茂的朗读,对于学生读准字音进入情境非常有效。

  3)反复诵读,走入文本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我先请几名学生朗读,在此过程中组织学生听读、评议,然后集体朗读。在这基础上,让学生配乐朗读。(乐曲竹林空照,这首乐曲节奏舒缓而有力,正好适宜这首诗的基调)我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初步把握诗的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诗奠定良好的基础。

  4)与文本对话,赏析诗句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在课堂上抛出一个主问题来带动学生对全篇进行质疑、分析、探讨,即一石可以激起千层浪;而不是象从前一样用一个个琐碎的问题来牵着学生鼻子走。因此,我就问学生“你喜欢哪一句或几句,喜欢的理由是什么?”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方法的传授。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总结过赏析诗词应从词语、句子含义、修辞、展现画面、思想感情、相关诗句等方面进行。因此,他们可以轻车熟路地进行分析。

  新课标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上述活动是让学生们合作探讨进行的。

  通过这个环节,就理解了诗的艺术特征和诗人的感情起落。

  5)与诗人对话,主题升华

  教师阐述:整首诗中,诗人的感情有起有落。落是因为怀才不遇,起是因为又有了希望。教师继续追问:诗人遭遇如此的挫折,却仍能扬起希望的风帆,原因是什么?学生答:是因为积极乐观的精神。于是我问学生:你们能从中受到启示吗?学生能总结出:在我们人生的路途中总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扬起希望的风帆,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抵达胜利的彼岸。

  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一环节环环相扣,一方面揭示了诗的主旨,另一方面又培养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拓展延伸。

  6)解读作者

  新课程标准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初中古诗教学,则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语感为主,使学生对中国古文学作品作家有所了解。所以我要求学生结合他们所了解的李白的生平及作品写一段关于李白的介绍(体裁可诗可文)。这个小练笔的设置,既合乎读写结合训练的要求,又真正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7)网络大看台

  我在网上摘取了一些网友回复《行路难》的帖子,(用多媒体出示)同学们可以看出它们是形式内容不同的读后感。然后,我就要求学生们也试着写回复帖,等到微机课上发上去,大家共赏。

  8)自检自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我让学生自己就这首诗出题,题型也由学生自己总结。多媒体出示:难度由小到大依次是:直接默写上下句;根据提示默写上下句;语境默写。

  这项如果课上时间不足,可以留作课下作业。语文应注重基础知识与素养能力的双重提高。这几项练习、作业都符合这个要求。

  板书设计:略

语文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坐井观天》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标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课文,这篇寓言通过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空大小的故事,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坐井观天》是本组五篇课文中的第一篇,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学生学习本组课文的先导,学习时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为本组课文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复习生字词语,积累语言。

  2 、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比喻意思。

  3 、情感目标:结合实际,体会青蛙鼠目寸光,自以为是的错误。培育学生看问题、认识事物时要站得高、要看得全面的思想。

  重点和难点:

  根据文章内容主次和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的重点是课文第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难点是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

  二、说教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重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朗读体会、读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同时,采用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并采用课件等现代教学媒体,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三、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尊重学生阅读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不同的学习需求,我指导学生选用“读、说、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动手实践等方法,来理解文章所揭示的道理。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从读中感悟道理,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过程

  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课文的教学分为:复习巩固、情境导入——初读感知——细读感悟——演读入境——揭示寓意——拓展延伸几个环节。

  (一)复习巩固,情境导入

  复习巩固分为读词和听写:运用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自读、抽生读,学生范读,然后听写。

  情境导入时,(出示课件)“一望无际,蔚蓝的天空”的图片,然后引入问题:小朋友们,你们认为天大吗?说说有多大?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看看课文中青蛙认为天有多大?顺势进入第二个环节:初读感知。

  (二)初读感知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采用默读的方式效果较好,教师要提出默读要求,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并且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指名说说,教师随机点评。

  (三)细读感悟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所在,学习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着重以学生的朗读体会为主,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读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辅。

  ⑴ 图文结合,细读全文,

  a 以读带讲,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设计如下口头填空:

  青蛙坐在( ),小鸟落在( )。

  b 自读课文,找出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

  c 看图练读第一次对话。

  ⑵ 品读重点段落:

  ① 感悟第二次对话

  a 学生自读第二至七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空不同看法的句子。(让学生接触到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句子。)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b 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通过比赛朗读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并提示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c 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d 分角色朗读。

  e 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

  f 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g 围绕上面的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为了使学生能够很明晰的理解课文的寓意,以及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建议学生用“因为l所以l”谈谈自己的理解。

  H 动手体验:学生用纸卷成筒看天,再说说看到的天有多大?

  I 分小组朗读(一人引读,两人对话,一人担任评委。)

  ② 感悟第三次对话

  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a 自由读,边读边思考:

  小鸟和青蛙都笑了,为什么?有什么不同吗?

  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b 学生朗读对话,教师相机指导。(朗读时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的态度。)

  c 小组合作学习。先分角色朗读,再分组讨论、交流、汇报。

  (四)演读入境

  语文教学,不但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还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本篇课文重点部分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分角色朗读练习的好段落,指导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最后指两名学生到讲台上朗读表演。

  (五)揭示寓意

  理解寓意是本文的难点所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通过层层深入的提问揭示寓意,突破难点。用4 个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寓意:1、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起来?2、它俩谁说得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3、青蛙为什么会错?4、你从这篇课文中受到什么教育?

  (六)拓展延伸

  积累和运用是新课程标准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设计如下练习:

  课后续写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故事,编写第四次对话,并上台读一读。

  (这个设计来源于课文,又跳出课文,既巩固深化课文,又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语文》说课稿11-09

经典语文说课稿12-01

语文《赵州桥》说课稿07-14

语文优秀说课稿11-05

语文说课稿11-06

语文《荷花》说课稿03-12

语文春酒说课稿03-16

语文说课稿03-25

语文优质说课稿11-03

语文蜡烛说课稿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