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语文说课稿

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2-01-18 04:08:21 说课稿 我要投稿

【必备】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九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说课稿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必备】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九篇

语文说课稿 篇1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XXX》,以下我将按照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和说教学过程、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步骤来说一说这篇课文。

  首先我来说一说教材。

  《XXX》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X册第X组的一篇讲读/略读课文。文章讲述了.,表现了/赞扬了/告诉我们.。【如果是寓意性的文章只要说出故事蕴涵的道理就行,不必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本组课文围绕着“XXX”的话题展开,主要的训练目标是.【见单元导语,一般是体会句子含义、表达方式等】,本篇课文是本组的首篇/中间/结尾课文,起到引出/深化/总结主题的作用。

  根据新课标的三位目标设计体系,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正确认读生字、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目标(1)、(2)是任何课文都固定的,直接拿来用就行。】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怎样的思想品质)/理解(什么道理).。 【目标(3)主要是知识和技能目标,分析课文内容及中心,其中部分可以讲课文的重点,比如《詹天佑》一文就可以说是体会修筑铁路时遇到的困难和克服困难的办法,当然如果你说具体了,可以把第一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省去,第三句就看是是么类型文章,寓意性的说理解的道理,其他的就说反映人物品质,说明文就不用这一句了】

  (4)理解文章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心理、语言等描写反映人物内心活动(或性格品质)的写作方法。

  【目标(4)主要是过程与方法目标,我列举了三句常用的话,这个根据单元提示中的训练目标具体确定。】

  (5)激发学生./培养学生.。

  【目标(5)主要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很容易确定。】 其中我把教学重点定为.【教学重点一般是目标(4)或者(3),或者两者结合一下,这样比较保险】,教学难点定为【根据我看过的N篇教案,教学难点一般是理解理解题目含义、理解末尾句含义等,不过这个最好和教案上的保持一致,要背!】。

  接着,我来说一说教法与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完成教学目标,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十分关键.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取“以读代讲法”、“品析词句法”、“点拨启示法”等教学方法,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因此,我主要采取“质疑问难法”、“交流讨论法”、“圈点勾画法”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方法可以根据具体课文调换,但必须得在你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出这些方法。】

  我再来说一说教学过程,这也是我今天说课的重点。

  这个过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说大标题)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上课伊始,我在多媒体上播放/呈现.,然后请学生谈一谈(设计问题) 从而引出课题XXX,并在黑板上书写。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依据直观性的.教学原则,通过情境设置的方法导入,这样做 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同时又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情感基础。

  【设计意图一定要说,内容可以结合你的教学设计调整,一般要说清楚你设计的依据、设计的目的或者起到的效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我请学生自由地朗读一遍课文,并在多媒体中展示自读的要求:

  1.边读边划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并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3.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完成自读之后,教师再留出一些时间供学生思考问题,接下来在多媒体上呈现字词练习,以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然后,师生交流初读感受,教师指名一些学生来回答问题,同时带领学生划分段落,并进行概括总结。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在朗读的基础上,学生自己解决字词、感知全文,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读环节的流程基本可以按照这一思路,当然这主要是符合记叙文的设计,其他文体可以将第三个问题稍加斟酌即可。】

  (三)细读课文,品读感悟(部分探究)

  【如果是讲一课时的内容,把标题换成部分探究】

  这一环节中我又分成几步展开。

  第一步,请学生默读课文(或者是其中的某某自然段),找出的句子。

  【核心问题的设计要符合文中重点语句的表现内容,可以是有深刻含义的或者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

  第二步,教师指明学生来读一读找到的句子。接着教师在多媒体上呈示其中几个重点的语句供全班同学谈论,这些句子包括:.等(列举一二)。然后可以让学生展开同桌间或者四人小组间的句子品析,交流品读后的感受。

  第三步,教师请同学谈谈对句子的理解,并询问学生是如何进行感悟的,从而引导学生 通过分析关键词、修辞手法等角度分析句子。比如(找出一句范例,提出引导问题)

  第四步,教师总结,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学生个性化阅读与交流阅读相结合,引导学会说呢个自读自悟,学会表达与分享观点,从而感受文章丰富的内涵。

  (四)总结全文,拓展升华

  首先教师对文章的内容与中心进行总结概括,随后展开全班讨论,询问学生从文中感受或者启悟到什么,并结合实际谈。

  【如果是第一课时的说课设计,此步可以省略】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我们知道,课后作业是教与学的汇合点,是对

  课堂内容的巩固与内化,因此,我设计如下课后作业:

  必做题:1、摘抄本文的好词美句并背诵积累

  选做题:2、课外阅读同类型的其他美文,做好读书笔记

  3、根据课文仿写作文______ 以上几个作业紧紧围绕语言文字,从积累到运用,不同层次学生都有不同程度提高。))

  最后,我来说一说板书设计。

  这个板书设计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而且使全文的脉络清晰整齐。

  【如果不要求写板书,此步只要说一下大致的结构布局就行,但不能省略这一步。】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评委老师!

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自己去吧》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通过小猴、小鸭、小鹰学本领的经历告诉孩子们从小要学会自立自强。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提倡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把读书和思考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尽量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本课的教学目标:

  1.巩固“自.己.吧.要.吃.多.这.样呢.字.去”;会写“子.去.果”。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育学生从小要树立自力.自强的思想,不依赖父母。

  教学重点:

  1. 会读.写“子.去.果”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从读中领悟出小猴.小鸭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让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二、说学生

  我们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前面已学过了拼音,这又是第二课时教学。他们基本上能流利地把课文读出来。

  三、说教法、学法。

  (一)读中品味,理解感悟。

  我在设计教学策略时,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读、指名读、合作读、分角色读、选读)体味课文语言,感受小鸭、小猴和小鹰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本领的决心和毅力。在读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启发学生提问题,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读中品味,理解感悟,受到情感熏陶。

  (二)创设情境,合作交流。

  我在课文中设计了展示学生自我的平台,通过“我会认”“我会读”“我会说”“我会写”“联系实际想一想”的情境创设,使孩子们入情入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展现的愿望。并在学生感悟课文后配上动作读课文。展示自己对课文的感悟。这些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培植了创新的幼芽!

  (三)拓展延伸,培养想象。

  在拓展活动中,我结合本文特点,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和自由表达的空间。如小鸭子学会游泳后会说些什么?这样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感悟全文后,我又让学生说说其他小动物它们都会什么本领,是怎么学会的。并模仿课文续编故事。最后,又让学生联系实际讲述自己最近学会的一件事。促进学生树立自立自强的思想,美化学生的'心灵。

  四、说教学过程。

  (一) 我会认--------复习巩固生字.

  1 学生拿出生字卡片,小组内互相认读.

  2.师生做识字游戏.

  (二.)我会读----------朗读课文,感悟道理.

  1.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准音,读通顺.

  2贴字卡

  3.师生接龙读课文.

  4.小组读.------要求读出感情.

  (三).我会说―――说话顺练

  1.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小动物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生活的本领.你们想知道他们是怎样学到本领的吗?

  2.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

  四.我会写.-------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果子去

  2.让学生拼一拼,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给生字组词.

  3.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笔顺,用手描一描.

  4.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师指导书写

  五.联系实际,布置作业.

  1 说说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2想一想,你在生活中学会了什么本领?是怎样学的?课后说给小伙伴听听.

语文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本课以“太阳和月亮”为主题,是第十单元的首课,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歌。诗歌共有两句话,先写了弯弯的月儿像小船,接着展开想象坐上月亮船到太空,看到了闪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

  本课教学时间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充分感受诗歌的意境,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只”的用法。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①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

  ②用听读法识字。

  二、说教学准备

  字词卡、音乐碰带、《晴朗夜空图》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时主要采用谈活法、直观法、情境法、讲授法等。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对于一年级学生,兴趣是其主动学习的前提,因此安排了如故事引入,教具设计富有童趣,音乐欣赏,做游戏等。课堂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比如自己练读课文,当小老师,认读生字,互检生字等等。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主要设置六个环节。

  第一,故事引入。

  通过讲《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第二,指导看图。

  1.出示图画,让学生观察:丁丁在什么地方?你怎么知道?并指名学生上台将相应的词卡贴上去。具体事物与词组一一对应,具体情境更有利于一年级学生的识字。

  2.让学生自由对丁丁提问,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第三,读文。

  1.板题,理解课题的寓意。

  2.反复练习,熟读课文。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要从小培养。我采用的形式如下:

  ①自己练读,画出不会读的.字。

  ②老师带读,学生留意自己不会读的字。

  ③学生再读课文,若还有不会读的字可以问同学或老师。

  ④指名读文,学生评议。

  ⑤教师范读,学生评议后标出停顿。

  ⑥齐读课文。

  第四,认读词组并理解。

  1.出示词组卡,全班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板叠词卡,让学生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在发现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出示“弯弯的月儿”,让学生比较“弯的月儿”弯,还是“弯弯的月儿”弯?

  老师范读,生练读,同法练读“小小的船”,“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3.感情朗读课文。

  用充满童趣和美感的语言激发学生强烈的表现欲。以加深对诗歌意境的体验。老师说:丁丁说小朋友读的真好,把月儿读得弯弯的,把船儿读得小小的,把星星读得闪闪的,把天读得蓝蓝的,他还想听小朋友读一次课文,你们愿意吗?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可爱的星星、月亮、天空。

  第五,认读生字。

  1.出标贴有字的苹果树。

  2.让学生当小老师把会读哪些字就摘下苹果,领大家读一次。

  老师重点指导“里、月”的组词,多音字“只”的用法。

  3.小组合作识字,交流识字要点;

  分析部件:只、尖、里。数笔画:在、见、猜谜语:月

  4.扩展识字方法,让课内外知识相融合,努力开展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5.同桌互检生字,体现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6.游戏:“猜猜我是谁”,巩固生字。

  第六,音乐欣赏,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1.播放歌曲《小小的船》,让学生跟唱。

  2.配乐朗读,练习背诵。

  3.动手画一画,“晴朗夜空图”。

语文说课稿 篇4

  一、本诗在教材中的地位及特点:

  高三阶段对诗歌的学习不能仅限于读懂而要鉴赏。李白是唐代诗坛上的一座高峰,他的诗飘逸豪放,语言流转自然,他的古体诗和七绝尤为后人所称道。《将进酒》是一首鲜明体现诗人风格的劝酒诗,李白饮酒悲歌,一吐为快,既有大济苍生的理想又有怀才不遇的苦闷,但李白傲世的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又使全诗悲而不伤,忧而不愁。蕴涵其中的开阔与旷达打动人心而又引发思考。教材虽然是一个例子,但又是一个很特殊很重要的例子。李白及李白的诗歌学生较熟悉,以此为例培养学生理性的鉴赏诗歌,学生更容易接受,效果会更好。

  二、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高二诗歌单元的学习,我发现学生对诗歌不感兴趣,很少能深入挖掘,而诗歌本身表达含蓄,跳跃性又大,学生对诗歌产生了敬而远之望而却步的态度,这节课就要以《将进酒》为例结合实践渗透学法激发兴趣。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体会诗人感情的起落,感受诗人充实深厚的内在情感及潜在的郁怒情绪。

  2、体会李白诗歌夸张的艺术手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声情并茂,准确传达情感的朗读能力。

  2、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分析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勇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整体内弄,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

  教学难点:发表对李白痛饮狂歌的见解,从而加深学生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运用

  在“授之以鱼”的基础上“授之以渔”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主要体现这一点。在和学生共同鉴赏时先让学生通过听读、朗读、带着问题读这些方式使学生在整体上进行充分的感知,在突破学习目标的鉴赏中力图结合时代背景体会情感、感受形象。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采用朗读、讨论、质疑这些方式使学生动口动脑。教学手段是多媒体。

  五、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是学生走向自主学习的根本途径,因此本节诗歌教学也十分注重学法的渗透:1通过强调朗读加强学生读的意识,尤其是诗歌这一体裁。2李白其人及其诗歌学生略知一二,通过让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加深学生对诗人的了解和对作品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诗仙是哪位大诗人,酒中仙又是谁的自称?李白一生诗酒相随,“李白一斗诗百篇”而又“举杯销愁愁更愁”。大济苍生而又处处碰壁的李白有悲叹,有忧愁,但李白毕竟是李白,他的悲愁不是李煜“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不是李清照“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愁,也不是贺铸“一川烟草,梅子黄时雨”的愁,李白的忧愁中有达观,李白的忧愁中有豪放,《将进酒》就是酒助诗兴,笔酣墨饱的豪放之作。

  说明:《将进酒》是鲜明表现诗人个性的劝酒诗,导入时将诗和酒联系起来,既关照了全诗内容,又感受了诗人饮酒悲歌的形象,更主要的是突出李白的悲而不伤,忧而不愁的开阔、旷达,对李白的个性风格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二)多媒体展示配乐朗诵,同时,展示于本诗相关的画面,如李白狂歌图、黄河奔流图等。

  说明:朗读诗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新教材也非常重视诵读和背诵,朗读录音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让学生整体感知又将学生带入诗歌的情境和感情中。

  (三)学生准备后,指明朗读诗歌

  (四)师生研讨,完成教学目标

  师:《将进酒》中的“将”是什么意思,从内容的角度来说,这是一首什么诗?

  说明:学生根据注解和预习提示首先明确这是一首劝酒诗,这样才能照应导入,也让学生有整体认识,还可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从注解、预习提示、课后习题、补充知识等筛选有用的符合要求的信息。

  师:虽然是劝酒诗,诗人一落笔却先写了一个什么阔大的场面,诗人在描写时视角是什么样的?山巅俯瞰诗人联想到什么?

  说明:这一问题的设计主要让学生感受诗人的慷慨生悲并不是没来由的,而这来由与悲叹构成了诗歌的“兴”的手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分析感受“兴”的手法的特点:“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师:整日穷愁并非李白本性更何况白发如丝悲无益,所以诗人的情感陡然变化,哪个词表明诗人从悲叹中跳出来,这个“欢”字控制到哪句?

  师:“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不同于凡夫俗子的一醉方休,你怎样理解“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说明:“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中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事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设计此问让学生通过讨论,透过现象看到诗人的这种蔑视权贵、建功立业的心志和报负。

  师:待酒宴开始,诗人举杯劝饮,他酣畅淋漓地向友人一吐为快,李白狂歌的12句话根据感情的`不同可以怎样分为两个层次

  说明:让学生以感情为标准划分层次,还是继续体会诗人感情上的起落,只不过由悲到欢这一感情变化过程很明显,学生很容易就感受到,而这两个层次中作者的激愤与狂放并没有明显的语言标志,问题难度的加大会让学生知难而进,深入探究,准确与否毕竟学生有自己的看法,如不准确或不到位可做如下启发:

  师:第一层次中直接表明诗人态度的词有哪些?(“不足贵”和“不复醒”)“钟鼓馔玉”指什么,“钟鼓馔玉”真的不足贵吗,诗人说富贵不足贵是出于什么,诗人为什么愿长醉不醒?请大家联系背景思考这个问题。

  说明:电脑屏幕打出写作背景。这首诗大约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年唐玄宗眈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位。

  师:所以这两句集中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激愤)

  师:诗人的激愤不仅是为了一己遭遇,他还想到了和自己命运相同的古来圣贤,古来圣贤皆寂寞,岂止寂寞,为人民苦难疾呼甚而抛洒热血的经天维地之才大有人在,请学生追念历史长河中可亲可敬的他们,请举出你崇敬的抑郁不得志的古来圣贤。

  说明:通过此环节激发学生对那些有经天纬地才能的大圣贤的深刻理解,感受他们壮志难酬的苦恼。

  师:古来圣贤不计其数,何以偏举陈王?

  说明:此环节让学生体会作品中作者所用材料的典型性。在遭遇排挤,抑郁不得志的圣贤中曹植于丕、睿两朝备受猜忌,这是典型其一;陈王与酒联系较多,这是典型其二。

  师:第二层次的内容是什么:“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尽显诗人怎样的气魄?

  师: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激愤,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但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说明:在这一环节中明确什么是感情基调。基调,指的是一篇作品整体上感情色彩或氛围。这首诗初读一遍,会觉得它豪气十足,但弄清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以后,就会看出诗人的愤激之情占主导地位,确切的说,豪放只是它的外壳,而内核则是激愤。

  (五)体会艺术特色:诗人好用夸张写法,这和他的浪漫气质和狂放性格有关,所以不使人感到言过其实,试从这首诗中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语文说课稿 篇5

  一、关于教材

  《涉江采芙蓉》是新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这首古体诗不论是艺术上,还是在思想上都已经达到了十分纯熟的境界。《古诗十九首》在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高中语文古诗教学中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它十分重要。

  二、关于学情

  这首诗歌在内容上难度不大,可以做多角度解读。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作个性化解读,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就此作些探讨。

  学生通过小学、初中的系统学习和本册古诗部分的集中学习,有了一定的古诗鉴赏能力,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有了一些积淀,兴趣渐浓,这是进一步引导学生热爱古代诗歌、学习古代诗歌的一个前提。

  三、关于教学方法

  1、联想想象法

  2、意象分析法

  3、探究合作法

  四、关于教具

  1、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投影片

  2、课文配乐朗读

  3、课文意境视频资料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以钟嵘《诗品》“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的品论导入。

  2、提问:大家知道这个评价说的是什么吗?它指的是《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其中的一首mdash;mdash;《涉江采芙蓉》,体味一下这“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

  (二)文学常识介绍

  《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三)诗歌鉴赏品味

  1、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提示: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

  明确: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2、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

  明确: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3、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

  4、诗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的吗?如果不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提示:“所思”是时时刻刻在他心头的,“涉江采芙蓉”也是为了她,如果诗首就开门见山地把她表出,诗就平淡无味了。这句话是全诗发展的顶点,顶点同时也是转折点,一方面替上文的发展暂时作一结束,一方面为下文的发展作一伏线,所以照例是要摆在中间的。

  5、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6、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

  明确: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

  7、试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加以概括。

  明确: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四)问题探究

  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求统一)

语文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里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记叙了两个小孩争辩太阳何时离人近、何时离人远的问题,各执一词,连圣人孔子也不能作出判断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的探究精神,也说明世间万物有着无穷无尽的知识,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二、说教法

  六年级的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学过一些文言文,但积累不够,所以单独的理解一篇课文还存在困难,并且觉得难,所以存在不喜欢学文言文的情绪。所以事先先让同学读熟该篇文章,并质疑。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乐读趣学,自主感悟。通过借助课后注释理解文章,教师适当点拨,讲解。重视古文的读,要求学生读出古文的韵味,读懂文章的意思进行语言积累的训练,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三、说学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主要以教师的导,学生的学为教学主线,学生质疑来营造一种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学习氛围,逐步深入,让学生在学习中解惑,积累。从而解决出学生学习古文的困难,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学法,快乐轻松地学习古文。

  四、说教案

  《两小儿辩日》一课是培养学生的初步感知文言文的文章,因此我是这样设计我的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故、及、汤、孰”等词的含义。

  3、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究真理而大胆质疑的精神,以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课激疑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辩”字入手,教师故意写错字,从而解释“辩”字的字义,从而以“辩”字贯穿全文,让学生明白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两小儿辩论太阳,此时教师则引导学生再一次读课题,然后层层深入、质疑,两小儿辩论太阳的什么呢?让孩子深入思考,学习此文的目的,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文。

  (二)朗读课文

  由于学生初学古文,所以困惑重重,在此我让学生充分交流初学古文的感受,从而总结出古文不好读,不好懂,明确了学习古文的方向和目标,紧接着老师范读让学生充分感受古文的美,学生通过倾听了解古文的朗读节奏。学生自由练读,并由此解决了古文不好读这一难点,就是让我们多读,反复读,紧接着教师趁热打铁牵出古文不好懂的这一难点,学生各抒己见,自己总结出学习古文的方法,老师再一次强调出学习古文的目的就是读懂意思,读出韵味。

  (三)读懂文意

  以“辩”为主线,教师引导学生先独立学习,有问题质疑,后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学习,通过抓重点字词、分析句式、课件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体会两小儿辩斗时各持的理由是那么针锋相对,互不相让的,以理解促读,读出味道,读懂意思,老师在这则起到的是穿针引线的作用,重点把握住文意。

  (四)理解主题

  最后,我重点抓住孔子“不能决”,让学生体会人文内涵,让学生交流孔子的言论并结合搜集孔子的资料,体会孔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学无止境的道理,学习两小儿勇于探索,善于观察,勤学好问的精神。

  (五)总结方法

  学古文不能只学不积累,积累什么?积累的就是我们的学法,“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让学生感受古文与现代文不同的基础上,总结学习古文的方法,对学生今后学习古文打下基础,这样从开始学生自主学习,到教师最后总结学法,无时不体现,我们学的主动不仅在学内容,还在学方法。最后布置学生回去讲给父母听一听这故事,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

语文说课稿 篇7

  1、分析:

  《一路花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则寓言故事,主要讲了挑水工妙用破水罐浇灌路边花草的事,向我们揭示了:世上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都有自身的价值,我们既不能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自身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作用。一路花香是挑水工利用破损的水罐漏水的特点形成的美好景象。

  本课是则寓言,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寓言本身充满了兴趣,但对寓意的理解还存在一定难度。通过教学本组前面的课文,也已经初步掌握学习寓言故事的方法。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体会挑水工与破水罐的两次对话所蕴含的道理。通过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全部教学活动中。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知道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自身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3、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寓意,体会借事述理的特点。

  难点是:感悟挑水工与破水罐的两次对话,明白其中的道理。

  说教法:

  新课程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在教学本课时,我采用直观教学法、谈话激趣法.品析词句法、情感体验法、故事表演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说学法:

  根据新课标要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合作精神,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和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时我指导学生用“读、找、品、画”的学习法,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同时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

  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走进近香

  课前充分利用视频展示春暖花开优美画面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说“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然后说:“是啊,春回大地,世间充满了勃勃的生机。有这么一条小路,它的一边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让踏上小路的人们满怀欣喜地感受到这扑面而来的一路花香。板书课题后一起美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一导入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在不知不觉中被激起,促使他们伴随着内心的情感去初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受花香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这一环节的教学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指读,开火车读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一想在这条芳香四溢的小路上曾发生过一件什么事?解决提出的问题师随机正音。这样既检查端粒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

  三、全心品读,寻探花香

  为了把课堂真真实实地还给学生,在品读课文前,让学生先自由读课文,找一找圈划出破损水罐情感变化的词语,然后引导学生体会破损水罐的第一次情感,通过抓住“惭愧“”十分惭愧“”“尽了自己的全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等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破水罐的惭愧自卑,同时通过课件出示“破水罐因为而惭愧。”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接着让学生“在文中找出破水罐与挑水工有两次对话,用“——“画出来,小组合作体会他们的心情。”然后让学生通过语速和语调表现出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内化课文的语言。在学习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不理解的词,这时我鼓励学生自己互相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精神。

  破损水罐的第二、三次情感变化,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抓住“那只破水罐……感到一丝快乐”出示课件,让学生通过画面感受美好的`景象。我以鲜花作为拓展点,让学生用一两句话来形容鲜花,因为插图中的鲜花很美,而且破水罐也因为看到鲜花而感到一丝快乐,但文章中却没有做详细的描写。这一点的拓展,也为下文做铺垫。

  破水罐和挑水工的第二次对话是全文的重点。为了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多美的花儿呀,然而破水罐看了它们仅仅带来了(一丝快乐),你感受到了什么?以此过渡到破水罐的感情变化线:十分惭愧——一丝快乐——仍然伤心。因为每次只能运半罐水,让挑水工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所以它十分惭愧,即使面对美丽的鲜花,它也只有一丝快乐,从而体会出破水罐一直处在自卑和自责之中。

  出示挑水工的一段话,“难道你没有注意……主人那能欣赏到这美丽的花朵呢?”组织学生自读、集体演读、分角色读、把自己的感受带进去读、指导再读。对朗读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师要及时纠正。读中抓住“早”“利用”“撒下了花种”“插在我主人的花瓶里”等词指导学生读懂破罐此时仍然伤心,让学生读一读,议一议,说一说自己的感想。

  四、以读促读,收获花香

  用“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将课文读一读”进行过渡,让学生自选自己喜欢的角色,三人一组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再分组汇报朗读表演。

  通过以上的品读,文中那优美、鲜明的词句已经不知不觉地储存在学生的记忆仓库中了,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积累语言,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表达,因此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环节,由学生自由选择(小组内交流)

  我想对完好的水罐说:

  我想对破损的水罐说:

  我想对挑水工说:

  我想对自己说:

  珍视学生在尊重文本价值前提下富有个性的、独特的见解,从而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所讲的道理,“在现实生活中,也许,你曾为没有美丽的容貌而懊恼;也许……那么,读了这个故事,你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呢?”这样,既有机结合课文中心进行人文教育,又有效地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了读、写、说的训练,达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两性统一,接着再读文题内化情感后师生配乐朗诵《欣赏自己》是对学生情感的升华过程,使学生在感受课文语言的同时,体会要正确看待自己。

  五、课堂小结,花香四溢

  我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小结后用课件出示课后作业,既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又为今后的习作积累了写作素材。

  说板书:

  板书设计如下:

  一路花香

  完好的水罐(图) 骄傲自大

  破损的水罐(图) 惭愧自卑 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红笔写)

  挑水工 循循善诱

  本课板书简洁,体现课文的特点,便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寓意用红粉笔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揭示了中心。

  总之,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开放学生的双眼,提供观察的空间;开放学生的嘴巴,提供表达的空间;开放学生的头脑,提供思考的空间;开放学生的双手,提供创造的空间,为语文教学明媚的春天带来勃勃生机。

语文说课稿 篇8

  一、 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小石潭记》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古代借景抒情散文。可安排一至二课时进行教学。课文作者通过仔细入微的观察,运用多种技巧,生动地描绘出小石潭的优美景观。编入教材意在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会多种描写技巧,领会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所教班级学生实际,我制定教学目标为:

  i.知识目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掌握课文的记叙顺序。

  ii.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会多种描写景物的技巧。

  iii.美育目标:体会小石潭优美的景色,培养审美情趣。

  iv.情感目标:把握作者的感情变化。

  3、教学重点、难点

  v.重点:a、掌握课文的记叙顺序。b、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技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vi.难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确定依据:根据单元要求及课文内容我确定以上几点为教学的重点、难点。

  二、说教法

  这是一篇古代文言散文,距离现在时间较长,学生自学较难以理解,且兴趣不浓。为坚持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我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上主要运用创设情景、启发点拨的方法。整体思路是:情景导入→出示目标→启发提问→教师点拨→讨论探究→总结扩展→布置作业。这样设计,使学生思维进入课堂,明确任务,自主合作、探究其中的知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说学法

  在教师的引导,指导和点拨下,让学生通过听读朗读,默读去自学课文;通过自 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归纳,总结,识记感知课文的内容,以达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是教学的主人”的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

  我设计的导语是:“如果你疲惫,如果你烦闷,不妨到大自然中走走……”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同学们己经树立一定的环保意识,知道大自然是我们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保护自然、敬畏自然,这样导入就把课堂和学习的内容拉近我们的生活,创造出良好的情景,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展示课题和学习目标。

  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的方向。

  (三)整体感知

  a)播放课文朗读录音。目的是使学生能读准字音,感悟本文的作者的情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b)自读课文,落实词义,读通全文,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新词词义,能通译课文。

  c)默读课文,把握内容,掌握写法。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为研读挥衬课文奠基础。

  (四)研读,探究。

  1、找出你认为最美的一句加以分折欣赏。这题是提高学生的`审美,析美的能力设计的。

  2、a、作者如何运用多种技巧细描写事物?这研讨题是本节课的重点。目的是通过讨论使学生掌握课文的描写技巧,并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中去。

  b、在行文中,作者前后一乐一忧,该如何理解?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目的是为让学生准确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及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根据学生实际:“起点较低”,这几道研讨题,提出并落实到各组讨论,教师还不断在旁边提示、点拨,然后让各组代表发言、尽量使师生在课堂上互动起来。

  (五)总结、扩展

  总结和扩展设计为:

  总结:本文生动描绘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小石潭结构奇特,潭水清冽,景物秀丽,游鱼活泼。

  扩展:优美的文章、往往得力于作者观察细致。如鱼在水中“然不动,尔远逝,往来忽”的情态;溪水时隐时现明灭可见的景象。若不是亲临其境、进行细致观察是难以描写出来的。

  总结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扩展的设计是加强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的习惯。学到致用,应用细致观察到到实际的写作中去。

  (六)布置作业

  1、一词多义(略)

  2、翻译句子(略)

  作业的设计为积累学生的文言词,加强学生对文言的翻译。

  五、说板书:

  板书设计为

  顺序 景物 写法 抒情

  发现小潭: 隔、闻、伐、取、见 [移步换景]

  潭水:清澄(侧面)

  潭中景物: [特写镜头]

  游鱼: (动静)

  溪身:曲折蜿蜒

  小潭溪流:[形象比喻]

  岸势:参差不齐

  潭中气氛:幽深冷寞[寓情于景]

语文说课稿 篇9

  一.教材

  今天我所说的是苏教版第八册《苹果里的五角星》,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邻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方法传给我的事,告诉人们: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全文内容浅显,叙述清楚,重在引人思考,给人启迪,是适合学生朗读的好教材。根据教材编写的意图和新课标的有关要求,结合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我将制定以下一些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注意“魅”字的读音,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清晰”“魅力”造。情感目标:能从课文内容中得到启示: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其中能从课文内容中得到启示: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为了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重点和难点,上课前布置学生带几个苹果到学校,在上课的时候让他们亲手操作一下,亲自感受一下。把课文第5自然段的内容打印出来。

  二.教学程序

  本课篇幅不长我准备用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我采用以读为主线,采用三个层面的朗读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过学习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以自主形式正确朗读有关词语,并尝试理解课文。通过初读,再读,感知读等形式来理解课文。用韩国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哲买报的故事导入新课,然后提问:从这一故事中,你们发现到什么?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不做评价,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把句子读通顺。在初读课文时指导学生读准“魅”。再读课文时要求学生感觉自己没有阅读障碍了,再试试提出一些问题。感知读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切苹果展开的,哪些段落是讲切苹果前的?哪些段落是讲切苹果时的?哪些段落是讲切苹果后的,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在第一教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精读课文重点段落,采用同学间合作探究的方式领悟课文内容。

  接下来,我将重点对一下第二课时做如下说明。我将采用复习导入,抓重点段动手操作,练说解读,研究研究,布置作业4个环节来学习课文。

  在复习导入时,我通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这一问题导入新课的学习。

  在第二环节的`教学中,第一段我抓住重点词:两个“新”字,展开教学。然后通过感情朗读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然后直奔重点段——第二段来教学。我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苹果,四人一组练习切。关照同学们不要一齐切,最好先切一个,观察观察再切第二个,再观察再切第三个、第四个。然后请学生汇报刚才切苹果的情况。估计到许多学生第一次切,是找不准腰的,所以我让他们小组一个一个切,观察后再切。我事先对此做过多次尝试与测量,最好在苹果的黄金分割点上才能切出好看的五角星。所以等他们汇报完后,我让他们请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自己切的苹果,绘制一张图谱,说明什么是拦腰切?怎样才能切出五角星。而让学生绘制图谱也有利于学生从动手实践的角度深刻理解这种切法的魅力所在,才能与一般的切法形成对比。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让学生了解什么叫拦腰切。

  接下来我就直奔第5自然段,在这一段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一句话,我出示第5自然段的内容,并且这一句话用红色显示,引导学生多读。因为魅力这个词不好解释,而本课学习,如果每个孩子不能真实的理解这个词,孩子也很难理解什么是作者告诉学生们的创造力。所以在这点教学上,我不急于忙着让孩子回答,而是要求他们反复读课文,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当然也允许学生借助有关手段来理解这个词。同时“魅力”这词用红色显示。在学生交流的时候加以点拨指导。

【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语文》说课稿11-09

语文说课稿03-25

语文《手指》说课稿01-09

语文《观潮》说课稿01-11

语文《水》说课稿01-04

语文《猫》说课稿01-05

语文《赵州桥》说课稿07-14

语文优秀说课稿11-05

语文说课稿11-06

经典语文说课稿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