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语文说课稿

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2-01-18 03:38:1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语文说课稿模板汇总7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语文说课稿模板汇总7篇

语文说课稿 篇1

  教材分析

  《秋天的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秋天专题”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训练重点是边读边想象,感受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

  《秋天的雨》是一篇诗情画意的散文,全文以秋雨为线索,穿针引线,纵情勾连,带领我们投入了秋天的怀抱:饱揽秋天的色彩,惊喜秋天的收获,吮吸秋天的气息,感受秋天的繁忙,享受秋天的快乐。全文5个自然段,按照不同方面写秋天的雨。课标明确提出:中年级应以段落教学为重点,因此,教学时,我会根据课文按照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学情分析

  三年级第一学期的语文学习是由低年级的词句学习向中年级的段落学习过渡的阶段,此时的学生好奇心强,形象思维发展趋于成熟,但抽象思维却处于起步阶段。

  本班学生喜欢阅读,大部分学生的基础比较好,尤其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乐此不疲。进入三年级,部分学生表现出比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这对于学习《秋天的雨》这样的写景文章有很大帮助。另外,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描写季节景色的.文章,如:《春雨的色彩》,《秋天的图画》等,加之他们的生活实践,对于文章中描写的秋天的各种情景应该是熟知的。不过,准确地运用词语,恰到好处地表达对于刚入三年级不久的学生来说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前面提到的“按照不同方面写秋天的雨”是学生首次接触,是学习的重点。这篇课文中使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文章中这些被艺术化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它将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

  通过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文章是从几个不同方面描写秋天的雨的写作方法。

  2.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句,丰富积累并尝试运用。

  3.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景,体会作者喜爱秋天赞美秋天的感情,激发学生对秋景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文章是从几个不同方面描写秋天的雨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涵义深刻的句子及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环节:

  本节课将从以下三个环节继续学习课文:

  整体浏览,回顾内容

  潜心品读,赏景悟情

  回归全文,梳理结构

  其中第二个环节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一、整体浏览,回顾内容

  通读全文,回忆课文写了哪些内容?教师随着学生回答复现文章内容:

  是 钥匙

  有 颜料

  藏 气味

  吹 喇叭

  二、潜心品读,赏景悟情

  此环节从抓“钥匙”,知秋意;抓“五彩缤纷”,赏秋色;抓“气味”,品秋香;抓“小喇叭”,悟秋趣入手学习。

  1.抓“钥匙”,知秋意

  第一自然段中,“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这是比喻中的暗喻,没有比喻词,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呢?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你用钥匙打开过你家的大门吗?你用钥匙轻轻地打开过你家大门吗?那么秋雨就像你一样,也是这样轻轻地轻轻地打开了秋天的大门。也许夜里在你熟睡之时,一场秋雨就悄然而至,当你早上醒来,背着书包走出家门,迎面已经吹来习习的凉风。也许凌晨,在你不知晓的时候,一场秋霜静静地覆盖了大地,蓦然远眺,满山的秋叶已经一片殷红。秋雨就是这样轻轻地轻轻地,打开了秋天的大门,让我们欣然感到秋天已经走近了我们。通过这样的引导再加上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这句话的涵义就迎刃而解了。

  2.抓“五彩缤纷”,赏秋色。(这是重点,将分四层赏景悟情)

  首先:问学生:秋天的雨都把颜色送给谁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把描写颜色的词语画在书上。

  学生交流汇报时,朗读相关词句。教师随机引导:秋天的雨只把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这几种颜色送给菊花了吗?(带领学生体会省略号的作用)

  接着问学生:这么多的颜色,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学生会找到“五彩缤纷”一词)。教师追问:还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学生就会说出五颜六色;五彩斑斓等词语,借此丰富语言的积累。

  其次:品读句子,体会色彩之美。

  让学生再读这段话,边读边把喜欢的句子画下来,读给大家听。

  教师重点指导本段中出现的两个结构相同的比喻句。

  a.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b.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因为第二句中提到的“邮票”,对于现在很少寄信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同时“一枚枚”这个数量词又是第一次接触,因此教师抓住“一枚枚邮票”这个短语让学生通过看邮票和枫叶的图片,找到它们的相似点,感受、想像枫叶像邮票一样带着秋天的凉意传递给人们秋的消息。接着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自己品读另一个比喻句,感受银杏树叶的美,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妙”,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指导。

  读好之后,让学生抄写自己喜欢的一句进行积累。接着教师改变句子的呈现方式,将两句话变成诗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仿写。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

语文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首先,非常感谢区教研室领导提供的这次与在座各位专家交流讨论的机会。我叫王久明,是新牟小学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大家也看到了,体态稍胖,年龄奔四了。

  我执教的课题是《彩色的翅膀》。这篇课文是我们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今天的发言分两大方面。第一:谈谈我对略读课文的认识。第二:谈谈我本节课的教学思路。

  一、自己对略读课文的认识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精读课文教学的多,研究略读课文教学的少。基于这点,我边实践边做了一些深入的思考。

  教材中,课题序号上带小花的都是略读课文。每个单元组四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也是两篇。我数了一下,咱们本册教材共28篇阅读课文,略读课文就是14篇。也就是说,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半对半。从教材的编排上,不难看出略读课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从略读课文承担的教学任务看,它也同样重要。每组两篇略读课文,紧紧地跟在精读课文之后。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习得的阅读方法与人文内涵的迁移,使学生在讲读课文中所学到的各种方法,在此有一个充分的实践机会,是精读课文的练兵场,它和精读课文共同承载着深化单元训练重点的任务,比如说,第二单元总的情感目标是: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总的能力目标是: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彩色的翅膀》这篇略读课文,就是对“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的”一个补充、深化,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的一个实践和训练。

  为什么罗嗦这么多来讨论略读课文的重要性呢?因为前几年我自己就不很重视略读课文的教学,你想,没有生字、词的教学任务,也不考试,让学生自己读读就是了。但现在想想,那真是错误的。

  二、谈谈本节课的教学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有两个:一是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二是继续领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综观本课教学,我注意了五个方面问题:

  (一)、充分预习

  我觉得五年级的学生了,都应该养成一个预习的好习惯了。这对讲读课文很重要,对略读课文更重要。学生充分的预习可以克服略读课文篇幅长、教学时间短的不利因素。学生在预习时,就已经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句子,从而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明确任务

  本节课,我从课前的连接语入手,让学生迅速地提炼出两个学习任务,即教学目标。第一个学习任务,是个次要目标。即,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小高为什么要把昆虫带往宝石岛。这个目标设立有两个意图,其一,训练学生快速默读,培养学生迅速提取、整理重要信息的能力。其二,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初步感知了课文的大体内容。由于是次要目标,也不难。所以,在教学中我给学生的时间比较短,只要掌握了就可以了。

  第二个学习任务是个重点目标,即:抓住关键词句,交流读文后的体会,这个目标的落实,正是单元训练重点——“让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的前提。我整堂课的教学,主要围绕完成第二个学习任务展开,花大气力来落实这个重点目标。教学中,我让学生认真读课文,走进文章的字里行间,静静地看,细细地品,找到最能体现出战士热爱海岛的词语句子,然后,紧紧地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去体会,真正感受到战士对海岛对祖国的热爱。

  (三)、写出批注

  为完成第二个学习任务,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第二遍默读,边读边要画出相关的词句,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一些感受,这个过程就是写出批注的过程。我经常对我的学生讲“不动笔墨不读书”,教育他们,读书过程中,一定要边读边想,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并把读书的感受写在旁边,留下思考的痕迹,也就是写出批注。这是一种很好的引领学生潜心读书的方法。让学生边读书边写批注的做法,我已经在自己的班级中坚持三年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突出重点

  在学生交流自己读书体会的环节中,我也很好的领会了略读课文教学的精髓,那就是——突出重点。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战士热爱海岛的?”学生可以从文章中找到很多有关战士热爱海岛词句。对这么多词句的体会,在教学中不能面面俱到。重点指导理解句子时,我主要引领学生深入地理解了一个句子,就是“他们像抚养婴儿似的照看这个小瓜”。首先帮学生唤起自己照料婴儿的回忆,体会到照料婴儿怎样不容易,然后创设几个情景,如,当下暴雨时,战士们是怎么做的?当刮大风时,战士们是怎么做的?当严重干旱时,战士们又是怎么做的?让学生体会到战士照料小瓜如何像抚养婴儿一样不容易,从而更进一步地使学生体会到战士爱海岛的思想感情。

  重点指导“朗读”时,也是抓住了一个句子,就是战士怎样吃瓜那段。教师通过让学生做动作表演的方式,引导学生感悟体会,然后再指导学生个人读、齐读,读出了战士自豪、喜悦、激动和不舍之情。这样,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达到了训练朗读,理解了文章的思想感情之目的。

  另外,我想说的一点是,在教学环节的编排上,我也时刻本着“突出重点”的原则。本课有些四字词语也很美,像碧空如洗,波涛起伏;还有插叙的知识。但由于略读课文的教学时间有限,不宜贪多求全,这些地方就不用讲,而可以让学生在写课内读书笔记的时候再做简单的指导。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一堂课,要围绕教学重点安排各个环节,对落实教学目标作用不大的环节完全可以删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学有所得,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哪一样都蜻蜓点水,造成训练不扎实、不到位的后果。

  (五)、读写结合。

  本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安排了一个读写结合的小练笔。在引导学生深读了课文, 深刻地体会到战士们是如何去改造海岛、建设海岛的爱国深情后,我又用富有诗意的语言,鼓励学生乘着彩色的翅膀,放飞想象,去想今天的海岛又是什么样子,以“海岛新景象”为题写一段话。我想,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内心一定涌动着许多属于自己的感想,大有不说出来不快的感觉。此时,我

  们刚好就为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倾吐的平台,使学生从文本里跳出来,积极调动自己储备仓库里原有的读写知识,以“写”促使“想象”,又用想象促使写作内容不断丰富、生动,从而提高了写作能力、想象能力。这更是学生自己对文章内容的一个总结和升华,更深刻地感知了课文。这一点是很难得的。

  今天这堂课在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还有欠缺,学生对课文读得力度还不够,对有些语句的理解也不到位等。对略读课文的教学,我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很多问题也感到迷茫,希望能借此机会向大家学习,希望老师们多批评多指正。

  最后衷心祝愿在座的各位同仁好友:身体健康 百事可乐 千事顺心 万事如意!谢谢大家忍受到现在,谢谢!

语文说课稿 篇3

  【说教材】《在家里》是人教版第一册识字1第3课的内容。本课有一幅画,一组有闭家庭陈设和用品的词语和一篇课文。图画内容是一个三口之家的夜晚,爸爸在看报,妈妈在看电视,我让爸爸妈妈吃水果,家庭充满温馨。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字和写字。

  【教学目标】

  本课目标:

  1、认识14个字,会写4个字,认识笔画“”和偏旁“ ”,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会尊敬父母的好孩子。

  本节课的目标:

  1、认识前面词语中的8个生字,

  2、会用“白白家里有……有……还有……”来说话,

  3、会写一个生字“下”

  【基本理念】

  德邦有一位学者有这样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的汤中,你在享用佳肴的同时早将15克全部吸收了。因此我想教育之境界,莫过于盐入汤中。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被吸收;同样知识也需要渗入到课堂的每个环节中。尤其在一年级的起始阶段,认字更是一个重要内容,必须溶解在课堂中的每一步。

  【说教学、学法】

  1、愿意表现自己是孩子们的天性,因此在一开始,我就设了一个简单的谜语和一个难的谜语,简单的谜语是为了满足孩子的表现欲,让孩子觉得学习并不是那么困难接着一个难的谜语让孩子都猜不出来,然先我通知他们在本课的教学中有答案,这时孩子的猎奇心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

  2、培养低年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新课标中低年级段口语交际的目标之一,在本课中“白白的家里有……有……还有……”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进程】

  一、课始激情情始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交流的一种最直接的对话。而课始激情能否激发是一堂课成败的闭键。一个开头看似微不足道,可也要精心琢磨。每个学生的每一分钟都需要“营养”,为师的必须悉心“浇灌”。我在一开始安排了一个“趣味引入课题”这个环节中用了两个谜语,先出“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乌葡萄”,让学生都为自己能猜出谜底而沾沾自喜时,再用 “老大天天演戏,老二每天作文,老三千里传声,老四送来黑暗。”这虽然只有短短几句话,却包含了4个谜语。一年级的孩子本身就喜欢猜谜,而且这个谜语的形式对他们来说又很新奇,不象一般的`四句话只猜一个谜底,同时这里面也包含了“报、纸、灯、电、视”5个生字宝宝,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课堂,进入了学习的环境。接着是结开谜面初步识字。这是第一个环节的延续,利用第一步所营造的兴奋状态进入到对生字的学习,这应当说是对识字这碗汤的浅尝。

  二、课中创情境悟字形。

  拨动课堂琴弦的往往是在课中,一堂课的精彩之处莫过于吹皱一池春水,使之流动起来,活泼起来。我们课堂的气氛就如同这池春水,如何使之流动,使之活泼起来,为师的不免要使出一些“伎俩”!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是创设了一个字物的搭配情境。先让学生看图来说说白白的家里有哪些东西,说的时候还不能随便说,必须用上句型:“白白的家里有……有……还有……”在说的进程中肯定会提到“沙发”、报纸”、“台灯”等物品,这时再引出三个重点要认识的偏旁“火”三点水和提手旁,同时说字形,记字形,如“火”字偏旁,我们可以说,他把腿一缩,多有礼貌!然先再将生字放到词语里再认,采用“小组读”、“同桌读”、“自由读”、“一般读”等形式加以正音,确保面向全体学生。最先将课件中的物品变成不带拼音的生字再进行认读,就是在这样一个平凡的情境中,用一些习以为常的事物来饱励学生,催发课堂的生命。这个环节就是对认字这碗汤的享用。

  三、课终游戏记生字。

  如果说,一节课是老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桥梁的话,那么老师对学生课先和教学稳固就是这座桥梁的基石。抓住课终时机,渗透识字方法,培养他们主动识字的举和愿望。一节课40分钟,一年级的孩子往往注意力没那么长时间,那么是让最先的几分钟就在嘈杂声中结束吗?回答当然是不!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向这最先的几分钟再要效率。这时游戏是个好方法,如“抢气球”。当屏幕上出现一个个往上飘的气球时,学生会显得特别兴奋,这时可以让学生自由读,也可以集体读,一般读,既锻炼了反应能力,又是对生字的稳固;也可以让学生给生字再找朋友,这是新旧知识的结开运用。最先一个环节是生字的书写。先学习笔画点的书写。起笔轻轻,落笔重。本课的生字比较简单,“下”这个字写的时候就要注意一下它的笔顺,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等,这些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说,然先再写,再评,相互促进。

语文说课稿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在熟读课文中认识汉字,并引导孩子发现构字规律,认识“笔尖、鲜花”等8个词语,会写本课生字“力、手、水”。

  (2)正确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汉字的构字规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团队合作的意识,提高识字效率。

  (2)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理解、感悟汉字,掌握朗读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悟汉字的构字规律,培养主动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汉字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生字,会写“力、水、手”三个字。

  教学难点

  了解会意字的构字规律,培养初步的认字能力。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

  过程:

  一、形象揭题,趣味识字

  1、出示“一轮红日图”。你能用一个字来概括这幅图吗?板书:日。红日高照,光芒四射,非常明亮。

  2、出示“一弯月牙图”。这幅图又用什么字来概括呢?板书:月。

  3、“日”和“月”和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新的字。板书:明。齐读题目。

  4、大家观察这个题目,你发现了什么?像这样的字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认识这些新朋友。

  二、学习生字

  出示:

  明、鲜、尘、尖、灭、男、休、看、林、森、众

  1、你们仔细看看,有谁认识这些汉字?说说是怎么认识它的?曾在哪儿见过它?读读看,读对了同学们就跟着小老师读一读。

  2、同学们再仔细瞧瞧,看谁能发现这些汉字有什么特点?举手说说。然后把它们分成三类:左右结构:明、鲜、休、林;上下结构:尘、尖、灭、男、看;品字形:森、众)

  3、是呀,这些汉字有的是由两个不同的字组成的,有的是由三个相同的字组成的,有位小朋友也像你们一样能干,他也发现了这些规律,而且还把他的发现编成了一篇小韵文,让我们来读读,说不定,待会儿我们也能像他一样编一篇小韵文了。

  三、熟读课文,语境识字

  1、自由拼读课文,并把这些汉字在课文中用圆圈圈出来。

  2、同桌互读课文、教师引读课文。

  3、指名读课文,比比谁读得好。

  4、比赛读。自选一节最喜欢的反复读,然后分组读课文、分男女生读、指名读、开小火车读。

  5、读着读着,你们又发现了什么?(每一小节有一句话,有两行,第一、二两节与第三节不一样,是把一个字拆开来变成两个字,第三节是把几个相同的字组成新的汉字。)

  6、出示:明、鲜、尘、尖、灭、男、休、看、林、森、从、众,让小朋友独立猜猜并相互说说这些汉字的意思。

  7、汇报学习情况。

  (1)明:明亮的意思。日和月都很亮。

  (2)鲜:“鱼”和“羊”的味道都很鲜美。

  (3)尘:土少就叫尘,灰尘。

  (4)尖:(用铅笔演示)上面小,下面大,就尖了。

  (5)灭:用盖儿一盖,火就灭了。

  (6)男:田里出力干活儿的主要劳动力是男人。

  (7)休:人靠着树干什么呀,休息。

  (8)看:(动作演示)手掩目是“看”。

  (9)林:树木多了,就成山林了。

  (10)森:树木多了,就成林了,再多一点就是森林了。

  (11)从:一人在前,一人在后跟随,叫跟从。

  (12)众:上面看,一个人,下面看,两个人,仔细看,很多人。人多了,就成“众”了,众多、大众。

  四、诵读韵文,巩固识字。

  1、自己出声读韵文。

  2、用对口令的方式,巩固识字。

  五、小结本课学习内容。

  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生举手说说。

  第二课时

  目标:

  1、开展实践活动,扩大识字。

  2、指导书写。

  过程:

  一、复习生字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读课后词语。

  (1)自由读读“我会读”中的词语。

  (2)指名读词语。

  (3)找朋友。(老师报词语,学生在词语上标序号,然后校对。)

  4、读读想想。

  (1)自由读读“读读想想”中的内容。

  (2)跟老师读。

  (3)指名说说还从哪儿看到过像今天所学的汉字一样,也是由两个不相同的汉字拼成的新字,或者是由三个相同的汉字拼成的新字。(说到品字形的字时,可以从学生的姓名中迁移开去,给学生提供认识更多的认识汉字的机会,例:石头很多就是磊,水很多就是淼等等。)

  二、自创儿歌。

  1、根据课文形式,自创儿歌,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

  2、交流。

  三、指导书写

  力:先写横折钩,再写撇。

  手:注意第一笔是撇,要写得平,第三笔在横中线上,要写得长,第四笔在竖中线上。

  水:第一笔竖钩写在竖中线上,第二笔横撇压横中线出笔,第三笔写至中心点,最后一笔捺收笔在撇的平行线上。

  四、课外拓展。

  课外利用多种渠道去认识汉字,把自己的发现编成儿歌。

  《日月明》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第一册“识字(二)”第四课《日月明》,鉴于《日月明》是一篇识字韵文,它通过韵文的形式提示了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从教材的编排来看,本单元之前的象形识字课显然已作了很好的铺垫,学生对日、月、火、竹等会意字的组成部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几个句意的理解完全可以通过会意字的特点进行分析,因此,识字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字音以及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上。本课出示了12个会意字,并以节奏明快、音韵和谐的韵文形式介绍了这几个字的构字规律。《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识字和朗读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认了以下几个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明、鲜、尘、尖、灭、力、男、休、手、林、森、从、众”13个生字,会写“力、手、水”3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由读、对读、等多种形式反复读,在读的过程中发现会意字的构成规律,知道他们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汉字组成的,而它的意思就是这几个汉字意思的组合,如很小的泥土就是灰尘的尘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祖先造字的智慧,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为达成这些目标,我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因为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但是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并不是完全地放任学生去自由活动,而是在教师有序指导下的自主探究,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从四方面着手让学生进行探究:

  一、字形上的探究

  直接出示要认的会意字,因为生活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所以对于这些字学生很快就读出并读准了他们的字音,然后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仔细观察,这些字有什么特点,学生很快就说出了明是由日和月组成的,鲜是由鱼和羊组成的,而日、月、鱼、羊则都是我们学过的象形字,通过反复的认读,学生很快就说出了日月明、鱼羊鲜等这些朗朗上口的韵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充分地认识到了通过自己的努力,每个小朋友都能掌握识字规律。也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二、结构上的探究

  让学生看看明、鲜、男、森等生字同样是由独体字拼成的,他们拼的方法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结构分类,让学生自己到黑板上去认一认,分一分,哪些是左右结构,哪些是上下结构,哪些又是品字结构。使生字反复再现,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同时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三、笔画上的探究

  让学生探究发现独体字是不是简单的相拼,学生很快就发现了一些部首的变化,比如人木休的休,左边人的捺变成了竖,小土尘尘上面的小,竖钩变成了竖等,再一次让学生体会了构字规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编出来的韵文儿歌读读黑板上出示的生字。

  三、字义上的探究

  新的课程观指出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杜威也主张“在做中学”,因此为了更好得让学生理解字义,我让一高一矮两个学生上来,高的当树,矮的坐在树旁边,学生很快就说出了这是休,这样既让学生明白了什么是会意字,有让学生知道了休这个字的意思,就是休息的意思,又比如我在黑板上画冒着热气的鱼和羊肉串,让学生体会鲜的意思,还可以让学生拿出铅笔来观察,学生很快就说出了铅笔头尖尾粗的特点,这样就很容易得理解了小大尖。然后我又出示了一些本课没有出现的意会字,如采、苗等,让学生说说字义,通过讨论解决的方法,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识字、理解字义活动中,在学习中不断总结经验,积累学习方法提高自学的能力。

  四、拓展上的探究

  本课课后练习中安排了一项“读读想想”,目的是进一步扩展学生对会意字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结合这项练习,我组织学生围绕“有趣的汉字”这一主题开展实践活动。首先,我先引导学生完成“读读想想”的练习,仿照课文将这四组字念成一段小韵文不正歪、日光晃、三口品、三日晶。然后,引导学生自由组合,与好朋友一起复习前面学过的汉字,看看有没有类似的字。因本册书至此已过大半,学生已学了不少汉字,其中有不少象形字、会意字及形声字,让学生试着找出这些汉字有趣的地方,或画画,或出字谜,或学着课文的样子编编韵文。总之,用各种方式将汉字的有趣之处表现出来。最后,开个交流会,让学生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有了自由表达的空间,有了展示才能的舞台和自主发现的过程。

  不难看出:孩子的潜能是巨大的,只要给他们机会、时间,孩子会发现很多很多的东西。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构字规律,互相倾诉,欣赏别人的发现成果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思维与情感也在互动。学习中,孩子的自信心在增强,学习能力在增强,互相倾听、互相欣赏、互相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也在逐渐形成。总之,我在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中我时刻牢记用新课标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时时处处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不动摇,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虽然在课上仍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相信朝着这样的方向去努力,成功终会属于自己。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

语文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 号考生。

  现在开始说课。我说课的课题是《离骚》,作者屈原。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剖析本课。

  《离骚》选自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一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生的五彩梦。而本文正是一首撼人心魄的政治抒情诗,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高尚情操。学习本文有助于学生获得审美体验和精神陶冶。本课计划用时2课时,我现在说的是第1课时。

  高二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古文鉴赏能力,但要理解时代久远、语言独特的楚辞作品,仍存在困难。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确立本课的.三维学习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积累有关屈原和《离骚》的文学常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文章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文章基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为:疏通字词,理解情感。教学难点为:比喻、对偶的表达效果。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课将采用情境教学,以情促读,以读促思的教学方法;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采用朗读、圈点、批注等方式完成学习目标。

  为实现高效课堂,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课视频。

  在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拟定以下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用时约3分钟。

  余光中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烈士的终站就是诗人的起点?昔日你问天,今日我问河。而河不答,只悲风吹来水面,悠悠西去依然是汨罗。你仿佛在前面引路,带我们去追古远的芬芳。”大家知道这写的是哪一位诗人吗?明确:屈原。顺势导入新课。

  第二环节:初读品析,用时约10分钟,分三步展开。

  1.学生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结合导学案,疏通文意,将生字词落到实处。

  2.多媒体播放名家配乐朗诵视频,提醒学生朗读时要把握节奏,体会作者感情。

  3.整体感知。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几部分内容?师生共同讨论明确:前三段为第一层,自叙受屈遭贬的政治原因,但不愿同流合污;后三段为第二层,表现了追求美政、九死未悔的高尚节操。

  第三环节:精读探究,用时约20分钟,分两步展开。

  1.读中悟情,深入文本。学生默读、圈画出表现作者高尚品质和爱国情怀的句子。小组交流讨论,选派代表发言。学生可能会找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抒发了忧国忧民之情,“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表达了不同流合污之志,而“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则体现了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2.以情促读,探究文本。《离骚》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后人将其与《诗经》并称“风骚”。采用齐读、领读等方式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文章特色,引导学生从想象、比喻、对偶等方面加以分析。

  第四环节:拓展升华,用时约5分钟。

  给学生1-2分钟的时间消化吸收本节课的内容。

  诗人以炽热的情感、坚定的意志,追求完美的政治,追寻崇高的人格,身处逆境,不改初心,为了理想至死不渝,闪耀着理想主义的光芒,蕴含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学习本文你有怎样的体会?结合本单元的主题“人生的五彩梦”,谈谈自己的感想。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畅所欲言。

  整堂课,落实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以问题为导向,充分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完成课前预设,并促进课堂的精彩生成。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1.利用工具书,结合语境,梳理《离骚》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做成知识卡片。

  2.以“寄语人生”为标题写一首诗歌,誊写工整后在班内交流。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的板书设计如黑板所示。课后我将及时进行总结反思。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各位评委老师。

语文说课稿 篇6

  一、解读教材

  《咏华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是苏教版小语教材采用的一种古诗教学的新课程——“文包诗”。它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把古诗《华山》巧妙地包含在叙述寇准与先生登山的现代白话文中。“诗”是“文”的话题开头和故事中心,“文”是“诗”的背景材料和形象说明。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这也是本文的一个最显著的写作特色。文章妙在作者先点孩子随同先生登山,末点孩子姓名和年龄,重点放在登山吟诗上,以此表现少年寇准的才华出众。针对新课程标准对一年级的阅读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从课文中体会华山的高大、壮美。

  3、了解诗文的联系,掌握学习的方法。

  4、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本课新词。对课文第二自然段诗文的体会领悟是本课的重点、难点。

  二、把握教法

  (一)经验交流,引入情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教师应从创设情境入手,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学习过程,达到“扣开心扉”的程度。因为无锡的小朋友大多数有爬锡山、惠山的经验,所以我在开头设计了情境引入的办法,欣赏祖国山河之后,让小朋友来谈一谈爬山的感受,特别让他们有条理地说说向山下看到的景色,从他们的记忆中挖掘出登山观景的美丽画面。以上的设计目的是通过启发谈话,唤起学生的回忆,再现其生活经验,激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为下文的重点内容作了一个小小的铺垫。

  (二)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求知。

  古诗是全文的中心、话题,教师要避开繁琐的零碎知识,直接将学生引入课文中心。结合本文“文包诗”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如下教学流程:

  第一层次:从诗到文

  A、出示古诗,学生质疑——在读通古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地对这首古诗提出自己的疑问。

  B、带着问题读课文。——教师有意突出“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景色?”这个问题。让学生以这个问题为主要阅读目的,自己在文中寻找与诗有关联的句子。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C、通过重点句子的朗读,要求学生理解华山是十分高大的。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为此,在教学这几句话时,应充分发挥多谋体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功能,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现画面,让学生亲自动手,画一画,摆一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借助具体的画面,更深层地理解语言文字。让静态的文字动态化,让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通过课件的摆放,有意突出“那么近、都在自己的.脚下,山腰间”这些词语,让学生说说对这些词的理解。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同时,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例如;让学生摆放一下云朵的位置,通过摆放,理解了“山腰间”这个词语的意思,并且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摆在山腰间。分页标题#e#

  这一环节注重了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取知识,并通过动手操作解决了本课的重点。让学生经历“理性认识——动手操作——感性认识”的认识过程,自己领悟出华山的高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二个层次,从文到诗。

  本文的难点在于让学生读懂诗句。教完重点句后,要引导学生回到古诗上。其实,前文的句子已为学习古诗打好基础。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寻找文与诗的联系。我设计了一个问题:“你读懂了哪句诗?”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再反复诵读,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又可以受到中国古文化的熏陶,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从而激发起学生更高的求知欲望。

  第三层次:从诗到法。

  我国教育界的老前辈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主要体现在学法指导要“有效度。”因此,教完古诗后,引导学生就“我们是怎样读懂这首诗的?”反省自己的认知过程。教师从中点拨,让学生产生顿悟,找到文与诗的联系,“读懂诗先读懂文,读懂文即读懂诗”。这样的教学设计,意在让学生初步体验从“学会”转向“会学”的乐趣。学会了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也能促进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

  (三)、采用多层次的朗读方式。

  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学习要求,贯穿有自由读、小组读、师生对读、指读、古诗与句子分角色读,表演朗读,齐读等。这些形式能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参与面广。这样既使每一个学生得到了练习的机会,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学生朗读、感悟课文培养、积蓄了情感,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表演读能激起学生在表演中学习的浓厚兴趣。我想让学生来当一当小寇准,让他们在轻松的背景音乐中表演朗读,这样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感受阅读的乐趣。并且在反复诵读中,完成了背诵课文的教学目标。

  (四)、注重写字教学。

  在教学生字时,应培养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我想让学生自己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它的笔顺应该怎样,凡是学生能说、能讲、能懂的,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解决笔顺和部首时,利用课件的动态演示,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称”字时,学生跟着课件一笔一划书空,掌握了正确的笔顺。

  在板书设计上,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板书不能多而杂,所以我想只需突出一个“高”字就可以了。

语文说课稿 篇7

  我说的课题是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中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下面我从本课的设计理念、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流程及板书等六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基本理念

  阅读学认为:阅读教学的直接目标是培养阅读能力,间接目标是发展思维能力,潜在目标是陶冶思想情操。《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的综合能力是阅读技能的分项训练逐步形成的。本节课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努力营造在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中培养阅读能力,发展思维,陶冶情操。

  二、说教材

  这是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的一首诗。

  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小路上花团锦簇,花下的枝条被压得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跃然纸上。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人教版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订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的意思和用法,理解诗句意思。

  2、技能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把握古诗的韵味美。

  3、情感目标:学生在品味朗读的基础上,体会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感悟诗人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诵读诗文,感受春花的美丽。

  2、难点:初步理解作者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春天的生机和美丽。

  五、说教法及学法运用

  在本课时的教学策略运用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打破以往的古诗教学方法,充分运用“金钥匙”即提问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问题一:诗中描写的景物是什么?(学法推荐:快速浏览课文,用“○”画出相关词语)

  问题二:诗人怎么描写这些景物?想象一下诗人看到怎样的画面。

  学法推荐:默读古诗,抓住重点词句读一读,回想自己赏花的经历,体会诗人的情感,进行简单的批注。

  六、说教学流程

  对这课的教学具体是这样的:

  (一)利用旧知,激发兴趣,感受古诗的形象美

  1、布鲁斯认为,对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捷克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可见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是古诗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所以我在开头设计让学生展示已学过的关于春天的诗,学生平日积累了不少,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师给予肯定。让学生从中获得一种满足感,思维处在兴奋状态,自然而然就提升了对新课的兴趣。

  (设计理念:将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与新知识建立链接,从而很自然引出新课。)

  (二)初读,指导读正确、有节奏感。

  古诗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感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学生诵读。

  所以我要求学生一看到诗后,自己先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诗的一般节奏与韵律。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强调的就是反复读的重要性。

  (设计理念:让学生整体感知,初步感受这首古诗的语言美)

  (三)精读,入诗境悟诗情,感受春天的美丽与生机

  古诗词精炼的语言、深远的意境往往留下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活动过程:

  1、再读,领悟诗意。即在读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己借助插图、注释等读懂词句。

  2、这首诗比较通俗易懂,所以我让学生自己读,读中悟,并用“啊,——(景物)真——啊,你看——“的句式把诗中的意境描述出来。

  (设计理念:把学习的自主性还给学生,同时又训练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观赏花的图片、以情读诗。

  古诗的文字精练,意境深远,含义深刻,让人回味无穷,理解古诗的意境美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在学生充分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引导学生通过情境演示的方法来走进古诗的意境中。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此时的感受,以读为主旋律,以读促思,读中悟情。

  (设计理念:通过欣赏图片、音乐伴奏等多媒体手段,运用直观的视觉效果,使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对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的感受、对诗人情感的体验都有明晰的态势,难点也就不攻自破了。同时又为朗读垫定了情感基础。)

  (四)回归全诗,深化,体会诗情

  1、创设情境:

  (1)资料再现。

  介绍写作背景: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06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定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2)齐读课题。

  (3)读着这首诗,我们也仿佛走在千年前成都郊外那条通往“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和诗人一起享受那春光给予视听的无穷美感——(齐读)

  (设计理念:出示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当时的情感基点,体会诗人的“喜悦”既有看到美丽景色的“喜”,还有生活稍稍安定的“喜”,将学生已经生成的情感体验再度升华,从而走进诗人的内心。)

  (五)拓展,写古诗画面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让学生把诗歌改成小散文。通过适度的拓展,促使学生走进诗句所描画的意境,滋生出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将自己和作者一起融入了美好的春光之中,成了美好春天的一部分,领悟到春天的美好和勃勃生机,从而萌生出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江畔独步寻花》一文的板书设计力求体现古诗的主要内容及学生对整体的把握,从中可以发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途径,并能用较为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回归全诗,整体感知。

【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语文》说课稿11-09

语文《水》说课稿01-04

语文《猫》说课稿01-05

语文蜡烛说课稿02-18

经典语文说课稿12-01

语文优秀说课稿11-05

语文说课稿11-06

语文《手指》说课稿01-09

语文《观潮》说课稿01-11

语文《荷花》说课稿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