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数学说课稿小学

数学说课稿小学

时间:2022-01-17 11:32:42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数学说课稿小学范文锦集八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说课稿小学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数学说课稿小学范文锦集八篇

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在学生学习了约数和倍数的意义,掌握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此知识是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同时也为今后学习约分、通分做好准备。依据《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即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参与和完成真实的教学任务,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以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和态度,以促进人的终身发展。基于以上认识,以及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和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合作学习的品质。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探索发现过程中感受到生活中丰富的数学知识和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分析以及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我认为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本课的重点及难点。

  二、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及以上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小组合作学习法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加大学生的实践量,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促进互相帮助,培养团队意识。

  2.情境教学法

  为了激发学生想学的愿望,我利用情景教学法,设计报数等游戏,创设有趣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鼓励法

  有效的课堂活动需要评价手段的支持,有效的活动评价方式是实施有效活动的保障,所以,我的课堂评价主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另外,课上恰当的使用激励性评语和赠送小礼物的方法让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得到满足,这也是激励学生积极投身数学学习的一个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十几减9”。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1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十几减8、7以及今后的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作好迁移准备。例题首先结合猴子卖桃的生活情境,提出“还剩多少个”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了15—9的版式。接着让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独立思考算法然后通过“想想做做”安排看图计算、移动卡片、题组比较等练习形式,激发兴趣,巩固十几减9的算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难点是理解十几减9的算法。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以及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已归纳出十几减9的算法并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有关习题。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体会算法多样化,发展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

  围绕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分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第一环节:复习铺垫。先出示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题及9加括号等于十几的题目,让学生计算,通过复习旧知,即巩固了口算方法,又为新知识的迁移找准起点,为正确顺利地迁移作好准备。

  第二环节:创设情景,探索算法我将分3个层次来组织学生探索新知。

  第1层次:从生活情境提出问题,多媒体演示小猴子卖桃的情景,共13个桃子,小兔弟弟买走了9个,接着老师问:你自己根据卖桃的情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怎样列式?你会解答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13—9引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知识——十几减9。这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取问题和算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产生了想解决问题的欲望,主动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第2层次通过操作,理解算理。我估计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有的学生学前教育早,能很快得出得数,也有的学生思维较慢,针对学生情况,我鼓励学生借助小棒摆一摆,拿一拿,①学生独立操作,边操作边说。②同桌交流。③师生交流、讨论。④汇报计算结果。体会不同算法。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并对几种算法进行比较。13—1—1—1—1—1—1—1—1—1=4 ,

  10—9+3=4 13—3—6=4 因为9+4=13所以13—9=4 这一环节设计,给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在互相交流中让每个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使同伴之间的思考方法得到互补,学生在感悟十几减9的不同算法后,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口算。

  第三层次。巩固算法,得到强化。①提问:还有哪几道是十几减9的题目呢?谁来举例说一说。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4—9 17—9 16—9 18—9 15—9 19—9 11—9

  12—9 ②你喜欢用什么方法算呢?算完后和小组内同学交流一下算法。这里,通过让学生举例,完善了十几减9的所有等式,进一步探讨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争取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过程,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计算,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有序性和条理性,逐步掌握了算理。

  第三环节:深化应用,形成口算技能。这里我设计了以下3个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十几减9的口算)完成想想做做1、2、3,主要巩固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计算的技能。

  2、移动教学卡片、媒体演示,以游戏的形式开展练习。随着数字的移动,学生边说出减9以后的得数,这样可以反复练习,逐步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3、把所有十几减9的算式按一定的顺序整理排列出来,让学生先填出每道题的得数,再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比较这些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发现算式的排列规律,进而体会,可以利用这个规律灵活进行计算。

  这3个层次的练习,形式多样,层次分明,步步深入,在学生掌握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优化了思维,形成了口算的技能。

  第四环节:全课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通过让学生总结归纳本课内容,学生对今天所学的知识有了一个整理的过程,同学之间互相补充完善计算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本节课,我充分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鼓励学生观察、操作、交流、比较、推理、归纳,充分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

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3

  一、说教材

  教学简析:《打电话》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综合应用。是继烙饼问题、沏茶问题等候时间之后又一次向学生渗透运用运筹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教材的素材是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合唱队在假期接到一个紧急任务,老师要打电话尽快通知到15名队员。让学生帮助老师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并从中寻找最优的方案。通过这个实践与综合应用,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目标应定位于:

  1、让学生尝试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通过动手操作、画图模拟等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

  2、合作探究,让学生亲身经历寻找最优方案的全过程;渗透优化、化归的思想,

  3、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运用,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亲身经历寻找打电话以及类似问题的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运用优化的思想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表格、画图白纸、等。

  二、说教法学法

  1.合理使用教材,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

  合理使用教材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教材采用通知15人来探究方案和规律,备课时我认为这个数据太大,学生要在课堂上从15这个数字打开缺口,探究的过程比较复杂,时间要求比较多,我想学生探究效果不会好;于是为了提高探究效果我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教学情境:值班领导要通知7名医生,值班领导有哪些打电话的方案为探究载体,这样问题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结合,能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改用从通知7个人比较简单的数据入手,更符合学生知识储备水平和可接受水平,能够更好地使学生得到发展。铺设好7通往15的桥梁。值班领要通知7名医生,学生在用摆、画的探究中更容易发现内在规律,问题更有可操作。

  2.在比较中优化规律。

  本课时在寻找打电话的最优方案过程中,学生由于知识水平的差异,设计的方案也不同,如有逐个通知的方案,有分组通知的方案,当然也会出现所有人不空闲的方案。通过对这三种方案的展示点评与纵向比较,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且体验到方法的多样性与优化思想。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通过10分钟能让多少人知道这个消息?这个问题,让学生对发现的规律进行横向比较,从而体验到n个2相乘这一规律的价值所在,同时也在比较中优化了规律。

  3. 多样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本节课主要是围绕打电话展开,探究打电话过程中的最优化方案及随之而产生的规律。像这样的规律不仅蕴藏在打电话这一事件中,其实生活中的许多地方都有这一规律的存在,打电话只是这些事件的缩影。因此,在练习中,我呈现的是有关植物生长方面的练习和实际生活中找朋友这一游戏的练习,将这两个事件中蕴藏的规律转化到打电话这一事件上,让学生运用已经知道的规律使问题得到解决。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发生突发事件,需要用电话来通知有关人到场。例如在上个星期天,市中心医院送来一名急诊病人,情况十分的危急,值班领导要用电话通知7名还在休假的医生赶回医院。

  2、提问:假如这位值班领导采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那么通知完这7名医生,需要多长时间呢?(需要7分钟)他怎样通知需要7分钟?(一个一个打)哦我们把一个一个通知的方法叫做逐一通知。板书:(逐一通知)那你们认为这个方法怎么样?(太慢)

  3、揭题:既然大家都认为这种方法太慢,太费时间,那你们能不能找一个省时的方法尽快通知到每一位医生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打电话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打电话)

  [合理使用教材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教材采用通知15人来探究方案和规律,备课时我认为这个数据太大,学生要在课堂上从15这个数字打开缺口,探究的过程比较复杂,时间要求比较多,我想学生探究效果不会好;于是为了提高探究效果我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教学情境:值班领导要通知7名医生,值班领导有哪些打电话的方案为探究载体,这样问题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结合,能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改用从通知7个人比较简单的数据入手,更符合学生知识储备水平和可接受水平,能够更好地使学生得到发展。铺设好7通往15的桥梁。]

  二、探究活动,解决问题

  1、学生设计方案

  师:现在请大家独立思考,怎样才能尽快通知到每一位医生呢?然后再小组合作,帮这位值班领导设计一个省时的打电话的方案。听清要求。

  ①请同学们在小组中先说出各自的方案,然后在小组中推选出最佳的通知方案。

  ②把方案设计的过程,用文字、图形、颜色等符号表示在练习纸上。

  ③想一想,你们小组设计的方法可行吗?共需要几分钟?

  [说清要求,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既有要求,又不束缚;既放手又密切掌握学情]

  2、学生汇报设计方案,教师让学生上台展示设计方案,并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方案二和方案三进行点评。

  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组设计的方案,需要几分钟。

  ①分析4分钟方案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个小组设计的方案,请你结合图具体说说打电话的过程,请问你们小组设计的方案共需要几分钟?这个方案共用了4分钟,

  师:是的。这其实是分组的思想,即值班领导打给其中一名医生,让他当组长,再通知其他人。我们把这种方案叫分组法。大家觉得他的这张设计图画得怎么样?时间推算的准确吗?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和这个小组的方案是一样的请举手。我们来看一看方案2和方案1比较,为什么会节省出时间呢?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在第一分钟方案1值班领导通知医生1,方案2值班领导通知了医生1,在第二分钟,方案1值班领导通知了医生2,方案2值班领导通知了医生2,同时医生1通知了医生3,也就是同时通知了2个人,所以节省时间,也就是说方案2采用分组通知的方法,节省了时间。

  [通过让学生呈现各自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方案进行指导,既肯定和保护了学生的设计,又突出了教师的引领作用,渗透了优化思想。本教学设计通过方案二是大部分同学采用的方法,这种方案和同学们的生活经验比较密切,采用这种分组方案的同学会有不少小组,教师可从同学中的方案中挑选一个进行指导,并对其他类似的设计方案进行归类说明。]

  师: 方案2是不是最节省时间的方法呢?还有没有比方案2更节省时间的方案呢?。

  ②分析3分钟方案。

  师:请同学们再来看一下小组设计的方案,你这个方案共用了几分钟?哇,这个方案比刚才分组方法又节省了1分钟。我们来看这种方案与前两种方案又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会节省时间?这1分钟是怎样节省下来的呢?请你结合图具体说说打电话的过程。

  师:这的'确是个好办法。同时打电话,接到电话的所有的医生都不空闲,帮忙打电话给其他医生,最节省时间,所以只用了3分钟就通知完七个人。这个小组的方案最节省时间, 请看大屏幕。

  想象:按照这样的规律,同学们想一想第四分钟又有多少人新接到电话呢]这8人分别是谁通知的?四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多少人?

  师:太棒了!这个同学的发现很了不起,这个方案里隐藏着什么样的规律呢我们不妨用列表的方法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

  [通过三个方案的展示点评,让学生经历逐个通知、分组通知、所有人都不空闲三个阶段,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了方法的多样性与优化的思想。通过对增加一分钟通知几个人的猜想验证,既深化了知识,理解了方法,又能够较好地解决了课本内容。] 三、探索规律,应用规律

  1、找规律。

  师:这个方案你们发现有什么规律吗?从第二行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我们发现第几分钟知道消息的总人数分别是2、4、6、8。

  师:同学们真用心思考,每增加1分钟,知道消息的总人数是上一分钟的2倍,或下一分钟知道消息的人数是上一分钟的2倍,被通知到的人数比知道消息的总人数少1人。

  按这样的规律,5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多少人?用发现的规律的却很方便,那么10分钟可以通知多少人呢?这样通知100人最少要花多少分钟?

  [探索这个最优方案中的规律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学生突破这个难点,我首先以图形做铺垫,通过如果再多给你1分钟,最多会有多少人知道这个消息呢?让学生产生猜想,在图示的基础上学生会验证自己的猜想,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这个方案中规律的存在。其次,让学生在表格中发现规律。学生在以前已经接触过找规律这个知识点,并且也有了找规律的一些技能,因此,他们凭借已有知识会发现表格中所蕴藏的规律。再次,通过归纳、优化规律,让学生体会到N个2相乘这个规律的价值所在,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也在验证这个规律的存在。]

  2、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在应用规律的时候,我通过设计基本练习、重点练习、拓展练习等几种形式的练习,既深化了知识,又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4

  一、教材

  1.教学内容: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三课时:“小数的性质”(课本第64-65页,例1—例4)包括:

  (1)小数的性质;

  (2)小数性质的应用(六年制第八册第四单元)。

  2.教材所处地位:本节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为后面学习小数四则计算做了必要的准备,起铺垫作用。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对小数的性质这一概念的理解是本节的难点,小数性质的应用是本节的重点。

  4.教学目标:

  (1)识记理解小数的性质;

  (2)根据需要把小数化简或是把整数改写成指定数位的小数。

  二、教法

  1.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2.采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动眼以及采用对口令抢答等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三、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地观察问题、对比分析问题、概括知识及联想的方法。

  四、教学程序

  (一)谈话法导入新课

  在商店里,经常把商品的标价写成这样的小数:手套每双2.50元,毛巾每条3.00元。这里的2.50元、3.00元分别是多少钱?(2.50元是2元5角,3.00元是3元)为什么能这样写呢?这是小数的一个重要性质,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并板书“小数的性质”。

  (二)讲授新课

  1.研究小数的性质

  (1)出示例1,比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

  首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米尺(10厘米以上),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是同一点,说明: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板书)。

  请同学们看米尺想,1分米是1/1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米);10厘米是10个1/10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0米),100毫米是100个1/100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00米)

  板书: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在这里应用直观演示法,变抽象为具体。然后板书准备比较,观察上下两个等式,说明0.1、0.10、0.100相等,再添上“因为”、“所以”、“=”。

  A.从左往右看,是什么情况?(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大小不变)

  B.从右往左看是什么情况?(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C.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在这里应用了比较法,便于发现规律,揭示规律,总结性质。

  (2)为了进一步证明小数性质的可靠性出示例2:比较0.30和0.3的大小。(图略)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例2。

  教师指示,学生思考:

  ①左图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100份)阴影部分占几分之几?(30/100)用小数怎样表示?(0.30)

  ②右图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10份)阴影部分占几分之几?(3/10)用小数怎样表示?(0.3)

  ③引导学生小结从图上可以看出:0.30是30个1/100,也是3个1/10。0.3是3个1/10。所以得出:0.30=0.3。

  ④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生共同小结、板书如下:

  例2:0.30=0.3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

  为了帮助学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教师强调指出:为什么在小数的末尾添"0"或去"0",小数的大小就不变呢?(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不变,所以小数的大小也就不变。举例说明)小数中间的零能不能去掉?能不能在小数中间添零?(都不能,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都变了,所以小数大小也就变了。举例说明)整数是否具有这个性质?(没有,理由同上第二点)

  2.小数性质的应用

  教师谈话:根据这个性质,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地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1)化简小数

  出示例3:把0.70和105.0900化简。

  提问: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弄清题意后,学生回答,教师板书:0.70=0.7;105.0900=105.09。通过这组练习巩固新知,为以后小数作结果要化简作准备。

  口答:课本“做一做”第1题。

  (2)把整数或小数改写成指定数位的小数

  教师谈话: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还可以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0",把整数写成小数的形式。

  如:2.5元=2.50元3元=3.00元

  出示例4: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小组讨论后,2人板演,其余学生齐练,订正,表扬。

  0.2=0.20xx.08=4.0803=3.00

  练习:口答课本第65页的“做一做”第2题。

  讨论小结:改写小数时一定要注意下面三点:

  A.不改变原数的大小;

  B.只能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

  C.把整数改写成小数时,一定要先在整数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后再添"0"。(想一想为什么)

  3.学生仔细阅读课本第64页的例1、例2,记住并理解小数的性质;阅读课本第65页例3、例4掌握小数性质的应用。

  五、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三第1题:下面的数,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指名同桌对口令,其余学生当小评委。

  第2题:把相等的数用线连起来,先在书上填好后,再提问找朋友。一个同学在第一栏里按顺序报数,其他同学准备当朋友。

  第3题:下面的数如果末尾添"0"哪些数的大小不变,哪些数的大小变化?小组讨论,提问订正,找规律(小数的末尾添"0"大小不变,整数的末尾添"0"大小变了)。

  第4题:化简下面小数,采取抢答来完成。

  第5题:先填书上再口答订正。

  2.练习十三第6题:用元作单位,把下面的钱数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两位的小数。2人板演,其余学生齐练,评价鼓励。

  附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例1:比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

  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0.1=0.10=0.100

  ──────→

  ←──────

  例2:0.30=0.3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

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5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三章“年、月、日”的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算单位。小学在前面已经掌握了小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方面知识的。本课是让学生借助观察年历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的,然后介绍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以及拳头记忆法和大月歌诀记忆法,最后是算出平年、闰年全年的天数。

  3、教学重点、

  难点:年、月都是较大的时间单位,让学生建立时间单位的观念和掌握单位间的进率是教学的重点。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是教学难点。

  关于练习题的编排,编者是按照新授内容的顺序安排的,形成多样。第1题是先练习了年、月、日之间的进率,再说出平年和闰年的天数;第二、三、四题是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

  4、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和内容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四条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能阅读日历、年历,并写出日期。

  (2)能够说出各月的天数并能正确分辨大月和小月。

  (3)理解、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并能说出平年和闰年的天数。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探究能力。这几条目标既有知识层,又有运用层,而且概括了本课时的知识点,明确、具体、可测。

  二、说教法

  1、教法上:

  ①努力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通过启发、诱导、设置悬念,培养学生探讨知识的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做到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步步扎实。②尽量利用直观教具、电化教学等手段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③努力体现目标教学特点,在突破重点、难点的过程中重视教学信息的反馈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如:在教学年、月、日的进率时,我是通过让学生观察1993年的年历使学生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通过教与学的双向反馈,使教师更加清楚学生对这一教学重点的掌握情况,使下面的教学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上。再通过教师

  幻灯片演示近几年二月份的天数,学生通过动脑、想、说、总结概括等一系列的活动,突破教学难点。

  2、教具准备:分句课本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准备了以下教具:年历、幻灯片、录音机等。通过这些教具,可以使学生直观地发现规律,学到知识。

  三、说学法

  在学法上,通过让学生观察、看书、质疑、讨论、总结、概括、实践运用等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教学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时,首先利用年历组织学生进行观察等活动,并注意联系实际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通过让学生观察幻灯片中二月份的天数发现每四年一闰的规律。再经过计算1980÷4和1986÷4得出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判断能力,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说一说教学过程程序。因为这是年、月、日的起始课,所以要有个好的开头,人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我利用猜谜语的形式来导入课题,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老师让你们猜个谜好吗 ?请同学们注意听:有个宝宝真希奇,身穿三百多件衣,天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谁能说这是什么?学生很快就能猜到这是日历。然后,教师出示一本日历,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日历,可以知道:在日历上我们可以找到某年、某月、某日,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年、月、日”的认识,(板书课题)。这样,通过学生猜谜语和引导学生观察日历,导入课题,既直观形象,过度又自然,同时好能激发求知欲,吸引学生注意力,为下面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为了让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学习新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的特点,我分两次口述学习目标,我是这样出示学习目标的:同学们,你们知道这节课首先要完成哪两个任务吗?我来告诉你们,第一个任务是能够说出年、月、日的关系,能阅读日历、年历并写出日期;第二个任务是能够说出各月的天数,并能正确分辨大月和小月。这样出示目标既不枯燥乏味,又不死板,还能让学生记得住,激发求知欲。

  出示完目标后,教师将沿着这条线去教,学生也将沿着这条线去学。通过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1993年的年历,使学生初步学会看年历并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等知识。我是这样设计的:通过看年历,你知道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每个月各有多少天?看完后请同学们打开书80页,这是1993年的年历,请同学们根据鸭博士提的问题认真观察年历。由于问题简单,学生看完后会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年有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有的月份是31天,有的月份是30天,31天的月份有一、三、五、七、八、十、十二这几个月;30天的有四、六、九、十一这几个月;二月有28天。板书完后,我告诉学生通常把有31天的月份称大月(板书大月),把30天的月份叫小月(板书小月)。在学生熟悉了年历之后,借助于他们平时对时间的直接经验和想象力,把抽象的时间与具体事件联系在一起进行一些有趣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1993年的儿童节是星期几?国庆节

  是几月几号?你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号?你能用铅笔把它圈出来吗?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建立起了较长的时间观念,巩固了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顺利地完成了前两个任务。

  在学生知道什么是大月,什么是小月后,让学生判断自己的生日是在大月还是在小月从而引出二月。这时我告诉学生,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它是一个特殊的月份,为什么呢?再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年份的年历,发现二月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板书29天),写完后我说明:通常把二月份有28天的这一年叫做平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做闰年(板书平、闰年)。这时,我口头出示第三个学习目标:如何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并能说出平年和闰年的天数就是我们将要完成的第三个任务。出现了平年和闰年后,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会有平年和闰年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充分利用电教手段,让学生听一段录音:“你知道吗?……。”这个录音既回答了学生的疑问,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再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听完录音后,我用幻灯出示了1980年到1992年二月份的天数,通过让学生认真观察、讨论,自己发现四年里有三个平年和一个闰年的规律,并经过计算得出闰年的年份与4的关系,从而学会判断方法。这样既加深了理解、记忆,还培养观察、概括能力,突破了教学难点。

  为了巩固判断方法,了解学生掌握情况,我让学生对“做一做”的第3题进行了练习。为了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判断,我把原题进行了改动,把书中只给的年份都分别除以了4。在判断20xx年时, 我用了20xx÷4的,学生看到这题会问:“为什么要除以400,而不是除以4呢?”我及时利用教科书下面的底注,通过让学生看82页下面的底注,使学生初步了解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知识有限,这里只作为常识让学生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用儿歌记忆大月的方法,这样学生既学得生动活泼,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计算一年的天数打下了基础。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看幻灯,图上有一个左拳头图,在左手的拳头上我们可以依次数出十二个月份。这时,我先引导学生在图上数月份,边数边标出月份。再学生观察图知道:凡是凸起的地方表示月份都是大月,凹下去的地方除了二月外都是小月。再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拳头上数月份进行练习。这样既能亲身体验,又能达到巩固的目的。由此再一道记大月的歌诀:“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在此,讲清十二月就是实际生活中的常说的腊月。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各个月份的天数之后,让学生利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自己计算出平年和闰年各有几天,并填在书上,通过提问,知道平年有365天(板书365天),闰年有366天(板书366天)。这样设计既巩固了新知,有培养了学生的灵活性。再通过“做一做”中的第1、2题进行练习。

  到此,本课知识已经学完,通过看书质疑进行小结。小结时我采用提问题、学生小结的方式: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归纳概括,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最后是回顾目标进行检测,通过测评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并及时补救,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掌握。测评时,我充分利用课本中的练习题。这些练习紧扣重点,既有层次,又有梯度;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有考查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学好知道的自信心。

  小

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6

  《辨认方向》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内容经常出现在学生的生活经历中,是培养他们空间观念的好素材,但学生实际应用比较少,本课是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教材的设计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为学生提供了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

  整节课,我的想法是:“(运用)生活经验→(获得) →数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我在设计本节课时力求突出三点:

  一、创设情境,围绕“当合格小导游”情境贯穿全课始终。

  小学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生活化、活动化的问题情境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初上课时我以“为远方的客人当导游”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孩子们明确辨认方向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知识。结尾我针对学生辨认方向的.情况进行评价总结,使孩子们能够充分体会验学习的乐趣。

  二、结合生活经验,学会辨认方向。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但是生活的范围很大,因此,我选取了学生周围的环境作为本节课学习的素材,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我以家乐福地点为中心,周围的建筑物为背景图,从说说各建筑物在家乐福的位置关系出发,引导学生说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建筑物,学生发现除了这四个方向以外还存在其它4个方向,虽然学生以前没学过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4个新方向,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这些方向已有所了解,但还是不够准确,因此,我尝试让学生说说这四个方向,在此基础上,分别说一说博物馆、省医院、汇海图书大厦、远大都市绿洲分别在家乐福超市的什么方向,我抓住一个方向,在演示、讨论的过程中完善学生对新方向的认识,在他们头脑中建立初步的方向框架。

  三.动手实际操作,体验学习过程。

 生活数学并不能永远停留在生活情境中,要对数学知识进行提升、建模,要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的规律,数学的方法。数学活动离不开体验,学生对八个方向都有体验,而且我还引导学生设计制作方向板,根据教室实际方向正确使用,从新知到应用,让学生逐渐脱离手中有形的方向板,在心中构建一个无形的方向板,使孩子们能正确辨认方向。

  四.以"生活实践"的回归,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研究数学的问题和规律,反过来又运用数学的方法和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在新知学习后,我设计了几个层次逐步深入的活动,活动的载体也有目的的由简单到复杂、由平面向空间转移。

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7

  一、说教材

  1、“认识几分之一”是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8单元中的第1课时。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是系统研究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表示其中的一份,学好本课知识,有利于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和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为下面学习几分之几解决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个物体的实际问题奠定知识、思维和思想方法基础。

  2、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的一次发展。理解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并不难,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材中的例题和“想一想”,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感悟把一盘桃平均分成4份和2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1/4和1/2来表示,从而发展对分数的认识。

  3、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我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①通过借助把一个东西“平均分”,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分数认识学习经验,使学生经历、体悟和感受把一些东西平均分,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表示其中的一份的分数思想方法,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情景,用几分之一表示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进一步构建分数“几分之一”的实际概念,从而进一步认识分数。

  ②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和认识用分数表示一些东西的几分之一的知识获取过程,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推理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通过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发开放练习,使学生感受“认识分数”的生活价值和数学价值,体悟和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4、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和发现把一些东西平均分,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来表示的思想方法,认识几分之一,能正确表示出一些东西的几分之一。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认识和建构几分之一过程中,正确区分用分数几分之一表示一些东西平均分后一份的实际意义与一份所对应的具体数量,能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述几分之一所表示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5、教具(学具)准备:六个苹果,一把小刀,若干围棋子,若干小棒、多媒体课件一套。

  二、教学程序

  鉴于本课内容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预设如下三个部分展开教学: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知。

  分两个层次引导学生学习。

  1、教师组织学生说说所认识的分数,并进行板书:如1/2,3/5等,然后教师出示一个苹果,把它平均分给2个同学,由学生说说每个同学分得这个苹果的几分之几。在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将苹果随意切成大小不等的两部分,由学生判定其中的一份是否为一个苹果的1/2?从而感受和体悟分数的含义,感受分数的关键“平均分”。教师结合学生的分析,板书:“平均分”。

  2、教师再出示一个苹果,把它平均分给4个同学,由学生说说每个同学能分得这个苹果的几分之几?从而感受和体悟1/4。

  这两个层次的设计,主要是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唤醒学生学过的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几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这个旧知,为下面探究新知作知识铺垫,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探索交流,发展思维。

  考虑到教材中猴子分桃是故事情景,具有一定的虚构性,结合本课知识特点及学生的知识背景,我准备采用学生分苹果的现实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理解,体会分数的产生过程。这一部分分三个环节进行:

  1、教师出示一盘(4个)苹果,组织学生探索“如果把一盘苹果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人分得这盘苹果的几分之几?”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组织交流,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得出1/4。

  2、教师再出示刚才的一盘(4个)苹果,组织学生探索“如果把一盘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这盘苹果的几分之几?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组织反馈,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1/2,2/4等信息,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并全班反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研究:应该把这盘苹果平均分成几份?每人分得几份?几份中的几份?一份是几个?是这盘苹果的几份之几?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比较1/2与2/4的关系,从而说明1/2的简易性,认定和建构1/2的含义。

  3、教师组织学生观察和思考上面把苹果分的情况,发现分数表示数的规律,即:把一个或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其中一份都可以用几份之一来表示。

  通过这样一个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自主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悟,从而获取了数学活动的经验,初步体会到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也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从而加深了对几分之一的认识;并通过小组讨论、辨析,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为主动建构分数的意义做好了孕伏。

  (三)实践应用,深化提高。

  我准备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通过层层深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课知识,形成技能,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乐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基本练习:

  我准备安排如书本“想想做做”第l、2、3这样的练习,使学生经历从实物组成的整体到几何体组成的整体,再到用图或实物表达自己认识的几分之一的过程。从而认定1个物体是整体的几分之一,若干个物体也是整体的几分之一。加深对几分之一的认识。

  具体说说第3题的教学,教师先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全班交流,然后补充出示“把10个萝卜中有4个涂色6个不涂色的图片”,组织学生判断涂色部分是否为萝卜总数的1/2,并进行交流,纠错。从而深化对分数的认识。

  2、综合练习:

  我准备安排小组拿棋的实践活动,先组织学生小组中拿棋(各组数量不等),由学生平均分,找出其中的1/2。交流讨论其中一份的个数,并组织学生针对不同反对结论进行讨论,思考“为什么同是1/2所对应的个数会有不同?

  第二步引导学生找出1/3比较,研究每份的数量差别。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情境中,巩固对几分之一的理解。

  这个设计让学生通过合作动手实践,合作学习,让学生运用本科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加深对几分之一的认识,体会解决问题的乐趣。

  3、开放练习:

  我准备安排两个游戏,第一个游戏是学生排队,其中女同学人数是总人数的1/3:教师先引导学生小组交流思考过程,寻求解决方案;然后组织反馈后请3名女生排队,由学生邀请男生排队。第3步,组织9名学生排队,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当1人下去,下去了几分之几,2个学生下去,下去了现有学生数的1几分之几等等。

  第二游戏是组织学生独立拿一堆(12根)小棒的几分之一。并全班进行反馈交流。在开放的情景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这个开放性练习,目的是全面巩固本课知识,合作学习中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理念

  以上只是我对本课教学过程的预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生活和活动情景,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索的过程,体会“做数学的乐趣”。

数学说课稿小学 篇8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内容: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七册P1—3的例1、例2以及相关的课后练习题。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个级的所有计数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高一级数(万级)的读法,教材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数级的学习,让学生明白生活中较大的数用个级来计数是不能满足的,从而理解学习亿以内数的必要性。

  二、说教法

  1、本课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观察法和发现法,老师要适当地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从观察中发现数的读法原则,之所以采用这两种教法,是针对学生以前在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懂得了个级数读法而设置的,用原有的经验和方法来解决本课的问题,应该是可行的。

  2、本课在提问方式上,应多用启发式提问,首先让学生质疑,然后让学生经过自身的'经验寻找解决的方法。

  三、说学法

  根据我的学生情况,我认为本课的学法,应该是以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为主,学生通过观察以及总结来解决问题,在这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不需要做太多的讲解,只适时作适当的引导。为什么采用此种方法,主要是因为学生已经有了个级数读法的经验,移植到本课,用来解决本课问题是很自然的,大多数的学生是可以独立完成的。

  四、说教学设计

  根据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以及本课的教学内容步步逼进的特点,我认为本课教学应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设置问题,巧妙导入

  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先列举一些比较的大的数,如:北京市的人口一千一百零八万,光的速度每秒三十万千米等较大的数,然后让学生用口头来描述,学生觉得用原来学的计数单位(个级)很难正确描述这些数据,从而引出新的课题,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导入新课内容。并板书:亿以内数的读法。

  (三)通过观察,找出规律

  教师可以这样设计,用计数器演示,个级的各个数位,然后让学生观察找出万级的计数单位,学生很快从中找出万级的计数单位,知道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和千万位,这时为了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可以通学习例1和例2的内容。

  学习例1,教师出示例题内容:470000、3080000、40500000.为了让学生直观地看出以上数所占的数位,可以用计数来帮助,把相应数位相互对齐。学生经过观察可能发现其中的道理,以470000为例,4对应十万位、7对应万位、后面全部是0,学生很快读出这个数,读作47万。用相似的方法来学习其它内容,学生会总结出这些数的读法。

  (四)加深理解,巧设习题

  适量完课后的习题,以加深理解,巩固新知。

  五、说板书

  例1

  470000读作:四二七万

  3080000读作:三百零八万

  40500000读作:四千零五十万

  例2

  24600读作:二万四千六百

  6407000读作:六百四十万七千

  10030040读作:一千零三万零四十

  板书简洁,突出重点,列举了亿以内数的各种情况下的读法,对学生对亿以内数的读法有很大的帮助。

【数学说课稿小学】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的说课稿01-09

小学数学优秀说课稿11-26

小学数学说课稿11-02

小学数学方程说课稿11-07

小学数学优质说课稿02-28

小学数学说课稿【热门】11-28

【推荐】小学数学说课稿11-28

《方程》小学数学说课稿11-08

小学数学说课稿【热】12-11

小学数学说课稿【推荐】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