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育文网>教学文档>说课稿> 小班说课稿

小班说课稿

时间:2022-01-16 19:58:5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华】小班说课稿模板汇总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说课稿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小班说课稿模板汇总6篇

小班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纸朋友

  纸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孩子们写写画画也离不开它。随着幼儿活动的丰富,幼儿接触到更多的纸。在水墨画活动中小朋友提出:宣纸为什么特别软?在手工活动中提出;卡纸为什么这么硬?的疑问。

  〈〈纲要〉〉科学领域目标中提出: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方式表达、交流探索过程和结果的目标。认识〈〈纸〉〉是选自大班领域或殴打能够科学领域的内容,它不仅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而且在探索的过程中能锻炼幼儿的动手动脑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了达到此目的,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其中〈〈神奇的纸世界〉〉旨在让幼儿初步了解纸的种类、特征和用途。因此我认为本活动的重点是了解不同纸的特点,难点是通过记录的方法比较纸的不同特征,为解决这些问题,制定的目标如下:

  1、通过动手动脑的活动了解几种纸的特征及用途。

  2、学习记录、比较的'方法。

  3、教育幼儿爱惜用纸。

  二、说活动准备:

  为了顺利的开展活动,我们与幼儿共同收集了各种的纸和纸的资料,在本活动中主要有:幼教

  1、用各种纸布置的“神奇的纸世界”

  2、各种纸、颜料、记录表、笔等。

  三、说教学方法:

  1、情境激趣法:

  教师设计了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幼儿的兴趣,以神奇的世界为题让幼儿到其中去探索。再以神奇博士的测试为题,引导幼儿用比较记录的方式寻找纸的秘密,保持幼儿活动的习惯,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

  2、自主探索法:

  幼教欢迎您活动安排了三次的探索,三次探索活动的目的各不相同,但又是层层递进的。第一次到神奇世界中寻找秘密,是让幼儿发现不同种类的纸;第二次游戏是为了寻找出纸的特种,发现纸可以撕、揉、折等特征;第三次探索为神奇博士解迷,是让幼儿比较发现不同的纸软硬、吸水性也各不相同。

  3、记录表诉法:

  活动中在每次的探索后都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幼儿还可以边说边演示,让大家都知道自己的发现。在第三次的探索中,让幼儿运用表格绘画记录的方式,比较纸的异同,起到了一目了然的作用。

  4、情景演示法:

  教师在活动的最后,以实验的方法演示燃烧的纸的过程,让幼儿了解纸具有可燃性的特点。让幼儿已经分散的注意力再次集中过来,给幼儿深刻的印象,并借此机会教育幼儿安全防火。

  四、说活动过程:

  1、设置情境引题,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纸的种类。

  活动一开始就以带幼儿到神奇的世界参观,引起幼儿参与的兴趣,让幼儿用手摸摸、看看、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不同类型的纸,让幼儿疗饥饿纸的种类。

  2、通过自由游戏,发现纸的特征:

  本环节请幼儿自由的取纸,玩纸,并跟其他人说说自己是怎么玩的,教师适当的提示幼儿:“你把纸揉揉看看有什么感觉?”“你用这种纸折一折?”让幼儿发现可以撕、揉、折的特点,并通过活动后的提问引起下一环节的重点:哪些纸硬?哪些纸软?哪些会吸水?哪些不会?

  3、操作记录,比较纸的异同:

  第三次活动,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请小朋友比比纸的软硬,吸水性,用自己的笔记录下来,并介绍自己的发现,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小结纸的不同,进一步让幼儿了解纸的特征。

  4、实验演示:

  活动结束前,通过教师的实验再次引起幼儿的注意,真实的情境让幼儿清楚的了解纸的可燃性,并借此契机来教育幼儿安全防火。

  5、活动延伸:

  教师安排了一系列的活动来完成这一主题,其中包括:看录象、做实验、纸艺制作等,因此我们在区角中准备了更多的纸和其他的材料,让小朋友有更多的机会了解纸的特点。

小班说课稿 篇2

  我今天要说课的内容是:《小蝌蚪找妈妈》。也许大多数的老师在看到我说课的题目之后,首先就会想到是语言或音乐活动,而我却选择的是为小班幼儿上一节简单而有趣的手指点画课。随着季节的变化,万物复苏的季节已经到来了,小朋友们脱去了厚厚的衣裤,换上了轻便美丽的衣装,可以无拘束的游戏、玩耍。小动物们也从长长的睡眠中醒来了,所以我预设了这节有关于小动物的美术活动:《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活动是适合于小班孩子的,因为5—6岁的孩子对小动物很敏感,也很乐意与小动物交朋友。所以我为小班幼儿设计了一节有趣的手指点画课,其次我还收集关于幼儿美术的研究资料,美术教育对于幼儿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它可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和操作能力;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教育。一件美术作品,既能表现幼儿天真的心灵,又能反映他们不同的个性。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美术作品去了解幼儿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下面,我就从"活动内容"和"活动主体"(即幼儿)这两方面,具体分析一下这节课的设计意图。

  一、 设计意图:

  (一)说教材

  现在阳光明媚、万物复苏。春天的使者也为我们带来了春的讯息, "青蛙"、"小蝌蚪"作为表现春天的"使者",也早已被幼儿所熟悉。而且,那些大脑袋,细尾巴的家伙也来到了活动室的自然角里。也就是说,这节课的"教育资源"就来自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适应了《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的"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基于这点要求,在幼儿听过故事,学过歌曲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游动姿态,通过"观察—想象—创作—欣赏"这一过程,可以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情感,发展积极性思维及操作能力。

  (二)说幼儿

  现在再来谈谈活动内容与活动主体(即幼儿)之间的适应性关系。《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因此,正确掌握幼儿年龄阶段目标和幼儿近期发展情况,是每位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的必要前提。小班的幼儿都是刚刚接触美术这门课,还不懂得什么是美术。记得第一次给他们上美术课时,大部分的孩子举着水彩笔对我说,"老师,我不会画!"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会"无从下笔"呢。我想,主要应该取决于成人对待幼儿美术活动的态度。幼儿在初步接触美术后觉得用一支笔可以画出很多的东西,很有意思。他们就拿着笔随意的画啊画啊的,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幼儿理解美术,让幼儿爱上美术。首先是教师,直接参与活动的组织实施和评价,是孩子们眼中的"权威".那么,教师能否深刻理解和贯彻《纲要》精神,对孩子的发展就至关重要!《纲要》中明确指出:"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根据这些要求,我在平时的美术教育活动中,就有意收集一些简单而有易于幼儿表现的教材,就像今天设计的这节"手指点画"课,没有特别难的技能技巧需要掌握,大部分幼儿都能通过动手操作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轻松自由的创作中,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在美术作品欣赏中,体会分享的快乐。这就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

  二、 教学目标定位:

  基于以上这些设计意图,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三点:

  1、学习用手指压印和添画曲线的方法,表现各种动态的小蝌蚪。这点也是本节课的知识点所在。主要依据《纲要》中提出的:进行艺术活动时,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来定位的。

  2、培养和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这点不仅体现了这节课的主要设计意图,也体现了《纲要》中要求突出"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

  3、作品展示,欣赏作品并互相评价,分享成功的快乐。主要依据《纲要》中"为幼儿创造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赏".在这里幼儿的语言发展提供机会,因为语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思维、交流技能、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发展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教育应当渗透在所有的活动中。

  三、重点和难点:

  目标2的实现,是本节课的重点所在。主要通过幼儿动手操作的过程,来实现幼儿在"兴趣"和"体验"方面的发展。这节课的难点,主要在幼儿对小蝌蚪各种动态的表现上。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小蝌蚪的各种动态,知道用什么方法能改变小蝌蚪游动的方向,就是难点所在,也是目标1中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之一。

  四、教法和学法:

  根据设计的活动内容,主要采用的教学法有"直观演示法",在课的开始部分,通过课件演示,形象生动的将幼儿导入课题,引起学习的兴趣。导入课题后采用了"启发性提问法",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并思考。最后采用了"示范讲解法",这是美术活动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能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但我把它放到最后,主要体现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理念精神。幼儿的学法主要有"讨论法",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讨论,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法"也是美术活动中常用的学法,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

  五、活动准备:

  根据选材的特点和设计内容,这节课的活动准备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幼儿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准备。要求幼儿在课前已经学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和歌曲(准备好故事和歌曲录音磁带),并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的引导幼儿多观察自然角里的小蝌蚪。

  (二)教具及材料准备:包括教师根据活动内容设计的课件和一张"青蛙妈妈"的大图片;主要用来创设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情景来贯穿课的始终,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这一理念。

  幼儿的的操作材料有:每组一盘黑色的颜料;人手一支黑色水彩笔。

  六、活动过程:

  活动程序可以简单的概括为"观察—想象—创作—欣赏"四个部分。

  (一)根据设计的活动内容,主要采用的教学法有"直观演示法",在课的开始部分,通过游戏和课件演示,形象生动的将幼儿引入课题,引导幼儿细致观察,引起学习的兴趣

  1、幼儿说手指歌:一个手指头呀,一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毛毛虫呀,爬爬爬;两个手指头呀,两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小兔子呀,蹦蹦蹦;三个手指头呀,三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小花猫呀,喵喵喵;四个手指头呀,四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小青蛙呀,跳跳跳。利用幼儿学过的游戏,增加活动的生动性,让幼儿一开始就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学习。

  2、老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里来了一位客人。呱呱呱、呱呱呱,谁来了呀?"(课件里出现青蛙妈妈)

  老师:"咦!青蛙妈妈皱着眉头,好像有事情。我们一起来听听是怎么回事吧!"(课件里播放青蛙妈妈的声音"唉,听说我的宝宝在到处在找我,可是到现在还没有回到我的身边,真着急啊!")

  老师:"哦,原来是这样啊!那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蝌蚪赶快找到妈妈好吗?"

  3、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复习儿歌"小蝌蚪,细尾巴,游来游去找妈妈,妈妈,妈妈,你在哪?来了,来了,我来啦!来了一只大青蛙!"(念完儿歌后课件里出现了一群游动的小蝌蚪。)

  老师:"哇!好棒哟!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它们可真开心,这还要感谢我们小朋友的帮忙呢!(这时,课件里的青蛙变成高兴的表情。)现在来为我们自己鼓鼓掌吧!"通过复习儿歌这样的形式,让幼儿初步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同时也引出一下个环节。导入课题后采用"启发性提问法",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并思考。

  4、引导幼儿观察并提出问题。

  老师:"小蝌蚪们快活在水里游来游去。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游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课件里出现小蝌蚪往不同方向游动的画面)用提问法,明确的把"观察"和"比较"这两个任务交待给幼儿。

  5、幼儿自由讨论。在前面几个集体活动的环节之后,适当的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并且提示幼儿要说完整话,充分调动它们学习的积极性。讨论结束后,教师小结:"原来小蝌蚪游动的方向都不一样。尾巴在下面的小蝌蚪是往上游的,尾巴在右边的小蝌蚪是往左边游的。真有趣啊!我们也来学学小蝌蚪游泳好吗?"于是,带幼儿进入活动的第二个环节。

  (二)采用"示范讲解法"教授小蝌蚪的画法,"示范讲解法"是美术活动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能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但我把它放到最后,主要体现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理念精神。在这一环节中幼儿自由想象并表现,掌握手指压印及添画曲线的方法。

  1、老师:"小朋友们请看一下,每组的桌上都有一盘黑色颜料和黑色水彩笔。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你可以怎么做,才能把这些材料都利用起来,变出可爱的小蝌蚪呢?"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依据于《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这样的'要求:"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所以,我改变以往"教师示范、幼儿学习"的模式,()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也许在这一过程还会出现许多富有创意的新发现呢。

  2、在幼儿自由探索之后,老师请画得好的幼儿上来画一画,说一说自己的方法。老师及时表扬和肯定幼儿的想法和创造。最后,再来解决这节课的知识点(难点)。老师可以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用水彩笔画上弯弯曲曲的尾巴,一条可爱的小蝌蚪就在游动了。"幼儿先徒手在桌上练习,让幼儿在纸上作画时增加一次就成功的几率。"小朋友我们画小蝌蚪的时候可以一次多压印几个小蝌蚪的身体,然后在不同的位置添画细尾巴。这样,这群小蝌蚪就会朝不同的方向游动了。如果能变换不同的方向压印就更好了!" 为了在幼儿的美术活动中时间的隐性浪费,从小培养幼儿学会统筹安排的好习惯,老师在这里可以重点指出,要求幼儿按老师的方法来作画。

  3、老师:"请小朋友学学老师的方法再试试吧。让更多的小蝌蚪从四面八方游过来,找到它们的妈妈吧!"

  (三)幼儿的学法主要有"讨论法",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讨论,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法"也是美术活动中常用的学法,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幼儿再次操作,体验创作的乐趣。

  1、在听过老师的讲解后,请幼儿再次作画。(同时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情景环境,同时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2、老师巡回观察,适时的加以指导:

  (1)蘸颜料压印后,需要在抹布上擦干净手指后再拿水彩笔添画。

  (2)要求幼儿保持画面和桌面及周围环境的整洁。

  (3)请作完画的幼儿把材料和工具放回原处,用肥皂把手洗干净。这些看似点点滴滴的常规教育,就蕴藏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老师应该充分利用一切教育机会,巩固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四)欣赏与评价老师带领幼儿一起欣赏同伴的作品,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赏。教师继续利用课件创设的情景,对幼儿说:"青蛙妈妈看到这么多的宝宝都找到了她,真高兴啊!她到我们班来了。请小朋友们赶快把自己变出来的小蝌蚪送到青蛙妈妈的身边去吧!"这时,老师出示青蛙妈妈的大图片,贴到教室的主题墙上,让幼儿把自己的作品都粘贴在周围,表示把小蝌蚪送回青蛙妈妈的身边啦。

  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在这里为幼儿的语言发展提供机会,交流自己的创作经验,夸夸自己能干的小手。教师和幼儿一起唱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这个环节又利用了情景游戏法,头尾呼应,把活动推上新的高潮。让幼儿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这个环节当中还要注意幼儿语言的完整性,教师要给以适当的指导。

  七、活动延伸:

  这是一个有关"春天"的主题活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次绘画活动师生共同布置"小蝌蚪找妈妈"的主题墙面,复习有关故事、歌曲,学做"小蝌蚪找妈妈"的音乐游戏。并且可以请幼儿继续探索"小蝌蚪和青蛙的秘密",收集相关资料,相互交流自己获得的信息,对如何更好保护"小蝌蚪"和"青蛙"展开讨论等等。

小班说课稿 篇3

  一、背景分析:

  《好朋友》是一篇内容简单却很有意义的童话,先是用整齐对称的文字描述了四组关系密切的生活用品,通过孩子们简单的推理,第五组鸟与鸟笼也应是一对好朋友,可此时作品笔锋一转,一贯热爱自由、热爱大自然的鲜明主题就此诞生。语言活动借助一个有趣的童话,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赋予熟悉的物品以生命和友情,是孩子学会辨别、观察与体谅,在听听、说说、找找中既了解故事内容,又发展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目标:

  1.在看看、听听、说说、找找中理解童话内容。

  2.学习迁移生活经验,丰富联想,大胆讲述。

  3.喜爱大自然,乐于和鸟类做朋友。

  三、过程介绍:

  活动开始,我用韵律活动“找朋友”,让幼儿感受找到好朋友的乐趣。

  接下来引出童话欣赏《找朋友》,让幼儿认真听,让幼儿想和好朋友在一起心里怎么样。

  展示教学软件,引导幼儿讲述。

  1.先观察小鸟的家里有什么:窗户、门、桌子、雨衣、椅子、茶壶、茶杯、小鸟等。

  2.然后给它们进行配对,说说谁和谁是好朋友,为什么?

  迁移生活经验,丰富联想,大胆讲述。

  1.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也能成为好朋友?

  深入探讨:寻找小鸟的朋友

  1.有的认为鸟笼是小鸟的家,应该是好朋友。

  2.有的认为小鸟不会愿意和鸟笼做好朋友,因为小鸟关在笼里,

  不能飞,很可怜的.。

  说一说为什么小鸟不愿做鸟笼的朋友,它的好朋友到底是谁?

  1.小鸟在鸟笼里没有自由,所以不是好朋友。

  2.蓝天、白云是小鸟的好朋友。

  3.要保护小鸟,做它的好朋友。

  最后,我请小朋友来做游戏,让它们随着音乐找老师为他们准备的实物的好朋友。引导他们可以找更多的好朋友。

  整个活动,孩子们表现十分投入,移动的画面和寻找之后的满足充分调动了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教师的提问给予孩子们很大的空间。

  孩子们拥有敏锐的观察力,他们发现第一背景上书和书架也可以做朋友,但是,由于童话中没有这一细节,因而教师未将其设计进去,为了不让幼儿失望,教师立即用笔指图片,向孩子们说:“老师来让它们做好朋友把!”教师和幼儿一起说:“书架对书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书说:‘对!’”用灵活的应变来弥补前面的不足,随机应变是教师必备的能力,这会让孩子和老师都有所收获,同时,使活动圆满成功。

小班说课稿 篇4

  说教材选自《中国幼儿百科画册》下学期,我之所以选择此次活动,是由于按物体轮廓涂色是小班绘画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幼儿在以后的活动中所必需要掌握的技能,是一种表现技法。对发展小班幼儿的小肌肉群、各种动作的和谐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在这次活动中,教师要求幼儿在汽车的轮廓内能顺着一个方向涂色,正确使用油画棒,并在此过程中能分辨几种基本的颜色。

  由此我制定了以下两个活动目标:

  1、认识红、橙、黄、绿四种颜色,学习使用油画棒在一定空间内涂色。

  2、探索学习顺着一个方向细心地使用不同颜色的油画棒涂色。

  本次活动的重点:认识四种颜色,学习使用油画棒在一定空间内涂色。难点:顺着一个方向细心地使用不同颜色的油画棒涂色。

  说活动准备为了让幼儿愉快的进行活动,积极投入活动中,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磁带、录音机等,还有印有汽车轮廓的纸。

  说活动过程本次活动我分三部进行:

  第一,采用情境激励法,即教师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美妙的汽车展的情境,引起幼儿兴趣,使之在身临其境中产生追求美与表现美的欲望和热情,积极主动的去观察、去创造。

  第二,采用讲解演示法,通过教师、个别幼儿的讲解演示,让幼儿学会涂色。

  第三,首尾响应,以汽车展的形式进行作品讲解。

  一、情境导入

  “今天,我们小二班要开一个汽车展览会,你们想开吗?”这样的问话一定能让幼儿感到亲切、有趣,兴致勃勃地参与涂色活动。师幼一起听音乐,做开汽车动作。开到目的地,“啊!这里的汽车真多呀”然后,让幼儿看看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颜色的汽车呀,在这里教师可适当提醒幼儿不知道可以问老师,或者问知道的小朋友。小班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很强,他们能够正确地辨别多的颜色,但都不能正确说出它们的名称。在作画时,往往任意取用一种颜色,不加选择地进行涂色活动,也不知道换颜色,有的一种颜色一直用到结束。于是在活动中,通过提问:“在小树下的汽本是什么颜色的?小狗开的汽车又是什么颜色的呢?……”观察了这么多汽车以后,教师可以以提问方式让幼儿参与涂色活动“你们想不想也把你们的汽车拿到汽车展上去展览呢?”这时幼儿一般都想亲身体验活动的乐趣。

  二、讲解法深入掌握

  运用讲解法让幼儿掌握涂色方法。在这一环节中,我着重体现以幼儿为中心教师为辅的教育思想。首先我请个别幼儿在其他幼儿面前尝试涂色活动,在他涂色的过程中进行鼓励、帮助,并作简单的点评,让幼儿更理解涂色的'每一个细节。如果让这个幼儿涂完整辆汽车,显示时间不允许,会影响整个活动的顺利进行,其他孩子也会耐不住性子,所以待他涂完一小块面积后,就可以由教师来完成了。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要求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来回反复地涂,尽量不要留空隙,不要涂到轮廓线外,能使用不同颜色涂色。在幼儿涂色过程中,教师边看边指导幼儿正确的坐姿等。完成涂色活动后,教师可请幼儿相互欣赏作品。

  三.作品分析

  教师可选择涂的较好的作品开始讲解,引导幼儿从色彩上、均匀度上自由评说,当然,除了对幼儿作品进行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横向比较外,教师还要对幼儿进行个别幼儿的纵向比较,让他们知道色彩丰富、涂色均匀的作品才好,让每个幼儿都得到肯定和鼓励,这样,才能从活动中获得成功、快乐的体验。

  四、活动廷伸

  小朋友们画了这么多漂亮的汽车,是不是也画一些送给别的班的小朋友一些呢。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小班说课稿 篇5

各位评委:

  下午好!

  我今天要说课的内容是:小班美术活动《小蝌蚪找妈妈》。也许大多数的老师在看到教材之后,首先就会想到设计语言或音乐活动,而我却选择为小班幼儿上一节简单而有趣的手指点画课。这个选择首先来源于近十年的从教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美术教育对于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它可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和操作能力;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教育。一件美术作品,既能表现幼儿天真的心灵,又能反映他们不同的个性。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美术作品去影响幼儿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下面,我就从“活动内容”和“活动主体”(即幼儿)这两方面,具体分析一下这节课的设计意图。

  一、 设计意图:

  (一)说教材

  时下正是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的季节。各个年龄段都在以不同的形式开展有关“春天”的主题活动。“小蝌蚪”、“青蛙”作为表现“春天”的主要元素之一,早已被幼儿所熟悉。而且,那些大脑袋,细尾巴的家伙也是自然角里的常客了。也就是说,这节课的“教育资源”就来自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适应了《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的“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这点要求。在

  幼儿听过故事,学过歌曲和基础上,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游动姿态,通过“观察——————想象——————创作”这一过程,可以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情感,发展积极性思维及操作能力。

  (二)说幼儿

  再来谈谈活动内容与活动主体(即幼儿)之间的适应性关系。《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因此,正确掌握幼儿年龄阶段目标和幼儿近期发展情况,是每位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的必要前提。还记得这个学期,我刚接任小四班,第一次给他们上美术课时,竞然有大部分的孩子举着水彩笔对我说,“老师,我不会画!”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会“无从下笔”呢。我想,主要应该取决于成人对待幼儿美术活动的态度。首先是教师,直接参与活动的组织实施和评价,可能是孩子们眼中的“权威”。那么,教师能否深刻理解和贯彻《纲要》精神,对孩子的发展就至关重要!《纲要》中明确指出:“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根据这些精

  神,我在平时的美育活动中,就有意收集一些简单而有易于幼儿表现的教材,就像今天设计的这节“手指点画”课,没有特别难的技能技巧需要掌握,大部分幼儿都能通过动手操作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且在轻松自由的创作中,丰富了他们的情感体验,这就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

  二、 教学目标定位:

  基于以上这些设计意图,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三点:

  1、学习用手指压印和添画曲线的方法,表现各种动态的小蝌蚪。这点也是本节课的知识点所在。主要依据《纲要》中提出的:进行艺术活动时,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来定位的。

  2、培养和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

  3、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这点不仅体现了这节课的主要设计意图,也体现了《纲要》中要求突出“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

  三、 重点和难点:

  目标3的实现,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所在。主要通过幼儿动手操作的过程,实现幼儿在“兴趣”和“体验”方面的发展,前面已经分析过,这里就不再重复了。这节课的难点,主要在幼儿对小蝌蚪各种动态的表现上。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小蝌蚪的各种动态,知道用什么方法能改变小蝌蚪游动的方向,就是难点所在,也是目标1中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之一。

  四、 教法和学法:

  根据设计的活动内容,主要采用的教学法有“直观演示法”,在课的开始部分,通过课件演示,形象生动的将幼儿导入课题,引起学习的兴趣。导入课题后采用了“启发性提问法”,引导

  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并思考。最后采用了“示范讲解法”,这是美术活动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能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但我把它放到最后,主要体现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一理念精神。幼儿的学法主要有“讨论法”,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讨论,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法”也是美术活动中常用的学法,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

  五、 活动准备:

  根据选材的特点和设计内容,这节课的活动准备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幼儿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准备。要求幼儿在课前已学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和歌曲(准备好故事和歌曲录音磁带),并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的引导幼儿多观察自然角里的小蝌蚪。

  (二)教具及材料准备:包括教师根据活动内容设计的课件和一张“青蛙妈妈”的大图片;主要用来创设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情景来贯穿课的始终,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这一理念。

  幼儿的的操作材料有:每组一盘黑色的颜料;人手一支黑色水彩笔。

  六、 活动程序:

  有了以上这些分析和准备,活动程序也就一目了然了。可以简单的概括为“观察——————想象——————创作”三个部分。

  (一) 以课件导入课题,引导幼儿细致观察。

  1、幼儿边听歌曲边表演小蝌蚪游动进场入座。利用幼儿学过的本领,增加活动的生动性,让幼儿一开始就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学习。

  2、老师:“呱呱呱、呱呱呱,谁来了呀?”(课件里出现青蛙妈妈)

  老师:“咦!青蛙妈妈皱着眉头,好像有点心事,我们一起来听听是怎么回事吧!”(课件里播放青蛙妈妈的声音“唉,听说我的宝宝在到处在找我,可是到现在还没有回到我的身边,真着急啊!”)

  老师:“原来是这样啊!那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蝌蚪赶快找到妈妈好吗?”

  3、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复习儿歌“小蝌蚪,细尾巴,游来游去找妈妈,妈妈,妈妈,你在哪?来了,来了,我来啦!来了一只大青蛙!”(念完儿歌后课件里出现了一群游动的小蝌蚪。)

  老师:“哇!真棒!小蝌蚪终于找到妈妈了。它们可开心了,还要感谢我们小朋友的帮忙呢!(这时,课件里的青蛙变成高兴的表情)来为我们自己鼓鼓掌吧!”通过复习儿歌这样的形式,让幼儿初步体验

  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同时也引出一下个环节。

  4、引导幼儿观察并提出问题

  老师:“小蝌蚪们快活在水里游来游去。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游得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课件里出现小蝌蚪往不同方向游动的画面)用提问法,明确的把“观察”和“比较”这两个任务交待给幼儿,

  5、幼儿自由讨论。在前面几个集体活动的环节之后,适当的'提供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能充分调动它们学习的积极性。讨论结束后,教师小结:“原来小蝌蚪游动的方向都不一样。尾巴在下面的小蝌蚪是往上游的,尾巴在右边的小蝌蚪是往左边游的。真有趣啊!我们也来学学小蝌蚪游泳好吗?”于是,带幼儿进入活动的第二个环节。

  (二)幼儿自由想象并表现,掌握手指压印及添画曲线的方法。

  1、老师:“每组的桌上都有一盘黑色颜料和黑色水彩笔,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你可以怎么做,才能把这些材料都利用起来,变出可爱的小蝌蚪呢?”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依据于《纲要》对艺术活动提出这样的要求:“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所以,我改变以往教师示范,幼儿学习的模式,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也许这一过程还会出现许多富有创意的新发现呢。

  2、在幼儿自由探索之后,老师请画得好的幼儿上来画一画,说一说自己的方法。老师及时表扬和肯定幼儿的想法和创造。最后,再来解决这节课的知识点(难点)。老师可以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用水彩笔画上弯

  弯曲曲的尾巴,一条可爱的小蝌蚪就在游动了。我们可以一次多压印几个小蝌蚪的身体,然后在不同的位置添画细尾巴,这样,这群小蝌蚪就会朝不同的方向游动了。如果能变换不同的方向压印就更好了!”小朋友在平时的美术活动中,经常有画一下换一次工具的习惯,为了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从小培养

小班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小朋友们平时都很喜欢动物,并喜欢模仿小动物不同的走路姿势。这个活动充满童趣,形象鲜明突出,对话简单而又有趣,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此活动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孩子能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扩展经验。

  二、说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事物或过程,以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个方面提出了本活动的目标。

  认知上:观看图片,在回顾以往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加深了幼儿对各种动物不同走路姿态势的了解,学习并认识相关动词。

  能力上:能认真观察,表达观察内容,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情感上:体验故事中小动物对话及表情变化带来的乐趣。

  三、说重点、难点。

  正解运用一些常用动词,是小班小朋友语言学习的一个内容之一。本活动的重点便是通过孩子对动作的模仿,学习相关动词,并能结合读本进一步运用和理解这些动词。

  疑问句的肯定与否定回答,如果与孩子生活经验联系紧密应该难度不是很大,而否定回答后,紧接着作一个说明,这需要一个思维的转折。而这种思维的快速转折相对于小班年龄的孩子应该产很有难度的。所以我将本次活动的难点定在学习使用疑问句否定回答后对否定的说明即“不,我喜欢ⅹⅹ”。

  四、说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达成本次活动的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如下准备工作。

  课前让幼儿有相关知识经验,如,青蛙喜欢怎样走,龟喜欢怎样走等。使幼儿对各种动物的走法形成一个具体动作的概念。

  图片展示,唤起幼儿的前期经验,起到一个回顾经验的作用,为本次活动的知识点打下一个伏笔。

  大书阅读,起到图文并茂的作用,通过观察动物的表情,猜测动物的对话,让幼儿准确掌握相关动词的运用,并尝试使用疑问句,否定回答和肯定回答。

  五、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的掌握学习内容”。

  本次活动我运用了图片演示法、引导发现法、启发提问法、观察法。如我用启发提问“图片上有谁,它在干什么?”“小袋鼠会对它说什么?会怎样回答?”等,引导幼儿对所观察图片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而通过图片演示能唤起幼儿的前期经验,并能对学习内容起到承前启下的`作用。通过对图片的观察获得直观的印象。

  六、说活动过程

  根据本课教材内容集中,形象鲜明、语言简单、通俗的特点,我利用图片导入,从激发兴趣——启发提问,观察图片——发挥想象、大胆创设——完整讲述,理解故事四个方面引导幼儿学习。

  1、导入活动

  首先我出示图片,让幼儿通过图片对各种动物形象有一个比较形象的了解,并通过模仿动物的走路方式让幼儿对所要掌握的动词有一个初步具体的概念。同是也激发了幼儿对本次活动的兴趣,为下一步活动提供经验基础。

  2、阅读图书

  教师通过启发性提问,引导幼儿对图书中出现的动物形象、表情等进行细致、全面的观察,充分发挥想象,用完整语句进行表述。用肢体动作结合阅读学习“跳、飞、游、走”等动词。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肯定和否定回答。

  3、总结分享

  最后引导幼儿将读本进行完整阅读,通过教师总结,进一步使幼儿了解不同动物的不同走路姿势。

  七、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首先采用观看课件,唤起幼儿的兴趣,为阅读作品打下了基础。让幼儿有了一定的前期经验,同时也为理解作品作了铺垫。

在活动中,通过师生共同阅读大书,幼儿观察、分析,语言表达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而且在整个活动中,幼儿能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能尝试对事物进行简单的描述,对整个阅读活动也非常喜欢,能准确的使用相关的动词。能够尝试使用疑问句,否定回答和肯定回答。老师为他们创设了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空间。创造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整个活动符合了纲要的精神。

【小班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班说课稿11-16

小班教育说课稿07-03

小班健康说课稿06-09

小班艺术说课稿07-04

小班幼儿说课稿11-29

幼儿小班说课稿10-28

小班说课稿:能干的小手06-27

小班健康活动说课稿07-01

小班音乐优秀说课稿04-27

小班说课稿:捉迷藏06-27